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位置异常的影像诊断-丁建平

合集下载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髌股关节由髌骨与股骨滑车关节面组成,是人体负重和活动量较大的关节。

髌股关节邻近的软组织张力和骨与软骨结构正常,对于维系伸膝装置的机械效能至关重要,其稳定结构包括纵向的股四头肌髌韧带、髌骨内外侧支持带,髂胫束等。

一旦这种稳定性被打破,即会出现髌骨不稳和髌股关节的排列异常。

因不稳程度各异,明显的习惯性髌骨脱位容易诊治,而潜在或轻度不稳由于认识不足易被忽视,易被误诊为髌骨软化或半月板损伤等疾病而延误治疗。

因此,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在临床工作中就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对于髌股关节不稳定症,诊断特别是影像学方面有着比较多的方法可供参考,治疗方法上也各有优缺点,本文查阅了相关文献后对其综述如下。

1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影像学诊断在详细询问病史、症状及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之后,还应该有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和手术前常规关节镜检查。

1.1 膝关节X线检查膝关节正位片对判断髌股关节的排列是否正常价值不大(明显的髌骨外移在正位片上可能反映出来)。

侧位片是评估髌骨垂直位置的最佳摄片,用于判断高位髌骨,文献中常用的测量方法是Insall Salvati法[1]:髌韧带长度与髌骨长轴的比值,正常值接近1∶1,若比值大于1.2则认为有高位髌骨。

髌骨轴位片被认为是评估髌股关节排列效价比最高的检查方法[2],但它对拍摄技术的要求比较高。

轴位片提供的信息与摄片方法相关,目前还没有一种公认的标准方法。

较常用的是Merchant法[3],即仰卧位屈膝45°摄片,后来Hcat[4]将其改进为仰卧位屈膝30°摄片,发现髌股关节力线对称性的改变是引起髌股关节疼痛的重要原因。

此外还有Jaroschy法(仰卧位屈膝60°摄片)和Settegast法(俯卧位屈膝120°摄片)等。

髌骨轴位片可观察到髌骨的倾斜和半脱位。

有许多参数可用于分析轴位片,如:a)股骨滑车沟角[5];b)适合角(CA角)[6];c)外侧髌股角[5];d)髌骨外移率[6];e)髌骨指数[3];f)股骨滑车凹深度[6];g)倾斜角[7]等。

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髌骨病变是指髌骨发生了结构或功能上的改变,通常会导致疼痛和运动受限。

影像学是诊断和评估髌骨病变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下面将详细介绍髌骨病变的常见影像学表现及其细化的内容。

一、正位X线片表现在正位X线片上,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⒈髌骨软骨退变:呈骨化不全、不规则,或者呈破碎状。

⒉髌骨软骨下骨质增生:出现骨刺或骨赘。

⒊髌骨软骨下骨质硬化:骨质密度增高,呈结节状或团块状。

⒋髌骨关节面的变形:如不平坦、不光滑、不对称等。

二、侧位X线片表现在侧位X线片上,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⒈髌骨前倾:髌骨与股骨髁间角度增加,表明前倾。

⒉髌骨骨膝角度改变:髌骨与胫骨骨膝角度增加或减小。

⒊髌骨过度站立:髌骨在侧位上位于髌前骨刺之上。

三、磁共振成像(MRI)表现MRI是评估髌骨病变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髌骨结构及软组织情况。

髌骨病变在MRI中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⒈髌骨软骨变性:表现为信号异常,呈低信号或高信号。

⒉髌骨创伤性软骨撕裂:表现为软骨裂纹、片状软骨缺损等。

⒊髌骨关节积液:在关节囊内可见液体信号的积聚。

⒋髌骨骨刺:表现为骨片、骨赘等影像学表现。

【附件】本文档无涉及附件内容。

【法律名词及注释】⒈髌骨病变:指髌骨发生了结构或功能上的改变。

⒉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利用X射线、CT、MRI等影像学技术进行疾病诊断和评估的学科。

⒊骨刺:骨刺是指骨组织发生的生理或病理性增生,通常是由于骨骼受到刺激或负荷增加引起的。

创伤后髌骨位置改变的影像学诊断

创伤后髌骨位置改变的影像学诊断

创伤后髌骨位置改变的影像学诊断本文主要通过下肢膝关节髌骨位置侧量,结合实际病历及X线、MRI多方面观察阐述因外伤或术后创伤所致的髌骨位置异常。

普通X线正常髌骨位置与异常髌骨位置对比。

MRI:通过MRI常规序列观察股四头肌腱及髌骨韧带走行及信号异常。

后天髌骨位置异常多由X线检查所忽视的急慢性韧带损伤所致。

标签:髌骨位置异常;X线表现;MRI成像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常规X线对于髌骨位置异常通常漏诊率较高,结合我院实际病历5例,其中1例漏诊。

