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控制菌检查实验报告
微生物限度、控制菌检查记录
产品名称
批号
数量
供货单位
取样量
检验日期
温度
湿度
报告日期
检验依据
供试液制备
取供试品(g),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ml,混匀,作为1:10的供试液;细菌检查:吸取本品1ml至5个平皿,每个平皿0.2ml;霉菌和酵母菌检查:吸取本品1ml至平皿
平皿号
细菌
培养基/批号
营养琼脂培养基/
供试品
阳性对照
阴性对照
结果
□检出□未检出(规定:)
备注
结论
本品按进行检验,结果。
检验人
复核人
2天
3天
3天
4天
4天
5天
5天
5
1天
1天
2天
2天
3天
3天
4天
4天
5天
5天
每组菌落总数
平均数
平均数
结果
(规定:)
结果
(规定:)
备注
结论
本品经按进行检验,结果。
检验人
复核人
控制菌检查记录
检验编号:
产品名称
批号
数量
供货单位
取样量
检验日期
温度
湿度
报告日期
检验依据
一、大肠埃希菌检查
供试品制备:取供试品(g/ml/cm2),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ml,混匀,作为的供试液。
培养基信息:①营养肉汤培养基配制批号:②四硫磺酸钠亮绿培养基配制批号:
③胆盐硫乳琼脂培养基配制批号:④EMB配制批号:
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箱编号:
营养肉汤预增菌(18~24h)
四硫磺酸钠亮绿增菌(18~24h)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片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1.1验证目的本实验是关于片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的验证。
验证结果应显示对片的微生物控制菌试验方法,对检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没有抑制作用,符合验证要求。
1.2原理按照已建立的药品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通过已知菌数试液的对照菌的培训对照,验证其操作方法适合该药品的微生物控制菌的检测的正确性。
2.验证方法步骤2.1验证前的准备:将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选择相应的阴性对照菌。
2.2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按照微生物控制菌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观测是否长菌来判断。
2.3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片”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菌性。
试验结果应显示;阴性菌对照组不得检出阴性对照菌,试验组应检出试验菌。
3.试验实施3.1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5pa。
3.1.3试验样品:片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1.7器具:无菌薄膜过滤器:(孔径0.45um直径50mm)、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无菌移液管(5ml)4.验证方法4.1试验菌种的制备和稀释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相应的营养肉汤或BL增菌液10ml中,30~35℃培养18~24小时。
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
提纲
一、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二、大肠埃希菌 三、沙门菌 四、铜绿假单胞菌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 六、梭菌 七、白色念珠菌
一、耐胆盐革兰阴性备 及增菌培养
选择培养
分离培养
结果判断
供试品
胰酪大豆胨 液体培养基
30~35℃ 18~24h
预培养物
预培养 物 0.1ml
沙门增菌 液体培养 物
接种 划线接种
10mlRV沙门增 菌液体培养基
30~35℃ 18~24h
木糖赖氨酸脱氧胆 30~35℃
酸盐琼脂平板
18~48h
沙门增菌液体培养物
观察
穿刺接种 疑似菌落
三糖铁琼脂培养基斜面 培养18~24h
若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上没有菌落生长,或有菌落生长但鉴定结果为阴性,或三糖铁琼脂 培养基斜面未见红色、底层未见黄色;或斜面黄色、底层未见黄色或黑色,判供试品未检出沙门菌
若木糖赖氨酸脱氧胆酸盐琼脂平板上有疑似菌落生长,且三糖铁琼脂培养基斜面为红色、底层为黄色 或斜面为黄色、底层为黄色或黑色,应进行适宜鉴定试验,确证是否为沙门菌
四、铜绿假单胞菌的检查
五、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查
六、梭菌的检查
七、白色念珠菌的检查
制作人:王丽娟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细菌抑制真菌实验报告
细菌抑制真菌实验报告摘要真菌是一类常见的微生物,它们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
为了研究细菌对真菌的抑制作用,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通过观察不同细菌种类对真菌生长的影响,我们发现某些细菌具有抗真菌的能力。
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探索细菌在真菌治疗中的潜力。
简介真菌感染在农业和医学领域都造成了严重的问题。
随着抗生素的滥用,真菌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来应对真菌感染。
细菌抑制真菌的能力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治疗方法,因此我们开展了这项实验。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细菌:选取了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2. 实验真菌:使用了常见的真菌菌株,包括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
3. 培养基:使用了适合细菌和真菌生长的培养基。
