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段落的作用
段落的作用
(尾段)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 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 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 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 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 诗句吧!
结尾段
总结全文,首尾呼应,深化中心,点 明主题,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 尽而意无穷,引入深思。
练习:(08全国卷《阳关古道苍凉美》)文章的开头 有什么作用?
(首段)一到敦煌,我就想起了阳关。阳关在哪里?它还是那么 的荒凉、那么的令人感伤吗?于是,一缕思绪把我们带到了古阳 关遗址。
(尾段)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 满是凄凉悲惋。然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 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 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酒’,这 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样的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 诗句吧!
开头段的作用
一、如开篇点题,首段作用:总括全文, 点明主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 情。
例:广东卷2014《怯懦》:小说的结 局耐人寻味,请说说其妙处。
答案: 1 ,凸显人物性格,表现父女的怯 懦。女儿怯懦因为自卑与虚荣,父亲怯懦 是因为自身的卑微和对女儿深沉的爱。 2 , 深化主题(点名主题),反映了世俗的尊 卑对人的影响根深蒂固。
四、如开篇连续发问,首段还兼 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例:《峭壁上的树》:文章在开头连 续发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是为了摆脱那饥寒交迫的日子,你才 无可奈何地跳下悬崖?是为了免遭那被俘 的耻辱,于弹尽粮绝之后你才义无反顾地 投落这峭壁?
段落的作用
•
点明了故都之秋的特点,是全文文眼,提纲挈领,统领全篇,奠定了本文 的感情基调。
•
“悲凉”,形容悲哀凄凉,这里用来形容故都之秋的特征。将自然界的客 观色彩——故都之秋色与自己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自然地融
合在一起。
• 5、 这是一个叫清兵卫的孩子的故事。 (《清兵卫与 葫芦》的开头)
• 倒叙,先说结局,设下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 ②思路章法上:先说别人的事引出话题,起着铺垫、启发的作用。 • ③ 则写在作于效 心果 灵上 ,: 是艺 一术种家精与神狗的的折故磨事。似乎更惨烈,而巴金与狗的故事之悲哀
• 2再、青燕的子时去侯了··还···有··(再朱来自的清时《候匆,匆桃》花)谢了还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还有 • 托物起兴,引出主旨——时间 • 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 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为烛之武的出场伏笔铺垫。 • 4达、夫“《可故是都啊的,秋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郁
体味下列文章中结尾的好处
• 1.“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 没有,妻已睡熟很久了”,这句话是否多余?为什么?
• 不多余。结构上有照应开头的作用,使文章形成圆形结构;另一方面也是以 静写动,以静来反衬自己内心的不宁静。作者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 一梦,现实依旧,愁思依旧,不宁静依旧,这突出了“淡淡的哀愁”这一主 旋律。
小说阅读-1.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现代文阅读·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学习目标】掌握现代文阅读中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考点分析1.具有特殊作用的段落,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的重点,如在结构上,有特殊作用;在内容表达上,富有特色。
2.该题型常见的命题形式有:(1)作者XX段为什么这样写?(好处、效果、妙处等)(2)为什么要写XX段内容?删去XX段可以吗?(目的、用意)(3)在全文结构中有什么作用?二、理解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内容上:考虑句段与全文写作内容的关系,与主旨、作者情感、观点的关系。
2、结构上:要注意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3、表达效果上:多是针对有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如有特殊表现手法的句子。
三、典型例题(2010年全国卷ⅱ)大河家张承志大河家是一处黄河渡口。
年年放浪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之家,大河家便渐渐地成了自己的必经之地。
它恰像那种地理老师不懂得、暗中的地理枢纽;虽然偏书贫穷,不为人知,却比交通干线的名声更自然更原始。
不露痕迹地沟通着中国。
这些地点,一旦了解多了,去熟了,就使人开始依恋。
像我此次离开祖国两年之久.从归国那一瞬起便觉得它们在一声声呼唤。
真是呼唤,听不见却感觉得到,在尚未立稳脚跟放下行李前,在尚不能马上去看望它们之前,该先在纸上与它们神交。
大河家是甘肃南缘边界上的一个回民小镇。
密集的、土夯的农家参差不齐地排成几条街巷,街头处有一块尘土飞扬的空场,那就是著名的大河家集。
店铺簇堆,人马拥挤.集上半数以上都是头成白帽的回民。
清真寺的塔尖高出青杨树的梢头,远近能看见十几座之多。
出集百步.便是咆哮黄河。
在这里等摆渡,一眼可以看见甘青两省,又能同时见识回藏两族。
傍大河家集一侧是甘肃.黄土绿树,戴白帽的回民们终日在坡地里忙碌。
大河彼岸是青海.红石嶙峋.服色尚黑的藏人们隐约在山道里出没。
大河家,它把青海的柴禾和药材,把平特角的藏羊和甘肃的大葱白莱.把味浓叶大的茶——在轰鸣滚翻的黄河水上传递。
河上悬空吊着一条胳膊般粗的大铁索。
小说阅读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规律总结一
开头语段旳作用:
1.开篇点题,点名时间、地点,点明题旨(内容-主 旨);
2.营造气氛,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内容) 3.引出下文,总领全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
埋下伏笔,照应后文,与下文形成对比,欲扬先抑 (构造);
4.假如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 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思索)旳作用; 假如开篇连续感 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旳抒情作用。(内容)
