(文言文阅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 -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专题九文言文阅读(一) 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 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及.其家穿井(待,等到)B. 告.人曰(告诉)C. 国人道之(道路)D.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派,命令)2. 下列对加点词的用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闻而传之.者(代词)B. 得一人之.使(结构助词)C. 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介词)D. 问之于.丁氏(连词)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4.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释] 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喜爱古代文化。
5.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
(各标一处)(1) 见贤思齐焉(2) 我非生而知之者6. 解释下列加点词。
(1) 见.贤思齐焉( )(2) 诲.人不倦( )(3) 学如不及.( )(4) 可谓.好学也已矣( )7.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8. 选文后四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三) 练氏愿保全城性命章太傅夫人练氏,智识过人。
太傅尝用兵,有二将后期,欲斩之。
夫人置酒,饰美姬①进之。
太傅欢甚迨②夜饮醉夫人密使二将亡去。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 .阅读诸葛亮《诫子书》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集》)(1 )下列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B.夫君子之行(行动)C.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D.将复何及(又)(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 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 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答案】(1 )B(2)① 用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修养德性。
②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D【解析】【分析】(1)本B 项的解释不正确,“夫君子之行”中“行”的意思是“品行”。
故选B。
(2)“静”“ 驰”“ 意”“ 去”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D项有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从反面强调要勤学刻苦,不能荒废学业,暗含惜时之意。
故选D。
故答案为:⑴B;⑵ ① 用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用节俭来修养德性。
②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⑶D【点评】⑴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辨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初中中考文言文总结七年级上册一、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v.今义:日期n.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3.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顾客2.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3.通假字1)尊君在不.:同“否”4.常考实词/虚词*序号重点字翻译例句1 舍舍弃太丘舍去2 去离开3 乃才去后乃至4 委舍弃相委而去5 顾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5.判断句1)非人哉(“非”为表判断动词)6.省略句1)去后(客)乃至2)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7.写作手法1)陈太丘与友期行:反衬8.主旨情感1)咏雪: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2)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精品】部编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解析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B.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公大笑乐C. 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D.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匹夫不可夺志也(2)翻译下列句子。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孔子自述其人生经历时说自己到七十岁时做事才能不随心所欲,不越过法度。
B. “三省吾身”“三人行”的“三省”“三人”分别指“三次进行反省”和“几个人”。
C. 孔子认为在与人交往中即使别人不理解自己也不要动怒。
D. 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安贫乐道的君子精神。
【答案】(1)A(2)复习学过的知识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
(3)C【解析】【分析】(1)A都表示承接。
B以……为乐/高兴。
C成为/替。
D志于/志向。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故:已经过去的(指已经学习过或已经掌握的知识)。
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3)A项错,到七十岁才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B项错,“三”表示约数,很多。
D项错,不是孔子,是颜回具有安贫乐道的君子精神。
故答案为:⑴A;⑵复习学过的知识有新的体会,就可以成为老师了;⑶ C。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文言文阅读《论语》十二章选段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军》)(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不逾矩________②人不堪其忧_________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___④逝者如斯夫_________(2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1)越过;能忍受;以••…为快乐;这,指河水(2)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②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解析】【分析】(1)不逾矩”的意思是不会超过规矩”,逾”的意思是越过”;乐”在这里是意动用法。
(2)故”以”善”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故答案为:⑴越过;能忍受;以•…为快乐;这,指河水;⑵①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②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去改正它。
