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带样纤维瘤病

合集下载

肠系膜韧带样纤维瘤病1例

肠系膜韧带样纤维瘤病1例
2 0 12 2 2 6 0 0, : 6 — 6 .
称 侵 袭 性 纤 维 瘤 病 ( g rsi i o ts ) A ge s e Fb ma i 、硬 纤 维 瘤 v r os ( emo ) , 发 生 于 深 部 软 组 织 的 克 隆 性 纤 维 母 细 胞 Ds i 等 是 d 增 生性 疾 病 , 物 学行 为介 于 纤 维 瘤 与纤 维 肉瘤 之 间 f 全 生 1 _ 。 身 各 个 部 位 均 可发 生 , 型 的 发 病 部 位 包 括 腹 直 肌 、 颈 典 头
( . 日友 好 医院 放 射 科 ; . 理 科 , 京 1中 2病 北 患 者男 性 , 0岁 。 个 月 前 无 意 问 发 现左 侧 腹 部 肿 物 . 3 1 并 伴 有 轻 压痛 , 断 排 便 不 畅 , 2 1 间 于 0 2年 3月 1 日入 我 5 10 2 ) 0 09
参 考 文献
[】 B rd K,hl p S P t Demo u o: l ia faue 1 en P ip ,ee H. s i T m r ci cl etrs i r d n ad t am n pin o da cd dsae I】h O cl n r t e tot sfra vne ies JT e noo e o . —
B e tnn呈 核 阳 性 表 达 。 ( ) 巴 瘤 : 腔 内 淋 巴 瘤 多 表 —a i e 2淋 腹
现 为 多发 的 软组 织 肿 块 , 可 包 绕 肠 系 膜 血 管 . 增 强 C 并 在 T
膜上动脉及其分支供血 . 管分支呈抱球样穿行于肿物 内 血 ( l 封 三 ) T诊 断 : 腔 内 巨大 肿 物 , 图 , 。C 腹 间叶 来 源 可 能 。 术 中所 见 : 物 位 于 左 侧 腹 腔 , 包 膜 , 韧 , 部 与 肿 有 质 根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20例临床病理观察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20例临床病理观察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20例临床病理观察摘要】目的:探讨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收集2008~2012年间20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患者的资料,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治疗和预后进行分析。

结果: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是一种好发于深部软组织或腹腔内,界限不清,质地坚韧,呈浸润性生长的肿瘤。

肿瘤直径4~10cm,平均直径6.5cm。

组织病理学表现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多呈平行或波纹状排列,其间伴有比例不一的胶原纤维,病灶周围常见纤维母细胞束向肌肉或脂肪组织内穿插或浸润性生长。

免疫组化:Vimentin(+),β-catenin(+),desmin、α-SMA、MSA(+/-),CD34(-),S-100(-)。

结论: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是一种呈浸润性生长并易于复发的中间性肿瘤,临床诊断较困难,需依靠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才能确诊。

目前治疗多以局部扩大切除为主,放疗为辅。

【关键词】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临床特征病理特征免疫组化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029-02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e fibromatosis),又称韧带样瘤(desmoid tumor)或侵袭性纤维瘤病(agressive fibromatosis)。

由Stout[1]最初提出,是一种发生在深部软组织的以纤维母细胞过度增生,浸润性生长和易于复发但不转移为特征的肿瘤。

现报道我科外检中遇到的20例韧带样纤维瘤病的病例,通过其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并结合相关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与鉴别诊断要点。

1 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嘉鱼县人民医院病理科2010-2012年间共收到术后病理诊断为韧带样纤维瘤病的病例20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13例,年龄16-42岁,中位年龄31.3岁,病程3-15个月,发生于腹壁的6例(均为女性),肩部4例,上臂3例,前臂2例,大腿1例,小腿2例,胸壁1例,肠系膜 1例。

胸壁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胸壁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胸壁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作者:朱婧杨劼朱大江陆秀英郭钊轩陈金桃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第03期1 病例报告患者女,38岁,已婚。

因左胸壁肿块伴疼痛2年余入院。

查体:左胸壁近乳腺外缘处扪及肿块,约3.5 cm×2.0 cm×2.0 cm,质硬、表面光滑、边界不清、固定伴压痛。

B超示:左外侧胸大肌实性低回声包块,边界不清,无明显包膜,边缘不规整,内部回声不均,后方回声稍衰减。

胸部CT示:左侧胸壁乳房后间隙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肿块与前锯肌、胸大肌粘连,分界欠清,部分层面紧贴肋骨。

CT值约45~80 Hu。

左侧前锯肌、胸大肌局部稍肿胀,与肋骨的脂肪间隙较模糊。

骨窗显示相邻肋骨未见明确骨质破坏。

考虑左侧胸壁软组织肿块,性质待定,以纤维瘤可能。

于2008年5月6日局部麻醉下行左胸壁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位于左腋前线第5肋间胸大肌间,深面与肋骨表面相连,未侵犯肋间肌,约3 cm×3 cm×2 cm,分叶状,边界欠清,质地偏硬,切除肿瘤及部分胸大肌筋膜、肋骨骨膜。

病理诊断:(左胸壁)胶原纤维组织瘤样增生,考虑腹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术后4 d出院,10 d门诊拆线。

随访1年,肿物局部无复发。

2 讨论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是一类具有局部侵袭潜能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由Farlane 于1832年初次描述,1838年Muller首次以韧带状瘤(desmoid tumor)命名。

主要来源于肌肉内结缔组织及其被覆的筋膜,其中腹壁外来源的称为腹壁外韧带样瘤。

2002年WHO新的软组织和骨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中将其定义为发生于深部软组织的克隆性纤维母细胞增生,具有浸润性生长、局部复发倾向但不具有转移能力的特点[1]。

这一概念在对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生物学特点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对其侵袭性的肿瘤生物学行为做肯定。

近年来,对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研究涉及其生物学、遗传学、病因学、治疗、预后等各个方面,本文以腹部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为引作讨论复习。

软组织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影像诊断

软组织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影像诊断
M 0X n W N ii C E ag e A i g A GLm n H NH nm i 2 2
1 pr n fR dooy uh u C nrlHoptli hj n rvn e . at to a ilg,H zo e t si n Z ei g Poic ,Huh u 3 0 ,C ia .e a me to De me a a a zo 0 0 hn ;2D p r n f 1 3 t R dooy Z i o r epe SH si lnZ ein rvn e Z ui 3 0 , hn a i g, h jF ut P o l’ opt hj gP oic , h j 0 0 C ia l u h ai a 1 8
软组 织韧 带样 型纤 维 瘤病 , 一种 相对 少 见 的纤 维组 织 是 肿 瘤 , 发 病率 大约 每 1 0万人 3 4例 l 年 0 - l l 瘤 分腹 壁 型 、 。肿 腹 壁 外 型及 腹腔 型 。 国内外 对 软组 织 韧带 样纤 维瘤 病 的报道 较 少 。我 们 回顾 性分 析 了 1 6例经 病 理确 诊 的软 组织 韧 带样 型 纤 维 瘤 病 的影 像 学特 征 , 旨在 加 深 对该 疾 病 的认 识 。 以提 高
mo si slsOn M RI r n mu ce ,Hee o e o sion e st, lg th p itn i rmi y e itn i n T1 I tr g n u s itn i sih y on e st o l h p rne st o W ,mi y eitn y y d y l h p rne — d st nT2 1wee s e ,w ih lwe h n sg a ffta d hg e h n t a fmu ce ,a d alc ssa p ae o l e r i o W r e n h c o rt a in lo n ih rta h to s ls n l a e p e rd lw i a y a n sg a ne st n b t W I a d T2 I y tc n c o i r o n n alc s sn te t o ae n a y ee in itn i o oh TI n W . C si e rsswe e fu d i l ae o matr i lc td i n wh r . l y No s Co cu i n T eCT a d MRIc n a c rtl h w te lc t n h p n xe to e mod-y efbo ts s wh c s n l so h n a c u aeys o h o ai ,s a e a d e tn fd s i tp ir mao e , ih i o v la l ndfee t ld a n sso a iu a s s au be i i rn i ig oi f r sc u e . f a v o

