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1.4 全等三角形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上 1.4 全等三角形 课件 精品课件PPT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经历全等图形概念的发生过程,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 2.会用全等形的概念. 4.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重难点: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本节例 2是用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来说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对该范 例的解题方法和过程表述, 学生缺乏经验,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1.下面各对图形是不是全等图形? 为 什么? (1) 边长都是10cm的两个正方形. (2) 如图所示的两件衣服.
(1) 是,因为能重合.
(2) 不是,因为大小不同,不可能重合.
2. 如图,画在透明纸上 的△ABC和△A′B′C′是
全等图形吗? 是
你是怎么判断的?
通过把两个图形叠在一起,发现它们能重合.
(1) 全等,两个三角形能重合.
(2) △ABD≌△CDB. 对应角: ∠A与∠C,∠ABD 与∠CDB, ∠ADB与∠CBD; 对应边; AB与CD,AD与CB,BD与DB.
谢谢大家!
•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特长。一个人做某些事会比其他事做的更好。但许多人从未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事情,其根本原因往往是他们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如果你对一切都随遇而安,那总是会 有一天你会后悔莫及的。心,只有一颗,不要装的太多。人,只有一生,不要追逐的太累。心灵的愉悦,来自精神的富有;简单的快乐,来自心态的知足。家,很平淡,只要每天都能看见 亲人的笑脸,就是幸福的展现。爱,很简单,只要每天都会彼此挂念,就是踏实的温暖。幸福并不缥缈,在于心的感受。爱并不遥远,在于两心知的默契。人与人之间,尊重是相互的,心 与心相交,尊重是必须的,尊重,是一个人教养,体现在做人做事,尊重,是一个人的人品尊重,让人与人走近。人无所舍,必无所成。心无所依,必无所获。自己的路只有自己去走,自 己的心还须自己去度。能抓住希望的只有自己,能放弃自己的也只有自己。能怨恨嫉妒的是自己,能智慧温暖的还是自己。心中有岸,才会有渡口,心有所持,才能行之安然。每个人都会 有自己的想法、做法、活法。理念不同,做法不同,活法就不同,我们没必要去干涉别人,影响别人,甚至攻击别人。他好,不会嫉妒,不会报复;他不好,不去打击,不去鄙视。人人都 有自尊,人人都有苦衷,生活中没有谁,不希望自己活得更好,走得更顺。学会理解、尊重与帮助。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苦逼的时光。或许是因为一份学业,一份工作,一段爱情, 离开了爸爸妈妈,去了一座别的城市。当你倦了厌了时,想想你的父母正在为你打拼,这就是你必须坚强的理由。不管发生什么,记住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不要轻易放弃。一个人在外 面,很不容易,没啥,拼的就是坚强!每一个闪光的人,都在不为人知的地方默默努力。穿越孤独,战胜恐惧,完善自己。可以流泪,可以休憩,可以抱怨,但绝不放弃。酸甜苦辣,阴晴 圆缺,都会途经,也都将过去。内心的宁静,是最有力量的修行。佛说,人的痛苦,源于追求了错误的东西。常常,我们苦苦的追逐,又执着的放不下。殊不知,有些不甘放下的,往往不 是值得争取的,有些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我们要做的是让心静下来,心静下来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让心静下来,静观自在。人,要么像辣椒一样有脾气。要么像 白菜一样有层次。要么像莲藕一样有心眼。可我做不到!我就像一根甘蔗,直,不会拐弯抹角,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虽然这样的性格吃不开,容易得罪人,但我还是喜欢这样的自己,不 虚伪,不算计别人,喜欢做真实的自己,我相信傻人有傻福。人的善良一定要有底线,大度要讲原则,道德讲底线。你不发脾气,别人就以为你没脾气,你不争取,别人就会占尽你的便宜。 宁愿你有点心机,也不要活得太单纯。不要别人跟你说几句好听的,你就不管不顾地对人家好,到头来辜负了自己的一片好意。生活是自己的,你的每一天,每一份快乐,都得靠自己去感 受,去捕捉。改变别人是事倍功半,改变自己是事半功倍。相信自己,美好的生活从改变自己开始!自信,是走向成功的伴侣,是战胜困难的利剑,是达向理想彼岸的舟楫。有了它,就迈 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有了它,就走上了义无反顾的追求路。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人有见识,就不轻易发怒。宽恕人的过失,便是自己的荣耀。青春赚的钱,难赚 回青春;生命赚的钱,难买回生命;幸福换来的钱,难换回幸福;爱情索取的钱,难索回爱情;时间挣来的钱,难挣回时间。即使用一生得到全世界的钱,全世界的钱也买不回你的一生, 请记住金钱不是万能的。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该放松的时候要放松,快乐生活才是最给力的。人这一辈子,不可能事事如人意,遇到困难和烦心的事情;要学会自己化解,要时时拥有快 乐的心境和乐观的心态。前行路上,遇见烦恼的时候,不妨学说三句话,第一句话:“算了吧”;第二句话:“不要紧”;第三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有过不 去的心情;心若晴朗,人生便没有雨天。别人拥有的,不必羡慕;只要努力,时间都会给你。总想赢者必输,不怕输者必赢。令狐冲说:“有些事情本身我们无法控制,只好控制自己。” 考前两个月就是冲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更快、更高、更强。领先就是金牌成功的母亲是失败,成功的父亲是汗水面对目标,信心百倍,人生能有几次搏?面对成绩,心胸豁达,条条大 陆通罗马。如果敌人让你生气,那说明你还没有胜他的把握,如果朋友让你生气,那说明你仍然在意他的友情高考试卷是一把刻度不均匀的尺子:对于你自己来说,难题的分值不一定高。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 。没有平日的失败,就没有最终的成功。重要的是分析失败原因并吸取教训。能冲刷一切的除了眼泪,就是时间,以时间来推移感情,时间越 长,冲突越淡,仿佛不断稀释的茶。不怕考不上,就怕不敢考。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在冷峻的雪山上很多朝圣者倒在半路上 。学习与坐禅相似,须有一颗恒心。时间太瘦,指缝 太宽调节好兴奋期,学习一浪高一浪名列前茅是银,日新月异是金怨言是上天得至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不必每分钟都学习,但求学习中每分钟都有收获人非要经 历一番不同平时的劫难才能脱胎换骨,成为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务须咬牙厉志,蓄其气而长其志,切不可恭然自馁也生活比电影狠多了,从来不给弱者安排大逆转的情节。即使赚得了全 世界,却失去了自己,又有什么意义呢?不要把时间、财力和劳动,浪费在空洞多余的话语上。永远以用心乐观的心态去拓展自我和身外的世界。人的一生,有许多事情,是需要放在心里 慢慢回味的,过去的就莫要追悔,一切向前看吧 任何打击都不足以成为你堕落的借口,即使你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你却依然可以改变自己,选择条正确的路永远走下去。不肯下一点功夫, 永远不会明白自己从何而来,又将立足于何处。. 凡事不要想得太复杂,手握的太紧,东西会碎,手会疼。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通过云端的道路,只亲吻攀登者的足 迹。不是每个人都适合与你白头偕老。有的人是拿来成长的,有的人是拿来生活的,有的人是拿来一辈子怀念的。闪光的未必都是金子,而沉默的也不一定就是石头。世界上那些最轻易的 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每一天的努力,只是为了让远方变得更近一些。你多学一样本事,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我们是如何一步步落后于别人的,自己心里特别清楚,无非是从生活 中一点点的差距开始的。人在千里,家在心里;家在千里,人在心里。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拚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世上真正厉害的 不是你总能拿到一副好牌,而是哪怕你 拿到的是一副差牌,也能赢得胜利!别抱怨生活的无聊生活嘛,就是无聊中自己找些乐子。我可以被打败但我不允许自己爬不起来。很多聪明人之所以没有成功,缺少的不是智慧,而是那 种为成功而拼搏的干劲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退是一
浙教版初中数学八上 1.4 全等三角形 课件 精品课件PPT
B
练一练 书第24页第3题
例:如图:△ABE≌ △ACD,点D与点E是
对应点,那么(1) ∠ BDF= ∠ CEF.源自(2)BD=CE.请说明理由。 A
D
E
F
B
C
练一练
如图,△ABC≌△AEC,∠B=30°, ∠ ACB=85°,求△AEC各内角的度数.