4. 实验设备:包括培养皿、试管、移液管等。
实验步骤:1. 将细菌和真菌分别接种到培养基上。
2. 制备细菌菌液,分别将不同细菌培养物离心沉淀,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后制成10^5 CFU/mL的细菌悬液。
3. 在培养皿上制作琼脂平板。
4. 在琼脂平板上分别划线,将不同细菌的悬液均匀涂布在划线上。
5. 将真菌孢子均匀撒在琼脂平板上。
6. 打孔实验:使用洗过的取样器,将细菌菌液取样涂抹到琼脂平板上形成孔洞,然后将真菌孢子均匀撒在孔洞附近。
7. 控制组:只加入细菌悬液或只加入真菌孢子的琼脂平板分别作为对照组。
8. 所有琼脂平板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不同细菌对真菌的抑制作用差异较大。
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制效果最显著,真菌在与这两种细菌接触后的生长明显受到影响。
而大肠杆菌对真菌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这些结果表明,不同细菌种类可能具有不同的抑制真菌的能力。
这可能与细菌的代谢产物、生理状态以及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作用可能与它们的抗菌肽分泌相关,而大肠杆菌则可能缺乏相关抗真菌物质。
实验报告细菌总数检查(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细菌总数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了解细菌总数在食品、水质等领域的应用。
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对微生物检测工作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细菌总数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所含有的细菌总数。
细菌总数是衡量样品微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
本实验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细菌总数。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牛奶、自来水、土壤等样品。
2. 仪器:恒温培养箱、天平、无菌试管、无菌棉签、无菌操作台、无菌水、营养琼脂平板、计数器等。
四、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将样品按照一定比例加入无菌水中,充分振荡,制成均匀的样品悬液。
2. 制备菌悬液:取适量样品悬液,用无菌吸管加入无菌试管中,依次稀释10倍、100倍、1000倍,备用。
3. 制备平板:将营养琼脂平板在恒温培养箱中培养至凝固。
4. 接种:用无菌棉签蘸取适量菌悬液,均匀涂布于平板表面。
5. 培养与计数:将接种好的平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
按照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
6. 计算细菌总数:根据菌悬液稀释倍数,计算每克(或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总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样品A(牛奶)细菌总数:3.2×10^7 CFU/g样品B(自来水)细菌总数:2.1×10^5 CFU/mL样品C(土壤)细菌总数:5.8×10^7 CFU/g2. 结果分析:样品A(牛奶)的细菌总数较高,可能是因为牛奶在储存、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
样品B(自来水)的细菌总数较低,符合我国饮用水标准。
样品C(土壤)的细菌总数较高,可能与土壤环境有关。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掌握了细菌总数检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通过对样品的细菌总数检测,可以了解样品的微生物污染程度,为食品、水质等领域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3.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样品。
七、实验反思1. 实验过程中,操作要规范,避免人为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控制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
应一致。
结果判定:
按《中国药典》2020 版 1106 法检查,被检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的上试验菌生长的菌落 大小、形态特征、指示特性: 符合规定 不符合规定。
备注:
检验人:
复核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检查结果
控制菌
试验菌种
考察项目
可接受标准
检验结果
被
促生长能力
与对照培养基比较,试验菌 应生长良好
检 培
抑制能力
试验菌不得生长
养
被检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上
基
指示特性 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
应一致。
对
促生长能力
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照
抑制能力
试验菌不得生长
培
养
被检培养基与对照培养基上
基
指示特性 生长的菌落大小、形态特征
取上述新鲜培养物,用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 1ml 含菌数小于 100cfu 的菌液。(固体培养
基用涂布法)分别接种 0.1ml 菌液至
培养基和
对照培养基,在
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被检培养基上试验菌生长的
菌落大小、形态特征、指示特性反应情况等应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控制菌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记录
被检培养基
生产厂家
生产批号
生产日期
对照培养基
生产厂家
生产批号
生产日期
配制日期
检验日期
检验依据
菌液制备
促生长试验菌:将
菌(第 代)接种于
培养基中, 培养 h。
抑制试验菌:将
菌(第 代)接种于
