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合集下载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集大成者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集大成者

!6 6C O / 0 1 2 3 4 5 2 78 9 : ; < = 9>; <= <? @ A B @ < @ : = ; = C D @E F B G<F HI C = @ B ; = J B @ <; :; K K J GJ L ; = @ M; K ; M @ GC K= N @ F B 9 !L P N @= N @ F B 9C <Q ; < @ MF := RF= B ; M C = C F : ; L L C = @ B ; = J B @D C @ RA F C : = < C = @ B ; = J B @K N ; : S @ <RC = N= C G@; : ML C = @ B ; = J B @< = 9 L @ O7<= &T; V R@ ; L R; 9 <K N ; : S @ <RC = N C :C = < @ L H N @B @ A B @ < @ : = ; = C D @H C S J B @F H= N C <= N @ F B 9 : SU J F C G; M @= N C <= N @ F B 9 @ < = ; Q L C < N @ M; : MG; M @C = = N @GF < = C GA F B = ; : = ; K ; M @ GC K= N @ F B 9C :W N C : @ < @L C = @ B ; = J B @B @ < @ ; B K NRN C K NG; M @;S B @ ; = O C : H L J @ : K @F := N @A ; = = @ B :; : M= B @ : MF H = N @L C = @ B ; = J B @N C < = F B 9B @ < @ ; B K NC := N @= R@ : = C @ = NK @ : = J B 9 !T; V R@ ,7 8 ,B XY Z[ \ 3 ] 1 : SU J F C 9 : ; < = 9>; <C = <? @ A B @ < @ : = ; = C D @E F B G<F HI C = @ B ; = J B @ @ A B @ < @ : = ; = C D @ O H C S J B @ ! ’ ( . ^ _ ^ 文献标识码 ! ‘ ( ( a V) b a ‘ % ’ ( ( c * ( d V( ( c b V( c 7O 文章编号 !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 说是一个在世代累积基础上建构的学术命题 + 这一命题植根于中国 传 统 的 文 变 时 序 说 和 文 体 " 通变论 & 并由于王国维的理论贡献而基本定型 & 成为中国文学史研究中最重要的学术命题 & 深刻地影响了 ’ (世 纪 文 学 史 研究的格局与走向 + 本文拟通过考索 "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 说的渊源流变 & 深入探究王国维 对 这 一 学 说 的 理 论 贡 献 & 揭示 王国维成为这一学说的集大成者的内在原因 +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元人杂剧之不同于其他历史时期的文学(如唐诗、宋词、明清传奇),就是它慷慨悲歌、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

当时杂剧创作的主要流派——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集中表现了这种时代风貌。

同时,随着杂剧创作的发展,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也逐渐形成。

关于这种流派划分,前人已有论述。

如王骥德《曲律.论家数》认为“曲之始,止本色一家……然文人学士,积习未忘”才产生了文采一家。

臧懋循《元曲选.序》说:“曲有名家,有行家。

名家者,出入乐府,文采灿然。

行家者,随所装演,无不摹拟曲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故称曲上乘,首日当行。

”当行指适应环境于某一行业的建议,就戏曲说道,主要指擅于运用语言去刻画人物,曲词合乎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够为进行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本色通常就是就语言的自然本色,贴近生活,很少装饰说道的。

戏曲脚本最初总是为舞台表演写下的,最早的脚本往往只是舞台表演的记录。

如果不本色,群众看不懂,看看得也莫名其妙,它就无法适应环境舞台表演的建议。

因此最初从民间产生的戏曲总是本色勖的。

关汉卿的《盘夫索夫》著重故事情节,直抒胸臆,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就可说是本色派遣的“第一杰作”。

比之关汉卿,王实甫的戏曲作品则在本色的基础上作了较多的设色加工,给人一种“文采灿然”的感觉,代表了杂剧文采一派的最高成就。

他的代表作《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讲述张生与崔莺莺相爱,崔老夫人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进京赶考,莺莺与张生在长亭依依而别,语言铺叙委婉,华丽秀美,既能把优美的诗词语言熔铸成明快流畅的曲词,也能将日常生活语言点化为清丽谐美的唱段。