韧带样纤维瘤病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特征

韧带样纤维瘤病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特征

韧带样纤维瘤病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特征陈井亚ꎬ陈㊀娇ꎬ张㊀愉ꎬ陈㊀虎ꎬ曹㊀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放射科㊀江苏㊀南京㊀210029㊀㊀ʌ摘㊀要ɔ㊀目的㊀探讨韧带样纤维瘤的临床㊁CT及MRI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ꎬ以提高韧带样纤维瘤诊断的准确率ꎮ方法㊀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例韧带样纤维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ꎬ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分析ꎮ结果㊀12例患者共14枚病灶ꎬ其中腹壁型8枚ꎬ腹外型5枚ꎬ腹内型1枚ꎻ12枚呈浸润性生长ꎬ2枚呈膨胀性生长ꎬCT平扫肿块呈等稍低密度表现ꎬMRI扫描病灶多呈长T1混杂T2信号ꎬ内见条索状的低信号带ꎬ呈 条带征 ꎬ与周围组织边界可见 火焰症 ꎻ动态增强3枚呈低 ̄中等程度渐进性强化ꎬ3例呈不均匀明显强化ꎮ结论㊀韧带样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ꎬ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ꎮʌ关键词ɔ㊀韧带样纤维瘤病ꎻ体层摄影术ꎬX线计算机ꎻ磁共振成像ꎻ病理学中图分类号:R735.5ꎻR814.42ꎻR445.2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6 ̄9011(2019)10 ̄1793 ̄04ImagingmanifescationsandhistopathologyfeaturesofdesmoidfibromontosisCHENJingyaꎬCHENJiaoꎬZHANGYuꎬCHENHuꎬCAOJianDepartmentofRadiologyꎬTheAffiliatedHospitalof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ꎬNanjing210029ꎬP.R.ChinaʌAbstractɔ㊀Objective㊀ToinvestigatetheclinicalperfomanceꎬCTandMRImanifestationsꎬandhistopathologyfeaturesofdes ̄moidfibromatosis(DF)ꎬtoimprovethediagnosticaccuracyofthistumor.Methods㊀12casesofDFprovedbyhistopathologywereretrospectivelyreviewedꎬclinicalandimagingperformancewerecomparedwithhistopathologyresults.Results㊀Therewere14massesin12cases.8locatedintheabdominalwallꎬ5wereextra ̄abdominaland1wasintra ̄abdominal.12ofthemwereinfil ̄trativegrowthꎬand2wereexpansivegrowthꎻDFshowedhypodenseorisodenseonplainCTimagesꎬthistumordisplayedinterme ̄diatesignalintensityonT1WIandheterogeneoussignalintensityonT2WIꎬbandsignandflamesigncouldbeseenꎻ3casesshowedlowtomoderategradualenhancedondynamiccontrastenhancedCTꎬ3casesshowedheterogeneousmarkedlyenhance ̄ment.Conclusion㊀DFhassometypicalimagingcharacteristicsꎬwhichcanbeusedtoimprovethediagnosisofthistumorwhencombinedwithclinicalfeatures.ʌKeywordsɔ㊀DesmoidfibromatosisꎻTomographyꎬX ̄raycomputedꎻMagneticresonanceimagingꎻPathology.㊀㊀韧带样纤维瘤病(desmoidfibromatosisꎬDF)临床表现多样ꎬ是一种起源于深部肌肉筋膜结缔组织的软组织肿瘤ꎮWHO定义为起源于深部软组织的成纤维克隆增殖性病变ꎬ具有侵袭性生长特征ꎬ易局部复发ꎬ不发生远处转移ꎻ部分病变可呈多灶性[1]ꎮ本病发病率低ꎬ约占所有肿瘤的0.03%ꎬ发病年龄峰值为30~40岁ꎬ女性多见ꎮ本文回顾性分析12例DF的影像及病理学资料ꎬ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其相关的病理学基础ꎬ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水平ꎬ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参考价值ꎮ1㊀资料与方法1.1㊀一般资料作者简介:陈井亚(1984 ̄)ꎬ男ꎬ山东人ꎬ毕业于东南大学ꎬ医学硕士ꎬ主治医师ꎬ主要从事影像学诊断工作通信作者:曹健㊀主管技师㊀E ̄mail:64418773@qq.com㊀㊀回顾2006年6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影像学(CT或MRI)检查并手术病理证实的DF患者12例ꎬ均为女性ꎬ年龄25~51岁ꎬ平均年龄31.2岁ꎮ临床表现为局部无痛性包块11例ꎬ体检偶发2例ꎬ术后复发1例ꎮ12例患者血液学指标均未见明显异常ꎮ1.2㊀检查方法采用飞利浦64排多层螺旋CT(Brilliance64)ꎬ扫描参数:层厚及层距为1mmꎬ螺距为1ꎬ管电压120kVꎬ管电流200~500mAꎬ患者取仰卧位ꎬ行腹部扫描时于扫描前0.5~1h内饮水500~1500mlꎮ增强扫描采用肘静脉团注70~100ml碘海醇(300mg/ml)ꎬ注射流速3ml/sꎬ动态增强扫描时间动脉期为注射后25sꎬ静脉期60sꎬ延迟期70sꎮ扫描数据由飞利浦工作站进行后期多平面重组处理ꎮ3971MRI采用西门子magnetom3T超导MR(Verio)扫描序列包括横断位FLASHTWI(TR139msꎬTE4 76ms)ꎬTSETWI(TR1900msꎬTE76ms)ꎻ矢状位压脂FST2WI(TR263msꎬTE4.76ms)层厚6mmꎬ层间距1mmꎬFOV250mmꎻ轴位DWI增强扫描经静脉注射Gd ̄DTPA后ꎬ分别行TWI压脂横断位㊁矢状位及冠状位扫描ꎮ影像图像由2名有经验(5年及8年诊断经验)的放射科诊断医师进行独立分析ꎮ包括:病灶的数量㊁发生部位㊁肿瘤的大小(于最大径线层面测量最长径)ꎬ形态ꎬ肿瘤的边界ꎬ与邻近组织的关系ꎬ肿瘤的囊变出血及钙化情况ꎬ平扫及增强后肿瘤实性部分的密度㊁信号特点等ꎮ2㊀结果2.1㊀一般情况本组12例患者14枚病灶ꎬ单发11例ꎬ多发1例(共3枚病灶)ꎬ病灶按部位分布:腹壁型6例:位于腹直肌6枚ꎬ腹内斜肌1枚ꎬ腹外斜肌1枚ꎻ腹外型5例:右肩三角肌1枚ꎬ腰背部4枚ꎻ腹内型1例:位于横结肠ꎮ2.2㊀影像学表现14枚病灶均呈类椭圆形或梭形外形ꎬ2枚病灶边界清晰可见包膜ꎬ12枚病灶呈浸润性生长ꎬ与邻近组织分界欠清ꎻ其中1枚病灶可见明显的囊变区域ꎬ其余13枚均呈实性肿块ꎬ14枚病灶内均未见出血或钙化灶ꎻ病灶大小约为2.5~8.8cmꎬ平均长径4.85cmꎮ12例患者中ꎬ共7例行CT平扫ꎬ其中4例行增强扫描ꎬ7例行MR平扫ꎬ2例行MR动态增强ꎻCT平扫示肿块均呈等或稍低密度改变ꎬCT值为36~42HUꎬ平均38HUꎬ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ꎬ3例增强后呈不均匀轻到中度渐进性强化(图1ꎬ2)ꎬ1例囊变坏死病例实性部分呈明显强化ꎻMR平扫肿块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信号ꎬ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ꎬ病灶内均可见索条样或斑片样的低信号带ꎬ呈条带征ꎬ3例病灶可见伪足样浸润邻近组织ꎬ与组织分界不清的部分呈羽毛状浸润ꎬ呈现火焰征象(图3)ꎬ1例病灶内可见血管流空征象ꎻDWI示病灶呈不规则的边缘高信号㊁中心呈低信号ꎬADC高信号者4例ꎬ呈低信号者2例ꎮ增强扫描2例均呈不均匀明显强化ꎬ病灶内条带样低信号区未见明显强化ꎮ2.3㊀病理表现14枚肿块均行外科手术切除ꎬ大体标本表现为质硬软组织肿块ꎬ活动度较差ꎬ12枚边界欠清ꎬ2枚可见完整包膜ꎬ与影像学表现相符ꎮHE染色可见呈束状平行走行的长条样梭形细胞ꎬ为成纤维细胞ꎬ分布于乏细胞的胶原间质ꎬ成纤维细胞可见圆形或空泡样细胞核伴一到两枚点状的细胞核仁ꎬ胞浆丰富ꎬ细胞膜显示不清ꎬ部分伴有粘液或玻璃样变性ꎬ局部可见扩张的小血管ꎮ不同病灶部分细胞组成比例不同ꎬ病变向邻近组织浸润ꎮ6例行免疫组化检查ꎬ分别行SMAꎬDesminꎬCD34ꎬS ̄100ꎬNFꎬβ ̄CateninꎬKi ̄67染色ꎬ结果示β ̄Catenin均阳性ꎬ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灶性阳性4例ꎻ5例Ki67ɤ5%ꎬ1例囊变坏死者Ki67>5%ꎮ3㊀讨论3.1㊀临床及病理特点韧带样纤维瘤病ꎬ又称侵袭性纤维瘤病或硬纤维瘤ꎬ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组织起源的疾病ꎬWHO分类于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ꎬ交界性ꎬ不发生转移ꎬ易局部复发及侵犯邻近脏器ꎮ好发于年轻女性患者ꎬ按发病部位可分为腹外型㊁腹壁型及腹内型[2]ꎬ其中28%~69%为腹内型(肠系膜或盆腔)或腹壁型ꎬ余为腹外型[3]ꎮ家族性腺瘤样息肉病及Gardner综合症(结肠息肉㊁软组织肿瘤和骨瘤三联征)是本病的易感因素ꎬ除此之外ꎬ外伤㊁经腹壁手术病史(剖宫产)㊁怀孕㊁及口服避孕药等都被证实与本病相关[4]ꎮ本组病例均为女性ꎬ年龄25~51岁ꎬ平均年龄31.2岁ꎬ与既往文献研究相符[2]ꎬ其中6例患者有既往经腹壁手术史ꎬ3例有外伤史ꎬ其余3例为体检偶发包块ꎮ本组病例样本较小ꎬ但年轻女性患者具有既往经腹壁手术病史或外伤史者占比50%ꎬ提示临床资料中:性别㊁年龄及既往局部手术史或外伤史具有提示诊断意义ꎮ3.2㊀影像特征CT是临床中最常用的软组织肿瘤检查ꎬ在DF中尤其是腹内型病灶具有更大的作用ꎬ常应用于腹内型DF的随访监测以及腹腔内肠道并发症的评估ꎻ腹腔起源的DF可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混杂密度肿块或边界不清的浸润性病灶ꎬ可累及肠系膜或其它邻近器官[5]ꎮ由于DF中的粘液成分与骨骼肌比较呈相对低密度ꎬ而胶原基质及纤维成分常常呈等或稍低密度ꎬ所以在CT平扫时由于组成成分的比例不同ꎬDF常常表现为等密度或稍低密度的混杂密度肿块ꎬ囊变坏死较少见[6]ꎮ本组病例中ꎬCT平扫患者密度与上述特征相符ꎬ肿块呈等密度或稍低密度影ꎬ腹直肌及腹外斜肌起源的等密度病灶沿腹壁4971图1㊀女性ꎬ29岁ꎮ有剖腹产病史ꎬ左侧腹直肌呈梭形肿胀ꎬ隐约可见软组织肿块ꎮ图1a平扫病灶呈等密度影(黑箭)ꎬ与左侧腹直肌分界不清ꎮ图1b~1d病灶动态增强表现ꎬ动㊁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呈轻度渐进性强化㊀图2a~2d㊀女性ꎬ35岁ꎮ有阑尾炎切除病史ꎬ右侧腹外斜肌梭形肿胀ꎬ平扫病灶呈等密度(黑箭)ꎬ与腹外斜肌分界不清ꎬ增强后病灶三期呈中度渐进性强化㊀图3㊀女性ꎬ47岁ꎮ发现背部包块ꎮ图3aT1WI可见脊柱后方等信号肿块ꎮ图3bꎬ3cT2WI及T2WI压脂示病灶呈纵行梭形(黑箭)ꎬ大部分呈高信号ꎬ内见条带样的低信号影(条带征)ꎬ病灶下缘呈伪足样浸润周围组织ꎮ图3d横断位T2WI压脂病灶基底部位于脊柱后缘ꎬ内见条带征(黑箭)及向周围组织浸润的火焰征(白箭)肌肉走行ꎬ仅表现为局部肌肉轻度肿胀性改变ꎬ肌肉与肿瘤的密度一致导致其无分界影ꎻ病灶增强后有强化ꎬ强化程度也由于组成成分比例不同而呈现不均一性ꎬ但由于粘液成分及胶原基质成分的特点ꎬ该肿瘤整体呈轻度或中度强化[6]ꎬ本组中3例腹壁型病灶CT增强后表现与文献报道一致[7 ̄8]ꎬ呈轻 ̄中度渐进性强化ꎬ考虑是由于肿瘤中富含成纤维细胞成分及胶原纤维ꎬ对比剂进入缓慢ꎮ1例病灶呈明显强化ꎬ且呈少见的囊变部分ꎬ结合病理该例肿瘤ki67>5%ꎬ提示肿瘤增生明显ꎬ且富含丰富的小毛细血管成分ꎬ故增强后对比剂进入较快较多ꎬ肿块强化明显ꎮMRI具有优异的软组织分辨能力ꎬ在DF这种软组织起源的肿瘤尤其是起源于四肢㊁头颈部㊁腹壁及胸壁等部位的腹外型肿瘤中具有非常高的应用价值ꎮ而且在对碘对比剂过敏的患者㊁年龄较轻需要规避射线的患者中应用更加广泛ꎮ纤维及胶原成分在T2WI序列常表现为低信号ꎬ增强后与CT一致呈低 ̄中度强化ꎻ而黏液成分以及富含细胞的基质部分在T2WI常呈混杂高信号ꎬ且增强后表现为明显强化ꎮMRI图像上DF可见 条带征 ꎬ表现为肿块内所有序列线样的低信号带ꎬ增强后无强化ꎬ见于约60%~90%的DF病灶ꎬ病理学对应为密实的胶原基质[4]ꎻ 火焰征 ꎬ表现为T2WI压脂相或T1WI增强后羽毛状的边缘ꎬ呈火焰样外观ꎻ本组病例中ꎬ行MRI检查的病灶于所有序列均可见条带样的低信号带ꎬ位于后胸壁的1例增强后看见明显的火焰征ꎮ但需注意的是这些征象并非DF的特征性征象ꎬ在其他软组织肿瘤如腱鞘巨细胞瘤或恶性的粘液纤维肉瘤中也可见这些征象ꎬ故见到该类征象时需仔细结合病史等临床资料予以鉴别诊断ꎮ本组病例患者增强后均呈显著强化ꎬ提示病灶增生活跃可能ꎬ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显著强化的DF影像及病理对照分析ꎮ关于DF在MRI弥散序列的信号表现相关文献较少ꎬ但少量报道认为DF的ADC值较恶性类软组织肉瘤偏低[6]ꎬ本组病例中ADC高信号者4例ꎬ其5971中2例ADC信号较低ꎬ考虑可能与病灶内纤维成分比例较多相关ꎮ3.3㊀鉴别诊断腹壁型及腹外型DF需与腹壁的切口型子宫内膜异位症㊁血肿㊁神经源性肿瘤等鉴别[9 ̄12]ꎬ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患者的月经周期相关ꎬ可有大小变化及周期相关疼痛ꎬCT呈混杂稍高密度ꎬMRI可见各时期出血导致的T1WI高信号及T2WI高低混杂信号ꎻ血肿一般有明确外伤病史ꎬCT密度以及MRI信号与出血时间有相关关系ꎮ腹内型DF需与胃肠道间质瘤㊁淋巴瘤㊁类癌等进行鉴别[13 ̄15]ꎬ这些种类的肿瘤少见富含纤维成分ꎬ在MRI以及增强特点上可与DF进行鉴别ꎬ且胃肠道间质瘤常见坏死ꎬ淋巴瘤常见多发重大淋巴结以及类癌的成纤维特点均具有不同的鉴别诊断意义ꎬ多模态的影像学检查可提供鉴别诊断价值ꎮ总之韧带样纤维瘤的表现多样ꎬ但仍具有一定的特征ꎬ患者多为女性ꎬ发病年龄较轻ꎬ腹壁及四肢为其好发部位ꎬ病灶多呈浸润性生长ꎬ病灶在CT多表现为等低密度㊁增强后轻到中度渐进性强化ꎬMRI病灶可见条带征㊁火焰征等特点ꎬ临床中需与部分软组织起源的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鉴别ꎻ术前病理学诊断对DF的治疗策略制定具有重要意义ꎮ参考文献:[1]ZamboIꎬVeselyK.WHOclassificationoftumoursofsofttissueandbone2013:themainchangescomparedtothe3rdedition[J].CeskPatolꎬ2014ꎬ50(2):64 ̄70.[2]ShinagareABꎬRamaiyaNHꎬJagannathanJPꎬetal.AtoZofdesmoidtumors[J].AJRꎬ2011ꎬ197(6):1008 ̄1014.[3]deCamargoVPꎬKeohanMLꎬD'AdamoDRꎬetal.Clinicalout ̄comesofsystemictherapyforpatientswithdeepfibromatosis(desmoidtumor)[J].Cancerꎬ2010ꎬ116(9):2258 ̄2265. [4]DinauerPAꎬBrixeyCJꎬMoncurJTꎬetal.PathologicandMRimagingfeaturesofbenignfibroussoft ̄tissuetumorsinadults[J].Radiographicsꎬ2007ꎬ27(1):173 ̄187.[5]王晓霞ꎬ蒋黎ꎬ张林川.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CT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8ꎬ37(1):159 ̄161. [6]Braschi ̄AmirfarzanMꎬKeraliyaARꎬKrajewskiKMꎬetal.Roleofimaginginmanagementofdesmoid ̄typefibromatosis:aprimerforradiologists[J].Radiographicsꎬ2016ꎬ36(3):767 ̄782. [7]罗振东ꎬ陈卫国ꎬ贾铭ꎬ等.侵袭性纤维瘤病CT表现及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2ꎬ20(6):405 ̄408. [8]庄晓曌ꎬ陈应明ꎬ余深平ꎬ等.侵袭性纤维瘤病的MRI表现及其临床病理[J].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ꎬ2012ꎬ6(2):136 ̄141.[9]蒲杨梅ꎬ印隆林ꎬ杨李ꎬ等.韧带样纤维瘤CT和MRI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9ꎬ27(1):50 ̄54.[10]郝光宇ꎬ张静ꎬ姚沉非ꎬ等.腹外型韧带样纤维瘤病的CT㊁MRI表现[J].中国CT和MRI杂志ꎬ2016ꎬ14(4):84 ̄86+93.[11]盛茂ꎬ王嗣伟ꎬ晋丹丹.腹内型侵袭性纤维瘤病的病理及CT影像特征(附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9ꎬ29(1):95 ̄98.[12]王军燕ꎬ孙延豹.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影像学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ꎬ2017ꎬ27(12):2315 ̄2318.[13]王萍ꎬ颜志平ꎬ陈丙丁ꎬ等.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的影像表现及其病理对照分析[J].磁共振成像ꎬ2013ꎬ4(3):206 ̄209.[14]王关顺ꎬ谭静ꎬ封俊.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I表现[J].放射学实践ꎬ2011ꎬ26(12):1287 ̄1289.[15]王丹ꎬ陈仁彪ꎬ胡吉波ꎬ等.深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的CT和MR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ꎬ2010ꎬ29(12):1656 ̄1660.(收稿日期:2019 ̄03 ̄25)(上接1764页)[8]KimSHꎬShinSSꎬJeongYYꎬetal.Gastrointestinaltractperfora ̄tion:MDCTfindingsaccordingtotheperforationsites[J].Kore ̄anJRadiolꎬ2009ꎬ10(8):63 ̄70.[9]HainauxBꎬAgneessensEꎬBertinottiRꎬetal.(2006)AccuracyofMDCTinpredictingsiteofgastrointestinaltractperforation[J].AJRꎬ2006ꎬ187(5):1179 ̄1183.[10]ChoHSꎬYoonSEꎬParkSHꎬetal.Distinctionbetweenupperandlowergastrointestinalperforation:usefulnessoftheperiportalfreeairsignoncomputedtomography[J].EurJRadiologyꎬ2009ꎬ69(1):108 ̄113.[11]Ongolo ̄ZogoPꎬBorsonOꎬGarciaPꎬetal.Acutegastroduodenalpepticulcerperforation:contrastenhancedandthin ̄sectionspiralCTfindingsin10patients[J].AbdomImagingꎬ1999ꎬ24(3):329 ̄332.[12]胡荣剑ꎬ鲁莉琴ꎬ潘纪戌.螺旋CT在胃肠道穿孔中的诊断价值[J].放射学实践ꎬ2006ꎬ21(9):937 ̄940.[13]林雪花ꎬ郑贤英ꎬ曹代荣ꎬ等.胃肠道穿孔腹部平片和多层螺旋CT诊断比较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ꎬ2013ꎬ32(11):1655 ̄1658.[14]阎玉明ꎬ张兰慧ꎬ闫如虎.MSCT在空腔脏器穿孔定位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ꎬ2010ꎬ26(6):1126 ̄1128.(收稿日期:2018 ̄07 ̄26)6971。

