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5.2 预防犯罪 课时训练 有答案
第2课时预防犯罪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刑法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是对犯罪分子进行处罚的法律②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③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④它规定对犯罪处以什么样的刑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刘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6万元,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5万元。
分析案例,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死刑、剥夺政治权利属于主刑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赔偿经济损失属于附加刑D.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法律后果3.2019年7月9日上午,福建省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广东省委原常委、统战部原部长曾志权受贿案,对被告人曾志权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对曾志权受贿所得财物及其孳息,依法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以上材料中属于刑罚的是()①无期徒刑②剥夺政治权利终身③没收个人全部财产④上缴国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下列说法与“防微杜渐”蕴含的道理一致的是()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5.下面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A.跟着电视学,永远都不会错B.要追求时髦,否则就会落伍C.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D.提高自制力,杜绝不良行为6.青少年犯罪、环境污染与吸毒,被称为“世界三大公害”。
目前,我国青少年犯罪呈低龄化趋势,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作为青少年,我们应该()①认清犯罪危害,远离违法犯罪②杜绝不良行为,禁入生活中的“雷区”③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④多看一些暴力、凶杀的书籍,以避免犯罪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7.2019年9月12日下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宣判被告人张某龙、颜某忠等15人集资诈骗、诈骗、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系列案,对张某龙、颜某忠等被告人分别以集资诈骗罪、诈骗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判处无期徒刑至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不等的刑罚,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或罚金。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5.2《预防犯罪》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预防犯罪知能演练提升1.《刑法修正案(九)》将校车严重超员超速、违法运输危化品等行为列入刑事处罚范围。
从犯罪的特征来看,这些行为具有()①刑事违法性②刑罚当罚性③严重社会危害性④法律强制性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D.③④2.周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A.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有期徒刑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D.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3.赵某为防盗在自家的围墙上架设电网,对此事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是()①赵某私设电网是一种犯罪行为,应由公安机关处以刑罚②赵某私设电网是他的权利,别人无权干涉③赵某私设电网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应承担行政责任④赵某私设电网如果造成严重后果,构成犯罪,则应当承担刑事责任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4.小王认为:“我们年龄还小,有一点违法行为没有关系。
”这种观点()A.正确。
我们年龄小,可以任意实施犯罪行为B.错误。
我们可以违法,但不能犯罪C.正确。
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D.错误。
犯罪往往是由不良行为引起的5.丁某私自在别人家的电话线上搭接线路,拨打信息台,致使他人欠下巨额话费,最终使自己受到法律制裁。
丁某的行为()①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②触犯了刑法③属于民事违法行为④应该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初中生陈某因经常敲诈同学的小额钱财,曾被公安机关拘留过。
但他仍执迷不悟,不思悔改,后又因持刀抢劫他人钱财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这一事实说明()A.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B.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必然走向犯罪C.陈某的前后行为都应受到行政处罚D.陈某的前后行为都应受到刑罚处罚7.小丁是某中学学生。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3预防犯罪 课堂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 2020年2月1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外发布了首批十个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都是检察机关刚刚办理的案件,且属于疫情防控期间常见易发的案件类型。
这些案件的行为触犯了()A. 刑法B. 民法典C. 行政法规D. 治安管理处罚法2. 某高校航天领域研究生常某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接受境外人员提供的“经费”20多万元,向境外人员发送情报资料60多份,泄露了国家秘密,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
常某的行为属于()A. 一般违法行为B. 刑事违法行为C. 民事违法行为D. 行政违法行为3. 刘某因把“捡”到的价值2万元的小提琴据为己有,被人民法院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且数额巨大,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
刘某的行为属于() A. 民事违法行为 B. 行政违法行为C. 刑事违法行为D. 一般违法行为4. 刘某因散布“甲醇泡海鱼”谣言被依法行政拘留五日并罚款五百元;王某因与朋友发生口角,把对方打成重伤,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他们行为的共同点是()A. 都是违法行为B. 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C. 都是犯罪行为D. 都受到了刑罚的处罚5. 据未成年人犯罪大数据显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