王实甫的剧作有着优美的抒情诗的特色,朱权《太和正音谱》评价其“如花间关人”。

本色派遣与文采派遣,春兰秋菊,各有特色,共同代表了元人杂剧的艺术成就。

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臧懋循《元曲选.序认为“行家”的成就在“名家”之上,“行家”指的就是本色派,“名家”指的就是文采派。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与丹纳“时代因素”理论的比较研究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与丹纳“时代因素”理论的比较研究
一 一
系为切人点 。很 明显 ,丹纳 的 “ 三 因素 说”就 是典 型的外 部研 究。他 从 文学本身外 的诸 多因素来解释文学现象 ,甚至将其作为评价文 学价值 的因素,因此可 以肯定地说其所做的研究为外部研究 。 王国维 “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说也是从文学 的外部 因素进行论 断 , 即从朝代这一 因素为着眼点 ,考察社会环境对文学产生的外部作用 。与 丹纳相 同的是 ,王 国维也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因而他与 中国古代 文论 家多对文学进行 内部研究有所不 同,他转而开辟 了别开生 面的外部 研究 。比如他在写作 《 宋元戏 曲史》 时 ,就运 用考 据学 和进化 论相 结 合 的方法对每个朝代的作者数量及其地域分布进行 了认真的研究 ,这种 考证精神与丹纳所运用 的实证主义具有 内班 的一致性。
( 二 )“ 一 代 有 一代 之 文 学 ” 说 与 “ 时 代 因素 ” 理 论 的相 异 之 处
( 二 )丹纳的 “ 三 因素 说 ” 中的 “ 时代因素”
丹纳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提出了艺 术研究 的外部 因素 ,即种族 、时 代 、环境 的 “三因素说”,他认为物质 文明与精 神文 明的性 质 、面貌都 取决 于种族 、环境 、时代三大因素 ,时代 因素 与环境 因素相交叉 ,主要 指风俗 习惯 和时代精神 ,而环境因素则主要指 自然环境 。他认为 “ 精神 气候 ”如造化一般播种不同 的人,天才 的 出现也受 制 于此种 “ 精 神气 候” ,每一时代的 “ 精 神气候 ”是不 同的,因此 人的才干 的种 类也会跟 着改变 ,“ 时代 的趋 向始 终 占着 统治地 位” ,精神 状态会 决定人 们 的气 质 ,由于艺术家 的感受 比常人 更敏锐 ,因此 更容易 受时代精 神的影 响 , 抓住时代 的特征 ;时代精神还会决定艺 术品的种类 ,接 受同它一致 的品 种而淘汰其余的品种 。丹纳继承了西方文论中的模仿说 ,他说 “ 艺术必 然表现生活 ,无论什么时代 ,理想作 品必是现实 生活的缩 影”,也就是 说艺术要表现其所对应的时代生活。 二 、“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 与 “ 时代因素”理 论的相似 与相异 ( 一 )“ 一 代 有一 代 之 文 学 ” 说 与 “ 时代 因 素 ” 理 论 的 相 似 之 处 1 . 时 代 精 神 代有一代之文学” 的观念最早在 晚明就 已经 具有时代 精神 的内 涵 ,王 国维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之上形 成 自己的观点 的,他在 《 人 间词 话之二 十八》 中写到 ,“ 叔本华 曰 : 抒 情诗 ,少年之作也。叙事诗及戏 曲 ,壮年之作也 。余 谓 :抒情诗 ,国民幼稚时代之作 ,叙事诗 ,国民盛 壮时代之作也 。 ” 在 甲午 战争之 后 ,大量 的西方 文化 与科 学输 入 中国 , 王 国维接触到新的文化和思想 ,早年热衷于追求新学 ,所以对于西方 的 文学理论也应该是 了然于胸 的 ,与叔本华 所代表 的传统西 方文论相反 , 他认为抒情诗是 国民幼稚时代之作 ,叙事诗是国民盛 壮时代之作 ,这 是 据他 自己作为清朝 臣民的个人经验来说的。叔本 华所 指仅指个人 ,少年 多热情感性 ,而壮年则深沉理智分别适 宜于写抒情诗 与叙事诗 ;王 国维 则指整个 国民的幼稚时代与壮年时代 ,具有宏 观的时代 性。 丹纳 “ 三因 素说 ” 中 的 “ 时代 因 素” 很 明确 地 提 到 了 “ 时 代精 神”,他举例说 :古希腊 时期 ,人 们的精 神还 没有从 肉体 中分 离出 来 , 认为 肉体 自有一种庄严 ,重视 肉体的美并积极锻炼 ,丹 纳认为雕塑 的各 个细节都是深刻地反映着这种时代精神的 ,他认 为古希 腊雕塑没有 眼珠 没有表情的脸 ,人物安 静 的歇站式 姿势能 反映 出古希 腊人 “ 高 贵 的单 纯 ,静穆的伟大” 。与王国维一样 ,他也认 为时代精 神也会 引起文 学体 裁的变化 。在丹纳看来 ,时代精神不仅对艺术有 影响 ,而且对文学 体裁 也有莫大 的影响作用 ,而这一 点 与王 国维 “ 一代 有一 代之 文学” 说 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题库(附答案)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题库(附答案)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竞赛试题题库初级篇一、文学【“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我国悠悠历史之路上绽放了无数枝文学的奇葩。

纵使朝代更替,乾坤挪移,它们仍穿越历史的尘埃用那最新鲜的香气沁人心脾。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明显的可以追寻的历史。

并且呈现着在创作和理论上的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

每种题材的演进都是一部历史,而且脉络清晰,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

】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其中婵娟指的是什么? (A)A 、月亮B 、姻缘2. 王先生的QQ签名档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 (C)A、新婚B、搬家C、妻子生了个男孩D、考试通过3. “床前明月光”是李白的千古名句,其中“床”指的是什么? (C)A、窗户B、卧具C、井上的围栏4. 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试题中有一道对对子题,上联“孙行者”,下面下联中最合适的是:(A)A、胡适之B、周作人C、郁达夫D、唐三藏5. 下列哪个成语典故与项羽有关?(D)A、隔岸观火B、暗度陈仓C、背水一战D、破釜沉舟6.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蕴含的道理和下列哪句话最相似?(B)A、青出于蓝,而胜于蓝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C、公生明,偏生暗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A)A、《孟子》B、《庄子》8.文学史上被称作“小李杜”的是杜牧和谁?(B)A、李贺B、李商隐9.唐代诗人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A)A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B、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0.“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A、象形字 B 、表意字1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A、文章B、画作C、乐曲12.京剧《贵妃醉酒》是根据哪部古代戏曲改编而成的?(A)A、《桃花扇》 B 、《长生殿》 C、《牡丹亭》四D、《南柯梦》13.下面哪句话出自《孟子》?(D)A、水能载舟,能覆舟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C、民惟邦本,本固邦宁D、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14.“讳疾忌医”典故中的君王是:(B)A、齐桓公B、蔡桓公1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中的“我”指的是谁?( B)A、杜甫B、李白16.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A、人口数量B、政治地位17.“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B)A、曹操、曹丕、曹植B、苏洵、苏轼、苏辙C、班彪、班固、班超18.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A)A、阴阳五行B、天人合一C、道法自然19.下面哪个成语和曹操有关?(B)A、画饼充饥 B 、望梅止渴20.成语“白驹过隙”比喻:(B)A、速度飞快B、时光飞逝2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句诗描写的是谁的爱情故事?(B)A、牛郎和织女B、唐明皇和杨贵妃22.陛下是古时对君王的尊称,其中“陛”的意思是:(C)A 、宫殿的台阶 B、天的别称 C、玉玺2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体现出:(B)A、怀疑精神B、辩证法思想24.“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B)A、李白B、杜甫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关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辨疑