【点评】⑴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学生一要注重平时的积累,结合所学课文语境积累常用的实词的意思和所运用的具体语境以及所属词性或语法功能;二要关注所做试题选文的语境,以及所给比较选项的语境,在具体语境下理解比较,即可得出答案;⑵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作业课件 期末专题复习十 文言文阅读
【译文】孔子被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没有 食物,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 讨回来后煮饭。(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 的饭吃。一会儿,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 没有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来的时候说:“刚 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
(A )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择” 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对他人的 判断,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应该是比喻的修辞手法)
4.本文中孔子在学习方法上有哪些主张?请就其中 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主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启示:孔子 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最有效的学习方 法之一。一味地学习而不去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 走,从而失去主见,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反之, 一味地空想而不去学习和实践,终究会一无所得。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 书,就会疑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 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
【问题探究】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一句采用夸张的修 辞手法,抒发了对逝去事物的感叹,劝人学会珍惜。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一 章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 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 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精品】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
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①,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物:指人和事物。
神话传说月亮里有嫦娥、玉兔、桂树等。
(1)为句中加下划线字选择最合适的义项。
A.学而时习之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曲肱而枕之D.日月之行(3)翻译文中划线句。
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4)言语,指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甲文和乙文均选自《世说新语》中的《言语》篇,请结合选文,说说谢道韫和徐孺子的回答有何共同的“妙处”?【答案】(1)A;C;B(2)D(3)①太傅高兴地说:“白雪纷纷扬扬的样子像什么?”②比如人的的眼睛中有瞳仁,如果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明亮。
(4)作答时都运用修辞,形象生动。
谢道韫运用比喻,将“雪”比作“柳絮”,既表现出雪的轻盈,又有美的意境,形、神、韵兼备;徐孺子面对别人的提问,不是直接回答,而是运用类比,从月亮联想到眼睛,将月中物比作眼睛中的瞳仁,生动形象,从而使提问者明白。
【解析】【分析】(1)“尝月下戏”意思是“曾有一次在月亮地里玩耍”,所以“尝”解释为“曾经”;“若令月中无物”意思是:如果月亮里什么也没有,由此“若”应解释为“如果”;“然”是“这样”。
(2)“人语之曰”中的“之”是代词,指徐孺子。
A.代词,指前面学习的东西。
B.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C.代词,指代手臂。
D.结构助词,的。
D项用法不同。
(3)本题注意:何所似:像什么。
何,什么;似,像。
(4)结合言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初中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父亲的眼神①一个背景,让朱自清潸然泪下;一个眼神,让我终生悚然汗下。
②那是我上高中时,尽管我的语文、英语成绩居班里前几名。
但是数理化的成绩却出奇地差。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已估计高考肯定无望,因此,高一期未考试后,我彻底失望,决定回家务农。
③因自觉惭愧,回家后听说父亲正在田里拔草,我赶紧戴上草帽,赶到田里帮忙。
学都上不好,再不勤快一点,会被人骂为“混混”的。
顶着烈日,到了田里,我告诉父亲,不想上学了,反正学不好,还不如回家种田。
④我以为父亲会勃然大怒,因为母亲去世较早,这些年来他节衣缩食,对我寄予了很大希望,他当了一辈子的“睁眼瞎”,不想我走他的老路。
但是,父亲始终埋着头,并不理会我,好像并没有听到我讲的话。
我不敢再说话了,只好随着他卖力地拔草。
近晌午的太阳很毒,汗水不住地渗出来,衣服贴在身上,抬起头,父亲仍然在埋头拔草,我怎样好意思停下来。
⑤中午,回家吃饭,父亲仍然没有对我辍学的事发表意见。
让我说什么好?情况很不妙,我知道,越是在闷热干燥的夏日午后,越会有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
这即将燃烧的沉默,真让我忐忑不安。
⑥这时父亲对我说:“走吧,去地里把瓜秧翻一下,要不今年就没有收成了。
”我爽快地拿起锄头就走。
我就不信,父亲能干,我就不行!⑦夏日午后的太阳实在太厉害了,汗水把我迷糊得睁不开眼睛。
要在学校,正是午睡的时候,而现在,我早已呵欠连天了。
看看我的老父亲,光着黑黝黝的脊梁,仍在埋头翻秧——趁父亲不注意,我跑到树阴底下枕着锄头就睡了。
⑧好像没过多大一会儿,我就被父亲推醒。
睁开眼,我看到父亲冷冷的眼神,那眼神很复杂,既有悲哀、绝望,更有期盼的鼓励,还有许多我一下子读不出的内容……⑨“娃儿,种庄稼也像做学问,如果你不上心,啥子事情都有干不好。
你在地头睡觉,庄稼也会在田里‘睡觉’……”⑩父亲的眼神让我受不了,我的后脊早已汗流下来,不是热汗,是冷汗。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下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孙叔敖痰,将死,戒其子日:“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问有囊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褫③。
可长有者。
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予,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权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
②荆:楚国的剐称。
③截(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1)下列各句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淫慢不能励精鼓励B.险躁则不能治性陶冶性情C.孙叔敖疾生病D.王数封我矣多次(2)下列各组句中的“而”的意义或用法与“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A.博学而笃志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家无井而出溉汲(3)下列对两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乙文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
