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扬州经济、历史发展的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城乡关系的演变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城乡关系的演变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城乡关系的演变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城乡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经济得到了改善,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城乡融合进程不断加快。

在这一过程中,扬州城乡关系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脱节到融合的演变与发展。

一、改革开放以前的扬州城乡关系改革开放以前,扬州城乡关系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对立态势。

城市经济发达,农村经济相对落后。

城市居民收入高、生活水平好,农村居民收入低、生活水平低。

城市人口密集,农村人口稀少。

城市和农村几乎没有交流与互动,城乡之间的隔阂和割裂非常严重。

城市的发展主要以工业和商业为主,农村则以农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不平衡。

二、改革开放以来的扬州城乡关系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城乡关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城市化进程加快。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城市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其次是农村经济得到了改善。

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实现了脱贫致富,农业生产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再次是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改革开放以来,扬州城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而农村经济也得到了较大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城乡差距逐渐缩小。

最后是城乡融合进程不断加快。

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城市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推动了城乡融合进程,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

四、扬州城乡关系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在城乡关系的发展过程中,扬州还面临着许多问题。

首先是城乡差距的存在。

尽管城乡差距已经得到了较大缩小,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存在,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其次是城市化进程不平衡。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一些大城市发展较快,而一些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城市化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

再次是城乡融合进程仍需加快。

尽管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但城乡融合程度还不够高,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互动还不够频繁,城市与农村之间的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

扬州商圈调查报告

扬州商圈调查报告

扬州商圈调查报告扬州商圈调查报告一、引言扬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也是江苏省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扬州的商圈也日益繁荣。

本报告旨在对扬州商圈进行调查,了解其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商圈概述扬州商圈主要分布在市区的中心地带,包括东关街、西关街、大明路等地。

这些商圈集中了大量的商业设施和服务,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和商家。

三、商圈特色1. 历史文化氛围浓厚扬州商圈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保留了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景观。

在商圈内,可以欣赏到古老的街道、庙宇和园林,这些都为商圈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2. 多元化的商业形态扬州商圈拥有丰富的商业资源,包括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特色小吃街等。

无论是大型连锁店还是小型独立店铺,都在商圈内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3. 服务质量高扬州商圈的商家注重服务质量,致力于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无论是购物还是用餐,消费者都能感受到周到的服务。

四、商圈调查结果1. 消费者需求分析通过对扬州商圈的调查,我们发现消费者对购物和休闲娱乐的需求较高。

他们希望能够在商圈内找到一站式的购物体验,同时也希望有更多的娱乐场所供选择。

2. 商家经营状况扬州商圈的商家普遍反映经营状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其中,竞争激烈是最主要的问题之一。

商家需要不断创新,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3. 商圈发展趋势扬州商圈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线上线下融合: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购物已成为一种主流趋势。

商圈需要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提供更便捷的购物体验。

(2)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扬州商圈可以进一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通过推出更多的文化产品和体验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消费者。

(3)绿色环保理念:环保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商圈可以引入绿色环保理念,推广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和服务。

五、结论通过对扬州商圈的调查,我们可以看到其蓬勃发展的态势和潜力。

商圈的多元化和服务质量高是其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扬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扬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

扬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扬州市是江苏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城市之一,也是江苏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实验区,近年来在对外开放的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但是,相对于国际发达城市和苏南的发达城市,扬州市在开放型经济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本文旨在对扬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进行问题诊断,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与目标本文将围绕扬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进行研究和探讨。

具体内容包括:1.市场开放程度分析:探究扬州市加入WTO以来市场开放程度的变化,重点研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与对外投资等方面,分析市场开放进程中面对的难题和瓶颈。

2.外资环境分析:分析扬州市吸收外资的实际情况,重点研究外资引进情况、投资环境优劣势分析等,了解扬州市在引进外资方面的现状及难点,研究对其进行优化的对策。

3.跨国企业对接情况分析:为了提高扬州市的开放度,扬州市需要加快与跨国企业的对接进程。

本文将通过分析扬州市与国际上知名企业间的合作状况,从而识别市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4.人才引进与培养:人才是科技进步的源动力,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将探究扬州市现有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特别是针对高端人才、专业人才等方面的现状和不足,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以上研究和探讨,本文旨在分析扬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难点,为扬州市的经济发展提出可行性、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以提高扬州市在全球经济合作中的竞争力与影响力。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来获取相关数据和信息,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实证研究法:对扬州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利用相关的统计数据和文献资料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挖掘潜在问题,为解决市场存在的难点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

