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公开课(97)
复习课教学设计(公开课版)
课题古文复习课型复习课授课人:罗凌苑教学方式引导为主学习方式小组合作、讨论授课班级初二1班授课时间2011-6-13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掌握三篇游记字句解释和异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堂前练习和小组合作的形式,了解复习文言文的方法,学会自主复习文言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不同迁客骚人的不同情怀并学会小组合作,学会互帮互助。
重点难点重难点:在比较中理解三篇游记的异同,更准确把握三篇游记的知识点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准备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字词翻译自主利用归纳法复习字词翻译为比较复习这三篇课文内容作铺垫导入以学生复习古文的困惑引入进入课堂学习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课堂教学介绍期末考文言文的题型和复习方法了解期末考文言文的题型和复习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复习文言文检查学生字词复习情况做练习卷巩固学生的字词句翻译引导学生按照比较这三篇古文的要点合作填写表格填写表格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互帮互助精神,了解从哪些方面去比较这三篇游记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三篇古文的异同从表中归纳总结三篇游记的异同让学生在异同中更深入理解这三篇游记拓展迁移比较其他的诗人文人的作品和情怀让学生学会融会贯通教师总结明确接下来的复习任务和要求为期末考试作准备作业布置一张上述三篇游记的期末复习卷板书设计古文复习相同:文体、作者的遭遇,都有景物描写不同:作者对待贬谪的态度、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一个重难点,近年来考试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多,课本中的文言文难度也加逐渐加大。
尤其是到了八年级语文下册,教科书中第五、六单元都为较长较难理解的文言文。
但由于第五单元的文言文相对于第六单元较浅,较短,且在中段抽测中复习检测过,所以此次复习着重于第六单元。
此单元除最后一课是五首古代诗歌外,其余四课为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
在第六单元中,《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有一些异同之处,通过比较复习,可以让学生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架构和体系。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公开课)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公开课)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中牛和鹅的情感变化。
2.能够初步感受角色间的矛盾与和解。
3.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
2.分析角色间的矛盾和和解。
### 难点3.理解牛和鹅的情感变化。
4.分析故事中角色的内心活动。
三、教学准备1.故事书籍:《牛和鹅》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
2.教学课件:相关图片和PPT展示。
3.角色扮演道具:牛和鹅的面具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1.利用图片、故事背景音乐引入《牛和鹅》故事主题,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
2.学生讨论牛和狗、牛和猫的关系,提出牛和鹅的关系会怎样。
第二课时(故事阅读)1.教师朗读故事,注意语速和语调的变化,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
2.学生分组朗读,讨论牛和鹅的矛盾点,并预测结局。
第三课时(情感交流)1.学生分角色进行剧情重现,体验牛和鹅之间的情感变化。
2.小组讨论牛和鹅的心情,分享感悟。
第四课时(合作游戏)1.设计合作游戏,让学生分角色合作完成任务,体现故事中牛和鹅的合作精神。
2.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总结出合作的重要性。
五、教学延伸1.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书面作业,写下对牛和鹅关系的理解和感悟。
2.课外拓展:鼓励学生寻找类似题材的故事,进行比较和分享。
六、课堂评价1.学生角色扮演表现评价。
2.学生合作游戏成绩评价。
3.学生作业书面表现评价。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1.教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反应做出合理调整。
2.学生反馈收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八、教学心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故事《牛和鹅》的情节,还培养了合作精神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友谊的重要性。
希望在后续的教学中,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公开课)的详细内容,请大家提前做好准备,让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数学广角搭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P97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渗透排列组合的数学思想,为便于学生理解,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日常生活最简单的事例呈现出来,使学生对排列的有序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能依据一定规律来处理排列问题,做到不重不漏,为以后探索其他有关的数学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需要用排列的知识来解决,如数字组成数、照相时的位置安排等等。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有时也可能运用到排列知识解决问题,但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排列”的数学思想只需感知,而不需教给他们“排列”的有关概念术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注意安排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这些活动来自主尝试学习解决问题,经历简单的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新知,发现规律,逐步培养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3、在自主尝试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的过程,渗透“排列”的数学思想。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构建知识坡度。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一个有趣的地方。