对比X线髌骨测量及后期MRI扫描总结出创伤为后天性髌骨位置异常常见的原因。

正常髌骨测量以X线膝关节标准侧位/轴位/为基准测量。

1.2方法1.2.1侧位膝关节侧位略屈曲。

以髌骨关节面的中点,伸膝向前,屈膝向后。

延伸至股骨髁间窝上方骨质疏松区中点。

在延胫腓骨上端中点纵轴。

2点连接。

文献记载多为:100°~110°(我院以此法为主要测量方法)。

1.2.2侧位:测量髌骨高度Insall-Salvati指数(髌腱于髌骨长度比,正常为1,>1.2提示高位髌骨,1提示高位髌骨)。

1.2.3轴位1.2.3.1 Sulcus角股骨髁间窝顶点和内外髁最高点连线的夹角,角度超过126~150°提示髌骨脱位或半脱位。

1.2.3.2 Congruence角股骨髁间窝定点至髌骨最低点的连线与Sulcus角平分线之间的夹角,>15°为异常。

1.2.3.3 Laurin角股骨内外髁顶点连线与髌骨外侧关节面之间的夹角。

当两线平行或开角向内时提示习惯性髌骨半脱位。

下肢全长相:侧下肢力线。

1.2.4 CT 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MRI)CT 扫描可显示髌骨位置异常,观察外侧滑车高度,测量胫骨结节滑车沟指数(TTTG),>20 mm为异常。

MRI 成像技术没有离子化射线,也无需使用造影剂。

既能观察髌骨的滑行轨迹,又能观察软骨本身的病变,还有助于了解支持带或髌股韧带损伤的部位,是诊察髌股关节的重要有效手段。

髌骨位置异常的影像诊断-丁建平

髌骨位置异常的影像诊断-丁建平
• 外伤性:各种损伤因类型不同表现各异
21
髌骨位置异常的临床表现
• 外伤性:因受伤类型而不同,脱位多位于外侧, 女性多见
• 非外伤性:膝前区疼痛,以前外侧明显,上下楼 时加重
• 小于45岁多见 • 女性多于男性 • 髌骨周围或深面的酸甜多由于股四头肌失去平衡
引起,这种过度紧张常常是慢跑、球类运动引起, 并伴有髌骨软化
• 脂肪垫水肿:Hoffa’s fat pad上外侧水肿是髌股关节撞 击的最常见表现,股前脂肪垫水肿也可发生;脂肪垫肥 大至髌韧带弯曲
• 滑膜水肿 • 髌骨软骨软化 • 髌股关节骨关节炎(OA):早期OA包括髌骨变软、部
分纤维化,易发生在滑车沟底、滑车外侧、髌骨后缘。 晚期OA,软骨下骨质异常 • 外侧间隙压力过高综合征:髌股外侧面软骨下硬化,外 缘骨赘形成 ,髌骨外侧面向股骨外侧髁倾斜,伴或不 伴轻度髌骨外侧半脱位
• 选取髌骨最大横轴面图像测量髌骨横向移位 • 完全显示股骨髁层面上测量滑车沟 • 在矢状面正中层面测髌韧带、髌骨长度
24
1. 髌骨高度异常
• 在正中矢状面图像测量髌骨高位和低位,高位多见 • 高位髌骨是髌股关节撞击的最常见原因 • 正常膝关节伸直位时,髌骨长度与髌韧带长度近似 • 用Insall-Salvati方法,髌韧带-从髌骨下极至胫骨结节,
22
髌骨位置异常的不同表现和相关因素
• 1. 髌骨位置异常 髌骨高度异常(高位、低位) 髌骨水平位置异常(横向移位)
• 2. 相关因素 髌骨角异常 股骨滑车发育不良 胫骨结节外侧移位 髌股关节周围软组织结构改变 常常是多因素共存,测量用骨性标志
23
髌骨位置异常的测量
• 膝关节伸直位和屈曲位测量的值不同 • 膝伸直位时髌骨位于滑车沟的上端,屈膝开始后,从0-

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1:引言髌骨(patella)是位于膝关节前方的三角形骨头,它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股骨股骨骨头接触的表面积并保护膝关节。