这说明()A. 一般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刑罚处罚B.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C.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 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6. 下面漫画说明()A. 违法犯罪都是从一些小事开始的B. 未成年人犯罪不会受到刑罚处罚C. 有了不良行为,一定会走向犯罪D.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7. 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下列说法与“防微杜渐”蕴含道理一致的是()A.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8. 为了买网络游戏装备,17岁的小林和“战友”将黑手伸向了铁路通信电缆线,虽然只分得赃款40余元,却被法院以破坏交通设施罪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初中道德和法治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同步练习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2《预防犯罪》同步练习一、了解罪与罚1.班级开展模拟法庭活动,同学们收集了以下案例,其中,应该采取刑事庭审的是()A. 张某和李某的宅基地纠纷B. 刘某不服交警队所做出的处罚C. 谢某家阳台上的花盆将吴某砸成重伤D. 王某单方面撕毁与何某签订的协议2.下面是初三某同学复习“违法与犯罪”时画的一张思维导图。
图中有一处错误,请选出( )A. (1)处B. (2)处C. (3)处D. (4)处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国家用立法来保障公民权利的是()A. 《劳动法》—劳动人民的权利B.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的权利C. 《合同法》—劳动合同的权利D. 《刑法》—犯罪分子的权利4.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 触犯刑法性B. 应受刑罚处罚性C. 严重社会危害性D. 刑事违法性5.判断一种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这种行为行是否符合基本特征。
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A.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B.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C. 犯罪是一种触犯婚姻法的行为D. 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6.下列关于“犯罪行为”说法正确的是()①一定是违法行为②最本质特征是有社会危害性③违反刑法的行为④必然后果是会受到刑罚处罚⑤是严重违法行为⑥是一般违法行为的最终结果A. ②③④⑥B. ①②④⑥C. ①③⑤⑥D. ①③④⑤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刑罚的种类分为()A. 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B. 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C. 主刑和附加刑D. 拘役和没收财产8.下列各种处罚中,不属于刑罚的是()A. 拘役B. 有期徒刑C. 剥夺政治权利D. 罚款二、加强自我防范9.“依靠法律来护航,一言一行记心上,谦和恭让莫逞强,二虎相争双受伤。
学法用法记上,百年树人做栋梁,千里之堤防蚁溃,万家平安万年长。
”这首法律歌谣启示我们中学生应该()A. 善待他人,讲哥们儿义气B. 提高品格修养和法治意识,防微杜渐C. 封闭自我,避免不良诱惑D. 摆脱法律的束缚,追求无约束的自由10.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人教(部编版2017)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_5.2 预 防 犯 罪(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2017)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同步练习5.2 预防犯罪一、单项选择题1.(2017·赣州质检)2016年11月24日,江西丰城电厂三期在建项目冷却塔施工平台坍塌,造成74人死亡,2人受伤,事故发生后,丰城市公安局将王某等4名涉嫌重大责任事故罪的责任人和顾某某等2名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
王某和顾某某等人的行为属于( )A.行政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C.一般违法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解析】选D。
本题考查违法行为的类别。
材料中事故责任人被依法刑事拘留表明其行为已触犯刑法,属于刑事违法行为,D符合题意,A、B、C错误。
2.王某在学习期间,经常违反纪律,对师长的批评教育置若罔闻。
一天,他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一起,向低年级同学索要钱财,并将对方打伤,被公安机关拘留。
出来后,王某仍不思悔改,在社会上常寻衅滋事,在一次打架斗殴中将他人打伤致残,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
王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是因为他的行为( )①违反了法律②触犯了刑法③具有社会危害性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选D。
本题考查犯罪的基本特征。
王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表明其行为构成犯罪,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因此②④正确,①③表述与题目指向不符。
3.2017年3月28日下午,虞城县人民法院宣判一起借媒体记者身份敲诈勒索的案件,被告人李某某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 000元。
下列对李某某所受的刑罚的说法,认识不正确的有( )A.有主刑,也有附加刑B.有期徒刑属于主刑C.罚金属于附加刑D.李某某所受的刑罚都是附加刑【解析】选D。
本题考查刑罚的种类。
有期徒刑属于主刑,罚金属于附加刑,说明了李某某所受的刑罚既有主刑,也有附加刑,A、B、C三项正确,D项说法错误。
4.“小时偷针,长大偷金。
”这句俗语告诉我们( )A.不良行为就是违法,违法就是犯罪B.小错必然铸成大错,违法必然走向犯罪C.勿以恶小而为之,远离不良行为,塑造良好品行D.“偷针”与“偷金”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解析】选C。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习题】5.2 预防犯罪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 2 3 4 5 6 78 9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2.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拟 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草案规 定,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 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
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劝诫中学生要远离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你认为下列话语针对预防违法犯罪有劝诫作用的是( B )
①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②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囹圄悔方迟
③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0 11 12 13 14
②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应受刑罚处罚
④表明他的法律意识淡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 2 3 4 5 6 78 9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7.[2023·湖北荆州中考]近年来,低龄未成年人恶性犯罪时有发生,
触目惊心。未成年人犯罪,牵动着太多人的心。实践证明,事前的预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基础通关 能力突破 素养达标
4.[2022·贵州铜仁中考]12岁的学生肖某原本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结识了
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变得无心学习,后因经常旷课、打骂同学受
到了学校的纪律处分,甚至因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他仍不思悔改,为了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5.2预防犯罪
