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音乐上册《黄土高坡》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音乐上册《黄土高坡》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黄土高坡》教案新人教版

教案:八年级音乐上册《黄土高坡》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感受黄土高原的特色。

2. 学会歌曲《黄土高坡》,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学会歌曲《黄土高坡》2. 了解黄土高原的特色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方言发音2. 歌曲的高音部分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音乐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

2. 引导学生感受黄土高原的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习歌曲《黄土高坡》(15分钟)1. 教学生歌曲《黄土高坡》,注意歌曲中的方言发音和高音部分。

2.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纠正发音和唱腔。

3. 选取优秀学生进行展示,鼓励其他学生。

三、歌曲解析(15分钟)1. 分析歌曲的结构、节奏和旋律。

2. 讲解歌曲中的象征意义,如“黄河滋润着大地”、“高原燃烧的激情”等。

3. 引导学生体会歌曲所表达的家乡情怀。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场以《黄土高坡》为主题的音乐会。

2. 每组选定一场音乐会节目,进行表演。

3. 邀请其他班级或老师观看,互相评价。

1. 让学生谈谈在学习歌曲《黄土高坡》过程中的收获。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特色文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3. 布置课后作业:回家向家人介绍黄土高原的特色,唱一唱《黄土高坡》。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黄土高原,亲身感受家乡的魅力。

2. 开展以黄土高原为主题的绘画、摄影比赛,展示学生的才艺。

3. 邀请黄土高原地区的民间艺术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

六、音乐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播放不同版本的《黄土高坡》,让学生欣赏。

2. 分析不同版本的特点和表达方式。

3.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版本及原因。

七、课堂小测(10分钟)1. 编写关于《黄土高坡》的简答题,测试学生对歌曲的理解。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黄土高坡》word教案

人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黄土高坡》word教案

第课时学科组音乐组主备人刘刚执教人课题唱歌《黄土高坡》课型唱歌课时间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坡》得民歌风格。

2、通过比较不同地方得民歌《黄土高坡》了解各民族得地方音乐特色。

3、了解音乐得不同表现形式。

4、通过学习《黄土高坡》使学生了解和喜爱我国得民族音乐文化。

5、能用纯真甜美得声音有表情演唱《黄土高坡》。

6、能自主创造,用演奏、演唱、朗诵等形式表现《黄土高坡》。

教学设想重点:能用纯真甜美得声音有表情演唱《黄土高坡》。

难点:能自主创造,用演奏、演唱、朗诵等形式表现《黄土高坡》。

教法学法指导:教学程序与策略个性化修改一、情景导入:师:八十年代陕北有一首民歌,唱响了中国大江南北,你们想听吗?1、学生欣赏(播放黄土高坡)师:你们听出来是什么歌吗?生:《黄土高坡》2、谈谈感想师:为什么这首歌很受欢迎。

(生畅谈)师:是啊,这首歌曲在音调上继承了陕北民歌高亢,粗犷得音乐特点二、学唱歌曲《黄土高坡》1、创设情境师:同学们,你们到过陕北吗?看过黄土高坡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惊喜,你们看:(展示陕北风景及黄土高坡图片,背景音乐为民乐合奏得《黄土高坡》)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生畅谈看到黄土高坡得感受)2、演唱歌曲及歌曲处理①指导学生用粗犷得声音演唱歌词师:你们刚才得声音就像是天籁之音,相信加入歌词,你们也一定唱得更美。

②解决歌唱难点③表现相同得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引导学生用赞美得情绪唱。

第一乐句、第二乐句得力度加强,更加深情得赞美。

④有感情地渲唱歌曲。

三、音乐欣赏1、欣赏不同风格得《黄土高坡》。

引导学生从速度、歌词、情绪、语言、演唱方法等艺术要素出发,挖掘《黄土高坡》得音乐特征。

师:一直以来,人们都非常喜欢《黄土高坡》,(出示这首黄土高坡得歌谱及音乐)师生总结:《黄土高坡》高亢、粗犷。

师:是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了不同得音乐文化。

我们伟大得祖国民族众多,各民族得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得魅力,我们以后要多学习,把我们民族音乐继续发扬下去。

