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土地庙”

合集下载

老北京庙会沿革

老北京庙会沿革

58BEIJING OBSERVATION老北京庙会沿革【背景链接】祁 建提起中国古代的庙会,人们会联想到“庙”,认为庙就是道观寺庙。

顾名思义,庙会就是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活动。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辞海》这样解释:“庙会亦称庙市。

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

唐代已经存在。

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

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

《北平风俗类征・市肆》引《妙香室丛话》:'师隆福寺,每月九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

 ”北京的庙会既多规模又大,据传说北京最早的庙市出现在辽代,明代已很兴盛。

明末刘侗、于正弈的《帝京景物略》一书记载了北京附近庙会情况:“城隍庙市,月朔、望、廿五日,东弼教坛,西逮庙墀庑,列肆三里。

市之日,族族行而观者六,贸迁者三,谒乎庙者一。

”这是说,到庙会上看热闹、游玩观光的人占60%,买卖东西的人占30%,岁时纪胜》中对当时的庙会作了较详细的叙述,书中写道:“至于都门庙市,朔望则东岳庙、北药王庙,逢三则宣武门外之都土地庙,逢四则崇文门外之花市,七、八则西城之大隆善护国寺,九、十则东城之大隆福寺,俱陈设甚多。

人生日用所需,以及金珠宝石、布匹绸缎、皮张冠带、估衣古董,精粗毕备。

”这四个庙会的布局很合理,内城、外城东西各一个。

书中没有提到白塔寺,说明白塔寺庙会形成比较晚一点。

以后,逢四、五为白塔寺。

春节期间,各个庙会都有独特的地方。

在西郊的大钟寺庙会,人们击打永乐大钟,用钟声迎接新岁的来临;在白云观庙会,可以摸石猴、打金钱眼,用娱乐活动寄托对来年美好生活的希冀与憧憬。

旧时庙会是结合佛、道两教的宗教节日而开放的,人们到庙里去,主要是为了进香,求福祈祥。

有些定期庙会,晚期已无香火,演变成纯贸易性的集市,人们逛庙主要是买些土特产和日用百货,顺便看看小戏和杂耍,进行娱乐。

而真正谒庙烧香磕头的人只占10%,说明这时庙会是在佛寺道观内或其附近形成集宗教、商贸、游艺于一体的民间聚会。

清朝中叶,禁止汉人居住内城的命令稍稍松弛,这里逐渐成为满汉杂居的地方,庙会又兴起,最著名的是东城隆福寺和西城护国寺,称东西两庙。

北京历史上的道教庙会_徐威

北京历史上的道教庙会_徐威

2004年第6期39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历史上,北京曾出现过许多道教庙会,它们是北京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认真梳理和分析北京道教庙会的类型和风俗,对于研究道教文化和老北京的传统民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北京道教庙会的兴盛是在明清时期。

金代以来北京所建的宫观如土地庙、白云观、东岳庙、九天宫、都城隍庙、火神庙、财神庙、药王庙、蟠桃宫、吕祖阁、真武庙、北顶、东顶、中顶、南顶、西顶等数十座宫观,这些道教宫观于明代以后都陆续形成了京城定期的庙会。

直到民国年间和解放初期,在京城影响最大的四大庙会(土地庙、白塔寺、护国寺、隆福寺庙会)中,就有一处属于道教庙会。

一、 北京道教庙会的类型北京道教庙会多是集祭神、娱乐和贸易为一体的群众性集会活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所形成的道教庙会在形式和功能上各有侧重。

我们可将北京历史上的道教庙会粗略分为三种类型:(一)以进香敬神为主的庙会多数北京道教庙会属于这种类型。

每逢道教祭祀日期,宫观的住持人开庙,供信仰道教的民众进香朝拜。

此种庙会是以宗教仪式为庙会中心,游赏、娱乐和商贸等活动均不过是附属行为。

以进香敬神为主的庙会又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香火”。

一般农历每月朔、望之日(初一、十五日)开庙的庙会,多为香客三三两两地进入宫观的各殿中进香火敬神,很少有商业、娱乐活动,如吕祖阁、吕祖祠、吕祖观、南药王庙、北药王庙、东药王庙、九天宫、十八狱等庙会即属于“香火”形式。

另一种是“香会”或“香市”。

一般在每年有一至三次节期,为道教或民间信仰的人鬼祭日,信教民众于当日有组织地结队到宫观进香敬神,并举行“赛会”迎神出游,有诸种娱神娱乐及商贸活动,如二月举办的太阳宫、碧霞元君庙、文昌祠、精忠庙等庙会;三月举办的东岳庙、江南城隍庙、天台山等庙会;四月举办的西顶、东顶、北顶、妙峰山、丫髻山、城隍行宫、关帝庙等庙会;六月举办的中顶庙会;八月举办的灶君庙庙会;九月举办的财神庙庙会;十月举办的江南城隍庙庙会等等。

北京大年初一庙会

北京大年初一庙会
(七)白云观
白云观位于北京西便门外,复兴门外白云路之东。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九日有庙会。以宗教为主。
白云观是北京最大的道观,号称"全真第一丛林"。白云观正月开庙的主要有山门"摸石猴",窝风桥上"打金钱眼",元辰殿十二生肖二十四孝图前“寻找命星”等等。
其中"摸石猴",除山门上这只石猴外,还有两只石猴隐藏在其他石刻的花纹中,名曰“三猴不见面”,后二猴知道的人不多,所以白云观还有“铁打白云观,三猴不见面,”的说法。窝风桥据传是佛道相争的产物,原桥在“文革”期间被拆毁改为防空洞。现在的桥是一九八八年又依旧样重建的。道教文化中,天干地支配合,每六十年重复一次,叫一个花甲子,每年都有一位对应星宿当值。元辰殿中塑有以六十年花甲子为顺序的六十位星宿像,顺星就是游客到元辰殿找到自己的本命星宿,在塑像前跪拜,烧香、布施之后,即可保佑自己一年顺遂。 上述庙会现在仅存厂甸和白云观两处,这里给个提示,白云观的另两只石猴,一直在山门外,一只躲在窝风桥旁,明年春节,如果有时间你不妨按照我说的,到白云观走走,争取把这三只石猴都摸全了。
建国初期北京的土地庙会还兴旺过一个时期,现在庙会已不存在,但是庙的建筑还在,只是早已作为民居,面目全非了。
(三)白塔寺
白塔寺在北京阜成门内大街路北。正名妙应寺,是北京名刹,因寺内有座"以镇都邑"的藏式佛塔,通体皆白,故俗称白塔寺,而正名妙应却不大提及了。 白塔寺的庙会在农历每月五、六两日举行,也是北京主要庙会之一。《旧京琐记》里有记载:“…有期集者,逢三之土地庙,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护国寺,九、十之隆福寺,谓之四大庙市,皆以期集。” 白塔寺的庙会与护国寺庙会基本相同,因白塔寺与护国寺不但位置相邻,而且庙会的日期也相近。 庙会期间,除与其他庙会类似的山货、百货、食品、玩具和农副产品等货摊外,木碗货摊是其特色。《旧都文物略》中说:“白塔寺的木碗花草、土地庙木器竹器,皆属特有。”卖蛐蛐罐、蝈蝈葫芦、鸟笼子市场也是白塔寺庙会的特有市场。这些东西不但有它的实用性,而且由于制作讲究,工艺复杂,很多都已成为精美的艺术品。白塔寺庙会止于公私合营之后。