A E
C B
理一理
1、全等图形的定义 2、全等三角形的定义 3、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如图:AC平分∠BAD,AB=AD,则
△ABC≌△ADC,请说明理由。
解:∵AC平分∠BAD ( 已知 ) ∴∠BAC=∠DAC ( 角平分线的意义 )
把图形沿AC折叠,则AB与 AD 重合。
∵AB=AD ( 已知 )
D
∴点B与点 D 重合
C
∴△ABC与△ADC 重合 。
∴△ABC≌△ADC
( 全等三角形的意义 ) A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特长。一个人做某些事 其他事做的更好。但许多人从未找到最适合 的事情,其根本原因往往是他们没有进行足 思考。如果你对一切都随遇而安,那总是会 天你会后悔莫及的。心,只有一颗,不要装 多。人,只有一生,不要追逐的太累。心灵 悦,来自精神的富有;简单的快乐,来自心 知足。家,很平淡,只要每天都能看见亲人 脸,就是幸福的展现。爱,很简单,只要每 会彼此挂念,就是踏实的温暖。幸福并不缥 在于心的感受。爱并不遥远,在于两心知的
形状相同,大小不相同: 不是全等图形.
知识点2
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 三角形.
知识点3
A
D
B
全等符号≌
CE
F
如△ABC≌△DEF
它们会全等吗?
浙教版七年级下1.4《全等三角形》【最新】
12
D
B
C
h
11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你知道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吗? 你还想了解关于全等三角形的哪些知识?
h
12
ABC DEh F
7
练一练:
A
1、已知:
ABD≌ CDB B
请找出右图中对应的边
答案:(AB=CD,AD=CB,BD=DB)
A
D C
2、已知:
ABC≌ AED
D
C
请找出右图中对应的角
B
E
答案: A A , B E , AD A ECB
h
8
3、已知:
ABC≌ DCE
请找出图中对应的顶点
bc与efca与fd3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如abcdef拿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摆一摆它们的位置使其符合下列图形
h
1
下列同一类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 形叫做全等形
h
2
观察下面两组图形,它们是不是全等图形?为什 么?与同伴进行交流。
(1)
(2)
h
3
A
AD
AB与 CDE全 F 等
B
C
B
C
E
F
记作:“ ABC≌ DEF”
1、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对应顶点,如A与D 请指出其他的对应顶点:B与E、C与F
2、互相重合的边叫对应边,AB边与DE 请指出其他的对应边:BC与EF,CA与FD
3、互相重合的角叫对应角,如A与D
请指出其他的对应角: B h与 E , C 与 4 F
拿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摆一摆它 们的位置,使其符合下列图形;并指出 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答案(A与D,B与C,C与E)
1.4 全等三角形八年级上册数学浙教版
B
选项
是不是全等图形
理由
不是
大小不相同,不能完全重合.
是
能够完全重合.
不是
形状不相同,不能完全重合.
不是
形状不相同,不能完全重合.
[解析]
知识点2 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 重点
1.全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角形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定义
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对应元素
对应顶点
两个三角形重合时,能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和 , 和 , 和 .
对应元素
对应边
两个三角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和 , 和 , 和 .
第1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
1.4 全等三角形
学习目标
1.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并能运用其判断两个图形是不是全等图形.
2.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能正确地找出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3.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4.能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1 全等图形
1.定义: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注意 两个图形是否为全等图形与图形的位置无关,唯一的标准是能够完全重合.
2.特点: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典例1 (原创题)下列各组图形中,是全等图形的是( )
A. B.
1679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用“ ”表示全等
2.确定全等三角形对应元素的方法:
(1)图形特征法:①最长边对最长边,最短边对最短边.②最大角对最大角,最小角对最小角.
(2)位置关系法:①公共角(对顶角)为对应角,公共边为对应边.②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是对应边.③对应边的对角为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1.4全等三角形
B D
E C
找出下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ADE≌△CBF
A
E
B
D
F
C
找出下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A △△AABBNM≌≌△△AACCMN
B
M
N
C
找出下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A
D △AOB≌△DOC
△ABC≌△DCB
O
B
C
如图, △ABD ≌ △EBC
1、请找出对应边和对应角。
1、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A
D
B
CE
F
2、把对对两应应个角边三是是角∠A形AB重和和合∠DE到D,,一起.
重合∠A的BC和顶和∠点DFE叫,,∠做BC对C和和应∠E顶F点; ,
重对合应的顶边点叫是做点对A应和边点,D,
重点合B的和角点叫E,做点对C应和角点。F;
A
D
B
CE
F
“全你等能”否用直符号接“从≌记”作表示
AB 与 EB、BC BD、AD EC,
C
∠A ∠BEC、∠D ∠C、∠ABD ∠EBC
2、如果AB=3cm,BC=5cm,
求BE、BD的长.
DE
B
解:∵△ABD ≌ △EBC
∴AB=EB,BC=BD
A
∵AB=3cm,BC=5cm
∴BE=3cm,BD=5cm
如图, △EFG≌△NMH
E H
M
F
G
1、请找出对应边和对应角。
A
C
规律二: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先写出全等式,再指出它 A 们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E
C
∵△ABC≌△ADE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 全等三角形》教案4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 全等三角形》教案4一. 教材分析《1.4 全等三角形》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后续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如三角形的性质、分类等。
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实例和丰富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掌握。
3.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生动形象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巩固全等三角形的知识。
4.运用例题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全等三角形的PPT课件。
3.练习题和测试题。
4.三角板和剪刀等教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三角形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能从中找出全等的三角形吗?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出一些全等的三角形,并说明判定方法。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全等三角形》教案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全等三角形》教案一. 教材分析《全等三角形》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全等三角形在几何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本质,提高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角的度量,边的计算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几何思维能力。
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和应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全等三角形在几何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总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变换过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几何画板。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分别相等,这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两个三角形的全等变换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同时,给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几组三角形是否全等。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三角形的边和角,总结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几何问题,如:已知两个三角形全等,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全等三角形在几何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全等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在三角形剖分,三角形拼接等问题中,如何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4全等三角形课件(浙教版)
B O
C
2、若△ABC≌△CDA,对应
A
D
边是 ,对应角是
;
B
C
找一找:请指出下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1、 △ ABE ≌ △ ACF
对应角是: ∠A和∠A、 ∠ABE和 ∠ACF、 ∠AEB和∠AFC;对应边 是AB和AC、AE和AF、BE和CF。
2、 △ BCE ≌ △ CBF
对应角是: ∠BCE和 ∠CBF、 ∠BEC和∠CFB、 ∠CBE和 ∠BCF。对应边是:CB和BC、 CE和BF、CF和BE。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自己的 努力,你获得了全等三角形的那些 知全等图形. 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 因此它们不是全等图形.
两个能够重合的三角形叫做 全等三角形.
它们会全等吗?
C A
D
F E B △ABC≌△DEF
全等可用符号“≌”来表示
△ABC≌△DEF
D C
F B
A
E
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能互相重合的顶点叫
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
能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能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AOC≌△BOD
D
B
1.对应边是 OA与OB ,
OC与OD, AC与BD .