初中音乐《黄土高坡》教案

初中音乐《黄土高坡》教案
6、两首歌曲比较听赏,讨论两首歌曲风格有什么不同。
(西北—粗犷,豪放;中南—抒情,细腻。)
7、找一找课本上的图形谱,唱一唱歌曲第一句。
(三)综合艺术活动:唱唱,画画,说说自己的家乡。
1、师:人人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小朋友也一样,上节课让大家寻找与家乡有关的资料,现在,让我们来赞美自己的家乡。
2、可个人准备,也可分组合作。
个人按特长能唱则唱,能演则演,能画则画,能说则说。
3、展示,集体评一评哪个节目好。
(四)教学小结。
图片和地图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内容和创作背景,更好的感受、体验歌曲的情绪。
情景交融,图画与音乐交织在一起,学生的感情自然而然被激发了。
对家乡的赞美,既是学科综合的艺术活动,又是本课主题的升华。
4、刚才我们到了黄土高坡,现在我们一起去有“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吧。一起在地图上找一找洞庭湖的位置。(在我国中南)(课件播放洞庭湖区秀丽风景和人们张网捕鱼的图片。(同时播放《洞庭鱼米乡》背景音乐。)
5、师:好一首水乡美景,人们怎能不喜上眉梢,放声歌唱呢?让我们一起欣赏《洞庭鱼米乡》。设问: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感受?
《黄土高坡》
教学目标:
1、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感受同是赞美家乡的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
2、综合艺术活动。说说自己的家乡,赞美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
感受同是赞美家乡的两首歌曲不同的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图。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学生随《乡下的阳光》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聆听《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
1、引入:我们生活在江南,你有没有在电影或电视中看到我国黄土高原?出示地图,找一找黄土高坡的位置。(在我国西北)

八年级音乐上册《黄土高坡》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黄土高坡》教案新人教版

教案:八年级音乐上册《黄土高坡》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坡》的歌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3. 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歌唱技巧。

1.2 教学内容1. 歌曲《黄土高坡》的旋律、节奏和歌词。

2. 歌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3. 相关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学会《黄土高坡》的歌曲旋律和歌词。

2. 理解歌曲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

3. 掌握歌曲的基本演唱技巧。

2.2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特殊的音调和节奏。

2. 歌曲的情感表达和演唱技巧。

第三章:教学准备与过程3.1 教学准备1. 准备歌曲《黄土高坡》的乐谱和歌词。

2. 准备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知识资料。

3. 准备音响设备和音乐播放设备。

3.2 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歌曲《黄土高坡》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学唱歌曲:教唱歌曲的旋律和歌词,重点讲解特殊的音调和节奏。

3. 分析歌曲:解析歌曲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

4. 练习演唱:分组练习演唱,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技巧。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策略4.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和文化内涵。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进行指导。

4.2 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歌曲所描述的情境。

2.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演唱和讨论,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3. 差异化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评价:评估学生的演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2. 学生参与评价: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3. 学生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的歌曲理解和情感表达。

5.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调整。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与拓展6.1 教学活动设计1. 歌曲接龙:学生分组进行歌曲接龙游戏,激发对音乐的兴趣。

欣赏《黄土高坡》示范教案

欣赏《黄土高坡》示范教案

欣赏《黄土高坡》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坡》民歌风格;2.欣赏并能够演唱歌曲《黄土高坡》,能够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了解《黄土高坡》民歌风格;2. 欣赏并能够演唱歌曲《黄土高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描写家乡的诗词或者歌曲吗?学生回答:《回乡偶书》、《外婆的澎湖湾》、《家乡美》。

师:这节课让我们走进陕北人民的家乡,领略黄土高坡的风光!【设计意图】通过简单介绍,使学生产生浓厚兴趣。

二、新课1. 初听歌曲思考:这首歌展示了怎样的音乐情绪?学生回答:高亢激昂2. 介绍歌曲背景(1)介绍黄土高坡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

广义上的黄土高原即黄土区,黄土面积63.5万平方千米,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狭义上的黄土高原大致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包括山西大部、陕西中北部、甘肃中东部、宁夏南部和青海东部,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

黄土高原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

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

说一说:黄土高原给你怎样的感受?(2)歌曲创作背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陈哲作词、苏越作曲的同名歌曲《黄土高坡》由张静林(又名安雯)首唱于CCTV《同一祖先》大型晚会。

