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第1课时教学设计

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实验小学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教学建议,便于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空气的特性。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他们对于空气这一抽象概念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形象的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空气占据空间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2.实验操作的技巧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讲授法:教师对实验原理和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瓶、水、彩笔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吗?空气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气球在塑料瓶中的变化。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三年级上册苏教版(2017)科学 1-1 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1

三年级上册苏教版(2017)科学 1-1 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1

科学苏教版(2017)三年级上册教案第一单元1《空气占据空间吗》学习目标●知道空气像粉笔、水一样,占据一定的空间。

●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知道压缩空气在生活中应用广泛。

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难点:1.理解无色、透明、无固定形状的空气占据空间;2.能操作实验,理解水无法进入瓶子、倒扣杯底纸不潮湿、气球吹不大都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

3.交流更多利用压缩空气来工作的事例。

【教学准备】课件、空纸箱子、透明玻璃杯、纸巾、装有水的水槽、橡皮泥、漏斗、矿泉水瓶、气球、注射器、橡皮、泡沫、抹布。

【教学过程】一、谈话设疑,激趣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大箱子的“礼物”,(拿出空纸箱子)你能在不打开箱子的情况下猜一猜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吗?同学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判断?(1)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可以摇一摇,听听看里面大概什么;可以凑到箱子缝边上问一问气味,根据气味判断;根据重量判断……)(2)教师揭晓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打开箱子)里面是什么呢?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哦,原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箱空气啊!(学生可能一开始下意识认为没有东西,教师追问后联系一年级学习过的《找空气》一课,想到里面还有空气)2.师小结: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它充斥着我们周围的空间。

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这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

(板书“空气”)二、结合情境,认识空间过渡:同学们,在开始研究之前,我们先来看这样两副图片。

1.师:谁能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交流发言。

师相机板书“空间”)2.师小结:粉笔盒里装满了,盒子里没有放的位置了,杯子里装满了水,也没有再倒的位置了,我们把物体所占的位置叫做它占的空间。

那空气占据空间吗?(补充完整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三、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活动一:验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过渡:你能回答课题中的这个问题吗?说出你的理由。

看样子同学们都有着自己的看法,下面我们就一起通过活动一来探究这个问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空气占据空间吗| 苏教版 (1)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空气占据空间吗| 苏教版 (1)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学课题: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

2.过程与方法:用对比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操作理解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橡皮泥、吸管、实验记录单演示实验材料:矿泉水瓶、小石子、透明玻璃杯、纸巾、玻璃水槽教学过程:一、游戏激趣,故事引入。

1、同学们已经上了一节课了,可能现在也累了,那现在我们一起玩一个抢凳子的游戏放松一下,好不好?(通过游戏让学生懂得胜者占据了空间,把失败者挤出去了。

)2、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现在老师要听一听这个故事,谁能为老师讲这段童话故事?谁能说说故事中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

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二、内容研讨。

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刚才我们说出了这么多能够占据空间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像水、小石子等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

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吗?(学生大胆猜测)活动二:1.老师的桌上有半瓶水、两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同学们不用石子,就用这些东西,能使水从吸管里流出来吗?你有什么方法吗?(出示小提示,否定倾斜杯子、压瓶子、用嘴吸等想法,强调利用空气把水挤出来。

)2.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该怎么做才能使瓶子里的水流出来?然后各小组代表发言,说出你们的方法,老师判断方法符合要求后先填写实验报告单,再开始实验,并强调在实验中注意安全。

(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从一根吸管向里吹入空气,水从另一根吸管流出来等等。

苏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苏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苏教版科学三上1.1《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料瓶口,用手握住塑料瓶的下半部,用力吹塑料瓶里的气球。

实验现象: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将气球吹得圆鼓鼓的。

实验结论:气球无法吹得很大,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4.实验总结二、被压缩的空气空气压缩实验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一小块海绵(或泡沫)等。