培养基中, 培养 h。
指示特性试验菌:将
细菌检查结果实验报告
细菌检查结果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掌握细菌检查的基本实验方法,提高细菌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原理:
通过培养基的制备和处理,将待检样品中的细菌定性、定量,并采取相关手段进行分离鉴定。
实验材料:
1. 细菌培养基
2. 待检样品
3. 洗涤液
4. 离心机
5. 培养皿
6. 显微镜
7. 细菌计数器
实验步骤:
1. 处理待检样品:将待检样品加入适量洗涤液中,使用离心机将细菌沉淀;
2. 制备细菌培养基: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当的培养基制备;
3. 接种培养基:将处理后的细菌沉淀悬浮液均匀地接种在培养
基表面,密封培养皿;
4. 培养细菌: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定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
5. 细菌计数:按照定量实验需求,使用细菌计数器统计细菌的数量;
6. 分离鉴定:根据实验要求,使用相关方法对细菌进行分离和鉴定;
7. 显微观察:将分离出的细菌悬液挤压在玻片上,利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和结构。
实验结果:
1. 统计出细菌的数量;
2. 分离鉴定得出待检样品中存在的细菌种类;
3. 通过显微观察获得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实验讨论: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初步判断待检样品是否污染。
同时,进一步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可以推测细菌的特性和可能引发的问题。
实验结论:
通过本次实验,成功利用细菌计数、分离鉴定和显微观察等方法对待检样品中的细菌进行了定性、定量和形态结构的分析,提高了细菌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验证方案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薄膜过滤法) 验证方案编码:表一、验证方案的起草与批准1.验证方案起草起草人:起草时期:年月日2.验证小组成员:3.验证方案审核4.验证方案批准批准人:批准日期:二、验证方案1.验证目的和原理1.1验证目的本实验是关于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的验证。
验证结果应显示的微生物控制菌试验方法,对检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没有抑制作用,符合验证要求。
1.2原理按照已建立的药品微生物控制菌检查方法,通过已知菌数试液的对照菌的培训对照,验证其操作方法适合该药品的微生物控制菌的检测的正确性。
2.验证方法步骤2.1验证前的准备:将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
试验菌应选择相应的阴性对照菌。
2.2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按照微生物控制菌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观测是否长菌来判断。
2.3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的微生物控制菌检查试验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菌性。
试验结果应显示;阴性菌对照组不得检出阴性对照菌,试验组应检出试验菌。
3.试验实施3.1试验前的准备3.1.1主要仪器设备:恒温培养箱、生化培养箱、电子天平、高压蒸汽灭菌器、净化工作台。
3.1.2操作环境:操作间应该安装空气除菌过滤层装置。
环境洁净度不应低于10000级,局部洁净度为100级(或放置同等级净化工作台)。
操作间或净化工作台的洁净空气应该保持对环境形成正压,不低于5pa。
3.1.3试验样品:批号:批号:批号:3.1.4培养基:3.1.5稀释液: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以上经115℃高压蒸汽灭菌30min。
3.1.6验证用微生物名称及其编号实验菌株的来源:编号由菌名首字母—传代代数—制备日期组成。
3.1.7器具:无菌薄膜过滤器:(孔径0.45um直径50mm)、无菌培养皿(直径90mm)、无菌移液管(5ml)4.验证方法4.1试验菌种的制备和稀释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相应的营养肉汤或BL增菌液10ml中,30~35℃培养18~24小时。
控制菌检查法
液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 分别接种不大于 100cfu 的试验菌(见表 1)于
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
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被检培养基管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固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 用涂布法分别接种不大于 100cfu 的试验菌(见
表 1)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平板上,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
梭菌增菌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
生孢梭菌
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 促生长能力
生孢梭菌
白色念珠菌 沙 氏 葡 萄 糖 液 体 培 养 促生长能力
白色念珠菌
基
沙 氏 葡 萄 糖 琼 脂 培 养 促 生 长 能 力 + 指 示 白色念珠菌
基
特性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促 生 长 能 力 + 指 示 白色念珠菌
能力
抑制能力
大肠埃希菌
时。
结果判断 若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有菌落生长,则对应培养管
为阳性,否则为阴性。根据各培养管检查结果,从表 2 查 1g 或 1ml 供试品中含
有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的可能菌数。
