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

1.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
①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

②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速
①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温度等因素有关。

②大小:15℃空气中声速为340m/s 。

③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
的传播速度。

即: V
固>V

>V
气。

4.回声
①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一部分声波被反射回来然后在进入人耳,此时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②区别回声和原声的条件:回声比原声晚0.1s以上到达人耳,才能把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这就要求发出声音的人至少距离障碍物17m远
③回声的应用
[1]加强原声:如在教室内讲话比在旷野听起来响亮
[2]金属探伤:如探测金属制品内是否有气泡
[3]测距
5.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音→鼓膜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整理完

第一二章运动的世界1、著名天文学家、自然科学的先驱哥白尼,他提出了日心说。

经典力学和实验力学的先驱伽利略。

20世纪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他提出了相对论。

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奠基人,他建立了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2、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__________和物体__________的自然科学。

3、长度的国际单位是_____,常用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______m=______dm=______cm=-______mm=__________μm=__________nm.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刻度尺之前,要“三观察”:①观察________的位置在哪里,是否磨损;②观察________是多少;③观察________是多少。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在读数时,要估读到__________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一放一靠二垂直三估三记四多测)(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5、时间的单位时间的国际单位是________,常用单位还有h、min、ms等,写出下面单位换算:3.6×910ms=________h,3h20min15s=________s.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______。

误差和错误的不同,误差是______(填“可”或“不可”)避免的,错误是______(填“可”或“不可”)避免的,我们常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二、运动的描述7、运动的描述(1)在物理学里,我们把物体__________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事先被选作__________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八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知识点整理大全(完美格式,可打印)

八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知识点整理大全(完美格式,可打印)

目录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 2第三章 声的世界 ———————————————————— 3第四章 多彩的光 ————————————————————5第五章 质量与密度 ———————————————————10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12第七章 力与运动 ———————————————————15 附件1:八年级(上)常用物理量及其单位 —————————18 附件2:八年级(上)常用物理概念、规律公式———————18 附件3:八年级(上)计算公式 ——————————————18八年级(上)物理沪科版知识点整理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尺面,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不但要记录数据,还要注明测量单位。

2、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小时(h)、分(min)。

3、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或“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二)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mdmmmμmnm 换算关系:1km=1000m;1m=10dm=102=103mm=106μm=109nm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和。

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长度。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hminsmsμm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1s=103ms=106μm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选用精密仪器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1④改进测量方法(三)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2、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物理八年级沪科版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就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与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与静止就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um nm、(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

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就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瞧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2022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一、腔肠动物(代表动物:水螅,还有水母、海葵、珊瑚虫)1、腔肠动物的身体结构比较简单,其中大多数生活在海水中,如水母、海葵、珊瑚虫等;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如水螅。

P5图2、水螅的体形辐射对称,即只能分出上下,分不出前后、左右和背腹,经过身体纵轴可以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辐射对称)这种体形的优点:该身体结构便于水螅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猎物、进行防御。

3、水螅的身体有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

两层细胞中间填充着他们分泌的胶状物质。

由内胚层构成的空腔叫消化腔,它与口相通。

外胚层有多种细胞,如刺细胞,他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攻击和防御的利器,在触手处尤其多。

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5、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海蜇经加工后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可堆积构成珊瑚礁,它不仅可以形成岛屿、加固海岸,还为海底的鱼类等海洋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场所和庇护地。

二、扁形动物(代表:涡虫 )1、蜗虫的身体背腹扁平,形状像柳叶。

三角形的前端背面有两个可以感光的黑色眼点。

腹面有口,口内有一个管状的咽,可伸出口外捕食水中的小动物。

吃进去的食物在肠内消化,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从口排出,有口无肛门。

可以分清前后、左右、背腹。

P6图2、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也称左右对称,即经过身体纵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对称的两部分。

这种体形的优点:能够运动更加准确、迅速而有效,有利于动物运动、捕食和防御。

3、扁形动物中像涡虫这样自由生活的很少,多数扁形动物是寄生在人和动物体内,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

如华枝睾吸虫、猪肉绦虫和血吸虫就是常见的人体寄生虫。

这些寄生虫消化器官简单,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生殖器官特别发达4.扁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线形动物(代表动物:蛔虫,还有蛲虫、钩虫、丝虫、线虫。

八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知识点八年级上学期,沪科版物理教材主要涉及了力学、能量、电学和光学四个方面的基础知识。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知识点。