2.问卷调查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扬州市范围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企业在吸引人才、引进外资、合作对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为本文提出的对策建议提供实证依据。

关于扬州的调查报告

关于扬州的调查报告

关于扬州的调查报告关于扬州的调查报告一、引言扬州,位于中国江苏省,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

作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扬州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遗产而闻名于世。

本篇调查报告将以扬州为主题,对其文化、旅游、经济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

二、文化遗产1. 扬州菜扬州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以其独特的烹饪技巧和口味而享誉全国。

调查显示,扬州菜在当地居民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品尝。

其独特的特色菜品如扬州炒饭、狮子头、扬州炖鸭等,深受人们喜爱。

2. 扬州文化园区扬州文化园区是一个集文化、艺术、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调查发现,文化园区内有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表演,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

园区内的博物馆、剧院、艺术展览等设施也提供了一个了解扬州文化的绝佳机会。

三、旅游景点1. 瘦西湖瘦西湖是扬州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而吸引了众多游客。

调查显示,游客对瘦西湖的评价普遍较高,认为其湖光山色和古建筑相得益彰,非常值得一游。

2. 个园个园是扬州另一著名的园林景点,也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调查发现,个园以其精美的园林布局和精致的建筑风格而备受游客喜爱。

游客们纷纷表示,在个园漫步,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的诗意世界。

四、经济发展1. 扬州港扬州港是扬州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也是扬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调查显示,扬州港的货运量逐年增长,为扬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港口周边的产业园区也吸引了大量的企业投资,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2.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扬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扬州新兴的经济增长点。

调查发现,该园区吸引了许多高科技企业的入驻,推动了扬州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五、社会发展1. 教育扬州作为一个文化名城,教育资源丰富。

调查显示,扬州的中小学教育水平较高,许多学校在全国范围内享有盛誉。

同时,扬州还拥有一些知名的高等学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扬州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扬州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扬州区域经济发展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在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作为江苏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扬州正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努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极。

本文将对扬州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扬州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扬州位于江苏省中部,处于长江经济带的中段,东临上海,南邻杭州,西距南京约30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扬州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优越的交通条件而闻名。

此外,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扬州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光临,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扬州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1. 传统产业扬州传统产业以纺织、机械制造和化工为主。

这些行业在扬州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并为就业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如今这些传统产业在整个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逐渐减少,但在促进企业创新升级和推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 新兴产业近年来,随着扬州市政府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扬州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

高科技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成为了扬州的新经济增长点。

尤其是新能源和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为扬州的区域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扬州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 机遇扬州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长江经济带中的重要节点,其便捷的交通网络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支持也为扬州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机遇。

另外,扬州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 挑战然而,扬州的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任重道远,扬州需要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其次,人口老龄化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如何在保障老年人福利的同时,推动人口结构的合理调整,确保劳动力充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四、扬州区域经济的发展前景展望未来,扬州区域经济的发展前景广阔。

美丽扬州调研报告

美丽扬州调研报告

美丽扬州调研报告调研报告:美丽扬州一、调研背景扬州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江南古城之一,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扬州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备受人们关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美丽扬州的发展情况,并提出发展建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共有100名受访者参与了问卷调查,并选择了扬州的主要景点进行了实地考察。

三、调研结果1.旅游资源丰富:栖霞山、瘦西湖、个园等景点备受游客喜爱,景区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游客评价良好。

2.旅游服务较好:扬州的旅游服务质量较高,游客能够得到良好的接待和指导,旅游信息也足够丰富。

3.交通便利:扬州的交通网络较为完善,不仅有高速公路、铁路等便捷的交通方式,还拥有航空等多种交通选择。

4.旅游产品与文化挂钩:扬州在旅游产品的设计上注重与本地文化相结合,例如举办乡村旅游节、文化展览等,良好的旅游产品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5.增加游客感受:部分受访者提到,可以进一步丰富旅游活动项目,增加游客的参与度,例如开设农家乐、举办传统手工艺品体验活动等。

