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紫外诱变效应

合集下载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了解食醋、酒精、来苏水、碘液对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生长的影响2.熟练掌握培养基的制作方法3.熟练掌握平板划线法、涂布平板法等细菌接种操作二、实验原理:1. 食醋是家庭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也是具有医疗作用的保健佳品。

醋的主要成分为醋酸,还含有少量的葡萄糖酸、柠檬酸、苹果酸、乳酸等,传统中医常用醋与其他药材配伍,用于防治消化、呼吸等系统的疾病。

在肠道疾病流行的夏季,食醋可起到抗菌、杀菌的作用。

2. 酒精能渗入细菌体内,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固。

所以酒精在医疗卫生上常用它作消毒杀菌剂。

使用70%~75%的酒精,能使组成细菌的蛋白质凝固,又不能形成包膜,能使酒精继续向内部渗透,而使其彻底消毒杀菌。

3.碘液可以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故能殺死細菌、真菌等。

碘酒穿透力更強,甚至可以殺死細菌的芽孢,但對人体无害,可用於預防破伤风。

三、实验器材1. 菌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 材料:食醋、来苏水、碘液、酒精。

3. 试剂: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NaC,琼脂,水,pH7.0—7.2,在121℃灭菌20min。

4. 仪器:恒温培养箱、无菌培养皿、圆形滤纸片、1ml无菌移液管、镊子、接种环、酒精灯。

四、实验步骤: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制备(1)计算根据配方计算出实验中各种药品所需要的量,然后再分别称量。

(2)称量准确称取各种成分。

一些不易称量的成分如牛肉膏,可用玻璃棒取出放硫酸纸上称量,然后连同硫酸纸一起放入烧杯中。

(3)溶解向烧杯内加入所需的水量,将牛肉膏用水洗下后,取出硫酸纸弃去。

加热搅拌全溶后稍放冷。

(4)调pH值用酸度计或精密pH试纸测定其pH值,并用10%NaOH 调至所需pH值,必要时用滤纸或脱脂棉过滤。

一般比要求的pH高出0.2,因为高压蒸汽灭菌后,pH常降低。

(5)分装根据不同需要,可将配好的培养基分装入配有棉塞的试管或三角瓶内(附图1-1)。

微生物坏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微生物坏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姓名:指导教师:专业:实验班级:实验时间:实验地点: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实验目的1.了解温度,渗透压,及PH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2.了解抗生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学习抗菌谱试验的基本方法。

3.了解常用化学消毒剂对微生物的影响,学习测定石炭酸系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环境条件适宜时微生物生长良好,环境条件不适宜时,微生物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导致微生物死亡。

物理,化学,生物及营养等不同环境因素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机制不尽相同,而不同类型微生物对同一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也有差异。

1.渗透压微生物在等渗溶液中可正常生长;在高渗溶液中细胞失水,生长受到抑制;在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膨胀,因为大多数微生物具有较为坚韧的细胞壁,细胞一般不会破裂,可以正常生长,但低渗溶液中溶质含量低,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2.生物因素抗生素是某些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其它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每种抗生素都有它固定的抗菌范围和抗菌谱,例如青霉素只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抗菌作用,多粘菌素只对革兰氏阴性菌有作用,这类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另一些抗生素对多种细菌具有作用,例如四环素、土霉素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作用称为广谱抗生素。

3.化学消毒剂常用化学消毒剂包括(酚、醇、醛等)、重金属盐、卤素元素及其化合物、染料和表面活性剂等。

(5%石碳酸、1%来苏尔、75%乙醇、0.25%新洁尔灭)三.实验器材1. 金黄色葡萄球菌土壤分离细菌B1,B2斜面培养物,菌悬液,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NaCl含量0.1%,0.5%,15%)。

2. 无菌滤纸片(条),无菌刮铲,镊子,接种环,酒精灯,吸管3. 10g/L AgNO3溶液,40%石炭酸,2%甲酚皂,青霉素,链霉素(180万单位/mL)。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紫外诱变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紫外诱变

实验日期:2017.11.8 实验班级:生物技术指导教师:张建丽姓名:高熹学号:1120152430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和紫外诱变一、实验目的了解物理、化学及生物因素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作用及其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自然界,微生物广泛分布、无处不在,其生长发育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如温度、渗透压、紫外线、pH、氧气、某些化学药品及拮抗菌等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生理生化过程产生影响。

有的环境因素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须的条件,有的环境因素则表现出对微生物生长发育的抑制或者杀灭作用。

1.紫外线杀菌实验UV的波长范围为136~390nm,其中200~300nm波长范围的紫外线具有杀菌效应;波长254nm的UV最易被嘌呤和嘧啶碱基吸收,因而杀菌效果最强;紫外线杀菌主要是形成嘧啶二聚体,最常见的是胸腺嘧啶二聚体,相邻碱基间引起DNA螺旋的扭曲畸变,导致细菌的死亡。

实验中常用波长为254nm的15W紫外灯管,照射距离不超过3m。

照射时间为 15-30min。

2.化学消毒剂、抗生素抑菌实验化学消毒剂是通过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是与酶的-SH结合使酶失活而发挥杀菌或抑菌作用。

