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引言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的学科之一,它涉及到网络的建立、维护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制定一份合理的教学大纲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介绍一份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一、课程简介1.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2. 学时安排: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40学时,实践学时20学时3.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网络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a.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b. OSI参考模型及其各层功能和协议c. TCP/IP协议族及各层功能和协议2. 网络通信技术a. 传输介质和传输技术b. 网络设备和拓扑结构c. IP地址和子网划分3. 网络安全与管理a. 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b. 防火墙和入侵检测技术c. 网络性能监测与优化4. 网络应用与服务a. 网络应用的分类和特点b. 网络服务和协议c. Web服务和云计算技术5. 网络实验a. 搭建简单网络实验环境b. 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c. 网络性能测试与评估三、教学要求1. 理论学时要求:a. 学生要熟悉理论知识,掌握各层协议的功能和交互方式。
b. 学生要了解网络中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c. 学生要能够分析和解决网络故障,并能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优化。
2. 实践学时要求:a. 学生要能够搭建简单的网络环境,并进行基本的网络配置。
b. 学生要能够进行网络故障排除和维护。
c. 学生要能够使用相关工具进行网络性能测试和评估。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a. 采用讲授和互动式讨论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展示实例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
2. 实践教学:a. 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实验,巩固理论知识。
b.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与应用》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1.1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与应用1.2学时安排:本课程为64学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
1.3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技术,了解互联网发展的历程、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的网络设计与管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2.1教学内容:2.1.1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与拓扑结构-OSI七层模型与TCP/IP四层模型-互联网协议族与协议分层2.1.2物理层-数据通信与传输介质-信道复用与调制解调技术2.1.3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功能与协议-以太网与局域网技术-虚拟局域网与网桥-无线局域网技术2.1.4网络层-网络层的功能与协议-IP协议与路由算法-IPv6协议与转换技术2.1.5传输层-传输层的功能与协议-TCP与UDP协议的比较与应用2.1.6应用层-应用层的功能与协议-HTTP、DNS、FTP、SMTP等常用应用层协议- P2P 技术与 Web 技术2.1.7网络安全-网络攻击与防范-防火墙与入侵检测系统-VPN与加密技术-网络安全管理与策略2.1.8网络管理-网络性能监测与评估-网络故障诊断与处理-网络管理工具与策略2.2教学进度:按上述内容划分,理论教学部分为40学时,实践操作部分为24学时。
具体进度如下:-第1-2周:计算机网络基础-第3-4周:物理层-第5-8周:数据链路层-第9-11周:网络层-第12-14周:传输层-第15-17周:应用层-第18-19周:网络安全-第20-21周:网络管理-第22-23周:实践操作-第24周:复习与总结三、教学方法与手段3.1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
3.2教学手段:课堂使用多媒体教辅,辅助教学实例演示,安排实验室操作实践,布置课外作业等。
四、教材与参考书4.2参考书:五、考核与评价5.1考核方式:本课程综合考核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包括平时作业、实验报告、期末考试等。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概况课程代码:课程总学时:64开设学期:1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它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形成的新的技术领域,是当今计算机界公认的主流技术之一。
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主流技术,包括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发展,数据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局域网、广域网、综合布线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网络互联技术、internet接入技术、网络安全及网络应用等。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构建及应用技术,具备较强的对计算机网络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和运用能力,从而为后续网络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研究和实际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 基础知识:理解并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定义、分类、拓扑结构、功能、性能指标、体系结构;(2) 数据通信的概念、调制与编码、模拟传输、数字传输、信道复用技术、数据交换技术、传输介质、差错检测方法;(3) 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包括物理层的功能、服务、标准及特性;数据链路层的功能描述、基本链路控制规程、HDLC、滑动窗口的概念;网络层的功能描述;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的功能作用,应用层上常用的协议。
(4) 广域网的基本概念及分组转发机制、拥塞控制、X.25、帧中继FR、异步传输模式ATM;(5) 局域网的概念及其标准、传统以太网、MAC地址及其MAC帧格式、高速局域网以及无线局域网技术;(6) 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和组成及其验收;(7)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介绍;(8)网络应用及其协议:域名系统DNS、文件传输FTP、远程登录Telnet、电子邮件、WWW、BOOTP、DHCP、SNMP;(9)接入网技术,XDSL技术,公用数据网的接入,端用户因特网接入。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编制格式要求课程类别:计算机网络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授课学时:64课程学分:4一、课程性质、任务《计算机网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信息安全、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的主干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及协议、局域网组网原理、最新的组网技术、网络互联以及组建对等网、B/S域模式网络的实用技术、INTERNET接入技术以及数据通信的相关基础知识。
本课程的重点是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数据通信技术、局域网基础及应用、网络互连及应用,因此在教学中应重点注意这些内容;同时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应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讲授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同时,还必须结合实际应用,指导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实验。
二、课程培养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2.了解网络计算研究与应用的发展。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结构的基本概念。