四、问题与建议1.管理及维护不足:部分景区存在环境脏乱差的问题,管理和维护不到位,建议加大管理力度,增加文明旅游宣传力度。

2.公共设施有待改善:部分景区的公共设施不够完善,如厕所、停车场等,需要加大投入力度,提升公共设施水平。

3.旅游产品创新:加大旅游产品创新力度,通过引进新的旅游项目或活动,吸引更多游客。

4.加强文化传承:扬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应加大对扬州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将传统元素融入旅游产品的设计中。

5.加强合作与宣传:扬州可以与周边城市进行合作,共同推广旅游产品,同时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扬州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总结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美丽扬州在旅游资源、服务质量、交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同时也发现了部分问题和不足之处。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够帮助美丽扬州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升。

扬州考察调研报告

扬州考察调研报告

扬州考察调研报告扬州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具有浓厚人文氛围的城市。

近期,我对扬州进行了考察调研,并写下了以下报告,对扬州的特色文化、历史遗迹、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首先,扬州以其独特的文化风光而闻名。

作为古代东方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扬州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在扬州的城区,可以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如瘦西湖边的个园、何园、瑞春园等,这些园林风景区充分展示了江南园林的独特韵味。

同时,扬州还以其丰富的戏曲文化而闻名于世,扬州話是江苏地区的一个重要方言,扬州花鼓戏和昆剧等扬州特色戏曲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戏曲爱好者。

其次,扬州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值得我们注意。

其中,最著名的是扬州九华山,这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这座山以其陡峭的山势和壮丽的自然景观而闻名,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朝圣者和游客。

此外,扬州还有许多古迹和纪念碑,如瘦西湖畔的何冰斗书碑、四朝城楼和钱塘江大桥等。

这些历史遗迹不仅见证了扬州的兴衰历程,也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再次,扬州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努力。

扬州市政府在保护和修复古城墙、历史建筑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以保护和传承扬州的历史文化遗产。

此外,扬州市还积极推行生态修复,保护和恢复濒危动植物的生态环境。

例如,扬州市严格控制城市污染,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制度,努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综上所述,扬州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学者的关注。

它不仅以其独特的文化景观和历史遗迹而闻名于世,还在环境保护方面付出了一定的努力。

希望以后能够有更多的人关注和保护这座美丽的城市,同时也希望扬州能够继续在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扬州城市调研报告

扬州城市调研报告

扬州城市调研报告扬州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

本次调研主要对扬州的城市规划、旅游资源、经济发展、文化底蕴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首先,扬州的城市规划非常优秀。

市区内的道路宽敞整洁,绿化环境良好。

特别是瘦西湖一带,沿湖而建的别墅和公园给人一种优雅宜人的感觉。

另外,扬州还拥有许多古建筑和文化遗产,如瘦西湖畔的个园、岳飞祠等,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够了解到扬州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次,扬州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除了瘦西湖和个园等著名景点外,扬州还有许多其他景点值得一游。

比如东关街、文昌阁、何园等。

这些景点有着独特的特色和魅力,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此外,扬州的美食也是旅游的一大亮点,著名的三套全、扬州炒饭等各种美食吸引了无数的食客。

再次,扬州的经济发展相当迅速。

特别是近年来,扬州加大了对具有高技术含量的产业的扶持力度,不仅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也鼓励本地企业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这些举措极大地推动了扬州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城市的建设进程。

现在的扬州已经成为一个拥有现代化工业和便利的交通网络的城市。

最后,扬州的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在这里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如宋代的文豪欧阳修就是扬州人,他的《醉翁亭记》至今仍然是经典之作。

此外,扬州还有许多传统文化活动和习俗,如花灯节、扬州评弹等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生活,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

总之,扬州是一个值得一游的城市。

它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经济发展迅速,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进一步加强对扬州的城市规划,保护好扬州的文化遗产,同时也要加强扬州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人们前来扬州旅游,推动扬州旅游业的发展。

运河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运河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以其独特的运河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为了深入了解运河文化,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一行人在暑期组织了一次运河暑期社会实践。

以下是我们的实践报告。

二、实践背景及目的1.实践背景扬州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其中,运河文化作为扬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我们决定开展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2.实践目的(1)了解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2)实地考察运河沿线的旅游资源,为扬州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3)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三、实践过程1.前期准备(1)收集资料:查阅相关书籍、网络资料,了解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2)制定实践计划:确定实践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分工等;(3)联系实践单位:与扬州相关文化、旅游部门取得联系,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和指导。

