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乐音的三个特征 -

初中物理教育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声-乐音的三个特征 -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 结构不同,发出声音 的音色就不同
分辨不同发声体 发声的重要特征
巩固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引吭高歌”中的“高”指的音调高 B、“细声细语”中的“细”指的是音调低” C、“尖声细嗓”中的“尖”指的音调高 D、“起音太高上不去”中的“高”指的是响度大
2、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作业:
• 1、响度是指声音的_____,它与发声体的____有关。楼道里的挂牌 上写着“慢步轻声”,“轻声”是指减小声源振动的_____。汽车从 远处开来,声音越来越大,是因为______。
• 2、昆虫飞行时,翅膀要振动,如蝴蝶每秒2~4次,蜜蜂每秒 300~400次,当它们从你身后飞过时,凭听觉( )
A、能感到蝴蝶飞过
B、能感到蜜蜂飞过
C、都能感到它们飞过 D、都不能感到它们飞过
将一把直尺压紧在桌面上,用手拨 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改变拨动直 尺的力度,重复上述实验。仔 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探究 实验 二:
①桌面上撒些小纸屑,先轻轻地敲 击桌面。听声音并观察小纸屑的振动 情况。
②然后用力敲桌面,再听声音观察 小纸屑的振动幅度。
结 1、振幅决定响度。 振幅越大,响度 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4.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 的 响度 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 的 音色 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 的 音调 高.
5.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 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 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 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 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八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上科学第三章知识点总结八上科学(人教版)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一、溶液。

1. 溶液的概念。

-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均一是指溶液各部分性质相同,稳定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不会分层或析出溶质。

-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一般是液体,最常见的溶剂是水。

2. 溶液的组成表示方法 - 溶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溶质质量)/(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100%-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已知溶质和溶剂质量,求溶质质量分数。

- 已知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求溶质质量或溶剂质量。

- 溶液的稀释或浓缩问题,根据稀释或浓缩前后溶质质量不变来计算。

二、物质的溶解性。

1.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 溶质、溶剂的性质: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如氯化钠易溶于水,而碘难溶于水;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也不同,如碘在酒精中易溶,在水中难溶。

- 温度: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受温度影响较小,如氯化钠;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 相互转化:- 对于大多数固体溶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降低温度、蒸发溶剂)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增加溶剂、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

-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固体溶质(如氢氧化钙):- 不饱和溶液→(增加溶质、升高温度、蒸发溶剂)饱和溶液。

- 饱和溶液→(增加溶剂、降低温度)不饱和溶液。

三、溶解度。

1. 溶解度的概念。

-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第三节神经调节一、神经调节1。

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并以神经调节为主。

2。

体液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

小鸟、小虫遇到敌害时会迅速躲避,驾驶员看见红灯就会刹车,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由神经系统来控制和调节的,快速而短暂;而体液对生物体的调节缓慢而持久.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在这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与,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这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调作用的结果。

(一)、神经元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树突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到细胞体。

轴突的外面包着髓鞘,能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传出。

3。

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上的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信息),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它他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行传导。

4.看图3—6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①细胞体;②细胞核;③树突;④轴突;⑤髓鞘 ;⑥轴突分枝;⑦末梢。

(2)③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到细胞体中。

(3)④的功能是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中传出。

5。

我们周围的各种信息都是通过各种器官中的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来获取并传递的。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植物性神经这三个部分组成。

A、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脊神经,它的主要功能是承担信息的传导 ,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1.脑神经:由脑部发出,总共 12对,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等.其主要功能是支配头部和颈部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2。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总结3.1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植物感应性现象1. 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负向地性等。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

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2)向地性:根的向地生长;根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⑶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

(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5)向触性:植物对振动作出的反应。

(6)向热性:植物对温度作出的反应。

(7)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负向地性表现;二、植物生长素1. 产生部位:胚芽的尖端2•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 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于除草剂防治杂草;棉花种植中摘除顶芽。

4. 分布:由光照条件决定。

当受到单侧光照射时;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处分布多;向光少。

阳光均匀照射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均匀。

5. 植物具向光性实质。

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部分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弯向光照方向生长。