表 2 耐胆盐革兰阴性菌的可能菌数(N)
各供试品量的检查结果
0.1g 或 0.1ml 0.01g 或
0.001g 或
小时)。
定性试验
除另有规定外,取相当于 1g 或 1mL 供试品的上述预培养物接种至适宜体积(经
方法适用性试验确定)肠道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30~35℃培养 24~48 小时后,
划线接种于紫红胆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上,30~35℃培养 18~24 小时。如
果平板上无菌落生长,判供试品未检出耐胆盐革兰阴性菌。
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及验证报告
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及报告文件编号:**VP*****-* 文件类别:验证***********公司验证方案批准验证小组人员名单目录1、引言 (5)2、验证参与部门及责任 (5)3、验证方法 (5)文件要求 (6)菌种 (6)菌液制备 (6)验证方法 (6)验证结果 (7)4、结果判断 (7)5、验证结论及评价 (8)6、验证报告批准书 (9)1.引言1.1概述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系检查非规定灭菌制剂及原料、辅料受微生物污染程度的方法。
检查项目包括细菌数、霉菌数、酵母菌数及控制菌检查。
当建立药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时,应进行细菌、霉菌及酵母菌计数方法的验证和控制菌检查方法的验证。
进行上述验证前,应首先对验证过程中使用的仪器、仪表及微生物限度检查的环境进行验证。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级下的局部洁净度100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进行。
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
除另有规定外,细菌培养温度为30-35℃;霉菌、酵母菌培养温度为23-28℃;控制菌培养温度为35-37℃。
1.2验证目的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纯化水的控制菌检查。
1.3验证执行的文件超净工作台标准操作规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培养箱标准操作规程热压灭菌锅标准操作规程2. 验证参与部门及责任3.验证方法:3.1文件要求所需文件检查人:日期:3.2菌种验证试验所用的菌株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存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确认人:日期:3.3菌液制备3.3.1分别取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新鲜培养物少许,各接种至5ml营养肉汤培养基中,在36℃±1℃培养18-24小时,取均匀培养物1ml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按10倍递增稀释至1:107,制成每1ml含菌数为10~100cfu的菌悬液。
其菌数在做验证试验的同时用营养琼脂平板涂布,经培养后计数确定。
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及验证报告
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方案及验证报告验证方案:1.确定验证目标: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2.确定验证方法:选取一批纯化水样品进行验证,分别使用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和参比方法进行测定。
3.确定验证指标:验证指标包括检出限、准确度和重复性。
-检出限: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纯化水样品中的最低检出限。
-准确度: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纯化水样品中的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重复性:比较两种方法在检测纯化水样品中的测定结果的重复性。
4.验证步骤:a.准备样品:准备一批代表性的纯化水样品,确保样品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小。
b.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测定:按照该方法进行纯化水样品的检测,记录结果。
c.参比方法测定:选取一种已经被广泛认可的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作为参比方法进行测定,记录结果。
d.分析比较:比较两种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和重复性。
e.结果分析与判定: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5.验证报告:根据验证结果编写验证报告,包括验证目标、验证方法、验证过程、比较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验证报告:验证目标:本次验证旨在验证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验证方法:本次验证选取了一批代表性的纯化水样品,分别使用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和参比方法进行检测。
验证指标:本次验证的指标包括检出限、准确度和重复性。
验证步骤:a.准备样品:准备了10个代表性的纯化水样品,确保样品之间的差异尽可能小。
b.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测定:按照该方法进行纯化水样品的检测,记录结果。
c.参比方法测定:选取了参比方法A进行纯化水样品的检测,记录结果。
d.分析比较:比较了两种方法的检出限、准确度和重复性。
e.结果分析与判定:根据比较结果判断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比较结果:1.检出限: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的检出限为10CFU/mL,参比方法A的检出限为5CFU/mL。
2.准确度:在10个样品中,纯化水控制菌检查方法的准确度为90%,参比方法A的准确度为95%。
