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语文文言文二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分析-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备考宝典(全国通用)文言文阅读文言断句分析(原卷版)T知识点讲解方法一、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通读全句,联系全文、全段或语境,弄清写了些什么内容。
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方法二、借助名词(代词)断句考点梳理:在名词代词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谁做什么事情。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予、尔、汝、公、卿、君、彼、此、其、之方法三、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考点梳理: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方法四、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考点梳理: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常用虚词是标志:古人喜欢“之乎者也”这些虚词,用在句子的开头或者结尾虚词通常是语气词,可以在其前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发语词):其、盖、唯、夫、且夫、若夫、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可断句;③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④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典例剖析: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方法五、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考点梳理: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等,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
01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题精准突破-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古诗文阅读(全国通用)
2024高考二轮复习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之断句题精准突破一、主观题第一步:根据标志词,初步判断第二步:根据语法,断难断之处(1)用不同的记号标出名词、动词名词常做主语和宾语,动词常做谓语。
尤其注意指人的名词或者等同于名词的人称代词,在做主语的名词前断开,或者在做宾语的名词后断开。
特别注意:古汉语中的词语往往有多种词性,要结合语境准确判断。
如“上”,要判断其是名词“皇上”还是动词“登、上升”;“禁”,要判断其是名词“禁令”还是动词“禁止”。
1[2021·新高考全国Ⅱ卷](改编)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答案]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分析] “初”,“当初”,时间名词,做状语,在其后断开。
“范阳”,地点名词;“祖逖”,人名;地点名和人名常连在一起,不可断开。
“少有大志”是“范阳祖逖”的谓语和宾语,在宾语“大志”后断开。
“刘琨”,人名,与“祖逖”一起做主语;“司州主簿”,官名,做“为”的宾语,故在官名后断开。
“同寝”,是一同睡觉的意思,句意完整,其后断开。
“中夜”是“闻鸡鸣”的时间状语,不可断开,“鸡鸣”,名词做宾语,在其后断开。
“琨”是“蹴”的宾语,“觉”补充“蹴”的状态,紧密相连,中间不能断开。
“非……也”,典型的判断句,其后断开。
[参考译文]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于是二人)就起床舞剑。
(2)判断名词和其后的动词是否可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如果可以,就在动词后断开,如果不能,再往后看动词后面是否接名词,该名词类型是否与前面的谓语构成合理的动作关系,如果可以,就在动词后的名词后断开2[2023·全国甲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字母涂黑。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文言断句
找方法理步骤
1.找主干第一步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2.看虚词第二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3.理对引第三步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4.看句式第四步检验全文,通顺合理
5、明顶真
6.据排偶
7.察反复
8.依总分
第四步检验全文,通顺合理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附:文言断句口诀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财主看后大怒,当即告到县衙。公堂上祝枝山却说写的全是“吉庆之词”,财主听后越发怒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有这样的吉庆之词吗?”
祝枝山听了哈哈大笑,将那对联重新念道:“‘明日逢春好,不晦气;终年倒运少,有余财’难道不是吉庆之词?”。结果县令和财主闻之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二.明确学习目标
《二轮复习之文言文断句》教学设计
科目:语文
班级高三(6)班
课型:高三复习课
课标要求:通过文言断句理解浅易的文言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高三复习内容“理解浅易的文言文”第一大项“理解”中的第四点“理解并翻译句子”。主要强化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锻炼文言文断句能力。
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对文言文的断句已形成一定的语感,但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文言断句的方法和步骤缺少整体的把握和理性的认识。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 优质课件25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郑鲜之,字道子,荥阳开封人。性刚直,甚得司直之体。帝少事戎 旅不经涉学及为宰相颇慕风流时或谈论人皆依违不敢难鲜之难必切至未 尝宽假与帝言,要须帝理屈,然后置之。帝有时惭恧变色,感其输情, 时人谓为“格佞”。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 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标志:名词 B.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 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 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 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 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 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尝曰:“此人可方比干, 第朕非纣耳。
A.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 无留者/是不遁也 B.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 无留者/是不遁也
忠于大王也/
(2022·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 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烦一兵不伤一人 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
文言文断句技巧+++课件-++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什么叫断句
▪ 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 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断开,叫“句 ”; ▪ 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 ,叫“读(dòu)。所以用标点符号给 古书停顿叫断句读。
【考试说明】
题型:选择题(选择课外文言文的划 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
目的:培养和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 力,综合考查学生文言基本功。
2.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 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3分)(2019年)