八年级上册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同步练习题: 5.2 预防犯法姓名 :________班级:________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1 .我国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带刑两大类。
以下选项中,属于附带刑的是()A.罚金B.管束C.极刑D.拘役暑期时期,正是应届毕业生、兼职学生的求职季,网络虚假招工信息层见迭出,非法分子常常经过QQ、YY、微信群、招聘网站等交际平台公布“酬劳丰厚”的虚假招工信息欺骗会员费、升级费、培训费、资料费、押金、保证金等。
据此达成下题。
2 .产生上述负面影响的主要原由是A.网络自己B.人为要素C.技术要素D.网络信息3 .以下做法中有益于防止上述负面影响的是①国家对公布虚假招工信息的行为进行严苛打击;②交际平台加强对招工信息的审察;③信息的接受者提升鉴识能力,不轻信网络招工信息;④让所有公布虚假招工信息的人坐牢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 .以下对一般违纪与犯法的理解,正确的选项是①一般违纪与犯法,违犯的法律都同样②一般违纪与犯法,都要肩负法律责任③一般违纪就是犯法,犯法就是一般违纪④一般违纪与犯法,对社会危害程度不一样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5 .未成年人犯法与不良行为关系抽样检查表,如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不良行为的均匀开始年纪不足 12 岁12-13 岁13-14 岁超出14岁不良行为数目 1 种 3 种 5 种 1 种所占比率10% 30% 50% 10%①未成年人走上违纪犯法的道路,是从不良行为开始的②未成年人要增强道德涵养,自觉践行道德要求③未成年人违纲纪律不重要,千万不要违犯法律④未成年人应自觉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 .对如图漫画《胜诉!》认识正确的选项是()①漫画中的“民告官”属于行政诉讼②要依赖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③只需有了法律,公民的合法权益就能获得保护④为了保护权益,我们都要到法院去提起诉讼A.②③B.①④C.②④D.①②7 .对以下图示所表达的观点间的关系,理解错误的选项是A.①B.②C.③D.④8 .汕头警方端掉少年打劫团伙十六七岁原来正是上学念书的幸福光阴,但一群在网吧或滑冰场结纳的、年型发展,谁稍有抗争即被狠捅几刀予以“教训”。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课时练第2单元《第5课 5.2 预防犯罪》试卷含答案解析(1)
课时练5.2预防犯罪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国家用立法来保障公民权利的是()A.《劳动法》—劳动人民的权利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的权利C.《合同法》—劳动合同的权利D.《刑法》—犯罪分子的权利2.“依靠法律来护航,一言一行记心上,谦和恭让莫逞强,二虎相争双受伤。
学法用法记上,百年树人做栋梁,千里之堤防蚁溃,万家平安万年长。
”这首法律歌谣启示我们中学生应该()A.善待他人,讲哥们儿义气B.提高品格修养和法治意识,防微杜渐C.封闭自我,避免不良诱惑D.摆脱法律的束缚,追求无约束的自由3.周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A.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有期徒刑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C.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D.剥夺政治权利、罚金4.2020年,郭某隐瞒出境史导致40多人被隔离观察,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郭某承担的法律责任是(C)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C.刑事责任D.违宪责任5.对犯罪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根据其违反的法律,也叫严重违法行为②是具有一般社会危害性的行为③犯罪的基本特征体现了犯罪与一般违法的区别④刑罚只对犯罪分子适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这条法律规定下来理解不正确的是()A.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B.犯罪要受到法律惩罚C.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代价小D.未成年人应当远离违法犯罪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练习题(含答案)
5.2预防犯罪课时练一、单项选择题1.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这句话表明()A.小偷小摸没有关系,不会构成犯罪B.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C.“偷针”与“偷金”是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本质差别D.一般违法较容易发展到犯罪2.“法律如果不推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
”这句话表明()A.党员干部违法可以将功补过B.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党员干部不可能违法犯罪D.只有普通群众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3.一般违法行为包括()① 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④违宪行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某小学教师陈某因学生小明没有完成作业非常恼火,便拧小明的耳朵,结果将小明的左耳朵拧掉了。
对此,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赔偿小明医疗费2万余元。
这表明我国法律()①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②禁止和制裁老师批评教育学生的行为③禁止和制裁老师体罚学生的行为④禁止和制裁老师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的行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一般违法行为包括()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④违宪行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 根据刑法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A.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B.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C.主刑和附加刑D.有期徒刑和死刑7.违法犯罪有极大的危害,同时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要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要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就必须()A. 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B. 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C. 只要不造成重大伤害,就不必在意自己的行为。
D .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8.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31.9%。
这说明()①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②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③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④不良行为是小节,无关紧要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9.在法律家族中,刑法是比较特别的一种法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后补充习题(含答案)预防犯罪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2框预防犯罪一、选择题1. 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是()A. 宪法B. 民法C. 刑法D. 未成年人保护法2.大学生闫某因捕猎并售卖了十六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燕隼,被法院以非法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和非法收购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半。