关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辨疑
,宋之 词 ,元之 曲,皆 辉煌 的辞赋 、杂剧或传奇 。就诗 词发展 的情况看 ,一
所 谓 一代之文 学 ,而 后世莫 能继 焉者也 。”这 本是 种文体渐行 既久 , 趋 于定 型 ,形成 习套后 ,才气不足 他 受清 代著 名学者焦 循 “ 一代 还其一 代之所 胜 ”的 的作者 ,养成 因袭模 仿之 风 ,丧 失了原 来创作 的精
然而 ,文学 历史 的发展要 素又 是多方 面 的 ,它

——— _呐 二 _、 I
然还 有些 温暖 ,但炉 中装着 的却是充 分燃 烧之 后的 和政治 、经 济 、历史 、人文 、生 产水平 、美学 取 向
余烬 。”也即是说 ,旧体诗 词在今天已走向没落 ,再 等通 力合作而 呈现 出它特 有的发 展景观 ,其发展 轨
。。 _
他 们认 为 ,第一 ,旧体诗 词和现 当代社 会生 活 内容 学发 展风气 ,不仅 在中国 , 西方也是 如此 。
的冲突不可 调和 ,新词难于融入 ;第二 ,立意僵化 , 套话 连篇 ,内容 干瘪 ,缺乏创 新 的 “ 老干体 ”几 成 主体 ;第三 ,结论 : 今1 3旧体诗词的创作是 “ 古 代伸 进 当代 的一条 “ 小 尾 巴” ,是 “ 古 色古 香 的火 炉虽
不能 反映 现实 生活 了 ;如 果存 在 ,则只是 伸进 当代 迹又 是错综 复杂 的 。因此 ,文体 的变迁 对创作 的具 的 “ 小尾 巴”或燃烧后 的 “ 余烬 ”。 ( 参见谢轶群 : 体 影响不是 绝对 的 ,前 后历史不 能截然 划分 ,有 时
《 这 一炉温 暖 的余烬— —关 于 “ 旧体诗 词复 兴 ”的 同时出现 双峰对 峙 ,有 时又会 异代 突起 。1 . 就 诗歌 思考 》 ) 2 0 1 4 年8 月 ,第六 届鲁迅文学奖 以四川大学 内容 上 ,文 学 是 人 类 精 神 世 界 的产 物 ,文 学 即人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渊源流变“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是一个在世代累积基础上建构的学术命题。

其内涵远自金元发端, 于明清始丰富, 至近代王国维而集大成。

一般认为元代的罗宗信首创了这一观点。

事实上, 据钱钟书先生考证, 金代刘祁才是其发轫者:“(论者列词曲) 引静安语为解。

惜其不知《归潜志》、《雕菰集》, 已发此先说也。

”(《谈艺录·诗乐离合文体递变》)《雕菰集》是焦循的另一著述,《归潜志》却是金代刘祁所作。

刘祁说:“唐以前诗在诗, 至宋则多在长短句, 今之诗在俗间俚曲。

”(《归潜志》卷十三) 其表述中已有将时代与所擅长之文学体式联系的意识。

到了元代, 罗宗信在《中原音韵·序》中则明确提出:“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 诚哉。

”可见在他所生活的时代, 唐诗、宋词、元曲已为世人共称。

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即专以韵文立论, 对其他时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重视不够。

同一时代的虞集则把视野由韵文扩展到整个文学, 增加了“汉之文章”:“一代之兴, 必有一代之绝艺足称于后世者: 汉之文章, 唐之律诗, 宋之道学。

国朝之今乐府, 亦开于气数音律之盛。

”(孔齐《至正直记》) 相形之下, 他提出了一代必有一代绝艺的命题, 这是新的发展。

美中不足的是他把宋代之词换以道学,自是传统偏见, 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复杂性。

“一代文学论”之所以出现于金元时代, 绝非偶然。

因为对时代与其代表性文学的总结必须具备的基本前提是: 文学发展需一定的时间跨度, 而且文学体裁相对完备。

我国古代的文体序列至于元代已基本齐备。

站在这一时代, 回顾和总结前代的文学发展概况, 既具备了文学各体裁需一定时间发展的条件, 也符合中国古代文体序列的实际。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在明代虽然得到更多学者的认同, 但在具体的内容指向上也表现出了更多的争议。

明初的曹安说:“汉文、唐诗、宋性理、元词曲。

”(《谰言长语》卷上) 其论基本上接续了虞集的观点, 而无多少创见。

唐诗过后是宋词.

唐诗过后是宋词.

