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苏辙《栾城集》中提到:“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里的“蕃汉”是指()A.西夏、北宋B.吐番、唐C.金、南宋D.辽、北宋2.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剧中主要人物之一。

在10世纪初,统一他们各部的首领是()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耶律德光3.按照和约,北宋要给辽、西夏岁币。

下列对岁币的理解错误的是()A.促进我国北方地区的发展B.促进了和约双方的边界贸易C.给北宋换来了永久的和平D.给北宋人民增加了沉重负担4.澶渊之盟规定:……每年向……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此盟约的双方是()A.南宋与辽B.北宋与辽C.南宋与金D.北宋与西夏5.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

期间发生在辽与北宋之间的故事是()A.澶渊之盟B.郾城大捷C.台州九捷D.杯酒释兵权6.武侠大师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以北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北宋与哪些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从哲学的高度对人生和社会进行审视和描写,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古代生活画卷?()A.辽、元B.金、西夏C.金、元D.辽、西夏7.对澶渊之盟的理解正确的是()①使辽兵安全脱险②使辽得到大量的“岁币”③是北宋的一个屈辱条约,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历史事件并不是孤立发展的,我们要善于发现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

下列历史事件(现象)存在因果关系的是()A.罢黜百家一一七国之乱B.赤壁之战一一曹操统一北方C.汉初休养生息一一开元盛世D.澶渊之盟一一宋辽百年和平9.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

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A.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B.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C.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D.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10.下列事件是先后顺序是()①契丹国建立②北宋建立③西夏建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附答案+详解):第0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附答案+详解):第0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点一北宋与辽的和战1.耶律阿保机是哪个少数民数的首领()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2.“(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导致以上和好局面出现的因素主要有()A.唐蕃会盟B.澶渊之盟C.靖康之变D.元朝建立3.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是()A.宋真宗 B.寇准C.宋太祖 D.宋太宗知识点二北宋与西夏的和战4. 下列政权与其建立民族对应关系不符合史实的是()A.辽—契丹族B.北宋—汉族C.西夏—女真族D.元—蒙古5.公元11世纪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于()A.上京临潢府B.兴庆府C.澶州城D.中都6.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条件是()①北宋对西夏称臣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③重新开放宋夏边境贸易市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23提升篇1. 如图,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A. B. C. D.4.下图所示民族建立的政权是()A.辽B.北宋C.西夏D.金3.“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同时期少数民族关系的缩影,与北宋订立此盟约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辽B.西夏C.金D.元4.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耶律阿保机称帝②赵匡胤建立宋朝③澶渊之盟④宋夏议和⑤元昊建立大夏国A.①②④③⑤B.①②③⑤④C.②⑤④①③D.②①⑤④③5. 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1)材料中“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材料中“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这一规定始于什么盟约。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这个盟约。

答案与详解知识点一北宋与辽的和战1.耶律阿保机是哪个少数民数的首领()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首领,916阿保机建立辽,定都上京,故A符合题意;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答案见后)一、单项选择题1. 右图是上京遗址。

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

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A. 元昊B. 朱温C. 耶律阿保机D. 赵匡胤2. 右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

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

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A. 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 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C. 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D. 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3. 银川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凤凰城”的美誉。

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A. 吐蕃B. 南诏C. 西夏D. 渤海国4. 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首领都对民族交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材料中所评价的民族首领属于()A. 契丹族B. 羌族C. 女真族D. 蒙古族5. 《宋史》中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

”材料反映了西夏()A. 仿效唐宋制度B. 向宋朝臣服C. 创制了文字D. 全面汉化6. 辽、宋、西夏时期,是民族交融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通过下面两幅图片可知,辽与西夏在向汉族学习的过程中()A. 创制文字B. 发展经济C. 改革官制D. 定制法律7. 金庸在其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萧)峰与群雄惨烈相斗的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萧)峰是契丹人的身世。

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 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B. 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C. 因为乔(萧)峰欺骗了大家D. 有人嫉妒乔(萧)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8.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契丹在10世纪初建立政权,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

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A. 吐蕃B. 西夏C. 辽D. 金2.“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材料中的“首领”是指()A. 松赞干布B. 元昊C. 完颜阿骨打D. 耶律阿保机3.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