3.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 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螳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 乐作焉。(3分)(2020年)
课堂总结
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寻找标志,各个击破 回读全文,查漏补缺 依靠语感,事半功倍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 (凿壁偷光)
▪ 练1.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 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断3处)
▪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
出焉/东流注于河(断3处)《精卫填 海》
▪ 练2.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断3处)
▪ 看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
练: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断4处)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 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断4处)
3.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 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练: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 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 为之(断5处)
10
方法一: 找名词或代词,断句。
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 词(或代词)常作主语、宾语。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文言文阅读1文言断句技法讲解
(2)整句 文言文一般都比较注重语句的整散结合,特别是整句部分,往 往使用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的修辞或者是使用对举、对比的手 法等。断句时,可以通过这些内容来判断断句点。比如: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 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滕王阁序》) 这段话中,第一句,用了“他日”“今兹”对比;第二句,用 “杨意”“钟期”的事例对举。断句时,考虑这些内容,就比较容 易判断出断句点。
一般为 8 处左右,难度不大。2017 年的三套全国卷均是此种考查方式。
在解答客观型断句题时,一样要运用本讲前面所讲的“三步读题,
从理解到判断”,除此之外,客观型断句题还可巧妙运用“先缩后断
法”。具体如下:
选择题的 4 个选项并不是断句全不一致,这 4 个选项中也有
先缩小 很多断开位置是一样的。因此利用断开位置一样的地方可以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 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 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12/10/2021
解析:首先通读需要断句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据标志词、 词语的语法关系和对语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错误选项。所要断句的 句子大意是陈登云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所犯的罪过,“且”表示更 进一层,前面应断开,据此可以排除 A、D 两项,当然,也可根据 主语“承宪妻”与前面断开,排除 A、D 两项。比较 B、C 两项, 区别点在“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之间。根据语法 关系,“扬言”是动词,应紧接宾语“事由己发”,另外“用以” 一词在此处表示目的,也应该与前面断开,故排除 B 项。
2023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之句子节奏划分
中考二轮复习:文言文句子节奏划分一、教学目标1.认识文言文断句的重要性。
2.通过练习文言断句,总结归纳断句的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学会灵活运用方法,提高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树立对文言文断句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文言文断句方法的归纳与运用三、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趣味导入《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据说,明大学士解缙奉命为朱棣的一把象牙折扇题诗,将王之涣的《凉州词》龙飞凤舞地写上了扇面,却少了一个“间”字,遂声称这是一首小令,果断改了句子节奏,变成了:黄河远上,白云一片。
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见如何读真的很重要。
真题再现(2022·浙江金华·中考真题)卢重斋遗事[明]叶盛中书舍人卢儒字为己,号重斋,昆山人。
博学能文善笔札。
文学韩柳书法欧颜。
自负甚高,诚亦时流罕及。
或请文稿,曰:“吾有腹稿耳。
吾昔备顾问翰林,一日上促《雪赋》急,诸公未即就,小子一扫,萧状元见之,吐舌走去。
”其文今多不传。
然其为人,颇类迂僻。
陈孟东①者招饮,入门偶见胡仲子②文一册,席间饮食外,手读此文不已,不与众接一谈,虽诮之,不复顾也。
一日,乡显宦往候之,读书阁中,久不出。
其子侄请之至再,曰:“客候久矣。
”遽答之曰:“尔何知彼曾读何书来③!”(选自《水东日记》)【注释】①陈孟东:陈皞,出读群经。
②胡仲子:胡翰,浙江金华人,著有《胡仲子》集,③来:句尾语气词。
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咧”。
1、用“/”为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每部分限断一处)(4分)①博学能文善笔礼②遽答之曰尔何知彼曾读何书来(一)考情详解A:断句前提——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B:短句四小步——①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技巧必考题型--文言文断句技巧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碰到断句篇段,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到:至于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之而于以者,乃札札句之旧体,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
由此可见,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出现在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当然,还有些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
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例〔1〕、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游褒禅山记》)我们通过熟读语段可知,本语段中可置于句末的虚词有:焉、也、焉、也;置于句首的有:夫;分句首的有:以、则、则、而、而、故。
这一语段,共有18处标点,可依据虚词来断句的就有11处之多,如果不考虑中间两处并列词语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与奇伟∕瑰怪∕非常之观,这道断句题基本上可以根据找虚词的方法一次性解决了。
例〔2〕、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新序?刺奢》)这一语段中的位于句首的虚词有:而、焉、然;句末的虚词有:也、也、也。
二轮复习文言文断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 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 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 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 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 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 处断句
• 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jiàn)于 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 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