2.实践实施(1)实地考察:我们一行人前往运河沿线,参观了瘦西湖、个园、何园等景点,了解了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2)访谈:我们与当地居民、专家学者进行了访谈,了解了他们对运河文化的看法和保护措施;(3)调研:我们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了游客对运河文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4)总结: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撰写实践报告。

3.实践成果(1)深入了解运河文化:通过实践活动,我们掌握了运河的历史、文化、经济价值,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2)为扬州旅游业发展提供有益建议:我们针对运河沿线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调研,提出了提高游客满意度的建议;(3)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在实践过程中,我们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

四、实践总结1.实践收获(1)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对运河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培养了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了社会实践能力;(3)为扬州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有益建议。

扬州发布最新报告

扬州发布最新报告

扬州发布最新报告1. 简介扬州市是中国江苏省的一个城市,位于长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和建德河的交汇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近日,扬州市政府发布了最新报告,对扬州市的经济、环境、教育和旅游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和数据分析。

2. 经济发展根据报告显示,扬州市的经济总体稳定增长。

截至最新统计数据,扬州市的GDP总量达到了XXX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X%。

其中,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贡献分别占到了X%、X%和X%。

扬州市以其优良的投资环境和一流的产业结构,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和发展。

此外,报告还指出扬州市的就业形势不断改善。

近年来,扬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截至目前,扬州市的城镇居民就业率达到了X%,创历史新高。

随着企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扬州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3. 环境保护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报告显示,扬州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近年来,扬州市政府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推动了大气、水环境和土壤等方面的改善。

根据监测数据,扬州市的空气质量和水质状况持续改善。

截至最新统计,扬州市的PM2.5浓度平均值为XX微克/立方米,较去年同期下降了X%。

此外,扬州市的水环境质量也经过多年的治理,水质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4. 教育发展扬州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根据报告,扬州市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截至最新统计,扬州市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扬州市的学前教育不断完善,普及率不断提高。

目前,扬州市的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了X%,让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

此外,扬州市的义务教育也取得了明显进步,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扬州市还拥有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优秀的学生和教授前来学习和研究。

5. 旅游资源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扬州市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

扬州调查报告

扬州调查报告

扬州调查报告扬州调查报告一、引言扬州,这座美丽的江南古城,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景名胜而闻名于世。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扬州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为了更好地了解扬州的现状和发展需求,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提出一些建议,以期能够为扬州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二、城市规划与建设在城市规划与建设方面,我们发现扬州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做得相当不错。

古城墙、瘦西湖等景点都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维护,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然而,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一些挑战。

交通拥堵、公共设施不足等问题亟待解决。

我们建议加强城市规划,提高交通设施的建设和管理水平,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三、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文化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扬州,我们发现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充足,学校数量和教育质量都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同时,扬州也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有许多传统的文化活动和节庆。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方面,教育资源在城市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不均衡现象,需要加强资源配置的公平性。

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亟待加强,以防止其被现代化的冲击所侵蚀。

我们建议加大对教育和文化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公平性,并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四、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也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扬州,我们发现城市的环境质量相对较好,空气和水质都得到了一定的保护。

然而,城市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如垃圾处理、水资源利用等。

我们建议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并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五、经济发展与就业问题经济发展和就业问题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

在扬州,我们发现城市的经济发展相对较好,旅游、制造业等产业都发展迅速。

然而,就业问题仍然存在。

扬州调研报告

扬州调研报告

扬州调研报告扬州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扬州的经济发展现状以及相关问题,为扬州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二、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及相关资料收集,对扬州的经济发展进行了全面调研。

三、调研结果1. 经济发展状况扬州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经济发展在过去几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目前,扬州的GDP总量居江苏省前列,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外资吸引力增强,扬州正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2. 产业结构调整扬州的产业结构正在不断调整,传统产业逐渐向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转型。

特别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和新能源产业,成为扬州经济的新引擎。

3.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扬州在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城市规划合理,城市功能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扬州也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环保指标稳步提升。

4. 就业与教育发展扬州的就业形势良好,就业率处于较高水平,但仍存在就业结构不完善的问题。

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完善,人才培养取得了良好成绩。

四、问题分析通过调研发现,扬州的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首先,扬州的产业结构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传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与时代的需求和市场的发展趋势不相匹配。

