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学案教案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人教版五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人教版五篇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人教版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国家。
2.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了解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外来移民的关系。
3.培养学生利用地图获取知识的能力。
4.知道本区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特征,掌握分析某地气候特征的方法,理解本区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及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二)能力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读图,找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位置、范围,分析总结该地区的地理位置的特点。
2.利用各方面的资料经过小组讨论、分析,综合评价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对世界经济发展影响较大的自然资源,说出其分布、生产、出口的情况以及对本国经济的影响。
3.在收集、利用资料描述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富有特色的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不同地区的文化和传统。
4.分析非洲人口增长过快与粮食的增长不相适应,而导致人们的乱砍乱垦,造成环境恶化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三)德育目标1.通过对非洲黑人的了解,进行种族平等,维护世界和平繁荣的教育。
2.通过本地区单一的商品经济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平等互利、相互合作、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教育。
3.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本区的自然景观特色和居民状况。
2.主要的地形、气候分布及特征与农业的关系。
3.以初级产品的生产和出口为主的单一商品经济。
4.本区面临的人口、粮食、干旱和荒漠化问题。
(二)教学难点1.非洲黑人的原始居住地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2.单一商品经济对本区经济的制约作用。
3.通过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具体表现和内在成因的分析,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全球意识。
三.课时安排二课时四.教学过程(一)第一课时一.黑种人的故乡1.复习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世界上的主要人种,世界上主要有哪三大人种?(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他们相貌上有什么特征?(皮肤黝黑,头发卷曲,嘴唇较厚,体毛很少。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前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考前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期中考试考前复习一、教学目标1. 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4. 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地形剖面图.5. 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6. 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7.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8.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知道板块运动会产生那些地形。
二、教学重难点1. 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4.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地形剖面图。
5.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期中考试快到了。
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1. 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2. 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周期、方向和产生的地理现象。
3. 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正确识别常见图例。
4. 运用地形剖面图,判读地势高低起伏、坡度陡缓并能绘制地形剖面图.5. 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
6.大洲、大陆、半岛、岛屿以及大洋、海和海峡7.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点。
8. 了解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知道板块运动会产生那些地形。
【考点一】经线和纬线的特点课件展示:学生回答以后教师总结师: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点,垂直于纬线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度数从本初子午线向两侧递增,即从0°到180°。
纬线垂直于地轴,同赤道平行的圆圈: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长,极点为0纬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增(0°~90°)现在我们先练练手,看看大家对本章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上地理复习教案

地理复习教案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知识清单,主干回顾: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常用数据地球的形状与大小经线与纬线3、所有纬线都自成一个圆,且相互平行。
只有赤道能均分地球。
4、赤道纬度为00,长度为任意一条经线长度的两倍,约为4万千米。
5、任意两条纬线之间,纬度差值相同,其度差值相同,其间距应相等。
经度与纬度经度纬度起始点00经线(本初子午线)00纬线(赤道)特征由00经线向东或向西,度数逐渐增加。
向东曾东经度(E),向西为西经度(W),最大度数为1800,且东西经1800经线是重合的,其实为一条经线。
00纬线向南或向北,度数也是逐渐增加的。
向北为北纬(N),向南为南纬(S),最大度数为900。
北纬900和南纬900其实均为一个点,即北极点与南极点半球划分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0W和1600E组成的经线圈。
南北半球分界线为赤道,即00纬线。
五带的划分经纬网判读点的经纬度位置:简记作:“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2.判读点的半球位置:(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
“北纬在北半球,南纬在南半球”。
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①若经度小于160°E或小于20°W,则位于东半球。
②若大于160°E或大于20°W,则位于西半球。
可以简单记作“小小为东,大大为西”。
3.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1)根据经、纬线特点判定方向。
同一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关系,同一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关系。
根据经、纬度判定方向。
①“东经东大,西经西大”:如果两点属于东经度范围,度数大的在东边;如果两点属于西经度范围,度数大的在西边。
②“南纬南大,北纬北大”:如果两点属于北纬度范围(北半球),度数大的在北边(离北极近的点在北边);如果两点属于南纬度范围(南半球),度数大的在南边(离南极近的点在南边)。
根据地球自转判断方向。
①侧视——自西向东。
②俯视——“北逆南顺”。
七年级上册地理优秀教案7篇

七年级上册地理优秀教案7篇七年级上册地理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学生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知识和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并形成记忆。