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 弗去∕则是可为也。(出自《孟子》)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 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 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 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 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 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 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 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 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 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 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 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 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 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 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专题十四 文言文阅读 学会准确断句-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断句步骤
聚焦差异处,“贯通”为依据 文言断句题采用选择题的设题方式,“四选一 ”,排除三项,选出一项。答题时需要分“两步走 ”: 第一步,聚焦差异处。不必关注各选项中相同 的断句处,重点关注不一样的地方。
第二步,“贯通”为依据。对选项断句不一样的地方, 寻找断句的依据。选项停顿一致的地方大部分采用的依 据是“虚词标志法”“对话标志法”“固定句式法”等, 差异之处就需要以“语意贯通”作为依据进行断句。“ 语意贯通”法——词性词义及语法结构分析法:文章中 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这时可以先 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语句进行语法分析,划分主、谓、 宾,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其和前后词语的关 系,依据上下文语意,理解翻译相异之处,推断出正确 的句读,选出正确选项。
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化知识示例:夫 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礼记》)分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 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应 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 意思。示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 贤,而愈形其母之贵。(金埴《不下带编》卷三)分析:按以上标点把“非 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 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 不仅”的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此句标点应为:……出 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专题十四 文言文阅读 学会要讲通示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两般秋
雨庵随笔·史阁部书》)分析: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断开, 即“其不屈,正也”。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语文中考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与翻译
语文中考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与翻译1.给文言文句段加标点。
2.文言文句中朗读节奏的划分。
3.正确流畅地翻译句子。
一、文言文断句方法1.主语和谓语之间(优先停顿)、动词和宾语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可以不停顿),以使语意明确。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句首发语词即指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无实在意义,只是充当语气助词作用的虚词,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如:夫/专诸之刺王僚也。
3.句首关联词后要停顿(优先停顿)。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这些词语的后面往往要停顿。
如:然则/何时而乐耶?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如:①已而/夕阳在山;②中/轩敞者为舱。
“已而”是状语,表时间;“中”是状语,表方位。
5.在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优先停顿)。
如: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6.在表示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如:①人不知/而不愠;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
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如:颓然乎/其间者。
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
如:其一/犬坐于前。
此句中“犬”是名词做状语。
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
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应停顿在“其一”的后面。
10.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
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11.骈句朗读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
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字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上述只是断句的基本规律,不能死搬硬套,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2024届高考二轮复习:文言文断句训练
第三步:借助“标志”,寻找方法。
文言断句具体有哪些标志呢?
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读懂句意
读懂句子的大意,然后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判断停顿,这是断句最直接 的方法。
掌握技巧
在不能完全读懂句意的情况下,掌握一些基本的断句技巧,也能辅助断 句。
辞 结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构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方法小结:
①断句要建立在了解语境的前提下,明确“主谓” ②主宾经常被省略,关注可做“主、宾”的名词 ③“对称”或句式结构相似的句子需要找准结构断句 ④特殊句式要被保留 ⑤主谓、动宾也是完整的句式结构
借助句首发语词断句 句首发语词,如“夫”“盖”“至若”等,常居句首,其前 应断开。
例句呈现:①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借助句首时间词断句 句首时间词,如“俄而”“旋”“已而”等,常居句首,其前
应断开。 例句呈现:①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
找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 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及一些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这些句式往往用虚词来达成,因而不少地方可以参考上文找虚词判断法。
判断句,如“……者……也”“为……”“即……”等。 例句呈现:①南冥者/天池也。(《北冥有鱼》)
断句方法(二)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句首的发语词和谦敬副词,“其、盖、凡、诸、唯、盍、夫、则、夫、且夫、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文言文断句方法
注意省略主语