闫某被严惩是因为其行为()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②触犯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的有关规定③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应承担民事责任④是行政违法行为,应受行政处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 刑事违法性B. 刑罚当罚性C. 行政违法性D. 严重危害性4.“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这说明()A.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B. 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C.政府官员犯罪可以网开一面D.中学生犯罪可以免于处罚5.某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40天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严惩“酒驾”等11种行为,以下对“酒驾”说法正确的是()A. “酒驾”是犯罪行为B. “酒驾”只要没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就不应追究责任C.“酒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D.“酒驾”只是一种不良行为6.周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A.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有期徒刑B.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C.剥夺政治权利、罚金D.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7. 不少同学嗜好上网打游戏,个别同学为筹钱去盗窃、抢劫,做出了违法犯罪的事情,受到了处罚。
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应该()A.有足够的勇气,主动承担责任B. 把自己的行为限制在违纪的范围内C.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D.钻法律的空子,避免自己受罚8.近几年来,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对于这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来说,由不良行为到违法犯罪仅一步之遥,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①防微杜渐,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②远离社会,不与他人来往,避免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③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④提高自我控制能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9. 正在读初中的魏某曾被评为“三好学生”,但是自从结识了社会上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开始小偷小摸,继而发展到偷盗同学家的财物,并在行窃时被当场抓获。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预防犯罪》同步习题(含答案).doc
《预防犯罪》同步练习♦选择题__ /1 •严重危害性是()A.犯罪的法律标志B.犯罪的最本质特征C.犯罪的刑事违法性D.犯罪的刑罚当罚性2•下列关于犯罪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A.一般违法行为可能发展成为犯罪行为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牛寺征C.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D.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3.从“受到的制裁”来看,犯罪区别于一般违法的特征是()A.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B.犯罪是严重违法行为C.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D.犯罪违反了我国的刑法4.图中这名学生的行为属于()XX中学图书馆的枫心•A.合理行为B.不良行为C.严重不良行为D.犯罪行为A.坏习惯一旦养成就无法改变B.面对“黄、赌、毒”,任何人都无法抵制C.不良行为必然导致犯罪D.未成年人要防微杜渐,预防犯罪6.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积极预防犯罪并自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就要正确理解和掌握犯罪的特征,划清与非罪的界限。
下列说法,正确指出了犯罪特征的是( )①是否应受刑法处罚②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③是否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④是否违反刑法的规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主观题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小赵和小高的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2)小赵和小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嗜好。
有些嗜好本身没错,但需要把握好度;有些嗜好则本身属于不良行为。
很多不良嗜好源自于不良诱惑。
皿小R • •mu! / 叫餐你的今!(1)请列举部分同学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良嗜好。
(不少于三个。
3分)(2)青少年应如何抵制不良诱惑?(3分)9.中学生刘某接触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在他们的影响下,刘某八年级时开始旷课、迷恋上网,搜寻色情、凶杀等信息,导致精神萎靡、无心读书。
九年级时,因利用赌博机聚众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还赌债,绑架了同学李某,并勒索人民币2万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课后练习.docx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课后练习一、选择题1. 判断一种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这种行为行是否符合基本特征。
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 )A. 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B. 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C. 犯罪是一种触犯婚姻法的行为D. 犯罪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2. “CCTV”年度法治人物李竹奎,积极组织参与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把干部的政策法律理论学习和开展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相结合,提高了干部的法治观念。
李竹奎的事迹启示我们,青少年应该( )①树立法治观念,做懂法的人②维护法律尊严,做守法的人③敢于并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做护法的人④宣传法律知识,做普法的人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3. 周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A. 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有期徒刑B. 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C. 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D. 剥夺政治权利、罚金4. 下列各种处罚中,不属于刑罚的是()A. 拘役B. 有期徒刑C. 剥夺政治权利D. 罚款5. 孙某专门在大众浴池实施盗窃,先后三次在被害人不备的情况下,盗窃手机、现金、首饰等财物。