4.掌握计算机网络拓扑构型的定义、分类与特点。
5.掌握OSI参考模型及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
6.掌握TCP/IP参考模型的层次划分、各层的基本服务功能与主要协议。
7.掌握域名系统、电子邮件、文件传输FTP、WWW服务的基本工作原理。
8.掌握密码体制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9.掌握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10.掌握网络入侵检测与防攻击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11.了解网络病毒防治的基本方法。
12.了解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与方法。
技能目标1.具有一定的网络性能分析能力2.具有一定的网络设计能力3.具有基本的网络配置与查错能力素质目标本课程具有理论性较强,逻辑思维能力较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快速适应当前信息产业发展要求,从根本上理解网络技术与信息工程之间不可分割的重要性。
职业素养目标为:能熟练将网络技术应用于信息工程中,同时能够清晰的区分二者之间职业发展的不同。
为自身的职业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选用教材与参考资料教材版本信息《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主编:刘枝盛、张敏、杨勇,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6,ISBN 978-7-121-08759-2教材使用评价本教材从介绍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入手,阐述了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局域网技术、服务器配置、广域网技术、网络系统集成等,使用者通过对网络技术和网络设备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架设和维护技能,并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设备,组建出适合企业需求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大纲1. 课程背景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协议与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计算机网络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体系结构;-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协议体系和常用协议的工作原理;- 理解IP和TCP/IP协议的设计和功能;- 掌握网络安全和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2 能力目标- 具备计算机网络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能够设计和实现简单的计算机网络;- 具备网络安全和管理的基本能力;- 具备网络协议测试和调试的能力。
3. 教学内容3.1 基本概念与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功能和分类;- ISO/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 网络的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
3.2 计算机网络协议- 数据链路层协议:以太网、局域网、无线局域网;- 网络层协议:IP协议、ARP协议、ICMP协议;- 传输层协议:TCP协议和UDP协议。
3.3 网络安全与管理-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 防火墙和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基础网络管理:IP地址管理、流量控制、路由管理。
4. 教学方法4.1 理论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的形式,系统阐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与应用,引导学生建立起全面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
4.2 实验实践通过网络模拟实验和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网络协议测试和调试技能。
4.3 讨论与互动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教学评价5.1 日常作业布置课后习题、实验报告等作业,通过作业批改和评价,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和评估。
5.2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提问和参与度等表现,以及对教师提问的回答情况,反映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理解能力。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核心基础,它实现了各种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了信息的传递和共享。
本课程旨在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协议和应用,使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拓扑、协议、传输介质等。
2.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并能够深入了解每个网络层次的功能和作用。
3. 熟悉网络通信协议的原理和应用,包括TCP/IP协议族、以太网等。
4. 掌握网络安全与管理的基本知识,包括网络攻击与防护、网络性能优化等。
5.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实施简单的计算机网络。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计算机网络概述- 网络拓扑结构- 子网划分与路由选择2. 网络通信协议- OSI参考模型- TCP/IP协议族- 以太网及其扩展3. 网络传输介质- 有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介质4. 网络安全与管理- 网络攻击与防护- 网络性能优化- 网络管理与监控5. 计算机网络设计与实施 - 网络设计原则与方法 - 网络实施与部署- 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四、教学方法与要求1.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案例分析、实验演示等相结合。
2. 学生参与:通过小组讨论、课堂互动等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
3. 实践环节:设计实验和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 教学资源:提供相应的教材、教学课件和实验设备。
5. 学习评估:通过作业、考试和项目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实验报告、课堂表现等。
2. 期中考试:对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估。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参考教材1. 《计算机网络》第7版,谢希仁,高教出版社2. 《TCP/IP网络配置与管理》第4版,Beale与Sidnie Feit,机械工业出版社七、备注本教学大纲仅供参考,具体教学内容和安排可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本课程后,可以基本掌握数据通信基本知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网络设备组成及工作原理、网络基本应用,以及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等方面基础知识,初步具备计算机网络系统构建、维护和管理、网络协议分析和设计、网络系统分析和设计、网络设备设计与开发等基础能力。