一、力学1. 运动、力和速度的概念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发生变化。

力是改变物体状态的作用。

速度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指如果物体没有外力作用,它就会保持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叫做动力学定律,指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于物体上的力成正比。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叫做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每一个作用都会有一个相等的反作用。

5. 动能和势能动能是指物体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势能则是指物体处于某一位置所具有的能量,例如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二、能量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指物体的状态具有的实体或场的能力,可以表现为物体的运动、位置、形态或质量的变化。

2. 功与功率功是指力对物体进行移动所做的功,单位是焦耳。

功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单位是瓦特。

3.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指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在任何时刻都是不变的,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三、电学1. 静电学静电学指电荷、电场、电势等内容,其中电荷有正负之分,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2. 电路与电流电路通常由电源、导线和负载三部分组成。

电流是电荷在电路中传输的过程,单位是安培。

3. 电阻和欧姆定律电阻是指电路的一个元件对电流的阻碍程度。

欧姆定律指电路中电阻与电流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

四、光学1. 光线的概念和性质光线是指自由传播的光线,有直线传播和可逆性等特点。

2. 反射和折射反射是指光线在遇到平面反射面时发生反射。

折射则是指光线在遇到两种介质界面时发生折射。

3. 成像的原理成像的原理指在一个像平面上,通过物体与像平面之间的光线传播,可以得到像,有实像和虚像之分。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沪科版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能够仔细学习,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沪科版 八年级 物理 全册 知识点

沪科版 八年级 物理 全册 知识点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第一、二章知识要点第一章介绍了物理学的历史和重要人物,如哥___、___、___、___和___。

物理学的定义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介绍了运动的世界,包括动与静、长度与时间的测量、速度等内容。

运动是宇宙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现象,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需要选择参照物来描述。

长度的单位有m、km、dm、cm、mm、μm和nm,时间的单位有s、h、min、ms和μs。

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需要认清磨损、量程和分度值,并正确使用方法和记录测量结果。

使用停表、秒表测量时间时也需要注意误差的产生原因和减小方法。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常用的国际单位是m/s和km/h,需要注意换算关系和直线运动的分类,如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超声探伤仪和超声雷达是利用超声波进行探测和测量的仪器。

次声是指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具有低频、长波长、远传播距离、强穿透力和破坏力等特点。

次声可用于预防自然灾害和军事探测等领域,但也存在很大的破坏力,需要防止次生的产生,并远离次声源。

光源是能够发光的物体,包括天然光源如太阳和萤火虫,以及人造光源如电灯和蜡烛。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导致了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等现象。

光速在真空中为3×108m/s,但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光的反射定律指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平面镜的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成像特点是成像为虚像,大小和物体相等,且与镜面垂直。

球面镜分为凹面镜和凸面镜,分别具有会集作用和发散作用。

光的折射发生在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

八年级上沪教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沪教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沪教版物理知识点一、力的基本概念力是改变物体速度或形状的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单位,方向和大小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二、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的是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中,如果受到的合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原先的状态。

这个定律表明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恒定性,是力学研究的基础。

三、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与作用力的关系,它的数学表达式是F=ma,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这个定律给出了计算力学问题的解决方法,也是力学研究的核心。

四、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反作用定律,它指的是对于每个作用力都必然有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个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力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力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机械能的基本概念机械能是指物体在受力作用下能够做功的能力。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种,其中动能是指由于物体运动而产生的能量,势能是指物体在垂直高度方向上的能量,当物体从高处向低处运动时,势能会转化为动能。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一段时间内,物体受到的外力总功为零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这个定律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用于解决力学问题。

七、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由少量部件组成的机械系统,它们可以通过机械优势的作用来增强力的作用效果。

常见的简单机械包括杠杆、轮轴、滑轮和斜面等,它们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

八、功与功率功是指力对物体做功的量值,它是由力的大小、移动距离和两者之间的夹角决定的。

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做功的能力,它是由功和时间的比率决定的。

以上是八年级上沪教版物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并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八年级上物理沪科版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沪科版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沪科版知识点一、物理的基础概念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力、能量、结构、性质等多方面现象的一门科学。

物理学在人类的科技进步和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物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掌握实际应用技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物理实验基础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

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直观地观察和探究物理现象,提高物理学习效果。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需要注意安全,正确使用仪器,严谨实验操作,严格把握误差和有效数字等实验基本要求。

三、力与运动力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概念,是描述物体与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量。