规律总结三
中间语段旳作用: 段落较短: ①过渡,承上启下;(构造)
(要求分析怎样承上,怎样启下;假如后文围绕中间某点写, 作用是领起后文;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其作用是照应前文)
②烘托,对比,铺垫;(体现)
(假如描写旳物象并非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主要物 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体现作用就是正面烘托、烘 托、铺垫;假如描述旳次要物象与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 感上不一致,其体现作用就是反衬、对比)
规律总结二
结尾语段旳作用: 1.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卒章显志;(内容) 2.暗示主题,强化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
(内容)
3.委婉含蓄,旨在言外,发人深思;(内容)
(言有尽而意无穷,有这么作用旳段落,往往这一句 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有点“看不懂”)
4.呼应标题,呼应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 然一体。(构造)
畅,充实情节内容,突出人物旳思想性格。 【病因诊断】 脱离小说文本具体情节内容而简单地贴标签,显得空
泛笼统。
【解题指津】
分析某一情节内容在情节构造中旳作用,一般可 从内容和体现技巧两方面去考虑。
从本题题干中“与上下文旳人、事论述有何关联” 这一提醒语中可见,第3节写师生问答旳内容在构造 上起承上启下旳作用。
小说阅读之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温故知新
2012江苏卷《邮差先生》:“这个小城的 天气多好”这个结尾有何作用。
2014大纲卷《古渡头》:作品为什么以渡 夫任情高歌作为结尾,结合全文,谈谈你 的看法?
2014江苏卷《安娜之死》请探究作品结尾 画线句的意蕴
“一支蜡烛,她曾借着它的烛光浏览过充 满了苦难、虚伪、悲哀和罪恶的书籍,比 以后更加明亮地闪烁起来,为她照亮了以
段落较短:
①过渡,承上启下;(结构)
(要求分析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如果后文围绕中间 某点写,作用是领起后文;如与前文中间某点呼应, 其作用是照应前文)
②衬托,对比,铺垫;(表达)
(如果描写的物象并非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 与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 就是正面衬托、烘托、铺垫;如果描述的次要物象与 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或情感上不一致,其表达作用 就是反衬、对比)
⑥那天是情人节,数学家陪女友去逛街。 看到一家新开业的咖啡厅搞打折优惠活 动,就进去了。要了两杯咖啡,又要了 五样小点心。吃完去结账,看到结账的 队伍排得很长。原来那天收银员有事没 来,女老板临时顶替。她不太会算账, 借助计算器也算得很慢。要结账的人在 旁边催她,越催她越着急,越着急越算 不好。数学家见状走过去说,你要是信 得过我们,我们帮你算。女老板抬头看 看数学家和他的女友,觉得他们不像坏
从本题题干中“与上下文的人、事叙述有 何关联”这一提示语中可见,第3节写师生问 答的内容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就原文来看,有关事的叙述,是指上文所 述“征调大会的内容”;有关人的叙述,是指 下文“不同学生的形象”。
(可以写成“不愿参加”和“积极参加”的两 类,或是“充满爱国热情的工学院学生、逃避 征调的蒋姓学生、主动要求入伍的澹台玮”三
小说段落的作用
小说段落的作用
考前全攻略:小说中的作用题1、揭示小说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表达了/寄托了/暗示了/……的主题2、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了……的形象(表达了……的性格/精神刻画了……心理3、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使情节曲折有波澜,起伏跌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伏笔照应。
4、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思考,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答此类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自然环境描写:表现了……地域风格/提示了……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氛围社会环境: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1、衬托人物……心理2、交代人物……身份3、表现人物……性格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第四步:结合文章中心作答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开头段的作用:1、如开篇没设题,首段作用: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
2、如开篇是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起铺垫作用;内容上看,勾勒环境,展示背景或渲染气氛。
3、如开篇连续发问,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4、如开篇连续感叹,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结尾段的作用:1、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2、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也有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解题思路:1、结尾段与开头、题目比照,寻找结构关系: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呼应)2、结尾段与全文、主旨对照,理清二者关系: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暗示主题、深化中心。
3、结尾段表现作者的情感。
典题回顾:1、《宿店》(周末检测题)请简要说明第12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
①环境幽静,朦胧,营造了一种冷寂的氛围;②烘托牧羊女未盼到哥哥回来的失望之情.(4分,每点2分)2、《青衣》(期中考试题)小说最后一段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①描写了寒冷的天气,营造了悲剧氛围.②有力地凸显了筱燕秋反常的心理和行为,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句子,段落,题目分别在文中的作用
句子,段落,题目在文中的作用一·段落的作用:1·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或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过渡段:承上启下〔或启下〕,引出下文。