实验步骤:(1)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记下活塞的位置。

将针筒口顶住橡皮。

(2)推动活塞,记下活塞的位置,松手,观察活塞有什么变化;然后用大一点的力推动活塞,再松手,观察活塞又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1)推动活塞时,活塞会向下移动。

注射器中的海绵(或泡沫)会被压扁一些,活塞会慢慢向上方移动(被空气顶回)。

(2)用大一点儿的力推动活塞,活塞会进一步向下移动,同时注射器中的海绵(或泡沫)会被压得更扁一些;松手后,活塞会迅速向上方移动。

实验分析:注射器中充满了空气当推动活时,由于注射器口被橡皮堵住”,空气无法逃出,因此空气被压缩了,体积变小,由于空气的压力。

注射器里的海绵(或泡沫)被压扁了一些。

当松手后,由于压缩空气有弹性,因此空气恢复了原来的体积,活塞也骤合作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实验现象。

准备实验草料并根据操作步骤合作完成实验内容,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瓶中吹气球的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这组活动意在让学生发现并解释“水漏不下去”“纸团不会湿”“气球吹不大”的现象,认识到空气也像粉笔、水那样占据一定的空间,由此验证自己的猜想。

通过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引导学生发现空气占据的空间变小,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

再让学生。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主要介绍了空气的概念和特性,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占据空间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一种物质,能够占据空间。

2. 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空气的占据空间特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进行相关实验观察。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空气的认知程度较低,对空气的存在和特性缺乏直观的理解。

他们对科学实验和观察的经验也较少,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空气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可以引发学生对空气的思考,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我们怎样才能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们展开互动讨论。

例如: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它是看得见的吗?学生A:空气是一种气体,我们看不见它。

教师:非常好!那么,你们认为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第二环节:实验观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张纸和一盆水。

2. 学生将玻璃杯倒扣在水面上,然后慢慢将纸片放在杯子上方,快速翻转玻璃杯。

3.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他们会发现水没有漏出来,纸片被压住,说明空气占据了玻璃杯的空间。

例如:学生B:我们小组进行了实验,当我们把玻璃杯倒扣在水面上后,再翻转过来,水没有漏出来,纸片也被压住了。

教师:非常好!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学生C:这说明空气占据了玻璃杯的空间,否则水就会漏出来了。

第三环节:理论解释根据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通过提问和讨论,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类似的实际生活例子,如气球的充气等,加深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精选3篇)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精选3篇)

《空气占据空间》教案(精选3篇)《空气占据空间》教案1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教科版三上《水和空气》中的教学内容,本课教学活动的设计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知识三个维度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得科学教育的整体目标得以落实。

导入----由水、石子占据空间引出“空气占据空间吗”;通过自主实验-----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拓展应用----利用空气能占据空间的特点来灌满瓶子,以及进行吹气球比赛。

在整个过程中,教材将重点放在学生自主实验得出空气占据空间。

科学的实验方法是保证科学数据真实可靠的基础,如果学生没有体会到这点,整个教学活动是失败的,后面的推测活动就无法展开,因此它们是进行推测的依据。

这一过程虽然花了一些时间,但这为学生后面的推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知道所有的物质都占据空间,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

由此逐步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意图1、创立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物质条件基础。

科学教育的一个关键目标就是改进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不能凭空产生,必须在学生解决感兴趣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

本课在教学中为学生们提供适当的推理和解决问题的丰富材料的是十分重要。

2、把真实的探究活动过程带入课堂。

《空气占据空间》一课,根据学生对《乌鸦喝水》的故事已经有所了解,用童话引出,可以让学生更意理解什么叫占据空间。

石子占据了水的空间,所以能将水挤出来。

对于学生来说,占据空间可以意味着排挤原来的物质,这事实就是对物质粒子不能同时占据同一空间的初步理解。

进而引出“空气占据空间吗”,提出这个问题以后,第一个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实验验证,得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3、领略和把握课堂层次,保证课堂的结构性。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2.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塑料瓶吹气球,并了解其原理。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