髌骨病变指的是髌骨结构发生损伤或病理改变,常见的病变包括髌骨骨折、髌骨软骨磨损和髌骨脱位等。

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对于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2:髌骨骨折的影像学表现髌骨骨折是指髌骨发生断裂,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髌骨横向骨折、纵向骨折和粉碎性骨折等。

在X线片上,髌骨骨折表现为骨折线,可伴有骨片移位和间接征象。

CT扫描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折类型、骨折线的形态以及骨折骨片的相对位置。

3:髌骨软骨磨损的影像学表现髌骨软骨磨损是指髌骨软骨层发生损伤或病理性改变,常见的软骨磨损程度分为四期,由轻度到重度逐渐加重。

在MRI检查中,可以观察到软骨的光滑度减退、软骨面破碎和软骨下骨硬化等表现。

MRI还可以评估髌骨周围的韧带、肌肉和脂垫的状况。

4:髌骨脱位的影像学表现髌骨脱位是指髌骨从正常位置脱离,常见的脱位类型包括髌骨向外侧脱位和髌骨向内侧脱位等。

在X线片上,可以观察到髌骨的位置异常,以及关节间隙的改变。

MRI检查可以更准确地评估髌骨周围结构的损伤情况,包括韧带的撕裂和软骨片的损伤。

5:其他影像学表现除了上述常见的髌骨病变,还有一些其他影像学表现值得关注。

例如,髌骨骨皮质增厚可能提示长期的髌骨炎症反应。

髌骨下软骨的骨质增生可能与髌骨软骨磨损相关。

此外,感染和肿瘤等病理性改变也可能导致髌骨的异常影像学表现。

本文档涉及附件:1: X线片:包括正位、侧位和斜位片,可以直观地显示髌骨的位置和形态特征。

2: CT扫描影像:包括多平面重建图像和三维重建图像,可以清晰地显示髌骨骨折线和骨折骨片的位置关系。

3: MRI影像:包括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可以评估髌骨软骨的状况以及髌骨周围结构的损伤情况。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髌骨骨折:指髌骨发生断裂的病理状态。

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一、引言在临床实践中,髌骨病变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

准确诊断和评估髌骨病变,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

影像学检查在髌骨病变的诊断和评估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二、影像学检查方法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线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检查。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髌骨病变中的应用和表现。

1.X线检查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可用于了解髌骨的外观和结构。

髌骨病变在X线上呈现不同的表现,包括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骨折、关节面损伤等。

X线检查可以提供初步的诊断线索,但对于某些细微的髌骨病变,其表现可能不明显。

2.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检查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髌骨图像,可以清楚显示髌骨的骨质结构和骨折情况,并可进一步评估髌骨周围的软组织情况。

CT检查对于复杂的髌骨病变,如髌骨分离、骨折移位等,有着较高的准确性。

3.磁共振成像(MRI)MRI检查能够提供更为详细的软组织对比,对于髌骨软骨和韧带的损伤有着较高的敏感性。

髌骨病变在MRI上表现为信号异常、关节积液、软骨撕裂等。

MRI对于评估韧带损伤、滑膜增生等髌骨病变方面有独特优势。

4.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可用于评估髌骨软骨的损伤和关节积液的情况。

超声检查简便、无创,适用于一些不需要详细骨组织信息的评估,如肌腱髌骨摩擦综合征。

三、不同类型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根据髌骨病变的不同类型,其影像学表现也不同。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1.髌骨软骨退行性变髌骨软骨退行性变主要表现为软骨变薄和软骨面上的骨质增生。

X 线检查可见髌骨关节面骨质增生,髌骨背面软骨变薄。

MRI检查可见髌骨前后软骨的变薄和关节积液。

2.髌骨骨折髌骨骨折在X线上可见骨折线及其移位情况。

CT检查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骨折图像,包括骨折片段的分离和移位程度。

3.髌骨滑膜增生髌骨滑膜增生在MRI上可见髌骨前后面的软组织肿块,信号较均匀。

髌骨脱位x线诊断标准

髌骨脱位x线诊断标准

髌骨脱位x线诊断标准
髌骨位于膝盖前方,是连接股骨和胫骨的重要骨头。

髌骨脱位是指髌骨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不正常的位置,常见于运动员和跳高、跳远等冲击性运动中。

髌骨脱位会导致膝盖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症状。

髌骨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髌骨位置:正常情况下,髌骨应该位于股骨远端上方。

如果髌骨位置移动到股骨远端下方,则可能存在髌骨脱位。

2.髌骨与股骨的关系:正常情况下,髌骨应该与股骨形成一条直线。

如果髌骨位置发生改变,与股骨形成的直线也会发生变化。

3.髌骨旋转:正常情况下,髌骨与股骨是平行的。

如果髌骨发生旋转,与股骨的角度也会发生变化。

4.软组织损伤:髌骨脱位还可能伴随软组织损伤,如半月板撕裂、韧带损伤等。

通过x线可以观察到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在进行髌骨脱位的x线诊断时,还需要进行比较分析,即将患者的x线与正常人的x线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存在髌骨脱位。