3·结尾段:总结全文,照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旨,卒章显志,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承接上文欲扬先抑的手法,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使结构严谨,含蓄深刻,启发联想,象征、暗示、点名或揭示。
4·环境描写的作用:①是否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设置了背景,②是否渲染了气氛,为后面内容做铺垫③是否奠定基调,④是否衬托了人物的心情,表现人物性格⑤是否衬托了人物形象,⑥是否推动情节的开展。
5·引用或文学性强的语段:创造文化气氛或……行文章法思路开阔,再结合文章语境分析。
6·写景的语段:①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衬托、渲染……气氛,②为下文埋下伏笔,表现人物……的心情,③暗示社会环境,④结合具体语境:设置了……的背景,衬托形象,⑤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⑥使文章形象、生动、细腻,⑦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感染力。
7·其他语段:照应上文,形成比照,补充说明等等。
二·句子的作用:1·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画龙点睛。
2·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3·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4·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三·题目的作用:1·记叙文题目点明了地点:如?钱塘江观潮?,还交代了主要事件是观潮,全文紧紧围绕题目的限制范围展开表达。
2·题目有的交代主要内容: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3·有的揭示(或暗示)主旨:如?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舍身一词就高度赞扬了董存瑞为了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4·有的点明线索: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5·有的交代描写对象: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6·有的交代故事发生环境:如孙犁的?芦花荡?;7·有的设置悬念:如?城市给了我们什么?等。
小说阅读-段落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现代文专题复习时间: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一、分析段落在情节发展中的作用学习目标:1.了解《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的要求和说明,了解小说考查的主要内容,明确复习的主要方向。
2.明确段落在情节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并能结合语境顺利答题。
学习过程:一、考纲阐释2012江苏省《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作了如下要求和说明: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考查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或戏剧作品。
1.分析综合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注意作品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以及各个部分和各个方面之间的关联和安排。
作品主题的概括要从作品实际出发,注意时代氛围、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意散文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手法的灵活性;注意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注意诗歌的意象和美感;注意戏剧中矛盾冲突的设置。
2.鉴赏评价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形象”要求把握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内涵”要求注意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尤其是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表达的言外之意;“艺术魅力”要求理解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体现。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3.探究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以及内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要求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入探究。
(2)探讨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创作意图要求从作者经历、所处时代、创作动机及作品影响进行分析。
小说段落的作用
1、揭示小说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表达了/寄托了/暗示了/……的主题2、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了……的形象(表达了……的性格/精神刻画了……心理3、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使情节曲折有波澜,起伏跌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伏笔照应。
4、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思考,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
(答此类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
)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自然环境描写:表现了……地域风格/提示了……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氛围社会环境: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1、衬托人物……心理2、交代人物……身份3、表现人物……性格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第四步:结合文章中心作答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开头段的作用:1、如开篇没设题,首段作用: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
2、如开篇是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起铺垫作用;内容上看,勾勒环境,展示背景或渲染气氛。