2.5%碘液的作用是碘不可逆地与菌体蛋白络氨酸结合;5%苯酚使蛋白质变性;75%乙醇使蛋白质脱水变性;0.05%龙胆紫中带正电荷基团与蛋白质的羧基结合;新洁尔灭作为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吸附在菌体细胞表面使其损伤;37%-40%甲醛水溶液与蛋白质氨基结合。

3.生物因素影响用接种环将产黄青霉的孢子划一直线接种于肉汤蛋白胨固体平板,置28℃培养48-72 h。

微生物之间的拮抗作用是普遍存在的。

许多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能产生某种特殊的代谢产物,具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作用,例如抗生素。

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是不同的,某些抗生素只对少数细菌有抗菌作用,例如青霉素一般只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抗菌作用,多粘菌素只对革兰氏阴性菌有作用,这类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而另一些抗生素则对多种细菌有作用,例如四环素、土霉素等对许多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作用,这类抗生素称为广谱抗生素。

实验六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紫外诱变效应

实验六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紫外诱变效应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紫外诱变效应生05 边晔 2010030026周四班同组成员:徐竞实验时间 2012年11月22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2.了解紫外线诱变原理,并初步掌握紫外线诱变育种的方法。

3.练习单菌落划线分离微生物。

二、实验原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极其广泛,几乎无处不在,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受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不同的微生物及微生物不同的生理状态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也不同,有的环境因素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条件,有的表现为抑制作用,有的表现为杀菌作用。

温度通过影响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结构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

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最快的温度为其最适生长温度,但它并不等于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

粘质沙雷氏菌能产生红色或紫红色色素,菌落表面颜色随着色素量的增加呈现出由橙黄到深红色逐渐加深的变化趋势。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主要包括重金属及其盐类、有机溶剂(酚、醇、醛等)、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等。

根据是杀死还是抑制微生物,可分为致死剂和抑制剂。

常用的3个指标:最低抑制浓度(MIC)、半致死剂量和最低致死剂量。

许多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能产生某种特殊代谢产物如抗生素,具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作用。

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是不同的,某些抗生素只对少数细菌有抗菌作用。

产黄青霉分泌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主要抗G+细菌。

链霉素作用于核糖核酸30S亚基,所以链霉素只作用原核生物。

链霉素以抗G-细菌为主。

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主要是因为它诱导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来破坏DNA的结构,使其不能正常行使功能。

另外,空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臭氧(O3),也有一定杀菌作用。

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是226-256nm部分。

紫外线透过物质能力很差,所以只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它距离照射物以不超过1.2米为宜。

实验十-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g向和紫外诱变效应

实验十-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g向和紫外诱变效应

课程名称:中学生物实验技术实验名称:实验十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g向和紫外诱变效应姓名:学号:实验成绩:实验日期:年月日实验地点:指导教师:一,实验目的1.了解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作用及其试验方法.2.了解紫外线诱变原理,并初步掌握紫外线诱变育种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极其广泛,几乎无处不在,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受着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不同的微生物及微生物不同的生理状态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也不同,有的环境因素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条件,有的表现为抑制作用,有的表现为杀菌作用。

1.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温度通过影响蛋白质、植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结构如细胞膜的流动性及完整性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过高的环境温度会导致蛋白质或核酸的变性失活,而过低的温度会使酶活力受到抑制,细胞的新陈代谢活动减弱。

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最快的温度为其最适生长温度,但它并不等于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

黏质赛氏杆菌能产生红色或紫红色色素,菌落表面颜色随着色素量的增加呈现出由橙黄到深红色逐渐加深的变化趋势。

2.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主要包括重金属及其盐类、有机溶剂(酚、醇、醛等)、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等.重金属离子可与菌体蛋白质结合而使之变性或与某些酶蛋白的巯基相结合而使酶失活,重金属盐则是蛋白质沉淀剂,或与代谢产物发生整合作用而使之变为无效化合物;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及校酸变性,也可破坏细胞膜透性使内含物外溢;碘可与蛋白质酪氨酸残基不可逆结合而使蛋白质失活,氧气与水发生反应产生的强氧化剂也具有杀寓作用;染料在低浓度条件下可抑制细菌生长,染料对细菌的作用具有选择性,革兰阳性菌普遍比革兰阴性菌对染料更加敏感,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这类物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膜,改变其进性,同时也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3.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生物之间的关系从总体上可分为互生、共生、寄生、拮抗等,微生物之间的拮抗现象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许多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能产生某种特殊代谢产物如抗生素,具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作用.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诺是不同的,某些抗生素只对少数细菌有抗菌作用,例如青霉素一般只对革兰阳性菌具有抗菌作用,多黏菌素只对革兰阴性菌有作用,这类抗生常称为窄谱抗生素;另一些抗生素对多种细菌有作用,例如四环素、土霉素对许多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都有作用,称为广谱抗生素。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实验报告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实验报告

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主要研究外界因素对细菌的影响,我们使用几种不同的方法研究了温度、pH值和紫外线对细菌的生长和复制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温度下,细菌的生长和复制速率不同。

当温度较高时,细菌生长和复制速率较快。

在不同的pH值下,细菌的生长也有所不同。

细菌在pH值为7左右的中性条件下生长最好。

经过紫外线照射,细菌的生长也呈明显的受到抑制的趋势,紫外线照射的时间越长,细菌生长能力就越弱。

总的来说,外界因素对细菌的生长和复制有着显著的影响,我们需要了解这些影响以便更好地控制和使用细菌。

引言: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原核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在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对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其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本实验旨在研究外界因素对细菌生长和复制的影响,包括温度、pH值和紫外线照射等。