老北京的庙会市场

老北京的庙会市场

老北京的庙会市场人物小传方继孝名人书信鉴藏家。

笔名由己,籍贯北京,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北京鲁迅博物馆荣誉馆员,北京作家协会会员。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涉足名人书信收藏,同时发表、出版诸多论著,著有《陈梦家往事》《陈独秀遗稿的下落》《徐志摩和中国的康桥》《书法家沈从文》《清奇诗僧苏曼殊》《爱做“翻案”文章的郭沫若》《创造社主要成员及其故事》等,随笔集《旧墨记——世纪学人的墨迹与往事》《碎锦零笺》;辑校《陈独秀先生遗稿》,整理溥仪自校本《我的前半生》,学术论文集《字字珍藏——名人信札的收藏与鉴赏》(合著),《方继孝说书信的收藏与鉴赏》。

其中《旧墨记——世纪学人的墨记与往事》被评为2006年度“中国最美的书”,《陈独秀先生遗稿》获2007年国家图书馆“文津奖”提名,《碎锦零笺》被评为三联书店优秀畅销书。

文/方继孝北京的庙会起源很早,最初的形成与寺庙的宗教活动有关,庙会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附设一些商业活动。

庙会逐渐演变成庙市,成了民间的市场、娱乐园,庙会期间的宗教活动反而是次要的了。

北京的庙会也称“集市”,老北京俗称“赶集”就是到庙会买卖东西。

“集市”在广东叫做“墟”,人们到这个地方去做生意,买卖东西,叫做“趁墟”。

在华北地区的乡下,管这种场合叫做“集”,人们按照当地的习俗,每月都要有一两次聚集到一个多少年都不变的地点去买卖东西,人们去得时候,叫做“赶集”。

旧时的北京城里人,也到乡下去赶集,买些在京城庙会买不到的新鲜的农产品。

北京城里人,管这种与乡下集市相同性质的场合,不叫赶集,叫上庙会。

而对于庙会,有时只说一个“庙”字,就表示当日此庙中有集市。

譬如护国寺庙会,就只说“今儿个护国寺庙”。

于是土地庙,更简单的说“今儿个土地庙”,厂甸也只是说“今儿个厂甸”。

京城里的“集市,多半是在古刹破庙。

北京的庙会发源地,据说就是今天得成方街一带的都城隍庙。

都城隍庙中供奉着守护北京城池的神仙--城隍老爷。

在清末一场大火,将庙烧毁。

北京地坛公园庙会行程旅游攻略

北京地坛公园庙会行程旅游攻略

北京地坛公园庙会行程旅游攻略地坛公园,位于中国北京市东城区地坛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代圜丘神庙遗址,同时也是一个融合了庙会和旅游的热门景点。

每年春节期间,地坛公园举办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光和享受独特的文化体验。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关于北京地坛公园庙会行程的旅游攻略,希望能对您的旅行有所帮助。

第一天:探索地坛公园早上,您可以先来到地坛公园,体验一场与传统文化亲密接触的旅行。

公园内的主要建筑是圜丘坛,这是地坛公园的核心景点。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古代祭祀的场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不仅如此,公园还有其他精美的建筑,如祈年殿、长生殿等,值得您一一探索。

中午,您可以在公园附近品尝地道的北京小吃。

附近有许多小吃摊位和餐馆,您可以尝试北京炸酱面、烤鸭等特色美食,满足您的味蕾。

下午,您可以继续游览地坛公园的其他景点,如环坛一到九等祈年门、改秧官舍等。

还可以在公园内的湖泊休憩,欣赏美丽的景色。

如果时间充裕,您还可以参加一些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中国书法、绘画等。

晚上,您可以选择在附近的餐馆品尝正宗的北京菜。

北京菜以烤鸭和涮羊肉等著名,并且有许多有特色的餐馆可以选择。

第二天:参观庙会活动早上,您可以前往地坛公园的庙会活动区,庙会通常于早晨开始。

在庙会中,您可以尽情享受传统的娱乐项目,如舞狮、舞龙、杂技表演等。

您还可以尝试各种小吃和手工艺品,购买精美的纪念品。

中午,您可以在庙会中品尝各种美食。

庙会上有许多摊位供应传统的北京小吃,如糖葫芦、灌肠、冰糖葫芦等,让您感受到地地道道的北京味道。

下午,您可以参与一些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庙会中通常会有一些展览和表演,如中国传统音乐演奏、民间舞蹈等。

您还可以参加一些手工艺品制作的工作坊,亲自体验传统手艺的乐趣。

晚上,您可以继续参观庙会,感受夜晚的热闹氛围。

灯光下的庙会别有一番韵味,您可以品味美食、观看演出,并在娱乐项目中尽情玩乐。

第三天:周边游览如果您在地坛公园游览完成后还有时间,可以考虑周边的其他景点。

北京娘娘庙传说的故事

北京娘娘庙传说的故事

北京娘娘庙传说的故事史书上记载,明清两代北京寺庙众多,城内庙宇多为香火之地,城外庙宇多为游春、庙市的场所。

北京城郊共有“五顶”,以东西南北中的方位命名,供奉着不同的娘娘。

金启宗先生在《北平郊区的满族》一书中说:“娘娘在营房中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仅次于关老爷。