即植物具向光性。

三、其他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3.2人体的激素调节一、内分泌腺和激素1. 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2. 内分泌腺的种类、分泌的激素、功能及异常时的病症列表。

1.激素分泌失调时;人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

成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手大、脚大、扌曰粗、鼻冋等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升高;出现高血糖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呆小症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分旺盛甲亢情绪易激动;精神紧张;失眠;心跳过快3.注意点:(1) 侏儒症和呆小症的区别:①作用的激素不同;前者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后者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第三章知识点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概述八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第三章的核心知识点,以便于学生复习和教师教学参考。

本章节内容将围绕主要概念、原理、实验和应用进行阐述,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关键知识点。

二、章节目标1. 理解本章节的核心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相关的科学实验技能。

3. 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三、核心知识点1.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及其重要性- 生物分类的基本方法- 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及其保护措施2.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干扰3. 植物的结构与功能- 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植物的组织类型及其特点- 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4. 动物的结构与功能- 动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动物的分类及其特征- 动物的行为和生存策略5. 遗传与进化- 遗传的基本原理- DNA的结构和复制过程- 物种进化的证据和机制四、实验活动1. 观察和分类本地生物多样性2. 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3. 植物和动物细胞的显微观察4. 遗传实验:豌豆植物杂交实验五、应用案例1. 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2. 生态农业的实践3. 植物工厂化生产4. 遗传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六、总结本章节通过介绍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植物与动物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遗传与进化等知识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生命科学的全面认识。

通过实验和应用案例的学习,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附录1. 术语表2. 推荐阅读和资源链接3. 相关实验操作指南八、参考文献1. 国家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2.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保护相关的科学研究报告3. 遗传学和进化论的经典文献请注意,本文档为知识点概述,具体教学内容和实验操作需根据实际教科书和教学大纲进行调整。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理解能力,适当增减内容和深度,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吸收和掌握所学知识。

八年级上册科学3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3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科学3章知识点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八年级上册科学课程中,第三章节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探讨。

一、力的概念力是指物体互相作用所产生的物理量。

在平面内,力可以分为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两种。

竖直方向的力又可分为向上的力和向下的力。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

二、力量的计算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F=ma来计算,其中F指力的大小,m 指物体的质量,a指物体受力产生的加速度。

力的单位是牛顿(N),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加速度的单位是米/秒的平方(m/s^2)。

三、浮力与物体沉浮现象浮力是指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的向上的作用力。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在液体中的位于下沉的部分的体积有关。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量。

四、压力的概念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力的大小。

压力的单位是帕斯卡(Pa),它等于牛顿每平方米(N/m^2)。

压力可以通过公式P=F/A来计算,其中F指施加在面上的力的大小,A指面的面积。

五、液体的压力液体的压力可以通过公式P=ρgh来计算,其中P指液体的压力,ρ指液体的密度,g指重力加速度,h指液体表面以下的深度。

液体的压力呈现出单位深度方向上的等比变化。

六、空气压力空气压力是指空气对物体表面的压力。

一般来说,当物体的表面积越大,受到的空气压力也就越大。

空气压力的大小可以通过公式P=F/A来计算,其中F指空气施加在物体表面上的力的大小,A指物体表面积。

七、杠杆的原理杠杆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它可以达到增大力臂或力的效果。

杠杆的原理是指当杠杆左侧受到的力发生变化时,杠杆右侧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八、滑轮的原理滑轮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机械,通过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在使用滑轮时,所承受的重力将会减少,因为重力被均分到了滑轮的各个部件之间。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2)生物节律性行为:是对环境的某些节律性刺激作出的反应,如昼夜节律、月相周期节律(鱼的繁殖)、季节节律(动物的迁徙、换羽,植物的开花、结果)。

二、植物感应性现象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 向光性 、向地性、 向水性 、 向化性 、向触性、向热性等。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 阳光充足 的方向生长。

