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哲学原理

合集下载

马原的基本原理

马原的基本原理

马原的基本原理简介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在列宁、斯大林、毛泽东等马克思主义者的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形成。

马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是解释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指导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基本依据。

在学习和理解马原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其基本原理,以便更好地把握和运用这一理论。

1. 唯物史观马原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物质世界是人类社会和思维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和阶级斗争。

历史是以社会制度的更迭为线索,人类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

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历史是有规律可循的。

历史的发展不是偶然的,而是受到客观规律的支配。

通过对历史的科学研究,可以揭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为无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

2. 阶级斗争马原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的社会阶级,这些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进步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不同阶级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这种冲突导致了社会变革的动力。

通过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可以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3.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马原的第三个基本原理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劳动分工和分配方式等。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会产生矛盾。

当生产力与旧的生产关系相冲突时,就会引发社会革命,推动生产关系的进一步改变。

通过改变生产关系,就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社会的进步。

4.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马原的最后一个基本原理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

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进行的社会变革。

通过国家实施社会主义制度,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消除阶级剥削和社会不平等。

马原都有哪些原理

马原都有哪些原理

马原都有哪些原理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原理和方法。

马原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包含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分析方法。

下面将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共产主义三个方面介绍马原的基本原理。

1.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客观规律性的历史过程,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

它强调社会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将社会演变看作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由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推动的。

2. 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原的核心,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方法。

辩证法认为,事物是矛盾的统一体,任何事物都包含有内部矛盾,这种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斗争和对立统一的方式实现的。

它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观点,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 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马原的最终目标,它是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共产主义追求实现社会的共产共享,消除了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和全面发展。

共产主义理论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和途径,通过阶级斗争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最终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

马原的其他重要原理还包括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阶级斗争是历史主导力量、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等等。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指导了全球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

总之,马原包含了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共产主义等多个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阶级斗争的主导地位;辩证法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斗争性;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最终目标。

这些原理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成为引领无产阶级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武器。

考研政治马原的范畴和原理

考研政治马原的范畴和原理

考研政治马原的范畴和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在考研政治中,马原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范畴和原理。

一、范畴:
1.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

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实践和认识实践。

实践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也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标准。

2. 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范畴。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包括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范畴。

发展是事物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

发展是普遍规律,无处不在,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二、原理:
1.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强调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把握以及对实践的重视。

2. 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观,认为社会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人类历史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经济基础变革引起的。

3. 实践性原理。

实践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强调实践在认识过
程中的决定作用,认为真理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和证明。

以上是考研政治中关于马原范畴和原理的基本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继续提问。

马原基本原理——方法论意义

马原基本原理——方法论意义

马原基本原理——方法论意义基本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把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

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2、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二、意识能够反映客观事物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会受主客观方面因素的影响,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会不同。

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结构不同。

2、方法论要求: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三、意识反作用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反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既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的观点,又要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错误。

四、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消极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基本原理一、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及方法论要求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马原有几个原理

马原有几个原理

马原有几个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原理。

马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括与总结,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指导性的原则。

马原一共包括了以下几个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多样的、矛盾的和发展的。

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中,包括了可知论和发展论两个基本原理。

可知论认为人类能够通过实践和认识来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就需要人们从感性认识逐渐过渡到理性认识,经过实践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

发展论认为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

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并且在这种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中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和发展。

唯物辩证法原理唯物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法。

唯物辩证法原理包括联系观、矛盾观和运动观这三个基本原理。

联系观指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之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既有相互依存又有相互矛盾。

联系观指导我们要从整体和全局的角度去认识事物,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

矛盾观指出事物内部存在着各种矛盾。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发展。

运动观指出事物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的。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暂时的和相对稳定的。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理论基础。

社会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包括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和社会历史发展这三个基本原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认为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社会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原理指导我们要从经济方面来分析社会问题,要认识到经济基础对社会的重要影响。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社会由于存在着不同的利益关系而产生了阶级矛盾,并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这些矛盾。

阶级斗争原理指导我们要关注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斗争,并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社会的发展。

社会历史发展认为社会是不断发展的。

社会的发展是由古代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历史进程。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