材料与方法:1. 材料:细菌溶液、培养基、三角量杯、试管、移液管、离心机、紫外线灯、温度控制箱、pH计、电子天平等。

2. 方法:(1) 温度对细菌的影响实验:准备好培养基和细菌溶液,分别取5ml细菌液,分别放入三个试管中,分别放置在20℃、30℃和40℃的温度箱中,过程中每隔1小时进行一次离心取样,记录细菌生长情况。

(2) pH值对细菌的影响实验:将细菌溶液分别放入pH为4、5、6、7、8、9的培养基中,混合均匀后,进行培养,观察48小时内细菌的生长情况。

(3) 紫外线对细菌的影响实验:在细菌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细菌液,用紫外线灯照射不同时间(0、10、20、30分钟),然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

结果:1. 温度对细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0℃的条件下,细菌生长缓慢,到48小时时,只有非常少的细菌复制了。

在30℃的条件下,细菌生长得更快,到48小时时,有很多细菌繁殖了。

在40℃的条件下,细菌的生长呈明显的停滞,只有很少数的细菌繁殖了。

2. pH值对细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为7左右的条件下,细菌的生长最好,在48小时后,培养液中细菌数量大大增加。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并观察在不同环境因素下微生物菌落的生长情况。

实验原理:微生物菌落的生长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氧气含量、营养物质等。

本实验选取了温度和营养物质两个因素作为实验因素,通过对不同温度和添加不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微生物的菌落生长情况进行观察,以探究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步骤:1.准备培养基和微生物。

选取含有相对较多营养物质的琼脂培养基和经过消毒处理的微生物培养物。

2.将琼脂培养基分别装入4个试管中,并分别标注为A、B、C、D。

3.在试管A和B中分别加入5ml蔗糖水,制成含糖的培养基;将试管C和D作为对照组,不添加任何物质。

4.将4个试管分别放入不同的温度环境中,分别为4℃、22℃、30℃和37℃。

5.将准备好的微生物培养物分别接种到4个试管中的琼脂培养基中。

接种后适当摇晃培养基,使微生物均匀分布。

6.观察微生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每隔12小时记录一次,直至观察时间达到48小时。

实验结果:经过48小时的培养,观察到微生物菌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如下:1.不同温度环境下微生物菌落生长情况:(1)在4℃条件下,微生物生长速度较慢,菌落数量较少。

(2)在22℃条件下,微生物生长速度适中,菌落数量较多。

(3)在30℃条件下,微生物生长速度较快,菌落数量较多。

(4)在37℃条件下,微生物生长速度迅速,菌落数量较多。

2.添加不同营养物质所得到的微生物菌落生长情况:(1)在添加蔗糖水的培养基中,微生物生长状况较好,菌落数量较多。

(2)在对照组中,微生物生长状况较差,菌落数量较少。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温度会对微生物的生长产生明显的影响,不同温度环境下微生物生长速度不同。

2.营养物质对微生物生长也有重要的影响,营养物质充足的环境下微生物生长状况较好。

3.不同微生物对环境因素的敏感度不同,不同微生物在相同环境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生长现象。

实验八-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八-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八-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其生存、繁殖和活动受到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将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了解微生物的适应能力和抗逆能力。

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可以了解下列内容:(1)了解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需的环境条件;(3)了解微生物的适应能力和抗逆能力。

2.实验器材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石蜡培养皿、菌落计数器、培养基、平板、灭菌器、恒温箱、植物保温箱、紫外灯等。

3.实验方法(1)不同温度下对微生物的影响将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分别接种在含有培养基的石蜡培养皿上,分别放置在20℃、37℃、45℃恒温箱中孵育24小时。

观察不同温度下两种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5)紫外线辐射对微生物的影响4.实验结果大肠杆菌在20℃下生长缓慢,呈现线形生长,37℃时生长最佳,生长形态为圆形或不规则形;45℃时生长受到抑制,只有极少数生长。

葡萄球菌在20℃下无生长,37℃时表现最佳生长形态,45℃时生长受到抑制,只有极少数生长。

大肠杆菌在室内光照充足的条件下生长最快,黑暗中生长受到一定抑制;葡萄球菌在室内和黑暗条件下均较慢,没有明显差别。

大肠杆菌在pH为5、9的条件下不能生长,只有在pH为7的中性条件下生长正常;葡萄球菌在pH为5、7、9的条件下均有较好的生长,生长与pH无明显相关。

大肠杆菌在0.2%~1%的NaCl浓度范围内有较好的生长,1.2%时生长受到抑制,但仍有部分生长;葡萄球菌在0.2%~0.6%间有良好的生长,0.8%~1.2%时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两种微生物在不同时间的辐射处理下,生长都出现受损状况,但大肠杆菌受损情况更明显。