儿童臀部韧带型纤维瘤误诊为臀肌挛缩症一例

儿童臀部韧带型纤维瘤误诊为臀肌挛缩症一例
21 0 0年 6月 下 第 2卷 第 1 2期
Jn ue 2 0 0l
Vo . 1 2 No 1 .2
中国中医药咨讯
J u a f iaT a io a ieeMe ii eIfr to o m l n rdt n l o Ch i Chn s dcn o main n ・51 ・
维无 明显 紧张 挛 缩 , 闭查 体 左 侧 屈 髋 内收 无 受 限 , 下肢 术 双
基本等长。 术后病理结果 : 韧带型纤维瘤病。 病理切片示 : 纤
维 性 肿 瘤 , 管 明 显 , 见 瘢 痕 样 区 , 液 样 区及 细 胞 较 丰 血 可 粘
富区 , 瘤细胞呈条 索状 、 编织状 , 问质可见肥大细胞浸润 , 肿
称 侵 袭性 纤 维瘤 病 ( ges ef r t i a r i bo o s 韧 带 样 瘤 g s v i ma s )或
(em i tm r 由 Fr n ds o o) du , a ae于 13 l 82年 初 次描 述 ,88年 13 Mu e 首次以 ds od u r 名。是一种 临床罕见 的软组 lr l em i tmo命 织肿瘤 , 是一种纤维母细胞克隆性增 生成下蹲动作 , 骨盆左倾 , 双下肢等粗 , 肢较 左下
右下肢假性延长 , 双臀部无明显尖削 , 发育可 , 凹陷, 无 无触 压痛 , 未触及肿 物硬结 , 双髋 无红肿 , 温不高 , 皮 左髋 内收 、 屈 曲活动受限 ,左 髂前上棘 至内踝距离 为 5 c 8 m,右侧 为
及 胶 原 成份 构 成 , 未见 核 分 裂及 典 型 坏 死 区 , 虑 肌 纤 维化 考
织 与 骨 肿 瘤 病 理 学 与 遗 传 学 [ .北 京 :人 民卫 生 出 版 社 , M】

氩氦刀冷冻消融姑息治疗韧带样纤维瘤

氩氦刀冷冻消融姑息治疗韧带样纤维瘤

氩氦刀冷冻消融姑息治疗韧带样纤维瘤杜鹏;任荣伟;肖越勇;张肖;何晓锋;张欣;李婕;杨杰【摘要】目的探讨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在姑息治疗韧带样纤维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例术后复发的韧带样纤维瘤患者,采用CT引导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术进行治疗.对比术前及术后肿瘤大小、密度、强化方式、临床症状及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消融治疗.其中2例患者分别行3次及4次消融治疗,术后CT增强扫描示消融区明显液化坏死,边界清晰;残余肿瘤可见不同程度强化,术后12个月复查,5例患者肿瘤缓解率为80% (4/5);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后并发症主要为疼痛、发热、软组织肿胀、排尿不畅、会阴部麻木等,1例患者出现皮肤冻伤;术后患者血液学指标急性期升高.结论 CT引导经皮氩氦刀冷冻消融术具有创伤小、能有效降低瘤负荷、缓解临床症状等特点,可作为姑息治疗术后复发韧带样纤维瘤的一种有效方法.【期刊名称】《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年(卷),期】2015(012)004【总页数】4页(P214-217)【关键词】冷冻疗法;纤维瘤;复发【作者】杜鹏;任荣伟;肖越勇;张肖;何晓锋;张欣;李婕;杨杰【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100048;山东省广饶县人民医院影像科,山东广饶25730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100853;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放射科,北京1008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8.6;R616.3韧带样纤维瘤又称硬纤维瘤、侵袭性纤维瘤病等,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其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虽然不会发生远处转移,但其会侵袭性生长,包绕周围诸如血管、神经等正常组织结构。

颌面部韧带样纤维瘤的放疗附8例报告

颌面部韧带样纤维瘤的放疗附8例报告

颌面部韧带样纤维瘤的放疗附8例报告【摘要】目的评估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在颌面部韧带样纤维瘤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对8例颌面部韧带样纤维瘤患者进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例单纯放疗,5例术后放疗,放疗剂量56-60cGy/28F-30F/6W。

结果对病例全部随访,至少3年,最长10年,有效率为87.5%。

三年生存率62.5%,5年生存率50%。

近、远期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单纯放射治疗或手术后放射治疗对韧带样纤维瘤均有效,5年生存率【Abstract】Objective: study of radiotherapy maxillofacial desmoid tumor. Methods: Use of three dimension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 to treat 8 cases, 3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5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Total dose56-60cGy/28F-30F/6W. Result: Local contral rates is 87.5% , 3-year survival rates 62.5%, 5-year survival rates 50%, Conclusion: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and radiotherapy are good method to treating maxillofacial desmoid tumor.【Keywords】desmoid tumor 3D-CRT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韧带样纤维瘤或称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生长,无包膜,手术后局部易复发为特点的疾病,通常发生于腹壁,颌面部少见,治疗上首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也有不俗疗效,本文总结我科于1999-2008年收治8例放疗病倒。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

?骨骼肌肉影像学Ultrasonic findings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of desmoidtype fibromatosisZHONG Xiao-fei,QIU Li,JING Wen-li,YU Bo-yang,PENG Yu-lan*(Department of Ultrasound,West 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610041,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ultrasonography in diagnosis of desmoid type fibromatosis(DTF)as well ascorresponding of ultrasound performance to pathological features.Methods The ultrasonic characteristics of 61DTF pa-tients confirmed with pathology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compared with pathological features.Results Accordingto the lesion position,DTF was classified as intraabdominal(n=10),in abdominal wall(n=14)or extraabdominal catego-ries(n=37).Ultrasonogram showed hypoechoic masses in deep muscle,and the blood supply of all three categories washypo-vascular.The diagnostic accordance rate of ultrasound was 70.00%(7/10),85.71%(12/14)and 86.49%(32/37),respectively.The maximum diameter of intraabdominal DTF was bigger than that of abdominal wall DTF(P=0.042),andthe echogenecity of extraabdominal DTF tended to be more heterogenous.Conclusion Ultrasonic performances of DTFhave certain correlation with pathological features,and the stripped or nodular lesion which is hyperechoic in ultrasonogramprobably prompts increasing of collagen fibers.[Key words] Desmoid type fibromatosis;Ultrasonography;Pathology[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1067)。

韧带样纤维瘤病

韧带样纤维瘤病
盆腔病变则多膨胀性长大, 通常没有症状, 常被误认为是卵巢肿瘤。
3、 腹内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腹腔内病变多为肠系膜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散发或与Gardner综合征相伴随, 可表现 为小的结节性病变或者复杂的病变, 包绕 肠襻或者胃, 一般预后较好。
但有Gardner综合征的患者则有相对高的 复发率及肿瘤相关性死亡率, 主要归因于 合并肠梗阻、 肠穿孔或者手术后的短肠综 合征。
丙摔伤致“右 侧胸部软组织
肋骨边缘稍毛糙,肿块与胸一J、肌关系密切,注射造挫伤”,后在
影剂后有轻度强化。病理提示为右侧胸壁韧带样纤维 当地卫生院输
瘤。
液擦药后好转。
扫描示左前胸壁平第1、2肋间隙处可见一软组织密度肿 块,大小约2cm×3cm×4cm,边界清晰。病理提示胸壁 韧带样纤维瘤
平扫示右侧颈部及右上纵隔内软组织密度块, 邻近器官组织明显受压,增强后呈轻度不均匀 强化。病理提示右后纵隔、右颈部韧带样纤维 瘤。
局部可扪及肿块,边缘多不清,多无明 显压痛。临近关节的肿瘤可致关节功能 障碍。
影像
呈膨胀性、溶骨性改变,病灶内有小梁形成,呈 肥皂泡样。压迫性骨吸收破坏 ,常见不规则骨 嵴 ,大多可见无钙化 、骨化的软组织肿块 。位 于骨干与骨端移行区的病灶中 骨破坏主要表现 为粗糙的肿瘤性骨小梁形成 ,小梁型骨失去正 常形态, 呈“ 树根状”改变 ,且向软组织内延 伸,呈根须状分布 ,并伴有软组织肿块。
Gardner综合征
Gardner综合征又称遗传性肠息肉综合征,是 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癌素质综合 征,其特征为结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软 组织肿瘤。本征结肠息肉的恶变率很高。
本病人群发病率为 1/17 000~ 1/ 5 000, 典型 Gardner 综合征以三联症出现, 表现为结肠多 发性息肉(数以万计) 并有息肉潜在恶变、 多 发扁骨骨疣、 多样的皮肤软组织肿物。