马原必背知识点归纳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唯物论的认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即认为人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辩证法的认识论基础: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基础,它强调矛盾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调整和修正对世界的认识,实现人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致性。

4.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物质条件决定社会意识和社会制度。

它强调社会形态的变革和社会发展的规律。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表现。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社会意识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观念、思想和行为,间接地影响社会存在的发展和变化。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是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用来改造自然和满足人民物质生活需要的物质和技术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相互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发展和变革。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包括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经济基础的变革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革,上层建筑的变革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三、阶级斗争与社会革命1.阶级的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是社会存在中的一个重要矛盾。

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2.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径是通过武装斗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

马原哲学原理

马原哲学原理

马原哲学原理
马原学派的哲学原理最早由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马可波罗创立的,此后经历了争论与发展,在秦汉时期形成了一部完整的系统思想。

它指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会有变化,变化或说是运动,万物都按照一定的规律来变化,形成一种天然联系。

马可波罗建立“无中生有”的哲学观点,将实物世界的发展归因于“无中生有”的天然联系,并坚持以无所作为,无为而治,以实事求是的政治原则;他还提出“节”的概念,认为节是自然现象的发展规律,存在节的现象,是事物发展规律的体现,并建立与之一致的社会道德常识。

马可波罗的学派被形容为“实事求是”和“因果论”,其观点深刻洞察世界,体现了古代汉学哲学与现代科学的共性。

它主张以实际情况出发,以事实为准绳,反对当时的惯例以及各种偶像崇拜,以被检验和证明为标准,把重点放在对物质客观存在关系的科学探究上,因此被称为“实事求是”。

在历史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时代,马可波罗的学派也受到不断的重视和发展,它让西方国家拓宽了认识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视野,使人类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和社会生活的公理,对理性的运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也影响了后来很多哲学家的思考,使人们在理解世界和认识自然规律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原必备20个原理与50个知识点

马原必备20个原理与50个知识点

马哲必背20条原理与50个知识点一、20条原理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原理;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3、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原理;4、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5、辩证的否定观;6、否定之否定规律;7、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9、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1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1、事物矛盾变化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1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4、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1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6、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是直接动力。

)(17)社会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1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19、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的原理(包括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决定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0、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原理。

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辩证关系原理。

二、50个知识点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的基本问题;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4、两种历史观的对立;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7、物质与运动;8、运动与静止;9、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0、实践构成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11、实践的主体、客体及其相互作用;12、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13、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4、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15、发展的永恒性和普遍性;16、规律及其客观性;17、现象和本质;18、必然性和偶然性;19、原因和结果;20、可能和现实;21、事物存在的质、量、度;22、事物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23、事物发展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辩证关系;24、对立统一规律;2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26、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及其相互关系;2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及其辩证关系;28、坚持唯物辩证法,防止形而上学;29、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30、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与认识的本质;31、主体、客体及其辩证关系;32、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3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34、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35、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36、真理及其客观性;37、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38、价值;39、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40、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4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42、生产力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性;43、生产关系的本质和内在结构;44、社会规律及其特点;4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及其矛盾;46、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及矛盾;47、社会发展的动力;48、“生产力标准”的依据及意义;49、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科学技术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50、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

马原24个原理

马原24个原理

马原24个原理马原24个原理概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中,有24个基本原理。

分别是: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对立统一规律;3、质量互变规律;4、否定之否定规律;5、量变质变规律;6、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例——新事物战胜旧事物;7、对立统一规律的特例——矛盾双方互相渗透,由此推动事物发展;8、质量互变规律的特例——外延与内涵;9、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例——肯定中包含否定;10、肯定与否定是辨证统一的原理; 11、质量互变规律的特例——质变;12、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例——肯定中有否定;13、对立统一规律的特例——否定之否定; 14、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例——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15、质量互变规律的特例——量变到质变;16、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例——复归和循环;17、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原理;18、量变质变规律的特例——积极因素的扩大;19、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特例——否定之否定;20、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和矛盾律;2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22、认识的本质及其过程原理;2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24、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原理。

原理一:物质决定意识。

在这条原理中,主要讲了意识的起源以及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因为,物质决定意识,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能动地反映客观,为客观服务,这也就表明了意识的来源。