为什么会有这种演进?
• 因为主流文学的不兼容性。从先秦的诗经、 楚辞,到汉代的赋,再到魏晋的五言诗、骈 体文,于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个朝 代主流的文学体裁都不同。 每个朝代的文 学体裁都会有一个由盛而衰的过程,因为已 经到巅峰了,该说的都说完了,后人再努力 都难以超越。穷则思变,必然要换一种方式 才足以表达。 唐人能写散文,宋人也会写 诗,明人也能写曲,清人也可以填词,但都 没用,因为超越不了。所以主流文学不可能 活在前朝的阴影下,文人骚客必然会寻找另 外的出路出头。
所谓“唐诗过后是宋词”是指“一代 有一代的主流文学样式”。王国维在《宋 元戏曲考· 序》中写道:“凡一代有一代 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 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 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这段话被 后人认为集中体现了王国维本人的文学观 和文学发展史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把《宋 元戏曲考》与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并 称,称它们是“中国文艺研究上的双璧, 不仅是拓荒的工作,前无古人;而且是权 威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所盛 行的文学形式。更深一层的是从历史上的 这种文学现象入手来展开对诗歌与流行歌 曲之间的复杂文化关系的论述。课文采用 了一个比喻的手法,以“唐诗”来类比 “现代诗歌”,以“宋词”来类比“流行 歌曲”,希望在诗歌衰落的当代,寄希望 于歌词能成为一代文学样式。如同“唐诗 过后是宋词”一样。

一代有一代文学

一代有一代文学

真正把小说纳入文体代嬗轨道加以讨论的是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他在《童心说》中说:“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焚书》卷三)尽管李贽没有明确以通俗小说为明代代表性文体,但从他所描述的文学演进过程来看,通俗小说是足以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性文体的。
公安派是明代比较强调新变的一个文学流派,公安派作家大都具有文学发展的眼光和文体代嬗的意识。公安派旗手袁宏道便认为:“……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则必不可无,必不可无,虽欲废焉而不能。雷同则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则虽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谓今之诗文不传矣。其万一传者,或今闾阎妇人孺子所唱《擘破玉》、《打草竿》之类……”(《袁中郎全集·序小修诗》)袁宏道的观点虽是针对前后七子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文学复古主张有感而发,并无意总结文学发展规律,然而,他强调文学需要独创(“孤行”),肯定明代民歌的价值,指出“代有升降,而法不相沿,各极其变,各穷其趣,所以可贵”,无疑是符合文学发展实际的,也可说为文学文体代嬗观提供了思想武器。卓人月所谓“我明诗让唐,词让宋,曲又让元,庶几吴歌挂枝儿、罗江怨、打枣竿、银绞丝之类,为我明一绝耳”(陈宏绪《寒夜录》卷上引),明显受袁宏道思想影响。公安派作家江盈科认为:“要之代各有文,文各有至,可互存,不可偏废。”(《雪涛阁集·重刻唐文粹引》)公安派另一作家陶望龄提出“文也者,至变者也。古之为文者,各极其才而尽其变,故人有一家之业,代有一代之制”(《歇庵集·刻徐文长三集序》)的观点则更接近文体代嬗的发展观,惜未能细加说明。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文学史观的现代意义
王齐洲
内容提要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中国文学史研究中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史观,这一文学史观受到元明以来“一代之兴必有一代之绝艺”和“一代有一代之所胜”文体代嬗论的启发,同时超越传统的文体代嬗论而具有了鲜明的现代意义。其现代意义主要表现在:以西方现代文学观念作为观察中国文学发展的新视点,实现了文学观念的现代转换;将中国文学史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进化论的基础之上,为认识中国文学发展规律提供了全新思路;提出了符合现代价值标准的文学评价尺度。当然也应该看到,这一文学史观也存在自身的理论缺陷,需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总结,以便建立起更加符合中国文学发展实际的真正体现现代思想观念的文学史观。

关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得失之我见

关于“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得失之我见
cangsang关子一代有一代之文学99说得失之我见周佐霖摘要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是一个经历世积累而成的文学史观非一人一时之独创它发现了中国文学的一些发展规律确立和提高中国纯文学和俗文学的地位但它是以西方的进化论为指导来总结中国文学的发展现象和规律也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CANGS ANG
关子“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9 9 说得失之我见
3清 代 时 期 , 一代 有 一 代 之绝 艺 ” . “ 观念 继 续 得 到
学 术 命 题 , 1 1 正式 发 表 以来 , 自 9 2年 它对 中 国文 学 研 了丰 富与完 善 。李渔 说 :文章 者 , 之花 也 。花之 种类 “ 心 究 贡献 巨大 , 着研究 的不断 深人 , 随 有人 认 为它 还存 在 不一 , 而其 盛也 亦各 以时 。时 即运也 ……运行 至斯 , 而