2.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难点: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水槽、透明胶带、剪刀、透明塑料杯、球针、纸巾、水、打气筒、学生活动学习单,毛巾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塑料瓶一个、气球、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引出课题1.出示一张纸巾擦汗,然后揉成纸团,提问:如果把它扔到水里,会怎样?(预设:会湿)2.出示塑料杯,如果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没杯底(PPT出示图片),里面的纸团会湿吗?(预设:会或不会)3.追问理由:你这样预测的理由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点。

4.引出疑问: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呢?我们怎么来证明?(预设:通过实验)二、探索问题,解决矛盾(一)压杯入水1.实验操作指导: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PPT图文出示实验提示)。

(1)揉成纸团,粘在杯底(2)竖直倒扣,没过杯底(3)杯中水面,画线记录(4)拿起杯子,擦干观察(5)每人一遍,思考记录“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第组(一)压杯入水图2▲我会观察:①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底部时,杯子里的水面有变化吗?请你在图1和图2的杯子中用线画出水面的位置。

②杯底的纸团有没有湿?▲我会思考:想一想,你观察到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教师指导。

南京某学校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南京某学校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南京某学校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备课《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1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南京某学校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心。

但学生对空气和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可能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2.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2.观察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和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水杯、吸管等。

2.教学课件:空气实验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感受空气的存在。

实验方法:将一个气球吹起来,然后用吸管将气球内的空气抽出,观察气球的变形。

2.呈现(10分钟)通过教学课件,呈现实验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和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实验方法:将一个水杯倒扣在桌子上,然后在杯子口处用气球密封,再用吸管向杯子内吹气,观察杯子的变形。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可以引导学生用简单的句子或词语进行描述。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空气占据空间吗|苏教版 (7)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1空气占据空间吗|苏教版 (7)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空气占据一定的的空间2、科学探究目标(1)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占据空间。

(2)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进行判断和推理。

3、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2)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发现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水、纸巾、水盘、气球、塑料瓶、贴纸、实验报告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装有水的瓶子,问学生:瓶子里有什么?(生:水、空气)并标好水位刻线。

2、观看《乌鸦喝水》视频。

3、请一位同学上台模仿乌鸦往瓶子里放石头的片段。

水上升到一定时,问学生,现在瓶子里有什么?(生:水、石头、空气)(师标注现在水位的刻线后,说:刚才我们看到水都是在刻线下面的,现在水上升了,而瓶子里的空气变小了,空气被石头赶走了,位置被石头占据了。

)4、继续往瓶子里放石头,问:现在瓶子被什么占满了?(水和石头)理解当一个容器满了之后,我们就不能再塞东西。

师总结并揭题:水是液体、石头是固体,我们可以看到液体和固体都能占据空间,那么我们看不到的空气能占据空间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空气会占据空间吗》。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探索新知(一)活动1:纸为什么不会湿第一个实验:垂直放入杯子实验1、猜想纸会不会湿。

师:(出示空杯子)同学看,现在杯子里占满了什么?(生:空气)现在老师把一团纸塞到杯子底部,杯子里占满了什么?(空气和纸巾)我们知道纸遇到水会湿,如果老师倒立垂直把杯子放入水中,你觉得纸会湿吗?(生猜想)2、出示实验步骤。

3、分小组实验,师巡查。

4、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实验结果。

5、师总结。

第二个实验:倾斜放入杯子实验1、猜想纸会不会湿。

师:如果我们倾斜着把杯子放入水中,你觉得纸团会湿吗?(生猜想)2、出示实验步骤。

3、组长操作实验,组员观察现象,得出结果。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空气占据空间吗》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空气占据空间吗》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中的第一课。

学生在低年级已经了解空气的存在及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所以空气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物质。

但学生对“空间”这个词很陌生,更缺乏理解。

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和“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从儿童概念发展的角度出发,选取了多个简单易行生动有趣的经典活动。