1.掌握网络协议分析能力2.掌握网络IP地址规划能力3.掌握网络管理基础能力三、教学学时分配《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教学学时分配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内容设置与教学要求一览表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6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课程所学知识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的概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其特点,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模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因特网组成,分组交换网的性能,网络体系结构教学难点:网络体系结构,理解体系结构中的大量术语、概念、关系(三)教学内容第一节因特网概述1.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2.因特网的组成3. 因特网的标准化工作第二节计算机网络的类别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特点第三节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2.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指标第四节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 OSI/RM模型2. TCP/IP的体系结构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与物理层(8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两类不同信道和两类不同信号,理解模拟—数字编码、数字—模拟编码、模拟—数字调制、数字—模拟调制,理解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掌握信道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和信道带宽、调制方法之间的关系,理解物理层的四个特性,了解网络传输介质的性能,了解Internet接入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数据通信基础,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编码与调制,数据交换,多路复用技术教学难点:奈奎斯特定理与香农定理,数据交换(三)教学内容第一节物理层的基本概念第二节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2. 有关数据通信的几个基本概念3. 信道的极限容量4. 多路复用技术第三节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第四节Internet接入技术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0学时)(一)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了解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和功能、数据链路层协议PPP、局域网的基本概念、拓扑结构、体系结构,以太网和高速以太网,理解停-等协议、顺序接收管道协议、选择重传协议、滑动窗口协议和以太网交换机的帧转发过程,掌握差错控制方法和各种差错检验码的计算,掌握CSMA/CD访问控制协议、IEEE802.3标准、网桥和交换机的功能、工作过程和特点等。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10736040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Computer Network)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电子信息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以各种典型网络协议的机理,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相关软硬件知识;熟悉计算机网络中广泛使用的工具,为今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当具有计算机操作系统和C++程序设计的预备知识。
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安排是:每周3节课,计划教学周数19周,总课时数45学时。
本课程总学分数:2.5学分。
本课程安排在第七学期开设。
二、学时分配表三、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应能达到以下教学目的:1.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2.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3.学会计算机网络操作、日常管理和维护的基本方法,4.初步掌握以TCP/IP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5.初步培养在 TCP/IP协议工程和LAN上的实际工作能力,6.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本课程各章的教学要求和主要知识点如下: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2学时)本章主要讲授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定义、功能、分类、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等基本内容。
本章的重点是: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定义,网络层次的功能与划分,层间接口的实现等内容。
难点是:各层协议的实现方法,接口原语的理解,会话层的概念等。
第二章数据通信基础与物理层接口标准(4学时)本章主要讲授数据通信基础的基本原理和有关的概念及物理层的一些常用接口标准。
本章的重点是:数据通信模型、信号分析、传输技术、传输媒体。
难点是:信道、信号、模拟和数字传输、信道共享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协议与技术(4学时)本章主要讲授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常用协议及其方法与技术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
3. 熟悉常用的网络协议和网络设备。
4. 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
5. 了解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历史和发展趋势。
2. 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的体系结构及各自的作用。
3. 常用的网络协议,如、FTP、TCP/IP、DNS等。
4. 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等。
5. 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协议和设备。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网络应用场景和问题。
3. 使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进行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
4. 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PPT和教材。
2. 准备网络实验环境,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
3. 准备案例分析和讨论题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课后作业,包括相关练习题和实验报告。
3. 实验操作能力,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和故障排除。
4.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历史和发展趋势。
2. 第3-4周: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的体系结构及各自的作用。
3. 第5-6周:常用的网络协议,如、FTP、TCP/IP、DNS等。
4. 第7-8周:网络设备的基本功能和使用方法,如路由器、交换机、网关等。
5. 第9-10周:网络配置和故障排除的基本方法。
6. 第11-12周:计算机网络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以便能正确进行实验操作。
2. 在讲解网络协议时,举例说明其应用场景,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教学大纲的编写旨在全面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本教学大纲将涵盖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网络设备与协议、网络通信和传输、局域网与广域网、网络安全与管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本教学大纲,学生将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基础概念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分类2.2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2.3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介绍2.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第三章:网络设备与协议3.1 网络设备的分类与功能3.2 网络协议的定义与分类3.3 TCP/IP协议族及其应用第四章:网络通信与传输4.1 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4.2 数据传输的基本概念与技术4.3 常见的网络传输介质与技术第五章:局域网与广域网5.1 局域网的概念与组网技术5.2 广域网的概念与组建第六章:网络安全与管理6.1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与原则6.2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与防范措施6.3 网络管理的基本任务与方法第七章: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7.1 互联网与Web技术7.2 网络应用与服务7.3 移动互联网与无线网络技术第八章:实验与实践8.1 计算机网络实验的设计与实施8.2 网络故障排除与维护8.3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测试与优化总结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的学习,用户将能够了解网络组成和功能,并具备网络设备与协议的评估和选择能力。