其单位是牛顿。

运动是物体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化。

物体的运动是受力作用的结果,根据牛顿定律,如果物体受到合力作用,则会产生加速度,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四、功与能功是力对物体作用的结果,它等于力与物体移动距离的乘积,其单位是焦耳。

能是物体的内在属性,它可以表现为物体做功的能力。

其中动能是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重力势能是物体被抬升到一定高度所具有的能量。

五、热学热学是研究物体温度、热量和热力学性质的一门学科。

温度可以理解为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热量是物体间能量转移的结果,其传递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

热力学系统的状态可以通过物理量的状态改变描述,其中包括功、热量、内能和熵等。

六、电学电学是研究电场、电荷、电流和电磁场等物理现象的学科。

电荷是描述物体具有电性质的物理量,它可以表现为正电荷和负电荷。

电流是电荷的流动,电场是电荷周围的某种现象,其描述物体间的作用力。

电磁场则是电场和磁场共同之下的描述。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物理沪科版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学的基础概念、实验基础、力与运动、功与能、热学和电学等方面的内容。

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掌握这些知识,为之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知识点汇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知识点汇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章节知识点汇总-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一章1、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2、科学探究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例: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不是机械运动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但不能选取被研究物自身,一旦选定就认为参照物静止,一般选地面(大地)为参照物3、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二、长度1、长度单位: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分米(dm)、厘米(㎝)、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2、单位换算:1km=103m1m= 10 dm = 102㎝ = 103mm= 106 μm= 109nm3、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常见的刻度尺:米尺,卷尺,游标卡尺使用前三看:量程(测量范围)、分度值(精确度,分度值越小精确度越高)、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磨损了要重新选择零刻度线)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量程和分度值会放: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单位组成)测量的转化:①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②化曲为直:测弯曲的钢丝,可用细棉线③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4、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说明: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误差只能减小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仪器②改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三、时间1、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它常用单位: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μs)2、换算关系:1h=60min=3600s1s=103 ms= 106μs3、测量时间工具:秒表或机械停表4、时间点:表示某个时刻,如:现在几点钟。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要点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要点

沪科版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要点(复习提纲)基础知识班级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一、动与静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比米—m大的有千米—km,比m小的有分米—dm 、厘米—cm、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2、时间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秒—s,比秒—s大的有小时—h、分钟—min。

比秒—s 小的有毫秒—ms、微秒—μs。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零刻度线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精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沪科版)

第一章:物理学: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1Km=103 m 1m=10 dm=102cm=103mm=106um=109nm 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二、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间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间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

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V空气=340m/s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7、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这一章就像是物理世界的“开胃菜”,让咱们先尝尝物理的味道。

得知道物理学是研究啥的,简单说就是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的。

像为啥苹果会往下掉,而不是往天上飞,这就是物理要琢磨的事儿。

然后,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家,比如牛顿、爱因斯坦,他们的发现和理论可是给物理的发展立下了大功。

咱们得记住他们的名字和成就,就当是向大佬们致敬啦!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这一章咱们就来研究物体咋运动的。

先搞清楚啥是机械运动,就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比如说你从教室这头走到那头,这就是机械运动。

还有速度这个概念很重要,速度就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

就好比你跑步,速度快就能跑第一名,速度慢就只能在后面喘粗气啦。

测量长度和时间也有讲究,工具要用对,读数要准确,不然可就闹笑话啦。

第三章声的世界。

声音这玩意儿可神奇啦!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一停,声音也就没啦。

像敲鼓,鼓面振动就有声音,不敲了,鼓面不振动,声音也就消失了。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声音可传不了,所以宇航员在太空里得靠无线电交流。

声音还有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像女生声音尖,音调就高;男生声音粗,音调就低。

响度就是声音的大小,说话大声点,响度就大;小声点,响度就小。

音色呢,就是能让你分辨出是谁在说话的那个东西,每个人的音色都不一样。

第四章多彩的光。

光,让咱们能看到这个美丽的世界。

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就是个例子。

光的反射也很有趣,镜子能反光,就是因为光的反射。

还有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可别弄混啦。

光的折射也有不少好玩的现象,比如把筷子插进水里,看起来好像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在捣乱。

凸透镜和凹透镜能让光拐弯,凸透镜能会聚光,凹透镜能发散光。

第五章质量与密度。

质量就是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不管这个物体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质量都不变。