(课件出示:数学广角)里面有座‘数字城堡’,你们想进去学习有趣的数学知识吗?(课件出示:城堡图)可是,大门被一把密码锁锁住了。
小朋友们你们有信心解开吗?生:有!(课件出示)守门老人说:密码是1和2组成的两位数。
(请学生齐读)师:你觉得可能是哪个数?生:12或21。
(板书)师:“有可能是1或2吗?”生:不可能。
师:“为什么?”生:题中要求是两位数,1或2是一位数。
语言课优秀公开课教案
语言课优秀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句型等,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让学生能够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表达。
3. 情感目标。
通过语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和对交流的渴望,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和句型,能够正确运用这些知识进行语言表达。
2. 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这些语言知识,并能够正确运用到实际的语言交流中。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一些图片或视频引入本节课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学习新知识。
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新的语言知识,如词汇、语法和句型,可以通过幻灯片、故事、歌曲等形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
3. 练习。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 温故知新。
教师通过复习和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内容。
5. 作业布置。
教师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练习,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教学。
通过多媒体设备,如电脑、投影仪等,向学生展示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小组讨论。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游戏活动。
通过一些语言游戏,如语言接龙、猜词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小组讨论和游戏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完善。
葡萄糖教学设计(公开课)
葡萄糖教学设计(公开课)1. 主题介绍本公开课的主题是关于葡萄糖的教学设计。
葡萄糖是一种重要的碳水化合物,对于人体能量供应起着重要作用。
本课程将围绕葡萄糖的结构、功能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展开。
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 了解葡萄糖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性质;- 掌握葡萄糖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 理解葡萄糖与人体能量供应之间的关系;- 了解葡萄糖与血糖调节的关系;- 掌握葡萄糖的生产和应用。
3. 教学内容和步骤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步骤如下:步骤一:引入葡萄糖的重要性(5分钟)- 通过和学生进行互动,引发学生对葡萄糖的兴趣;- 演示葡萄糖在代谢中的重要作用。
步骤二:介绍葡萄糖的结构和功能(15分钟)- 展示葡萄糖的化学结构,并解释其功能;- 通过图表和示意图展示葡萄糖在人体中的代谢路径。
步骤三:探讨葡萄糖与能量供应的关系(20分钟)- 分析葡萄糖与能量供应之间的关系;- 讲解葡萄糖的消耗与能量的释放过程。
步骤四:讨论葡萄糖与血糖调节(15分钟)- 探讨葡萄糖与血糖调节的关系;- 分析高血糖和低血糖症状及其与葡萄糖的关联。
步骤五:介绍葡萄糖的生产和应用(15分钟)- 介绍葡萄糖的生产工艺;- 探讨葡萄糖在食品工业和药物工业中的应用。
步骤六:总结与评估(10分钟)- 总结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进行小测验或问题解答,评估学生对葡萄糖知识的掌握程度。
4.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和投影仪- 互动式白板或黑板- 图表、示意图和实物样品- 小测验或问题解答材料5. 教学评估方法- 小测验或问题解答- 学生参与度观察- 学生提问和互动情况观察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本公开课将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葡萄糖的结构、功能以及与人体健康的关联,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生活质量。
二年级《数学广角搭配1》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莫秀斌)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本节课可以说是一节活动课,力求课堂中的“活”,我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教学活动,尽量保证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并深入小组中恰当地给予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后,能够及时、正确的予以评价,适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整堂课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比较突出,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悟、协调、合作意识与能力,既让学生感悟了新知,获取了数学知识,又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真正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过渡谈话,引出例1
师:接着猴子大王又增加了一个数字3,请问:“用1、2和3组成两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课件出示例1)
2、尝试学习,自主探究。
(1)引导理清题意:你都知道了什么?“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是什么意思?