孙某被天津市红桥区人民检察院以盗窃罪提起公诉,经红桥区人民法院审理后,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一万元。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有期徒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刑,罚金是附加刑②法律只对犯罪分子具有约束力③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④只要违法就会受到刑罚处罚A.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②③④6. 某中学一名女生遭四名女生扒光衣服殴打拍照上传网络,四名施暴女生以故意侮辱妇女罪分别领刑,其中三名被告人案发时还未成年。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2 预防犯罪 练习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预防犯罪》同步练习题1、经山东省邹城市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一审以诈骗罪判处李某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2万元。
李某受到了________处罚,其中附加刑是________。
()A. 刑罚有期徒刑B. 刑罚罚金C. 刑事罚款D. 民事没收财产2、谢某正在遂溪县环境监测站办公室上班,谢某的两名同事在办公室玩枪,未料,枪支走火击中谢某,谢某经抢救无效死亡。
这两名同事的行为()①触犯了刑法②扰乱了社会秩序③应受刑罚处罚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3、违法行为不一定就是犯罪。
判断一种行为是不是犯罪,关键在于行为人的行为是不是()A. 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行为B. 法律所禁止的行为C. 法律规定应该做而不做的D. 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4、“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
”这句话告诉我们()A. 要遵纪守法,远离违法犯罪B. 加强自我防范,就能防患于未然C. 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D. 任何违法行为都会受到刑罚制裁5、江苏省穿城中学九年级(2)班学生李某用本班同学宋某某的喝水杯焐手,宋某某发现后与李某发生争执,回到宿舍后,李某动手打了宋某某一耳光。
李某的行为①是一种不良行为②是严重不良行为③体现了犯罪的法律标志④具有社会危害性A. ①④B. ②③C. ③④D. ①②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这条法律规定下来理解不正确的是()A. 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B. 犯罪要受到法律惩罚C. 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代价小D. 未成年人应当远离违法犯罪7、以下是两个同学的对白:甲:“哥们儿,抽根烟。
”——乙:“真有味!”甲:“哥们儿,嗑粒药。
”——乙:“真过瘾!”甲:“哥们儿,一起干。
”——乙:“真刺激!”甲:“哥们儿,一起坐牢。
”——乙:“真后悔!”上述两个同学的对白警示我们()A. 违法就是犯罪,我们要学会防微杜渐B. 一切吸毒行为都是犯罪C. 不良行为如不加以控制就会发展成犯罪D. 受人唆使的犯罪,不用承担法律责任8、“罪孽本自微末始,身陷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A. 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B. 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C. 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D. 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9、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31.9%。
5.2+预防犯罪(作业)-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件+教案+作业(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业第11课时预防犯罪【课前预习】——课前测一测,心中有把握1.刑法是______ 、______ 和______ 的有力武器。
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______ ,以及对______ 应当判处什么样的______ 。
2.犯罪是具有严重的______ 、触犯了______ 、应当受到______ 的行为。
______ 、______ 、______ 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______ 的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______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______ ,分为______ 和______ 。
4.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______ 美好生活,认清______ ,______ 。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______ 。
生活在法治社会,我们应增强______ ,依法______ ,做一个自觉______ 的人。
我们要从______ 做起,避免沾染______ 习气,自觉______ 守法,防患于未然。
【课堂作业】——课堂及时练,知识掌握牢1.在我们身边,总一些同学从最开始的坏习惯发展成不良行为,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给自己和家人带来了无尽的悔恨。
这警示我们()A.不良行为必然导致犯罪B.远离网络就能远离犯罪C.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D.杜绝不良行为,预防犯罪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千里之堤,费于蚁穴"。
这些古语告诫我们( )A.一般违法和犯罪的本质是相同的,没有区别B.只要有了一般违法行为,就一定会发展为犯罪C.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D.有一般违法行为不要紧,只要不犯罪就没有关系3.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食品安全的执法检查力度。
下列属于因刑事违法行为而受到法律惩处的案例是()A.王某蛋糕作坊因不卫生而受到卫生监督机构的罚款处罚B.张某出售已变质的鱼货损害了顾客的身体健康,法院对张某作出赔偿判决C.蒋某多次销售掺假食品,被工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D.姚某因指使员工用地沟油“提炼”食用油后大量出售而被依法判处拘役,并处罚金4.学习了《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某中学八年级(2)班的同学围绕“不良行为、严重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区别和联系进行了讨论,其中你认为不正确的观点是()①同学甲: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严重不良行为属于违法行为②同学乙:犯罪行为一定是违法行为,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③同学丙:违法就是犯罪,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④同学丁: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触犯了刑法,具有刑事违法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厌学→逃学→辍学→流失社会→劣迹行为→违法犯罪”,几乎是未成年人走向犯罪道路的行为轨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同步测试题含答案-5.2 预防犯罪
5.2 预防犯罪一、单项选择题1. 在法律家族中,刑法是比较特别的一种法律。
下列对刑法认识正确的是( )①刑法和宪法处于同等地位,一样重要②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③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④刑法规定了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②③④2. 家是我们人生的驿站,是我们生活的乐园,也是我们避风的港湾。
家还是一件旧风雨衣,只有在狂风暴雨之中才能更体现它真正的价值。
下列对家理解正确的是( )①家是一个由房屋、家具等构成的物理空间②家为我们提供了物质保障、安全保障③家是我们情感的寄托④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3. 某中学生因在网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造成严重后果,受到刑罚处罚。