他来自于( )A. 契丹B. 女真C. 党项D. 突厥4.元昊仿效唐宋制度,采取的治国措施有()(1)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2)鼓励垦荒(3)发展农牧经济(4)创制文字A. (2)(3)B. (1)(2)(4)C. (1)(2)(3)(4)D. (1)(3)(4)5.1004年,辽军大举伐宋,直逼东京,宋危在旦夕。

当时,劝说宋真宗亲征打败辽军的宰相是()A. 魏征B. 岳飞C. 寇准D. 赵构6.与北宋达成“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 辽B. 西夏C. 金D. 蒙古政权7.斯塔夫里阿诺斯是这样说到宋朝的: “甚至每年向游牧民'送礼', 这实际上是变相的纳贡。

”接受北宋“送礼”的政权有()A. 1个B. 两个C. 三个D. 四个8.有时候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就是在妥协中完成的,谈判议和不失为一种特殊形式。

下列各项中,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的是()A. 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 大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 各政权之间形成长期对峙局面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9.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 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 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A. 寇准B. 宋真宗C. 宋高宗D. 明太祖10.“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100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

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A. 背景B. 目的C. 内容D. 影响1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 C. D.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A. 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B. 宋朝都需交纳“岁币”C. 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13.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附答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人教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附答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公元10世纪初,统一了契丹各部的首领是()A.成吉思汗 B.耶律阿保机 C.元昊 D.完颜阿骨打2.宋朝时,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政权之间有战有和。

其中建立西夏政权的民族是()A.契丹族 B.党项族 C.女真族 D.蒙古族3.宋辽“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乐,不乐战争。

”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的出现,是由于()A.岳飞抗金 B.澶渊之盟 C.宋夏和议 D.宋金和议4.对澶渊之盟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没有任何积极意义B.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有利于双方开展贸易D.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5.下列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是()A.元昊向宋称臣B.宋给西夏岁币C.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D.北宋派兵镇压西夏起义6.下图中的货币分别为契丹货币和西夏货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契丹和西夏()A.都在同一区域建立的政权 B.都是由同一民族建立的政权C.都与中原文化联系密切 D.都受到少数民族的影响7.下列各项属于辽、宋、西夏时期各民族融合的表现有()①辽和西夏的统治者奖励垦荒②仿效中原王朝建立政治制度③辽和西夏分别与宋交战,签订了和约④西夏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8.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A.北宋与金的争战 B.南宋与辽的争战C.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9.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

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资,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臣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沿边州军,各守疆界,两地人户,不得交侵……誓书之外,各无所求,必务协同,庶存悠久。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练习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练习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练习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契丹皇帝圈下: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材料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被称为()A.宋夏和议B.澶渊之盟C.宋金和议D.陈桥兵变2.读图,对中国相关朝代(政权)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A.甲朝和北魏进行淝水之战并大败北魏,使江南地区免遭摧残B.乙政权与北宋澶渊之盟后,出现了100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C.丙政权对南宋称臣、割地、缴纳岁币等,双方形成对峙局面D.丁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鲜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3.“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

……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材料主要说明“澶渊之盟”()A.是一个完全平等的盟约B.使宋辽出现了和平交流的局面C.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D.完全消除了宋辽间的民族隔阂4.《旧唐书》记载“……居潢水(西拉木伦河,为西辽州(渊)河北源)之南,黄龙(吉林省吉林市的高句丽山城)之北,鲜卑之故地,在京城东北五千三百里。

东与高丽邻,西与奚国接,南至营州,北至室韦。

……逐猎往来,居无常处。

”材料中记述的是()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5.建立辽和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契丹族、党项族B.汉族、契丹族C.回族、汉族D.党项族、契丹族6.北宋在边境地区设立榷场,与少数民族进行经济交往,即以中原地区的茶叶、丝绸、瓷器等来换取少数民族的优质马、牛、羊等。

这反映了()A.宋朝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边境贸易B.宋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先战后和C.民族交往促进宋朝商业经济的繁荣D.经贸往来是民族交往的重要途径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 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巩固练习(word含答案)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 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巩固练习(word含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①辽②西夏③突厥④回鹘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

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了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A.宋、辽B.宋、夏C.宋、金D.辽、夏3.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D.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4.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5.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方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