(2)指导学法: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动手试一试,可以摆一摆,也可以写一写。)
一、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整课节始终通过创设情境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首先由“解密码”这个情境引入,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探究欲望。再引导学生用二个数字探索排列组合的规律,过渡到引导学生用三个数字探索排列的规律。其次为了巩固这节课的重点,我又创设了给“不同地域地图涂色”、“拍照”、“送图书”等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似的情境,唤起了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情境中进一步感知、领悟排列的方法。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97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二十四第1、2题。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公开课)
《牛和鹅》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理解“衣襟、昏乱”等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研读课文,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做批注。
3.凭借具体语言材料,学生初步感受到“我”由怕鹅欺牛到不怕鹅不欺牛的转变。
教学重点:通过研读课文,知道可以从哪些角度给文章做批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我”由怕鹅欺牛到不怕鹅不欺牛的转变。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出示牛和鹅的图片)看这两幅图,你看到了什么?你对他们有什么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于他们的文章,题目叫——《牛和鹅》。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一)接下来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老师提出三点要求: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通句子;2.理解生词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3.思考:“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二)读完课文我们知道,“我”指的是——霖哥儿(板贴)(儿化音读短一点)。
课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人物是——金奎叔(板贴)。
(三)那谁来说说看,“我”对“牛”和“鹅”的态度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开始:不怕牛怕鹅(1—4)后来:不怕牛不怕鹅(13-15)(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课文哪几小节写的?(5-12)这一部分,课文非常长,所以老师把它们分成了两部分。
1.默读5-7,说一说,“我”和“鹅”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提示:能不能用上动词、简洁一些)鹅“咬”我。
(板书)过渡:就在鹅要咬“我”的危急关头,事情出现了什么转机?2.默读8-12(1)说一说,“金奎叔”和“鹅”、和“我”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学着老师的板书,用上动词简单概括。
)金奎叔“摔”鹅,金奎叔“救”我。
(板书)(2)这部分里,你觉得哪段写得最精彩?指生说。
预设1:第8自然段。
指生读。
引导学生关注动词,相机出示:摸牛肚捶牛背握脖子掐脖子摔酒瓶引导关注每组词组的第一个字有什么特点(动词,都是提手旁,提手旁的字要注意“左窄右宽”)。
大班优质公开课教案
大班优质公开课教案课题:大班优质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在大班优质公开课中,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包括语言表达、思维逻辑、社交交往以及动手能力。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幼儿将能够:1. 听懂并正确运用新学习的词汇和句型;2. 提升观察、思考和判断的能力;3. 培养团队合作和分享的意识;4. 增强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探索春天的奇妙世界”。
三、教学准备1. 春季相关的图片、实物或幻灯片;2. 一些春季的水果或蔬菜模型;3. 互动游戏的道具。
四、教学过程导入:1. 教师通过播放春季图片或展示春季实物,激发幼儿对春天的兴趣,鼓励幼儿分享与春季相关的事物或感受。
呈现:2. 教师通过幻灯片或现场观察,向幼儿介绍春季的特点和春天的变化,包括天气、自然环境、植物生长等方面的变化。
实践:3. 教师组织幼儿参与一场“春游探险”活动。
教师事先准备一些春季的水果或蔬菜模型,隐藏在教室不同的角落。
幼儿需要跟随教师的指引,通过观察、思考和判断,找到并拼凑出完整的春季物品。
操练:4. 教师为幼儿编排一场有关春天的小故事,并在故事中穿插一些与春天有关的词汇和句型。
故事结束后,教师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回答。
展示:5.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一次春季主题的艺术创作。
幼儿可以使用画笔、彩色纸、粘土等材料,自由发挥创造力,在纸上或者模型上制作属于自己的春季艺术作品。
总结:6. 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和过程,强化对春季的认知和理解。
五、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邀请幼儿的家长参加课堂观摩,增加活动的亲子互动性;2. 教师可以在课后组织幼儿参观校园内的花坛、草坪等春季景观,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丽与变化;3.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多观察和发现身边的春季事物,并与家长分享他们的发现。
六、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回答问题的能力、参与活动的情况以及艺术创作作品的综合素质,进行综合评估。
北师大版四上数学第二课时 摸球游戏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
第八单元可能性第二课时摸球游戏教学内容:教材第97--98页。
教学目标:1、结合摸球游戏的各种具体情境,体会有的摸球结果是必然现象,有的摸球结果是随机现象。
2、通过罗列探索摸球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摸球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体会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有大小。