在文言文中,有时会出现省略主语的情况。 在断句时,应注意根据上下文推断出省略的 主语,并在适当的位置进行断开,以保持句 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动宾结构断句技巧
识别动宾关系
动宾结构由动词和宾语组成,动词表示动作 或行为,宾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对象。在文言 文中,动宾关系往往比较复杂,需要仔细识 别。在断句时,应注意将动词和宾语之间的 连接断开,以保持句子的清晰和准确。
针对性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练习题一
答案及解析
练习题二
答案及解析
《兰亭集序》中“永和九年 ,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 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之兰亭/修禊事也。”。此句 介绍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 点和目的,断句时要注意保 持句子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03 各类句型断句方法
陈述句断句方法
主谓之间要停顿。如
吾/视其辙乱。
谓宾之间要停顿。如
苟全性命/于乱世。
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如
受任/于败军之际。
关联词后面要停顿。如
然则/北通巫峡。
疑问句断句方法
疑问语气词后要停顿。如
何陋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助词,不译。)
表反问的固定结构后要停顿。如
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
不同的修辞手法在句子中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夸张可 以强调事物的特征等。分析修辞手法的作用有助于更准确地断句。
利用修辞手法辅助断句
在断句时,可以结合修辞手法的作用和特点,对句子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处理,使断句更加 合理、准确。例如,对于使用比喻的句子,可以在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进行适当的停顿 ;对于使用夸张的句子,可以在夸张的部分前后进行适当的停顿等。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之断句【学习目标】1.理解文言文句读(断句)的概念和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2.掌握文言文断句的一般步骤,能够从语义和形式两个层面入手给文言文断句,识记常见的断句标志词。
3.培养文言文语感和正确的朗读习惯,能够准确朗读内容较浅显的文言语段,使用正确的朗读节奏。
一、概念导入“养猪大如山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财主: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秀才: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
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
句读(jù dòu):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 。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方法与思路(一)断句步骤第一,通读全文,理解大意在上下文语境中理解句子的意思,抓住重要字词的意思。
第二,凭借语感,缩小范围字数是否相同,是否存在对称结构;是否有重复的词语,节奏是否和谐。
第三,分析句子,验证对错是否有断句标志词、特殊句式、固定结构等,句子的句法结构是否完整。
(二)断句标志(1)对话“曰”、“云”、“言”等字可以看作对话标志,后面都要断句。
(2)虚词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三、经典例题陆元方卖宅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
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
子侄以为言,元方曰:“汝太奇,岂可为钱而诳人。
”用“/”给文中的划线句断句。
答案: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置。
2024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专题05 文言文断句(练习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之:断句练习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限5处)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
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不敢妄缀一词,其详慎不惮烦如是。
(节选自严允肇《〈令世说〉序》)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沈伦字顺宜,开封太康人。
开宝二年,丁母忧,起复视事。
六年,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剑南水陆发运事。
雩祀西洛,以伦留守东京兼大内都部署。
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雍熙四年,卒,年七十九。
赠侍中。
(节选自《宋史·沈伦传》)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B.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C.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D.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范雎者,魏人也,字叔。
游说诸侯,欲事魏王,家贫无以自资,乃先事魏中大夫须贾。
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
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雎辞谢不敢受。
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
既归心怒雎以告魏相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佯死即卷以篑置厕中雎从篑中谓守者曰:“公能出我,我必厚谢公。
【2021二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题点1文言断句题
借助修辞断句
古人写文章讲究句式的整齐对称,或者两句之间讲究意思的正反对比,喜欢用对偶、 排比、反复、对比、顶真等修辞手法,这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有时文章为了华丽, 篇中多有四六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进行断句。
参考译文 一更将尽的时候,殷公迷迷糊糊想睡。忽然听见楼下有脚步声,纷纷从下面上来。他 便假装睡着,斜眼看去,见一个穿青衣的人,挑着一盏莲花灯上来,突然发现了殷公,她大吃一惊往后 退却,对后边的人说道:“有生人在上边。”下面的人问:“是谁呀?”青衣人回答说:“不认识。”顷刻间 一个老翁上来,对着殷公仔细看了看,说:“这是殷尚书,他已经睡熟了。只管办我们的事,殷相公不拘 俗礼,或许不会责怪。”于是便领着人相继上了楼,把楼上的门都打开了。
通过找动词来断句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关键是抓住动词或形容词谓语, 以其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整体把握句意,进而可以正确断句。
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动词来判断人物的对话,进行 断句。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 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借助语法结构断句
文言文中涉及到很多文言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 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及一些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帮手”。
还有一些固定句式,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 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不亦 ┅┅┅乎”“孰与┅┅乎”“其 ┅┅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 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这些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 “帮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句中虚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 句中,这些词前后一般不断句。
焉避其难? 心不在焉 又何戚焉? 盘盘焉,囷囷焉
所欲有甚于生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其诸(语气词,大概,或者)异乎人之求之与?”