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的()A.农业生产的发展B.民族文化的交融C.民族战争的频繁D.海外贸易的兴盛6、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A.市舶使B.宣政院C.榷场D.十三行7、五代后期,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做出贡献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北周武帝D.后周世宗8、宋与辽、宋与西夏订立和议后,对双方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C.加强了民族融合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9、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A步步为营B守内虚外C分兵把守D虚内守外10、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A后周辽B蒙古国西夏C辽西夏D南宋辽1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A.松赞干布B.元昊C.阿保机D.阿骨打12.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A.寇准B.宗泽C.岳飞D.于谦13.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A.盛世危机B.短暂繁荣C.帝国中兴D.政权并立14.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含参考答案)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含参考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辽)国政权的是:()A.松赞干布B.阿保机C.元昊D.苻坚2.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

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A.吐蕃B.西夏C.南诏D.渤海3.“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描述的是我国哪一个民族的生活:()A.女真族B.匈奴族C.汉族D.契丹族4.关于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比较,不是他们的共同点的是:()A.都是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B.都与汉族政权和亲,密切民族关系C.都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D.都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发展生产,创制文字5.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剧,其中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宋太宗B.宋真宗C.宋高宗D.宋太祖6.1005年,结束紧张的战争状态,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A.辽与西夏B.辽与后周C.宋与西夏D.辽与北宋7.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

这种现象约出现于:()A.澶渊之盟前,宋辽争夺燕云十六州B.澶渊之盟后,宋辽保持和平局面C.宋太祖时期,双方互通使节后D.宋太宗时期对辽实行防御政策之后8.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削弱了契丹势力B.维持了长期和平C.消除了民族矛盾D.加速了北宋灭亡9.西夏和北宋战争不断,后来双方议和的原因是:()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B.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都很大C.北宋被西夏打败了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10.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A.宋王朝都要交纳大量岁币B.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相处11.与北宋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吐蕃和北魏B.契丹和西夏C.契丹和匈奴D.西夏和前秦12.关于契丹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B.受到汉文化影响,发展农业生产C.与北宋发生过大规模战争D.始终未与北宋达成和议13.如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同步练: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同步练: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一经播出便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

剧中人物萧峰,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其传奇人生激起了很多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的强烈好奇心。

下列有关契丹族的选项,正确的是( )A.10世纪初—阿保机—上京临潢府B.11世纪前期—元昊—兴庆府C.1115年—阿骨打—会宁D.907年—朱温—东京2.西夏是由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下图为两件西夏文物——买牛契约、西夏符牌,其所反映出的共同信息是西夏仿效唐宋( )A.订立官制B.订立军制和法律C.创制文字D.鼓励垦荒3.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西夏自11世纪前期建立,到1227年亡国,存在近200年,先后与辽、北宋、金、南宋、蒙古政权并立。

要想实地考察西夏的遗迹,最应去的地方是( )A.辽宁B.内蒙古C.西藏D.宁夏4.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A B C D5.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长期并立并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A.①B.②C.③D.④6.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的一句唱词是“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

句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 )A.宋太宗B.宋真宗C.隋炀帝D.寇准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给辽、西夏岁币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经济富庶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的安定和双方的贸易往来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8. 从本质上看,宋辽议和、宋夏议和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堂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堂练习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选择题1.许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

有一首描写契丹人生活的诗写道:“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族人过的是定居生活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萧峰高大勇武,为人光明磊落,慷慨豪迈,其大起大落的传奇人生让人对古老的契丹族生出无限的好奇。

请问,统一契丹各部的杰出首领是( )A.元昊 B.耶律德光 C.阿保机 D.赵匡胤3.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之中。

公元916年建立起政权,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

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A.吐蕃 B.辽 C.西夏 D.金4.现在网上颇为流行历史穿越小说。

假如小明同学成功穿越到了古代一个都城,这里人烟稠密、商业繁荣,读书人在茶楼酒肆高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几个商人用纸币交易大宗丝绸生意,索取“岁币”的契丹和西夏使者纵马狂奔,全不顾在“瓦肆”游玩的百姓的安全,路人脸上显出愤愤之色。

据此可推断,小明应该是穿越到了()A.唐都长安B.北宋东京C.南宋临安D.元朝大都5.银川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

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A.吐蕃 B.西夏 C.南诏 D.渤海6.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的雄鹰。

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文字,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他”是( )A.松赞干布B.元昊C.阿保机D.赤德祖赞7.苏辙《栾城集》中提到:“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这里的“蕃汉”是指()A.西夏、北宋B.吐番、唐 C.金、南宋 D.辽、北宋8.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它对北宋前期杨业、杨延昭、杨文广等人的事迹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形势,其中①处应填写()A.辽B.北宋C.金D.元2.《宋史》中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