控制菌检查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控制菌检查实验报告篇一:控制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方案xxxxxxx有限公司控制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方案文件编号:YZF-Qc-001-01起草人:(Qc)年月日审核人:(QA)年月日批准人:(质量负责人)年月日目录1.验证目的2.验证人员3.相关文件4.验证内容5.验证周期6.验证综合结论1.验证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方案,通过验证确认检测所使用的培养基适合于本公司所用原料及产品的微生物限度的测定。
3.相关文件《中国药典》20XX版四部《通则1105、通则1106》4.验证内容通过验证以确认所使用的培养基适合于该产品大肠埃希菌、沙门菌的测定,对被检培养基上菌落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进行比较,以确认方法的可行性。
4.1验证用菌种大肠埃希菌cmcc(b)44102(第一代)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b)50094(第一代)4.2验证依据:中国药典20XX版四部通则11064.3菌液制备4.3.1分别接种大肠埃希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经30~35℃培养18~24小时后,分别取大肠埃希菌、乙型付伤寒沙门菌的培养物1ml+9ml0.9%无菌氯化钠溶液,10倍稀释至10-6~10-7,细菌数不大于100cuf/ml,做活菌计数备用。
4.3.2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阴性对照试验。
4.4培养基适用性检查4.4.1液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分别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麦康凯液体培养基、RV沙门菌增菌液体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不大于规定的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被检培养基管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分别接种少量试验菌(菌)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平板上,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和时间下培养。
检验标准:被检培养基中试验菌生长的菌落形态、大小、指示剂反应情况等应与对照培养基一致。
真菌抑菌实验报告
真菌抑菌实验报告1. 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不同抑菌剂对真菌生长的影响,并评估其抑菌效果,为寻找有效的真菌抑制剂提供实验依据。
2. 实验设计2.1 材料准备- 真菌菌株:选取常见的白色念珠菌作为研究对象。
- 抑菌剂:分别选取甲酚、抗生素A和氨酚苄青霉的水溶液作为实验组的抑菌剂。
- 导管培养基:用于培养菌株的基础培养基。
- 培养皿、试管、移液器等实验器材。
2.2 实验步骤1. 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使其均匀地分布在培养皿底部。
2. 在培养皿中分别加入甲酚、抗生素A和氨酚苄青霉的水溶液,制成实验组培养皿。
3. 将白色念珠菌涂抹在各个培养皿的表面上,每个培养皿涂抹的菌量相同。
4. 将培养皿密封,放置在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5. 在指定的时间点上观察真菌的生长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3. 实验结果3.1 观察指标- 真菌菌落直径:用尺子或显微镜目镜测量真菌菌落的直径,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 菌落形态:观察真菌菌落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和观察,观察到不同抑菌剂对真菌生长的影响如下:1. 甲酚:甲酚对真菌菌落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菌落直径较小,呈现出不规则形状。
2. 抗生素A:抗生素A对真菌菌落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菌落直径相对较小,呈现出较规则的形状。
3. 氨酚苄青霉:氨酚苄青霉对真菌菌落的生长几乎没有抑制作用,菌落直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呈现出较规则的形状。
4. 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抑菌剂对真菌生长有不同的抑制效果。
其中,甲酚对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抗生素A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氨酚苄青霉几乎对真菌生长没有影响。
因此,甲酚和抗生素A可作为潜在的真菌抑制剂,有望在实际应用中发挥抑菌作用。
5. 实验改进建议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结果和提高实验的可靠性,以下是一些建议:1. 增加重复实验:为了提高统计结果的可靠性,可以增加实验的重复次数,重复实验的结果进行平均值统计,减小实验误差。
控制菌培养基检查记录
控制菌培养基检查记录菌培养基的控制是确保菌落的生长和繁殖的重要步骤。
在菌培养基检查记录中,需要包括以下内容:1.菌培养基的配制:记录每批菌培养基的配制方法和成分,包括蛋白水解物、肉汤、蔗糖、胰蛋白胨等基础成分的使用量和比例。
2.菌培养基的pH值测定:记录每批菌培养基的pH值,可以使用pH计或试纸进行测定。
pH值的正常范围通常在6.5-7.5之间。
3.菌培养基的差异性检查:记录每批菌培养基的外观、颜色、清澈度等差异性指标。
如果有任何异常现象,如悬浮物、沉淀物或浑浊度增加等,应进行详细描述。
4.菌培养基的温度检查:记录每批菌培养基的温度,可以使用温度计进行测定。
温度要根据菌种的要求进行调整,一般在37℃左右。
5.菌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记录每批菌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结果。