静 耐 曲 创



诗在诗 , 宋则 多在长 短句 , 至 今之 诗在俗 间俚 曲也 。 刘 ”
祁 已明确将 时代 与文 学体 联 系起来 ,但 其 论述 的文 学
* 一 二
之爻 蹲 意义 蛹秀
体对象仅仅局限于韵文。 元代虞挚提出了“ 一代必有一 代之绝艺” 的观点 , 认为汉文章、 唐韵诗 、 宋道学 、 元乐 首先 ,它基本上总结了中国历代文学史观点的合 府 ( ) 是 各 自时 代 之绝 艺 , 非韵 文 体 ( 文 章 ) 曲 均 把 汉 也 理经 验 , 承 了传 统 的文变 时序 说和 文体 通变 说 , 继 找到 作 为论 述对 象 , 这是一 个新 发展 。 了文体演变的原因,发现了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些基本 2明代时期 , . 人们普遍认 同“ 一代有 一代之绝艺 ” 规律 , 奠定 了近 代 中 国文 学发展 研究 的理论 基础 。 六朝 的观点 , 但在绝艺具体 内容的指向上却存在争议。 曹安 时期 刘勰 就指 出 :文变 染乎 世情 , 废 系乎 时序 。 ” “ 兴 刘 认为“ 汉文 、 唐诗 、 宋性理、 元词曲” 为一代之绝艺。 茅一 勰把文体兴衰演变与时代联系在一起进行论述 ,并认 相则 说 :春 秋之 辞 命 , 国之 纵 横 , “ 战 以至汉 之 文 、 之 识 到文体 演变 除 了受 时代 环境 的影 响之 外 ,更受 到 自 晋 玄 、 之 诗 、 之词 、 之 曲 , 皆独 擅 其 美 而 不 得 相 身内在求变求新规律的驱使 ,文体是在 内因与外 因交 唐 宋 元 是 兼, 垂之于千古而不可泯灭者。 『 ”_ l 陈继儒在《 太平清话》 相作 用下 产生 演 变 的 ,而 其 内在驱 动力 应该 是最 主要 中指 出 :先 秦两 汉诗 文具 备 ,晋 人清 谈 书法 … …皆直 的因素 , “ 文学要 保 持繁荣 发 展 , 要 “ ” “ ” 自明 就 变 和 通 。 独立一 代 。 以上论 述有 进步 , ” 亦有 局 限 , 进步 在于 把视 朝 中叶 以来 ,中国文坛 出现 了一股 文艺 复古 、拟 古思 野扩 展 到 先秦 , 限在 于把 清 谈 、 法 、 画 也杂 糅 于 潮 , 局 书 绘 且大有逐渐 占据上风之势 , 这时王 国维 十分清醒 , 文体序列之中, 使各代绝艺具体对象指 向更具争议 。 另 他认 真分 析 了 中国文 学 的发展趋 势 ,总结 了历代 文体 外 , 思任 认 为 “ 王 明之 小题 ” 明代 “ 艺 ”这 对 “ 代 演进 的规 律 , 明地提 出 了“ 一代 有一 代之 文学 …… 为 绝 , 一 鲜 凡 有一代 之绝 艺 ” 观点 的发展 与丰 富作 出 了贡 献 。 而后 世莫 能继 焉者 也 ” 的观 点 , 认 为 :盖文 体通 行 既 他 “

王国维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学的解读

王国维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学的解读

王国维的原句是:“凡一代有一代之史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说一代之史学,而后人情者继焉者也。

独元人之曲,为时已晚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地方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人儒硕,皆鄙弃没了道。

”为何唐诗宋词是唐代的一代文学类?其实也非常简单,便是诗这类文学形式,在唐代不管思想内容或是体裁形式都发展趋势到巅峰。

不论是楚之骚、汉之赋或是唐之诗、宋之词这种“一代之史学”无不如果是,后代能够承继却难以还有超过。

单单从诗而言,经历了秦代的楚辞、诗经楚辞,再到汉代乐府、南北朝时期的传承和发展趋势,从形式上经过了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的探寻,到唐代奠定了五七言为主导。

声韵上,由英语口语压韵到制定了官网的韵书,特别是把诗列入了科举制度,健全了格律诗的标准。

古体和近体的标准一直持续到今日再无更改。

主题上,唐诗宋词基本上包罗万象,从唐代往后面除开宋诗“意趣”以外,不管形式和内容在再看不见有价值的自主创新。

词完善于宋代,宋代不仅有大批量的出色诗人,也诞生了诸多的经典作品,把词这类文学类在内容和形式2个层面推上去了巅峰。

唐诗宋词之后,尽管也是有成千上万优秀的作品,可是无法超越唐诗宋词的水准,一样再也不会什么创新。

因而唐诗宋词是宋代“一代之史学”。

王国维觉得:“凡一代有一代之史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说一代之史学,而后人情者继焉者也。

”他的这话有今不如昔之意。

宋词的出现及发展

宋词的出现及发展

一、词的出现和发展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首次提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此可谓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宋词始于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宋词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

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词是一种音乐文学,它的产生、发展,以及创作、流传都与音乐有直接关系。

词所配合的音乐是所谓燕乐,又叫宴乐,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来由西域胡乐与民间里巷之曲,隋代已开始流行。

而配合燕乐的词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

词最初主要流行于民间,《敦煌曲子词集》收录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从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间歌曲。

大约到中唐时期,诗人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人开始写词,把这一文体引入了文坛。

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白居易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刘禹锡的《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到晚唐五代时期,文人词有了很大的发展,晚唐词人温庭筠以及以他为代表的"花间派"词人以李煜、冯延巳为代表的南唐词人的创作,都为词体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风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词终于在诗之外别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最为突出的文学体裁之一。

温庭筠的《南歌子·其二》: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以及《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沈鸣鸣版)2019尔雅答案

中国古典小说鉴赏(沈鸣鸣版)2019尔雅答案

⋯⋯⋯⋯⋯⋯⋯⋯⋯⋯⋯⋯⋯⋯⋯^_⋯^⋯⋯⋯⋯⋯⋯⋯⋯⋯⋯⋯⋯⋯⋯⋯⋯⋯⋯⋯⋯⋯⋯1.11点?()答案:王国维【单选题】“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谁的观A、梁启超B、胡适C、鲁迅D、王国维2而似伪,状诸葛之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单选题】“至于写点?答案:鲁迅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