教学难点:能对简单的随机现象的可能性大小作出定性描述。
教学准备:课件、转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说说生活中的一定、可能、不可能的事情。
2、谈话引入,揭示新课:摸球游戏。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课件呈现教材第97页情境图。
(1)你从图中有什么发现?(2)交流获取的信息:有两盒放了同一种颜色的球,球的数量也相同;有三盒放了两种颜色的球。
各种颜色球的数量也不同。
2、分别从这些盒子中任意摸出1个球,说一说,可能摸到什么球?(1)学生思考讨论。
(2)汇报交流:第一个盒子全部是红球,一定摸到红球,第二个全部是白球,一定摸到白球;第2、3、4、5盒有两种球,摸球的结果就会有两种结果。
3、从第3、4、5盒中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吗?(1)讨论:从第3、4、5盒中都有可能摸到白球,哪个盒子中能比较容易摸到白球呢?(2)组织全班交流:三个盒子的白球数量不同,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有大小。
每人摸一次,只许摸一个球。
摸之前先猜一猜会摸出什么颜色,并把摸出的球的颜色大声地告诉老师和同学们,然后把球放回盒中。
老师找一个同学在黑板上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
(师生一起算出统计结果,并填在表格中)盒子3号4号5号游戏四游戏五球的个数3个红球1个白球7个红球1个白球1个红球7个白球个红球个白球个红球个白球红球的次数白球的次数本环节以活动为主,让学生经历“猜测——实验验证——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这样一个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培养探究意识。
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公开课教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设计公开课教案的方法和步骤;3.提高公开课教学的实施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公开课教学概述:介绍公开课教学的定义、意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公开课教学的重要性。
2.设计公开课教案的方法和步骤:介绍公开课教案的基本结构和要素,指导学生进行教案设计的思路和过程。
3.公开课教学实施:指导学生根据设计好的教案进行公开课教学实施,通过实践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提问或展示相关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公开课教学的定义和意义。
教师可使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你知道什么是公开课教学吗?•公开课教学有什么特点和好处?2. 讲解公开课教学概述在这一部分,教师将详细讲解公开课教学的概念、意义和特点。
教师可以通过举例和讲解相关理论知识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公开课教学的重要性。
3. 设计公开课教案在这一部分,教师将向学生介绍公开课教案的基本结构和要素,并指导学生进行教案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教师可以提供示例教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和设计,并提供指导和反馈。
4. 公开课教学实施在这一部分,学生将根据设计好的教案进行公开课教学实施。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公开课教学的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
四、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的教学评价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并记录,根据学生的教案设计和教学实施情况进行评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形成全面的评价结果。
五、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反思环节,教师将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和教学成果,对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以便为后续教学做好准备。
六、延伸拓展本节课的延伸拓展部分提供给学生额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四年级科学听听声音教学设计(公开课)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让学生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适当地了解。
3、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创造乐音,增加生活乐趣。
教学重难点:1、学生亲临探究过程,初步感知声音与物体间的关系。
2、对声音的强弱、高低、远近、方向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教学准备:大小不一样的音叉、装有不同水量的烧杯教学过程:游戏导入师:今天我们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猜猜我是谁?(一个同学说:猜猜我是谁请。
另外一个同学闭上眼睛猜)师:进行游戏。
师:你是怎样猜到是哪位同学的?(生:从他的声音。
)师:真厉害,听声音就知道这个人是谁。
好,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听听声音》,幻灯片出示课题。
(板书课题:听听声音)师:咦,同学们,刚才我们的教室里还是很热闹的,现在怎么安静下来了?(生:因为上课了!)师:你怎么知道上课了呀?(生:因为上课铃响了。
)师:哦,同学们的耳朵真灵啊!对了,听到铃声,我们知道上课了。
“那今天有老师们来听课,大家欢迎吗?请表示一下”。
(同学马上报以热烈的掌声)师:谢谢大家,下课的吵闹声、上课的铃声、同学们给老师的热烈掌声,哇,我们生活中到处充满着声音,一、倾听周围的声音师:同学们,你们平时有仔细听过周围的声音吗?(生:有)现在就让我们来听一段录音,并且思考它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它们又有哪些不一样?听的过程中请大家保持安静。
(放录音)师:哪位同学来说一下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生:婴儿的笑声、脚步声、雨声、快门声——师:恩,听得很仔细。
那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的呢?生:有的高有的低。
有的是好听有的不好听。