激发学生研究空气的兴趣,学习探究方法。

实验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学生感受到空气的真实存在并且占据着空间。

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等科学知识。

并了解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学情分析每一名儿童都对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但根据三年级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讲,一般在生活中会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更为留意,对于空气的性质等方面不会太过至于,更不会有意的去研究空气的物理性质,他们会因为空气看不见而忽视其占据空间的性质。

对于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点学生在理解上相对较难。

三、学习目标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在玩儿注射器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并可以被压缩。

难点:认识压缩空气有弹性。

五、教学准备:教师教材:教学课件、粉笔、粉笔盒、篮球学生分组材料:小口瓶、漏斗、橡皮泥、烧杯、水槽、玻璃杯、面巾纸、塑料瓶、气球、锥子、注射器、橡皮、水。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迁移导入1.创设情境1:(出示满盒的粉笔)讲桌上还有几根粉笔散落着,谁能帮老师把粉笔整理到盒子内?学生自由表达想法并亲自动手操作粉笔不能再放入盒内,你们能给这一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吗?学生自由回答师生小结:盒内的粉笔已经占据了粉笔盒的空间,所以不能再放入粉笔。

2.创设情境2(出示满杯水)还能往杯里倒水吗?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自由回答总结出水占据空间,进而因此本课研究的问题:那请同学们猜测空气会占据空间吗?【意图解析】学生每天都要往笔盒里放笔,所以从学生熟悉的经历体验入手,学生们去猜测还能往盒里放粉笔吗,还能往水杯里倒水吗,相对容易。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 空气占据空间吗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 空气占据空间吗   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科教案单元:第一单元《认识空气》课题:1《空气占据空间吗》课时:2一、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让学生思考“盒子里装不进粉笔”和“水杯里倒不进水”的原因,从粉笔和水占据空间的事实,引发学生猜想空气是否也占据空间。

第二部分,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以此验证导入活动引发的猜想是否正确。

教材选取了三个简单易做的经典实验,让学生充分感知“水漏不下去”“纸团不会湿”“气球吹不大”的现象,认识空气也像固体、液体一样,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

第三部分,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通过活塞位置的变化和手的感觉,感受空气在密闭的容器里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第四部分,通过阅读图片了解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对压缩空气的利用。

二、学情分析1、前概念调查:课前对三年级198名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下面以1个班级为样本。

数据如下:2、情况分析由于学生在低年级已经了解空气的存在及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因此空气对学生来讲是一种非常熟悉的物质。

本课带领学生认识空气不易察觉的性质——占据空间。

学生对“空间”这个词很陌生,更缺乏理解。

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和“物体占据空间”的概念。

同时激发学生对观察事物的变化现象的兴趣,意识到世界是物质的,是可以认识的。

三、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能用不同的实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2.科学探究: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3.科学态度:乐于合作和分享,培养耐心和细心的科学品质。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的性质。

难点:认识压缩空气有弹性的性质。

五、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小口瓶、漏斗、橡皮泥、烧杯、水槽、玻璃杯、面巾纸、塑料瓶、气球、锥子、注射器、橡皮、水。