意识的产生,在这里具体讲的是,有了光的存在才有了光源。

光源决定光,并且光与光的作用,光与影子的作用共同作用于人类视觉神经系统,于是人们的视觉器官便会把这两者区分开来。

可见,没有物质就不会有意识,所以物质决定意识。

同时,物质决定意识,还说明了,只有客观的物质世界才能产生人们的意识。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而物质世界则是客观存在的。

这里,物质世界也就是人们所生活的客观世界。

人们正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决定意识,这就强调了,如果人们不能把物质世界同意识联系起来,而一味的只知道一切从主观出发,那么人们将会像是盲目的被牵着鼻子走,因此这里讲到的物质决定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它告诉我们,人们的意识必须要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

马原三个原理

马原三个原理

马原三个原理原理一:唯物辩证法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

唯物主义从认识论上看,强调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强调只有通过对物质的认识才能正确地认识世界。

辩证法从方法论上看,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主张既要重视事物的分析,又要注重事物的综合。

唯物辩证法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点:1. 动态发展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中存在的。

事物的发展是一种矛盾的统一,不同因素之间不断发生矛盾和斗争,通过矛盾的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进步。

2. 矛盾统一的观点唯物辩证法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性的对立面,通过对立面之间的斗争和辩证关系,事物才能得到发展和进步。

矛盾的统一是指矛盾双方通过斗争最终达到一种新的统一状态。

3. 量变质变的观点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的。

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质变是指事物在性质上的转变。

当一个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引起质变。

质变又进一步推动了事物的发展和变革。

原理二:革命性原理革命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革命性原理强调的是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的不断变革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经济制度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只有通过革命性变革,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革命性原理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点:1. 阶级斗争的观点革命性原理认为,社会是由阶级斗争推动发展的。

不同的阶级之间存在着利益的冲突和矛盾,通过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可以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2. 革命的观点革命性原理认为,只有通过革命,才能彻底改变旧的社会制度,推动社会的进步。

革命包括武装斗争和非暴力斗争两种形式,根据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状况选择适合的革命方式。

3. 社会主义的观点革命性原理强调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实现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才能最终达到共产主义的美好目标。

马原基本原理分几个部分

马原基本原理分几个部分

马原基本原理分几个部分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克思主义,是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一种在理论上代表了无产阶级利益的哲学体系。

它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核心,包括了唯物史观、阶级斗争理论、劳动价值论等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详细探讨细分为几个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1.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强调物质是现实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从整体上看待世界,强调矛盾与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承认客观规律的存在和不可抗拒性。

2.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基本原理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是物质生产力的变革,而无产阶级是社会历史上最先进和最具革命性的阶级。

马克思主义通过唯物史观分析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3.阶级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是阶级斗争理论。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的动力来自于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无论是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斗争,还是各个阶级内部的矛盾和斗争,都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

4.劳动价值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原理是劳动价值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通过出卖劳动力,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家的利润,形成了剥削关系。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几个部分从上述内容分析,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可以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强调整体观念,认为矛盾与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之一,强调物质生产力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无产阶级是社会历史上最先进和最具革命性的阶级。

3. 阶级斗争理论阶级斗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之一,认为社会的动力来自于各个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马原的基本原理

马原的基本原理

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原理,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学科。

马原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们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与客观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来获得的。

2. 辩证法:辩证法是研究事物发展规律的方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与斗争。

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3.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然的、必然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理论依据。

4. 阶级斗争:认为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体现为不同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条件。

5. 剩余价值: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和规律。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中,除去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部分之外的那一部分。

6. 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是代替资本主义的先进社会制度,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无产阶级专政等手段,实现共同富裕和人的全面发展。

7. 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追求人类社会的全面自由、平等和幸福。

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精神境界高度发达,消除阶级差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发展。

以上是马原的一些基本原理,这些原理对于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学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运用马原的基本原理,有助于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马原期末原理总结

马原期末原理总结

马原期末原理总结一、物质观和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史观认为,世界是物质世界,物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决定意识。

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和整体系统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事物的变化和发展是由于内部矛盾的斗争。