2.∠AOC的对应角
O
是 ∠BOD .
3.∠A的对应角 是 ∠B .
A
C
A
1、若△AOC≌△BOD,对应 边是 ,对应角是 ;
从以上你能总结出找全等三角 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规律吗?
A
D
B
CE
F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浙教版八上第一章1.4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4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知识点梳理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判定定理1:SSS﹣﹣三条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判定定理2:SAS﹣﹣两边及其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判定定理3:ASA﹣﹣两角及其夹边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判定定理4:AAS﹣﹣两角及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判定定理5:HL﹣﹣斜边与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方法指引: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若已知两边对应相等,则找它们的夹角或第三边;若已知两角对应相等,则必须再找一组对边对应相等,且要是两角的夹边,若已知一边一角,则找另一组角,或找这个角的另一组对应邻边.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1)定义:经过某一条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中垂线)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2)性质:①垂直平分线垂直且平分其所在线段.②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③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该点叫外心,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题型梳理题型一找条件证全等1.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A.∠B=∠C B.AD=AE C.BD=CE D.BE=CD2.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D B.AB=DC C.∠ACB=∠DBC D.AC=BD3.如图,在△ABC和△DEF中,∠B=∠DEF,AB=DE,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DEF,这个条件是()A.∠A=∠D B.BC=EF C.∠ACB=∠F D.AC=DF4.如图,已知∠ABC=∠BAD,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BAD的是()A.AC=BD B.∠CAB=∠DBA C.∠C=∠D D.BC=AD5.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B=DC,AC=DB B.AB=DC,∠ABC=∠DCBC.BO=CO,∠A=∠D D.AB=DC,∠DBC=∠ACB6.下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一定全等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只有丙7.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D B.AB=DC C.∠ACB=∠DBC D.AC=BD8.如图,有一张三角形纸片ABC,已知∠B=∠C=x°,按下列方案用剪刀沿着箭头方向剪开,可能得不到全等三角形纸片的是()A.B.C.D.9.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A.AB=DE B.AC=DF C.∠A=∠D D.BF=EC10.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A.∠A=∠D B.AC=DF C.AB=ED D.BF=EC11.如图,在△ABC与△DEF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B=∠E,BC=EF B.BC=EF,AC=DFC.∠A=∠D,∠B=∠E D.∠A=∠D,BC=EF12.如图,EB交AC于点M,交FC于点D,AB交FC于点N,∠E=∠F=90°,∠B=∠C,AE=AF,给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①∠1=∠2;②BE=CF;③△ACN≌△ABM;④CD=DN;⑤△AFN≌△AEM.A.2个B.3个C.4个D.5个13.如图,点B、A、D、E在同一直线上,BD=AE,BC∥EF,要使△ABC≌△DEF,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只填一个即可)14.如图,已知AB=BC,要使△ABD≌△CBD,还需添加一个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15.如图,△ABC的两条高AD,BE相交于点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BEC (不添加其他字母及辅助线),你添加的条件是.16.如图,已知∠ABC=∠DCB,添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①∠A=∠D,②AC=DB,③AB =DC,其中不能确定△ABC≌△DCB的是(只填序号).17.如图,AB=AC,要使△ABE≌△ACD,应添加的条件是(添加一个条件即可).题型二直接证明全等1.如图,已知AB=DE,∠B=∠E,添加下列哪个条件可以利用SAS判断△ABC≌△DEC.正确的是:.①∠A=∠D;②BC=EC;③AC=DC;④∠BCE=∠ACD.2.如图,已知∠ABC=∠DCB,增加下列条件:①AB=CD;②AC=DB;③∠A=∠D;④∠ACB=∠DBC;能判定△ABC≌△DCB的是.(填序号)3.已知:如图,A、C、F、D在同一直线上,AF=DC,AB=DE,BC=EF,求证:△ABC ≌△DEF.4.如图,∠C=∠E,AC=AE,点D在BC边上,∠1=∠2,AC和DE相交于点O.求证:△ABC≌△ADE.5.已知,如图,AB=AE,AB∥DE,∠ECB=70°,∠D=110°,求证:△ABC≌△EAD.6.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求证:△ADE≌△CFE.7.已知:如图,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D∥CB,∠1=∠2,AE=CF.求证:△ADF≌△CBE.8.如图,AB=DE,AC=DF,BE=CF,求证:△ABC≌△DEF.9.如图,已知AB∥CF,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若AB=BD+CF,求证:△ADE ≌△CFE.题型三动点与全等(分类讨论,找到对应定点)1.已知△ABC中,AB=BC≠AC,作与△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个.2.△ABC中,AB=AC=12厘米,∠B=∠C,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 点运动.若点Q的运动速度为v厘米/秒,则当△BPD与△CQP全等时,v的值为.3.如图,CA⊥AB,垂足为点A,AB=24,AC=12,射线BM⊥AB,垂足为点B,一动点E 从A点出发以3厘米/秒沿射线AN运动,点D为射线BM上一动点,随着E点运动而运动,且始终保持ED=CB,当点E经过秒时,△DEB与△BCA全等.4.如图,∠C=90°,AC=20,BC=10,AX⊥AC,点P和点Q同时从点A出发,分别在线段AC和射线AX上运动,且AB=PQ,当AP=时,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5.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4,AD =6.延长BC 到点E ,使CE =2,连接DE ,动点P 从点B 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 ﹣CD ﹣DA 向终点A 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当t 的值为 秒时,△ABP 和△DCE 全等.6.(多选)如图,AB =4cm ,AC =BD =3cm ,∠CAB =∠DBA ,点P 在线段AB 上以1cm /s 的速度由点A 向点B 运动,同时,点Q 在线段BD 上由点B 向点D 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s ),则当△ACP 与△BPQ 全等时,点Q 的运动速度为 cm /s .A .13;B .1;C .1.5;D .2.7.如图,△ABC 中,∠ACB =90°,AC =6cm ,BC =8cm ,直线l 经过点C 且与边AB 相交.动点P 从点A 出发沿A →C →B 路径向终点B 运动;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B →C →A 路径向终点A 运动.点P 和点Q 的速度分别为2cm /s 和3cm /s ,两点同时出发并开始计时,当点P 到达终点B 时计时结束.在某时刻分别过点P 和点Q 作PE ⊥l 于点E ,QF ⊥l 于点F ,设运动时间为t 秒,则当t = 秒时,△PEC 与△QFC 全等.8.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B =CD =6cm ,BC =10cm ,点P 从点B 出发,以2cm /秒的速度沿BC 向点C 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1)PC = cm .(用t 的代数式表示)(2)当t为何值时,△ABP≌△DCP?(3)当点P从点B开始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以vcm/秒的速度沿CD向点D 运动,是否存在这样v的值,使得△ABP与△PQC全等?若存在,请求出v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9.如图(1),AB=7cm,AC⊥AB,BD⊥AB垂足分别为A、B,AC=5cm.点P在线段AB 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射线BD上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当点P运动结束时,点Q运动随之结束).