苏教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pptx

苏教版(2017秋)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pptx
小结:深入认识空气、研究空气,就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生活。
【意图解析】学生再此活动
七、板书设计
空气占 空气 占据空间(能被压缩 压缩后有弹性)
空气一点一点的从占据的塑料瓶内跑出来,将空间让给水。更直观地感知到“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活动三:瓶内气球吹不大 1.出示气球,演示将气球嘴套在小口瓶瓶口。 提问:如果我们这样吹气球,气球吹得大吗?为什么? 学生尝试。 追问:这样吹气球,气球吹不大,说明了什么? .演示,气球嘴套在小口瓶瓶口,吹气,气球变大。 提问:老师的气球怎么一下就吹大了? 如果老师松开手,气球会变小吗?(会)为什么? 如果封住瓶子侧边的洞,松开手,气球会变小吗?(不会)为什么? .在瓶子侧边小洞口贴上红色塑料袋小片。 要求:现在老师要吹气,还要放气,注意观察洞口红色塑料小片的变化。 演示给带孔塑料瓶内气球吹气、放气。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提问:假如,在瓶口漏斗外侧,用橡皮泥封住瓶口,再往漏斗中倒水,水会流入瓶子吗?
学生猜测。
分发材料,学生分组尝试。
.汇报,交流,漏斗外侧的瓶口封住,向漏斗中倒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你能说一说为什么瓶口封住再通过漏斗装水,水却不会流进小口瓶?
【意图解析】这里让学生观看通过漏斗给小口瓶装水,水流入瓶子的现象;再让学生观察橡皮泥密封住漏斗外 侧瓶口,通过漏斗给小口瓶装水,水流不进瓶子,两个相似的情境,截然不同的结果,让学生关注到漏斗外侧用于 封住瓶口的橡皮泥上:有了橡皮泥,改变了什么?学生很快就能想到:漏斗外侧瓶口密封,漏斗管口被水密封,空 气牢牢占据了瓶子内的空间,水就无法通过漏斗流入瓶子。
的解决方法。但这个因未明要求而产生的意外方法却能使学生更为强烈地感知“占据空间、空间有大小二
.出示桌上摆放大半瓶水(瓶子使用小口瓶),用另一杯水缓慢倒入水。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材内容主要由“空气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和“热空气和冷空气”三部分组成。

三者之间并非简单的块状结构,而是存在层层深入的递进关系。

从“空气会占据空间”到“空气有质量”再到“热空气和冷空气”,通过这些具体概念知识点的层层深入,使学生认识空气,了解空气,在最终完善《“空气占据空间》”这一核心概念。

课中,因为空气是看不见,会流动的物质,因此教材设计了三个活动,借助水将不可视的空气“可视化”,让容易流动的空气存在于封闭在密闭的空间中,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空气,了解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特性,本设计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降低学习难度,从而使学生形成最基本的、正确的科学概念。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三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

通过一年级下科学三单元《空气》的学习,学生对空气的存在和物理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由于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了科学课的实验教学,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方法。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能认识到空气的存在。

2.能够理解空气像水一样占据一定的空间。

3.通过实验操作明白空气可以被压缩,并且有弹性。

科学探究:1.能用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能用实验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

3.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掌握对实验数据的记录方法。

科学态度:1.能认识到科学探究过程中要用实验证明自己猜想的正确性。

2.能认识到空气在人们的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对空气的利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认识到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知道保护空气,防止空气污染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用不同的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和被压缩有弹性。

【教学难点】利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实验。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优质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优质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1课。

本课按照由易到难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地安排了两大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认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

通过纸巾会不会湿、漏斗里流不下去的水,气球为什么吹不大的三个实验,由简单到复杂,用实验反复证实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第二部分了解空气不仅仅可以占据空间,而且占据的空间还可以发生改变可以被压缩,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从而知道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自身特点,方便人们的生活。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空气并不陌生,在生活中对空气有一定的认识,但只停留在外部特征上,对于看不到的空气是否能占据空间,占据的空间是否会改变并没有思考。

通过做游戏、变魔术、反复实验等方法去研究空气,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趣化,符合三年级学生认知特点。

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符合现代STEM教育的科学观点。

但三年级的学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有限,从实验现象到总结实验结论、从操作简单的纸巾实验到操作复杂漏斗实验,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和挑战性的。

三、学习目标●了解并能用实验证实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改变,压缩空气有弹性,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探究意识。

能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培养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感受压缩空气的用途,将知识与生活知识相联系,学以致用。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难点:能借助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一步阐明空气占据空间。

五、教学准备椅子、气球、饮料瓶、透明塑料杯、纸巾、水槽、注射器、毛巾、水、“流不下去的水装置”(小口瓶、烧杯、漏斗、橡皮泥)。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游戏情景,理解什么是“空间”。

1.激趣: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抢椅子”的游戏。

2.出示抢椅子游戏规则。

3.分小组做“抢椅子”的游戏。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空气能占据空间科学探究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科学态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可以借助其他物体帮助我们观察,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占有一定的空间。