无菌性检查可以通过培养基接种到无菌培养皿并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来判断。
6.菌培养基的营养性检查:记录每批菌培养基的营养性检查结果。
可以通过接种标准菌种进行培养并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和形态来判断菌培养基的营养性。
7.菌培养基的贮存条件:记录每批菌培养基的贮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光照等。
应确保菌培养基的贮存条件符合要求,以保证培养基的质量和活性。
8.菌培养基的保质期:记录每批菌培养基的保质期,以确保菌培养基的使用时间不超过保质期。
过期的菌培养基可能会导致菌落的生长受到影响。
在记录菌培养基检查时,需要详细、准确地记录每个参数的结果,以便日后的验证和分析。
此外,应定期检查并更新菌培养基检查记录,以保证菌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和稳定性。
医学免疫学细菌的分布与控制实验报告
医学免疫学细菌的分布与控制实验报告
本次实验通过对细菌的分布情况和控制方法的探究,对免疫学和医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菌在环境中的分布情况;
2. 探究不同控制方法对细菌的影响;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免疫学和医学研究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
1. 细菌培养基;
2. 镜片;
3. 硝基酚红;
4. 消毒酒精;
5. 消毒液。
三、实验步骤
1. 取一块无菌的镜片,在表面涂上一层细菌培养基;
2. 将涂有培养基的镜片放在各个环境中,如卫生间、实验室、手术室等;
3. 在培养基表面滴上一滴硝基酚红,观察是否会出现红色的菌落;
4. 对比不同环境中细菌的分布情况;
5. 使用消毒酒精和消毒液进行消毒,观察细菌的消毒效果。
四、实验结果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不同环境中细菌的分布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卫生间等污染较重的环境中,硝基酚红很快会出现红色的菌落,说明细菌在此处分布较为密集;而在手术室等需要高度消毒的环境中,硝基酚红的变色时间明显延长,甚至没有出现红色菌落,说明此处的消毒和清洁效果明显优于卫生间等环境。
五、实验结论
1. 细菌在环境中的分布与清洁程度和消毒措施有关;
2. 消毒和清洁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细菌分布,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3. 在医疗领域和日常生活中,应加强对清洁和消毒措施的执行,提高细菌感染的预防能力。
六、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注意无菌操作,避免将细菌带入实验中;
2. 实验后要及时清洗手和消毒实验用具,防止污染其他环境;
3. 实验过程中要关注个人和实验室的安全,注意避免化学品的误伤。
细菌的控制实验报告
细菌的控制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控制不同因素,研究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探索细菌生长的规律,并分析细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特点。
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物品:细菌培养基、试管、平板、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等。
2. 实验步骤:(1)准备工作:将所需细菌培养基配制好,并消毒试管、平板等实验用具。
(2)分组实验:将细菌分成不同组别,每组施加不同的控制因素,如温度、光照强度、pH值等。
(3)细菌接种:将细菌转接至试管中,保证各组细菌初始数量相同,不同组别分别接种在培养基中。
(4)培养条件控制:将试管放入恒温培养箱,设定不同温度,并分别控制不同组的光照、酸碱度等因素。
(5)观察实验结果:在一定时间内,观察不同组细菌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状态和数量。
(6)数据分析:根据观察结果,分析不同控制因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并得出结论。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控制因素对细菌生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1. 温度:在较高温度下(如37),细菌生长迅速,数量迅速增加;而在较低温度下(如4),细菌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2. 光照强度:较强的光照条件对细菌具有抑制作用,细菌数量相对较少;而在较弱光照条件下,细菌的生长速度较快,数量较多。
3. pH值:酸性环境对细菌生长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细菌数量较少;而在碱性环境下,细菌生长相对较快,数量较多。
综合分析:细菌在不同控制因素下的生长规律存在一定差异。
细菌对温度、光照强度和pH值等环境条件有一定的适应性。
在实验中,较高温度和碱性环境对细菌生长有促进作用,而较低温度和酸性环境对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
此外,光照强度对细菌数量也有影响,较强的光照条件抑制了细菌的生长。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控制条件下,对细菌的生长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得出了不同控制因素对细菌生长的影响。
温度、光照强度和pH值等环境因素均对细菌的生长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细菌对不同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耐受性。
控制菌检查法
控制菌检查控制菌检查用的培养基应进行培养基的适应性检查,成品培养基、由脱水培养基或按培养基处方配置的培养基均应检查。
