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历史选修一提纲

历史选修一提纲

考点一、梭伦改革1、改革的背景①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导致雅典政局的动荡;②雅典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崛起,他们要求获得政治权利;③通过对梅加腊战争的胜利,梭伦树立了威望,步入了政治舞台。

2、改革的主要内容①颁布了“解负令”,废除了债务奴隶制,制定了遗嘱法,规定土地的最高占有额。

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并规定各等级享有不同的权利;②建立四百人会议,国家权利由公民大会和四百人会议组成,设立公民陪审法庭;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发展农业,促进手工业的发展,改革币制,改革社会习俗。

3、历史影响①促进雅典城邦经济的发展;②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③但改革并未根本解决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仍存在氏族制度残余。

考点二、商鞅变法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深刻变化①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和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提高;②政治上,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和自耕农阶层;③军事上,春秋时期以争霸为主,战国时期以兼并为主,各诸侯国都争相增强国力;④文化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法家思想成为各诸侯国进行变法的指导思想。

2、主要改革和变法(1)春秋时期:①齐国管仲改革实行“相地而衰征”的政策;②鲁国“初税亩”;(2)战国时期:①魏国李悝变法;②楚国吴起变法;③商鞅变法。

3、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

(2)主要措施:①“为田开阡陌封疆”,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从而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②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③统一度量衡;④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实行连做法;⑤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⑥普遍推行县制;⑦“燔诗书而明法令”;⑧改革社会习俗。

4、商鞅变法的评价(1)商鞅变法的积极方面:①在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新的制度,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②为秦国完成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2)商鞅变法的局限性: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刑罚严酷;②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③也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选修一复习提纲

选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一)复习提纲一、导读:改革和革命的异同(1)根本原因相同:旧的生产关系(社会制度)阻碍了生产力发展。

(2)领导力量及方式不同:改革是国家和政府主动采用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而革命一般是由群众发动的自下而上的暴力方式。

(3)根本目的不同:改革是为了维护和巩固的统治。

而革命是为了推翻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

二、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1、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2、改革的分类:①从程度看A、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B、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②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A、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

B、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

(2)挽救统治危机:埃及阿里改革、王安石变法。

(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

(3)挽救统治危机,危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

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等国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

3、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现存制度所进行调整,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

4、改革的原因(背景):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为了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③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如缓和阶级矛盾、挽救民族危机等;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5.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原因):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根本原因)。

②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

③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9
改革局限
改革具有折中性;下层公民不有享有充分的根本解决
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剥削和压迫;未与旧制度划清界限。
保留子大量残余,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矛盾没有彻底消除,又产生新的矛盾;改革是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有欺骗性。
内容:具有不彻底性和浓厚的封建性;结果: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挽救国家危亡
5
改革内容
政治
解负令;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遗嘱法;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户籍制;推行县制
俸禄制;推行新的租调制。
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村社负责改革实施;建立地主和城市自治机构;司法制度改革
1、废藩置县,建立中央集权;2、四民平等;3、颁布宪法,建立君主立宪。
中央集权建设由此开始,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秦军战斗力,为下一步秦国战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促进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繁荣;缓和了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上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促进了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在俄国传播;促进俄国近代化历程,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高二年级历史选修一复习专用讲义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孝文帝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1
经济
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工商业发展
生产力发展要求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经济上出现封建化趋势
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政治
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权斗争

历史选修1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1复习提纲

2010—2011学年高二历史选修1、2复习提纲①“僭主政治”的概念答:“僭主”指不合法的政权篡夺者。

僭主政治指用武力夺取政权而建立的个人独裁统治。

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各城邦较普遍的实行这种政权形式。

僭主在位期间,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地位,一般都专制独裁,同时实行鼓励工商业发展和奖掖文化的政策。

②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答:1、公元前594年,梭伦改革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2、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通过反对僭主政治执政,他沿着梭伦开辟的道路进行更加深刻的政治改革,促成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

3、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推行改革,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完善,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空前繁荣。

③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答:公元前356年开始,卫鞅两次在秦国全面推行变法。

先“富国”而后“强兵”的推行1、首先是发展农业生产,增强经济实力:A、“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井田制度,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的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是它确立了封建的生产关系)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C、统一度量衡2、在富国的基础上实现强兵:A、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B、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C、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D、普遍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E、“燔诗书而明法令”,根据李悝的《法经》,制定秦律3、对社会风尚习俗等领域进行了改革:(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征收户口税)A、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B、强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④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答:1、生产工具更加适合精耕细作;2、“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注重耕种的功效;3、重视兴修水利;4、大量荒地被开垦,粮食产量增加,人口增加;5、为了适应城市生活的需要,城郊蔬菜、果木以及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业发展起来;6、畜牧业也得到了发展。