1988年,由著名歌手范琳琳研发的西北风声腔使这首歌曲风靡一时,街知巷闻,其后,众多女歌手纷纷效仿,引发了中国歌坛西北风大流行。

(3)陕北民歌介绍陕北民歌的起源,源于陕北历史的变迁。

“陕北”顾名思义就是陕西省北部地区,泛指延安市和榆林市。

民歌是最简便的艺术形式,它随着陕北人民的劳动生活和陕北的历史以及民俗活动而诞生。

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

这些自成体裁又各具特点的传统民歌,都从各方面反映了社会生活,唱出了陕北人民的苦乐和爱憎。

3. 再听歌曲思考:(1)这首民歌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高亢粗犷。

黄土高坡教学设计

黄土高坡教学设计

黄土高坡教学设计一、播放歌曲《黄土高坡》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黄土高原学生交流自己对黄土高原的了解认识黄土高原投影黄土高原的图片在地图上找到黄土高原并了解其范围。

东南西北的界限说说黄土高原的环境特征。

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二、走进窑洞1.提出问题:你能从当地人的生活中找到人们适应黄土高原环境的例子吗?2.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抓住黄土高原的民居——窑洞,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3.探究:窑洞为什么能够成为黄土高原上的主要民居。

4.交流探究成果,体会窑洞的特点,感受人类的智慧。

活动三:民风民俗展示会1.课前布置收集整理黄土高原上的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资料,了解当地人的生活习惯。

2.将信息进行整理,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呈现出来。

3.教师组织学生分成不同的专题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汇报。

4.做一做:同学们相互学习,制作一件黄土高原上的典型工艺品。

第3课时导言:黄土高原原本是个林木茂盛,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我们的先祖黄帝就生活在这里。

你们还了解哪些这里的文化遗迹呢?活动四:制作文化卡片1.学生交流对黄土高原上的文化遗迹的了解。

2.用剪贴、写、画等形式将自己最感兴趣的文化遗迹制作成“文化卡片”和大家交流。

3.教师将学生制作的文化卡片收集起来整理成册或做成展牌在班级或学校里展示、交流,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这项研究中。

活动五:我为环境“开处方”1.教师利用图文、音像资料向学生呈现黄土高原上严重的水土流失现状。

2.学生思考、讨论造成这种环境现状的原因。

3.将讨论、分析的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出来。

4.结合自己的环保知识为黄土高原的环境“开处方”。

活动六:心系西部开发1.了解我国西部开发的计划以及这些年以来多获得的成就。

2.结合教科书介绍分析西部开发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都有哪些。

3.讨论西部开发的好办法。

《走上黄土高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走上黄土高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音乐导入
请学生欣赏《黄土高
坡》歌曲。请学生说说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二、教授新知
1.黄土高坡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带着问题,请同学们浏览教材37页至38页。
2.请学生汇报阅读收获。
三、整理本课的知识。
(1)师出示我国政区图及高原分布图,请学生指出黄土高坡所在地理位置、区域。(我国黄河中上游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境内,平均海拔在2000米左右的区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人们称这里为黄土高原。)
课题
7走上黄土高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世界最大的黄土区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初步了解黄土高原曾经与现在的环境变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黄土高原曾经与现在的环境变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补充修订
(2)黄土高原是如何形成的?(这些黄土是大风从西北沙漠地区吹来,经过几百万年不断的沉积而形成的厚达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黄土层。)
(3)有哪些特点?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有千沟万壑景观。
(4)为何会有这样奇特的景观?(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对环境的破坏)
(5)人们是怎样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植树种草、修梯田……)
主要的煤产地有: 素有“煤海”之称的山西省,煤炭储量占全国的26%;在陕北煤炭探明储量有1460亿吨,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板书设计:
走上黄土高原
海拔2000米左右
千沟万壑的景观世界最大的黄土区 Nhomakorabea源基地水土流失严重
学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山西歌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歌曲《绣荷包》新民歌新创作歌曲《黄土高坡》

山西歌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歌曲《绣荷包》新民歌新创作歌曲《黄土高坡》

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翰林学校第4周八年级山西歌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歌曲《绣荷包》新民歌新创作歌曲《黄土高坡》教案课型:欣赏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目的:一、通过聆听西北民歌能在音乐的探索、联想等过程中,感悟到西部民族音乐与民歌所表达的情感。