他们还知道这几座庙里娘娘之间的关系,据说都是肉胎,年龄都是十几岁的小姑娘,是一母所生的亲姐妹。

有一天母亲带着三个女儿去逛南顶(在左安门外),大姑娘非要上大殿香案上坐不可,母亲阻拦不住。

庙里的和尚就劝说:‘她要上去,就一定是有根基的,不用拦她了。

’谁知这位姑娘一坐金佛龛,立刻坐化,就成了肉身的娘娘。

母亲悲痛之余带着剩下的两个姑娘去逛北顶(在安定门外),二姑娘又坐进了佛龛坐化了,成了北顶娘娘。

母亲只好带着三女儿回家,谁知在归途中三姑娘闹着要逛西顶庙,母亲又答应了,结果三姑娘又在西顶庙坐化,成为肉身娘娘。

”五顶娘娘庙各有特色,中顶以社火、走会为主;南顶跑车、赛马闻名;西顶为皇太后祝厘之所;北顶、东顶为庙市,是民间物资交流的场所。

如今,这五座娘娘庙中能修复的只有北京娘娘庙了。

修复后的北京娘娘庙位于北京中轴线北延长线的北端,已成为北京北端的标志性建筑。

北京娘娘庙位于朝阳区德胜门外土城,又叫北顶娘娘庙。

建于明代,为三重大殿。

相传北京娘娘庙初为土地庙,后因明世宗其母许愿,在此修建一座娘娘庙以感恩天赐皇子。

明清时期北顶成为了北京地区信仰碧霞元君的活动中心之一。

何谓“顶”?是因为在北京把泰山顶上的碧霞元君移植到这里,仍相当于在泰山顶上。

旧时北顶娘娘庙“每岁四月有庙市,市皆日用农具,游者多乡人。

”这里也是民间物资交流的场所。

庙内有万历年间铜炉1座,宣德年间铜钟1座,钟、鼓楼各1座。

“文化大革命”后存有山门、前殿、钟楼、鼓楼。

庙内有古桧柏3株,树龄最大的有500余年;古槐5株,树龄约300年。

北京庙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北京庙会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

宫 等等 , 几乎 天 天有 庙会 … 。后 因 战火 , 败 于抗 衰 3 1战争 。上世纪 8 0年代 中后 期 又陆 续 恢 复发 展 。
18 94年 、9 5年 、9 7年 春 节 , 潭 庙 会 、 坛 庙 18 18 龙 地
文 章 编 号 :10 - 2 (0 0 0 000 0 48 6 2 1 )5 4 -3 6
21 0 0年春节 期间 ( 历 大 年初 一 至 大年 初 七 ) 笔 农 , 者对位 于北京 市 内的几处庙 会进行 了实地 调研 , 情
市 , 一个商 品 的 大卖 场 。与 其他 集 市不 同的是 : 是
这些集 市里 除了特 色食 品和百货 , 还有娱 乐文化 活 动 。比如游乐 场 , 民俗 活动 等 。庙 会在满 足人 民群
o e ai n fTe l is,pr p r to so mp eFar omoet ehe hh e eo me f t h a y d v lp nto
teB in e l ar. h ej gT mpeF i i s Ke r s ej g e l F i;Sau u ;eu tr a一 ywo d :B in ;T mpe ar ttsq o o neme s i
众娱乐 需要 的同 时 , 能 给 商 家带 来 丰厚 的利润 。 也
会、 白云观庙 会相 继揭幕 பைடு நூலகம்
The St t s qu n u e m e s r so a u o a d Co nt r au e f


北 京 庙 会 的现 状
如今 逛庙 会 重 又成 为百 姓 春节 期 间一项 必 不
B in e l ar ej gT mpeF is i

老北京的经典庙会

老北京的经典庙会
以为 乐 , 尘 逐 电 , 瘁 不 辞 。 骑 之 费 , 超 劳 一 有贵 至 数 百金 者 。 跑 车 y  ̄ “ 热 车 ” 就 是 赛 车 , 仅 赛 谁 的车 跑 得 ” .L 跑 t , 不 快 , 要 看 车 的 装 饰 , 车 骡 子 的体 形 、 还 挽 毛色 , 及 御 者 以
场 地 和 客 源 。 多商 贩 都 来 设 摊 售 货 , 时 食 品 、 童 很 应 儿 具 、日用器皿 、 小 农 具 , 大 无所 不 有 。 种 曲艺 杂耍 艺 人 各 在 此设 场 演 唱 。 乡各 处 的 民间花 会 、 跷 、 船 、 城 高 早 太平
2o年3 O 6 月
维普资讯

围子 就 是 给车 穿上 “ 衣服 ” 一 般 用深 浅两 色蓝 棉 布缝 制 , ,
高 里 更高 因地处 郊野, 寺外空旷, 又距城不远 , 为商品贸易提供 只有 外 面 一层 。 级 的用 绸 缎 呢 绒 , 外 都 有 围子 , 级 的分 单 夹 皮 棉 纱 , 据 季 节 变 换 。 天 用 灰 鼠脊 、 脊 根 冬 孤 作 里 面 围 子 。 车 围周 圈 镶 嵌 十 三 块 玻 璃 , 之 “ 在 谓 十三 太 保” 。夏 天 轿 箱 前 有 撑 竿 支 凉 篷 篷 , 住 辕 骡 , 箱 两 侧 遮 轿
加 “ 打金 钱 眼 ” 动 。 活

尊 奉 的 城 隍爷 也 各 不 相 同。北 京 有城 隍 庙 奉 文 天 祥 为城 隍 , 的 则 不 是 。 隍 出巡 , 说 是 为 免 鬼 魅 危 害 百姓 , 有 城 传 特 出城 “ 拿 ” 囚之 城 内 , 每 年 五 月初 一 东城 的 大 兴 缉 , 在 县城 隍 庙和 四月二十二 日西 城 的 宛平 县 城 隍 庙都 有 “ 隍 城 出巡 ” 动 。 活 届时 , 人们 将 庙 内城 隍的 塑像 拾 出, 隍仪仗 城 浩 浩 荡 荡 招 摇 过 市 , 途 人 山人 海 , 城 观 看 。出巡 的 队 沿 倾 伍 最 前 列 为 “ 静 ” 回 避 ” 面虎 头 木 牌 , 肃 、“ 八 鸣锣 喊 道 开 路 , 着 是 八 人 用肩 舆 抬 着城 隍 爷 , 有 绘 青 龙 、白虎 、 接 后

老北京常说的“九坛八庙”到底是哪些坛、哪些庙?

老北京常说的“九坛八庙”到底是哪些坛、哪些庙?