⑤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答:1069年,宋神宗启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巩固统治1、富国之法(主要是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改变积贫局面)开源节流A、青苗法。

历史选修一提纲

历史选修一提纲

历史选修一知识点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公元前9—前8世纪雅典城邦的阶级构成:贵族平民农民2.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原因:①政治上:贵族掌握大权;公民大会的权力有名无实②经济上:贵族通过放高利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贵族专横和压榨,激起平民反抗。

社会矛盾尖锐,必须进行改革来缓和社会矛盾二、工商业的发展1.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社会发生的变化:①农业生产力大为提高(铁制农具),工商业发展②形成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2.各派别的势力关系,利益要求:平原派:即贵族,主张维护贵族政治,巩固自身既得利益山地派:即下层平民,主张实行激进的民主政治,进行彻底的社会变革海岸派:即工商业者,主张打破贵族专权,分享权力;反对激进要求,主张温和改革“海岸派”和“山地派”共同反对贵族专权,强烈要求改革三、首席执政官梭伦梭伦成为执政官的条件:改革前雅典城邦的社会状况(梭伦改革的背景)1、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1政治上:贵族把持权力机关○2经济上:贵族盘剥平民,平民沦为“六一汉”及债务奴隶○3平民暴动○4贵族内部局部调整未能缓和社会矛盾2、随着雅典工商业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和平民对贵族专权日益不满,改革呼声日益强烈。

3、梭伦的个人因素①出身贵族,同情平民②收复萨拉米斯岛,获得威望③“疯诗人事件”表达了爱国热情○4公元前594年,当选为首席执政官(有权力)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梭伦改革主要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制1、“解负令”的内容○1废除所有债务,禁止以人身为抵押借贷○2解放债务奴隶○3废除“六一汉”制度。

2、其他的改革举措○1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兼并;制定“遗嘱法”○2允许贵族保留祖传的地产,保持贵族优越的经济地位3、以上改革的作用:○1贵族兼并土地受到制约,失去扩展势力的物质基础○2许多平民重新获得土地和自由,扩大了公民的基础○3使雅典城邦走上对外掠夺外邦奴隶的道路◆实行财产等级制度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特点: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和义务就越多2、内容:①政治权力分配:第一等级——一切官职第二等级——除司库以外的高级官职第三等级——低级官职第四等级——无权担任官职②军事义务:第一等级、第二等级——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第三等级——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和军装第四等级——充当轻装步兵和一般水手,不用自备军备,只带棍棒③公共开支:所有公共开支随等级的高低增减3、财产等级制度的评价:并未实现真正的平等,但打破了贵族的垄断特权,为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与政治的途径◆鼓励工商业发展目的:扩大下层平民就业机会,壮大城邦实力措施:○1农业,提倡种植经济作物,禁止粮食出口,抑制粮食涨价,保障平民生活稳定○2手工业,对内让孩子学门手艺,否则儿子可以拒绝赡养父母,对外对移民手工业者给予公民权○3商业,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确立私有制,成人财产继承自由原则;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用PPT课件

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用PPT课件

融合。
2020/3/18
17
※历史作用:是战国时期最彻底最成功的一次改革。 政治上——打击了旧贵族,强化了中央集权;地方上推
行县制等措施,长期得到沿用,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
土地私有制度,发展了封建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 军事上——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
2.局限性:①贵族仍然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氏族 制度残余仍得以续存。②财产对公民参政议政的限制。 ③享有公民权的人数少。
※指导思想:中庸之道——坚持对贵族和平民不偏不倚的 中立立场。
※特点:
1.革命性——梭伦改革触及了土地占有关系,打破了贵族 的专权,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没有根本性的变革, 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④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
⑤民族危机严重。
2020/3/18
4
4、改革成败的原因
(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
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 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②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 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 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政治领域:
3.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 尽的义务也越多)——打击了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官职的局面,特别使工商 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力。
4.改革国家权力机构:
①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大大提高了广大公民参政议政 的积极性,削弱了贵族长老会议的权力。
2020/3/18
9
一 梭伦改革
※梭伦改革的背景(必然性):贵族与平民的 矛盾尖锐