教学难点:在科学观察的基础上,能对实验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透明水槽、透明塑料杯、A4纸一张、泡沫漂浮物、实验记录单、毛巾演示实验材料:透明水槽、透明塑料杯、A4纸、篮球打气筒、泡沫漂浮物【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与聚焦(3分钟)1. 教师出示一杯水,提问:是谁占据了杯子里面的空间?(水)2.把这杯水倒掉,杯口朝下。

提问:现在是谁占据了杯子里面的空间?(空气)3.演示:把一张纸捏成团,塞到杯底,提问:现在是谁占据了杯子里面的空间?(纸和空气)。

4.演示和预测:如果把装着纸团的杯子,竖直压入水底,纸会湿掉吗?二、实验探究(25分钟)(一)第一次探究1.演示实验要求。

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课堂直播实验演示:将纸团塞到杯底,再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再拿出来。

观察纸湿了吗?思考其中的原因。

2.教师出示小提醒。

温馨提醒:结合照片,出示关键字。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各组巡视。

其中有2组的杯底不塞住,让学生发现漏气会把纸浸湿。

4.分享交流:我们发现了什么?我们的解释是什么?(二)第二次探究1.再次实验:其中2组把杯底的小孔塞住,其他小组和小孔打开。

撕掉杯子底部的封条,把杯子慢慢按到水中,从侧面观察水位的变化,并在记录纸上画出实验现象。

2.交流:杯中的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3.请学生演示:用打气筒,把空气从小孔里充进去,会看到什么现象。

全班看投屏演示,思考其中的原因。

三、总结和拓展1.水能占据杯子里面的空间,空气也能占据杯子里面的空间,空气还能占据哪里的空间?2.你还知道什么物体也占据了空间?(引导学生举例)3.出示一个塑料瓶、橡皮泥和吸管,怎样才能吹其中一根吸管,让另一根吸管中喷出水来。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新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新版)苏教版

1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占据空间。

2.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

3.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4.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

5.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6.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

◆课前准备去底的塑料瓶9个、纸巾、水槽9个、锥形瓶、吸管(玻璃管)、橡皮泥一团、注射器9个、毛巾、盒装奶、蜡烛、火柴、大烧杯。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活跃气氛【抢凳子】请位两位同学上来,取一个小纸箱,让一名同学蹲到里面,让另一个同学再蹲进去,另一个同学蹲不进去,说一说这是为什么,说明什么?空间学生做游戏。

你为什么没有蹲到里面去?——自己想蹲的空间被同学占领了,自己就被挤出来了。

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做“占据空间”。

【板书】占据空间【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二、空气占据空间吗活动一:提出问题进行猜测【儿歌引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喜欢听儿歌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乌鸦喝水》,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这首儿歌,并思考: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播放儿歌,师生同看。

【教师提问】儿歌听完了,哪位同学回答一下,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学生回答】【老师小结】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

【教师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确实存在,那么它能不能像水、石头等物体那样占据空间呢?(由于空气是无色无味的物质,判断它能否占据空间,我们最好通过实验来观察。

)【教师提问】认为能的请举手,(老师巡视一下)出现了不同的观点,到底谁的观点是正确的呢?相信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答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空气占据空间吗》(板书课题)活动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吹气挤水实验【教师活动】(出示盛有大半瓶水的锥形瓶、吸管、橡皮泥、)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个盛有一定量水的锥形瓶,现在旁边没有石子,只有2根吸管、一块橡皮泥,你能不能利用空气,将水从瓶子里挤出来呢?(同时操作课件)【教师提问】老师提示一下:平时我们是怎么喝牛奶的?(出示盒装牛奶,带管子的)(用管子吸)用吸的办法能让奶漫上来,不知你有没有这样经历,不小心一用力吹发生什么了呢?(预设:奶会溢出来),我们能不能设计一个方案利用空气将锥形瓶中的水挤出来呢?在小组内讨论一下,橡皮泥怎么用?吸管怎么放?我们比比哪组的设计更科学更合理。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教学设计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教学设计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材分析】《空气占有空间吗》是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是引导学生探究空气这种自然物质的起始课。