二、能用不同情感和自然优美的歌声演唱本课歌曲。

三、能赏析民歌节奏组合、旋律走向、调式特色,并能结合青海的风土人情,探索西北民歌形成的风格特色。

四、能根据西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点,创编自己的“西北风”并能逐渐会正确评价作品。

教学重点:感悟西部民歌所表达的情感,用不同情感唱本课歌曲。

教学难点:探索西北民歌形成的风格特色。

课前准备:钢琴、多媒体平台、教学光盘一、组织教学二、导入:导语,我们已经领略了我国西北一些地区民歌的风格、特色,这些有着悠久的历史的民歌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地人民生活的侧面,也把我们带入他们的生活中。

今天我们进一步通过民歌作品来了解一下西部音乐艺术。

、三、学习山西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歌曲《绣荷包》新民歌新创作歌曲《黄土高坡》1、欣赏山西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师):我们来听这首民歌作品是如何将“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展现出来的。

聆听: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播放录音议论:对《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这首歌的感受是怎样的?音乐主要用了什么乐器?音乐的结构是怎样的?复听: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播放录音议论:节奏规律、速度、力度、采用何种演唱形式?2、欣赏山西民歌《绣荷包》(师):注意这首民歌是属于哪一类?聆听:山西民歌《绣荷包》播放录音议论:对民歌《绣荷包》体裁上进行分析,歌曲表达了怎样的一种感情聆听:用山西民歌《绣荷包》改编的管弦乐《绣荷包》的录音议论:对改编的管弦乐《绣荷包》分析,采用了民歌《绣荷包》中的哪些音乐素材进行发展,从中感悟到哪些音乐情绪的变化?跟音乐伴奏录音唱一遍3、欣赏新民歌新创作的歌曲《黄土高坡》(师)通过学习欣赏西北各地的民歌,我们对西北民歌风格特点应该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感情真挚、朴实、高亢、豪放、短小、多为5调式。

《黄土高坡》PPT教学课件

《黄土高坡》PPT教学课件
第一个阶段:新中国成立之前 第二个阶段: 1949年—1976年 第三个阶段: 1977—20世纪末 第四个阶段: 21世纪一至今
解放后至改革开放的这段时期音乐很多。 但都不能被称为真正意义的流行歌曲,在歌曲 中个人的名字开始被传唱,被歌颂。同时也带 有鲜明的政治色彩。
主要作品有《东方红》《我们走在大路上》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
黄土高坡
歌曲简介
《黄土高坡》最早是由词人陈哲花了两 分钟而完成的一首词作,之后先后由几位作 曲者为这首歌词谱写过旋律。而另一位作曲 家苏越在听到其中的一个版本后,很快萌发 了一种创作的欲望,并最终获得了陈哲的认 可,这就是大家听到的版本《黄土高坡》。 这首歌以鲜明的陕北民歌风格,慷慨激昂的 曲调,唱出了生活在黄土高坡人民的质朴和 勤劳,以及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改革开放以后内地流行音乐
背景: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中国社 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1978年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迎来了改革开 放的新局面使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重要 的转型时期。
内地流行音乐自80年代复兴以来,经过几 年的发展到80年代后期开始迅速崛起,在创作、 风格等方面都呈现出相对较成熟的状态。
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日趋激烈的民族矛盾
同学们见过黄河吗?在同学们的心目 中黄河是什么样子的?你能用那些词 语来形容?
黄河
同学们想象一下《黄河水手歌》创作情 境
黄河两岸人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此,打渔谋生,有一
天黄河河面起了雾,一位船夫独自在船上感到孤单,
PPT模板:/moban/
●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 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 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 的器乐曲和歌曲。
●中国流行音乐的风格与形态主要受欧美流行 乐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本土风格。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对中国区域地理有了一番了解的基础上的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跨省区域并能够举例说明某区域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使学生认识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后果4、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二)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导入一、导入(以黄土高原的图片来导入本节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师出示,生代表朗读,生明确目标。

教学过程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过渡语句:学习一个地方我们首先要知道它的位置)(师出示图片,生读图找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主要跨越的省区,小组派代表回答,师出示答案)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2、主要跨越的省区:跨越了晋、陕、宁、甘等四省3、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过渡语句:这么多的黄土是怎么形成的?)(师布置学生关于黄土高原形成的.说法)4、成因:科学家提出了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