历史选修1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1复习提纲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大无畏精神。
目的:(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局面。(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的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
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1.改革的分类
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
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
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
三、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
1、总体评价: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但其极端专制的高压政策,也对后世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中国:①管仲改革实现了齐国的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②鲁国“初税亩”取得了预期效果,鲁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诸侯列国纷纷仿效。从税制改革的角度看它达到了预期目的,所以可以说是成功的。③魏文侯改革:通过李悝变法,魏国在战国诸雄中率先强盛起来。④楚国吴起变法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段时间内,楚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连连获胜,成为战国中的强国。⑤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⑥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一、古代雅典的贵族政治——梭伦改革前雅典的社会状况一)、贵族政治与社会动荡1、雅典地理位于希腊阿提卡半岛,有小块平原,物产丰富,附近有天然良港比雷埃夫斯2、城邦国家的雏形时间:公元前9-前8世纪标志:以雅典为中心的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的设立社会成员:贵族和平民(农民、手工业者)3、平民与贵族矛盾的激化(1)原因A、政治上,贵族掌权,平民政治权力太少B、经济上,贵族掌握大部分财富,平民处境不断恶化,许多平民沦为”六一”汉或债务奴隶(2)表现雅典平民武装暴动(3)影响给统治者敲响警钟,必须进行社会政治改革二)、工商业的发展1、前提公元前8世纪以后,铁农具的使用,农业生产力提高2、表现手工业取得较大进步;商业贸易日趋繁荣3、影响1)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2)雅典公民的分化与矛盾平原派(贵族寡头政治)山地派(激进民主政治)海岸派(温和改革)三)、首席执政官梭伦二、梭伦改革1、改革的背景(1)雅典贵族的统治激化社会矛盾,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主要原因。

(2)贵族与平民矛盾的尖锐,导致社会动荡,严重阻碍雅典工商业的发展。

(3)邻邦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赶上和超过了雅典,打击了雅典的海上贸易---外部环境。

(4)公元前594年,梭伦当选执政官,承担起化解社会矛盾的重任。

2.改革的内容:经济领域:⑴颁布“解负令”(废除平民所欠的公私债务,田间的记债碑全部拔掉,土地回到平民手里)⑵废除债务奴隶制.保障平民的人身自由。

⑶鼓励发展工商业.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结果1)限制了土地兼并2)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3)走上了奴役外邦奴隶的道路4)废除了债务奴隶制政治领域:⑴创立财产等级制.(按照财产多寡将全体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享受不同等级的权力分配。

)目的: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评价:局限性:没带来真正的平等进步性:重新分配了…动摇了…开辟了…⑵政治机构民主化。

(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一、背景:前6世纪初1、政治: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原因:贵族把持首席执政官和长老会议,并通过高利贷和土地兼并等方式使平民沦为“六一汉”直至债务奴隶)(改革目的:消除社会矛盾和稳定社会秩序)。

2、经济: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民族矛盾:萨拉米斯岛丧失,严重打击了雅典海外贸易。

5、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前594年)。

二、内容:1、经济:(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隶和“六一汉”制);(2)限制土地兼并,杜绝侵占财产(规定土地最高限额,制定“遗嘱法”);(3)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政治:(1)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按财产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权利越多,义务越多);(2)推行国家权力机构的改革:恢复公民大会,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

三、评价:1、特点:很多措施都带有“折中”色彩2、历史意义:(1)经济: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雅典成为希腊最繁荣的城邦;(2)政治:动摇了贵族专制统治,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3、历史局限:(1)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政治权利;(2)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制度残余仍然存在;(3)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四、雅典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梭伦改革——奠定基础;克里斯梯尼改革——确立;伯利克里改革——顶峰(“黄金时代”)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经济:铁器牛耕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2.政治:新兴地主阶级壮大,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各国竞相改革变法(春秋: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实际上承认土地私有;鲁国的“初亩税”,公开承认土地私有。