题型四全等判定的实际应用1.如图,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和②去2.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3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方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①②③都带去3.如图,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连在一起,使AA′、BB′能绕着点O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由三角形全等可知A′B′的长等于内槽宽AB,那么判定△OAB≌△OA′B′的理由是()A.SAS B.ASA C.SSS D.AAS4.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些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应该带()A.第1块B.第2块C.第3块D.第4块5.如图,聪聪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他根据所学知识很快就画了一个与书本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那么聪聪画图的依据是()A.SSS B.SAS C.ASA D.AAS6.如图,一块三角形玻璃碎成了4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与原来的三角形玻璃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去.A.①B.②C.③D.④7.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PQO≌△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A.PO B.PQ C.MO D.MQ8.如图,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先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BC=CD,再作出BF的垂线DE,使点A、C、E在同一条直线上(如图),可以说明△ABC≌△EDC,得AB=DE,因此测得DE的长就是AB的长,判定△ABC≌△EDC,最恰当的理由是()A.SAS B.HL C.SSS D.ASA9.如图,亮亮书上的三角形被墨迹污染了一部分,很快他就根据所学知识画出一个与书上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他的依据是()A.SAS B.ASA C.AAS D.SSS10.如图,为了测量B点到河对面的目标A之间的距离,在B点同侧选择了一点C,测得∠ABC=75°,∠ACB=35°,然后在M处立了标杆,使∠CBM=75°,∠MCB=35°,得到△MBC≌△ABC,所以测得MB的长就是A,B两点间的距离,这里判定△MBC≌△ABC的理由是()A.SAS B.AAA C.SSS D.ASA11.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摔碎成如图所示的四块(即图中标有1、2、3、4的四块),你认为将其中的哪一块带去,就能配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三角形?应该带第块.12.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第块去.(填序号)13.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去玻璃店.14.如图,要测量池塘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可以在池塘外取AB的垂线BF上的两点C,D,使BC=CD,再画出BF的垂线DE,使E与A,C在一条直线上.若想知道两点A,B的距离,只需要测量出线段即可.15.如图所示,一块三角形玻璃碎成了4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与原来的三角形玻璃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16.淇淇同学沿一段笔直的人行道行走,在由A处步行到达B处的过程中,通过隔离带的空隙O,刚好浏览完对面人行道宣传墙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其具体信息汇集如下:如图,AB∥OH∥CD,相邻两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AC,BD相交于O,OD⊥CD.垂足为D,已知AB=20米,请根据上述信息求标语CD的长度.17.公路上,A,B两站相距25千米,C、D为两所学校,DA⊥AB于点A,CB⊥AB于点B,如图,已知DA=15千米,现在要在公路AB上建一报亭H,使得C、D两所学校到H的距离相等,且∠DHC=90°,问:H应建在距离A站多远处?学校C到公路的距离是多少千米?题型五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应用1.如图,在△ABC中,AC=4cm,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N,△BCN的周长是7cm,则BC的长为()A.1cm B.2cm C.3cm D.4cm2.如图,△ABC中,BD平分∠ABC,BC的中垂线交BC于点E,交BD于点F,连接CF.若∠A=60°,∠ABD=24°,则∠ACF的度数为()A.48°B.36°C.30°D.24°3.如图所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线段AB于点D,∠A=50°,则∠BDC=()A.50°B.100°C.120°D.130°4.如图,在△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且分别交BC,AC于点D和E,∠B=60°,∠C=25°,则∠BAD为()A.50°B.70°C.75°D.80°5.如图,在△ABC中,AB=AC,∠A=120°,BC=6cm,AB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M,交AB于点E,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N,交AC于点F,则MN的长为()A.4cm B.3cm C.2cm D.1cm6.如图,DE是△ABC的边AB的垂直平分线,D为垂足,DE交AC于点E,且AC=8,BC=5,则△BEC的周长是()A.12B.13C.14D.157.如图,在△ABC中,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D,CD平分∠ACB,若∠A=50°,则∠B的度数为()A.25°B.30°C.35°D.40°8.如图,△ABC中,AC=8,BC=5,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B于点D,交边AC于点E,则△BCE的周长为.9.如图,已知在△ABC中,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E,交AC于点D,若AB=6,AC=9,则△ABD的周长是.10.如图,在▱ABCD中,AB=3,BC=5,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过点O作OE⊥AC,交AD于点E,连接CE,则△CDE的周长为.答案与解析题型一找条件证全等1.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AB,AC上,CD与BE相交于O点,已知AB=AC,现添加以下的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E≌△ACD()A.∠B=∠C B.AD=AE C.BD=CE D.BE=CD【分析】欲使△ABE≌△ACD,已知AB=AC,可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AS、SAS、ASA添加条件,逐一证明即可.【解答】解:∵AB=AC,∠A为公共角,A、如添加∠B=∠C,利用ASA即可证明△ABE≌△ACD;B、如添AD=AE,利用SAS即可证明△ABE≌△ACD;C、如添BD=CE,等量关系可得AD=AE,利用SAS即可证明△ABE≌△ACD;D、如添BE=CD,因为SSA,不能证明△ABE≌△ACD,所以此选项不能作为添加的条件.故选:D.2.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D B.AB=DC C.∠ACB=∠DBC D.AC=BD【分析】本题要判定△ABC≌△DCB,已知∠ABC=∠DCB,BC是公共边,具备了一组边对应相等,一组角对应相等,故添加AB=CD、∠ACB=∠DBC、∠A=∠D后可分别根据SAS、ASA、AAS能判定△ABC≌△DCB,而添加AC=BD后则不能.【解答】解:A、可利用AAS定理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可利用SAS定理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利用ASA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SSA不能判定△ABC≌△DCB,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3.如图,在△ABC 和△DEF 中,∠B =∠DEF ,AB =DE ,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然不能证明△ABC ≌△DEF ,这个条件是( )A .∠A =∠DB .BC =EF C .∠ACB =∠FD .AC =DF【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利用ASA 、SAS 、AAS 即可得答案.【解答】解:∵∠B =∠DEF ,AB =DE ,∴添加∠A =∠D ,利用ASA 可得△ABC ≌△DEF ;∴添加BC =EF ,利用SAS 可得△ABC ≌△DEF ;∴添加∠ACB =∠F ,利用AAS 可得△ABC ≌△DEF ;故选:D .4.如图,已知∠ABC =∠BAD ,添加下列条件还不能判定△ABC ≌△BAD 的是( )A .AC =BDB .∠CAB =∠DBAC .∠C =∠D D .BC =A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AAS ,ASA ,可得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ABC =∠BAD ,AB =BA ,A 、∠ABC =∠BAD ,AB =BA ,AC =BD ,(SSA )三角形不全等,故A 错误;B 、在△ABC 与△BAD 中,{∠ABC =∠BADAB =BA ∠CAB =∠DBA,△ABC ≌△BAD (ASA ),故B 正确;C 、在△ABC 与△BAD 中,{∠C =∠D∠ABC =∠BAD AB =BA,△ABC ≌△BAD (AAS ),故C 正确;D 、在△ABC 与△BAD 中,{BC =AD∠ABC =∠BAD AB =BA,△ABC ≌△BAD (SAS ),故D 正确;故选:A .5.