主要包括四个教学活动:第一,认识什么是占空间。

第二,通过三个活动验证空气能够像粉笔、水一样占据空间。

第三,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后的空气有弹性。

第四,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情分析】一年级时,学生通过研究已经对空气有了一些的认识:知道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并不真正是空的,它们里面有空气等等的认知。

这节课通过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物质性质的层面。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2.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科学探究:1.能用不同的试验方法,证明空气占有空间;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

3.通过“玩注射器”的活动,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科学立场: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惯;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紧缩空气有关的手艺使用。

【教学重点】认识空气占据空间。

【教学难点】了解空气能被紧缩,紧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气球、矿泉水瓶、大头针、大烧杯、小烧杯、锥形瓶、漏斗、注射器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1学生材料:纸、橡皮泥【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探究活动教师活动1.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几个小朋友在踢球,一不小心,球掉进了一个大树洞里,树洞很深,洞口学糊口动探究意图又很小,球拿不出来了。

(这时,将1.学生思考解决的方准备好的小球放进锥形瓶里)同学法。

[设计意图:利用一个童年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用“水占满了树洞的空间”引出本科要研究的问题“空气占据空间吗?”]们,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帮他们吗?2.学生汇报:用水3.教师边演示边讲解:随着老师将水倒入到锥形瓶中,我们发现“水2.引导学生理解什么一、故事导将瓶子里的空间一点一点的占满叫占据空间。

南京某学校-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南京某学校-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南京某学校-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1.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对于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从而加深对空气和空间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2.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通过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2.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知空气和空间的关系。

2.观察法: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理解和认识空气和空间的关系。

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球、塑料袋、针筒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实验方法:将一个气球吹起来,然后用针筒将气球内的空气抽出,观察气球的收缩。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黑板,呈现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空气和空间的关系。

例如,吹气球时,空气占据了气球的空间;用塑料袋装空气,空气也占据了塑料袋的空间。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感知空气和空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用针筒将气球内的空气抽出,观察气球的收缩;用塑料袋装空气,观察塑料袋的变形。