老北京常说的“九坛八庙”到底是哪些坛、哪些庙?“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坛庙建筑是中国古代礼制建筑和都城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中国传统的礼治体系中占据着核心位置。

坛即祭坛,原义是指在铲除杂草的平坦地面上,用土筑堆用于祭祀神灵的高台;庙即宗庙,是供奉神佛、名人或祖宗神位的地方。

作为一个有着八百多年建都史的历史名城,直到今天北京还保留有较多的坛庙建筑,因此在北京民间一直流传着“九坛八庙”的说法。

作为皇家祭祀活动的主要场所,北京的九坛八庙最初形成于明成祖定都北京后,后来的明代嘉靖皇帝通过“更定祀典”,对京城的坛庙建筑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展,初步奠定了九坛八庙的格局,在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间又作了一定的完善。

九坛八庙作为最高规格的皇家礼制建筑,集中展现了明清两代京城的祭祀文化和建筑文化,是中国坛庙建筑的典范之作。

虽说九坛八庙是皇家礼制建筑,但是“九坛八庙”这种说法却没有官方正式的出处,而是通过老北京人的日常生活交谈中流传下来的。

其实“九坛八庙”的说法并不准确,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皇家坛庙远不止这些,仅在明代修建的祭坛就有17座之多。

之所以说“九坛八庙”,是因为这些坛庙规格高、名气大。

“天地君亲师”是儒家最基本的伦理纲常,也是古代中国人传统的敬天法祖、孝亲顺长、忠君爱国、尊师重教等价值观念的核心所在。

从祭祀的对象和内容上,可以把九坛八庙分为两类。

首先是最原始的自然崇拜,也就是对天地的敬畏,明清时期帝后主要在京城九坛进行此类祭祀活动,京城九坛包括太岁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社稷坛、先农坛、先蚕坛、祈谷坛。

其次是在京华八庙对祖先、宗教神灵、名流等进行祭祀供奉,京华八庙包括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皇堂子、文庙、历代帝王庙。

京城九坛明朝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之后,先后建造了社稷坛和大祀殿(祈谷坛),在明代嘉靖之前一直奉行的是“天地合祀”制度,当时有大臣向嘉靖皇帝建言,说古人在圜丘祭天,在方丘祭地,圜丘应选址在南郊,又圆又高,象征天,方丘应选在北郊,又方又低,象征地,嘉靖皇帝认为有道理,于是大改旧制,于嘉靖九年陆续修建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先蚕坛等坛台,拉开了明清两朝建造坛庙建筑的序幕。

老北京的“土地庙”

老北京的“土地庙”

老北京的“土地庙”最近热播的神话电视连续剧《土地公土地婆》讲述了“土地爷”与“土地婆”这对神仙夫妻档在人间帮助百姓、点化众生的故事,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与智慧娓娓道来。

说到土地神,他源于农业社会人们对土地的崇拜。

中国神话故事中土地爷可能是玉皇大帝册封的最小的官了。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遇到来历不明的妖怪,往往都是唤土地爷前来询问查点。

在黄梅戏《天仙配》里,土地爷又作法成就董永和七仙女一段曲折的姻缘……有土地爷就应当有土地婆,在土地庙中就供奉着一对笑容可掬、憨头憨脑的老土地神仙,雅称“福德正神”,俗称“土地爷”。

北京城中有南城的都土地庙,建国门内的大土地庙、小土地庙,交道口的土地庙,海淀老虎洞的土地庙,阜成门内追贼胡同的土地庙……土地爷是民间普遍崇拜的神?o,其地位虽然卑微,但香火颇盛。

土地爷属于“基层的神明”土地爷属于“基层的神明”。

在古代,人们认为土地爷属于地方行政神,保护乡里安宁平静。

也有人认为其属于城隍之下,地府的行政神,掌管乡里死者的户籍。

总之,土地爷保卫一方乡土的平安,抚慰百姓心头的伤痛,保佑人们丰衣足食,土地庙则是贫民百姓的精神依托……明太祖朱元璋就曾是土地庙里的小和尚。

关于“土地爷”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如每个人出生后都要到“土地爷”那儿报道,即所属的土地庙,类似于报户口。

还有的说,土地爷是阴间的地方官,阎王爷要带人必须通过土地神,由土地爷派小鬼带户认人,防止搞错了。

因此,不管谁家死了人,都要把死人的牌位,放进土地庙,送饭泼汤都要到土地庙做仪式,烧轿马、拜露祭都要到土地庙请牌位,直到丧事结束为止。

“土地爷”的名称最早出于三国时的东吴。

三国时期东吴有位蒋子文,是广陵人,入仕为官,一次追逐贼人时,不幸被贼人击伤额头而死。

时过不久,蒋子文昔日的一位长官,却于道途上遇见子文,只见子文手抡羽扇,骑着白马,容貌如昔,并自称“我就是这儿的土地神”。

至于“土地婆婆”的传说,一直到唐代才见诸文献。

北京的五坛八庙分别指的是什么?

北京的五坛八庙分别指的是什么?

北京的五坛八庙分别指的是什么?五顶庙是北京最著名的五座泰山神庙,亦称碧霞元君庙,分别为东顶、西顶、南顶、北顶、中顶。

东顶,在东直门外,俗呼东顶。

因庙侧有一株数百年的老榆树,顺义、通县一带人又称为孤榆树庙,现已无存。

南顶,位于丰台区大红门外南顶村,建于明代,清乾隆三十八年重修,民国年间倾记,现已无存。

西顶也称广仁宫,位于海淀区四季青镇蓝靛厂,旧址为明正德朝创建的嘉祥观。

万历十年(1582年)发内帑重建,十八年(1590年)建成,并赐额护国洪慈宫万历庚寅(十八年、1590年)《洪慈宫完工记》碑。

天启朝再修天启四年(1624年)《敕赐洪慈宫碑记》碑。

清康熙戊子(四十七年、1708年)重葺,次年竣工,五十一年(1712年)改名广仁宫。

广仁宫明清以来,每年阴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开庙,清季甚至由官府派员来此拈香。

直至清末,香火不绝。

民国时逐渐萧条,1949年以后,神像及壁画被毁,碑碣被移走或砸碎,古树枯死,庙址被侵占,东配殿被划出庙界之外,其它殿宇也破败不堪,或被拆改。

以后为工厂占用。

2001年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顶,位于朝阳区大屯北顶村,清乾隆年间曾加以修缮,1976年因地震后殿坍塌遂被改建为北顶小学校,现仅存山门和前殿,其余尽毁。

中顶在右安门外十里草桥,乾隆三十五年曾修缮,民国时又重修,现存有山门、大殿以及石狮和前人书写的篆字匾额、撰文石碑。

紧挨玉泉营环岛,玉泉营家具、郁花园、玉泉营花卉市场、京沪高铁、北京南站必经之路。

八庙是指太庙、奉先殿、传心殿、寿皇殿、雍和宫、堂子、文庙和历代帝王庙。

1、太庙,在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内,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兴建,是明清两代封建帝王供奉祖先的场所,即皇帝家庙。