其次,城市的发展不够平衡,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

此外,环境保护依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尽管扬州在环保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挑战。

五、建议与展望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1.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2. 加快城市和农村的平衡发展,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

3.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强化环境监管,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提高环境保护的水平。

关于扬州经济、历史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扬州经济、历史发展的调查报告

扬州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节点城市。

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苏北门户”之称。

扬州有249‎0年文字可考‎的历史,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

地理位置扬州市扬州市位于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扬州市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

扬州市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部与天长市相连;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北部与淮安市接壤;东部和盐城市、泰州市毗连。

扬州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邗江、江都、仪征等1区2‎市;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4湖。

扬州市的最高‎点为仪征市境‎内的大铜山,海拔149.5米。

气候地形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

其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扬州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扬州地处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

年平均气温为‎14.8℃,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

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

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

扬州市辖区北‎部地形为丘陵‎,京杭大运河以‎东和沿江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扬州商业调研报告

扬州商业调研报告

扬州商业调研报告扬州商业调研报告摘要:本报告通过对扬州市商业环境的调研,分析了扬州市商业发展的现状及趋势。

根据调研结果,本报告提出了扬州市商业发展的建议,以进一步促进扬州市的经济发展。

一、背景扬州市位于中国江苏省东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

扬州市商业发展潜力巨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

二、商业环境分析1. 交通便利:扬州市交通便利,有高速公路、铁路、水路等多种交通方式,方便货物和人员的流通。

2. 旅游资源丰富:扬州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商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3. 政府支持:扬州市政府高度重视商业发展,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给予了积极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4. 人口规模:扬州市人口众多,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庞大的客户群体。

三、商业发展趋势1. 电子商务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在扬州市的发展趋势逐渐增强,更多的企业开始转向线上销售。

2. 服务业的壮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需求不断增加,扬州市的服务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3. 创新创业的热潮:扬州市鼓励创新创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扬州创业,并取得了成功。

四、建议1. 加强电子商务发展:扬州市应加强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电子商务平台和配套服务,帮助企业转型升级。

2. 提升服务质量:扬州市应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好的服务环境,提升服务质量,吸引更多的客户。

3. 鼓励创新创业:扬州市应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创业政策和资金支持,激发创业热情,培育更多的优秀创业项目。

结论:本报告通过对扬州市商业环境的调研分析,发现扬州市商业发展潜力巨大。

为进一步促进扬州市的经济发展,建议加强电子商务发展、提升服务质量,鼓励创新创业。

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扬州市的商业发展将取得更加良好的成绩。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扬州市地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自然条件扬州市地

第一章扬州市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1 自然条件扬州市地处江苏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

扬州城区至今已有2400多年的建城史。

现辖区域在东经119度01分(仪征市移居、青山一线)至119度54分、北纬31度56分至33度25分(宝应县西安丰、泾河一线)之间。

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联,西与天长(安徽省)、南京、淮安交界。

境内地形西高东低,仪征境内丘陵区为最高,从西向东呈扇形逐渐倾斜,高邮市、宝应县与泰州兴化市交界一带最低,为浅水湖荡地区。

仪征市、邗江区和扬州市郊区的北部为丘陵,地面高程10-15米,最高点为仪征境内大铜山149.6米;沿江沿湖一带为平原,地面高程4-5米;京杭大运河以东、通扬运河以北为里下河地区,地面高程为2-3米,最低点仅1.4米。

扬州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气候主要特点是:受季风环流影响较大,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年平均气温15℃,无霜期平均222天。

平均日照2176.7小时,年平均气压1015.8百帕,年平均相对湿度78%。

年平均降水量1030毫米。

常年梅雨期约23天,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梅雨量231毫米。

干旱、雨涝、低温、阴雨、台风、冰雹等灾害间有出现,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扬州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地跨江淮两大水系。

宁通高速(扬泰段)以北属淮河流域,以南属长江流域。

扬州南临长江,岸线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

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宝应、高邮、邵伯4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公里。

扬州的地下矿藏资源有能源、化学原料、建筑材料、惰性气体、地下水、稀有元素共6大类19种,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邗江、江都至高邮一带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江都境内有相当的煤炭蕴藏量,丘陵缓岗有大量的砂石资源,扬州北郊及仪征、高邮等地已发现储量大、品质优良的矿泉水资源。