5.实验分析微生物生存条件受到温度、光照、pH、盐度等多个环境因素的影响。

大肠杆菌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正常;在光照条件下,适度的光照有利于其生长,黑暗环境有一定抑制作用;在pH条件下,中性条件为最适宜的生存环境;在盐度范围内,0.2%~1%的浓度范围内生长良好;对紫外线的抵抗力相对较弱,会对其生长造成较明显的损害。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实验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实验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实验人类对环境的了解和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研究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成为近年来科学界的热门话题。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成分等等,这些因素对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温度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温度是环境因素中最为明显和普遍的影响因素之一。

人们常常通过实验来研究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以植物为例,科学家可以将不同温度下种植的相同品种的植物进行对比实验,观察其生长速率、叶片大小和形状等指标的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植物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生长最为良好,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或受损。

二、湿度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湿度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尤其对水生生物影响巨大。

科学家通过调节不同湿度条件下的实验环境,观察生物的生长和适应能力。

例如,在蜗牛生态箱中设置不同湿度的实验组,发现湿度过高会导致蜗牛滋生过多,湿度过低则会对其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

这些实验结果揭示了湿度对生物的阈值效应,提醒人们保持适宜的湿度条件以维护生物的生存环境。

三、光照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光照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环境因素之一。

科学家常常利用光照的差异开展实验,探究光照对生物的影响。

以鸟类为例,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内设置不同亮度和周期的灯光,模拟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观察鸟类的活动、繁殖行为和迁徙模式的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光照是鸟类行为和生理适应的重要因素,对其生物钟和生理周期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

四、土壤成分对生物的影响实验土壤成分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人们可以通过实验来研究不同土壤成分对植物的影响。

以豆类植物为例,科学家可以分别种植在贫瘠土壤和富饶土壤中,并观察其生长情况和产量的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富饶土壤中的植物更加茂盛,叶片更绿、果实更大。

这些实验成果提示人们注意土壤养分的合理补给,以保证植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综上所述,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实验是近年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通过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可以进一步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环境保护和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角色,它们分布在各个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空气、植物表面及动物体内等。

环境是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的关键因素之一,不同的环境会对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从温度、湿度、光照、气体、营养物质和污染物等方面探讨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一、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都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

一般来说,微生物可以分为低温微生物、中温微生物和高温微生物三类。

低温微生物能在0-20℃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如一些海洋浮游微生物、钓鱼岛蓝藻等。

中温微生物能在20-45℃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如大肠杆菌等常见菌种。

高温微生物则能在45-100℃以上的环境中生长和繁殖,如古菌、双歧菌等。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长速度:不同温度下,同一种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存在差异。

低温下微生物生长速度较慢,高温下生长速度较快。

2.营养代谢:高低温度均会影响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影响其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利用率。

3.结构和形态:微生物在不同的温度下,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膜结构和形态,如高温下的双歧菌可能形成纤维状的生长方式。

4.生长期: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期在不同的温度下会有所不同,例如一些海洋浮游微生物在低温环境下其生长速度会快速下降且寿命会缩短。

二、湿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湿度是指空气中水分含量的大小,对微生物生长和繁殖具有一定的影响。

通常来说,微生物对湿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其生存的温度、营养和其他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其在湿度条件下的表现。

湿度对微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分含量与生长速度:微生物生长和繁殖的速度取决于其环境中的水分含量,长期处于干旱状态下的微生物容易死亡或处于休眠状态。

2.抗逆能力:适宜的湿度环境可以提高微生物的抗逆能力,使其更加耐受低温、干旱等环境压力。

3.水分含量与营养物质利用率:水分含量较高的环境中,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率较高,可以更快速地进行代谢和生长。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随着人类对环境的不断破坏,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为了深入研究这一问题,我们开展了一项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

本实验使用的微生物是大肠杆菌,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个不同的环境因素,包括温度、酸碱度和营养物质,分别控制这些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微生物培养,并将其放置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观察记录,对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首先,我们探究了不同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我们在实验中设置了三个不同的温度条件,分别为室温、37度和60度。

实验结果表明,在37度的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最为迅速,而在60度的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则受到了显著的抑制。

这表明温度对微生物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温度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存在显著的差异。

其次,我们考察了酸碱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我们将培养基分别调整为pH值为5.5、7.0和9.0的三种不同的酸碱度条件。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在pH值为7.0的条件下,微生物的生长最为迅速,而在酸性条件下(pH值为5.5)和碱性条件下(pH值为9.0),微生物生长速度均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

这表明酸碱度对微生物的生长速度也存在着显著的影响。

最后,我们研究了营养物质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我们在三种不同的培养基上分别添加了不同的营养物质,并对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在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如牛肉汤培养基),微生物的生长最为迅速;而在无机盐类含量较高的培养基(如无菌纯水培养基)中,微生物的生长则受到了显著的抑制。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具有重要的影响,不同的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的生长速度存在显著的差异。

在未来的生物技术研究中,我们应当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控制微生物的生长,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

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报告

实验六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目的]1、了解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的原理。

[实验原理]除营养条件因素外,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很多,如许多物理因子(如温度、渗透压、紫外线、酸碱度、氧气等)、一些化学因子(如各类药品和抗生素等)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生理生化过程均能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之,一切不良的环境条件均能使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导致菌体死亡。

但是,一些能形成芽孢的微生物在不良环境下形成休眠体,它对恶劣环境有较强的耐受力和抵抗力。

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使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制,甚至将其彻底杀死;而对有益微生物的利用则可促使其更快地生长繁殖。