选修一总复习提纲

选修一总复习提纲

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分类:1、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2、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3、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戊戌变法二、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背景归纳(目的)1、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严重(缓和矛盾、挽救危机、维护统治)2、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改弦更张、移风易俗、解放思想)3、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三、古今中外重大改革的成败原因归纳1、成功的改革: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2、、失败的改革: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戊戌变法3、成功改革的共同原因:(1)改革本身顺应时代潮流---根本原因(2)改革领导者的杰出才干和灵活决策(3)改革者的坚定意志和强硬手段4、失败改革的共同原因:(1)改革的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革者本身的局限(2)反对势力的强大奴隶社会的改革走向民主政治——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开始)一、背景从政治、经济、个人三方面概括梭伦改革的历史必然性。

政治:雅典的贵族政治和债务奴隶制,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平民武装暴动,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权力,社会动荡不安。

政治改革势在必行。

(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经济:尖锐的社会矛盾,严重阻碍了雅典社会经济的发展。

工商业奴隶迫切要求改革,反对反对旧贵族专权,发展海外贸易。

(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个人贡献:梭伦拥有丰富的知识,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得到人民拥护,适应改革的需要。

当选执政官,承担起改革的重任。

(改革的可能性)二、目的1、直接目的:消除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2、根本目的:振兴城邦,维护奴隶主统治四、特点: “公平”、“中庸”五、性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六、结果: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来求得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但结果两面都不讨好,最后自己被迫远走埃及,但其改革的成果并没有被废除。

选修一历史复习提纲

选修一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一、梭伦改革的背景:1、政治:雅典城邦国家产生(公元前9~前8世纪)——设立中央议事会和行政机构贵族制国家确立(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专权而平民无权。

2、经济发展:农工商业以及贸易得到发展。

3、阶级变化:工商业奴隶主形成,公民内部斗争激烈:“山地派”、“平原派”、“海岸派”。

4、梭伦当选为首席执政官:雅典贵族与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二、梭伦改革:1、内容:“颁布解负令”,确立财产等级制度,恢复公民大会权力,建立“四百人会议”,设立公民陪审法庭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2、特点:奠定民主政治基础、促进工商业发展。

三、梭伦改革的评价1、历史意义:①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②打破贵族对政权的垄断;③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④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

总之,其改革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历史局限:贵族在国家政权中占据绝对优势,下层平民未享有充分的权利,氏族制度残余及贵族拥有世袭占有土地的特权,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未得以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政局动荡不安。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一、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2、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变化——私田增多出现新的封建剥削方式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3、阶级基础:阶级关系的变化——新的阶级形成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4、社会条件: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频繁、思想繁荣、各国竞相改革变法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二、商鞅变法内容:1、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政治改革:奖励军功、建立二十等爵制;加强集权、普遍推行县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制定连坐法3、文化风俗改革:“燔诗书、明法令”;改革社会风尚习俗、父子分居、一夫一妻三、评价:秦国强盛、意义深远1、作用:废除旧制度,创建新制度;促使秦国成为当时先进的国家,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2、表现:经济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1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1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选修1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的重要性- 法老制度- 金字塔的建造与意义2.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苏美尔人的贡献- 汉谟拉比法典- 巴比伦王国的兴衰3. 印度河流域文明- 哈拉帕与莫亨佐-达罗遗址- 城市规划与排水系统- 文字与艺术4. 古代中国文明- 夏、商、周三代的更迭- 青铜器与甲骨文-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二、希腊与罗马的古典文明1. 古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 斯巴达与雅典的对比- 希腊哲学与科学的发展2. 马其顿帝国与亚历山大大帝- 帝国的扩张- 希腊化时代的文化交融- 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3. 古罗马文明- 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罗马法律与社会结构- 罗马帝国的兴衰与基督教的传播三、中世纪欧洲的封建社会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封建领主与农奴的关系- 封建等级制度- 封建社会的特点与影响2. 教会影响与十字军东征- 教皇与教会的权威- 十字军东征的原因与过程- 东征对欧洲与中东的影响3. 文艺复兴的兴起- 人文主义的兴起- 艺术与科学的复兴- 重要人物与作品四、近现代历史的重要事件与变革1. 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 科学革命的影响- 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 - 启蒙思想家的贡献2.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 工业革命的起源与特点 - 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 社会阶级与劳工运动3. 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 民族国家的形成- 帝国主义的扩张与冲突 - 一战的爆发与后果4. 二战与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 二战的原因与过程- 联合国与国际合作- 冷战时期的对抗与合作五、现代世界的多元发展1. 信息时代的来临- 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 - 全球化的影响- 知识经济的兴起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的严重性- 国际环保协议与行动-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3. 社会运动与文化多样性- 民权运动与性别平等- 文化多元主义的推广- 社会媒体与公民参与4. 当代全球挑战与合作- 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 气候变化与能源危机- 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以上是对高中历史选修1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的总结。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复习提纲