2.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教学重点】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教学难点】认识七大洲的轮廓及七大洲位置的确定【教学方法】讨论法、举例分析法【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只有全方位地认识我们的家园,才能更好地爱护它,更合理地利用它的资源。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地球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有关知识,在学习这个重要内容之前,我们先来解决几个问题。
[教授新课]一、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读教材图2.5,思考后回答:从图上你看到了些什么?学生活动: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追问:请大家阅读教材思考:A、什么是大陆、半岛、岛屿和大洲?B、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是哪个?请在书后的“世界地形图”上找到它的位置。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指图告诉大家格陵兰岛的位置。
教师指图:比格陵兰岛大的陆地就是大陆,有这几块,比它小的就是岛屿,有很多,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大洲,地球上共有七大洲。
教师提问:请大家在“世界地形图”上找白令海峡,思考:A、什么是海峡?白令海峡沟通哪两个大洋?B、什么是海?这两大洋的边缘有什么海?[过渡]知道了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洋、海、海峡这几个基本概念后,我们来认识七大洲。
二、七大洲1.名称及轮廓: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E、大洋洲怎样得名?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一、复习目标:1. 掌握大洲大洋地理位置、特点、洲界线2. 掌握地形种类及其特点3. 掌握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能够读图分辨各种气候4. 能够读图识别主要河湖 ,掌握河湖特点及其位置5. 掌握人口、人种的分布特点6. 了解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7. 了解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特点8. 学会看地球仪 ,稳固掌握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划分 ,纬度带、温度带划分 ,判断半球位置 ,读图会写经纬度位置二、复习要点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1、大洲和大洋P24〔地图落实地理位置〕海陆分布地球总面积陆地占29 ,海洋占〔〕 ,三分陆地、〔〕海洋七大洲、四大洋面积按照由大到小排列〔1〕〔〕→非→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2〕〔〕→大西洋→〔〕→北冰洋大洲间的分界线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亚非分界线〔〕运河、地中海南北美洲分界线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海峡重要的海峡、运河苏伊士运河、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位置确认地图〕半岛和岛屿最大的岛:〔〕岛最大的半岛:〔〕半岛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海洋对人类的影响P28 为人类提供不可缺少的水资源海洋为人类提供渔盐之利、能量之源、旅游资源为人类提供空间资源〔海峡、运河、生存空间〕2、自然环境P30〔1〕地形多样类型海拔和地形特征世界主要地形区(课本最后世界地形图)山地一般〔〕米以上;峰峦起伏 ,坡度陡峻〔“大地的骨架〞〕〔〕山〔世界最长—南美洲〕〔〕山〔世界最高—亚洲〕阿尔卑斯山〔欧洲最雄伟—欧洲〕平原一般〔〕米以下;地面〔〕或起伏较小。
〔是人口集中分布区〕西西伯利亚平原〔北半球最冷的平原〕〔〕平原〔面积最大的平原、最大的热带雨林区〕—南美洲高原一般在500米以上;地表起伏不大 ,边缘处陡峭。
〔〕高原〔世界面积最大〕—南美洲〔〕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亚洲丘陵一般在200~500米之间;坡度和缓 ,连绵起伏。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全册复习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四大部分。
本册书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知识、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地理特点以及家乡的地理环境。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复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
但部分学生在地理知识掌握程度上存在差异,对一些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巩固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与地图:经纬网、时区、五带等概念。
2.世界地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等。
3.中国地理: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行政区划等。
4.乡土地理: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类型、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直观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教案、PPT、地图、视频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地图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回顾地球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范文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范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复习教案1学习目标: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
能根据图分析本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变化规律。
学习重难点: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西北地区的开发。
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一位置与范围读课本P14和图5—25回答:1、地理位置:西北地区是指位于中国___、___、 ___、___以北的地区。
2、范围:西北地区包括___、____、____、____、省市自治区。
3、面积: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_4、人口:人口约占全国的_____5、民族:_____族约占全区的三分之二,少数民族有____、____、____、____等。
活动二西北地形读图5—25归纳:主要地形区:高原:_______盆地:_______、_______、山地:_____、______。
地形特点:以_____和_____为主,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东部以高原为主,西部山地与盆地相间分布。
xq的轮廓特征_________活动三西北的气候读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主要气候类型:大部分属于________气候。
太阳辐射强,气温冷热变化剧烈。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多在_____毫米以下,并呈现出_________逐渐减少的趋势。
成因: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自然景观由东向西大致呈现出由____向____、____的变化。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河流:本区河流稀少,多为_____河,_____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
耐旱植物:______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_______灌溉农业: xq古老的引水工程_________。
初一地理复习教案5篇

初一地理复习教案5篇全面贯彻“三个面对”战略指导思想,渗透和灌输可持续开展的战略思想。
以素养教育为根本宗旨,以造就创新精神和实践实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养和自学实力。
那么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有哪些教案会比拟好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我带来的初一地理复习教案内容,盼望能协助到您!初一地理复习教案1一、教学内容分析: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其次节。