2024年扬州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扬州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扬州旅游市场规模分析引言扬州作为一座历史名城,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本文将对扬州旅游市场规模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扬州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

1. 扬州旅游市场总体情况扬州旅游市场近年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扬州旅游市场的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2. 扬州旅游市场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2.1 政府推动力度政府在旅游业方面的投资和政策支持对扬州旅游市场规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发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以及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激励。

2.2 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扬州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体系。

提供高质量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扬州旅游,从而扩大市场规模。

2.3 交通条件的改善随着扬州交通条件的改善,游客来扬州的便利程度明显提升。

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的发展,使得扬州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进一步促进了旅游市场规模的增长。

3. 扬州旅游市场规模的现状和趋势扬州旅游市场规模目前处于稳步增长的阶段。

其中,旅游景点门票收入、酒店住宿收入、旅行社和导游服务收入是市场规模的主要组成部分。

未来,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提档升级,扬州旅游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政府将继续加大对旅游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激励,同时加强宣传推广,进一步吸引更多游客。

4. 扬州旅游市场规模的可持续发展策略4.1 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扬州需要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推出更多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和项目。

例如,可以开展农家乐、文化体验、生态旅游等新颖的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4.2 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提高旅游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旅游体验。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升导游和服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增加游客对扬州旅游的满意度,提升市场规模。

4.3 加强旅游宣传与推广继续加大对扬州旅游的宣传与推广力度,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力。

扬州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扬州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加强城市规划和基 础设施建设
未来扬州将继续加强城市规划和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交通、水利 、能源等领域的设施,提升城市 的功能和形象,为经济发展提供 更加优质的环境。
加强对外交流与合 作
扬州将积极拓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加强与国内外城市的联系与合 作,推动经济开放合作,为经济 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THANKS
农业
农业在扬州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 ,但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如河蟹 养殖等。
重点企业与项目分析
企业
扬州的重点企业数量较多,但规模普遍不 大,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和实施了一系列重大项 目,如新能源、新材料等项目,但项目的 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04
经济发展趋势预测
对未来扬州区域经济发展的展望
深入推进产业升级 和转型发展
未来扬州将继续加大新兴产业培 育和发展力度,推动现代服务业 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 结构的高级化和多元化。
加大科技创新和人 才培养力度
扬州将进一步完善创新驱动发展 的机制,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 养,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经 济发展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扬州区域经济发展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扬州的GDP和人均GDP在过去几年中均呈现了稳定的增长趋势,反映出该地区的经济基本 面良好,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产业升级和转型效果显著
扬州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服务业,成效显著。新兴产业的快速 发展为扬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
历史沿革与发展
历史沿革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商业城市和交通枢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经济发展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扬州经济发展迅速,逐渐形成了以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 为主的产业结构。

扬州的发展历史

扬州的发展历史

浅谈古代名城—扬州的历史地位摘要:扬州是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名城,从建城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人文条件的差异,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地方特色、地方传统。

就扬州在春秋末年以来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而论;就它在唐朝而言,特别是在唐朝后期成为了维护唐朝政权的顶梁柱,就他在传统文化的丰富性而言,在全国几乎无法找到同样的城市与其相提并论。

本文将以扬州为背景来介绍我国古代整个江南经济发展的历史场景。

关键字:扬州历史文化江南发展一、先秦时代的扬州“扬州“一词最早出现在《尚书.禹贡》:“淮海唯扬州。

”淮就是指今天的淮河,但是“扬州”并不是指得今天的扬州,据说是禹划分九州的一部分,包括今天的扬州,但是领域要大得多,大约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和广东的一部分地区,不能和后来的扬州混为一谈。

今天的扬州,最早的时候在春秋成为“邗”。

“邗”是西周时期的一个分国,后来被日益强大的吴国所灭,当时吴国定都长江下游的姑苏(今日江苏苏州),在吴王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政治、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在吴越争霸中打败越国,后来击败楚国,成为春秋时期江南的一大霸主。