岳麓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15课《戊戌变法》复习提纲

第15课戊戌变法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2、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3、直接原因:民族危机加深。

甲午战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激发了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

4、思想基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入;维新思潮兴起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宣传及90年代康梁维新思想的形成和传播。

(1)、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

经济思想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教育思想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思想实行君主立宪性文件认识:没有形成系统理论,没有付诸实践。

(2)90年代维新思潮:A维新派基本主张: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②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③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与文化B影响最大——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与中国儒家经史相融合,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

否定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成为维新变法理论基础,在思想界产生了“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C、宣扬维新思潮的思想健将——梁启超:代表作《变法通议》,任上海《时务报》主笔;积极宣传民权思想[民权思想是思想核心],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性;D、宣扬维新思潮的思想健将——谭嗣同:著有《仁学》, 他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的观念,批判专制君权、宗法制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批判纲常礼教最为激烈,主张“冲破网罗”。

E、“精通西学第一人”——严复《天演论》系统地将近代西方文化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被称为“精通西学第一人”。

翻译《天演论》,借用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理,阐明变法维新的道理。

最新复习提纲:选修一全册【岳麓版】【提纲历史

最新复习提纲:选修一全册【岳麓版】【提纲历史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重难问题讲解(一)梭伦改革1、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梭伦改革触及了当时主要生产资料——土地的占有关系,是对旧生产关系的调整,所以恩格斯称它是一场“革命”,但这是一场不彻底的革命,旧势力没有被彻底清除,梭伦推崇“中庸”,企图用妥协的办法求的斗争双方的和解,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一方面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他形容自己“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但结果两面都不讨好,自己被迫远走埃及。

2、为什么说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梭伦改革中的“解负令”将广大平民从债务奴隶制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须具备的公民群体;以财产多寡来确立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这就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创立四百人会议与设立公民陪审法庭等国家权力机构等措施打破了享有世袭特权的贵族对国家政权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公民参加国家事务的政治权利。

克里斯提尼改革与利伯克里改革在梭伦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沿着梭伦的方向推进改革,才使得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3、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1)形成条件:①雅典民主政治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雅典实行民主政治的根本目的,是把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的凝聚起来,以在城邦间的激烈竞争中保持独立;对外则是夺取异邦的财富和奴隶。

②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公民集体中的大多数是小农和小作坊主,他们同时也是军队的支柱,出身等级高的官吏必须重视他们的情绪和呼声。

(2)主要特征: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是特定历史条件和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等取代血缘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真正享有民主的只是少数。

(3)缺陷:在雅典,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毕竟是少数。

据记载,公元前431年雅典自由民近17万人,其中只有约四五万成年男性享有参政的权利;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最新整理)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最新整理)

税法

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赋税,得到实惠。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 强制农民借贷;利
青苗法 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收 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 息偏高,农民负担
货后还本付息
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依然沉重
4
免役法
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 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服差役的 民户则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 为免役钱
(三)作用:⑴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⑵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
⑶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1、改革不加选择,全盘汉化,没有继承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
2、忽视北部边境,忽略军事改革;(3)后继乏人。
成功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水(根);(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3)冯太后的支持以及孝文帝的
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考点一
商鞅变法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
1、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
经济上:铁犁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确立。
政治上:新兴地主阶级形成并力量壮大,要求掌握政权,发展封建经济,纷纷进行改革变法。
军事上:春秋争霸,战国兼并,诸侯割据混战。(富国强兵成为改革的内在动力)
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
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突出
原因:1、集中军权。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权与领兵权的分离,实行“更
戍法”;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积弱 积贫
积弱
局面
的形
成 背
积贫
2、在荒年招募流民当民,军队素质下降; 3、步兵为主,武器质量差,影响军队战斗力 表现:对辽和西夏战争败多胜少 原因:1、冗官(集中行政权分割宰相职位,官职增加;科举取士多; “恩荫”