2、奉先殿,在故宫内,殿内原安有神龛,以祭祀皇帝的先祖。

始建于明初。

清沿明制,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后又多次修缮。

3、传心殿,位于故宫文华殿东侧,原为供奉帝王、先师牌位的地方。

4、寿皇殿,在景山公园内北侧,是供奉清代帝后、祖先神像之处,同时也是帝后死后人葬前的停灵之所。

北京深度(18)社稷坛记:五色坛土,朕的江山社稷

北京深度(18)社稷坛记:五色坛土,朕的江山社稷

北京深度(18)社稷坛记:五色坛土,朕的江山社稷天安门周边一直是敏感地区,每次安检都很麻烦,尽管如此,还是以社稷坛的名义,去了一次位于天安门西侧的中山公园。

事不凑巧,公园正在大修,到处挖的坑坑洼洼。

中山公园在辽代曾为兴国寺,元代称万寿兴国寺,明永乐定都北京时,依“左祖右社”之制,社稷坛建造于皇宫之右、故宫午门外西侧,明清两代皇帝或遣官曾在此举行达1300余次祭祀活动。

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在拜殿停放灵柩并举行公祭,故更名为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南门面朝天安门广场,进门是保卫和平坊和孙中山铜像。

保卫和平坊,四柱三楼蓝琉璃瓦顶,原建在东单北大街西总布胡同西口外的大街上,名“克林德碑坊”,承载着一段丧权辱国的历史,后移迁入园。

沿轴线来到社稷坛南坛门外,粗壮的古柏为辽代兴国寺遗物,是北京有记载的最老的古柏。

不远处习礼亭,原建在正阳门内兵部街鸿胪寺衙门内,为明清两朝专为初次来京官吏等,演习朝见皇帝礼仪之用。

一对蹲坐门前的石狮,雄俊有神。

资料显示为1918年河北大明镇守使王怀庆和统领李阶平发现并捐献,两狮重8800余斤,为宋代遗物。

进入内坛,轴线前方直对社稷坛。

社稷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座南朝北,呈正方形,青白石砌三层平台,坛上层铺设五色坛土,俗称“五色土”,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五色土来自全国各地,由各地官员纳贡而来。

社稷坛早期是分开设立的,称太社坛、太稷坛,供奉社神和稷神,后逐渐合而为一,共同祭祀。

坛台中央立“社主石”,亦称“江山石”,上锐下方,以示“江山永固”,朕的江山社稷长存。

当初石柱半埋土中,后来全埋。

原坛中还有一根木制的“稷主”已无存。

社为土神,稷为谷神,对社稷的祭拜远早于祭天祭地。

古人认为土壤和粮食,乃国家的立命之根,因而社稷一词逐渐演化为国家的象征。

明清两代皇帝每年春秋仲月(农历二月、八月)上戊日,在此举行祭祀大典,祈祷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稷坛四周有矮墙环护,琉璃瓦与坛土辉映,墙正中各有一座棂星门。

北京天坛祈福攻略

北京天坛祈福攻略

北京天坛祈福攻略北京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一座古老而庄严的祭天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精华。

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天坛不仅是旅游景点,更是信仰宗教的场所。

每年都有无数的游客和信徒前来祈福、瞻仰。

一、天坛简介天坛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占地面积约273公顷,由主体建筑群和周围围墙组成。

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乾殿、祈年殿等,构筑精美,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考古价值。

二、祈福意义天坛是中国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所,同时也是广大民众祈求平安、健康、幸福的场所。

人们前来天坛祈福,希望能够得到神灵的保佑和庇护。

无论信仰何种宗教,祈福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和期盼。

三、参观攻略1. 时间选择:天坛全年对游客开放,但最佳的参观时间是春天和秋天,气温适宜,景色宜人。

同时避开中国传统节假日,以免人多拥挤。

2. 行前准备:带好舒适的鞋子和合适的服装。

天坛是一个步行区域,古建筑较多,需要漫步其中才能更好地欣赏和体验。

同时应注意天气预报,带上合适的防晒、防寒和雨具。

3. 导览服务:天坛景点较多,结构复杂。

建议在入口处向导览中心咨询或购买导览手册,以便更好地了解建筑的历史、文化和背后的故事。

4. 尊重礼仪:作为一座宗教场所,天坛有其特定的礼仪和规定。

游客应保持肃静,举止文明,遵守相关规定,尊重信仰。

5. 祈福仪式:如果你有祈福的愿望,可以在天坛内寻找祈福处,例如圜丘坛等,遵循当地的祭祀仪式和步骤,表达自己的心愿。

6. 后续游玩:天坛周边有许多其他旅游景点,如故宫、天安门广场等。

可以合理安排时间,将天坛与其他景点结合游玩。

四、安全与注意事项1. 人流拥挤:天坛是一个热门的旅游景点,游客众多,特别是在中国的传统节假日和周末。

请注意人身安全,避免拥挤和踩踏。

2. 遵守规定:天坛内有一些禁止拍照或触摸的区域,遵守相关规定,保护文物和古建筑的完整。

3. 注意个人物品安全:天坛景区人流密集,游客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物,避免丢失或被小偷盗窃。

北京一亩园公园娘娘庙介绍

北京一亩园公园娘娘庙介绍

北京一亩园公园娘娘庙介绍
娘娘庙,位于一亩园公园中心。

这是一个用红砖、琉璃瓦盖成的八角形建筑,在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木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

据说,这座娘娘庙是明朝万历年间修建的。

一亩园公园的前身是明末清初一位叫刘若愚的诗人的别墅,园中原有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垂柳依依。

明朝万历年间,这里曾有一位叫王春的美女在此读书、抚琴、吟诗,刘若愚非常仰慕她的才华,便为她在此建了一座小庙。

后来,这里就成了娘娘庙。

在这座娘娘庙里,有许多有关刘若愚的故事:相传当年刘若愚与好友在这里读书,遇到了一个叫王春的姑娘。

他们一见钟情,经常约会在这里。

有一次,刘若愚去外地办事,临走前想和王春告别。

可是他不知道王春住在什么地方,便写了一张纸条夹在书中交给王春说:“你去找个朋友借点钱吧。

”过了几天,刘若愚从
外地回来了,看到这张纸条后非常感动,他想:“如果王春真是
个美丽的姑娘,我一定要娶她做妻子。


—— 1 —1 —。

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坛的前生今世简介

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坛的前生今世简介

北京的天、地、日、月四坛的前生今世简介四坛指的是北京的四大坛子,分别是天坛、地坛、日坛和月坛。

这四座坛子是古代帝王祭天、祭祀自然的场所,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坛的前世今生。