用户还将掌握网络通信和传输的基本原理、局域网与广域网的设计和搭建、网络安全与管理的基本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我们相信,通过扎实的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将在未来的计算机网络领域有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大纲(Computer Networks)一、课程简介网络技术是信息时代最为核心的技术之一。
是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基础技术和基本手段,是教育技术领域最基础、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以OSI(开放系统互联)模型为理论体系,以TCP/IP体系为应用体系的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探讨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在内的TCP/IP体系结构各层次的主要功能、原理、协议和设备。
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教育技术系的学生能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主要的网络协议、主要的网络互连设备、主要的网络服务配置以及近年来网络技术的最新发展,为他们应用局域网、Internet网络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推进计算机网络在教育教学及相关领域的应用,解决教学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计算机网络》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熟悉常用的网络通信协议及网络体系结构;了解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初步掌握常见的网络互联设备的配置方法;能独立组建较为简单的局域网;掌握常用的网络服务的构建与配置;具备初步的网络管理及维护能力。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一)引入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拓展教学内容,保证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前沿性;(二)规范课程实验、实训,完善课程实验及实训的考核体系,加大实验成绩在课程评价中比重,突出网络知识的实际应用及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三)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知识;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熟悉计算机网络的两种主要体系结构OSI和TCP/IP体系结构;(四)掌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等主要层次的功能及协议;(五)掌握常见网络互联设备的功能及特点,初步掌握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互连设备的配置;(六)掌握VLAN、TRUNK的原理与配置,熟悉IP子网规划;(七)掌握DNS、WEB、FTP、DHCP等常见网络服务的原理、配置与应用;(八)了解无线网络、网络安全及网络管理的相关知识。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发展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并不断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高新技术的发展水平,并是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进程中,计算机网络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计算机网络以及Internet是当代发展最快的信息技术之一,是新世纪人才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它是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的核心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标知道《计算机网络》这门学科的性质、重要性和该学科与计算机科学中的其它学科的关系,知道这门课在整个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地位,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所用的方法和手段,知道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相关概念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性,知道计算机网络各种接入技术,知道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应用,知道信息保护方法和手段及网络攻击的手段和方法,知道学科进展及未来方向。
理解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重点理解网络的分层原理和分层策略。
理解网络体系中各层的功能及实现这些功能所用的原理、方法、手段和策略。
初步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中ISO/OSI的七层模型和TCP/IP的四层模型,初步掌握各层的基本功能和实现方法。
初步掌握模型中的基本网络协议和网络应用层中的常用协议,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接入技术,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学会运用一些知识去理解现代计算机网络,使用计算机网络必须要做的安全防范措施以及计算机网络实现和现代网络应用的关系。
培养出学生发现计算机网络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认识。
养成学生以计算机网络原理为基础的对现代计算机网络及其应用进行理解和分析的意识,并为日后学习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其它学科、开发计算机网络应用和研究计算机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
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中知识点的认知。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分:_____学时:_____适用专业:_____二、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一门涉及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体系结构和协议标准。
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原理,包括信号传输、编码和解码、差错控制等。
理解网络拓扑结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网络互联技术。
熟悉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的主要协议和功能。
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安全技术。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简单的网络问题。
具备初步的网络规划和设计能力。
能够进行基本的网络配置和管理操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一)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分类。
2、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包括 OSI 参考模型和 TCP/IP 模型。
3、网络协议的概念和作用。
(二)数据通信基础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如信号、带宽、数据率等。
2、数据传输方式,包括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
3、数据编码技术,如不归零编码、曼彻斯特编码等。
4、信道复用技术,包括频分复用、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等。
5、差错控制技术,如检错码和纠错码。
(三)网络拓扑结构与介质访问控制1、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如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2、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如 CSMA/CD、CSMA/CA 等。
(四)网络互联1、网络互联设备,如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等。
2、 IP 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概念及应用。