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2)向地性:根的 向地 生长、茎的 背地生长。

根尖、茎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 水分充足 的地方生长。

、(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 肥料较多 的地方生长。

(5)向触性:植物对 振动 作出的反应。

(6)向热性:植物对 温度 作出的反应。

注意:①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 向地性(负地)、 向光性 的感应性表现;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时,一定要建立 对照 组,便于比较得出植物具有哪一感应性现象。

三、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1.含羞草的感应性实验。

[课前准备] 两盆含羞草,A 盆放在黑暗处,B 盆放在阳光下。

>[实验1] 将含羞草A 盆从黑暗中取出,与B 盆同放阳光下。

观察:A 、B 盆含羞草复叶的形态及变化。

现象:黑暗处放置的A 盆 含羞草叶柄下垂及复叶闭合 ,放到阳光下 复叶很快地向上展开。

结论:含羞草具 向光 性。

[实验2] 用力敲过的音叉放在含羞草的上面,音叉轻碰羽状小叶。

现象:含羞草的叶柄下垂,复叶闭合。

结论:含羞草具 向触性 。

2.蚕豆发芽后茎、根的生长情况。

|[课前准备] 按课本图3—9实验,建立对照组,甲瓶竖放,乙瓶先竖放生长几天,再横放生长几天。

现象:乙瓶横放后,茎从 横向转成向上生长 ,根从 横向转变成垂直向地生长 。

结论:豆芽茎、根的 向地 性。

神奇的激素一、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次数 - 实验条件 实验现象(胚芽) 实验推想结论1 胚芽受单侧光照射 弯向光源生长 胚芽尖端会产生某种物质,在单侧光照射下,对胚芽生长产生影响 2 \ 胚芽切除,单侧光照射既不生长,也不弯曲3 胚芽尖端锡箔罩住 单侧光照射胚芽直立生长二、植物生长素1.产生部位: 胚芽的尖端。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复习总结

八年级科学上第三章知识点复习总结

第三章生命活动的调节3.1 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1.植物常见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

(1)向光性:植物的茎向阳光充足的方向生长。

一般低等、幼嫩植物的向光性反应较快。

(2)向地性:根的向地生长、茎的背地生长。

根尖、茎尖的向地性最为明显。

(3)向水性:植物的根向水分充足的地方生长。

(4)向化性:植物的根向肥料较多的地方生长。

(5)向触性:植物对振动作出的反应。

(6)向热性:植物对温度作出的反应。

注意:①茎的背地生长是植物向地性(负地)、向光性的感应性表现;②实验探究植物的向性时,一定要建立对照组,便于比较得出植物具有哪一感应性现象。

3.2 神奇的激素一、生长激素1.产生部位: 胚芽的尖端。

2.作用: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

②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③促进果实的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3.缺点:生长素浓度较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于除草剂防治杂草,植物受单侧光照射,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背光部分生长素分布多,植物生长快,所以植物的茎会弯向光照方向生长。

即植物具向光性。

三、其他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四、胰岛素与血糖含量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

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

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神经系统和胰岛素。

血液中血糖含量的升降,决定于胰岛素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下降或上升,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五、内分泌腺和激素1.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生殖、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①有无导管: 内分泌腺 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 毛细血管六、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疾病1.激素分泌失调时,人体的 生长发育 、新陈代谢、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等生命活动将不能正常进行。

3.3 神经调节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以 神经调节 为主。

2.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大脑皮层 中有许多功能区,控制着人体的不同功能。
大脑的不同部位的功能
运动 语言 嗅觉
皮肤感觉
听觉 视觉
脊 髓 :是脑干的延续
位置:脊柱的椎管内
1.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 部分,具有传导和反射的功能。
2.脊髓由许多神经元组成,可以 独立完成一些躯体和内脏的反射 活动
接受信息 传导信息 处理信息 传导信息 作出反应
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
指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① 细胞体
;Leabharlann ② 细胞核;③ 树突