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的场所。

天坛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占地约273万平方米,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一座古代祭天建筑群。

天坛的主要建筑是圜丘、皇穹宇和祈年殿。

圜丘是天坛的核心,有三层石台组成,象征天地人三界之间的联系。

皇穹宇是圆顶建筑,寓意天圆地方,代表了皇帝与上天之间的联系。

祈年殿是祭祀丰年之处,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皇帝亲自祭祀,祈求丰收。

天坛的建筑风格独特,精美绝伦,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杰作之一。

地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是古代帝王祭祀土地之地。

地坛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占地约167.2万平方米。

地坛的主要建筑是祈谷亭、祈年殿和祈年门。

祈谷亭是地坛的核心,是祭祀土地之处,每年农历正月初二,皇帝亲自祭祀,祈求五谷丰登。

祈年殿是祭祀丰年之处,寓意祈求丰收。

祈年门是地坛的大门,是连接外界和地坛的重要通道。

地坛的建筑风格与天坛相似,都充满了古代中国的庄严和神秘感。

日坛,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是古代帝王祭祀太阳之地。

日坛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占地约16.5万平方米。

日坛的主要建筑是圜丘、坛墙和祈年堂。

圜丘是日坛的核心,有三层石台组成,象征太阳的升起和下降。

坛墙是围绕圜丘的石墙,象征着帝王的尊严和威严。

祈年堂是祭祀丰年之处,每年农历正月初三,皇帝亲自祭祀,祈求太阳的光明和温暖。

日坛的建筑风格简洁明快,体现了中国古代人对太阳的崇拜和敬畏之情。

月坛,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是古代帝王祭祀月亮之地。

月坛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年间,占地约19.5万平方米。

月坛的主要建筑是圜丘、坛墙和祈年殿。

圜丘是月坛的核心,有三层石台组成,象征月亮的圆满和光明。

坛墙是围绕圜丘的石墙,象征着帝王的尊严和威严。

祈年殿是祭祀丰年之处,每年农历正月初四,皇帝亲自祭祀,祈求月亮的明亮和祥和。

护佑一方安宁的土地神

护佑一方安宁的土地神

护佑一方安宁的土地神作者:邵凤丽来源:《百科知识》2015年第06期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每次遇到来历不明的妖怪时,就会召唤“土地”前来问话;黄梅戏《天仙配》里,土地爷又成就了董永和七仙女的姻缘;民间还传说明太祖朱元璋也出生在土地庙里……我们从这些故事传说中可以看出,土地神与寻常百姓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

土地神信仰的历史起源我们的生活中总是会出现“土地”、土地爷等各种形式的土地神,实际上这种土地神信仰的历史十分悠久。

如果一直向上追溯,土地神信仰最初是原始社会万物有灵思想下的土地崇拜。

那时,人们土地崇拜的对象只是作为自然的土地,其中并没有神的观念。

渐渐地,当人们由土地生养万物联系到女性也具有土地一样的生殖功能时,便出现了“地母”崇拜,出现了土地神的人格化。

到这个时候,土地神的观念才真正产生了,并逐渐发展出形式多样的祭祀土地仪式。

古代人常称土地神为社神,是负责管理一小块地面的神。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社,地主也。

”顾名思义,在汉代人的意识中,社就是土地的主人,他们举行的社祭就是对大地的祭祀。

那么,古人为什么要祭祀土地呢?《礼记·郊特牲》中进行了明确的解释,书中说“社,所以神地之道也。

地载万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亲地也。

故教民美报焉”。

人们从土地中获得了生存资源,所以要感恩图报,即定期举行土地祭祀仪式。

这种感恩土地的思想一直传承下来,如宋代《太平御览》引《礼记·外传》称“国家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天,因此统治国家,首先就要立社祭祀土地”。

自东晋以后,随着封建国家从中央到基层官僚制度的逐渐完善,土地神也演变成为负责管理本乡本土的小神。

东晋的《搜神记》卷五称广陵人蒋子文因追贼而死,东吴孙权掌权后,蒋子文显灵说“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这里所说的“福尔下民”,指的就是土地神拥有保佑本乡土平安、添丁进口、六畜兴旺的神力。

同时,民间传说土地神处事公正公道,土地庙常有对联称“公公做事公平,婆婆苦口婆心”。

北京社稷坛讲解词

北京社稷坛讲解词

北京社稷坛讲解词1.引言1.1 概述社稷坛是中国古代祭祀的一种场所,它是祭祀社稷神和土地神的地方,也是朝廷举行重要祭祀仪式的场所。

社稷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它代表着中华民族对土地、农业以及国家安宁的敬意和祭祀之情。

在北京,最有名的社稷坛位于东城区天坛公园内,是中国古代宗教建筑的重要遗址之一。

社稷坛的建筑特点独特而雄伟,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髓与风采。

坛内主要有社殿和稷殿两座建筑,中间以台基和台阶相连。

社殿是祭祀社稷神的场所,稷殿则是祭祀土地神的地方,两殿以壁隔开,形成了一个中轴对称的布局。

社稷坛作为北京的一处重要古迹,不仅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演变,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政治制度。

同时,社稷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和精神。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的发展,社稷坛的现状并不乐观。

历史的风雨和人为的破坏使得社稷坛的建筑、壁画等文物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护社稷坛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包括修复和整治工程、文物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社稷坛的保护事业仍然面临许多挑战,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关注。

同时,加强社稷坛的文化价值宣传,增加公众对其的认识和重视,也是保护工作的重要方向之一。

只有坚持文化传承与保护并举,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社稷坛的历史文化,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关注和爱护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的结构是指文章的组织方式和章节分布,它能够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且让文章更具逻辑性和条理性。

本文按照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来组织。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的内容。

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一下北京社稷坛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读者的兴趣。

文章结构部分是指本文的章节分布,这里的结构是按照大纲中的1、2、3三个主要部分来组织的。

北京社稷坛讲解词 -回复

北京社稷坛讲解词 -回复

北京社稷坛讲解词-回复【北京社稷坛讲解词】北京社稷坛是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庙宇,也称为社稷殿,位于北京市东城区正东安定门外,是中国古代宗教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

社稷坛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是北京城内现存唯一的社稷坛,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社稷坛。

社稷坛是中国古代祭祀习俗的重要体现,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北京社稷坛的建筑风格独特典雅,占地面积广阔,坛内设有社和稷两庙。