师:回答的很好,我们还可以给他分类,哪些是人类活动发出的?(~~~)哪些是自然发出的?(~~~)小结:同学们,我们知道了声音有自然界的和人类活动时发出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每天各种各样的声音都伴随着我们。
公开课 (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
公开课(发挥联想和想象)教学设计1.激发兴趣,明确联想和想象的概念。
〔1〕联想游戏演示:老师手里拿一张白纸,将白纸揉成纸团,让学生观察片刻,说说由纸团能想到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可能会说到:白云、棉花团等。
老师追问:你为什么会想到白云,棉花团呢?学生答复,理由可能是相似,相关等。
得出联想的概念: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相似或相反的另一个事物,这就是联想。
联想的例子:例如一:如郭沫假设(天上的街市):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
“街灯〞和“明星〞这两者相似,可以让读者的脑海里更清楚地出现出两者的特征。
例如二:(世说新语)中的(咏雪):“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由“白雪纷纷〞的状态想到“空中撒盐〞,二者有相似性,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白雪纷飞的状态。
例如三:由草地想到了沙漠,由绿色想到了枯黄等。
这两种联想是想到了事物的相反性,可以拓宽作者的思路,丰富文章的内容。
联想的训练:对于“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果从不同角度发挥联想,你会想到什么?〔2〕想象激趣提问:如果有天宫,你想象一下是什么样的?学生尽情想象,尽量言语流畅地描述天宫的人、事、物。
得出想象的概念:在头脑中制造出未曾有过的新的形象。
想象的例子:例如一:如郭沫假设(天上的街市),描绘牛郎织女骑着牛,提着灯笼,涉过天河,自由逛街的画面。
这样的想象让诗歌生动形象,妙趣横生。
例如二:名著(西游记)中许多精彩的故事情节,是作者吴承恩想象出来的,情节曲折,故事生动,引人入胜,这就是想象的魅力。
想象的训练:同学们分组围坐,由第—个同学写一句话作为故事的开头,比方:“那一天,发生了一件奇异的事。
〞其他同学依次写下去,想象出一个比拟完整的故事,注意保持故事的连贯性。
〔3〕联想和想象的区别联想是“实〞的,想到的都是客观存在的;想象是“虚〞的,是人脑依据客观内容主观制造出来的。
推断以下两个情境哪个是联想,哪个是想象,说说理由。
情境一:考试考完了,有的同学拿着成绩单回家,老妈一看:嗯?怎么才考这么点分?你看隔壁的某某某,人家每次都考100 分,你还每天都想看电视,作业不做,书也不看。
滑动变阻器教学设计(公开课)
滑动变阻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滑动变阻器构造2、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3、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4、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最后电阻箱的读数方法(二)、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变阻器的使用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变阻器改变电阻的道理,产生动手操作使用变阻器的欲望。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滑动变阻器的原理及使用。
难点:根据要求正确使用与连接滑动变阻器。
教具:录音机台灯挂图电路示教版灯泡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学生电源开关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录音机打开音乐,然后调节音量旋钮让指示感受声音的变化;师:为什么调节音量开关时,喇叭音量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学生回答)2、出示台灯,调节亮度开关,让学生感受灯光的变化,师:为什么调节开关时,灯泡的亮度为何发生变化呢?(学生回答)师:类似的电器还有很多,如教室里边的电风扇,它有一个控制风扇转速的开关,洗衣机有一个控制洗涤强弱的开关,烤火用的电炉有一个控制温度的开关等等。
通过些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这些开关虽然分别控制着不同电器不同工作状态,但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控制了通过用电器的电流。
3、改变电阻师:如何改变一个电阻的阻值?(学生回答)师:要改变导体的电阻,改变哪个因素最方便?(学生回答)4、活动体验:用铅笔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分析)5、活动反思:师:实验中用铅笔芯来改变电阻,铅笔芯很容易断,怎么办?生:选用韧性好的电阻丝师:电灯泡的亮度变化不明显,怎么办?生:选用更长的电阻丝6、(参考课本)给学生介绍几种不同的变阻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常见的变阻器——滑动变阻器。
二、新课教学:板书标题:变阻器对于滑动变阻器的学习我们要做到四点★、知道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了解滑动变阻器构造★、会画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和电路符号★、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最后电阻箱的读数方法师:下面我们分项来学习滑动变阻器(板书)1、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滑动变阻器主要作用:就是改变电路中电流.(转动开关可改变音量、亮度,录音机音量大小,灯泡亮度变化都是由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不同引起的)滑动变阻器工作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线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公开课教案
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
2.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案例导入等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讲解:系统讲解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内容。
3.示范:通过实例、案例等手段,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4.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现代化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练习题、小组讨论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情况。