在这些环境因子中物理因素中的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最为明显。

不同的微生物生长的繁殖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不同,根据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可分为高温菌、中温菌和低温菌。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都属于中温菌。

不同的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同,芽孢对高温有强的抵抗能力。

化学药品中的抑菌剂和杀菌剂,有抑菌和杀菌作用。

有些菌类能产生抗生素或细菌素,它们的抗菌机制不同;有些干扰微生物细胞膜的功能,有些阻碍细胞壁合成,有些影响蛋白质或核酸的合成等。

有些植物或中药含有杀菌成分,称为植物抑菌素。

如大蒜、姜、葱、黄芪、金银花、板蓝根等。

[实验材料]1、菌种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的斜面培养物。

2、培养基普通肉汤、普通平板。

3、仪器和其他物品恒温培养箱、接种环、酒精灯、高压锅、水浴锅、三种消毒剂、圆滤纸片、镊子、药敏纸片等。

[实验内容]1、温度对细菌的影响湿热灭菌实验:通过煮沸灭菌和高压蒸汽灭菌验证高温对细菌的影响无菌勾取两种细菌,分别接种3支普通肉汤,做好标记。

做以下处理后,37℃18-24h 培养后观察结果。

(1)60℃15min(2)煮沸15min(3)15P 15min2、化学消毒剂对细菌的影响密集接种法接种细菌取两块无菌平板,用无菌接种环分别勾取81010和葡萄球菌(编号为8213)培养物少许,先在平板琼脂表面中央划一条线,垂直该线作平行密集划线,划满平板。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知识分享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知识分享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实验六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掌握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的原理。

(2)掌握微生物的接种方法。

二、实验原理: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是由其细胞内外一系列物化环境系统统一体所构成的,除营养条件外,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生理生化过程均能产生很大影响,总之一切不良的环境条件均能使微生物的生长受抑制,甚至导致菌体死亡。

物理因素如温度,渗透压,紫外线等,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新陈代谢过程产生重大影响,甚至导致菌体的死亡。

不同的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不同,根据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的范围,分为高温菌,中温菌和低温菌。

自然界中绝大多数微生物中属于中温菌。

不同的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力不同,芽孢杆菌的芽孢对高温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渗透压对微生物的生长有重大的影响。

等渗溶液适合微生物的生长,高渗溶液可使微生物细胞脱水发生质壁分离,而低渗溶液则会使细胞吸水膨胀,甚至可能使细胞破裂。

紫外线主要作用于细胞内的DNA,使同一条链的DNA相邻嘧啶间形成的腺嘧啶二聚体。

引起双链结构的扭曲变形,阻碍剪辑的正常配对,从而抑制DNA的复制,轻则使微生物发生突变,重则造成微生物的死亡。

紫外线照射的量与所用紫外灯光的功率、照射距离和照射时间有关。

紫外线光灯照射距离固定、照射的时间越长,则照射剂量越高。

紫外线透过物质的能力弱,一层纸足以挡住紫外线的透过。

环境因素中的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如化学药品、PH、氧、微生物间的拮抗作用和噬菌体,对微生物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化学药品中的抑菌剂或杀菌剂,有抑菌作用或杀菌作用。

本实验选数种常用的药物,以实验其抑菌效能和同一药物对不同的抑制效力。

微生物作为一个群体,其生长的PH范围很广,但绝大多数种类都在PH5~9之间,而每种微生物都有生长的最高、最低和最适PH。

根据微生物对氧的需求,可把微生物分为需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量大类。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紫外诱变效应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紫外诱变效应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紫外诱变效应姓名:王韬班级:生76组号:7-2组同组人:袁堂谧实验日期:2009-11-26一、实验目的:1.了解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2.了解紫外诱变的原理和紫外诱变在育种方面的应用。

3.练习单菌落划线分离微生物。

二、实验原理:1.微生物对微生物的影响:温度通过影响酶活力、蛋白质和核酸的活性来影响细胞新陈代谢。

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最快的温度是微生物生存的最适温度。

但不一定是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

黏质赛氏杆菌能产生红色或紫红色色素,菌落表面颜色随着色素量的增加呈现出由橙黄到深红色逐渐加深的变化趋势。

2.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多种化学物质通过不同原理影响微生物的生长。

例如重金属离子可以与菌体蛋白质结合而使之变形。

有机溶剂可以使蛋白质和核酸变性或溶解细胞膜。

3.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许多细菌在生命过程中产生某些特殊的代谢产物如抗生素。

这些物质可以影响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青霉素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强于阴性菌。

链霉素作用于原核生物。

4.紫外线对微生物的影响:1)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主要因为它诱导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来破坏DNA的结构,使其不能行使正常功能。