社是指帝王祭司天的地方,而稷是指祭祀地方官员颁布教化法令的地方。

社稷坛的中轴线上依次为坛门、城台、千步廊、中门、紫轩、黄衣阙、春秋庑、祭场和礼库等建筑物。

坛门是进入社稷坛的入口,呈两层结构,上部悬挂着“社稷坛”三个大字,下部有两侧对称的望柱。

进入坛门之后,便来到了城台。

城台呈方形,四周设有斜坡石阶,坛台顶部有石栏杆,整体构造稳固。

城台向前走,便是千步廊,廊下呈拱形,上方覆盖着琉璃瓦,廊檐下挂有一幅幅壁画,生动地描绘了古代帝王祭祀的场景。

从千步廊中穿越而过,来到了中门。

中门是社稷坛的主要出入口,门洞宽敞,门楣上悬挂着两排金字匾额,上面刻有“赫鲁晓皇”和“明时伟业”等字样,寓意帝王祭祀的庄严和威严。

穿过中门,进入紫轩,紫轩是社稷坛中最精美的建筑之一,它是为皇帝举行重大祭祀仪式而准备的,以蓝色瓦片覆盖,紫色栏杆装饰,富丽堂皇。

紫轩后面是黄衣阙,它是皇帝在社稷坛祭祀仪式中更衣的地方,阙顶有大量彩绘图案,彰显皇家的尊贵。

黄衣阙的后面,便是春秋庑。

春秋庑常用于举行祭祀庆典,主要用于供奉太祖、高祖和太宗的牌位,庑内有6根高大的石柱,支撑着整个建筑物,使其更加雄伟壮观。

春秋庑前是祭场,祭场呈方形,设有中间和四周的提示柱和三级石级,供皇帝和朝臣叩拜祭祀。

祭场两侧是礼库,礼库是储存祭祀供品的地方,内部有大小不等的长方形仓库,分别用于存储不同种类的供品,如粮食、织物和皇帝的玉牒等。

北京社稷坛是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遗产,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历史记忆。

我与地坛主要内容概括

我与地坛主要内容概括

我与地坛主要内容概括地坛,又称土地庙,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场所,也是北京市内最大的祭祀场所之一。

地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占地37.4公顷,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的典范之一。

地坛是以祭祀土地神为主要目的的古代祭祀建筑,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祭祀建筑的典范之一。

地坛的主要建筑有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等。

其中圜丘是地坛的核心建筑,是祭祀土地神的主要场所。

圜丘的建筑风格独特,结构严谨,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之一。

圜丘的主体建筑是圜丘坛,坛上建有三层圜丘,每层圜丘的外形和内部结构都有所不同,显示了古代建筑师的高超技艺和丰富想象力。

在地坛的祭祀活动中,最为重要的是祭祀土地神和祈年祭祀。

祭祀土地神是古代中国农业社会的一种重要宗教活动,人们通过祭祀土地神来祈求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祈年祭祀是为了祈求一年的丰收和国家的安定,是古代中国宫廷的一项重大祭祀活动。

地坛的祭祀活动在中国古代宗教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宗教、建筑、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地坛不仅是一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古代建筑群,也是一处优美的园林景观。

地坛的建筑布局和园林景观相得益彰,相互映衬,使人在游览中既能感受到古代祭祀活动的庄严肃穆,又能享受到自然风光的美丽。

地坛是一座融历史、文化、宗教、建筑、园林为一体的古代建筑群,它的建筑风格独特,祭祀活动丰富多彩,园林景观优美动人,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宗教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北京市的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我与地坛的相遇,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让我对古代建筑和宗教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地坛的神秘与庄严,历史与现实的交融,让我对这座古老的祭祀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向往。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机会,去探寻更多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北京的“土地庙”
最近热播的神话电视连续剧《土地公土地婆》讲述了“土地爷”与“土地婆”这对神仙夫妻档在人间帮助百姓、点化众生的故事,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德与智慧娓娓道来。

说到土地神,他源于农业社会人们对土地的崇拜。

中国神话故事中土地爷可能是玉皇大帝册封的最小的官了。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遇到来历不明的妖怪,往往都是唤土地爷前来询问查点。

在黄梅戏《天仙配》里,土地爷又作法成就董永和七仙女一段曲折的姻缘……有土地爷就应当有土地婆,在土地庙中就供奉着一对笑容可掬、憨头憨脑的老土地神仙,雅称“福德正神”,俗称“土地爷”。

北京城中有南城的都土地庙,建国门内的大土地庙、小土地庙,交道口的土地庙,海淀老虎洞的土地庙,阜成门内追贼胡同的土地庙……土地爷是民间普遍崇拜的神?o,其地位虽然卑微,但香火颇盛。

土地爷属于“基层的神明”
土地爷属于“基层的神明”。

在古代,人们认为土地爷属于地方行政神,保护乡里安宁平静。

也有人认为其属于城隍之下,地府的行政神,掌管乡里死者的户籍。

总之,土地
爷保卫一方乡土的平安,抚慰百姓心头的伤痛,保佑人们丰衣足食,土地庙则是贫民百姓的精神依托……明太祖朱元璋就曾是土地庙里的小和尚。

关于“土地爷”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如每个人出生后都要到“土地爷”那儿报道,即所属的土地庙,类似于报户口。