此外,还需要注意拍摄角度和质
量,以及患者的体位和动作,以避免误诊和漏诊。

总之,髌骨脱位的x线诊断标准主要包括髌骨位置、髌骨与股骨的关系、髌骨旋转和软组织损伤等方面,比较分析也是诊断的重要步骤,需要注意细节和质量控制。

髌骨影像学诊断

髌骨影像学诊断

髌骨影像学诊断髌骨是人体膝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对于膝关节的正常运动至关重要。

在临床上,髌骨疾病常常导致膝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因此准确的影像学诊断对于髌骨疾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一、髌骨的解剖结构髌骨位于股骨远端的股骨滑车上方,是人体唯一的游离骨,其主要功能是通过股四头肌的牵引力帮助膝关节伸直,并缓冲膝关节的压力。

髌骨的后侧是由骨骺和骨软骨组成的髁状突,连接股骨滑车,前侧是光滑的髌骨软骨面与股骨滑车软骨面相接。

二、常见的髌骨疾病1. 髌骨半脱位:髌骨半脱位是指髌骨在膝关节运动过程中发生位置异常的病变。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以及髌骨滑出感。

在影像学上,可以通过正位X线片和屈曲位X线片来评估髌骨是否处于正常位置。

2. 髌骨骨折:髌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通常由膝关节外力冲击引起。

在骨折类型上,髌骨骨折可分为髌骨骨干骨折、髌骨骨刺骨折和髌骨分离骨折等。

通过X线、CT扫描和MRI等影像学技术可以准确判断骨折的类型和位置,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3. 髌骨软骨损伤:髌骨软骨损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膝关节软骨疾病,常常由于慢性应力或外伤引起。

髌骨软骨损伤的临床表现包括膝关节疼痛、髌骨推压痛和杵状膝等。

在影像学诊断上,磁共振成像(MRI)是非常有价值的检查手段,可以准确显示髌骨软骨的损伤情况。

三、影像学诊断技术1. X线检查:X线检查是髌骨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之一。

通过正位X线片和屈曲位X线片,可以评估髌骨的位置、形态和骨折情况。

此外,还可以通过X线片来观察膝关节的骨性畸形,如骨赘等。

2. CT扫描:CT扫描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骨折断裂图像,对于髌骨骨折的定位和分型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通过CT扫描还可以评估髌骨的关节面和关节软骨的情况,对于了解髌骨软骨损伤的程度起到重要作用。

3. 磁共振成像(MRI):MRI是诊断髌骨软骨损伤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能够对软组织结构进行高分辨率的显示。

【温故知新】髌骨位置及形态异常的影像诊断

【温故知新】髌骨位置及形态异常的影像诊断

【温故知新】髌骨位置及形态异常的影像诊断髌骨发育不良(遗传性指(趾)甲-髌骨综合征)指甲-髌骨综合征(nail-patella syndrome)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质,与ABO血型和腺苷酸盐激酶(adenylate kinase)连锁,基因位点在第9对染色体上,并有很高的外显率。

特点是多种骨的异常,最初影响肘和膝,并有相关肾病,少数病例有眼和血管异常。

最突出的指(趾)甲萎缩或发育不良甚至缺如,该综合征指(趾)甲异常包括变色、匙状甲、纵向嵴、指(趾)甲缺失或营养障碍、三角形甲弧影。

这些表现常为对称性,指甲较趾甲更易受累,拇指受累频率最高,约见于90%以上的患者。

80%有单侧或双侧髌骨发育不良或完全缺如,这些改变可能与关节屈曲时侧面降低有关,会导致膝外翻畸形。

髌骨异常也会导致骨关节炎、骨关节病和关节积液。

二分髌骨二分髌骨(Bipartitepatella)又称为髌骨双分裂,是青少年阶段髌骨发育异常出现1个或多个副骨化中心,最常见于髌骨外侧髌上1/4 、外1/4 ,且常呈双侧对称发生,而发生在中部的、分左右或上下贯通的少见,个别在骨发育成熟后仍不与主骨融合。