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
第四章就是在此根底上,相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根底。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拟简洁,主要任务是造就学生的读图实力。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根本方法,还不太娴熟,甚至还有一局部学生没学会;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图实力的进一步造就;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拟娴熟的驾驭读图的实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根底。
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造就学生的读图实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拟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学问与实力: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④通过读图分析,造就学生的识图、析图实力、分析推理实力和解决问题的实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意造就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实力。
情感、看法、价值观:1、通过学习,造就学生酷爱祖国语言,敬重其他语言。
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异,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学
案教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复习导学案
沂新中学张永丰
一.复习目标
1.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3.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4.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5.举例分析维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6.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复习重点与难点
1.重点: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难点: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的原因;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三.导学问题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1.从大气中降落的、、等,统称为降水,主要形式
是。
2.通常用各月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3.阅读图,填写下表
由此分析:影响降水量多少的因素有、、。
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背风坡降水。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1.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在于:(1);(2)
2.阅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填下表
(2).找出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亚欧大陆东岸、内部、西岸的气候类型,并填在下表中。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4.阅读P62,“气候变暖”回答: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是受自然和人为影响,使得大气中
的含量增加。
四.疑点突破(略)
五.归纳梳理(见课件)
六.当堂达标检测题
1.关于世界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逐渐减少 B.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
C.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地区降水多 D.温带地区降水多
2.降水受纬度因素影响最明显的地区是()
A.赤道和中纬地区 B.赤道和两极地区
C.两极和大陆内部地区 D.中纬度的大陆东、西岸地区
3.某地的年降水量是指()
A .多年平均降水量
B .各月平均降水量
C .各年最高降水量
D .某一年的降水量
读右图分析完成4~6题
4.此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 ) A .热带 B .温带 C .寒带
5.此图反映的气温和降水的关系是( )
A .全年高温多南 B.全年低温少雨
C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干冷干燥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6.此种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
A .地中海沿岸
B .印度半岛
C .亚马孙河流域
D .澳大利亚中部
7.热带沙漠气候分布在( )
A .亚洲东部
B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
C .欧洲西部
D .澳大利亚中部
8.青藏高原纬度不高,但气候寒冷。
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地势
D .洋流分布
9.世界气温分布由低纬向两极递减,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 .纬度
B .海陆
C .地形
D .人类活动
10.世界上海洋性气候分布最广、最典型的地区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非洲
11(曲线图和降水量分配柱状图。
(2)比较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判断:甲地该地最高气温出
现在 月,约为 ℃,最低气温出现在
月,约为 ℃。
气温年较差为 ℃。
该地月
降水量超过100豪米的月份是 月至 月。
(3)比较分析可见: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的共同特征是 ,
不同特征是 。
(4)据此分析出,两种气候类型分别是甲 ,
乙 。
(5)以下城市中可能与甲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可能与乙地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
A 、北京 B 、希腊的雅典 C 、泉州 D 、伊拉克的巴格达
12、读《世界部分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问题。
(8分)
(1)图中斜线部分的类型是 。
请描述
这种气候类型在世界的分布规律: 。
这种气候类型分布面积最广的是( )
甲 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mm ) 44 63 78 107 124 159 134 126 151 68 48 37 气温(℃) 4 5 8 14 19 24 28 26 23 18 12 6
A、非洲
B、亚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2)图中有大片沙漠分布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这种气候分布在热带附近的大陆地区。
(3)请写出图中温带地区A、B、三地的气
候类型分布是:A. B.
13、读右图分析完成问题。
(1)迎风坡是坡,此坡降水较
(多或少),其原因是。
(2)此图反映的是因素对降水的影
响。
A、地形 B、海拔 C、海洋 D、海风
(3)下列各地,受上述因素影响而降水较少的是()
A、撒哈拉沙漠
B、阿塔卡马沙漠
C、温带内陆地区
D、南极大陆
14、读两地的气温、降水图,完成下列问题。
(1)A、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大的是
地,年降水量多的是。
(2)甲地的气温特点
是,
甲地降水特点
是,
因此可以判断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季风性气候
(3)乙地的气温最高气温月份在月份,气温最低月份在月份,乙降水特
点,由此可判断乙地位于半球(南、北),乙地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寒带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4)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15、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点的降水
量约毫米以
上,②点的降水量约
毫米,③的降水量约
毫米以下。
(2)由三
地的降水量分布可
知,世界年降水量分
布特点是从赤道向两
极。
(3)图中④点的降水量约毫米,比较②和④点的降水量,可知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内陆地区降水。
(4)图中⑤点的降水量约毫米以下,所在地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