还有的说,土地爷是阴间的地方官,阎王爷要带人必须通过土地神,由土地爷派小鬼带户认人,防止搞错了。

因此,不管谁家死了人,都要把死人的牌位,放进土地庙,送饭泼汤都要到土地庙做仪式,烧轿马、拜露祭都要到土地庙请牌位,直到丧事结束为止。

“土地爷”的名称最早出于三国时的东吴。

三国时期东吴有位蒋子文,是广陵人,入仕为官,一次追逐贼人时,不幸被贼人击伤额头而死。

时过不久,蒋子文昔日的一位长官,却于道途上遇见子文,只见子文手抡羽扇,骑着白马,容貌如昔,并自称“我就是这儿的土地神”。

至于“土地婆婆”的传说,一直到唐代才见诸文献。

据说农历二月初二是土地爷的生日,《汉书?五行志》称:“旧制,二十五家为一社”。

所谓“社”,就是地方最小的行政单位,以社为单位供奉的土地神又叫“社神”,为管理本乡本土最低级的小神,上级是城隍。

土地神成为百姓的基本信仰后,人们常会筹资集款,起造土地祠宗,郑重祈奉。

一些贫困的小村落,往往只用一只瓦缸,将缸近口处敲成长方口,倒覆于地上,将土地神牌位
供奉于内,权充土地神的祠宇。

而其所敲之处为祠门,因此有句俗话“土地老爷本姓张,有钱住瓦屋,没钱顶破缸”。

同时一些较具规模的社祠,为了祭祀事宜,往往由乡里士绅组成社祠之董事,负责社务。

这些董事的权力随着社祠的功能一并扩张,借着祭祀及士绅地位,成为地方事务的维持者,仲裁纠纷,维护治安。

因此,若有作奸犯科者,经由董事们议决,可由社祠逐出;若有罪大恶极者,经由众人同意,并且告知社神后,甚至可私自处决。

土地神信仰发展至清朝,已不再局限于汉人社会,满人亦感染上此种习俗,甚至在京师宗人府中,亦设有土地祠,接受宗人府官吏们的膜拜。

同时我国台湾地区的土地神信仰,也随着大批移民而传入,当地建立起土地神祭祀系统。

京城各处土地庙
老北京旧时庙多,几乎是一巷一庙、一街一寺,而最多的是关帝庙和土地庙。

据《乾隆京城全图》记载,过去的北京城有40多座土地庙,但实际上北京的土地庙远不止此数。

像其他道院中的三圣庙、五圣庙、七圣庙等其中都有土地神,甚至在旧时有不少老百姓家中也供奉土地神。

北京的土地庙数量在全国数第一,最大的土地庙应该是“社稷坛”(中山公园内),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的地方。

都土地庙,新中国成立前的旧址就在原宣武区下斜街附
近的宣武医院一带,是所有土地庙中级别最高的一座。

犹如都城隍庙是诸多城隍庙之首一样。

原有大殿三层,供奉土地爷和土地奶奶。

当时土地庙的香火很盛,时常有人到庙内烧香磕头送香钱。

清光绪《顺天府志》载:“每旬之三有庙市,游人杂沓,与护国、隆福两寺并称胜。

”足见规模非同一般,故列入五大庙会之中。

清代诗人查慎行,曾在土地庙花摊上买过一盆梅花和一盆水仙,诗人对这两盆花很满意,特作七绝两首以纪其事。

1937年,北平民国学院经济系的师生对当时北平庙会进行了调查。

根据当年的记录,下斜街土地庙的庙宇面积有500方丈,土地爷、土地奶奶也端坐其中。

民国后,土地庙由清季阴历每月逢三开庙改为阳历(时称国历)每月逢三开庙。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为了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国家在都土地庙处建起了宣武医院,都土地庙便被高大的楼房所代替。

建国门内北极阁二条,历史上称小土地庙,是因胡同东口有一小土地庙而得名。

民国后沿称。

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北极阁二条。

建国门内北极阁四条,乾隆时称土地庙胡同,宣统时称大土地庙。

因此地曾有一土地庙,且规模较大,故称之为大土地庙。

民国后沿称大土地庙。

1965年整顿地名时改称北极阁四条。

现在的交通部大楼边上有两棵用铁栅栏围起的枣树,这原是胡同口的枣树。

马路对面的于谦祠一层原为土地庙,由此,于谦祠正门所对的那条胡同历史被称作“土
地庙下坡”。

小土地庙胡同3号院是著名人士邵宝元老先生的住宅。

邵老先生为人忠厚善良,1900年十几岁时便到刚成立的北京饭店去当“小孩”(伙计),后来被提升为经理,而且是北京饭店的第一个华人经理。

东城区交道口以南路西原有座土地庙,始建于明代,民国期间被警备侦缉队占用,现已无从查考。

有首民谣说的就是“交道口跳三跳,界边就是土地庙;土地庙求灵签,界边就是大兴县……”
据《海淀古镇风物志略》一书记载,当年在海淀区老虎洞胡同西口路北拐角处的利顺祥烟铺后院,有一处用石头垒砌的小洞,洞中有一座小土地庙。

在海淀区莺房胡同南口,还有一座土地庙,只有一间小殿,庙中供奉着泥塑的土地爷和土地奶奶,据说这座土地庙是胡四老爷出资修建的。

过庙往东,有一条很宽的胡同,路北起脊广亮大门,这便是胡四老爷宅园。

胡家祖辈在乾隆年间的清漪园当差,后至清末,已不在朝为官,家中十分富有,在海淀镇上称得起大户人家。

北京国子监的土地庙为纪念韩愈而建,老作家汪曾祺曾见过这座土地祠,比一架自鸣钟大不了多少……
庆丰闸又名二闸,附近曾经有土地庙等寺庙祠堂,可惜毁于文革期间。

二闸所处的通惠河古时为漕运要道,南方的粮木等都由此运入京城。

琉璃厂也有一座土地祠,现为宣武区实验幼儿园,1905年,丰泰照相馆于琉璃厂的土地祠,为其拍摄了《定军山》片断,该片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黑白无声影片。

在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路南有一条小胡同,明朝时叫追贼胡同(现在叫民康北巷)。

在胡同的北口,有一座只有一间门脸儿的“超小”的土地庙,叫金甲土地庙。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阜成门内的金甲土地庙,庙虽小,但在当时的名声却很大,这是为什么呢?有一个传说,话说明朝末年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很快北上,一路所向披靡,兵临明朝的国都,包围了北京城,京城内一片混乱。

这时在阜成门内有一个看街的更夫,名叫王四,喝酒喝醉了,就耍酒疯,一路摇摇晃晃地走到附近的一座关帝庙,见庙内有平时老百姓烧香还愿时给关帝挂在身上的黄袍,便拿下来穿在自己身上,顺手将关老爷的青龙偃月刀抄在手中,到街上撒酒疯,并扬言“闯贼李自成要敢进城,我就砍他的头!”这时附近的老百姓,看见一个穿金甲的人,手持青龙偃月刀,在大街上乱耍乱叫,不明真相者,还以为是关老爷显圣。

李自成率兵刚打进北京城,忽有人来报,说前边有一个身穿金甲,手拿青龙偃月刀之人拦住去路,李自成就令前锋部队改道,进入路南的一条小巷,直插明廷心脏地带。

然后再派人去打探,才知道是更夫酒后闹事,就传令将其拿获斩首,这样王四想砍闯贼的头不成,反而丢了自己的脑袋。

待清兵入关坐了天下
之后,顺治皇帝听说了王四的事情,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认为醉鬼王四虽然为抵抗李逆而死,但他是为了保护统治者的政权,是“精忠报国”,这种精神作为清朝的统治者也是应该提倡的。

所以就下诏敕封王四为“金甲土地爷”,并在阜成门内大街路南的那条小胡同北口,建立了一座小土地庙,即“金甲土地祠”。

庙内塑了王四像,手里拿着青龙偃月刀。

因为统治者历来对农民起义者称为“贼”或“匪”,因而就把那条小巷称为“追贼胡同”。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古人尊天亲地奉祀土地的情感不应随着时间推移而被淡忘,因为土地生养万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