据此判断该中学生( )①已年满16周岁②触犯了刑法,其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③没有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④缺乏法治观念和意识,没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4. 近年来,利用网络对青少年实施诱拐、欺诈和性侵害等案件时有发生。
为避免此类侵害,我们应该( )①提高警惕,安全上网②抵制诱惑,拒绝上网③谨慎交友,防止上当④保护隐私,避免泄露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5. 下列属于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①吸食、注射毒品②参与赌博,屡教不改③偷窃,故意损毁财物④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6. 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其中主刑包括( )①管制和拘役②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③死刑④死刑和剥夺政治权利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D. ②③④7. 我国刑法将贩毒的刑事责任年龄规定为14周岁,充分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严重危害性 B.普遍约束性C.人身危害性 D.财产危害性8. 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 000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5.2 预防犯罪 练习题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第2课时预防犯罪一、单项选择题1.在法律家族中,刑法是比较特殊的一种法律。
下列对于刑法认识正确的是( )①只要触犯刑法就会被判处死刑②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③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④刑法规定了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下面漫画中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是 ( )A B C D3长治市某校八年级(2)班的学生就下面两条新闻进行了交流,其中不正确的是( ) 新闻一:一名男子因赶不上飞机,谎称飞机上有炸弹,致使飞机迫降,延误旅客行程。
新闻二:运城市交警重点整治在车身上放置玩偶等物品的行为,因为车身上放置玩偶容易分散后车司机的注意力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甲:新闻一中男子的行为,只是发泄不良情绪,不是违法行为。
乙:新闻一中男子的行为已对社会造成了危害,如果触犯刑法,则是犯罪行为。
丙:新闻二中车身上放置玩偶的行为如果妨碍了交通安全,则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丁:新闻二中车身上放置玩偶的行为,只要不造成交通事故就不是违法行为。
A.甲、乙、丙和丁B.甲、乙和丙C.甲、丙和丁D.乙、丙和丁4看了某个曾身居要职的领导干部被判处死刑的新闻后,小明在周记中写道:“那个领导干部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受到了行政处罚,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处以罚款16万元,没收所有非法所得。
他受到这样的处罚也是罪有应得。
”小明的周记中对法律名词的使用有几处错误( )A.2处B.3处C.4处D.5处5.2020年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作出裁定,核准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决定对孙某某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刑事判决。
2月20日,云南省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罪犯孙某某执行死刑。
以上案例说明( )①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判处的死刑属于主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属于附加刑③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这三个犯罪的基本特征都满足即为犯罪④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A.③④B.②④C.②③D.①②6.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老师给大家列举了一些行为,让同学们分类。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课堂练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5.2预防犯罪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国家用立法来保障公民权利的是( )A. 《劳动法》—劳动人民的权利 B。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的权利C。
《合同法》—劳动合同的权利 D。
《刑法》—犯罪分子的权利2。
下列几种关于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A. 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就是犯罪B。
违法行为就是犯罪C。
危害社会同时又违反刑法的行为才是犯罪 D. 违反了法律法规要受到制裁的行为是犯罪3. 相关部门作出禁止摩托车、非机动车、行人在隧道内通行及相关违规处罚的规定。
张某因骑摩托车穿越隧道被交警依法进行了相应的处罚.这警示我们()A. 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B。
骑车过隧道时要避开交警C. 要善于用法律保护自己,避免受罚D. 遵守法律是4. 目前全国正在深入推进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了危害群众生产生活的黑恶势力,这些黑恶势力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是___ _,应承担_ ___法律责任( )A. 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 B. 触犯了刑法刑事C。
严重社会危害性行政 D. 触犯了刑法民事5。
右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散布传播网络谣言就会构成犯罪,要受刑事制裁②明辨是非,遵纪守法,防微杜渐③正确行使权利,传播网络正能量④遵守网络规则,理性参与网络生活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6。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这条法律规定下来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B。
犯罪要受到法律惩罚应当远离违法犯罪7. 某中学法治副校长在该校做法治报告时指出:“现在不少中学生认为经常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参与赌博,屡教不改等行为无伤大雅。
殊不知,这极有可能一步一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上述所列行为中属于严重不良行为的是()A。
经常夜不归宿 B. 打架斗殴、辱骂他人C. 携带管制刀具D。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课时练习:5.2预防犯罪
5.2预防犯罪1.犯罪是青少年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处罚性D.罪与罚相适性2.犯罪历来是国家法律打击的重点,其主要原因是( )A.犯罪行为应该受到刑罚处罚B.犯罪行为是违法行为C.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D.犯罪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3.青少年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
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的相貌、去向,巧妙借助社会力量将歹徒抓获B.不管怎样,都要挺身而出,与不法分子拼到底C.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保护好作案现场D.在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更要讲究智斗4.下列思维导图中,①和②应填的内容是( )C.社会暴力性;法律观念D.严厉的强制性;社会和谐的保证5.为拍恶搞视频,吴某等5人在深圳地铁上大喊“趴下”引发恐慌。