胸壁巨大带蒂囊实性韧带样纤维瘤并大量胸腔积液1例

胸壁巨大带蒂囊实性韧带样纤维瘤并大量胸腔积液1例
术后病理(见图4):韧带样纤维瘤病(WHO I级)。大体标本:肿物呈灰白、灰红色,表面光滑, 切面呈灰白色,质韧。镜下:肿瘤细胞以梭形为主,
临床肺科杂志2021年8月 第26卷第8期
1291呈Fra bibliotek;细胞核多呈卵圆形,大小相似规则,部
分细胞核深染,无病理性核分裂;梭 胞与胶原纤
维 存在,
楚, 胞浸润胸壁横
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及评估后在全身麻醉双腔气 管插管下行“开胸探查+胸壁巨大肿瘤切除术”:取 右侧90。卧位,左胸第6肋间后外侧切口长约20cm 逐层开胸,进胸后探查见左侧胸腔内一大小约24 cm X 19 cmX 12 cm的灰白伴灰红色巨大带蒂肿物, 致左肺严重萎陷;肿瘤根蒂附着于左侧胸后壁第7 肋间,边界相对清楚,最深侵及肋间内肌,肋骨未受 侵蚀;肿瘤包膜完整,可见大量充盈血管,质韧,部分 区域多房囊性且内容淡黄色清亮液(见图3 ),伴胸 腔内淡黄色积液约800mL;钝性分离肿瘤与胸壁间 隙,于左侧胸壁处切除瘤体根蒂,切缘距根蒂周围外 3 ~4cm的蒂体周围部分正常肌肉,予以高频电刀彻 底电灼胸后壁手术创面。术中冰冻病理:韧带样纤 维瘤病。
胸外 通信作者:孟辉,E-mail: mhgl2008@ 163. com
余未见明显异常。既往无特殊病史。我院胸部CT 增强示(见图1):①左肺上叶支气管管壁增厚、内壁 凹凸不平,支气管远段截断见边界欠清、密度不均匀 的软组织影,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静脉期强 化程度有所下降,病变与不张的肺组织分界不清,多 考虑肿瘤性病变(怀疑中央型肺癌);②左侧胸腔见 大片状液性密度影,致左肺容积减小并见片状实变 影;③纵隔向右移位,肿大淋巴结(CT值约-4~80 Hu)。心脏彩超提示:右位心,肺动脉高压(轻度)。

腹壁韧带样型纤维瘤二例分析

腹壁韧带样型纤维瘤二例分析
瘤( d e s m o i d t u m o r ) , 是一 种纤维 母细胞 克 隆增生 性疾
C T未见 明确异常。排除手术禁 忌证后 , 于全麻 下行 腹 壁肿瘤切除术 +腹壁无 张力修补 术。术 中探查 : 腹 直
肌内可触及约 3 e m× 3 e m大小 的肿块 , 质软 , 边界清 , 基底部与腹膜粘连 。以距肿瘤 3 e m为切缘 , 完整切除
腹壁韧带样型纤维瘤二例分析
戈 伟, 余德 才 , 丁 义 涛
[ 摘要] 目的 提 高 临床对腹 壁 韧带样 型纤 维瘤 的认 识 , 减 少误 诊 。方法 回顾 分析 我 院诊治 的 2 例 腹 壁韧 带 样 型纤 2 例 均 以触及腹 壁包 块 入院 , 在 外 院分别 误诊 为纤维 瘤 、 脂 肪瘤 , 人我 院后行 B超 腹 壁 韧带 样 型 纤维 瘤 临 床少 见 ,

3 0・
临床误诊误治 2 0 1 3 年6 月 第2 6卷 第 6期 C l i n i c a l Mi s d i a g n o s i s &M i s t h e r a p y , V o 1 . 2 6 , N o . 6 , J u n e 2 0 1 3

误诊研究 : 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
诊 以右下腹包块 收住人 院。既往体健 , 否认 肝炎 、 结 核
病、 高血压 、 糖 尿病 病 史 ; 否 认食 物 、 药 物 过敏 史 及 手 术、 外 伤 史。查 体 : 体温 3 6 . 8  ̄ C, 脉搏 7 4 / m i n , 呼 吸
2 0 / m i n , 血压 1 2 5 / 8 1 m m H g 。意识 清 , 精神可, 发 育 正
复 良好 出院。

肠系膜韧带样纤维瘤病1例

肠系膜韧带样纤维瘤病1例

肠系膜韧带样纤维瘤病1例发布时间:2021-11-09T07:44:06.914Z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7期作者:陈帅陈浩男王长友[导读] 韧带样纤维瘤病(DTF)又称为侵袭性纤维瘤病(AF),带样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充质细胞系的纤维肌肉肿瘤。

陈帅陈浩男王长友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河北唐山 063000)摘要:韧带样纤维瘤病(DTF)又称为侵袭性纤维瘤病(AF),带样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充质细胞系的纤维肌肉肿瘤。

它们可能发生在几乎所有的软组织间隙。

原发性小肠韧带样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给普通外科医生带来了特殊的挑战。

我们报告一例42岁男性,因小肠韧带样纤维瘤病继发腹痛3个月。

腹部增强CT显示中下腹有一个20厘米长的肿块。

患者成功地接受了择期剖腹探查和小肠肿物切除术。

最终病理显示肿块是小肠的原发性韧带样纤维瘤病。

他的术后恢复过程顺利。

至今,他没有任何症状,也没有疾病复发的证据。

由于原发性小肠韧带样纤维瘤病的罕见性质,特此报道。

关键词:韧带样纤维瘤病,韧带样纤维瘤病,小肠系膜 1背景肠系膜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肿瘤,它是纤维瘤病的一部分,通常起源于腹膜后或小肠肠系膜,在出现症状前可达10厘米[1]。

我们报告一例罕见的巨大肠系膜纤维瘤病,直径达20厘米。

2 临床资料患者男,42岁,因“间断性下腹痛3月余,加重1天”于2020年7月3日入院。

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疼痛,呈间断性钝痛,未予诊治,1天前疼痛加重,伴恶心、呕吐,故来院就诊。

查体:腹膨隆,中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中下腹可触及30cm×30cm肿物,质韧,肠鸣音可。

腹部增强CT提示:腹腔混杂密度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供血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相连,范围约17cm×9cm×20cm,与周围肠管及腹膜分界不清。

行剖腹探查、小肠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距屈氏韧带150cm处空肠有一肿物,大小约20cm×20cm×10cm,质韧,光滑,活动度可,与小肠系膜粘连。

韧带样纤维瘤26例诊治体会

韧带样纤维瘤26例诊治体会

韧带样纤维瘤26例诊治体会沈梓云(浙江省湖州市第二医院,湖州313000)韧带样纤维瘤是一种较少见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

现将我院1985年1月~1996年11月收治的26例,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全组26例,均为女性;年龄25~37岁,平均29岁。

已婚25例,其中有宫外孕史1例,有外伤史1例。

肿瘤位于胸锁乳突肌内5例,肱二头肌内1例,股四头肌内2例,胸壁肌内2例,腰背阔肌、骶棘肌内各1例,腹直肌内14例。

肿块均为单发,伴有疼痛者8例。

肿瘤大小直径在1·5 cm~12 cm,其中>5 cm者10例,>10 cm者2例。

病程1个月~6年。

术前误诊血肿机化、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囊肿各2例,性质不明13例,确诊7例。