(师出示出示图片,生思考“刮得风的方向”师提问,生代表回答)(过渡语句:专家们到底找到了什么证据证明“风成说”说呢?)(师布置学生从课本上找到证据,并理解这些证据的所证明的东西)5、证据第一条证据“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第二条证据“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流质(风或流水)的运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第三条证据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第四条证据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初中音乐黄土高坡教案

初中音乐黄土高坡教案

教案:初中音乐黄土高坡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文化背景。

2. 通过欣赏和学唱《黄土高坡》,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对家乡的情感。

3. 引导学生感受黄土高原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让学生掌握《黄土高坡》的旋律和歌词。

2. 培养学生对黄土高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黄土高原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教师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和文化背景。

二、欣赏《黄土高坡》(10分钟)1. 教师播放《黄土高坡》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美感。

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歌词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三、学唱《黄土高坡》(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黄土高坡》,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讨论和表达(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和感受。

2. 每组选代表进行表达,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和评价。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家乡的情感和环保意识。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介绍黄土高原的文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黄土高原文化调查,了解家乡的特色和变化。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学唱《黄土高坡》,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地理特点和文化背景。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感受黄土高原的特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讨论和表达,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词的含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音乐欣赏和家乡文化认同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

《黄土高坡-走进窑洞》教学设计

《黄土高坡-走进窑洞》教学设计

《走进窑洞》课程内容:我们的国家3,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教材分析:“走进窑洞”是《黄土高坡》的第一个版块主题活动,主要以生活中的“住”为切入点,向学生展示了黄土高原上独有的住房——窑洞,然后以此为研究的起点,分别引导学生探究当地环境与人们生活的联系,窑洞文化,窑洞在中国革命史上发挥的作用,黄土高原上的民风民俗、生产活动以及这里孕育的民族文化等。

通过课前资料搜集整理与课堂交流、讨论、探究、展示等一系列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窑洞,走进窑洞,进而培养他们热爱黄土地、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对于中国的自然环境,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基础知识,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已有所了解,学习时可以结合各种地图、景观图等学习资料自主学习。

通过自学、观察和小组讨论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能力。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关爱自然,感受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

2.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文化差异,尊重不同民族的生活习俗。

知识与能力:1.说出并能在地图上指出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简述其地貌和环境特征。

2.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黄土分布区,探究这样的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

3.通过课前探究资料课中交流,了解并说出人居窑洞的特点、好处。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搜集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了解黄土高原上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化。

教学难点:通过查找资料、组内交流等形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设计思想:由于教材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环境较远,如果单纯的靠老师的讲解,学生可能兴趣不高,而且理解得也不透彻,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大量的图片资料了解,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在调查、交流、搜集资料等活动中感悟和体验,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发展。

人教版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人教版初中地理黄土高原教案

篇一: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人教版教案示例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设计思路利用cai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图表文字资料拓展学习空间,围绕教材的内容设计能激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深刻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教学重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教学策略采用“课堂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在活动中教会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教具准备 cai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篇二:八年级地理黄土高原教案人教版[1]教案示例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设计思路利用cai课件提供较大容量的图表文字资料拓展学习空间,围绕教材的内容设计能激活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深刻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形成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通过辩论、角色扮演等积极参与的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力;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资料学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黄土高坡》教学设计与反思

《黄土高坡》教学设计与反思

《黄土高坡》教学设计与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黄土高坡地区的基本情况,认识自己家乡属于黄土高坡地区。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家乡的风俗、风貌、地域,了解祖国的大西北。

3.通过鉴赏、演唱,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进而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视频西北高原风光片,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2.播放杭天琪演唱《黄土高坡》,鉴赏西北民歌的刚劲豪迈,阳刚之美。

3.通过质疑和讨论提升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们的祖辈在贫脊土地上生活不富裕的现实,体会他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进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

教学重点1.了解歌曲内容,采用不同演唱速度来感受意境。

2.感受黄土高坡人民的质朴、豪放、粗犷与宽厚。

教学难点根据歌曲特点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感悟黄土高原人的不屈不挠精神。

教学方法情景设置法、探究讨论法、教具准备图片,DVD光盘。

学情分析学生音乐基础知识薄弱,通过视听、教师范唱,学生试唱等方式,力求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西北高原风光片,并解说。