”材料反映了西夏()A.效仿唐、宋制度B.向宋朝臣服C.创立了文字D.全面汉化3.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有许多汉字的笔画。

这反映了()A.这两种文字都是由汉族人创制的B.这两种文字创制过程中吸收了汉字的某些特点C.少数民族文化已经超越了汉族文化D.这两种文字与汉字没有任何关系4.“1004年,辽国萧太后领着她的儿子耶律隆绪,率20万大军长驱南下,再次攻打宋朝……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材料所述史实为()A.巨鹿之战B.牧野之战C.澶州之战D.郾城大捷5.澶渊之盟规定宋辽双方“宋每年给辽岁币,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辽宋双方基本遵守了诺言,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②北宋收回幽云十六州,实现了国家的统一③辽宋皇帝从此一直互称“皇帝”,体现地位平等④澶渊之盟的签订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④6.宋仁宗是北宋第四位皇帝,在位42年,他推行仁政,百姓乐业,不动干戈,仁宋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革矣。

”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

”材料表明当时北宋和辽的关系是()A.战争不断B.你死我活C.和同一家D.和睦相处7.小虎正在讲述“宋夏议和”的故事给爷爷听,下列他的表述中正确的是()①宋对西夏称臣②宋朝每年送给西夏岁币③关闭边境贸易市场④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A.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中趋利避害C.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9.《天龙八部》是已故武侠小说宗师金庸的经典作品。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点+练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点+练习

【初中历史】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点+练习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生活区域:游牧在我国北方的民族。

(2)建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辽太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3)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1)生活区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后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

(2)建国:11世纪前期,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二、辽、北宋、西夏的和战★★★★1、北宋与辽一澶渊之盟(1)背景:宋真宗时,澶州之战,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2)内容: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3)评价:①“澶渊之盟”是宋辽双方均势的体现,它对宋辽两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②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③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④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宋辽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

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北宋节节败退,但西夏损失亦很大。

(2)议和:北宋与西夏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3.如何正确认识北宋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1)宋辽、宋夏之间有战有和,和战交错,但“和”始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2)辽宋、宋夏之间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但无侵略与反侵略之说。

它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客观上也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易混辨析“澶渊之盟”与宋夏和约的异同点有哪些?异:宋与辽结为兄弟之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建立契丹政权的是()A.赵构B.耶律阿保机C.元昊D.阿骨打2.观察下图中的契丹文字和契丹货币,结合史实,以下推论最准确的是()契丹文字契丹货币A.契丹人创造了自己的文字B.契丹商品经济发达,使用钱币C.契丹经济发达,文化繁荣D.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3.右图是被世人誉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西夏王是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A.契丹族B.匈奴族C.党项族D.鲜卑族4.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的雄鹰。

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文字,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他”是()A.松赞干布B.元昊C.耶律阿保机D.赤德祖赞5.苏辙的《栾城集》载:“(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由于下列哪个盟约的签订()A.宋夏和议B.澶渊之盟C.宋金和议D.辽金和议6.盟约缔结后,宋、辽之间百余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事。

“年三十万岁贡再加上日后富弼允诺的二十万,这些钱帛对于经济拮据的契丹来讲,无疑是天大的好事。

契丹上下因此而与宋交好达百年之久,契丹铁骑不再南下。

此中弊利,一眼可明。

”无法从材料中获得的信息是()A.宋辽和议促进了双方边境贸易的发展B.盟约促进宋辽和平相处C.宋每年要给辽大量的岁币来维持和平D.这个盟约对于辽来说不用通过战争,就可以获得大量钱财7.依据澶渊之盟,宋朝每年要给辽数额巨大的岁币。

然而,盟约签订后,宋通过对辽贸易平均每年获得80万贯的纯收入。

由此可知,澶渊之盟的签订 ()A.促进了宋辽贸易发展B.加重了宋朝财政负担C.阻碍了宋辽民族交往D.加剧了辽国经济恶化8.为了写一篇论文,小刚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

由此判断,他的论文题目应是()A.民族政权的并立B.国家的统一C.民族政权的繁荣D.民族的交融9.下面方框内的对话讨论的是()甲:堂堂一个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同步练习: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点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1)生产生活: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2)建立政权: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3)统治措施: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1)生产生活:原属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2)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3)统治措施: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知识点二辽与北宋的和战3.和: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4.战(1)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2)澶渊之盟①时间:宋真宗时。