髌骨背侧缺损(DDP)背侧缺损是与正常骨化有关的变异。

它一般偶在的影像学检查中发现,但偶尔可能有膝关节疼痛的症状。

髌骨的背侧缺损存在于0.3至1%的人群中。

在平片上,背侧髌骨缺损是由位于髌骨背侧表面的超外侧面的硬化区域包围的圆形的、射线可透的病变。

MR显示在具有完整覆盖软骨的髌骨的深皮质表面中的半球形缺陷,其变厚以填充缺损。

它显示T1上的低信号和T2图像上的高信号。

缺损位置、射线照相外观和临床过程有独特的特点,可以与髌骨的其他损伤区分开。

高位髌骨a图正常位置髌骨,髌韧带长度(PT)/髌骨长度(PL)正常比值为1.0-1.2(国内文献一般小于0.8提示低位髌骨,大于1.2提示高位髌骨);b图PT/PL比值为1.8;c图示髌骨脱位状态,局部骨髓水肿。

髌股关节异常对合的CT检查

髌股关节异常对合的CT检查

髌股关节异常对合的CT检查丁建林;易旦冰【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06(28)7【摘要】目的探讨髌股关节异常对合的CT检查方法.方法21例30侧膝髌股关节疼痛患者(症状组)及15例30侧膝无症状者(对照组)在屈膝0°、15°及30°时分别对髌股关节行CT横断扫描,分别测量并比较分析髁间沟角、和谐角、外侧髌股角等参数.结果在屈膝30°时扫描,症状组髌股关节的和谐角明显大于对照组或(和)外侧髌股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髁间沟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并测量和谐角、外侧髌股角是评价髌股关节异常对合的重要参数;屈膝30°髌股关节CT横断扫描是检出髌股关节异常对合的有效方法.【总页数】4页(P992-995)【作者】丁建林;易旦冰【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深圳,518033;广东省深圳市第四人民医院,广东医学院附属深圳市福田人民医院,深圳,518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相关文献】1.动态影像观察对髌股关节对合异常的应用价值 [J], 朱瑾;李石玲;赵建;郭智萍;卢军丽;马晓晖2.关节镜下髌周支持带平衡术治疗髌股关节对合异常的临床研究 [J], 侯煜;玉树敬;冯和林;郝艳坤;冯建刚3.关节镜下低温等离子汽化技术治疗髌股关节异常对合临床观察 [J], 毛瑞君;丛永健;窦建;关家文;孙海涛;贾逢爽;李纯明4.关节镜诊治髌股关节异常对合27例观察 [J], 史晨辉;王永明;董金波;孙吉华;朱卫国;孙建华;何斌;王维山5.髌股关节异常对合的关节镜诊治 [J], 史晨辉;王永明;董金波;孙吉华;朱卫国;孙建华;何斌;王维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动态CT观察髌股关节排列异常

动态CT观察髌股关节排列异常

动态CT观察髌股关节排列异常牛金亮;陈翠平;王峻;李健丁【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年(卷),期】2009(025)006【摘要】目的分析动态CT评估髌股关节排列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分别在屈膝0°、10°、20°、30°时用CT检测30例60膝髌股关节,观察膝关节不同屈曲角度髌股关节的排列,测量各屈曲度髌股关节的股骨滑车角、相称角及外侧髌股角,分析不同角度对髌股排列异常的检出率.结果本组分别在膝关节0°、10°、20°、30°选取髌骨棘与股骨滑车凹最深的层面测量,有15膝的相称角大于16°,为髌骨外侧半脱位,16膝为髌骨外倾,10膝髌骨外侧倾斜合并半脱位.统计学分析证实膝关节屈曲10°和20°对髌骨外倾、半脱位检出率高.结论动态CT能评估髌股关节排列,膝关节屈曲10°和20°是诊断髌股关节排列异常的重要位置.【总页数】3页(P1075-1077)【作者】牛金亮;陈翠平;王峻;李健丁【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山西,太原,030001;山西省古交市矿区总医院放射科,山西,古交,030200;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影像科,山西,太原,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放射科,山西,太原,03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4;R814.42【相关文献】1.动态影像观察对髌股关节对合异常的应用价值 [J], 朱瑾;李石玲;赵建;郭智萍;卢军丽;马晓晖2.16排螺旋CT在髌股关节排列异常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髌股力线精准测量价值 [J], 武帅3.16排螺旋CT在髌股关节排列异常患者中的应用及对髌股力线精准测量价值 [J], 武帅4.髌股关节异常排列和运动轨迹的动态磁共振研究 [J], 陈海南;董启榕;汪益;郑祖根5.髌股关节排列异常的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J], 董启榕;郑祖根;王以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髌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一、背景介绍髌骨是人体大腿肌腱和膝关节之间的一个三角骨,常见的髌骨病变包括髌骨软化、髌骨骨折和髌腱炎等。