密度呢,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一样。

通过密度可以鉴别物质,就像通过指纹能认出人一样。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

沪教版(上海)物理 八年级上册 各课同步知识点清单(12份)

3.1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①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②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宇宙中的万物都在以各种不同的形式运动着。

2.参照物
研究物体运动时,事先选定的衡量被研究物体的位置是否改变的、作为参考标准的物体
①参照物是人为假定不动的物体,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为研究方便,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②同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况也不同,物体的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①运动是绝对的: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②静止是相对的:我们平常说某物体静止,是它相对于所选参照物而言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③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某一物体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况也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汇总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沪科版)汇总

第一章 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1、 著名科学家及其事迹哥白尼 日心说《天体运行论》伽利略一一实验物理学先驱一一发明望远镜一一在比萨斜塔上亲自实验牛顿一一经典物理学奠基人一一牛顿三定律一一发现万有引力一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爱因斯坦一一相对论 玻尔一一量子力学奠基人居里夫人一一两次获诺贝尔奖一一镭的发现者2、 物理学就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3、 科学探究七环节:提岀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 与合作。

第二章快与慢第一节动与静1、 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 参照物:(1) 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4) 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 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②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 ③ 换算关系:1km =10 m , 1m = 10dm = 100cm = 103mm = 106 gm = 109nm 2、 时间单位:① 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 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gs )。

36③ 换算关系:1h=60min , 1min=60s , 1s =10 ms =10 g )o 3、 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 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贯穿着我们整个生活。

在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中,我们需要学习一些沪科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第一部分:物理沪科知识点之“溶解度与饱和度”溶解是指溶媒中溶质的溶解程度。

而物理学中,我们用溶解度这一概念来描述溶质在溶媒中的溶解程度。

当向溶剂中添加溶质时,溶质的溶解度不断上升,当溶媒不能再溶解更多的溶质时,溶液中就会出现未溶解的溶质,此时的溶解度就达到了其最大值。

这就是溶液的饱和度。

第二部分:物理沪科知识点之“压力”压力是指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力。

我们可以通过P=F/S的公式计算压力,其中F为受力,S为受力点所在的面积。

例如,当一个人的体重为500N,脚的接触面积为0.01平方米时,他所承受的压力就是50000Pa。

第三部分:物理沪科知识点之“浮力”浮力是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浸入一定深度后所受到的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和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深度有关。

我们可以通过Archimedes原理来计算浮力的大小,即浮力等于被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排开了液体或气体的体积乘以液体或气体的密度。

第四部分:物理沪科知识点之“力的合成与分解”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力。

我们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来分析物体所受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力的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的合力,从而更加清晰地了解物体所受的力的作用。

总结:通过学习以上几个物理沪科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实际应用,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作中,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学习要求了解科学家及其科学贡献。

●知识点拨1.面对自然界的神奇,古人很早就开始了原始的科学思索。

从古人的文字和图画(如甲骨文、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古人的宇宙模型。

)以及世界各地的文物古迹等,都能看出古人对宇宙万物富有意义的科学思索。

2.在物理学发展的漫长历程中,经历了三个重要的阶段:第一阶段,自然科学先驱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托勒玫的地心说,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先驱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其观察所得数据进一步支持了哥白尼的理论;第二阶段,牛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经典力学体系;第三阶段是现代物理的产生与发展,主要突破是爱恩斯坦的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论,这使物理学再次跨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大步。

3.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4.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现代通信、交通、航天、材料及能源等领域。

5.科学家们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思索,不断总结,创建了科学的探究方法。

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6.科学家们不仅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科学的研究方法,还留下了永远高扬的科学精神。

如哥白尼尊重客观规律,敢于坚持真理;爱因斯坦和玻尔等人善于合作与交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居里夫人刻苦认真、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都是留给我们后人的宝贵财富。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学习要求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及其换算。

3.知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会使用计时工具测量时间。

知道用测量工具测量物理量时误差的不可避免。

4. 会估测长度和时间。

5.明确速度的物理意义。

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

了解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平均速度。

明确v -t 图像、s-t 图像的物理意义。

6.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 知识点拨第一节动与静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标准即参照物。

参照物不同,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3.运动与静止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注意:①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参照物的方法已知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1)明确研究对象和所选的参照物;(2)如果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如右图所示。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择的参照物的方法:(1)要明确研究对象;(2)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3)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②参照物选择标准: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所选择的参照物要能够使被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简单、清楚、容易描述。