黄土高原,群山连绵,沟沟壑壑,一年四季风沙遍野,贫脊的土地,收获着微薄的希望。

2.联系画面解说,结合家乡实际,师生探讨,共同进入情境,再认识自己的家乡。

师:我们是不是也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生:是。

师:这里的人怎样歌唱生活,抒发情感?生:对着高山喊、吼。

生:强有力的舞蹈……师:说说我们的家乡好不好?生:好,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人们质朴、坚强,总是唱出自己的最强音……生:不好,家乡贫穷、落后,风沙太大,气候不宜人……二、整体感知,新课教学1.出示练习曲。

a.体现西北风粗犷的延长音。

b.敲击密集型的节奏并亲身体验。

2.了解内容,学唱歌曲。

a.歌中唱了些什么,生活在黄土高坡的人们快乐吗?——大风、西北风、窑洞、耕牛…生活不富裕,四季刮风,但他们生活得很快乐,听,“留下我一望无际唱着歌”多么豪迈,顽强,恶劣的自然条件永远挡不住他们勤劳的双手。

《黄土高原》教案1

《黄土高原》教案1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读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理解黄土高原的古代文明和独特的民风民俗,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资料搜集和阅读水平。

2、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黄土的形成原因,初步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

3、结合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及成因,培养学生探究和综合分析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及成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和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特征教学难点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成因和黄土层的形成过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歌曲《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以阿宝的家乡黄土高原导入本节课。

二、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三、前置学习:请同学们欣赏图片,然后谈谈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媒体出示图片)四、合作探究:合作探究一1、找出黄土高原的四至点;2、找出黄土高原所跨的主要省级行政区域;3、找出黄土高原附近的主要地形区。

合作探究二黄土高原有哪些特征呢?合作探究三黄土高原有哪些地貌景观?这些地貌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借助图片讲解四种地貌的成因合作探究四这么多的黄土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⑴让学生读课本P26阅读材料“风成说”的内容。

⑵教师借助黄土形成示意图讲解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⑶出示“风成说”的证据,让学生讨论:它们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地理知识?学生回答后,教师多媒体出示板书设计并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土高原是我国文明的摇篮,革命圣地;理解了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明白了黄土高原的特征及地貌景观和成因;理解了黄土高原黄土层的形成过程。

板书设计:华夏文明的摇篮位置、范围地貌类型及成因黄土的形成过程六、当堂检测:1 . 黄土高原东起______西至_______ 南至_____北至_______,跨越了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 等省级行政区。

八年级音乐上册《黄土高坡》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黄土高坡》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黄土高坡》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黄土高坡》。

4. 感受黄土高原的民风民俗,体验劳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1. 感受歌曲《黄土高坡》的风格特点。

2. 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 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准的把握。

2. 歌曲的节奏和韵律。

教具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黄土高坡》,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 教师简要介绍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

二、学唱歌曲(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旋律,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特殊音准。

2. 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和韵律,引导学生跟唱。

3.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欣赏歌曲(5分钟)1. 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黄土高坡》,让学生欣赏。

2.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

四、歌曲讨论(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分析歌曲的特点。

2. 学生讨论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歌曲《黄土高坡》的风格特点。

2.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演唱歌曲,感受黄土高原的民风民俗。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歌曲《黄土高坡》的风格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参与,让他们在欣赏、讨论、演唱中感受歌曲的魅力。

但在歌曲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今后我需要更加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深入分析歌曲内涵(10分钟)1. 教师详细解读歌曲《黄土高坡》的歌词,引导学生理解歌词中描绘的黄土高原的自然景观和劳动场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歌词中描绘场景的理解和感受。

七、歌曲创作背景介绍(5分钟)1. 教师介绍歌曲《黄土高坡》的创作背景,使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八年级音乐上册《黄土高坡》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黄土高坡》教案新人教版