④ 轴突

⑤ 轴突的分枝

三、信息的处理
书中斑马对环境的察觉和人遇到障碍物时的反应. 他们是通过什么获得信息的?又是什么支配他们作出这 样的反应?
神经系统
中枢 神经 系统
2、为什么要测3次取平均值?
可以排除偶然性,减小误差
3、实验2中,数数对被测试者有什么影响?
数数使被测试者反应变慢
4、实验1中,被测试者从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有哪些 器官参与,具体过程是怎么样?
被测试者通过眼睛接受测试者放手的光信息,接着把信息通过神 经传导到大脑,由大脑对信息进行处理,再把信息通过神经传导到手 指上,由手指作出捏住直尺的反应。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类素
促进细胞伸长素 促进细胞分裂
3.2 人体的激素调节
一、胰岛素
每天我们所吃的食物为生命活动提供了必要的营养物质,其中糖类物质 体内转变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以供身体各器官的生长和活动。这种血液 中的糖叫做血糖。
血糖含量在体内基本维持90毫克/100毫升左右,原因是什么?
胰岛素:胰岛素由胰脏分泌;用于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 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引起糖尿病。
1、下列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A B C D )
A、蜜蜂采蜜 B、蚂蚁作巢 C、蜘蛛织网 D、鱼类洄游E、家兔听到饲养员的脚步声跑过来
2、下列动物中,学习能力最强的是( C )
A、蚯蚓
B、大山雀
C、黑猩猩
D、牛
先天性行为 动 物 的 行 为
大脑皮 层以下 的神经 中枢完 成
本能例:求偶、 索食、通讯、竞 争、筑巢、贮食、 迁徙……
激素分泌失调会引起一些疾病
3.3 神经调节
人在接受刺激后,要多久才会有反应呢?
一、对刺激的反应
【实验】P101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
实验1 两个同学为一组进行实验,用一直尺零刻度朝下, 测试者用手握住尺子,突然松开,被测试者仅用拇指 和食指将尺子夹住,记录被测试者捏住尺子的那个位 置的刻度。测三次,求平均值。
中枢神经系 统接收处理 各种信息, 并决定和启 动相应的反 应
脑神经
脑神经:12对, 来自脑部,主要 支配头部和颈部 的各个器官的感 受和运动。
脊神经
周围神 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负责中枢 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 位的通讯
脊神经:31对,来自脊椎, 主要支配身体的颈部、四 肢及内脏的感觉和运动。
1.人的神经系统组成:
3.1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感应性
感应性: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被称为植物的感应性。
向性运动: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
向性运动有: 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 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
活动1: 现象:小麦幼苗弯向光源生长。
活动2:
现象:
习题
探究:植物对水的反应
习题
植物激素
• 【讨论】环境中温度变化的信息是如何被接受的? 通过人体皮肤细胞中的冷敏小体和热敏小体中的神经元接受。
1、小鸟遇到敌害时会迅速躲避,驾驶员看见红灯 就会刹车,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由神经系统来控制 和调节的。 2、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如视网膜中的感光细胞, 鼻粘膜中的 嗅觉细胞,味蕾中的味觉细胞都是神经细 胞。 3、人体作出反应是一个
哪些是先天性行为
觅食行为 求偶行为 繁殖行为 防御行为 育雏行为 通讯行为
迁徙行为和洄游行为 动物的社群行为(群居)
通讯行为
二、后天学习行为
训练前后老鼠走迷宫的行为是否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后天性行为
有些动物的行为是后天学习获得的。这样的行为称后天学习行为。
特点: ⑴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⑵是通过学习行为获得的行为方式 ⑶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⑷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一种重要反应方式
写字,但能看书报,由此分析,他受伤的部位可能是
(A )
A运动语言中枢
B听觉语言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
D感觉语言中枢
5、某人患了一种病,当他看到小水坑想跨过去,可他却跨
了大大的一步而无法控制,其病变的部位是 ( B ) A大脑 B小脑 C 脑干 D脊髓
6、脑干位于大脑的 下面,被称为生命中枢,它主要控
制着人体中的哪些系统的运动
非条件反射
需加 例吮奶…… 强巩 第一信号系统

后天性学 习行为
大脑皮层 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 (语言,文字)
人特有
3.5 体温控制
看一看 夏