因涉嫌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5人被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吴某等5人之所以被提起公诉,最主要原因是( )A.他们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他们的行为是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C.他们的行为是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D.他们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6.无数事实表明,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行为,往往只有一步之遥,防微杜渐是预防违法犯罪的重要途径。
下列说法与“防微杜渐”蕴含道理一致的是( )A.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C.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D.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7.蒋某在家中因家庭矛盾,将手机、电脑等从14楼扔出窗外,砸到楼下三辆轿车,人民法院以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蒋某有期徒刑一年。
蒋某受到刑罚处罚是因其行为( )①违反公序良俗②扰乱公共秩序③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④具有刑事违法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据未成年人犯罪大数据显示,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
这说明( )A.一般违法行为就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刑罚处罚B.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C.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D.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9.判断一种违法行为是否构成犯罪,主要看这种行为行是否符合犯罪的基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预防犯罪课时练一、单项选择题1.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这句话表明()A.小偷小摸没有关系,不会构成犯罪B.一般违法与犯罪都是违法行为,应受法律制裁C.“偷针”与“偷金”是一般违法与犯罪的本质差别D.一般违法较容易发展到犯罪2.“法律如果不推开特权的门,也一定跨不进人民的心。
”这句话表明()A.党员干部违法可以将功补过B.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C.党员干部不可能违法犯罪D.只有普通群众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3.一般违法行为包括()① 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④违宪行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某小学教师陈某因学生小明没有完成作业非常恼火,便拧小明的耳朵,结果将小明的左耳朵拧掉了。
对此,人民法院依法判处陈某有期徒刑,赔偿小明医疗费2万余元。
这表明我国法律()①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②禁止和制裁老师批评教育学生的行为③禁止和制裁老师体罚学生的行为④禁止和制裁老师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的行为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5.一般违法行为包括()①民事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④违宪行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 根据刑法规定,我国刑罚的种类分为()A.有期徒刑和无期徒刑B.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C.主刑和附加刑D.有期徒刑和死刑7.违法犯罪有极大的危害,同时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因此,要远离违法犯罪行为。
要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就必须()A. 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B. 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C. 只要不造成重大伤害,就不必在意自己的行为。
D .认清违法犯罪的危害8.某市未成年人管教所对在押的少年犯进行调查的数据显示,从他们曾有的行为看,有打架行为的占57.9%,有旷课行为的占49.8%,经常光顾网吧的占44.9%,有赌博行为的占44.3%,看过黄色书籍和淫秽影像制品的占31.9%。
这说明()①不良行为任其发展,可能导致违法行为②不良行为必然发展为违法行为③青少年要抵制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④不良行为是小节,无关紧要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9.在法律家族中,刑法是比较特别的一种法律。
下列对刑法认识正确的是()①刑法和宪法处于同等地位,一样重要②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③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④刑法规定了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0.“罪孽本自微末始,身陷囹圄悔方迟”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B.有错不改,就可能跌入犯罪的深渊C.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 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11.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即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A.违反了刑法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C.具有一般社会危害性D.刑罚当罚性1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这条法律规定下来理解不正确的是()A.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B.犯罪要受到法律惩罚C.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代价小D.未成年人应当远离违法犯罪13.有期徒刑()①是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②是主刑的一种③是附加刑的一种④是对犯罪分子实行的最严厉的制裁方法A.①②③④B.①②C.①③④D.①③二、非选择题14.某县未满18周岁的学生阿斌等三人,因父母工作忙,疏于管教,平时在学校不认真学习,常与社会上的闲散青年交往,沉迷网络游戏。
为了获得上网的费用,他们在某茶馆附近多次对路过的行人持刀抢劫。
该县人民法院依法分别判处三人有期徒刑二年零三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20 000元。
(1)阿斌等三人的持刀抢劫行为属于哪一种性质的行为?请结合材料写出你的判断理由。
属于犯罪行为。
因为阿斌等人多次持刀抢劫的行为符合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2)为避免类似案件的发生,请你分别向学校和同龄人提几点建议。
学校:①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和法治教育。
②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③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未成年人。
同龄人:①树立法律意识,遵纪守法。
②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③防微杜渐,正视错误,勇于改过。
15.分析题学生刘某原来是个好学生,自从认识了一些网友后,就经常旷课,到网吧打游戏,吸烟、酗酒,多次勒索同学,受到学校处分;并在社会上偷窃财物,参与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了筹集赌资,与上网友拦路抢劫多次,最终判处有期徒刑。