为了和齐国争夺中原的霸主地位,夫差决定修运河,以便方便调兵和调集粮草,于是“于邗江筑成穿沟,东北接射阳湖,西北至末口入淮,通粮道也。

”,代著名的南北水利枢纽大运河的第一条人工开挖运河正式形成。

从此古代扬州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就是在这里开始发轫。

周显王十四年,楚国灭掉越国,将江、淮、吴、越之地尽入于楚。

楚怀王在此“城广陵”,广陵既是邗城,因为邗城所在蜀岗,东西广袤二百余里,所以改名为广陵。

广陵是继邗城后扬州的第二个古称,现在还在用这个古名。

邗沟从开辟到秦国的统一的二百六十年中,到春秋末到战国结束的时代,诸侯国家常年进行兼并战争,而由于铁制工具的大量使用,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文化也趋于繁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节点城市。

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苏北门户”之称。

扬州有2490年文字可考的历史,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

地理位置扬州市扬州市位于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扬州市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

扬州市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部与天长市相连;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北部与淮安市接壤;东部和盐城市、泰州市毗连。

扬州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邗江、江都、仪征等1区2市;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等4湖。

扬州市的最高点为仪征市境内的大铜山,海拔149.5米。

气候地形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

其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

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

扬州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扬州地处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

年平均气温为14.8℃,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

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

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

扬州市辖区北部地形为丘陵,京杭大运河以东和沿江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历史沿革扬州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486年,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

扬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

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

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

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北周时称“吴州”。

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

这个刺史部下辖九江郡、丹阳郡、庐江郡、会稽郡、豫章郡及六安国等五郡一国,管辖的范围为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的部分,江西、浙江、福建三省和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离城等地。

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又从会稽郡中析出吴郡(范围为太湖流域及今浙江省西北部),末年治所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

公元88年,六安国并入庐江郡。

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

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

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

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

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扬州为广陵郡。

肃宗乾元元年(758),广陵郡复改扬州。

唐末,江淮大乱。

昭宗天复二年(902),淮南节度使杨行密在扬州受封吴王。

天祜十六年(919),杨渭(隆演,杨行密次子)正式建吴国,以江都为国都,改扬州为江都府,改元武义。

吴天祚三年(937),南唐灭吴,以金陵(今南京市)为国都,以扬州为东都。

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后周改江都府仍为扬州。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分全国为士。

道,扬州属淮南道。

太宗至道三年(997),又分全国为15路,扬州属淮南路。

神宗熙宁五年(1072),分淮南路为东、西两路,扬州属淮南东路。

高宗建炎三年(1129)高宗南渡后,江都县析出广陵县,扬州增领广陵、泰兴2县。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设置扬州大都督府。

次年,改大都督府为扬州路总管府,领高邮府和真州、滁州、通州、泰州、崇明(今上海市)5州,并直领江都、泰兴2县。

元惠宗至正十七年(1357),朱元璋军占领扬州,改扬州路为淮南翼元帅府,寻改淮海府,属江南行中书省。

二十一年,淮海府改维扬府。

二十六年,改称扬州府。

扬州府领高邮州、通州、泰州3州及江都、泰兴、仪真、如皋、海门、宝应、兴化、六合、崇明9县。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罢除江南行中书省,设置京师(后改南京),扬州府属之。