【参考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知道这 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 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 才得到这样的资格,夫子求得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 法不同吧?”
2.顾荣施炙 12处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 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 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 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 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 所 以 乃 受 炙 人 也。
文
言
一、对话标志断句法
断 句
二、重要名词断句法
步 骤
二、巧用方法, 先易后难。
三、重要虚词断句法
及
四、特殊句式断句法
方
法
五、修辞方式断句法
三、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 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 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 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 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 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 然。
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
儿云已足不需复裈也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
而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
为国器。
——《世说新语》
韩康伯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 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 “且著襦,寻作复裈。”儿云:“已足,不需 复裈也。” 母问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 柄热,今既著襦,下亦当暖,故不须耳。” 母 甚异之,知为国器。 复裈kūn 夹裤
【译文】 孔融被捕,朝廷内外都很惊恐。当时,孔
融的儿子大的才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依 旧在玩琢钉戏,一点也没有恐惧的样子。孔融 对前来逮捕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 自己,两个孩子能不能保全性命呢?”这时, 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看见过打翻的 鸟巢下面还有完整的蛋吗?”随即,来拘捕两 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野芳发而幽香 黑质而白章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岂非士之愿与? 与人相比,远矣!
判断句式:…者…也,此则…,此诚…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之有、安…哉 (也)、孰与…乎、岂…哉(耶,乎)、独…哉、 非…欤、宁…乎、其…乎 被动句式:为…、为…所…、受…于…、 见…于 其他固定句式:如…何,奈…何,若…何, 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与其…孰若…, 与(与其)……宁,何其…也,直…耳!特…耳! 惟…耳!奚以……为?何以……为?其…其…, 何其……,一何……,……庶几……欤?
参考译文
韩康伯几岁时,家境非常贫苦,到了严冬的 时候,只有一件短袄,他的母亲殷夫人亲自为他 做短袄,(做时)叫康伯拿来熨斗取暖。母亲对 康伯说:“暂时(暂且)穿上短袄,过一些日子 (过一阵)给你做夹裤。”康伯说:“这(短袄) 已经够了,不需要夹裤了。” 母亲问他原因,他 回答说:“火在熨斗里面,熨斗的柄也就热了, 现在已经穿上短袄,下半身也应当是暖和的,所 以不需要(再做夹裤)了。”他母亲听了感到非 常惊奇,知道他将来会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参考译文】 唐文宗李昂,在处理朝政的闲暇时间,
广泛地阅读各种书。一天,他在延英殿中 问左右的宰相和大臣:“《诗经》中有这 样的句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苹是什 么草?”当时宰相李珏、杨嗣复、陈夷行 相互看了看,没回答。李珏说:“臣按 《尔雅》的解释,苹是藾萧(一种像苹似 的植物)。”皇上说:“我看过《诗经 注》,那上面说,苹叶圆、花白,在野地 丛生,好像不是藾萧。”
(后来韩康伯成为东晋玄学思想家)
8处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 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 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 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 乎人之求之与
(《论语》)
【参考答案】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欤),抑(还是,抑或)与之与?”子贡曰: “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
【参考译文】 顾荣在洛阳时,应别人的邀请去赴宴。在
宴席上,他发觉烤肉的下人对烤肉垂诞,很想 吃几块。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让下人 吃。同席的人都耻笑他有失身份。顾荣说: “哪能每天都烤肉,却尝不到烤肉的滋味呢?” 后来战乱四起,晋朝南流,每当遇到危难,经 常有一个人在顾荣在左右保护他,顾荣问他这 样做的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的“受炙人”。
比如:中郎将、屯骑校尉、郎中、工部 员外郎、谏议大夫、御史大夫、兵部侍郎、 秘书郎、太守、刺史、长史、黜陟使、枢密 使、节度使、右仆射、史馆修撰、黄门郎、 国子祭酒、文学掾。