3、如开篇连续发问,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4、如开篇连续感叹,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结尾段的作用:1、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2、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也有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解题思路:1、结尾段与开头、题目比照,寻找结构关系: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呼应)2、结尾段与全文、主旨对照,理清二者关系: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暗示主题、深化中心。
3、结尾段表现作者的情感。
典题回顾:1、《宿店》(周末检测题)请简要说明第12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①环境幽静,朦胧,营造了一种冷寂的氛围;②烘托牧羊女未盼到哥哥回来的失望之情。
(4分,每点2分)2、《青衣》(期中考试题)小说最后一段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①描写了寒冷的天气,营造了悲剧氛围。
文章段落的作用
文章段落的作用1.开头段落的作用(1)总括:总起全文,引出下文。
(2)再分别从结构上、内容上作答。
◎具体从三个方面思考对上:①开篇点题,照应题目;②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本身:①渲染……气氛;②突出表现了……对下:①引出下文……;②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③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统领全篇:“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夏感》引起下文: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背影》营造氛围:这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故乡》2.中间段落的作用(1)(总括)过渡,承上启下。
(2)(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①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②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③文章由……转为……(如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由写物转为写人;由历史转为现实;由感性转为理性等)承上启下: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侧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对比反衬:瘦鸡妹妹还在抢燕燕的小玩意儿,弟弟把沙土灌进玻璃瓶里。
是的,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
《爸爸的花儿落了》伏笔铺垫: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爸爸的花儿落了》3.结尾段落的作用(1)结构上:①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②使文章前后照应;③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2)内容上:①(直白类)(本身)结尾部分表达了(有手法就结合手法回答)……,深化……的主旨,强化作者……的观点。
(3)(含蓄类)①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②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③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首尾呼应: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九年级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小说《小说段落的作用》
九年级语文期末专项复习小说《小说段落的作用》1.小说开头段的作用(1)悬念式开头:①概括开头段内容;②指出作用:造成悬念,引出下文的……,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或者突出人物的……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2)写景式开头: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时间、地点、人物),渲染……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奠定……的感情基调;为下文的……(情节)作铺垫。
2.小说中间段的作用①呼应(承接)前文的……情节,揭示前文的悬念;引出后文的……情节,为下文写……做铺垫(埋下伏笔),为下文的抒情(议论)做铺垫;承上启下,由上文的……过渡到下文的……。
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③有利于表现……的主题。
3.小说结尾段的作用(1)出人意料式结尾①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②突出人物形象;③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使行文富有变化,撞击读者心灵,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耐人寻味;④有利于表现……的主题;使主题更加丰富。
(2)卒章显志式结尾①解释前文……的悬念,显得合理自然,水到渠成。
②解释了……的主题或创作意图。
(3)戛然而止式结尾①通过留白(留下空白),让读者去想象,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艺术想象空间,耐人寻味;②为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留下了空间。
(4)悲剧式结尾①与前文的美好情景形成鲜明对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②能更好地塑造人物……的性格;③有利于表现……的主题;深化小说……的主题;④结局令人感动(惋惜),引发读者对……的思考,耐人寻味。
(5)喜剧式结尾①情感体验上,符合主人公(作者、读者)的理想愿望和情感追求,使读者产生阅读的欣慰和愉悦感;②主题上,彰显人性(真善美、道德、法律、社会、人民、真理、宽容、智慧)的巨大力量,反映人民(作者)对幸福美满人生的向往;有利于表现……的主题;深化小说……的主题;③表达效果上: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6)首尾呼应式结尾:使小说内容完整,结构紧凑严谨,强调……的主题,加深读者印象,引起读者共鸣。
某个段落的作用
二、议论文
(一)由点到面的段落
2012高淳一模《杜甫“很忙”,经典“很受
伤”》
21.第④小节在全文的论证思路上有何作用? 21.(4分)第④小节作者由针对杜甫画像涂鸦
事件个别现象的批判,到针对其他文化名人被 消遣、极度娱乐化和消费一类现象的批判(2 分),显示批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有说服 力(更全面、更深入)地论证自己的观点(2 分)。
六合一模《守在窗口的父母》
18.文中第⑧段对父亲的描写作用是什么?