影像学是诊断和评估髌骨病变的重要手段,通过不同的影像学技术可以观察到病变的类型、程度和范围,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二、X线表现1-髌骨软化:X线可见髌骨密度减低,髌骨钙化边缘模糊,甚至可以见到髌骨固有骨小梁的消失。

2-髌骨骨折:X线可见髌骨的断裂线,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纵向骨折、横向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3-髌骨骨质增生:X线可见髌骨前后突起,骨质增生边缘清晰,可伴有关节面增宽和髌骨变形。

三、CT表现1-髌骨软化:CT显示髌骨密度减低,髌骨表面光滑度减弱,髌骨内突表面可见不规则的骨质囊状改变。

2-髌骨骨折:CT可直观显示髌骨的骨折线和骨折段的移位情况,对于复杂的髌骨骨折有助于明确诊断和手术方案的选择。

3-髌骨软骨损伤:CT可以观察到髌骨软骨的断裂、脱落和损伤程度,对于判断软骨损伤的范围和评估软骨修复的效果有重要意义。

四、MRI表现1-髌骨软化:MRI可以显示髌骨的信号改变,包括T1WI上信号减低、T2WI上信号增高和增强后信号强化减低。

2-髌骨脱位:MRI可以清楚显示髌骨的位置和关节囊的情况,有助于髌骨脱位的确定和分型。

3-髌骨软骨损伤:MRI可显示髌骨软骨的断裂、脱落和损伤程度,以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对于评估软骨修复的效果有重要意义。

附件:本文档附带影像学图示,供参考。

法律名词及注释:1-影像学:医学影像学是一种通过使用不同的辐射和影像技术以及医学图像处理技术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医学领域。

2-髌骨软化:髌骨软化是一种髌骨病变,指髌骨骨密度减低、髌骨钙化边缘模糊,甚至可以见到髌骨固有骨小梁的消失的状况。

3-髌骨骨折:髌骨骨折指髌骨发生的骨折,常见的骨折类型包括纵向骨折、横向骨折和粉碎性骨折。

4-髌骨软骨损伤:髌骨软骨损伤指髌骨软骨的断裂、脱落和损伤的情况,常见于髌腱炎和创伤性损伤。

髌骨软化症的影像诊断

髌骨软化症的影像诊断

二、髌骨软骨软化的病理分类
关节镜下可将髌骨软化分为5级: Ⅰ级:关节软骨失去珍珠样外观而变得较暗淡,局
部软化,肿胀区或纤毛化区的直径<0.5cm。
二、髌骨软骨软化的病理分类
关节镜下可将髌骨软化分为5级: Ⅱ级:关节软骨软化区内出现毛刷状或纤毛化改
变,深达1~2mm,直径≤1.3cm。
二、髌骨软骨软化的病理分类
Ⅰ~Ⅱ级为早期,主要保守治疗 Ⅲ~Ⅳ级为进展期,需手术及关节镜治疗。
三、病因
1. 先天性髌骨发育障 碍,位置异常及股骨 髁的大小异常,或后 天性膝关节内外翻, 胫骨外旋畸形等,使 髌骨不稳定,在滑动 过程中髌股关节面压 应力集中于某点,成 为慢性损伤的基础。
三、病因
2. 膝关节的长期用力快速屈伸, 增加髌股关节的磨损(如自行 车运动员的训练)。
Ⅰ~Ⅱ级为早期,主要保守治疗
关节清理术: D:PGE序列T1加权像
②髌骨抬高(悬吊术),于胫骨结节处植骨,抬高,减少髌骨对股骨滑车的压力。
Ⅰ级:关节软骨失去珍珠样外观而变得较暗淡,局部软化,肿胀区或纤毛化区的直径<0.
膝关节的长期用力快速屈伸,增加髌股关节的磨损(如自行车运动员的训练)。
A.软骨下骨钻孔: 2ml/周/次 5周一疗程。
中蛋白粘多糖的合成,口服0.2~0.4 Bid,既可止 痛,又有利软骨修复。 ③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可增加关节液的粘稠性和 润滑功能,保护软骨,又促进软骨的再生和愈合。 2ml/周/次 5周一疗程。
注:关节内注射醋酸泼尼松虽可缓解症状,但由于抑制粘蛋 白、胶原的合成,对软骨修愈不利,最好不用。
五、治疗
2.手术治疗: 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有先天畸形者可手术治疗 ①外侧关节囊松解,股骨外髁垫高以增加髌股关节的 稳定性。 ②髌骨抬高(悬吊术),于胫骨结节处植骨,抬高, 减少髌骨对股骨滑车的压力。 ③同种异体软骨移植:用于孤立性关节软骨缺损或剥 脱性骨软骨炎。 ④关节镜手术