高中历史选修1复习提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

高中历史选修1复习提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ppt

戊戌变法
影响: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成为亚洲强国,对外扩张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资本主义发展;维新思想传播
内容
经济:奖励农工商,改革财政 政治:裁冗员,整吏治 文化:改革科举制度,兴办新式学校 军事:建立新式军队
影响: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思想解放运动
第一单元 梭伦改革 背景
措施
全书结构提纲图 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
原因:贵族与平民矛盾;工商业奴隶主崛起
内容
经济: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奴制 政治:财产等级制度;重组国家权力机构
影响:促进雅典繁荣;奠定民主政治基础
背景:封建经济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兴起
经济:废井田、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 内容 政治:奖励军功;废世卿世禄;行郡县
第六单元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奥斯曼帝国统治 马木路克统治
国力衰弱
拿破仑殖民统治 英国殖民侵略
民族危机严重
开罗人民起义
反侵略斗争
·
经济:确立土地私有,发展农工商
政治:建立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

内容
文化:实行开放政策,向西方学习

军事:改造旧军队,建立新式军队


第一阶段:阿拉伯→苏丹→希腊

扩张战争
第二阶段:叙利亚
触犯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利益
未完全成功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实质:资产阶级社会政治运动
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宗教“异端”运动高 涨
西欧向近代过渡
背景

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表现 瑞士加尔文宗教改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概要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提纲概要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第二单元商鞅变法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对秦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国,农业是经济基础,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历代统治者在商品经济逐渐发展的时候,仍然推行此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明朝中期后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而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同时,重农抑商政策,往往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

历史上往往因为政策上的原因、认识上的偏差,造成一定消极影响。

如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

启示:商品经济、农业经济都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任何一方;品经济的发展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应该认为地禁锢他的发展;当今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商品经济前途广阔,随着现代化步伐加快,他将居于主导地位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是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②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④变法者个人的改革的意志坚定,失败后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同;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不同点有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

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

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④结局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失败了。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

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选修一复习提纲
专题一梭伦改革
一、梭伦改革的背景
1、公元前7世纪雅典形成了贵族共和国,元老院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有贵族选
举产生国会的执政官掌握各种具体权力
2、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矛盾尖锐,成为梭伦改革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
3、基伦暴动的失败表明雅典人对彻底改变旧制度、建立暨主政治并不认同;
4、《德拉古法典》用严刑峻法来维护贵族的利益,不能保护平民的利益,不能平息
雅典公民的不满,也不能化解雅典社会的矛盾;
5、萨拉米岛危机,成为梭伦改革的直接原因
二、梭伦改革的内容
1、经济上:
⑴颁布解负令,废除了制,
★作用: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即保护了平民的土地所有权,恢复了平民的人身自由,为平民享有政治权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⑵发展工商业,
★作用:保障了平民的生活,增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总之,解负令和发展工商业,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2、政治上:
⑴确立等级制度,
★作用:既保护贵族利益,又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打击了贵族,为工商业奴隶主参与政权开辟了道路,为雅典政治民主化开辟道路(本条措施对工商业奴隶主最有利)。

⑵创立四百人会议
★作用:使第三等级公民获得参政议政的机会;提高了大会的地位,取代元老院成为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打破了贵族对国家权力垄断。

★本质上反映了雅典贵族政治逐渐被民主政治取代。

⑶组建民众法庭,实行陪审员(不分等级,抽签产生)制度
★作用:民众法庭的设立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使平民获得参加国家政权的权利。

★启示:梭伦改革后形成的执政官、公民大会、陪审法庭是近代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源头,首创了陪审员制。

★三、梭伦改革的影响:
1、打击旧贵族势力,奠定雅典民主政治乃至西方民主政治基础;
2、梭伦改革的经济措施,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稳定了雅典公民群体,促进了工商奴隶主阶层的崛起,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四、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
1、中庸性(折中性):
从改革的必要性来看,梭伦要着力协调贵族与平民的矛盾;一方面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提高政治地位;另一方面确认财产等级制度,保护贵族的政治特权
2、革命性:
改革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整体上改变了雅典的社会结构;触及土地占有和打破贵族专权
3、民主性:
改革开创了城邦民主政治体制。

4、全面性:
实行废除债务奴隶制、财产等级制、重组国家权力机构、发展工商业等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措施
五、梭伦改革的目的:
根本目的:维护奴隶主统治;
直接目的:消除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六、梭伦改革的性质: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改革
专题二商鞅变法
一、变法背景:
春秋战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