”请问是谁的观A、梁启超B、胡适C、鲁迅D、王国维3【多选题】《汉书艺文志》“诸子十家”,其中包括()。

ABDA、阴阳家B、名家C、兵家D、纵横家4。

()答案:√【判断题】1904年林传甲编中国文学史,对古典小说完全排斥5是公”,即假生亡【判断题】胡适认为所谓《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乌有先托的名字。

()答案:×1.21【单选题】以下哪一部不属于唐代传奇?()答案:《错斩崔宁》A、《长恨歌传》B、《错斩崔宁》C、《虬髯客传》D、《聂隐娘传》2【单选题】以下小说中题材类型不同的一部是()答案:《世说新语》A、干宝《搜神记》B、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C、《世说新语》D、《聊斋志异》3【多选题】以下属于爱情主题的唐传奇有()。

答案:《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A、《枕中记》B、《莺莺传》C、《李娃传》D、《霍小玉传》4【判断题】凌濛初编撰了“三言”、冯梦龙编撰了“二拍”等小说集,开创了全新的文人拟话本小说。

()答案:错误1.31【单选题】“中国文学史上何尝没有代表时代的文学?但我们不应向那‘古文传统史’里去寻,应该向那旁行斜出的‘不肖’文学里去学。

因为不肖古人,所以能代表当世。

”请问这是谁的观点?()答案:胡适A、梁启超B、胡适C、鲁迅2【单选题】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价“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说的是哪一部小说?()答案:DA、《阅微草堂笔记》B、《聊斋志异》C、《搜神记》D、《西游记》1.41【单选题】“《三国演义》不是一个人做的,乃是五百年的演义家的共同作品。

”请问这是谁的观点?答案:胡适A、梁启超B、胡适C、鲁迅D、王国维2【判断题】鲁迅认为,施耐庵疑是一个“托名”,否定了“施耐庵”其人的存在。

史学视野下的_一代有一代之文学_

史学视野下的_一代有一代之文学_
第 10 卷第 3 期 2010 年 5 月
Jo ur nal of No rthw est A & F U niver 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V ol. 10 No . 3 M ay 2010
史学视野下的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
梁 冬 丽1, 2
* 收稿日期 : 2009 12 17
尽管有了如此丰厚的研究成果, 一代有一代之 文学 理论的探讨却并未划上句号, 有些研究薄弱点 并未充分挖掘, 有些误区也没有完全澄清。例如 , 在 王国维之前 ,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论述的特征和历 史演变轨迹如何? 这些观点的阐述方式是如何由初 始的认识慢慢地走向或者是接近于王国维的表达方 式 ? 在追溯这些理论的背景时, 还有哪些因素被我 们忽略了?
[ 6] 38
焦循在认定朝代不同而兴起的文体也不同这点 上 , 与前面几位文人的认识没有太大差异。其优点 在于, 认识到朝代有 专 而 至 的绝艺之 外, 还有 所不胜 之作品。尽管知道有 所不胜 之作品, 还 是尽量 " 还" 其所胜。也就是说, 在除了有主导地位 文体盛行的情况下, 还是有其它不形成主导地位的 文体存在的。 李渔: 历朝文字之盛, 其名有所归, 汉
表1 论者 罗宗信 叶子奇 虞集 茅一相 胡应麟 息机子 钱允治 焦循 李渔 王国维 出处 中国音韵序 草木子 [ 10] 70 孔齐! 至正直记# 引虞集语 题词评曲藻后 少室山房集 古今杂剧选序 类编笺释国 朝诗余序 [ 11] 易馀 籥录 闲情偶记 宋元戏曲史序 楚之骚 汉以文 汉人之文章 汉之文 汉文 汉以文 汉人之文 汉赋 汉史 汉之赋
[ 9] 2 史、 唐诗 、 宋文 、 元曲, 此世人口头语也 。

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作者:黄文雁来源:《速读·下旬》2016年第12期摘要:高中教材当中,学生能够学习到很多的古文。

其中包括诗、词、赋、戏曲、小说等。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清楚知道每个朝代的文学体征以及特色。

在古代文学研究领域,很多人都持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点,其中最著名的,说得最肯定的当属王国维,其《宋元戏曲考序》中提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之一代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

”对于此观点,后人基本同意,并且在某种程度来说,它已经成了评价各代文学成就、总结各代文学规律的一个定论。

以下我将阐述我个人对该观点的意见。

关键词:唐诗;宋词;元曲不可否认,当我们接触文学,我们总能脱口而出“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实际上,“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一观点也不是王国维原创。

但为什么王国维会有如此言论呢?我个人认为现代人非常容易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点和“文学体裁的进化史观”混淆。

“文学体裁的进化史观”,适用“四言蔽而有楚辞,楚辞蔽而有五言,五言蔽而有七言。

古诗蔽而有律绝,律绝蔽而有词。

”现在的人谈王国维,谈王国维的“词的进化史观”习惯将《宋元戏曲考序》和《人间词话》并引。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一观点,我认为有两层含义。

一是某种文学在历史上的某一个时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展。

二是,一段历史时期中的各种文学体裁中,其中一种文学体裁在众多文学体裁当中发展得更好。

比如说,宋词。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有没有其他文学体裁呢?有!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