4.巩固(5分钟)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空气和空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进行猜测,将猜测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面。
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相机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实验的结果:水不会漏下去。
引导学生将实验的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中。
教师引导:同学们,假如我们把封住瓶口的橡皮泥拿掉,再做这个实验,水会漏下去吗?请大家动手做一做。
学生把封住瓶口的橡皮泥拿掉,再动手做一做这个实验,看一看实验的结果,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全班交流:这首小诗写的是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有调皮、神奇的特点。
3.教师引导:同学们,在二年级的时候,通过学习,我们知道周围存在着空气,空气具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其实空气还有许多特点。4.这个单元我们来进一步研究空气,来认识更多的有关空气的特点。
板书课题:第一单元认识空气
二、课前小研究
1.教师出示一盒满满的粉笔,问:同学们,老师手里的这盒粉笔,已经是满满的了,老师想问大家一下,还能往盒子里放进粉笔吗?为什么?说一说你的理由。
3.交流实验的结果。
针筒中的小泡沫有什么变化没有?(泡沫被挤压)
在用手推拉活塞的过程中,有什么感觉?
推拉活塞要很用力才行,推的时候感觉很吃力,推不下去,有弹性。拉的时候也是这样。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1、空气占据空间吗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以粉笔、水为例,引发学生对物体会占据空间的思考。
2.通过三个不同的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3.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作出猜想,并依据证据,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4.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预测:大多数同学的观点是不能放了,因为粉笔盒已经被放满了,没有地方再放粉笔了。
2.教师再出示一杯满满的水,问学生:还能往水杯里倒水吗?
预测:大多数同学的观点是不能,因为杯子里的水已经满了,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就漫出来了。
教师引导:同学们,粉笔盒满了,就不能再放粉笔了,水杯里的水满了,就不能再加水了。粉笔盒和水杯都是有一定的空间的,而粉笔盒和水都是占据空间的,当这个空间被占满了,就不能再往里面放东西了。
预习要求
观察我们周围的空气,初步了解空气的特点。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1.出示小诗,引导学生读一读。
虽然看不到你,
也摸不着你,
可你自由自在的,
在世界每个角落嬉戏。
你呀,总是这么调皮。
植物说,有了你,
我们才能茁壮成长;
动物说,没有你,
我们就会停止呼吸。
你呀,就是这么神奇。
2.学生自由读一读这首小诗,并猜一猜这首小诗写的是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
在推、拉注射器的活塞时,不要用力过大,把活塞完全拉出来。
用针筒口顶住橡皮推、拉活塞的时候,要记下活塞的位置。
推拉活塞的过程中,活塞扣都要顶住橡皮。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针筒中的小泡沫发生了什么变化,还要注意手的感觉。
这个实验可以重复多做几次。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纠正学生操作不当的动作。
5.能够列举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点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和操作,知道空气占据空间,明白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知道空气有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的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水杯、水、漏斗、小口瓶、水槽、纸团、气球、塑料瓶、注射器、橡皮、凤尾夹等等。
全班进行交流讨论:这是因为空气占据空间。第一个实验中的塑料瓶里面盛了满满的空气,水就漏不下去了。第二个实验中,水杯里盛有满满的空气,因此,即使把水杯放入水中,水杯里的纸团也不会湿。第3个实验中,因为塑料瓶中有空气,空气占据空间,所以气球是吹不大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空间。
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填好活动手册中的我的结论。
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然后汇报结果。
4.实验交流总结
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做了三个小实验,按照书上要求的实验方法去做,我们发现水会漏下去吗?(学生答:不会)纸团会湿吗?(学生答:不会)气球吹得大吗?(学生答:吹不大)不过,当我们去掉橡皮泥再倒水,水会漏下去吗?(学生答:会)当我们倾斜水杯入水,水杯里的纸团会湿吗?(学生答:会)当我们把塑料瓶钻一个洞,气球还能吹的大吗?(学生答:吹得大)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水和粉笔,都是占据空间的,那么,大家想过没有,我们周围的空气占据空间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话题。
板书:1、空气占据空间吗
三、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教师引导:我们想要研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就先动手做几个小实验。
1.实验一:水会漏下去吗?
出示实验操作图和实验步骤,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2.实验二:纸团会不会湿?
出示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方法,学生读一读,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实验操作要求。
全班交流,教师强调水杯要垂直入水,不能倾斜。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做实验之前,我们还是像上一个实验那样,来预测一下,纸团会不会湿。
学生预测实验结果,并将预测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巡视,相机指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材料:漏斗、小口瓶、橡皮泥、烧杯、水等等。
实验方法:将漏斗插入小口瓶中,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
实验注意点:
(1)要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不能有一丝缝隙。
(2)倒水的速度要快。
(3)同学之间要互相合作,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做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猜测一下,水会漏下去吗?
交流实验的结果:纸团不会湿。并将实验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教师引导:同学们,假如我们在实验过程中,纸杯不是垂直入水,而是倾斜入水,结果会怎样呢?
学生动手操作,然后汇报实验结果:倾斜水杯入水,纸团就会湿掉。
3.实验三:气球吹得大吗?
用以上教学步骤进行实验,然后交流实验的结果。
教师引导:假如把塑料瓶钻一个洞,气球还能吹的大吗?
四、空气能被压缩吗
1.教师引导:空气都占据一定的空间,那么空气可以被压缩吗?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实验:挤压注射器里的空气。
出示课本中的实验操作图及实验步骤。
学生看一看操作图,并读一读实验步骤,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注射器、橡皮、小泡沫。
教师特别引导学生注意实验中的注意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