另外,空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臭氧,也有一定杀菌作用。

紫外线杀菌最强的波长是226-256nm。

可见光能激活生物体中的光复活酶,使形成的二聚体拆开复原,部分或全部消除紫外线的作用,所以杀菌或诱变后的微生物应避光。

2)紫外线对细菌生长的作用。

我们可以利用个体经紫外线照射后的遗传特性会发生改变这种特性来进行灭菌或菌种选育工作。

紫外线诱变最有效的波长仅仅是253-265nm,一般紫外线杀菌灯所发出的紫外线波长大约有80%为254nm。

三、实验材料:菌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菌液(18h)、粘质赛氏杆菌平板、一侧成线的产黄青霉,灰色链霉菌平板各1个培养基:淀粉培养基平板实验试剂:0.5%碘液,1%甲醛,1%过氧化氢,75%乙醇,95%乙醇,1%稀释的84消毒液实验仪器:25 ℃、30 ℃、37 ℃培养箱等,紫外照射箱四、实验步骤:(一)温度对黏质赛氏杆菌菌落色素形成的影响1.用接种环取培养好的粘质赛氏杆菌单菌落,在三个肉汤蛋白胨平板上分区划线接种,要保证能得到单一菌落。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J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J

实验器材
1、菌种: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3、仪器及其他:
吸管、接种环、载玻片、镊子、紫外灯。
(一)物理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1、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在牛肉膏蛋白胨琼脂斜面培养基上接种大肠 24h 后观察菌苔生长情况。
杆菌3支,放在4℃、37℃和50℃条件下培养,
11,每种3管,每管盛培养液10ml,灭菌备用。 每管牛肉膏蛋白胨液体培养基中接种大肠杆菌液0.1ml, 摇匀,37℃恒温摇床培养24h后观察结果,根据菌液 的混浊程度判定微生物在不同pH生长情况。

(二)各种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滤纸片法)——不同药物的杀菌实验。
1、用100ul无菌枪头分别吸取大肠杆菌菌0.1ml菌液于牛肉膏蛋白胨 琼脂平板上,然后用无菌涂布均匀。 2、将已涂布好的平板底皿划分成等份,每等份内标明一种化学因素 的名称。
3、用无菌镊子将已灭菌的圆形滤纸片(5mm)分别浸入装有各种化 学试剂的试管中浸湿。
4、无菌操作将片贴在平板相应区域,平板中央贴上浸有无菌生理盐 水的滤纸片作为对照。 5、将上述贴好滤纸片面的平板于37℃下倒臵培养,24小时后取出观 察抑(杀)菌圈的大小。
结果与分析

1、填表记录各种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 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2、为什么菌苔长成载玻片形态?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目的及要求

了解某些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 长的影响及细菌芽孢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
实验原理
环境因素(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如温 度、渗透压、紫外线、pH、氧气、某些化学药品及拮抗菌 等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生理生化过程产生影响。 不良的环境条件使微生物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导致菌体 的死亡。但是某些微生物产生的芽孢,对恶劣的环境条件 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可以通过控制环境条件,使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抑 制,甚至被杀死;而使有益微生物得到发展。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三、杀细菌素:某些细菌产生的对相应细 菌具有抑制或杀菌作用的蛋白质。
一般只作用于其相应的或相近的细菌, 大肠杆菌产生大肠杆菌素对沙门、 志贺氏、 克氏、巴氏细菌有作用。
谢 谢 大 家!
制 作 人:杨 明 凡
第一节 物理因素(5)
流通蒸气灭菌:100℃ 30分可杀死细菌繁殖体, 但不能杀灭芽胞。
间歇灭菌法:用于易被高温破坏的物品 。如糖培养基。 巴氏消毒:杀死病原菌和其它细菌的全部繁殖体。 湿热: 61~63℃ 30分钟 杀死总细菌90%,全部病原菌。
71~72℃ 15~30秒钟 132℃ 1秒钟 高压蒸气灭菌:压力较高、沸点升高,杀死全部细菌芽胞
新的诱变剂——快中子、较X、γ射线具有较大的电 离密度,可引起诱变。
第一节 物理因素(13)
四、 超声波对微生物的影响
超声波 9000周/秒
可听波
超声波具有杀菌作用——芽胞 、小病毒对 其不甚敏感,对细菌、酵母、大病毒敏感。
①破坏菌体和细胞结构。
②消毒
③诱变
④提取病毒 灭菌
五、激光
第二节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1)
形态
生长
发育
繁殖 化学因素 促进微生物发育
致病力
(浓度低 高 )
抗菌性
选适当培养基、培养环境 用于 :
①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②消毒、灭菌
③诱发变异
毒害 诱变 致死
第二节 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的影(2)
一、消毒剂对微生物的作用
消毒剂:使细菌细胞原生质变性沉淀或使酶类的SH基或其它 成份被氧化而起到杀灭或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常用的消毒剂: (一)酸类: [H+]
温 和 噬 菌 体 : 溶 源 性 细 菌 。 指 侵 入 细 菌 后 噬 菌 体 DNA与细胞DNA并存,均以一定速度在细菌体内复制, 并不发生溶菌现象。这样的噬菌体称温和型~。带有温 和型噬菌体的细菌称溶源性细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和紫外诱变效应生05 边晔 2010030026周四班同组成员:徐竞实验时间 2012年11月22日一、实验目的1.了解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生物因素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2.了解紫外线诱变原理,并初步掌握紫外线诱变育种的方法。

3.练习单菌落划线分离微生物。

二、实验原理在自然界中,微生物分布极其广泛,几乎无处不在,微生物的生长发育受着环境因素的影响。

而不同的微生物及微生物不同的生理状态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也不同,有的环境因素是微生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条件,有的表现为抑制作用,有的表现为杀菌作用。

温度通过影响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细胞结构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

微生物群体生长、繁殖最快的温度为其最适生长温度,但它并不等于积累某一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