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否则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③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物体的运动状态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所选的参照物不同,对应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④ “同向同速”运动的两物体为相对静止。

⑤如果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相对静止的应用,如:(1)表演杂技时,演员从一辆飞快的车上跳到另一辆速度相同的车上,就是应用了相对静止;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同向、同速行驶,两者处于相对静止,便于将粮食倒进拖拉机上。

(2)载人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后,二者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此时航天员可以由载人飞船自由出入空间站。

(3)地球同步卫星的转动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相同,卫星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保持不变,卫星和地球之间相对静止。

这样的卫星可以长期为我们提供“定点”服务,例如为我们提供电视信号、卫星通信等。

(4)空中加油:以地面为参照物,当两架飞机的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相同时,两架飞机的位置“相对静止”。

此时两架飞机之间就可以实现空中加油。

第二节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测量单位测量时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即测量的单位。

2.长度的单位及测量(1)单位:①在 SI 中,长度的基本单位(也叫主单位)为米,符号为m。

②其他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③各单位的换算关系:1km =103m;1m = 10 dm = 102cm =103mm = 106μm = 109nm。

注意:①用画图表的方法记忆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如:②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技巧:数字不变,乘以目标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写成目标单位即可。

注意:换算后的数值太大或太小时,要使用科学记数法。

如③天文测量中常用的长度单位是“ 光年(l.y.)”,即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

1 l.y.≈9.461×1015m④长度估测:方法很多,可以用目测,还可以用身体的某部分或身边的某物品作为“尺”去测量。

一些常见物体的大致长度:走两步的距离大约 1m,手掌宽度 1dm ,中指指甲的宽度 1cm ,黑板的长度 2.5m ,课桌高 0.7m ,篮球直径 24cm ,指甲宽度 1cm ,铅笔芯的直径 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 1.75dm ,墨水瓶高度 6cm 。

(2)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

(3)正确使用刻度尺①放:放正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

②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③读: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并记下单位。

(分度值:刻度尺里面相邻的刻度值。

)④测: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特殊的测量方法:A.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1.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 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 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2.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 n 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广州的铁路长吗?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 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D.测硬币、球、圆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进行测量)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

②贴着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折量出折痕长。

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

④将硬币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3.时间的单位及测量(1)单位:①在 SI 中,时间的基本单位为秒,符号为s。

②其他常用单位: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

③各单位的换算关系: 1h = 60 min = 3600 s;1s = 103 ms = 106μs。

(2)常用的时间测量工具: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秒表(停表)等。

(3)秒表(停表)的读数:先读小表盘,后读大表盘。

(4)时间的估测:慢一点数一个数为1s,数60个数为1min。

4.误差:(1)定义: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仪器。

(4)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避免,而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

....第三节快与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⑴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相同路程内所用的时间: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2.速度(1)定义:将物体在一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称为速度。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s(3)公式: v= t。

s变形公式:s=vt,t= v。

(4)单位:在 SI 中,速度的基本单位为 m/s ,常用单位有 km/h 。

换算关系为:l m/s = 3.6 km/h。

注意:①两单位中m/s单位大。

②人步行速度约 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1s中运动1.1m。

s s③应用公式 v= t 、s=vt、t= v计算时 s、v、t 必须对同一段路程或同一时间而言,且单位要对应,即 km 和 h 对应使用,m 与 s 对应使用,单位不对应时要先进行单位换算。

2.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1)直线运动分为变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则物体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注意:①特点:速度保持不变即快慢不变、方向不变。

②速度图象(如右图)。

s③速度的计算公式:v= t。

(3)变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特点:速度变化即快慢或方向至少一个发生变化。

(4)判断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①计算法s利用公式 v= t计算各相等时间的速度值,相等的为匀速直线运动,不相等的为变速运动。

②图像法在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像(s-t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匀速运动,直线越倾斜速度越大;曲线表示变速运动,越倾斜处速度越大。

如右图,a、b表示匀速运动,且 a 的速度大于 b 的速度, c 表示变速运动。

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v-t图像)中:平行于横轴的表示匀速运动,离横轴越远的速度越大;倾斜的直线表示变速运动。

如右图,a、b 表示匀速运动,且 a 的速度大于 b 的速度,c 表示变速运动。

③根据物体运动的频闪照片判断物体运动情况时,只要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每两点之间的距离都是均匀的,该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1)变速直线运动可用平均速度来描述运动的快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