2.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3.评价方式:采用平时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教学资源:提供相关书籍、文章、网站等资源,方便学生深入学习。
2.教学工具:使用教学软件、PPT等工具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七、结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锻炼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合作精神。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时存在困难,需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和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优化。
《认识角》教学设计(公开课)
《理解角》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2-64页“理解角。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理解平面图形中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点。
2、借助三角板学会画角的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让学生初步地理解角。
难点:能根据角的特点,在平面图形中辨认角。
课型:新授课(几何教学)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准备: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角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要理解一个新朋友——角,在生活中你见过角吗?谁愿意来说一说。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的都是生活中的角,不过这节课我们要理解的角与你们刚才指出的角还有些不同,想知道我们今天要理解的新朋友是什么样子吗?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走入图形王国,来理解这位新朋友——角。
(板书课题:理解角)出示学习目标,全班齐读。
二、探索新知1、在生活中找角。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图形和物品都有角,那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角?说说看。
生:课桌的面上有角,黑板上也有角......师:现在我们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角。
(课件出示:钟面、剪刀、窗户、三角板。
)2、初步感受角。
师引导:刚才我们知道三角板上有角。
现在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再摸摸我们的课桌的角。
(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3、描角。
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把实物中的角描在纸上。
4、理解角的顶点和边。
师提问:大家先仔细观察,再说说角是什么样的?让学生再次摸三角板的三个角,感受角的构成,然后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概括: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学生任意摸摸身边的物品的角,边摸边说角的各部分名称,巩固所学知识。
师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5、画角、介绍角的名称及读写法。
师:我们能不能把角画出来呢,先看看我是怎样画的。
画角(我们先画一点,这是它的顶点。
再从顶点起画一条很直的线,这是它的第一条边,再从顶点起往不同方向再画一条边。
中班公开课教案优质课
中班公开课教案优质课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1 课程背景本课是中班公开课,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2 课程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数字1-10的认知和书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忆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数字1-10的认知和书写;•观察力和记忆力的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数字5的教学;•学生团队合作的组织。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数字卡片、白板、笔;•学生准备:纸和铅笔。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数字卡片,让学生依次念出数字,并说出该数字所代表的事物。
如:1代表一个苹果,2代表两只手等等。
通过快速带入数字的认知,引起学生的兴趣。
4.2 观察和记忆游戏(10分钟)教师出示5个数字卡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记住数字的排列顺序。
然后,教师收回卡片,学生需根据记忆的内容,重新将数字卡片排序。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积极给予鼓励和指导。
4.3 数字书写练习(15分钟)教师在白板上先展示每个数字的书写方法,并逐个进行讲解。
然后,教师让学生在纸上进行数字的书写练习。
同时,教师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指导学生正确且规范地书写数字。
4.4 数字串联游戏(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手持一个数字卡片。
教师先给出一个数字,该数字所代表的学生需迅速站起来,并说出下一个数字。
下一个数字所代表的学生再次站起来,如此往复直到所有数字顺序串联完成。
4.5 数字拼图比赛(20分钟)教师将数字卡片剪成若干个碎片,然后将碎片分发给小组成员。
每个小组需将碎片组合起来,正确拼出对应的数字。
教师设定时间限制,第一个完成的小组获胜,同时鼓励其他小组继续努力完成。
4.6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悯农其一教学设计公开课
悯农其一教学设计公开课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两首古诗,使学生感受到人民生活的艰辛,懂得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从而教育学生热爱人民,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人民的劳动成果。
2、认识本课11个字,一个多音字“没”,会正确书写8个字。
3、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背诵诗文,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1、掌握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