如图,下列条件中,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B=DC,AC=DB B.AB=DC,∠ABC=∠DCBC.BO=CO,∠A=∠D D.AB=DC,∠DBC=∠ACB【分析】本题要判定△ABC≌△DCB,已知BC是公共边,具备了一组边对应相等.所以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作出正确的判断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知,BC边为公共边.A、由“SSS”可以判定△ABC≌△DCB,故本选项错误;B、由“SAS”可以判定△ABC≌△DCB,故本选项错误;C、由BO=CO可以推知∠ACB=∠DBC,则由“AAS”可以判定△ABC≌△DCB,故本选项错误;D、由“SSA”不能判定△ABC≌△DCB,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6.下列各图中a、b、c为三角形的边长,则甲、乙、丙三个三角形和左侧△ABC一定全等的是()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丙D.只有丙【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得出乙和丙与△ABC全等,甲与△ABC不全等.【解答】解:乙和△ABC全等;理由如下:在△ABC和图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所以乙和△ABC全等;在△ABC和图丙的三角形中,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AAS,所以丙和△ABC全等;不能判定甲与△ABC全等;故选:B.7.如图,已知∠ABC=∠DCB,下列所给条件不能证明△ABC≌△DCB的是()A.∠A=∠D B.AB=DC C.∠ACB=∠DBC D.AC=BD【分析】根据题目所给条件∠ABC=∠DCB,再加上公共边BC=BC,然后再结合判定定理分别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A、添加∠A=∠D可利用AAS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添加AB=DC可利用SAS定理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添加∠ACB=∠DBC可利用ASA定理判定△ABC≌△DCB,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添加AC=BD不能判定△ABC≌△DCB,故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8.如图,有一张三角形纸片ABC,已知∠B=∠C=x°,按下列方案用剪刀沿着箭头方向剪开,可能得不到全等三角形纸片的是()A.B.C.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解答】解:A、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图中两个小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AS证得图中两个小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如图1,∵∠DEC=∠B+∠BDE,∴x°+∠FEC=x°+∠BDE,∴∠FEC=∠BDE,所以其对应边应该是BE和CF,而已知给的是BD=FC=3,所以不能判定两个小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如图2,∵∠DEC=∠B+∠BDE,∴x°+∠FEC=x°+∠BDE,∴∠FEC=∠BDE,∵BD=EC=2,∠B=∠C,∴△BDE≌△CEF,所以能判定两个小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由于本题选择可能得不到全等三角形纸片的图形,故选:C.9.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A.AB=DE B.AC=DF C.∠A=∠D D.BF=EC【分析】分别判断选项所添加的条件,根据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SAS、AAS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选项A、添加AB=DE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选项B、添加AC=DF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选项C、添加∠A=∠D不能判定△ABC≌△DEF,故本选项正确;选项D、添加BF=EC可得出BC=EF,然后可用ASA进行判定,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10.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AB∥ED,AC∥FD,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BC≌△DEF的是()A.∠A=∠D B.AC=DF C.AB=ED D.BF=EC【分析】分别判断选项所添加的条件,根据三角形的判定定理:SSS、SAS、AAS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选项A、添加∠A=∠D不能判定△ABC≌△DEF,故本选项符合题意;选项B、添加AC=DF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C、添加AB=DE可用AAS进行判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选项D、添加BF=EC可得出BC=EF,然后可用ASA进行判定,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1.如图,在△ABC与△DEF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A.∠B=∠E,BC=EF B.BC=EF,AC=DFC.∠A=∠D,∠B=∠E D.∠A=∠D,BC=EF【分析】分别对各选项中给出条件证明△ABC≌△DEF,进行一一验证即可解题.【解答】解:(1)在△ABC 和△DEF 中,{AB =DE ∠B =∠E BC =EF,∴△ABC ≌△DEF (SAS );故A 正确;(2)在△ABC 和△DEF 中,{AB =DE BC =EF AC =DF,∴△ABC ≌△DEF (SSS );故B 正确;(3)在△ABC 和△DEF 中,{∠A =∠D AB =DE ∠B =∠E,∴△ABC ≌△DEF (ASA );故C 正确;(4)无法证明△ABC ≌△DEF ,故D 错误;故选:D .12.如图,EB 交AC 于点M ,交FC 于点D ,AB 交FC 于点N ,∠E =∠F =90°,∠B =∠C ,AE =AF ,给出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①∠1=∠2;②BE =CF ;③△ACN ≌△ABM ;④CD =DN ;⑤△AFN ≌△AEM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分析】①正确.可以证明△ABE ≌△ACF 可得结论.②正确,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结论.③正确,根据ASA 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④错误,本结论无法证明.⑤正确.根据ASA证明三角形全等即可.【解答】解:∵∠E=∠F=90°,∠B=∠C,AE=AF,∴△ABE≌△ACF(AAS),∴BE=CF,AF=AE,故②正确,∠BAE=∠CAF,∠BAE﹣∠BAC=∠CAF﹣∠BAC,∴∠1=∠2,故①正确,∵△ABE≌△ACF,∴AB=AC,又∠BAC=∠CAB,∠B=∠C△ACN≌△ABM(ASA),故③正确,CD=DN不能证明成立,故④错误∵∠1=∠2,∠F=∠E,AF=AE,∴△AFN≌△AEM(ASA),故⑤正确,故选:C.13.如图,点B、A、D、E在同一直线上,BD=AE,BC∥EF,要使△ABC≌△DEF,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BC=EF或∠BAC=∠EDF.(只填一个即可)【分析】BC=EF或∠BAC=∠EDF,若BC=EF,根据条件利用SAS即可得证;若∠BAC =∠EDF,根据条件利用ASA即可得证.【解答】解:若添加BC=EF,∵BC∥EF,∴∠B=∠E,∵BD=AE,∴BD﹣AD=AE﹣AD,即BA=ED,在△ABC和△DEF中,{∠B =∠E BA =ED,∴△ABC ≌△DEF (SAS );若添加∠BAC =∠EDF ,∵BC ∥EF ,∴∠B =∠E ,∵BD =AE ,∴BD ﹣AD =AE ﹣AD ,即BA =ED ,在△ABC 和△DEF 中,{∠B =∠E BA =ED ∠BAC =∠EDF,∴△ABC ≌△DEF (ASA ),故答案为:BC =EF 或∠BAC =∠EDF14.如图,已知AB =BC ,要使△ABD ≌△CBD ,还需添加一个条件,你添加的条件是 ∠ABD =∠CBD 或AD =CD . .(只需写一个,不添加辅助线)【分析】由已知AB =BC ,及公共边BD =BD ,可知要使△ABD ≌△CBD ,已经具备了两个S 了,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应该有两种判定方法①SAS ,②SSS .所以可添∠ABD =∠CBD 或AD =CD .【解答】解:答案不唯一.①∠ABD =∠CBD .在△ABD 和△CBD 中,∵{AB =BC∠ABD =∠CBD BD =BD,∴△ABD ≌△CBD (SAS );②AD =CD .在△ABD 和△CBD 中,∵{BD=BDAD=CD,∴△ABD≌△CBD(SSS).故答案为:∠ABD=∠CBD或AD=CD.15.如图,△ABC的两条高AD,BE相交于点F,请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DC≌△BEC (不添加其他字母及辅助线),你添加的条件是AC=BC(答案不唯一).【分析】添加AC=BC,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可得∠ADC=∠BEC=90°,再添加AC=BC可利用AAS判定△ADC≌△BEC.【解答】解:添加AC=BC(答案不唯一),∵△ABC的两条高AD,BE,∴∠ADC=∠BEC=90°,在△ADC和△BEC中{∠ADC=∠BEC ∠C=∠CAC=BC,∴△ADC≌△BEC(AAS),故答案为:AC=BC(答案不唯一).16.