(2分)
18.突出父亲的年迈与病弱,更能反衬出他对
自己儿子的浓浓牵挂与深情(1分);也为下 文父母找不到回家的路做了铺垫(1分)。
(五)写配角的语段 侧面衬托、对比(反衬)等 (六)结尾 小说: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戛然而止, 令人思考(余味无穷) 。 散文:总结全文;点明主题、深化主题、 升华主题。
(四)开头一段的作用 2012栖霞二模《力气》 19.第①段写著名作家二月河的现身说法 有哪些作用?(3分) 19.(3分)①引出论点(论题);②充当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证明论点;③激 发读者阅读兴趣。(答出一点得1分)
(五)其他情况
高淳一模《杜甫“很忙”,经典“很受
伤”》
20.第③小节中作者为什么要具体描写蒋
44分第小分第小节作者由针对杜甫画像涂鸦节作者由针对杜甫画像涂鸦事件事件个别个别现象的批判到针对现象的批判到针对其他文化名人消遣极度娱乐化和消费一类现象的批判消遣极度娱乐化和消费一类现象的批判22分分显示批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有说服显示批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有说服力更全面更深入地论证自己的观点力更全面更深入地论证自己的观点22分
《雪地烤红薯》(2011南京) 20.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前全攻略:小说中的作用题1、揭示小说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表达了/寄托了/暗示了/……的主题2、突出人物性格,塑造了……的形象(表达了……的性格/精神刻画了……心理3、推动情节发展,丰富故事情节,使情节曲折有波澜,起伏跌宕、对比衬托、承上启下、伏笔照应。
4、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
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思考,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
(答此类题我们要从环境本身的特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综合考虑。
)第一步:分析环境本身的特点自然环境描写:表现了……地域风格/提示了……时间、季节/渲染营造了……氛围社会环境:指出相关语句揭示了……社会现实第二步:分析环境描写与人物的关系1、衬托人物……心理2、交代人物……身份3、表现人物……性格第三步:分析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内容埋伏笔,作铺垫。
第四步:结合文章中心作答深化了文章……主题(中心)开头段的作用:1、如开篇没设题,首段作用:引出下文,或与下文形成对照,或为下文作铺垫。
2、如开篇是景物描写,首段作用:结构上,起铺垫作用;内容上看,勾勒环境,展示背景或渲染气氛。
3、如开篇连续发问,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4、如开篇连续感叹,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结尾段的作用:1、一般是总结全文,照应题目,点明主旨,深化中心,呼应开头,或兼而有之。
2、也可能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也有暗示主题或者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解题思路:1、结尾段与开头、题目比照,寻找结构关系:照应题目、呼应开头(首尾呼应)2、结尾段与全文、主旨对照,理清二者关系: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暗示主题、深化中心。
3、结尾段表现作者的情感。
典题回顾:1、《宿店》(周末检测题)请简要说明第12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①环境幽静,朦胧,营造了一种冷寂的氛围;②烘托牧羊女未盼到哥哥回来的失望之情。
(4分,每点2分)2、《青衣》(期中考试题)小说最后一段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①描写了寒冷的天气,营造了悲剧氛围。
②有力地凸显了筱燕秋反常的心理和行为,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
③与前文环境描写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更具艺术性。
(4分,一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铁公鸡施粥》(周末检测题)小说开头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答: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因为水灾,几十个流离失所的灾民来到铁牛镇,但这里的富户个个吝啬(2分)。
②为后文周老爷子施粥及施粥的吝啬等情节做铺垫(2分)。
4、《红墙在望》(月考题)简要分析文章第一段的作用。