粘质沙雷氏菌能产生红色或紫红色色素,菌落表面颜色随着色素量的增加呈现出由橙黄到深红色逐渐加深的变化趋势。

常用的化学消毒剂主要包括重金属及其盐类、有机溶剂(酚、醇、醛等)、卤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等。

根据是杀死还是抑制微生物,可分为致死剂和抑制剂。

常用的3个指标:最低抑制浓度(MIC)、半致死剂量和最低致死剂量。

许多微生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能产生某种特殊代谢产物如抗生素,具有选择性地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的作用。

不同抗生素的抗菌谱是不同的,某些抗生素只对少数细菌有抗菌作用。

产黄青霉分泌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主要抗G+细菌。

链霉素作用于核糖核酸30S亚基,所以链霉素只作用原核生物。

链霉素以抗G-细菌为主。

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主要是因为它诱导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来破坏DNA的结构,使其不能正常行使功能。

另外,空气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臭氧(O3),也有一定杀菌作用。

紫外线杀菌力最强的波长是226-256nm部分。

紫外线透过物质能力很差,所以只适用于空气及物体表面的灭菌,它距离照射物以不超过1.2米为宜。

紫外线对于人体也有伤害作用。

紫外线对细菌生长的影响是随着紫外线对微生物照射剂量、时间及距离的不同,对微生物的生理活动也相应地产生不同的效果:剂量高、时间长、距离短就易杀死它们,剂量低、时间短、距离长时就会有少量个体残存下来,其中一些个体的遗传特性发生了变异。

我们可以利用这种特性来进行灭菌或菌种选育工作。

紫外诱变最有效的波长仅仅是在253~265nm,一般紫外线杀菌灯所发射的紫外线大约有80%是254nm。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用具紫外照射箱,37℃、33℃、30℃、25℃培养箱25个淀粉培养基平板在一边已长成一直线状菌落的产黄青霉,泾阳链霉菌平板各1个培养18小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菌液,粘质赛氏杆菌的平板无菌的小圆滤纸片、接种环、涂布棒、黑纸、标签纸、酒精灯、记号笔、打火机、试管架、各种规格的移液器及枪头1%稀释的84消毒液,0.05%甲紫,95%乙醇,75%乙醇,1%过氧化氢,2.5%的碘液,5%苯酚,1%甲醛,四、实验步骤1.温度对微生物(粘质赛氏杆菌和未知菌)的影响实验用接种环取培养好的粘质赛氏杆菌单菌落,在3个淀粉平板上分区划线接种,要保证能得到单一菌落。

做好标记,将第一个平板在25℃,第二个在30℃进行培养,第三个在37℃进行培养。

24h后取出,观察不同温度下培养粘质赛氏杆菌生长状况和产生色素情况。

用接种环取培养好的未知菌的单菌落,在3个淀粉平板上分区划线接种,要保证能得到单一菌落。

做好标记,将第一个平板在30℃,第二个在33℃进行培养,第三个在37℃进行培养。

24h后取出,观察不同温度下菌落生长情况判断最适生长温度。

2.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用无菌吸头吸取100μ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于淀粉培养基上,用无菌涂布棒涂布均匀。

将上述培养皿用记号笔分成8等份,每一等份内标明一种药物名称。

用无菌镊子将小滤纸片分别浸入各种药剂中,然后对号放入培养皿的小区内。

注意不要造成药品交叉污染。

置37℃温室培养24h后,观察。

比较抑菌圈大小。

3.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影响取已接种产黄青霉和泾阳链球菌并培养48小时的平板各一,在菌苔边缘5毫米处垂直向外划直线接种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37℃培养24小时,观察结果。

4.紫外线的对微生物的影响(紫外线的杀菌效果检验)用无菌吸头吸取100μ1培养18h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液于淀粉培养基平板上,以无菌涂棒涂布均匀;用一张纸片遮住部分平板培养基,打开皿盖,置紫外灯下照射3min后取出纸,盖上皿盖。

在黑暗中(或红灯下)用双层报纸包裹,倒置于37℃培养24h后观察结果。

5.紫外线对微生物的诱变效应取摇瓶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的枯草杆菌菌液0.1ml加入0.9ml生理盐水中,进行10倍稀释,依次做10-1~10-8稀释。

各取100μl菌液涂平板,每稀释度涂2个。

紫外线照射:10-5照射20s,10-4照射30s ,10-3照射40s,10-2照射50s ,10-1照射60s。

以10-6、10-7和10-8平板作对照。

处理后的培养皿在黑暗中(或红灯下)用双层报纸纸包好,倒置37℃培养,24h后观察并记录结果。

五、 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实验表一 温度对粘质赛氏杆菌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30℃较深的橙红色分析:由照片可见,细菌的长势良好,可惜没有划出单菌落。

菌体的颜色随着温度产生不同的颜色,说明粘质赛氏杆菌的色素积累速度不同。

25、30℃的时候颜色呈橙红色其中30℃的颜色最深,37℃的颜色偏浅。

说明30℃是粘质赛氏杆菌的较适合温度。

表二 温度对实验服上细菌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 培养温度拍照菌落生长情况33℃线较细分析:这三个板是我划的。