如图,已知∠ABC=∠DCB,添加下列条件中的一个:①∠A=∠D,②AC=DB,③AB =DC,其中不能确定△ABC≌△DCB的是②(只填序号).【分析】一般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有SSS,SAS,AAS,ASA,据此可逐个对比求解.【解答】解:∵已知∠ABC=∠DCB,且BC=CB∴若添加①∠A=∠D,则可由AAS判定△ABC≌△DCB;若添加②AC=DB,则属于边边角的顺序,不能判定△ABC≌△DCB;若添加③AB=DC,则属于边角边的顺序,可以判定△ABC≌△DCB.故答案为:②.17.如图,AB=AC,要使△ABE≌△ACD,应添加的条件是∠B=∠C或AE=AD(添加一个条件即可).【分析】要使△ABE≌△ACD,已知AB=AC,∠A=∠A,则可以添加一个边从而利用SAS来判定其全等,或添加一个角从而利用AAS来判定其全等.【解答】解:添加∠B=∠C或AE=AD后可分别根据ASA、SAS判定△ABE≌△ACD.故答案为:∠B=∠C或AE=AD.题型二直接证明全等1.如图,已知AB=DE,∠B=∠E,添加下列哪个条件可以利用SAS判断△ABC≌△DEC.正确的是:②.①∠A=∠D;②BC=EC;③AC=DC;④∠BCE=∠ACD.【分析】已知两个三角形的一组对应角相等和一组对应边相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添加条件即可.【解答】解:∵AB=DE,∠B=∠E,∴添加①∠A=∠D,利用ASA得出△ABC≌△DEC;∴添加②BC=EC,利用SAS得出△ABC≌△DEC;∴添加④∠BCE=∠ACD,得出∠ACB=∠DCE,利用AAS得出△ABC≌△DEC;故答案为:②.2.如图,已知∠ABC=∠DCB,增加下列条件:①AB=CD;②AC=DB;③∠A=∠D;④∠ACB=∠DBC;能判定△ABC≌△DCB的是①③④.(填序号)【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解答】解:因为∠ABC =∠DCB ,BC =CB ,①AB =CD ,根据SAS 可以判定△ABC ≌△DCB .②AC =DB ,无法判断△ABC ≌△DCB .③∠A =∠D ,根据AAS 可以判定△ABC ≌△DCB .④∠ACB =∠DBC ,根据ASA 可以判定△ABC ≌△DCB .故答案为:①③④.3.已知:如图,A 、C 、F 、D 在同一直线上,AF =DC ,AB =DE ,BC =EF ,求证:△ABC ≌△DEF .【分析】先根据AF =DC ,可推得AF ﹣CF =DC ﹣CF ,即AC =DF ;再根据已知AB =DE ,BC =EF ,根据全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 ,即可证明△ABC ≌△DEF .【解答】证明:∵AF =DC ,∴AF ﹣CF =DC ﹣CF ,即AC =DF ,在△ABC 和△DEF 中,{AC =DF AB =DE BC =EF,∴△ABC ≌△DEF (SSS ).4.如图,∠C =∠E ,AC =AE ,点D 在BC 边上,∠1=∠2,AC 和DE 相交于点O .求证:△ABC ≌△ADE .【分析】先利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证明∠ADE =∠B ,然后根据“AAS ”判断△ABC ≌△ADE .【解答】证明:∵∠ADC =∠1+∠B ,即∠ADE +∠2=∠1+∠B ,而∠1=∠2,∴∠ADE =∠B ,在△ABC 和△ADE 中,{∠C =∠E ∠B =∠ADE AC =AE∴△ABC ≌△ADE (AAS ).5.已知,如图,AB =AE ,AB ∥DE ,∠ECB =70°,∠D =110°,求证:△ABC ≌△EAD .【分析】由∠ECB =70°得∠ACB =110°,再由AB ∥DE ,证得∠CAB =∠E ,再结合已知条件AB =AE ,可利用AAS 证得△ABC ≌△EAD .【解答】证明:由∠ECB =70°得∠ACB =110°又∵∠D =110°∴∠ACB =∠D∵AB ∥DE∴∠CAB =∠E在△ABC 和△EAD 中,{∠CAB=∠EAB=AE,∴△ABC≌△EAD(AAS).6.如图,D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DE=FE,FC∥AB,求证:△ADE≌△CFE.【分析】利用AAS证明:△ADE≌CFE.【解答】证明:∵FC∥AB,∴∠A=∠FCE,∠ADE=∠F,在△ADE与△CFE中:∵{∠A=∠FCE ∠ADE=∠F DE=EF,∴△ADE≌△CFE(AAS).7.已知:如图,点A、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D∥CB,∠1=∠2,AE=CF.求证:△ADF≌△CBE.【分析】先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C,再证明AF=CE,然后根据“ASA”可判断△ADF≌△CBE.【解答】证明:∵AD∥CB,∴∠A=∠C,∵AE=CF,∴AE+EF=CF+EF,即AF=CE,在△ADF和△CBE中{AF =CE ∠1=∠2,∴△ADF ≌△CBE (ASA ).8.如图,AB =DE ,AC =DF ,BE =CF ,求证:△ABC ≌△DEF .【分析】由BE =CF 知BC =EF ,结合AB =DE 、AC =DF ,利用“SSS ”即可得证.【解答】解:∵BE =CF ,∴BE +EC =CF +EC ,即BC =EF ,在△ABC 和△DEF 中,∵{AB =DE(已知)AC =DF(已知)BC =EF (已证), ∴△ABC ≌△DEF (SSS ).9.如图,已知AB ∥CF ,D 是AB 上一点,DF 交AC 于点E ,若AB =BD +CF ,求证:△ADE ≌△CFE .【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答即可.【解答】证明:∵AB =BD +CF ,又∵AB =BD +AD ,∴CF =AD∵AB ∥CF ,∴∠A =∠ACF ,∠ADF =∠F在△ADE 与△CFE 中{∠A =∠ACF CF =AD ∠ADF =∠F,∴△ADE≌△CFE(ASA)题型三动点与全等(分类讨论,找到对应定点)1.已知△ABC中,AB=BC≠AC,作与△ABC只有一条公共边,且与△ABC全等的三角形,这样的三角形一共能作出7个.【分析】只要满足三边对应相等就能保证作出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全等,以腰为公共边时有6个,以底为公共边时有一个,答案可得.【解答】解:以AB为公共边有三个,以CB为公共边有三个,以AC为公共边有一个,所以一共能作出7个.故答案为:7.2.△ABC中,AB=AC=12厘米,∠B=∠C,BC=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 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若点Q的运动速度为v厘米/秒,则当△BPD与△CQP全等时,v的值为2或3.【分析】此题要分两种情况:①当BD=PC时,△BPD与△CQP全等,计算出BP的长,进而可得运动时间,然后再求v;②当BD=CQ时,△BDP≌△CQP,计算出BP的长,进而可得运动时间,然后再求v.【解答】解:当BD=PC时,△BPD与△CQP全等,∵点D为AB的中点,∴BD=12AB=6cm,∵BD=PC,∴BP=8﹣6=2(cm),∵点P在线段BC上以2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运动时间时1s,∵△DBP≌△PCQ,∴BP=CQ=2cm,∴v=2÷1=2;当BD=CQ时,△BDP≌△CQP,∵BD=6cm,PB=PC,∴QC=6cm,∵BC=8cm,∴BP=4cm,∴运动时间为4÷2=2(s),∴v=6÷2=3(m/s),故答案为:2或3.3.如图,CA⊥AB,垂足为点A,AB=24,AC=12,射线BM⊥AB,垂足为点B,一动点E 从A点出发以3厘米/秒沿射线AN运动,点D为射线BM上一动点,随着E点运动而运动,且始终保持ED=CB,当点E经过0,4,12,16秒时,△DEB与△BCA全等.【分析】设点E经过t秒时,△DEB与△BCA全等;由斜边ED=CB,分类讨论BE=AC 或BE=AB或AE=0时的情况,求出t的值即可.【解答】解:设点E经过t秒时,△DEB与△BCA全等;此时AE=3t,分情况讨论:(1)当点E在点B的左侧时,△DEB≌△BCA,则BE=AC,∴24﹣3t=12,∴t=4;(2)当点E在点B的右侧时,①△DEB≌△BCA,BE=AC时,3t=24+12,∴t=12;②△EDB≌△BCA,BE=AB时,3t=24+24,∴t=16.(3)当点E与A重合时,AE=0,t=0;综上所述,点E经过0秒,4秒,12秒,16秒时,△DEB与△BCA全等.故答案为:0,4,12,16.4.如图,∠C=90°,AC=20,BC=10,AX⊥AC,点P和点Q同时从点A出发,分别在线段AC和射线AX上运动,且AB=PQ,当AP=10或20时,以点A,P,Q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全等.【分析】分两种情况:①当AP=BC=10时;②当AP=CA=20时;由HL证明Rt△ABC ≌Rt△PQA(HL);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AX⊥AC,∴∠P AQ=90°,∴∠C=∠P AQ=90°,分两种情况:①当AP=BC=10时,在Rt△ABC和Rt△QP A中,{AB=PQBC=AP,∴Rt△ABC≌Rt△QP A(HL);②当AP=CA=20时,在△ABC和△PQA中,{AB=PQAP=AC,∴Rt△ABC≌Rt△PQA(HL);综上所述:当点P运动到AP=10或20时,△ABC与△APQ全等;故答案为:10或20.5.已知: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6.延长BC到点E,使CE=2,连接DE,动点P从点B出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沿BC﹣CD﹣DA向终点A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t的值为1或7秒时,△ABP和△DCE全等.【分析】由条件可知BP=2t,当点P在线段BC上时可知BP=CE,当点P在线段DA 上时,则有AD=CE,分别可得到关于t的方程,可求得t的值.【解答】解: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则BP=2t,当点P在线段BC上时,∵四边形ABCD为长方形,∴AB=CD,∠B=∠DCE=90°,此时有△ABP≌△DCE,∴BP=CE,即2t=2,解得t=1;当点P在线段AD上时,∵AB=4,AD=6,∴BC=6,CD=4,∴AP=BC+CD+DA=6+4+6=16,∴AP=16﹣2t,此时有△ABP≌△CDE,∴AP=CE,即16﹣2t=2,解得t=7;综上可知当t为1秒或7秒时,△ABP和△CDE全等.故答案为:1或7.6.(多选)如图,AB=4cm,AC=BD=3cm,∠CAB=∠DBA,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全等三角形课件
判定方法2: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 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 “SAS”).