②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③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知识点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5.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6.议和(1)内容: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作用: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知识点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人在从游牧生活转变到农耕生活的过程中,下列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的是(C)A.首领观念的转变B.牛羊不好饲养C.汉族人因躲避战乱大批迁移到契丹地区D.中原王朝给予大量帮助2.根据“10世纪初”“上京临潢府”这些信息你会联想到的少数民族是(C)A.犬戎族B.匈奴族C.契丹族D.党项族3.“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描绘的是的生活(A)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回纥族4.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A)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匡胤5.建立西夏政权的民族是(A)A.党项族B.女真族C.契丹族D.汉族6.如果你想考察辽与西夏的历史,你会去今天的(D)A.开封和宁夏B.辽宁和开封C.杭州和宁夏D.辽宁和宁夏7.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相似之处有(C)①都是少数民族首领②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③都向汉人学习④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8.“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答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 1 )生产生活:契丹族是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 2 )建立政权: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 3 )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 )生产生活: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 2 )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 3 )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知识点2 辽与北宋的和战3.概况: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4.澶渊之盟( 1 )背景: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 2 )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

( 3 )作用: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知识点3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5.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6.议和( 1 )内容: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 2 )作用: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契丹族与党项族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2022上海高考满分作文10篇2022上海高考满分作文(10篇)2022上海高考作文题目是探究看重结论是否合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上海高考满分作文10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2022上海高考满分作文1群山连绵,飞鸟绝迹。

芸芸众生,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人物画卷。

林林总总的尘世,有如一块巨型磁铁,一极是利益的驱使,一极是真我的回归。

心灵的罗盘在这是强烈感应,唯有摈弃杂念的吸引,才能实现真我的价值。

人之一世,殊为不易,何不妨,脚踏实地,方得始终。

村上春村说过:“每个身上都背着一个十字架。

”我们奔泊于繁华世间,在功名利禄诱惑之时,这十字架究竟是根植在我们内心的,还是依靠这十字架散发神圣质朴的光芒,并非其内在本质呢?人生若是一方小池,必有一泓清泉缓缓流入,呢喃起诗意的涟漪,吟诵着岁月的旋律。

大千世界,纷扰凌乱,人们常常会分不清什么是虚拟,什么是现实,也越来越不明确什么才是幸福,或者说,什么才是真正幸福的生活。

脚踏实地于此,显得十分重要。

物欲横流时,钱钟书洞若观火般审视世态,以悠然平人心之多虑,以本分息天下之争心,他从不将自己囚禁在功名利禄的枷锁中。

抛却一切杂念后,他便如一朵清水芙蓉,恬淡自然,去尽雕饰,铅华洗净之后,成就了他的超然。

季羡林曾说过:“人活一世,就像作一首诗,你的成功与失败,都是那片片诗情,点点诗意。

”倘若过分计较成败,一首精妙的小诗也会面容枯槁,形同死灰,君岂不闻中年的胡适颇崇拜声名威望,之后便不再有多少成就,他己慢慢失去真我,有如在自己编织的荒漠里,看似逍遥的活着,实则已遗忘了本心。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在为利益而争,一切的物质和精神需要都建立于金钱、利益之上。

他们不想过平凡人朴素的生活,他们想要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这本无可厚非。

但是在精神层面上,最好能留住一颗平凡的心。

即便有富丽堂皇的日子可以享受,也要做最普通的人,不被眼前的幻影所迷惑,这就是我们应当追求的美,学会将生活的最高情调,隐没于平凡之中。

2022年部编版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2(含答案)

2022年部编版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2(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A. B. C. D.3.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B.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8.如图所示局面的出现发生在哪一事件后?()10.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

那么,下列形势图中符合该剧故事背景的是()A. B.C. D.15.北宋靖康年间,一位书生奋笔疾书:“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陷塞北”,诗中的“两帝”是指()A.宋高宗、宋真宗B.宋徽宗、宋钦宗C.宋高宗、宋钦宗D.宋徽宗、宋高宗二、综合探究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焦点话题之一。

而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

下面是对我国唐宋时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讨,请你也参与进来。

【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1)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史实两例。

【宋朝---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2)请举出宋朝与少数民族“战与和”的事例各一项。