只不过词的创作成就最高。

词比其他文学体裁发展得更好,因此形成了后世谈到宋代就能知道词。

可是,现在的人谈到“一代有一代之文学”,便会将两种观点混谈。

如果说前一种理解是以时间为变量的,以特定的文体作为考察对象,我们可以视之为一种进化的观点。

而后一种理解显然不适用。

一个时代是否只能有一种文学文体来代表这个时代的文学创新和文学成就,其实是一个存在争议需要论证的问题。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理解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理解

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理解1. 王国维的背景与影响王国维,嘿,提到这个名字,大家是不是都觉得有点熟悉?他可是中国文学史上响当当的人物。

生于1877年,死于1927年,正好经历了清末民初那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时期。

想想看,那时候的中国,既有古老的文化积淀,又在激烈地与西方文化碰撞。

王国维这个人,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把他的思想和文学观念提炼出来,哇,真是让人不得不佩服!他提到的“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其实就是在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气质。

就像咱们现在流行的网络文学,跟古代诗词相比,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呀!他认为,文学不应该是死守传统的,得随着时代变迁而变化,哎,这话说得真好!试想一下,如果唐诗宋词还在用马车送信,那简直是笑话一桩!2. 文学与时代的关系2.1 时代的印记说到“时代”,就像是给文学穿上了不同的衣服。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表达,王国维特别强调这一点。

他认为,文学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那个时代的人们所思所想。

想象一下,唐朝的人儿们坐在月下,吟诵着“月照庭前花影移”,可他们心里在想的,可能是国家的安宁和百姓的安乐。

而到了近现代,文学则多了些愤怒与抗争,像鲁迅的《呐喊》,就是对那个动荡年代的强烈控诉。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心声”,而文学,就是那种心声最好的表达。

2.2 新旧的碰撞在王国维看来,文学就像一场精彩的表演,新旧文化之间的碰撞总是火花四溅。

传统的诗词歌赋固然优美,但新兴的小说、散文、戏剧也不甘示弱。

就像一场美食盛宴,虽然大鱼大肉让人垂涎,但小吃摊的炸串也同样让人忍不住想来一口。

王国维提倡文学创新,他觉得,作家们要敢于打破框架,去探索新的表现形式。

就像在做菜,别总是用老一套,偶尔加点新鲜的调料,才能做出让人眼前一亮的美味。

3. 王国维的文学观3.1 美与真实的结合王国维对于美的理解也相当独到。

他认为,文学作品不仅要追求形式上的美,更要有内容的深度和真实。

你看,现在有些小说写得花里胡哨,但内容却空洞无物,真是让人看了无奈。

读王国维之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

读王国维之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

读《王国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集大成者》品魏晋风骨内容摘要:“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对中国文学带有规律性的概括,突破了文学史一直以诗文为主角的狭隘观念,以更为开放的审美眼光,揭示了中国文学史上峰峦迭起、丰富多彩的面貌;它将中国文学看成是动态的,具有阶段性的文体迭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中文体的新变与更替给予肯定。

而魏晋风骨,它充满悲凉与潇洒,魏晋文人以其独特的精神气质,为后世流传了许多佳话,他们的诗文也为后世留下了难以抹去的思想光辉。

关键词:“一代有一代之文学”,魏晋风骨,魏晋文人正文:金元以来学者间,有历朝文学各有其所胜之说;此说法至王国维而显,其《宋元戏曲考序》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在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文学史编写,乃至社会阅读导向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历代代表性文体研究的深入,起了推动作用。

要重视某些代表性文体,又要对彼时各类文体的整体创作情况及相互间的关系作全面的认识。

当一个民族的文学进入到成熟阶段以后,每个朝代都不可能只有单一的某种文体,而是多种文体伴合生长,犹如生物界的生态体系,物种文体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关系。

并且,这些文体在一个时期成就的高低,有的易见,如唐诗在唐代艺术家庭中,无疑是“最显赫的代表”。

对于魏晋而言,它的显赫代表应属“赋”。

而魏晋风骨,是悲凉与潇洒文人的集合。

文人的潇洒源自于骨子里的清高,文人的痛苦也同样源自于骨子里的清高。

中国古代的文人群中,最让我欣赏的就是魏晋时代的那些文人了,文学史上称之为“魏晋风骨”。

魏晋之前的诗歌特点。

从诗的起源上讲我比较倾向于“诗起于乐”。

这一点从诗的节律特点就可以看出来。

而歌、乐府诗则从实物的角度提供了明证。

正因为如此诗歌的音乐性就成了诗的先天特点。

而中国诗的发展也一直在遵循着这条暗线。

看一看诗、词、曲的发展过程,哪一个不与音乐有关呢?西汉初,五言不盛,止于民间,士大夫多视作民间俚曲,不甚重视。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的渊源流变“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是一个在世代累积基础上建构的学术命题。

其内涵远自金元发端, 于明清始丰富, 至近代王国维而集大成。

一般认为元代的罗宗信首创了这一观点。

事实上, 据钱钟书先生考证, 金代刘祁才是其发轫者:“(论者列词曲) 引静安语为解。

惜其不知《归潜志》、《雕菰集》, 已发此先说也。

”(《谈艺录·诗乐离合文体递变》)《雕菰集》是焦循的另一著述,《归潜志》却是金代刘祁所作。

刘祁说:“唐以前诗在诗, 至宋则多在长短句, 今之诗在俗间俚曲。

”(《归潜志》卷十三) 其表述中已有将时代与所擅长之文学体式联系的意识。

到了元代, 罗宗信在《中原音韵·序》中则明确提出:“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 诚哉。