B.甲文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论述,强调“静”,把失败归结为“躁”,“静”与“躁”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C.乙文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D.乙文“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精品】部编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解析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鹬蚌相争赵且伐①燕。
苏代②为燕谓惠王③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④,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⑤。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⑥。
今赵伐燕,燕赵久相支⑦,以弊大众⑧,臣恐强秦之为渔父也。
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
”乃止。
(选自《战国策》)【注】①伐:攻打。
②苏代:人名,苏秦的弟弟。
③惠王:赵国国君。
④曝(pù):晒太阳。
⑤喙:鸟的嘴巴。
⑥渔者得而并禽之:打鱼的人同时捉住它们。
⑦相支:长久相持。
⑧以弊大众:而蒙蔽大家(的眼睛)。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赵且伐燕________②以弊大众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之。
(3)为什么苏代能说服惠王中止出兵?(4)这个故事后来演绎出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答案】(1)将要;蒙蔽(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的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从苏代的角度看:①方法巧妙。
用寓言故事(讽喻或类比的方式)引入,使惠王易于接受。
②态度诚恳。
为燕赵双方的利益着想,陈述利害,入情入理。
从惠王的角度看: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解析】【分析】(1)“且”是副词,将要;“敝”指使…劳苦(贫困)(2)注意相舍指放过对手;并指全都;故翻译为: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3)我们可以不同的人物角度方面来回答。
如从苏代的角度,抓住“方法巧妙、态度诚恳”等方面来回答;从惠王的角度看,抓住“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方面来回答。
(4)从“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中可知,这个成语应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故答案为:(1)①将要;②使…劳苦(贫困)(2)两个都不肯放掉对方,(一个)打鱼人把它们一起捉住了。
期末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6、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 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相反或相对,因此,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进行分析, 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义、词性。
7、通假推断法 当到一个句子中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然后根据通字 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
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到达原地 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人说: “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群臣近侍进谏说:“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尽 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文公说:“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 了我的信用。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于是撤兵离开。原国人听到后说: “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投降了晋文公。卫国人听到后说: “有像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注释】①王子猷:王羲之的第五子。②戴安道:东晋时的隐士,③造:到。
(1)小龙对本文重点词汇做了梳理,请你和他一起完成。
文言词汇整理表
文言词汇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经宿方至
课内迁移法:去后乃至
①( )
眠觉
语境推断法:夜大雪,眠觉,开室……
②( )
人问其故
参考成语法:无缘无故
③( )
即便夜乘小船就之
查找字典法:①靠近;②到,从事
精选专练
【答案】(1)B (2)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①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 ②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 因为“原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 就能攻下原国。 ③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在讲信用, “攻原”得卫;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 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 B.有误,句意为: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下,攻克。 故选:B。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解析
【精品】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训练含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乙】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球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选自《吕氏春秋》)【注】①遽(jù):迅速,急忙。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郑人有且置履者________②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③其剑自舟中坠于水________④不亦惑乎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3)你认为【甲】文段中“郑人”可笑的地方表现在哪里?(4)有人说,【乙】文段写的是“蠢人蠢事”,请简要概括这个“蠢人”所做的“蠢事”。
(5)读了【甲】【乙】两则寓言后,你得到的共同的启示是什么?【答案】(1)将要;测量;坠落;迷乱,糊涂(2)①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②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写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3)尺码是根据脚量出来的,自己亲自去买鞋居然还要先量尺码;买鞋时,尺码忘带,还要回去拿;别人反问问题的症结所在,他还执迷不悟。