大变革指的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大动荡指的是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融和;大发展指的是经济、文化、科技的大发展
具体表现在:
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变法的根本原因)政治上: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王室衰微,新兴地主要求改革
军事上:诸侯兼并,战争频繁,需要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变法的直接原因)
文化上:“百家争鸣”;法家学说顺应时代要求,成为思想武器。

★二、商鞅变法的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三、措施:
1、取信于民
2、经济上:
⑴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制
⑵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
⑶统一度量衡——便利地方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军功爵制”——打击了的特权,树立了地主阶级优势,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3、政治上:
⑴制定什伍连坐制度——加强了国家对基层的管理与统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强化了法律意识,另一方面过于严酷,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⑵废分封,推行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4、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分异令)——杜绝腐败滋生,增加小农户数量以增加赋税收入及其生产积极性。

四、商鞅变法的影响:
★1、积极影响:
⑴废除了旧制度,建立了新制度,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

⑵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秦国的国力。

⑶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为秦最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3)改革不完全彻底(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等)
(4) 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5)重农抑商,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五、变法的性质: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的改革运动
六、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⑴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
⑵改革措施全面彻底,符合秦国国情⑶秦孝公的鼎力支持
⑷商鞅个人因素(政治才干和铁血手腕)
七、商鞅变法的特点:
(1)措施最全面: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等方面
(2)实行最彻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3)历时最长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统治
⑸以农业、军事、法治为核心
能力提升:
★比较商鞅变法与梭伦改革的异同,见参看《成才之路》11页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一、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在魏晋南北朝这个大分裂、大动荡、大融合时期,北魏建立并统一了北方;
2、北魏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鲜卑贵族
与汉族地主之间的矛盾等,使改革具有了历史必然性(客观原因)
3、冯太后和孝文帝对汉文化的仰慕使改革具有了可能性(主观原因)
二、★改革的目的:
缓和日益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巩固统治
改变鲜卑族落后状态,促进北魏的社会发展。

三、改革内容:
1、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请掌握实施的前提、目的、内容、作用,参看《成才之路》15页
2、整顿吏治,掌握内容、影响;参看《成才之路》15--16页
3、迁都洛阳,掌握原因、影响;参看《成才之路》16页
补充:
①迁都的直接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减少改革阻力,
②根本目的: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③迁都的影响:
推动了洛阳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了北方民族融合。

4、革除旧俗,熟悉条件、目的、措施、影响;参看《成才之路》16页
提示:孝文帝改革顺应了民族融合的潮流,改革措施中促进民族融合最明显的是汉化政策和迁都,其次为均田制,总之,改革是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四、评价孝文帝改革(参看《成才之路》16页)
1、均田制的影响
2、评价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政策
3、孝文帝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⑴北方农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⑵发展起了以洛阳为主的商业城市
⑶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
五、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影响深远的改革;全面学习汉文化。

六、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成功的原因、改革的不足及启示:《成才之路》18页最后一排
专题四王安石变法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北宋中期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1、经济上:北宋中期财政危机严重:由于北宋政府采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断扩充军队,导致了冗兵,军费开支大;实行一职多官制,导致冗官,官俸开支大;再加上北宋政府每年向辽和西夏交纳的“岁币”。

形成了北宋中期积贫的局面。

2、军事上:北宋政府实行“守内虚外”的策略和更戍法,导致军队战斗力弱,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屡战屡败,造成外患局面;
3、阶级矛盾方面:北宋王朝纵容土地兼并,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形成内忧。

上述原因导致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局面,严重威胁北宋王朝的统治。

三、庆历新政
1、背景:北宋在与西夏的战争惨败后,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迅速加深
2、改革方案《》
3、改革的中心:整顿吏治
4、失败根本原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5、改革的影响:揭开了北宋改革的序幕
三、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王安石变法在理财方面有六条措施、军事方面四大措施、文化方面二个措施,你知道都是哪些具体措施吗?
1、理财:
⑴均输法:发运使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
目的是节省国家开支;
作用:农民的负担有所减轻,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增加了;
⑵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了;
⑶募役法,按户等级征收所需所需差役的费用,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废除了大地主大官僚不服役的特权,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⑷青苗法,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⑸农田水利法,新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⑹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土地数量收税,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对大地主、大官僚打击最大的一条。

2、军事:
⑴改变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的措施是:
⑵保甲法就是士兵平时务农、训练,战时打仗。

但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镇压
3、文化上;
⑴⑵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