(1)刘某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他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在于他自己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自制力差;不能明辨是非;不能抵制诱惑等。
(2)我们应该怎样预防违法犯罪?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
《预防犯罪》同步练习◆选择题1.严重危害性是()A.犯罪的法律标志B.犯罪的最本质特征C.犯罪的刑事违法性D.犯罪的刑罚当罚性2.下列关于犯罪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违法行为可能发展成为犯罪行为B.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C.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D.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必然后果3.从“受到的制裁”来看,犯罪区别于一般违法的特征是()A.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B.犯罪是严重违法行为C.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D.犯罪违反了我国的刑法4.图中这名学生的行为属于()A.合理行为B.不良行为C.严重不良行为D.犯罪行为5.漫画给我们的警示是()A.坏习惯一旦养成就无法改变B.面对“黄、赌、毒”,任何人都无法抵制C.不良行为必然导致犯罪D.未成年人要防微杜渐,预防犯罪6.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积极预防犯罪并自觉同违法犯罪作斗争,就要正确理解和掌握犯罪的特征,划清与非罪的界限。
下列说法,正确指出了犯罪特征的是()①是否应受刑法处罚②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③是否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④是否违反刑法的规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主观题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小赵和小高的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不良行为?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为?哪些行为属于犯罪行为?(2)小赵和小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嗜好。
有些嗜好本身没错,但需要把握好度;有些嗜好则本身属于不良行为。
很多不良嗜好源自于不良诱惑。
(1)请列举部分同学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良嗜好。
(不少于三个。
3分)(2)青少年应如何抵制不良诱惑?(3分)9.中学生刘某接触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青年,在他们的影响下,刘某八年级时开始旷课、迷恋上网,搜寻色情、凶杀等信息,导致精神萎靡、无心读书。
九年级时,因利用赌博机聚众赌博,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悔改,为还赌债,绑架了同学李某,并勒索人民币2万元,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3年。
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刘某的行为哪些属于不良行为?哪些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哪些属于犯罪行为?(2)刘某从结交不良青年到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3)上述案例对我们加强自我防范有什么警示?10.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请从未成年人的角度谈谈如何预防违法犯罪?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此题考查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根据教材知识,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
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第三,犯罪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解析】本题考查对犯罪特征的了解,A的说法本身是正确的,但不属于法律的特征,故排除,B 和C的说法均是错误的,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故排除,D 入选。
3.C【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一般违法与犯罪关系的认识。
根据教材知识,一般违法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性较小,违反的是民事法律和行政法规,受到民事处罚或行政制裁;犯罪情节严重,对社会的危害性较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所以正确答案选C,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ABD。
故选C。
4.B【解析】由漫画描述得知,这名学生的偷书行为属于不良行为,所以B是正确的选项;是错误的行为;不是严重不良行为,也不是犯罪行为,所以排除ACD。
故选B。
5.D【解析】漫画的内容是说未成年人抵制不住黄赌毒的诱惑,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漫画启示我们未成年人要抵制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防微杜渐,预防犯罪,D符合题意;AB说法绝对,错误;不良行为可能导致犯罪,不是必然,C错误.故选D。
6.B依据教材相关知识,犯罪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其中严重社会危害性是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必然结果.故①②④符合题意;③不属于犯罪的特征;故选B。
二、主观题7.(1)逃学旷课(或放学后不按时回家)、向小同学索要财物属于不良行为。
入室盗窃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入室抢劫伤人属于犯罪行为。
(2)从不良行为到严重不良行为,从一般违法到犯罪,只有一步之遥。
如果有不良行为,又不及时改正,就极有可能一步步走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解析】(1)此题考查违法行为的分类。
由教材可知,上学逃课、勒索小同学财物属于不良行为,入室盗窃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入室抢劫属于犯罪行为。
(2)此题考查违法与犯罪之间的联系。
由教材可知,小赵和小高从不良行为到一般违法行为到犯罪,说明违法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及时改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导致犯罪。
8.(1)如:抽烟;酗酒;赌博;沉溺网络等。
(2)青少年要善于鉴别身边的不良诱惑,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并学会用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身和他人造成的危害。
(2分)结合实际进行回答的亦可给分,如:青少年当中不少人自制力不强,往往抵抗不住不良诱惑……以上答案内容,只要言之有理。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的知识是培养高雅情趣,抵制不良诱惑,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1)如:抽烟;酗酒;赌博;沉溺网络等。
(2)青少年要善于鉴别身边的不良诱惑,鼓起战胜不良诱惑的勇气,并学会用科学的态度、正确的方法摆脱它们的干扰,避免其对自身和他人造成的危害。
可结合实际进行回答,如:青少年当中不少人自制力不强,往往抵抗不住不良诱惑等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9.(1)不良行为:旷课、结交不良青年、迷恋网络色情凶杀信息;一般违法行为:聚众赌博;犯罪行为:绑架勒索。
(2)一个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往往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有了不良行为如不加以改正,任其发展,就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