全组均手术切除,18例术后抗雌激素治疗,随诊21例(80·8%),时间6个月~7年,复发3例(11·5%)。

讨论韧带样纤维瘤(Desmoid Tumor)又称带状瘤、硬纤维瘤或侵袭性纤维瘤病。

多见于腹壁肌肉,尤其是腹直肌的肌腱膜。

临床上比较少见,年发病率0·2~0·4/10万。

本病的发病原因不甚清楚。

本组病例提示生育期妇女发病率最高,尤其是经产妇分娩后数年中发病高峰显著,年龄在25~37岁间,与文献报告相符。

王俊德等认为本病与激素有关,临床上部分患者可有外伤或手术史。

其生长缓慢,质硬,呈浸润性生长,无包膜。

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不易取材,而组织细胞形态特征难以分辨,尤其颈部肿块。

我们体会:对已婚育龄妇女,扪及质硬而无痛之肿块,边界不清楚者,应考虑到韧带样纤维瘤可能。

韧带样纤维瘤在组织学上属良性、其生物行为属恶性,处理不当,复发率高达70%。

在治疗原则上,强调早期广泛切除。

本组3例颈部肿块由于仅作肿瘤单纯切除、切缘阳性,术后3个月内复发,再次手术。

我们体会:对该肿瘤的切除必须强调行首次根治的重要性,必须切除距肿瘤基部外3cm~4cm以上的正常组织,术野应用5mg氮芥/200ml生理盐水溶液浸泡创面5~8min,以消灭残留的肿瘤细胞。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腹壁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约25%)
腹内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约15%)
· 腹腔内病变多为肠系膜韧带相型纤维瘤病,散发或与Gardner综合征相伴随, 可表现为小的结节性病变或者复杂的病变,包绕肠襻或胃,一般预后较好。
. 但有Gardner综合征的患者则有相对高的复发率及肿瘤相关性死亡率,主要 归因于合并肠梗阻、肠穿孔或者手术后的短肠综合征。
韧带样纤维瘤病(影像表现)
· MRI(诊断具重要价值)
病理组织构成 黏液基质 细胞间质 胶原纤维
T1WI 低 低-中等 低
T2WI 高 中等-高 低
强化 明显 中度 无/轻度
腹部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约50-60%)
· 腹部以外病变发生部位多在肩部、胸壁、背部、大腿肌肉或肢体末端,多发 生于年轻男性,也可发生在儿童。位于深部的病变多形成隐匿性生长的坚硬、 界限不清的肿块,很少或不引起疼痛。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一、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 概念 ·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 i d-type fibrom atosis,DF)是一类具有局部侵袭 潜能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也称为韧带样瘤,硬纤维瘤或侵袭 性纤维瘤病,肌腱膜纤维瘤病等。
·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高发年龄在10-40岁之间,女性发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在 儿腹 壁。在40岁以后发病部位及发病性别间没有明显差异。
韧带样纤维瘤病
· 病理学特点 · 大体特点:病变应部位不同而大小不一,一般直径在3-20cm之间。典型病变 位于肌肉与筋膜相连处,由于浸润性肌肉内生长,形成局部的边界不清的肿块, 病变质地较硬,有螺旋状纤维性纹理。 · 组织学特点 ·病变没有明显的界限,周围为浸润的软组织结构。主要为不同形态的梭形、 细长、肥胖的细胞增生,衬在一个包含许多血管、黏液样区、血管周围水肿的 胶原间质背景。梭形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常排列成束状,界限不清, 埋在大量的细胞外胶原内。细胞外胶原不同程度出现瘢痕样胶原纤维,其内含 有数目不等显著扩张的裂隙状血管。发生于肠系膜或者盆腔的病变可有明显的 间质黏液样改变,表现出与筋膜炎相似的形态。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手术联合放疗疗效观察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手术联合放疗疗效观察

有无不 良反应及疗效 , 并做好随访记录。治疗剂量应根据每
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 个体化 方案 。每个 患者治疗完 毕后
收 回敷 贴 药 片 , 绝 丢 弃 , 止 污染 环 境 , 格 执 行 放 射 性 废 杜 防 严
循辐射治疗 的必要性 和合理性 , 于病 变面积较 小 、 展较 对 发
理 [ ] 全科 护 理 ,0 9 ,3 ( )4 9 J. 2 0 15 7 :8 .
[ ] 黄江河 , 4 唐真武.0锶敷贴改 良法治疗血管瘤 2 8例[ ] 实用 9 4 J.
医 学 杂 志 ,09,5 4 :1 20 2 ( ) 6 9—60 2,
[ ] 吴仕斌 , 5 喻爱喜 , 祝少博 , 铜针 留置栓 塞术治疗海绵状血管 等. 瘤的疗效观察[ ] 郧 阳医学院学报 ,0 9 2 1 6 6 . J. 2 0 ,8( ): 7— 8 [ ] 郑江华 , 6 陈开. 阳霉 素治疗小儿体表血 管瘤 15 平 6 8例临床分 析[ ]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0 9 1 3 :2 J. 2 0 ,6( ) 2 6—29 2. [ ] 钟爱梅 , 7 顾东明 , 周宇丹 , 4 J 体表血管瘤 的治疗 及疗效分 等. , L
[ ] Buk e L, r dnU.na tehm ni s J . m A a 8 rcnrA Fi e Ifni e a g ma [ ] JA cd e l o
D r ao,06,5 4 :7 6 2 em tl20 5 ( ) 6 1— 8 . ( 编校 : 妹 ) 何
慢的幼年性毛细血管瘤 可 以采取 密切 观察 ; 于生长迅速 、 对
弃物管理制度。
3 讨 论
位于颜面部的幼年性毛 细血管瘤 可以采取适 当的放射 性同

右腓肠肌韧带样型纤维瘤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右腓肠肌韧带样型纤维瘤病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 3 】 F E R E NC T , S YG U T J , K O P C Z Y N S K I J , e t a 1 . Ag g r e s s i v e f i b r o ma t o s i s ( d e s m o i d t u m o r s ) : d e i f n i t i o n , o c c u r r e n c e , p a t h o l o g y , d i a g n o s t i c p r o b l e ms , c l i n i c a l b e h a v i o r , g e n e t i c b a c k g r o u n d[ J 】 . P o l J P a t h o l , 2 0 0 6 , 5 7 ( 1 ) : 5 - 1 5 . [ 4 】 S U M I Y, S H I N D O H N, K O MU R A S , e t a 1 . P a r a t e s t i c u l a r a g re g s s i v e i f b r o ma t o s i s : C T i f n d i n g s 【 J ] . A b d o m I ma g i n g , 2 0 0 0 , 2 5 ( 2 ) :
第3 0 卷 第2 期
2 0 1 3年 4月
医 学 研 究 与 教 育
Me d i c a l R e s e a r c h a n d E d u c a t i o n
、 , 0 l - 3 0 No. 2 Ap r . , 201 3
右腓肠肌韧带样型纤维瘤病 1 例报道并文献复 习
能 广泛 切除 干净 ,则 会很 快 复发 。河北 大学 附属 医院 收治发 生 于右侧 腓肠 肌 的腹 壁外纤 维瘤 l 例 ,现 报