(4)一个渡江的楚人不小心把剑掉入江中,他在船上刻下记号,船停后,便从记号处跳入水中寻找落水的剑。
(5)做事不可以拘泥、死板,要善于变通。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本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句意为: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
且:将要。
②句意为: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精品】部编七年级 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精品】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意与日去(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
B.作者开篇即明确提出修身养德的要求,并指出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
C.文中点出了成才需要具备三个条件,即立志,学习和惜时。
D.“俭”是本文的核心词语,“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
【答案】(1)明确,鉴定;增长;意志(2)①君子的品行,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D【解析】【分析】(1)本题注意“广”,是词类活用,形容词用作动词,增长。
(2)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淫”,过度;“冶性”,陶冶性情。
(3)D.“静”是本文的核心词语,是修身养德的基础,“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则是其反面表现。
故答案为:(1)明确,鉴定;增长;意志;(2)①君子的品行,用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②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3)D。
【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2)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3)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专题10:文言文阅读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项复习(部编版)含答案
专题10: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各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2)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__)(3)年与时驰(__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3.请你说说《诫子书》中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4.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并驱如故______②顾野有麦场______③意暇甚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时,一狼径去。
其一犬坐于前。
②乃悟前狼假寐。
盖以诱敌。
(3)屠户是个怎样的人?请具体说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夫君子之行”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A.下车引之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6.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C.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咏雪》)【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与友期》)(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尊君在不/日中不至B.太丘舍去/相委而去C.王凝之妻/下车引之D.期日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谢太傅与大家庭里的年轻人讲论诗文,并让孩子们各抒己见,体现出温馨和谐、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B.甲文“公大笑乐”是因为谢道韫把纷纷飘扬的白雪比作凭风起舞的柳絮,描绘形象又灵动,他对谢道韫敏捷的文才感到很赞赏。
C.甲文末尾介绍“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意在突出谢太傅的家庭属于士大夫阶层,谢道韫小时候即出生于官宦世家,后来又嫁入豪门。
D.乙文中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正直率真,落落大方。
【答案】(1)B(2)①不如比作柳絮随风飞舞。
②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3)C【解析】【分析】(1)A项的“不”解释为:通“否”/没有。
不同;B项的“去”解释为:离开。
相同;C项的“之”解释为:助词的/代词。
不同;D.项的“日”解释为:太阳/日子。
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咏雪》)【乙】黄琬①幼而慧。
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
建和元年③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
太后诏⑤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
(节选自《后汉书·黄琬传》)【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
②魏郡:古郡名。
③建和元年:汉桓帝年号,即公元147年。
④食:同“蚀”,侵蚀。
⑤诏:皇帝的命令。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即.公大兄无奕女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为.魏郡太守即以其言应.诏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5.【甲】文中谢道韫与【乙】文中黄琬的才情分别体现在哪里?【答案】1.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文章的义理;就是2.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3.担任;答应4.后琼为司徒/琬以公孙拜童子郎/辞病不就/知名京师5.谢道韫以柳絮喻白雪,突出雪花的洁白与轻盈姿态,表现出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黄琬将日食后的太阳比作一轮弯月,巧妙地用“食之余”回应太后问“食多少”这一问题,表现他聪慧的才思。
【附参考译文】【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
建和元年(公元147年)正月发生日食。
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太后召见他问他情况。
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不知道该如何描述。
(当时)年仅七岁的黄琬在旁边,说道:“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之月呢?”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报告太后,并且认为黄琬十分与众不同,便十分喜爱他。
后来黄琼担任司徒,黄琬因是他的孙子被授为童子郎,他推辞有病不就职,在京城闻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ㅤㅤ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ㅤㅤ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ㅤㅤ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眈眈相向。