3、路由选择算法,如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和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1 前言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软件系统(即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和网络操作系统等)构成的应用系统,一方面,通信网络为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和交换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渗透到通信技术中,又提高了通信网络的各种性能。
计算机网络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网上信息检索、网上交易以及网上视频等功能。
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能力特点,应当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系统知识、通信技术知识以及网络系统软件的操作技能;具备组建、管理和使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技能。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我院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学习计算机网络更高技术的必修课程。
为了规范该课程的教学,促进该课程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该课程人才培养目标,特制定本课程的标准。
1.1 课程的性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中职高专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一门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任务是以提高学生网络基础理论技能和基础实践技能,使学生能够掌握局域网和广域网的设计、组建、应用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等相关技术和技能。
其前导课程是有关计算机相关专业基础方面的课程如《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其后续课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有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Linux)、计算机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等综合性专业课程,同时,该课程也是进一步学习H3C网络和思科网络技术等认证工程师的基础课程。
1.2 设计思路根据市场对中职网络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特点,将课程定位为培养学生掌握数据通信技术、OSI/RM和TCP/IP网络体系结构、局域网(LAN)技术、网络互联技术、广域网(WAN)技术、Internet技术、网络规划以及管理与安全技术;培养学生具有从事一般局域网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网络设备安装以及简单的网络管理与维护等技能。
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时,主要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设计:(1)教授和学习网络最基础理论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教学大纲
一、实验课程名称
中文名称: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英文名称:Computer Networks
二、课程编码
0811161
三、课程性质
必修
四、学时学分
课程培养计划总学时:48 (含16学时实验)
总学分:3
五、适用专业
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
六、前导课程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通信原理》,《信息论与编码》
七、教学目的与要求
1 / 4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密切结合而形成的技术领域,是当今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迅速发展并在信息社会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高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必修的专业重点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是:
1. 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
2.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次的构成原理;
3. 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的主要概念、功能与实
现机制;
4. 结合实验实践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方法;
5. 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八、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6学时)
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分组交换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评价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应用层中的客户/服务器模型;并从分层体系
结构入手,介绍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知识脉络、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
重点:计算机网络的分层体系结构,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
其中的概念和内容都是贯穿全书的。
第二章:直连网络(6学时)
主要内容:直连网络概述;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和基本概念;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可靠传输机制的原理,实现可靠传输的停止等待协议,连续ARQ协议;2 / 4
媒介接入控制机制的原理,有线局域网络CSMA/CD,无线局域网络CSMA/CA;
网卡的实现机制。
重点:透彻理解基本概念;从对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逐步完善的角度,重点理解连续ARQ和其中的滑动窗口概念;了解CSMA/CD和CSMA/CA的联系与区别。
第三章:分组交换网络(2学时)
主要内容:分组交换、电路交换的基本概念;数据报和虚电路的概念和比较;分组转发机制;局域网的功能和工作层次;传统以太网802.11协议的工作原理;交
换机的实现机制。
重点:数据报和虚电路的概念和比较;分组转发机制;以太网交换机的作用。
第四章:网络互联(10学时)
主要内容:IP服务模型;链路状态路由算法与协议;距离矢量路由算法与协议;
IP协议;IP地址与硬件地址的相互转化,IP报文格式,IP层转发分组的流程;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的技术;典型的IGP路由协议;BGP路由协议;路由器的作用、构成和交换结构。
重点:理解/概括数据报文在网络中的整个传输过程;尽力服务的IP服务模型;路由器的原理和作用;IP协议,IP地址,子网划分;IP层处理数据报的流程并能计算;路由算法;路由协议
第五章:传输控制与资源分配(4学时)
主要内容:传输层功能和协议概述;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比较;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和传输控制协议TCP;TCP速率控制;TCP拥塞控制原理与机制。
3 / 4
重点:掌握传输层协议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尤其是TCP协议的各种机制。
传输层和数据链路层的比较;TCP的滑动窗口机制;拥塞控制机制。
九、教学方法
以教师讲授为主,并结合实验教学和学生课下实践来学习本课程
十、实验配备与安排建议
序号教学内容实验安排
Window socket 1 编程第一章绪论数据链路层观察2 /交换机操作/生成第二章直连网络
树协议观察分组交换网络第三章
RIP/OSPF 网络互联路由协议观测第四章3
TC协第五传输控4
/FT协议观
十一、本课程的教材、参考书
[1] L. L. Peterson & B. S. Davie,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第三版或者第四版Computer Networks: A Systems Approach, 3rd or 4th Edition, Morgan Kaufmann. James F. Kurose and Keith W. Ross,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2]第三版或者
第四版,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Down Approach Featuring the Internet, 3rd Edition or 4th Edition,
[3]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或第6版,电子工业出版社
十二、本课程考察方式
实验成绩*30% + 平时作业*10% + 期末笔试*60%
4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