菌种试验用菌种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存,以保证试验菌株的生物学特性。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CMCC(B)44102或CVCC1570]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cocus aureus)[CMCC(B)26003或CVCC1882]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B)[CMCC(B)50094]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104]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CMCC(B)64941]白色念珠球菌(canidia albicans)[CMCC(F)98001]菌液制备接种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新鲜培养物至营养肉汤培养基或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中,培养18~24小时;接种白色念珠球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培养基中或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培养18~24小时。
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ml含菌数为10~100cfu的菌悬液。
菌悬液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
适应性检查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的适应性检查项目包括促生长能力、抑制能力及指示能力的检查。
液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分别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试验菌(表1)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
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被检培养基管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固体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取试验菌各0.1ml(含菌数50~100cfu)分别涂布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平板上,在相应控制菌检查规定的培养温度及最短培养时间下培养。
控制菌检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控制菌检验实验目的:了解和控制菌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对药品、食品等样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检测能力,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实验时间: 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 XX实验室实验人员: [姓名]、[姓名]、[姓名]实验材料:1. 样品:[样品名称]2. 培养基:[培养基名称]3. 试剂:[试剂名称]4. 仪器:恒温培养箱、无菌操作台、移液器、显微镜等实验方法:1. 样品准备:将样品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处理,如均质、稀释等。
2. 接种:使用无菌操作技术,将样品接种到相应的培养基上。
3. 培养: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恒温培养箱中,按照实验要求进行培养。
4. 观察:定期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
5. 鉴定:对疑似控制菌进行分离、纯化,并进行鉴定。
实验步骤:1. 样品处理:- 称取[样品重量]克样品,加入[稀释倍数]倍的无菌生理盐水,充分振荡。
- 取[接种量]mL样品稀释液,接种到[培养基名称]培养基上。
2. 接种:- 使用无菌移液器吸取[接种量]mL样品稀释液,均匀涂布于[培养基名称]培养基上。
- 用无菌镊子夹取[接种量]mL样品稀释液,点种于[培养基名称]培养基上。
3. 培养:- 将接种后的培养基放入[温度]℃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间]小时。
4. 观察:- 观察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特征,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5. 鉴定:- 对疑似控制菌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鉴定方法]进行鉴定。
实验结果:1. 菌落生长情况:- [培养基名称]培养基上出现[数量]个菌落,其中[数量]个疑似控制菌菌落。
2. 鉴定结果:- 经鉴定,疑似控制菌为[菌种名称]。
讨论与分析:1. 本实验通过控制菌检验,成功检测出样品中的[菌种名称],为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
2. 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进行,以避免污染。
3. 在鉴定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菌落特征,并结合实验经验进行判断。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控制菌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了对药品、食品等样品中微生物污染的检测能力,为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字】实验
控制菌检查实验报告
篇一: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试验记录
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试验报告
一、目的:确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及测定方法的可靠性。
二、内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测定。
三、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大肠杆菌【CMCC(F)44102】、乙型副伤寒沙门菌【CMCC
(B)50094】、铜绿假单胞菌【CMCC(B)10104】、生孢梭菌【CMCC(B)64941】.