(3)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相对和平关系有什么意义?【深入探究】(4)通过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三、读图说史题:17.(1)观察《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请将下列相应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A. 契丹族建立的政权(2)请结合地图归纳这一时期的政治特征。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的是( ) 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阿骨打2.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 A.吐蕃B.辽C.西夏D.金3.与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西夏是哪族建立的( ) A.契丹族B.女真族C.回纥D.党项族4.1004年宋辽澶州之战中,宰相寇准力劝下列哪位皇帝亲征( )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5.杨家将的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前( ) A.北宋与金的战争B.南宋与辽的战争C.北宋与辽的战争D.南宋与金的对峙6.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是( ) ①宋对夏称臣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③开放宋夏边境贸易市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7.“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描绘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生活( )A.西夏B.契丹C.党项D.女真族8.考古队员在甘肃某地发现了一块刻有西夏文字的石碑,西夏文字的创制者是( )A.完颜阿骨打B.耶律阿保机C.元昊D.成吉思汗9.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A.①B.②C.③D.④10.澶渊之盟是在少数民族不断进攻北宋、威胁北宋安全的情况下不得已而讲“和”的,虽是一项屈辱的条约,却在客观上( )A.消除了民族矛盾B.维持了相对长时间的和平局面C.削弱了契丹势力D.导致了北宋的灭亡11.北宋与西夏和辽进行了多年的战争,但最终都进行了和议,其主要原因是( )A.双方势力均衡B.北宋战争失败被迫求和C.契丹和西夏归顺了北宋D.双方都爱好和平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

‘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交纳的岁币以及绢帛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西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14.历史上,契丹人与北宋曾保持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往来,你认为这种和平往来应从哪一事件开始( )A.玄武门之变B.陈桥兵变C.澶州之战D.澶渊之盟二非选择题1..材料一(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选择题
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
2.“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一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阿保机 B.元昊
C.阿骨打
D.赵构
3.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A.寇准B.宋真宗C.宋高宗
D.明太祖
4.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战争频繁,冲突不断
B.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C.时战时和,以和为主
D.闭关锁国,互不往来
5.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长期并立并订立澶渊之盟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给辽、西夏岁币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经济富庶③“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的安定和双方的贸易往来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面漫画反映了辽、北宋、西夏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民族政权并立
B.大一统国家建立
C.中华文明的起源
D.繁荣与开放
8.下图所示是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建立西夏政权的是哪一个少数民族()
A.契丹族B.匈奴族
C.鲜卑族D.党项族
9.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的雄鹰。

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文字,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他”是()
A.松赞干布B.元昊
C.耶律阿保机D.赤德祖赞
10.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
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打击
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寇准认为澶州北城将士正在浴血奋战,皇帝亲临会极大地鼓舞士气,于是力请皇帝渡河,他说:“陛下不过河,则人心益危,敌气未慑,非所以取威决胜也。


材料二……二、以白沟河为界,双方撤兵。

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

……
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澶渊之盟(1)材料一反映的这场战争的结果如何?
(2)材料二中盟约签订时宋朝的统治者是谁?
(3)北宋每年向辽提供的“助军旅之费”被称为什么?
(4)有人说,这一盟约是不平等的,是屈辱的。

你是如何看待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解析】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3.B
【解析】
宋真宗在位时,辽宋爆发澶州之战,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随后辽宋议和,史称“澶渊之盟”。

4.C
5.C
【解析】
本题是对历史时序性的考查。

示意图反映的是从五代开始到元朝灭亡的历史发展过程,示意图中的时间就是和它相对应的政权的兴亡时间。

据所学可知,①是西夏,②是金,③是北宋,④是南宋。

与辽政权长期并立并订立澶渊之盟的是北宋,而北宋的存在时间是960—1127年,所以选C。

6.A
【解析】
据材料“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及所学知识可知,①③④表述正确。

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经济富庶,表述错误。

故选A。

7.A
【解析】
漫画反映了辽、北宋、西夏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特征。

故选A。

8.D
9.B
【解析】
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故选B。

10.D
二、非选择题
11.(1)辽军受挫,北宋获胜。

(2)宋真宗。

(3)岁币。

(4)从内容上看,虽然北宋获得了胜利,但是根据盟约,北宋要给辽岁币,这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反映了北宋统治者的懦弱,是屈辱的;盟约的签订使双方结束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争,维持了长期的和平,有利于双方的经济发展和民间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