二十三年,分六合属应天府,崇明属苏州府,扬州府领3州7县,并直辖江都、仪真、泰兴县,高邮州领宝应、兴化县,泰州领如皋县,通州领海门县。

清顺治二年(1645),设立江南省,扬州府属之。

乾隆二十五年(1760.),江南省正式分为江苏、安徽二省,扬州府属江苏省。

咸丰三年(1853)四月,太平军攻占扬州,曾改扬州府为扬州郡,改甘泉县为甘泉天县,历时8个多月。

清末,扬州府领高邮州、泰州和江都、甘泉、天长(滁州)、仪征、兴化、宝应、东台县,俗称“扬八属”。

宣统三年九月十七日(1911年11月7日),扬州光复。

二十日,扬州军政分府宣布成立,隶属镇江都督管辖。

民国元年(1912)1月,废扬州府,并甘泉入江都县,原扬州府所属各县直隶江苏省。

民国3年6月,江苏省分为5道,江都县属淮扬道。

民国38年1月25日,江都县城(扬州)解放。

27日,设立扬州市,隶属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

同年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改称苏北行政区扬州行政专区,专员公署驻扬州市。

1950年1月,扬州专区与划出如皋、海安给南通专区,划出东台、台北(今大丰)给盐城专区以后的泰州专区合并,滁州划出六合县给扬州,划出江浦县给南京。

最终扬州市共辖扬州市区、泰州市、兴化县、高邮县、宝应县、靖江县、泰兴县、江都县、泰县、仪征县、六合县2市9县。

1956年3月,江都县析为江都、邗江2县。

1960年4月,宝应县、高邮县析湖西地区为金湖县。

1966年3月,仪征、六合、金湖3县划给新设立的六合地区。

1971年,六合地区撤销,仪征、六合2县划回扬州地区。

1975年,六合县划归南京市,扬州地区辖2市9县。

1983年3月,江苏省改革地市体制,调整行政区划,扬州地区行政公署撤销。

原属扬州地区的泰州市和江都、邗江、泰县、高邮、靖江、宝应、泰兴、兴化、仪征9个县划归扬州市管辖。

扬州市改由省管辖,设广陵区和郊区。

1986年4月,仪征县撤县设市。

1987年12月,兴化县撤县设市。

1991年4月,高邮县撤县设市。

1992年9月,泰兴县撤县设市。

1993年8月,靖江县撤县设市。

1994年4月,江都县撤县设市。

1994年7月,泰县撤县设立姜堰市。

撤县设市中,行政区划均未改变。

199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扬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县级泰州市,设立地级泰州市,原由扬州市代管的泰兴、姜堰、靖江、兴化4个县级市划归泰州市管辖。

扬州市设广陵区、郊区(2002年更名维扬区),辖宝应县、邗江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2000年12月,邗江县撤销县建制,改设扬州市邗江区。

扬州市管辖广陵、邗江、维扬3个区、宝应县和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2010年,扬州市共辖70个镇、7个乡和13个街道办事处。

行政区划扬州市现辖广陵、邗江、维扬3个区,宝应1个县,代管仪征、高邮、江都3个县级市。

全市共有70个镇、7个乡和13个街道办事处。

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其中市辖区面积1024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58.8万,其中市辖区人口约118万。

广陵区社会经济2010年,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三个扬州为主题,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保增长、调结构、抓创新、惠民生,全市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持续向好势头得到进一步巩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

一、综合初步测算,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07.99亿元,可比价增长13.4%,连续八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25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1229.34亿元,增长14.6%;第三产业增加值819.4亿元,增长13.7%。

人均GDP达49509元,按美元汇率折算超过7000美元。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7.8:56.1:36.1调整为7.2:55.7:37.1。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2.8%。

2010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3.4,同比上涨3.4个百分点。

其中,消费品价格上涨3.5%,服务项目价格上涨3.3%。

构成CPI的商品类别中,上涨的有:食品类(106.9)、居住类(106.0)、烟酒及用品类(102.7)、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02.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100.5)、交通和通信类(100.1);下降的有: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99.2);衣着类价格水平与去年持平。

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2.7。

2010年我市全面小康四大类18项25个指标中有24个指标达到目标值,总体达到省定全面小康标准。

江都、仪征顺利通过全面小康达标验收,高邮达到省定县级小康验收标准,宝应小康进程不断加快。

二、农业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87.09万吨,增产4.74万吨,连续7年实现丰收;农业总产值284.3亿元,增长10.9%。

全年生猪出栏136.28万头,增长5.4%,存栏75.78万头,增长2.6%,其中母猪存栏5.43万头,增长8.2%;家禽出栏4133.34万只,存栏1525.32万只,分别增长2.6%和3.8%;肉类总产量达到17.95万吨,增长3.8%,其中猪肉10.30万吨,增长5.7%。

农林牧副渔业实现增加值159.25亿元,可比价增长4.5%。

其中:农业增加值88.85亿元,增长6.2%;林业增加值3.74亿元,下降10.2%;牧业增加值20.83亿元,增长2.0%;渔业增加值38.76亿元,增长4.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7.69亿元,增长4.2%。

2010年新增高效农(渔)业园区面积27万亩、设施农(渔)业面积17.5万亩,建成农业园区561个,总面积77.8万亩。

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31个。

农村实事工程有效落实,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80公里,公路危桥150座,所有行政村通上四级公路。

疏浚县乡河道、河塘3070万方。

新改建无害化卫生户厕8万座,“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万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