A
B D
在ΔABC和ΔDEF中,
AB=DE(已知),
∠ B=∠ E(已知),
C
BC=EF(已知),
∴ΔABC≌ΔDEF(SAS).
E
F
如图,小明不慎将一块三角形模具打碎为 两块,他是否可以只带其中的一块碎片到 商店去,就能配一块与本来一样的三角形 模具呢?如果可以,带哪块去合适?你能说 明其中理由吗?
1.判断三角形全等至少要有几 个条件?
至少要有三个条件.
2.我们已经学过哪几种判断三角形全等 的方法?
判定方法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 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 “SSS”A ).
B D
E
C 在ΔABC和ΔDEF中, ∵AB=DE,AC=DF,BC=EF,
F ∴ΔABC≌ΔDEF(SSS).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泰勒斯(Thales,约公元前625~前547年)是古希腊哲学家. 相传"两个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就是由 泰勒斯第一提出的.泰勒斯利用这个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根 据求出了岸上一点到海中一艘船的距离. 如图,A是视察点,船P在A的正前方.过A作AP的垂线l, 在垂 线l上截取任意长AB,O 是AB 的中点.观测者从点B沿垂直 于AB的BK方向走,直到点K,船P和点O在一条直线上,那 么BK的距离即为船离岸的距离.请给出证明.
∠BAC=∠DAE AC=AE(已知) ∠C=∠E(已知)
∴△ABC≌△ADE(ASA)
已知:如图,A,E,F,B 在同一条直线上; CE⊥AB,DF⊥AB,AE=BF,∠A=∠B. 求证: CE=DF.
例 已知:如图所示,点B,F,E,C在同一条直 线上,AB∥CD,且AB=CD,∠A=∠D, 求证AE=DF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4
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4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1.4 全等三角形》是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全等三角形是几何学习中的基础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几何学的其他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并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需要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几何问题还缺乏一定的联系和应用能力,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行提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能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全等三角形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以便于直观展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2.学习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全等三角形的练习题,以便于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操练和巩固。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直尺、剪刀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例如:在制作衣服时,需要测量身体的尺寸,这里的尺寸就是一个全等三角形。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1.4全等三角形课件(共24张ppt)
B 注意
C
E
F
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 对应点要写在对应的
位置上. 这样容易找出对应边和对应角.
练习 1. 如图已知: △AOB≌△COD.
A和点C , ____ 点O和点O (1)对应点是:点 ____ , 点 B和点D . D ____
AHale Waihona Puke OBCAB和CD , ____ AO和CO , ____ BO和DO . (2) 对应边是:____ ∠ A和∠C , ∠ AOB∠COD B和∠D ,∠ (3) 对应角是: ____ ____ ____ . 叫做公共边
C
3. 如图△ABC≌△DEF.
EF ; ∠ACB的 BC的对应边是__ ∠DFE . DF的对应 对应角是___ AC . 边是__
A
D
B
F A E
4. 如图△ABC≌△ADE.
∠AED;∠A的对应 ∠ACB的对应角是___ ∠A ; AC的对应边是__ AE ; 角是___ BC . DE的对应边是__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理由是_____________ . F B
E
C
2. 如图,△ABC≌△ADE, 且∠BAC=30°, ∠E=55°, 30° ,∠C=___ 55° . 则∠EAD=___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 理由是____________ E
D
B A
C
3. 已知△ABC≌△DEF, A与D,B与E分别是对应顶点,
2. 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3. 全等三角形的表示方法
如图△ABC和△DEF全等, 记作△ABC≌△DEF. A D
B
C
E
1.4全等三角形课件(新浙教版)
全等图形吗?
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 或翻折等变换后,所得到的 全等 新图形一定与原图形_____.
反过来,两个全等的图形经过平移、旋 转或翻折变换后是否一定可以重合呢? 结论: 两个全等的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 翻折变换后一定可以重合.
A
A’
B C 对应顶点:相互重合的顶点。 对应边:相互重合的边。 对应角:相互重合的角。
X
课堂小测
3. 若B、E、F、C在同一条直线上AB∥CD, AE∥FD, 若△ABE与△CDF全等, 指出 图中相等的线段和相等的角. 4. 已知△ABE≌△ACD, 指出它们的对应边 和对应角.
A F C 第 3题 E D D B B C E
A
第 4题
必做题: 1. 课本第4页,习题11.1的第2、3题(一号本)。 2. 预习教材6到8页,掌握作一个角 等于已知角的方法。 能力提升题(CD类): 课本5页第4题(一号本)。
答:AC=AE AB=AD BC=DE
B
A E
C
D 规律2:全等三角形中,对应角所对的角是对应边.
在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时一般有 什么规律?
A B C B C A D
D
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在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时 一般有什么规律?
C E A O D B D B
A
C
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在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时一般有 什么规律?
A B P C D B F D A C E
一对最长的边是对应边,一对最短的边是对应边. 一对最大的角是对应角,一对最小的角是对应角.
例题讲解,掌握新知
例3 如图△ABC≌△DCB, 指出所有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课件:1.4 全等三角形 (共10张PPT)
3.“全等”可用符号“≌”来表示,如△ ABC 和△ A′B′C′全 等,记做“△ ABC≌△A′B′C′”,读做“三角形 ABC 全 等于三角形 A′B′C′”.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 角相等.
初中数学
重要提示
1.找对应边、对应角通常有以下几种方法: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边 是对应边.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 是对应角. (3)有公共边的,公共边是对应边. (4)有公共角的,公共角是对应角. (5)有对顶角的,对顶角是对应角. (6)两个全等三角形中一对最长边(或最大角)是对应边(或对应 角),一对最短边(或最小角)是对应边(或对应角).
2.在写全等三角形时,我们习惯上把对应顶点写在对应位置,便 于读取信息.