(4分)答:.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②突出了鸟印路幽暗、深邃的特点;③为小说营造了一种朦胧、神秘的氛围;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分。
每个要点1分)5、《谋杀身边的好人》(周末检测题)“艾维尔先生,你那么富有,可为什么不做慈善呢?”这一句话在这篇小说中起什么作用?(4分)答: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这一句话才引出了艾维尔的感想,当年的老警察才觉察出了端倪,并最终找到了凶手艾维尔。
(2分)②引发读者对小说主题的思索。
艾维尔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却恩将仇报,引发人们思索什么才是真正的慈善。
(2分)6、《骆驼祥子》(2010年山东卷)第二段开头对刘四爷的肖像描写,在本文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答:①内容上,突出刘四爷的“虎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更加丰满。
②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刘四爷的叙述,引出下文虎妞这一人物形象。
7、《活着》(2013年山东卷)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4分)答:①点出老人的乡间生活环境;②透露出乡间的生活都顺应着自然的规律;③以此结尾,深化主题,增添了小说的意味;④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8、《严冬海猎》(2011广东)附划线句子:开头首段划线句:风静了,天空像硕大无朋的冰块银晃晃闪着寒光。
沿海的海面弥漫着乳白色的雾气。
海肚天脚一片胭红。
怕冷的夕阳像喝醉了酒,醉醺醺地没入暮霭中。
这是霜冻的征兆。
几十年未遇的寒流袭来,往日闹市般的海湾冷冷清清。
结尾划线句:②黎明前的大海静了,静的像守着摇篮的母亲……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的描写意图。
(4分)答:开头部分:(1)交待故事发生的地点和时间。
海面、海肚天,交待了故事的地点——海边。
夕阳、暮霭,交待了时间。
(2)渲染冷寒的气氛,为故事的开展做好铺垫。
“硕大无朋的冰块”“严寒的海面”“怕冷的夕阳”“几十年未遇的寒流”“冷冷清清”渲染了一种冷寂的气氛,为人物的出场做好铺垫。
暗示少年正是因为生活所逼不得不下海,烘托出少年坚强的性格。
结尾:深化小说的主题。
结尾用“大海静了”“静得像守着摇篮的母亲”,来衬托少年完成海猎之后家庭的宁静快乐,揭示出这一家庭备受生活苦难折磨的生存现状,同时也衬托出少年坚强、懂事、富有责任感的性格,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9、《侯银匠》(2008年江苏卷)小说第二段("侯银匠中年丧妻……很精到"),对全文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
(4分)答:①从父女相依为命着眼,为下文选女婿,打陪嫁首饰,在女儿出嫁后父亲的孤独这些情节提供依据。
②突出侯菊的精细能干,为写侯菊改装花轿,出租花轿,成为当家媳妇等情节提供依据。
10、《枣香醉人》(2014年天津卷)文中插叙“童年打枣”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答:写出枣树给自己带来的欢乐,表现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温暖亲情。
用枣子的累累果实和现在的“也老了”的枣树枣子很少的情形形成对比,暗喻爷爷奶奶为这一家子的巨大付出后,渐渐衰老。
表达一中惋惜和感恩之情。
11、《尊严死》(期末考试题)小说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答:①通过对薄而淡的阳光、深秋的凉意等环境描写,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季节,渲染了清冷的气氛,烘托人物心境。
②通过介绍到医院的时长,为后文两人在车上做出选择、商定结果埋下伏笔。
③从大学到医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与人物的社会环境。
④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每点1分)考前全攻略:小说的探究题典题回顾:1、《活着》(2013年山东卷)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6分)【答案】①“活着”概括了老人、老牛的生存状态;②让读者体味“活着”的滋味;③产生如何对待生命的思考;④形象生动,言简意丰,耐人寻味。
(答出三点即可。
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分析文章题目可从内容、结构、情感、主旨等角度进行。
2、《侯银匠》(2008年江苏卷)小说题为“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6分)【答案】①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侯家父女相依为命,侯菊继承了父亲的精细、勤劳等品质,写侯菊就是表现侯银匠。