四、方法: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薄膜法();综合法()(依据《中国药典XX版》二部微
生物限度检查法方法验证实验)
五、验证方法:
(1)试验组取ml供试液及ml(50~100cfu/ml)试验菌加入增菌培养基中,依相应控
制菌检
查法进行检查
(2)阴性菌对照组方法同试验组,验证大肠杆埃希菌、大肠菌群、乙型副伤寒沙门菌检查法时的(本文来自:小草范文网:控制菌检查实验报告)阴
性对照菌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验证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生孢梭菌检查法时的阴性对照菌采用大肠杆埃希菌。
阴性对照菌不得检出。
六、试验记录:
七、结论:通过以上方法学验证实验证明,采用稀释法();培养基稀释法();
薄膜法();综合法()阳性代表菌株验证实验均符合要求, 故该方法适用于
复核人:试验人:
年月日
篇二:控制菌检查
控制菌检查
简述
控制菌检查是用于检查某些特定微生物,规定按一次检出结果为准,不再复试。
由于控制菌为一次性报告试验结果,故应注意方法的有效性确证(方法验证或阳性对照)、实验过程保障和结果确证,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既要躲免漏检造成的假阴性结果,又要躲免实验室污染造成的假阳性结果。
控制菌检查中,涉及实验室监控菌株的分离鉴定、样品阳性菌株的分离分析、方法验证试验中的阳性菌操作等,应在专门的阳性菌实验室进行。
除另有规定外,阳性菌实验室应符合国家二级生物安全标准,阳性菌实验室应配备生物安全柜。
阳性菌操作不得在供试品检验
用洁净实验室内进行。
目标控制菌的标准菌株:
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生孢梭菌、白色念珠菌
菌液制备取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铜绿假单胞菌培养物少许接种至10ml营养肉汤培养基内,置30-35℃培养18-24小时,取均匀培养物1ml,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成每1ml含菌10-100cfu的菌悬液,其菌数在做对照试验的同时用营养琼脂注皿或平板涂布,经培养后基数确定。
验证方法:
试验组取规定量供试液和10-100cfu试验菌加入增菌培养基中,按相应的检查法进行检查。
当进行薄膜过滤法时,试验菌应加在最后一次冲洗液中,冲洗后,取出滤膜接至增菌培养基中。
阳性对照取10-100cfu试验菌加入增菌培养基中,按相应的检查法进行检查。
阴性对照取相应的稀释液替代供试液,按相应控制菌的检查法进行检查。
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应检出试验菌,阴性对照组应无菌生长。
若试验组检出试验菌,按此供试液制备法和控制菌检查法进行供试品的该控制菌检查;若试验组未检出试验菌,应建立新的方法,消除供试品的抑菌活性,并重新验证。
验证试验可与供试品的控制菌检查同时进行。
(一)大肠埃希菌
简述
大肠埃希菌即大肠杆菌,为肠杆菌科埃希菌属的模式种。
埃希菌属除大肠埃希菌外,新近发现有非脱羧埃希菌等5个种。
大肠埃希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的栖居菌,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药品中检出大肠埃希菌,表明该样品受到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的污染,即可能污染肠道病原体。
大肠埃希菌除普通大肠埃希菌外尚有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可引起婴幼儿、成人爆发性腹泻。
为保证人体健康,口服药必须检查大肠埃希菌。
用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和靛基质试验检查大肠埃希菌是一项新技术,其检验步骤为:增菌培养后,转种MUG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从混合菌中分离单个菌,如MUG、indole试验为阳性或阴性即可报告结果。
原理:利用目标菌限定酶作用的底物的水解产物,产生颜色或荧光反应作为指示系统来鉴定目标菌。
实验证明96%的大肠埃希菌含-葡糖苷酸酶,约10%的沙门菌属一些菌种也含有此酶。
MUG被GUD水解,产生荧光,由于荧光反应的敏感度较颜色反应强千万倍,易于观察,没有主观性,因而用MUG鉴定大肠埃希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食品、饮水、污水的检测。
单一的MUG鉴别大肠埃希菌其漏检率达6%,鉴于98%
篇三:微生物限度、控制菌检查记录
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平皿法)
检验编号:
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培养基稀释法+平皿法)
检验编号:
控制菌检查记录
检验编号: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