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CT检查

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CT检查

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CT检查宦坚;龚建平;董启榕;汪益;钱铭辉【期刊名称】《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年(卷),期】2005(015)001【摘要】目的评价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CT检查价值.方法膝关节疼痛患者21例(26膝),对膝关节屈曲0°、15°、30°髌股关节进行CT检查,对髌骨的位置作出定性评价.结果在伸展状态下至屈膝30°股肌收缩导致髌骨出现移位和倾斜.最常见的异常是髌骨移外侧位伴倾斜.在屈膝30°股肌收缩时,在患膝组中10个未发现髌股关节异常排列的膝中,有3例出现外移和/或倾斜.余下7个未发现髌股关节异常排列的膝中,在屈膝15°股肌收缩时,发现有3个为潜在性髌骨位置异常.结论屈膝0°~30°在股肌收缩状态下,髌股关节CT扫描是检出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有效手段.【总页数】3页(P160-162)【作者】宦坚;龚建平;董启榕;汪益;钱铭辉【作者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江苏苏州,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江苏苏州,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江苏苏州,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江苏苏州,215004;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江苏苏州,21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相关文献】1.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CT测量 [J], 阳明;彭志远;余江2.髌股关节异常对合的CT检查 [J], 丁建林;易旦冰3.髌股关节排列紊乱的CT参数测量 [J], 肖国伟;韩楚源;崔玲4.髌股关节半脱位的CT检查和诊断 [J], 王孔林;杨水泉;等5.股内侧肌被动康复疗法治疗髌股关节紊乱所致髌股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J], 孙振杰;徐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髌骨的正常表现与变异
• 髌骨关节面中央深凹的Haglund沟 • 髌骨前缘的逗点状或刺状突起
9
髌骨的正常表现与变异
• 髌骨及滑车的形态变异很大
参考文献:徐文坚主译:骨放射学(第5版),山东科技出版,2005
10
髌骨解剖及生物力学
• 包裹于股四头肌肌腱内 • 人体最大的籽骨 • 为长轴向下的倒三角形 • 生物力学作用:
22
髌骨位置异常的不同表现和相关因素
• 1. 髌骨位置异常 髌骨高度异常(高位、低位) 髌骨水平位置异常(横向移位)
• 2. 相关因素 髌骨角异常 股骨滑车发育不良 胫骨结节外侧移位 髌股关节周围软组织结构改变 常常是多因素共存,测量用骨性标志
23
髌骨位置异常的测量
• 膝关节伸直位和屈曲位测量的值不同 • 膝伸直位时髌骨位于滑车沟的上端,屈膝开始后,从0-
• 选取髌骨最大横轴面图像测量髌骨横向移位 • 完全显示股骨髁层面上测量滑车沟 • 在矢状面正中层面测髌韧带、髌骨长度
24
1. 髌骨高度异常
• 在正中矢状面图像测量髌骨高位和低位,高位多见 • 高位髌骨是髌股关节撞击的最常见原因 • 正常膝关节伸直位时,髌骨长度与髌韧带长度近似 • 用Insall-Salvati方法,髌韧带-从髌骨下极至胫骨结节,
30°时,髌骨逐渐向前、向下及向外移动,同时向后、向 下及向外旋转,髌骨与股骨内外髁接触, 随着屈曲角度的 加大, 髌骨部分进入滑车沟 • 屈膝0-30度时髌骨活动度大,于屈膝30度时髌骨完全进入 滑车沟内,髌支持带呈紧张状态,小的髌骨移位不易发现
• 体位:所以,测量用仰卧位、膝关节中立、伸直或自然屈 曲约10-15度,易发现髌骨移位
• 外伤性:各种损伤因类型不同表现各异