②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女儿出嫁是他生活中的大事,更多描写此时此刻的情景,重点突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
③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截取侯菊出嫁前后的片段,正面描写侯菊,间接烘托出侯银匠的人生况味。
④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作者实写侯菊,暗写侯银匠,更有情趣。
⑤小说的主旨是表现侯银匠,更多描写女儿出嫁前后的情景,在人物关系中深刻表现中国传统的人情美、人性美,意味深长。
3、《审丑》(2011年山东卷)“审丑”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答案】(1)标题一语双关(或反讽)。
(2)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或流派、风格、理论),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
(3)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
(4)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
4、《枣香醉人》(2014年天津卷)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4分)【答案】①枣香”是线索,结构全文,渲染氛围;运用比喻写爷爷奶奶对我的影响。
②“根”运用比喻,点明主题——对爷爷奶奶为儿女日夜操劳、耗尽自身的赞颂。
(认为哪一个好均可,但要言之有理)5、《尊严死》(期末考试题)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郑波,有人认为主人公是程奋。
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8分)【答案】观点一: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郑波。
(2分)结合文本:①从人物关系上看,郑波是老教授程笃的亲传弟子,又是程奋如同手足的师兄,是小说中的核心人物。
②从情节安排上看,郑波占主导地位,是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是矛盾冲突的主体。
尤其小说的结局部分写郑波最终以家属的身份在医院“签的字”“拔的管子”,又在尾声部分写他面对别人的询问时“从容如昔”,都在凸显他是小说的主人公。
③从形象塑造上看,老教授弟子郑波坦荡与重情,而作为亲生儿子程奋迟疑犹豫,二者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郑波的人物形象,因此郑波是小说的主人公。
④从主题表现上看,郑波性格与品质的形成和发展,直接体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弟子郑波堪称担当,凛然地帮助弥留之人挽回最后的尊严,这种品质值得彰显。
所以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中可以体会到主人公是郑波。
通过他突出小说的主题,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6分,答出3点即可。
)观点二:我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程奋。
(2分)结合文本:①从人物关系上看,程奋是老教授程笃的亲生儿子,拥有父亲辞世方式的决定权,故为小说的关键人物。
②从情节安排上看,程奋占主体地位,是贯穿始终的人物,也是矛盾冲突的主体。
③从形象塑造上看,老教授的弟子郑波坦荡与重情,与作为亲生儿子的程奋的世俗与亲情淡薄形成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程奋这一人物形象。
④从主题表现上看,儿子程奋面对选择时迟疑犹豫、顾虑重重甚至是推卸责任,这种品性正是小说要探讨的核心。
所以从作者的创作意图中可以体会到主人公是程奋。
通过他来突出了小说的主题,也丰富了小说的内涵。
(6分,答出3点即可。
)(有其他观点,言之成理亦可。
如果只答观点,没有结合文本分析不得分。
)6、《红墙在望》(月考题)“红墙在望”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6分)【答案】①指“我”即将到家,给人安全和欣慰;②指老人看到“我”,如同看到女儿,得到慰藉;③蕴含着作者对温暖的渴望,对亲情的颂扬。
(6分。
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7、《宿店》(月考题)文章说“至于客人,我们权且把他当做调查民间的…调查家‟吧”,假如你是那位客人,你会感受到什么?(6分)【答案】.①人们生活贫困,度日艰难,但积极乐观地生活。
②乡村安宁,富有生活情趣。
③人们相互关照关爱。
(6分,每条2分)8、《铁公鸡施粥》(周末检测题)周老爷子临终那番话颇有深意,请结合传统文化、联系当今社会实际谈谈自己的理解。
(6分)示例一:老爷子的临终遗言深刻揭示了行善亦有道的道理。
“我不会让灾民们觉得讨来的饭特别香”、“钱花好了能帮人,花不好就毁人”,表明他做事有自己的思想、价值观,他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