初中数学
解题指导
【 例 1 】 如 图 1-4-1 , 已 知 △ ACE≌△DBF,CE=BF, AE=DF,AD=8,BC=2. (1)求 AC 的长度. (2)求证:CE∥BF.
【解析】 (1)∵△ ACE≌△DBF, ∴AC=DB,∴AB=DC. ∵BC=2,AD=8,∴2AB+2=8, ∴AB=3,∴AC=3+2=5. (2)∵△ ACE≌△DBF,∴∠ECA=∠FBD,∴CE∥BF.
初中数学
【例 2】 (2016·南安)如图 1-4-2,已知 △ ABC≌△DEB,AB 与 DE,BC 与 ED 分别是对应边,点 E 在 AB 上, DE 与 AC 相交于点 F. (1)当 DE=8,BC=5 时,线段 AE 的 长为________. (2)已知∠D=35°,∠C=60°. ①求∠DBC 的度数. ②求∠AFD 的度数.
浙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全等三角形》教案
(有概念1为基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概念2。)
6、看一看:(如下图用动画演示,把△ABC移到△DEF的位置,让学生看见在移动的过程中△ABC与△DEF会互相重合,再让学生填空。)
如果△ABC与△DEF会互相重合,顶点A与顶点___重合,顶点B与顶点___重合,顶点C与顶点___重合。
解:∵AD平分∠BAC
∴∠1=∠2,因此将图形沿AD对折时,射线AC与射线AB重合.
∴点C与点B重合,也就是△ ABD与△ACD重合
∴△ABD≌△ACD
∴BD=C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设计意图:利用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解题思路,师生共同完成解题步骤,注意格式应规范,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设计意图: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概念,学生不难理解。
通过学生举例和动手操作,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
4、做一做:教科书第15页,第1题由学生口答,第2题让学生用透明纸进行验证。(揭示课题)再用多媒体作动画演示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同时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
9、试一试,摆一摆:用符号来表示两个全等三角形 ,并指出它们的对应顶 点、对应边、对应角。
O
设计意图:本题用动画演示,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 边是对应边,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
10、想一想:两个全等三角形的位置变化了,对应边、对应角的大小有变化吗?由此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并找出下图中的对应边、对应角。
记作:全等的符号为“≌”。
注意:记两个全等三角形时,
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例如:如图,△ABC与△A′B′C′全等,记作△ABC≌△A′B′C′,
八年级数学浙教版上册教案:1.4 全等三角形
1.4 全等三角形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一步:课堂引入出示一组图片,并将它们粘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许多美丽的图片。
老师准备了几组图片,现在请大家观察每组图片有什么共同特征?生:每组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都一样。
师:它们能够完全重合吗?谁到前面来验证一下?生1:一同学到前面来验证(移动其中一图形与另一图形重合)生2:一同学到前面来验证(移动其中一图形与另一图形重合)生3:一同学到前面来验证(移动其中一图形与另一图形重合)师:它们能……生齐答:能够完全重合。
师:同学们的观察力很棒,上面几组图形,每组中的两个图形都能够完全重合。
数学中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形。
师:板书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全等形。
【评析】创设富有新意,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起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下一步的自主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活动中,教师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不能从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是此过程的关键所在.师:那现实生活中有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的例子?生1:同一张底片洗出的同大小照片是能够完全重合的生2:人和镜子里的像是完全重合的师:观察下面两组图形,它们是不是全等形?并指出它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1)(2)生:它们不是全等形。
在图(1)里的两个图形都是八边形,但是它们的大小不相同。
在图(2)中两个图形都是由三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组合而成的,帮他们大小相同,但形状不相同。
师:同学们他回答的好吗?(好!)那是不是应该掌声鼓励。
(啪啪。
)这位同学不仅观察力很棒,并且语言组织能力也强。
同学们也要像他一样不紧要善于观察更应该要善于总结。
如果上面两组图形不是全等形,那么全等形它有什么样的特征呢?生:全等形的形状、大小都相同。
师:哦。
说的很好。
(板书)全等形的特征:全等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评析】在活动中,教师重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师:(活动)既然只要保证形状大小相同就可以得到全等形,那么请同学们在纸板上动手做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并把它们取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全等三角形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会用叠合等方法判定两个图形是否全等;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确地找出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会说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能力与过程目标:通过演绎变换两个重合的三角形,呈现出它们之间的各种不同位置的活动,从中了解并体会图形变换的思想,逐步培养动态研究几何的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各种真实、贴近生活的素材和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确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情景展示几组图形(全等图形),让学生观察每组图形中的两个图形之间有何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观察猜想,再利用动画效果进行验证,使学生对图形的全等有了感性认识。
二、学习概念,探讨性质。
1、板书概念1:能够重合的两个图形称为全等图形。
2、说一说: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全等图形的例子吗?
3、板书概念2:能够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有概念1为基础,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概念2。
)
如果△ABC 与△DEF 会互相重合,顶点A 与顶点___重合,顶点B 与顶点___重合,顶点C 与顶点___重合。
AB 边与_____ 边重合, BC 边与 _____ 边重合,AC 边与_____边重合。
∠A 与_____重合,∠B 与 _____重合,∠C 与 ___重合。
相关的概念:两个全等三角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
记作:全等的符号为“≌”.
注意:记全等三角形时,应将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注意书写格式。
4、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5、几何语言:如上图:∵△ABC ≌△DEF
∴AB=DE ,AC=DF ,BC=EF ,
∠A=∠D ,∠B=∠E ,∠C=∠F
例1如图,△AOC 与△BOD 全等,用符号“≌”表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已知∠A 与∠B 是对应角,写出其余的对应角和各对对应边.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角:∠AOC=∠BOD,∠ACO=∠BDO
对应边:AO=BO,AC=BD,OC=OD
6.找一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A B
C E F
总结:1. 有公共边,则公共边为对应边;
2. 有公共角(对顶角),则公共角(对顶角)为对应角;
3. 最大边与最大边(最小边与最小边)为对应边;
最大角与最大角(最小角与最小角)为对应角;
4. 对应角的对边为对应边;对应边的对角为对应角.
三、理清思路,体验应用。
1、例 如图, AD 平分∠BAC ,AB=AC ,△ABD 与△ACD 全等吗?BD 与CD 相等吗?∠B 与∠C 呢?请说明理由。
分析:利用概念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比较抽象,在讲解时应强调“能够重合”这四个字,并建议利用活动投影片或通过动画,将△ADC 沿边AD 翻折。
解: ∵AD 平分∠BAC
∴ ∠1= ∠2,因此将图形沿AD 对折时,射线AC 与射线AB 重合.
∴点C 与点B 重合,也就是△ABD 与△ACD 重合
∴ △ABD ≌ △
ACD D B C
A
∴BD=C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B=∠C(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设计意图:利用动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解题思路,师生共同完成解题步骤,注意格式应规范,
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解后反思:(1)沿AD 对折,使射线AC 与AB 重合时,应注意先满足角相等。
(2)解题时,应培养学生观察每一步得到的条件是什么,加深学生对已学定理的应用和理解。
解后反思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三、巩固练习
1、(1)△ABC ≌ △BAD ,A 和B 、C 和D 是对应点,如果 AB=5cm , BD=4cm ,AD=6么BC 的长是 ( )
A )6cm (
B )5cm (
C )4cm (
D )无法确定
(2)在上题中, ∠CAB 的对应角是( )
(A)∠DAB (B) ∠ DBA (C) ∠ DBC (D) ∠ CAD
2、如图,将△ABC 绕其顶点A 顺时针旋转30 o
后,得△ADE 。
(1)△ABC 与△ADE 的关系如何?
(2)求∠BAD 的度数。
设计意图:第1
角形全等。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自己去回顾、总结,使学生加深对本节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