秋冬
思考与讨论
人的体温恒定吗?
物质与能量转换正常的必要条件 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进行正常的生命运动。
一、变温动物、恒温动物
下表是在一个身体健康的学生身上测得的三个温度值(在同一时刻测 得),请问下面哪一个能代表这个学生的体温呢?从测量的部位来说, 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呢?
思考:训兽员是怎样使动物听他的话进行各种表演的?
给食物吃
表演动作
表演动作
固定
给食物吃
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人的高级神经活动
• 人不仅能对环境中的声、光、味、触等具体刺激作出反应, 还能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学习,并能对语言、文字代替具体刺 激,作出反应
吃梅、看梅、 谈梅
动物先天性行为
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
5、实验3和实验1参与的器官有什么不同?
接受信息的器官不同,实验3中是耳朵,实验1中是眼睛。
【结论】
1、不同的人对刺激反应的快慢都是不一样的。同一 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对刺激反应的快慢也是不一样的。 2、在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时,需要有许多器官的 参与。 3、对刺激的反应过程是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 处理信息->传导信息->作出反应的连续过程
主要控制血液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的运动,如呼吸、 心跳、咳嗽等,它无须任 何意识的干扰就能保持着 生命活动功能的正常运行 。
脑干
负责人体动作的 协调性,协调肌 肉的活动,如步 行、奔跑等,并 保持身体平衡。
小脑
脊髓
一.人脑包括大脑、小脑、脑干三部分; 二.大脑分左右两半球,表面是大脑皮层,具有许多 沟、裂、回,扩大了大脑皮层的面积;大脑皮层是 神经元细胞体高度集中的地方;
2、某病人上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都正常听、视觉 都正常,但下肢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丧失,最有可能 受伤的部位 ( D ) A大脑皮层 B脑干
C小脑 D脊髓
3、植物人是指只有呼吸和心跳而没有其他活动的病人,他
没有受损的部位是( D ) A脑干 B小脑 C大脑 D脊髓
4、某人因受外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不能
动物后天的学习行为
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不需要后天的训练
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 经中枢完成
是在动物进化过程中由遗传 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的 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是通过后天的学习 获得的行为方式
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是动物和人适应环境的 一种重要的反应方式
思考题
1、动物行为的多样性是动物通过一系列神经系统的 反射活动和_激__素___分泌活动共同协调后完成的。 2.动物的行为分为 先天性 行为和 后天性 行为两
1.生长素与植物的向光性
实验1:达尔文向光性实验
实验2:温特实验
生长素有哪些作用和缺点? (1)促进植物的生长
作用: (2)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3)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缺点:浓度过大时,会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
应用
防治杂草
产生的部位:胚芽尖端
机理:
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命活动产生 显著调节作用的物质,称为植物激素。
实验2 同样做活动1,同时让被测试者数数,按2, 4,6,8这样的顺序数,记录捏住尺子处的刻度。
实验3 被测试者闭上眼睛,重复上述实验,测试者 在放开直尺的那一刹那发出声音,给被测试者一个暗 号,记录捏住尺子处的刻度。
【讨论】
1、比较数据,哪个实验时的反应最快?
实验1时反应最快,实验2、3时反应比较慢
下列选项属于大脑功能的是( ⑥ )
下列选项属于小脑功能的是( ①②⑤ )
下列选项属于脑干功能的是( ③④ )
①维持身体平衡②协调骨骼肌运动 ③控制呼吸系统④调节心血管功能 ⑤维持和协调肌肉的紧张程度 ⑥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如嗅觉中 枢
1、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是( B ) A.躯体运动中枢 B.语言中枢 C.听觉中枢 D.视觉中枢
1
1
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3.4 动物的行为
*动物行为通过一系列的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共同协调完成。
一、先天性行为
自然界中,动物的有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我们称之为先天性 行为,也称为本能 。
特点: ⑴与生俱来、有固定模式的行为 ⑵不需要经过后天的训练就能形成反射性活动 ⑶有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⑷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而由遗传固定下来 的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意义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