”可见在他所生活的时代, 唐诗、宋词、元曲已为世人共称。

但其局限性也是明显的, 即专以韵文立论, 对其他时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重视不够。

同一时代的虞集则把视野由韵文扩展到整个文学, 增加了“汉之文章”:“一代之兴, 必有一代之绝艺足称于后世者: 汉之文章, 唐之律诗, 宋之道学。

国朝之今乐府, 亦开于气数音律之盛。

”(孔齐《至正直记》) 相形之下, 他提出了一代必有一代绝艺的命题, 这是新的发展。

美中不足的是他把宋代之词换以道学,自是传统偏见, 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观念的复杂性。

“一代文学论”之所以出现于金元时代, 绝非偶然。

因为对时代与其代表性文学的总结必须具备的基本前提是: 文学发展需一定的时间跨度, 而且文学体裁相对完备。

我国古代的文体序列至于元代已基本齐备。

站在这一时代, 回顾和总结前代的文学发展概况, 既具备了文学各体裁需一定时间发展的条件, 也符合中国古代文体序列的实际。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观念在明代虽然得到更多学者的认同, 但在具体的内容指向上也表现出了更多的争议。

明初的曹安说:“汉文、唐诗、宋性理、元词曲。

”(《谰言长语》卷上) 其论基本上接续了虞集的观点, 而无多少创见。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一代文学有一代文学的代表。汉代自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一代文学有一代文学的代表。汉代自

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一代文学有一代文学的代表。

汉代自古以大赋而著称,是汉代这一时期气象的反映。

辞赋大家“把艺术感觉停留在壮丽的园林,精美的殿宇和诸多豪华的场面”之上。

注1的确是体现了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

但是,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困难和人生的种种重负,民间诗人或者说广大的人民不得不以另一种方式呐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汉代乐府试应运而生。

“道出了那个世代地苦与乐,爱与恨,以及对于生与死的人生态度”注2“中国文学的发展轨迹在总体上表现了雅与正的特征,与此同时,鲜活的民间俗文学也以自身独特的生命力形成了一条源远流长的江河。

就民歌而言,先秦有《诗经》,汉代有乐府民歌。

直至南北朝民歌,唐代竹支词,元代的散曲,明代的山歌,清代的地方歌谣。

”注3在反映民间文学的特征上,汉代的乐府占有一席之地。

历史一再的证明永远留在文学史中的作家作品与民间的吸收,借鉴,或多或少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诗经》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心声,流传至今仍然存在着魅力;《离骚》受到了楚地民间巫术文化与楚地的方言的影响,是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汉魏的建安七子,反映了民间生活的疾苦,引起了世人的共鸣;杜甫诗的成就很大的一部分是来自民间的借鉴与学习等等。

民间文学中存在着生机勃勃的活力。

而我论述的或者阐述的是汉代的乐府诗,无论是艺术特色,还是思想内容,都有着广泛而集中的民间文学特征,更是在民间文学�酚胧�歌史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礼教的国度。

注重从人民群众中吸取宝贵的经验教训,采风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汉书·食货志》:“孟春三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太子。

故曰:王者不窥牖户而知天下”。

《汉书。

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汉代也继承了这一传统:汉武帝时期,乐府机构已经广泛地搜集各地歌谣。

据”。

《汉书·艺文志》记载:“自孝武(汉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唐诗看“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文学为何?文学是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精神智慧的升华,是带有审美意识的话语蕴藉,是人类情感的共鸣。

所以,当创作文学的外部环境相同的时候,文学作品往往会呈现出类似的趋向性,这便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说法的科学性所在。

《宋元戏曲考》中云,“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其中所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然而在各朝各代出色的文学作品中,我最爱的是唐朝的诗。

虽然说唐朝是诗的朝代,但是在初唐、盛唐、中唐、晚唐时期诗的风格也是大不相同的。

初唐时期,诗人的作品从南北朝争相纤构狭小的宫体诗中逐渐走了出来,包罗万象,雄浑博大。

盛唐时期,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思想开放,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是这一时期最杰出的代表,出现了“边塞诗派”与“田园诗派”。

诗歌相对于初唐时期,发展得更加完善,所作所吟都带着强盛时期的自信。

他们的诗歌视千古,为一代之冠,达到了后人无法超越的诗歌巅峰。

中唐时期,白居易、元稹领导了新乐府运动。

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进步理论主张,白居易的诗明白晓畅,通俗易懂,深受当时群众喜爱。

到了晚唐时期,小李杜的出现为唐诗的终结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

自此以后,依旧有人写诗吟诗,但如唐诗之壮丽却再不复现。

诗歌之所以在唐朝得到巨大的发展,取得辉煌的成就,这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有着莫大的关系。

首先,唐代采取了科举制度,其中的考试内容就有诗,有因为皇帝对于诗的爱好,所以在社会上营造了一股作诗热潮,为一大批诗人的出现打好了政治基础。

第二,唐朝的经济水平普遍提高,为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广泛的素材来源;第三,唐朝文化开明,统治者有着强大的信心,在文学上采取这包容的态度,这使得文人们可以无所顾忌地直抒胸臆,也使得各类文化在交流中不断地融合强化,直接地促使了诗歌的繁荣。

所以,“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在唐诗上得到了强有力的论证。

因为唯有唐朝才能成就诗的繁荣,也是诗适应了唐朝的诗意。

不仅如此,在唐朝不同的发展阶段,诗歌的形式也随之变化,可见,文学的形成是受到了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的。

什么样的社会背景催生什么样的文学,这也就印证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这一观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