ㅤㅤ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盖以诱敌。
ㅤ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乙]ㅤㅤ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
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一日,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寐,犬又如前。
乃伪睡以俟①,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②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
乃杀而取其革。
此事从侄虞悖言。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③!(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释】①[俟]等待。
②[啮nie]咬。
③[信不诬哉]确实不虚妄啊。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顾.野有麦场,②屠暴.起③一狼洞.其中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骨己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再就枕将寐.②犬又如前.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10.[甲][乙]两文都写了关于狼的故事,[甲]文主要讲一个屠户智取两狼的故事,塑造屠户这一人物形象主要运用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乙]文写的是富人养两只小狼险被狼吃后杀狼的故事,从故事中衍生出一个成语是(可用原文内容回答)。
[甲][乙]两文中狼的共同点是。
【答案】6.回头看;突然;打洞7.①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②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8.睡觉;以前9.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10.动作;狼子野心;共同特点:阴险、狡诈译文:一个屠户傍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卖完了,只剩下骨头。
屠户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感到害怕,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屠户)。
屠户再次扔骨头,较晚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之前获得骨头的狼又跟上来了。
骨头已经没有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
屠户感到处境危急,担心前面后面受到狼攻击。
他往旁边看了看发现田野中有个麦场,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里面,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户于是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时间长了,蹲坐在那里的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连砍了几刀把狼杀死。
他刚刚想离开上路,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挖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来从后面攻击屠户。
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大腿,这只狼也被杀死了。
他才领悟到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引敌人的。
狼也是狡猾的,而眨眼间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个富人出去打猎,偶然得到了两只小狼仔,(将它们)带回与家犬混在一起圈养。
(两只狼)渐渐长大了,还是很驯服,主人就忘了它们是狼。
一天,主人白天躺在客厅里,听到群狗呜呜地发出愤怒的声音,(他)惊醒起来朝四周看看,没有一个人。
(主人)再次就枕准备睡觉,狗又像先前一样(吼叫),(他)便假睡来等着(观察情况)。
这两只狼趁他没有发觉,要咬他的喉咙。
狗阻止它们不让(它们)上前。
主人明白了,就杀了狼并取它们的皮,这件事是我的从侄(共曾祖父兄弟的儿子)虞敦说的。
狼子野心,确实不虚妄啊!三、阅读,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沈约)孤贫,笃志好学,昼夜不释①卷。
母恐其以劳生疾,常遣减油灭火。
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善属文。
济阳蔡兴宗闻②其才而善③之,及④为郢州,引⑤为安西外兵参军,兼记室。
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⑥之。
”节选自《南史•沈约传》【注释】①释:放下。
②闻:听说。
③善待。
④及:到。
⑤引:引荐。
⑥师:学习。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夫君子之行.。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笃.志好学。
②母恐.其以劳生疾。
14.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15.请从文中找出侧面..表现沈约勤读的句子,并抄在下面。
16.请根据选文概述..沈约成才的自身原因。
【答案】11.行为操守;飞驰12.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13.坚定;担心14.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
15.兴宗常谓其诸子曰:“沈记室人伦师表,宜善师之。
”16.笃志好学手不释卷【附参考译文】【甲】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沈约从小死了父亲,家里很贫穷。
但他却立下志向学习,早晚勤奋读书。
他的母亲担心他因为太劳累而生出疾病,时常让让家人把灯油少放一点,让灯早些熄灭。
(沈约)就白天读书,晚上则背诵白天所读的书,于是精通众多典籍,擅长写文章。
济阳蔡兴宗听说了他的才能很赏识他。
等到蔡兴宗做了郢州太守,就推荐沈约担任安西外兵参军,兼任记室(官名)。
蔡兴宗常对他的儿子们说:“沈约的为人堪称师表,你们应该好好地向他学习。
”四、孔子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载体,请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狼(节选)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7.请给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①遂.成枯落②苫.蔽成丘1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险.躁则不能治性险.象环生B.年与时驰.策马奔驰.C.屠自后断其股.股.掌之间D.恐前后受其敌.诱敌.深入19.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有道德修养的人,,。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只是增添笑料罢了。
20.汲取知识和智慧,采撷哲理和深思。
学习了上面两篇文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答案】17.suì;shàn18.C19.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用节俭来涵养品德。
;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20.“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学习的过程中,一个人的志向和毅力非常重要,缺乏了志向和毅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最终只能半途而废。
;面对像狼一样狡猾的邪恶势力,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