2、理解古诗内容,会背诵两首诗。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韵律的同时,感受劳动人民的辛苦。
同时,培养学生喜欢古诗、爱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字词卡片、电脑课件或图片、课前查找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由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 (农民伯伯辛勤耕种出来的)请大家到田间看看他们是怎么种田的。
(课件演示或出示图片)2、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谁在做什么?再仔细观察农民伯伯的动作、表情,说一说你有什么感觉。
3、有位诗人看到这种情景,心里有很多感慨,他就写下了一首诗。
你们知不知道这位诗人是谁?写的是什么诗?(板书课题)悯:当同情讲。
悯农是同情农民的意思。
4、学生介绍课前查找到的资料,了解唐代诗人李绅。
5、这首诗大家并不陌生,会背的同学请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二)在朗读中理解诗句。
1、对照拼音,自读古诗。
2、同桌互读,读准字音:餐can、皆jie。
想一想,你读明白了什么?3、小组里互相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4、再次用课件演示农民耕作画面。
边读边看图,理解第一句。
(1)结合插图读一读第一句,说一说什么意思。
(2)再看插图,想象当时的情景。
5、指导朗读。
这句诗应该怎样读?自己练,在班里读。
(饱含辛酸的语气。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范读、领读、指名读)6、学习第二句,领悟其义。
(1)个人读句,小组讨论,说说读懂了什么。
(2)理解词语的意思是:“盘”指吃饭的碗,“餐”指饭,“皆”是都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谁知道碗里的饭,每粒都是农民用辛苦劳动的汗水换来的)(4)指导朗读,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公开课搭石教学设计
公开课搭石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抓住“二尺左右间隔”)教师适时点拨,二尺左右间隔就是人走路时,两脚之间最舒服的距离(3)引发学生思考:“平整方正”的石头,“二尺左右间隔”,这样搭有什么好处呀?学生能够感受到乡亲们这样摆搭石是为了让人们走起来更平稳更安全。
(4)指导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四、出示自学提示二1、默读课文,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调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在文中找出关键词)2、默读课文三、四段了解年轻人是怎样走搭石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从文中的最后一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二)想象、体验,乡亲们怎样走搭石过渡:石头路铺好了,那怎样走呀?先来看看第二自然段。
1. 了解乡亲们走搭石的过程中是怎样整搭石的,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学生认真听,用心体会。
看看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你。
(课件出示本段文字,随学生的理解、回答,相关词句变颜色)(2)读后,请学生来谈一谈,此段文字中哪些词语打动了自己,为什么。
学生普遍对“无论怎样……只要……一定会”,“踏上几个来回”,感受颇深,并能结合这些词语谈自己的体会。
(3)在学生体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教师采访:那大家都来当当这位上了点年岁的人,我想采访采访你,“您毕竟不是年轻人了,在这又找石头,又踏上几个来回,您自己就不怕摔着吗?”学生能够走进这位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的内心,感受到他的想法,那就是:自己摔了不要紧,只要后面的人安全了自己就放心了。
教师继续采访:“您带着东西,这么急着赶路,还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自己的事不就耽误了吗?”学生很容易就理解并说出了:“我的事耽误了不要紧,后面的人安全了最重要。
”教师小结:现在我明白了,您的心里装的都是别人呀。
(此环节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抓住重点词语初步理解语言文字,但还不够深入、透彻的基础上,通过教师采访,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入理解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人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并通过回答记者的问题替文中的人物表达内心的想法,又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模板:
类?(2)什么是无理数?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吗?
识,通过对有理数分类的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了分类要按同一标准不重不漏。
通过举例明确了无理数的表现形式,为后续判断或者对实数进行分类提供了准备。
一步学习数的范围的扩充作准备。
第二环节:实数概念和分类 内容1: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集合内:
3
2,41
,7
,π,
25-
,2,3
20,5-,38-,
9
4,0,
0.3737737773……(相邻两个3之间7的个数逐次增加1)
学生动手填写,并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对带根号的数是否是无理数有了进一步认识。
通过
将以上各数填入有
理数集合和无理数集合,建立实数概念。
…
…
知识整理: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即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2. 内容2:1.你能把上面各数分别填入下面相应的集合内吗? 3. 4.
5. 0属于正数吗?0属于负数吗?
知识整理:无理数和有理数一样,也有正负之分。
1.从符号考虑,实数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即:
⎪⎩⎪⎨⎧负实数正实数
实数0
2.另外从实数
的概念也可以进行如下分
让学生讨论回答,形成共识: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并体会到了分类中不能出现遗漏和重复的要求。
在实
数概念形成的基础上对实数
进行不同的分类。
上面的数中有0,0不能放入上面的任何一个集合中,学生容易遗漏,强调0也是实数,但它
…
正数集…
负数集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