21
髌骨位置异常的临床表现
• 外伤性:因受伤类型而不同,脱位多位于外侧, 女性多见
• 非外伤性:膝前区疼痛,以前外侧明显,上下楼 时加重
• 小于45岁多见 • 女性多于男性 • 髌骨周围或深面的酸甜多由于股四头肌失去平衡
引起,这种过度紧张常常是慢跑、球类运动引起, 并伴有髌骨软化
1
膝关节疼痛?
2
内容提示 • 髌骨的正常表现和变异 • 髌骨的解剖及生物力学 • 髌骨位置异常的病变 • 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 • 影像学表现(MRI)表现 • 小结
3
髌骨的正常表现与变异
髌骨从3岁开始骨化,通常有多个骨化中心,7~11岁髌骨 远端常可见孤立的骨化中心,前下部盘状骨化中心不常见
4
与髌骨纵径之比 • 正常髌韧带与髌骨长度之比为1.02 ± 0.13 ,约为1, • 轻度、中度、重度高位髌骨分别为:1.3、 1.5 、1.8 • 小于0.74为低位髌骨
参考文献: Shabshin N, et al. MRI criteria for patella alta and baja.Skeletal Radiol, 2004,445-50
髌骨的正常表现与变异
• 髌骨上缘、前缘的贝壳状骨化中心不常见 • 成人期髌骨前缘可见裂隙
5
髌骨的正常表现与变异
髌骨骨化中心不愈合形成二分或三分髌骨,常为双侧、 外上象限
6
男,34岁, 膝关节疼痛
二分髌骨, 局部肌腱炎
7
髌骨的正常表现与变异
• 0.3%~1%的20~30岁髌骨外上象限有小的缺损,MRI显示 局部软骨增厚突入缺损中,可以自发愈合,遗留硬化区
• 屈20°时接触面为1/5 • 屈90°时接触面为1/3 • 屈90°时接触面增加可减少
单位接触面压力。
19
髌股关节作用力
20
髌骨位置异常的病变
• 非外伤性:髌骨与股骨排列紊乱,膝关节伸屈活动时髌骨 运动轨迹异常,致髌股关节非正常接触,即异常撞击,由 此引发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称为髌股关节紊乱 (patellofemoral jiont disorder, PFD),或髌股不稳 (patellofemoral instability),髌股轨迹病,髌股关节对合 异常等;又称为髌股关节撞击综合征(patellofemoral impingement syndromes,PFI)
侧支持带 • 主动稳定结构:股四头肌肌
腱 • 髌腱:长35~55mm,中央宽
度24~33mm,厚度3~5mm, 远端止点略斜向外下
16
髌骨周围肌力的平衡
17
股四头肌力的平衡
• 水平方向上,内侧作用力大 于外侧
• 内侧作用力主要由股内侧肌 斜头提供
18
髌股关节接触区
• 随屈曲运动滑车接触面下移, 髌骨接触面上移,同时接触 面增加
– 增加屈膝装置与股骨距离,促 进屈膝
– 定滑轮作用:引导股四头肌肌 腱的力传导至胫骨
– 为其深面软组织提供保护
11
前面
• 每个方向都为凸面 • 粗糙的上部2/3(股四头肌肌腱止
点)
• 下1/3呈“V”形(髌腱起点)
后面
• 中央部软骨最厚约7mm(人体最 厚的软骨)
• 边缘区软骨厚度<1mm • 髌骨下极(下1/4)无软骨 • 软骨中部有一垂直的脊
25
髌韧带与髌骨测量
女17岁,髌骨位置正常 TL:PL=4.23:3.94 ≈1.1
轻度、中度、重度高位髌骨分别为:1.3、 1.5 、1.8 低位髌骨为小于0.74
26
女20岁,高位髌骨(中度),TL:PL ≈ 1.5
27
女18岁,双侧高位髌骨(重度), TL:PL ≈ 2,双髌骨外移
28
髌骨位置异常的角度测量
12
股骨远端
• 股骨髁 • 髌骨沟 • 股骨滑车 • 与髌骨后面相适应 • 外侧高于内侧
13
髌股关节
• 股骨面远大于髌骨面 • 人体最不协调的关节
之一
14
髌骨稳定的因素
骨性因素 • 股骨滑车外侧面高度 • 髌骨中央脊于滑车沟的适配性 Nhomakorabea15
髌骨稳定的因素
软组织稳定结构 • 被动稳定结构:髌腱、内外
• 角度测量 • 髌骨关节面中点A,股骨髁
间窝上方疏松区中点B和胫 骨上缘与腓骨相交点C, ABD角度正常值10~200, 低于10度为低位, • 超过20度为高位。
29
2. 髌骨水平位置异常
• 髌骨横向移位:外移、内移位,外移多见 • 测量方法:在显示髌骨最大横轴面图像,分别划髌骨内缘
和滑车内缘顶端的垂线,二者之间距离小于2mm,为正 常 • 轻度移位<5mm,中度5-10mm,重度>10mm • 若髌骨中央嵴外移超过股骨髁外缘,即为脱位 • 关节积液可以夸大髌骨移位的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