二、实践论和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将现实社会的实践视为认识真理的根本依据,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实践的积极作用,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改造世界,实现真理的认识。

认识论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感觉直接认识和抽象思维进行间接认识的,是一种主观能动的活动。

三、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推动的,而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和规律,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四、历史唯物论和社会形态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历史唯物论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和社会形态的变革。

历史唯物论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相对不发展到相对发展的过程,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过程。

五、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在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离开了自然界,成为了自己的奴隶,目标是解放劳动者,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和全面发展。

六、实践唯物主义和物质生活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唯物主义和物质生活。

实践唯物主义强调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实践是改造世界和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物质生活,认为物质生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推动力。

七、人的价值和共产主义道德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的价值和共产主义道德。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实践者,人的价值是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建设实现的。

马原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总结

马原原理的方法论意义总结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1、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①物质观:●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

✓脱离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脱离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静止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在相对静止‎的事物中包‎含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只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一面而忽视‎绝对运动,会陷入形而‎上学。

只看到绝对‎运动而忽视‎相对静止,会陷入相对‎主义和贵辩‎论的泥潭。

✓相对静止是‎是衡量运动‎的尺度,是事物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无法‎存在的。

✓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不存‎在的。

✓割裂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把时间空间‎看成是感觉‎的产物,必然陷入唯‎心主义。

把时间空间‎看作是独立‎存在的、凝固不变的‎东西,必然陷入形‎而上学。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是‎指它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任何物质都‎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中‎,无一例外。

这就表明,时间和空间‎的存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马原学的是什么

马原学的是什么

马原学的是什么马原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是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政治教育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学说,是有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一、哲学的基本原理1、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2、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质量互变规律(三大规律)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三、三大定律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矛盾的含义。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矛盾分析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量变质变规律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一切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量、度。

掌握适度原则的重要意义。

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基本形式。

量变和质变的相互关系。

否定之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

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马原有哪些原理

马原有哪些原理

马原有哪些原理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原,是通过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和现代社会发展的研究而形成的一系列原理和理论体系。

马原旨在揭示社会存在和社会认识之间的关系,并指导人民在实践中解决社会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马原的三个基本原理:唯物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唯物论马原的第一个基本原理是唯物论。

唯物论认为,物质是历史上和社会上的首要存在,是社会生活和意识的基础。

根据唯物论的观点,物质存在于我们周围的世界,包括我们自身的身体和大自然中的物体。

唯物论不否认精神和意识的存在,但强调它们来自于物质的生产和发展。

唯物论还强调客观实在性和客观规律性,即物质的存在是客观独立于我们的意识和主观愿望的。

马原认为,唯有从客观实际出发,基于真实的物质条件去认识世界,才能找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根本途径。

辩证法马原的第二个基本原理是辩证法。

辩证法是一种研究事物发展和变化的方法论。

它强调事物矛盾的存在和矛盾的斗争是推动事物运动和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包含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矛盾的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都存在着矛盾和对立的两个侧面。

2.矛盾的斗争:矛盾的两个侧面通过斗争互相作用和对抗。

3.矛盾的转化:矛盾的斗争会推动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4.对立的统一:矛盾的两个侧面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互为转化和统一。

辩证法强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因,只有充分认识和把握事物内部的矛盾,并通过解决矛盾实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马原的第三个基本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认识,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受到社会条件和经济基础的制约。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历史的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

社会的进步和变革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推动的,而阶级斗争是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和社会关系的矛盾引起的。

历史唯物主义还强调社会发展是不断前进的,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

大二马原大题知识点

大二马原大题知识点

大二马原大题知识点在大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称“马原”)课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并理解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下面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方面进行论述,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大二马原的知识点。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1.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强调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 革命与变革:探讨了革命与变革的本质区别及其对社会的影响,讲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对革命的基本观点。

3.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阐述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重要地位,说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 具体分析具体问题:介绍了具体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强调了辨证思维对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二、唯物辩证法1.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讲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内涵,以及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到的推动作用。

2.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解释了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和作用,强调了矛盾的发展在事物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矛盾的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介绍了矛盾的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概念及其确定的方法,讲述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4. 矛盾的特殊性:阐述了矛盾的特殊性的内涵及其在大自然和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强调了事物发展中矛盾的特殊性及其规律性。