常在句首的时间词,顷之 向 之 末几 已而 须臾 既而 俄 而 俄顷 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1、句首虚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 斯、今、盍、嗟夫、是以、是故等常用于一句话 的开头,前面一般要断开;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 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 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 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 栗,汗不敢出。”
【译文】钟毓、钟会兄弟俩少年时就有好名声, 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他们俩,便对他们的父亲 钟繇说:“可以叫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下令赐见。 进见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 汗?”钟毓回答说:“战战惶惶,汗出如浆。”文帝 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战 战栗栗,汗不敢出。”
文言文中,有一些明显的对话、引 文标志,如:“曰” “言”“云”“道”“说”等。根据这 些标志,很容易找到一些断句的地方。
不过,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对话 中又有对话的情况,二是文中省略说话 人和“曰”字的情况。
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重要的名 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事名、 物名、官名、族名、国名、器物名、动物名、 植物名、朝代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 句中作主语或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 行断句。
奈……何——把……怎么办? 如……何——对……怎么办? 不亦……乎——不也是……吗? 其…乎(邪)岂…哉(乎)独…耶(哉)
——难道…吗? 其……之谓也——大概说的就是……吧 何以……为 ——为什么要……呢? 非……欤——(难道)不是……吗? 无乃……乎(欤)——恐怕……吧 得无……乎——恐怕(莫非,该不会)……吧 孰与 与…孰——跟…比较,哪一个… ……庶几……欤?————…或许(大概)…吧?
遽(jù)容:恐惧的脸色。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 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 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 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 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 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 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 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伊川易传》卷二《大蓄传》)
12处
唐文宗皇帝听政暇博览群书一 日延英顾问宰臣毛诗云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苹是何草时宰相李珏杨 嗣复陈夷行相顾未对珏曰臣按尔 雅苹是藾萧上曰朕看毛诗疏苹叶 圆 而 花 白 丛 生 野 中 假 非 藾 萧。
(宋《太平广记》)
【参考答案】 唐文宗皇帝听政(处理朝政)暇
(闲暇),博览群书。一日,延英(宫 殿名)顾(看着)问宰臣,毛诗(鲁国 毛亨和赵国毛苌 所辑的《诗经》)云: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苹是何草?时宰 相李珏、杨嗣复、陈夷行相顾(相互看) 未对。珏曰:“臣按尔雅,苹是藾(lài) 萧。”上曰:“朕看毛诗疏(注释), 苹叶圆而花白,丛生野中,假非藾萧。”
(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
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 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 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 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 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 所 以 乃 受 炙 人阳,尝应人请(赴宴),觉(发
觉)行炙人(端烤肉的下人)有欲炙之色(神 色),因(因此)辍(停止,放下,让出)己 施(给)焉(兼词,于之)。同坐嗤(chī讥笑) 之。荣曰:“岂(难道,哪里,怎么)有终日 执之,而(却)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 (西晋末年,发生“八王之乱”),每经危急, 常有一人左右(在左右保护,帮助)己(自 己),问其所以(怎样做的原因),乃受炙人 也。
惟……耳!——只是……罢了! 直(特)……耳! ——只不过…罢了! 所以——用来……的、……的方法、 ……的 原因 以……故 ——因为……的缘故 然而——这样却 (既然)这样,那么 谓……曰…… ——对……说,告诉……说; 把……叫做…… 何其……也——多么……啊 一何…… ——多么……啊 其……其……——是……还是…… 与(与其)……宁—与其…宁可(不如) 非(不)……则……——不是……就是
兵不血刃,不战而屈人之兵
【参考译文】 我的表伯王洪生家有狐狸,住在仓中,不
大为害,但小孩子有时靠近仓房游戏,就会被 瓦片飞来击中。一天,家里人在厨房抓到一只 小狐狸,都提议把它捶死,以发泄愤怒。王洪 生说:“这是挑起事端引来麻烦,人与妖怪斗, 哪有斗赢的呢?”于是他把小狐狸放在床上, 用果子点心等喂它,然后亲手送到仓房旁。从 此以后,小孩们经过那地方,再也没有瓦片飞 击来了。这是不通过战斗而使它屈服了。
(广东题)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 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异史氏曰满招损谦受 益天道也名小立遂自以为 是执叶公之余习狃 而不变 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 之 为 害 如 是 夫。
狃 niǔ 因袭,拘泥
(2012重庆)用/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3分) 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 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 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