6、能自主创造,用演奏、演唱、朗诵等形式表现《黄土高坡》。
教学
设想
重点: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有表情演唱《黄土高坡》。
难点:能自主创造,用演奏、演唱、朗诵等形式表现《黄土高坡》。
教法学法指导: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个性化修改
一、情景导入:
师:八十年代陕北有一首民歌,唱响了中国大江南北,你们想听吗?
1、学生欣赏(播放黄土高坡)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生畅谈看到黄土高坡的感受)
2、演唱歌曲及歌曲处理
①指导学生用粗犷的声音演唱歌词
师:你们刚才的声音就像是天籁之音,相信加入歌词,你们也一定唱得更美。
②解决歌唱难点
③表现相同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引导学生用赞美的情绪唱。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的力度加强,更加深情的赞美。
④有感情地渲唱歌曲。
三、音乐欣赏
1、欣赏不同风格的《黄土高坡》。
引导学生从速度、歌词、情绪、语言、演唱方法等艺术要素出发,挖掘《黄土高坡》的音乐特征。
师:一直以来,人们都非常喜欢《黄土高坡》,(出示这首黄土高坡的歌谱及是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了不同的音乐文化。我们伟大的祖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以后要多学习,把我们民族音乐继续发扬下去。
师:你们听出来是什么歌吗?
生:《黄土高坡》
2、谈谈感想
师:为什么这首歌很受欢迎。
(生畅谈)
师:是啊,这首歌曲在音调上继承了陕北民歌高亢,粗犷的音乐特点
二、学唱歌曲《黄土高坡》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到过陕北吗?看过黄土高坡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惊喜,你们看:(展示陕北风景及黄土高坡图片,背景音乐为民乐合奏的《黄土高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你们听出来是什么歌吗?
生:《黄土高坡》
2、谈谈感想
师:为什么这首歌很受欢迎。
(生畅谈)
师:是啊,这首歌曲在音调上继承了陕北民歌高亢,粗犷的音乐特点
二、学唱歌曲《黄土高坡》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到过陕北吗?看过黄土高坡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惊喜,你们看:(展示陕北风景及黄土高坡图片,背景音乐为民乐合奏的《黄土高坡》)
三、音乐欣赏
1、欣赏不同风格的《黄土高坡》。
引导学生从速度、歌词、情绪、语言、演唱方法等艺术要素出发,挖掘《黄土高坡》的音乐特征。
师:一直以来,人们都非常喜欢《黄土高坡》,(出示这首黄土高坡的歌谱及音乐)
师生总结:《黄土高坡》高亢、粗犷。
师:是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了不同的音乐文化。我们伟大的祖国民族众多,各民族的音乐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我们以后要多学习,把我们民族音乐继续发扬下去。
6、能自主创造,用演奏、演唱、朗诵等形式表现《黄土高坡》。
教学
设想
重点: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有表情演唱《黄土高坡》。
难点:能自主创造,用演奏、演唱、朗诵等形式表现《黄土高坡》。
教法学法指导:
教 学 程 序 与 策 略
个性化修改
一、情景导入:
师:八十年代陕北有一首民歌,唱响了中国大江南北,你们想听吗?
1、学生欣赏(播放黄土高坡)
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生畅谈看到黄土高坡的感受)
2、演唱歌曲及歌曲处理
①指导学生用粗犷的声音演唱歌词
师:你们刚才的声音就像是天籁之音,相信加入歌词,你们也一定唱得更美。
②解决歌唱难点
③表现相同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引导学生用赞美的情绪唱。第一乐句、第二乐句的力度加强,更加深情的赞美。
④有感情地渲唱歌曲。




2、欣赏不同表现形式的黄土高坡,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师:《黄土高坡》是一首誉满中外的歌曲,有很多歌唱家和演奏家都曾演唱和演奏过,歌唱家崔健在个人演唱会的开场曲就是《黄土高坡》。让我们来欣赏这种精彩的一幕吧!
①学生欣赏崔健演Biblioteka 的《黄土高坡》;②说说自己的感受(骄傲、自豪);
③说说崔健的演唱和自己演唱在情绪、节奏上有什么不同;
《黄土高坡》
学科组
音乐组
主备人
执教人
课 题
唱歌《黄土高坡》
课 型
唱歌课
时 间
课时
教学
目标
1、了解《黄土高坡》的民歌风格。
2、通过比较不同地方的民歌《黄土高坡》了解各民族的地方音乐特色。
3、了解音乐的不同表现形式。
4、通过学习《黄土高坡》使学生了解和喜爱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
5、能用纯真甜美的声音有表情演唱《黄土高坡》。
④说说歌曲还有哪些演唱形式,并听一听用英文演唱的黄土高坡,学生谈感受;
四、创造性表现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有很多艺术才华,今天我们就请大家尽情施展自己的艺术本领把《黄土高坡》 用你们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
五、小结
师: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黄土高坡不仅是中国的艺术瑰宝,更是世界的艺术瑰宝,让我们把黄土高坡唱响全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