由图可见,对未知菌S1的划线分离还是得到了一些单菌落。

由菌落的大小与线的粗细可以看出,未知菌S1在37℃的菌落最大,线最粗,长的菌也最多最密,生长状况最好。

(当然也不排除每次划线蘸取的菌液不等量)。

但这样明显的差异,还是可以说明,37℃是该菌的较适合温度。

2.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表三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编号化学试剂抑菌圈直径/mm抑菌原理抑菌能力排序1 0.05%甲紫溶液24 结合蛋白质羧基,碱性阳离子染料,对G+菌选择性抑制。

12 2.5%的碘液10 碘和蛋白发生碘化反应。

33 5%苯酚 5 苯酚使蛋白变性、沉淀。

84 1%甲醛7 破坏蛋白质的氢键或氨基75 1%过氧化氢8 强氧化作用 66 1%稀释的84消毒液11 利用次氯酸,破坏细胞膜、酶、蛋白质27 75%乙醇8.5 使蛋白质变性,脱水,溶解类脂58 95%乙醇9 使蛋白质变性,脱水,溶解类脂4滤纸片直径6mm图1化学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的结果分析:本实验通过测量抑菌圈的直径来分析各种溶液的抑菌能力,实验结果如表中所示。

可知甲紫和84消毒液以及碘酒的消毒能力都较强。

这些化学试剂原理大都为使蛋白质失活,从而破坏细菌的生理活性,使其生长受到抑制。

但由于乙醇极易挥发,而且溶液量不容易控制相等,这应该是本实验的系统误差。

3. 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影响表四 生物因素对微生物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平板种类 实验菌种 抑菌程度平板拍照结果产黄青霉大肠杆菌弱枯草杆菌较弱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强泾阳链球菌大肠杆菌较强枯草杆菌较强金黄色葡萄球菌强分析:由于菌体生长情况的影响,很难判断具体的抑菌距离,只能通过菌体划线的从前到后的生长情况的变化来判断抑菌能力。

产黄青霉所产生的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中交联多肽的合成,对革兰氏阳性菌(枯草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

特别是对金葡的抑菌效果较好,这点从图中可以看出,远离产黄青霉的一端金黄色较深,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情况较好。

但可能由于枯草杆菌取菌较多,因此抑制现象并不明显,从前到后的差别不大。

大肠杆菌的划线上,从前到后呈正常划线特点,即浓度越来越小,因此青霉素对其抑制效果较差。

泾阳链霉菌产生链霉素能和细菌核糖体的30S 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合成,所以对革兰氏阴性和阳性菌同样有效。

而由于真核细胞没有30S 亚基,所以链霉素对真核生物没有影响。

由图中可以看出,靠近泾阳链霉菌的一端菌落颜色较浅偏透明,说明链霉素对三种细菌都有抑制作用。

4. 紫外线的对微生物的影响(紫外线的杀菌效果检验)图2 紫外线的对微生物的影响(紫外线的杀菌效果检验)实验结果分析:从图可知,纸片覆盖区域细菌大量生长,菌落密度较高。

而未覆盖区几乎没有菌落存在,表明细菌基本被紫外线杀灭。

此结果说明紫外线确实具有有效的杀菌能力。

原理应该是紫外线引起细菌基因突变,导致一些生长必需的基因发生功能缺失性突变,使得细菌不能正常生长而死亡。

无覆盖区可见少量菌落,可能是变异的菌株,即对紫外线有一定抵抗能力的突变体。

当然,也可能由于紫外线照射不均而生长出的细菌。

5.紫外线对微生物的诱变效应滴加碘液后,淀粉存在的区域遇碘液变蓝,而淀粉被枯草杆菌分解的区域则形成透明圈。

通过菌体数的大小和形成的透明圈的数目来分析紫外线对于微生物的诱变效应。

表六紫外线对微生物的诱变效应的实验结果汇总稀释度照射时间(s)处理后活菌数平均值存活率(%) 致死率(%)平均直径(像素)1 2透明圈菌落HC比值10-160 192*4 丢失768 1.5*10-6 >99.9% 3.64.21.91.92.110-250 274*4 205*4 960 1.8*10-5 >99.9% 4.44.82.22.02.210-340 139 179*4 427 8.4*10-5 >99.9% 5.04.72.01.92.510-430 66 87 77 1.4*10-4 >99.9% 3.8 1.9 2.34.0 1.510-520 313 124 224 2.5*10-2 >99.7% 3.64.51.42.02.410-60 103 77 90 1 0 4.85.01.51.82.910-70 9 25 17 1 0 4.24.02.01.82.210-80 7 10 9 1 0 5.0 2.5 2分析:1)菌落总数通过上表最后三个对照组的数据进行计算。

因其未受到紫外线照射,假设它们的存活率为1,致死率为0。

2)由透明圈直径同菌体直径的比例(HC)的计算结果可知,经过紫外诱变后,细菌的HC值发生了变化,这表明着细菌可能发生了突变,使得菌落产生淀粉酶分解淀粉的能力略有增强。

但数值的变化并不大,实验结果并没有表现出很强的相关性,说实话,我觉得这种差别(再考虑一些随机误差,没有足够的控制变量等等)并不足以说明紫外诱变的效果。

反倒是可以肯定活下来的细菌中存在着某些变异,使得它们可以忍受住紫外线的摧残而生存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