骨韧带样纤维瘤

骨韧带样纤维瘤
•22
▪ 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说明骨韧带状纤维 瘤亦可合并其他骨病。
•23
性或持续性局部疼痛硬性肿块,邻近关节 可致关节活动障碍,也有病理性骨折而就 诊。
•3
肿瘤特征
少见的侵袭性的原发性良性骨肿瘤,易复发。
•4
病理
▪ 1.肉眼: ▪ 呈白色或灰白色,质坚韧,似硬橡皮,浸润生长,
有或无清楚边界,无包膜或偶有假包膜。(有文 献报道有完整包膜。) ▪ 2.镜下: ▪ 由丰富的胶原纤维基质夹杂稀疏的小梭形成纤维 细胞构成,形成稠密的交织的波状条带。 ▪ 3.少见钙化或骨化。 ▪ 4.周围骨小梁可伸入肿瘤内。 ▪ 5.易与低度恶性纤维肉瘤混淆。
•12
另外
▪ 放射性骨扫描显示出病灶对放射性核素药 物的吸收增加;
▪ 血管造影显示低血管化,少见肿瘤样血管。
•13
•14
•15
•16
•17
鉴别诊断
▪ 小梁型在X线上病灶范围大,长度可达骨 干的1/2,并综合有溶骨、骨皮质侵蚀破 坏及软组织肿块的表现,尤其是在骨轮廓 范围内的大量的肿瘤性骨小梁形成“树根” 状改变,以及位于骨皮质部向软组织内放 射呈粗糙的长“根须”状改变 具有一定的 特征性。在其他各种骨病变中,一般不会 出现这种较特殊的征象。当X线出现此种 表
▪ 现时,首先应考虑骨韧带状纤维瘤。 •18
▪ 囊样型和溶骨型的X线表现变化很大,不具有特 征性。囊样型病灶有时也可出现骨皮质破坏、断 裂,形成软组织内肿块。需要鉴别的疾病较多。
▪ 最易与骨巨细胞瘤相混淆。此外·还需与良性者 如多房性骨囊肿、骨纤维结构不良、骨纤维异常 增殖症、非骨化性纤维瘤及软骨黏液样纤维瘤。
•21
▪ 总之,骨韧带状纤维瘤是一种由成纤维细胞及坚实的胶 ▪ 原纤维组织形成的、具有局部侵袭性和易复发性特点的罕见 ▪ 的良性骨肿瘤,好发于长骨干骺端和下颌骨。X线表现主要 ▪ 为溶解膨胀性及部分压迫侵蚀性骨破坏;病变区域内“树根” ▪ 状、“根须”状的新生骨,其形态较为特殊;T2wI病变大部分 ▪ 呈明显的等一低信号,区域超过75 (无论是在管状骨、骨盆 ▪ 或脊椎),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笔者以为,依据 ▪ 这些影像学表现,对本病诊断已不难,即使是影像学诊断困难 ▪ 的病例,通过与术前骨穿刺活检/术后的病理检查相结合,亦 ▪ 容易作出明确诊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侵袭性纤维瘤病是发生于骨骼肌肉系统的纤维组 织肿瘤,分为表浅型和深部组型,后者又称硬纤 维瘤、韧带样纤维瘤病。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又名深部侵袭性纤维瘤病、硬 纤维瘤。在2002年WHO软组织肿瘤分类中韧带样 型纤维瘤病属于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肿瘤 来源的中间型。该病可能的发病原因包括外伤、 手术、激素和遗传。该病极为罕见,大多数为散 发,该病虽属于良性纤维增生性病变,但具有明 显的侵袭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




肌肉淋巴瘤:由于肌肉淋巴瘤浸润性生长,密度 相对均匀,境界不清,病变边缘常可见增粗的肌 纤维,与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搬容易混淆。但淋巴 瘤~般呈轻中度强化,强化程度不如DF显著;淋 巴瘤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STIR信号偏低。淋巴 瘤内无致密胶原纤维形成低信号。 炎性病变:炎性病变边缘渗出更显著,病变与正 常组织结合带宽.很少呈尖角状,炎性病变强化 峰值出现较DF迟,持续时间更长,且强化多不均 匀,病灶内可见规则坏死液化区。抗炎治疗随访 观察,炎性病变将逐步吸收变小 孤立性纤维瘤:有包膜,病灶境界清楚锐利。

软组织肉瘤:肿瘤境界比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清楚,坏死、 出血常见,T2WI多呈高信号,强化不均匀。大部分软组 织肉瘤呈离心式膨胀性生长,而且随着肿瘤的增大.瘤内 可出现囊变坏死。

腱鞘巨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腱鞘和关节滑膜层的良性病 变。MRI上多表现为紧贴腱鞘生长的异常信号,边界清晰, T1WI上与骨骼肌信号相仿,T2WI上病灶信号多介于骨骼 肌与皮下脂肪信号之间,信号可不均匀,这可能是由于含 铁血黄素存在、囊变以及出血所致。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可位于全身多个部位,习惯上 将其分为腹内型、腹壁型和腹部外三类。腹内型 韧带样型纤维病主要累及肠系膜、腹膜后和盆腔, 腹壁型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主要累及腹壁肌肉。腹 部外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主要累及颈、肩、四肢等 骨肌系统。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肿瘤无包膜,常侵入邻近周 围组织结构。肿瘤由梭形细胞(成纤维细胞、肌纤 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束组成,梭形细胞呈编织状 或漩涡状排列。梭形细胞通常被丰富的胶原束围 绕。胶原纤维束与梭形细胞这两者的比例在不同 的区域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区域胶原纤维少, 细胞相当丰富:有些区域细胞少而胶原丰富,形 似腱膜或筋膜结构。肿瘤内未见囊性变或坏死区。 梭形细胞核肥大,偶见核分裂像,但无病理性一种为浸润性生长, 肿瘤形态很不规则,无假包膜,境界不清;一种 表现为膨胀性生长,病灶常呈圆形或椭圆形,部 分边缘可见假包膜.境界部分清楚,部分模糊。 位于腹内的肿瘤,体积一般较大,可包绕正常血 管。位于腹壁肿瘤,多直接侵犯肌肉.表现为病 灶边缘肌肉增粗,呈羽毛状。位于四肢或颈部肿 瘤,可直接侵犯肌肉或位于肌问隙,很少累及骨 骼。

CT影像表现的主要特点密度稍低于、等于或高于 邻近肌肉密度,以稍低密度改变为主。肿瘤呈均 匀或不均匀强化,以不均匀强化为主,强化程度 为中度。肿瘤可较大,但肿瘤密度均匀其内无钙 化或液化坏死区。


MR表现肌肉内占位病变、相对均质、无坏死、无钙化、 无脂肪组织。病灶T1WI上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信号 变化多样,分别表现为高信号、略高信号和低信号.大多 数表现为不均匀略高信号。有的病灶内可见到小条状低信 号区,与肌肉信号一致,系残存的肌肉岛所致。增强后病 灶明显强化,而残存的肌肉岛无强化。STIR多为明显高信 号。在各序列图像中.多数病灶内可见致密胶原纤维形成 的低信号区。 T2WI呈略高信号和肿瘤在各序列中存在低信号致密胶原 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有利于缩小诊断和鉴 别诊断的范围,因为绝大多数恶性肿瘤T2WI为高信号。

目前国际上的治疗策略尚未达成共识,治疗方法有手术、 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外科手术是目前公认的首选 治疗方法。一般情况在保障功能的前提下,尽量达到1c m ~ 5cm 的阴性切缘,以避免复发。但由于AF 的浸 润性生长的生物学行为,在手术中很难确定肿瘤清楚的边 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也很难确诊,这可能会使 患者要经历多次手术的痛苦,从而导致肢体功能的受损和 留有后遗症。侵犯重要血管神经与手术切缘质量是影响术 后复发的最重要因素。对于手术治疗后复发、不能手术切 除的大肿瘤或有残留病变的患者,也可以选择放疗、化疗、 药物治疗等非手术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介入 治疗、基因靶向治疗等可能成为新的治疗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