三、历史唯物主义1. 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革命:探讨了社会基本矛盾的产生和变化规律,以及社会革命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介绍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等。

3. 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阐述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内在联系,强调了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讲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危机理论等。

总结:大二马原大题知识点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着重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社会革命、社会变革等重要内容。

马原所有原理

马原所有原理

马原所有原理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马克思主义的各个方面都是以物质实际为基础的,都是以阶级斗争为基本动力的,都是在具体国情下积极实践的。

马原的基本原理1. 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方法论。

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实体,意识只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历史唯物论是唯物论的应用,强调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指出社会变革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2. 阶级斗争与阶级分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通过进行阶级分析,指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构成的。

3. 价值论与剩余价值论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论强调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剩余价值论是价值论的进一步发展,指出资本主义经济的核心矛盾在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占有。

4. 基本人权与社会主义法治马克思主义倡导人民当家作主和社会主义法治。

基本人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权利的基本观点,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和社会权利。

社会主义法治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法治来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5. 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大创新,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社会形态。

社会主义的核心任务是进行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远大理想,是最终的社会形态,具有共产主义社会的共产主义分配原则和共产主义劳动和生产原则。

马原的实践意义1. 指导党和国家建设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党和国家工作的理论武器。

马原的所有原理为党和国家的决策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并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考研马原原理总结

考研马原原理总结

考研马原原理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即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实践的决定性作用,认为人的认识是通过实践和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强调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辩证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否定和批判主义是辩证唯物论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还包括阶级斗争理论和社会主义本质论。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结果,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必然需要通过消灭私有制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本质论指出,社会主义是过渡阶段,其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两个阶级、两个道路、两条路线的斗争,需要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还有科学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科学社会主义是指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科学指导,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指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消灭一切剥削关系,实现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对于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马原的三大原理

马原的三大原理

马原的三大原理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马克思主义的三大原理被认为是其基本组成部分,即物质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论。

本文将依次介绍这三大原理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特点。

一、物质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辩证法是研究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一种方法。

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的,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物质辩证法通过对事物进行辩证思维,揭示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物质辩证法的核心观点包括: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是主导因素,意识是从属于物质的表现形式。

意识来自与物质的互动和变化,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和认识的结果。

2.矛盾的普遍存在: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矛盾既是事物内部的对立,又是事物之间的对立。

3.发展的辩证法:事物发展不是线性的,而是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

事物之间的变化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解决的。

物质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思想,它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特点,对于正确理解世界、指导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探索和反映。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果。

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1.物质决定意识:人类的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而社会存在又是物质生活的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物质生产关系决定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政治制度。

2.阶级斗争的驱动力:阶级是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和动力。

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3.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历史的发展是一种不断前进的趋势。

封建制度存在的根本问题是限制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资本主义则为生产力的解放提供了条件。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它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对于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原哲学原理
重要: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材料中有关于环境破坏之类的,或者是做事情过度,急功近利)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材料中出现根据某种情况来制定计划或者做某件事,或者立足于国情啊现状啊之类的。


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6.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7.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8.联系的普遍性: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

②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关键词:有利于,引起,合作,结合,相互,关系。


9.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10.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11.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关键词:顾全大局,整体,战略高度,长远利益,分裂。

或者回答国家与地区,各部门关系之类的问题。


12.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关键词:创新,发展,前进,进步,未来。


13.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4.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②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只要是有关矛盾的,答上去一定没错。


15.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①含义: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材料中出现如优势与缺点,机遇与挑战,好的方面与不好的方面之类的,要回答到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16.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有关矛盾题基本都可以回答)
17.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
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只要有其中一个表现就可以用到)1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19.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关键词:核心,重点,突破口,集中力量,统筹兼顾。


20.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关键词:主流,支流,方面)
2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⑴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⑵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22.辩证的否定观:①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③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回答关于创新的问题。

关键词:肯定与否定,继承与发展,突破,改造。


23.树立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树立创新意识。

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4.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
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5.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26.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7.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①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8.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
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