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件】第8章平衡与协调训练
合集下载
运动治疗技术—平衡与协调训练(康复治疗技术课件)
3 稳定极限
稳定极限是指在不失衡的条件下,重心在支撑点上方摆动时所允许的最大角 度,其大小取决于支撑面的大小和性质,大、硬、平整时稳定极限大,小、 软、不平整时稳定极限则小。
4 摆动的频率
摆动的频率越低,平衡越好,反之摆动的频率越高,则越容易失去平衡。
5 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视觉、本体感觉、前庭感觉与平衡有重要关系。正常情况下在睁眼时控制平 衡以本体感觉和视觉为主,反应灵敏,而在闭目时则需依靠前庭感觉,但反 应不如本体感觉、视觉灵敏。
主要适用于因神经系统或前庭器官病变引起的平衡功能障碍患者。
中枢性瘫痪伴有重度痉挛者;精神紧张导致痉挛加重者;对伴有高血压、 冠心病的患者要在治疗师的监督下进行。
平衡训练方法
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 坐位→站立位
仰卧位的平衡训练主要是躯干的平衡训练,所采用的训练方法是桥式运动, 其目的主要训练腰背肌和提高骨盆的控制能力,诱发下肢分离运动,缓解躯 干及下肢的痉挛,提高躯干肌肌力和平态平衡训练。
辅助站立训练 在患者尚不能独立站立时,需首先进行辅助站立训练。可以由治疗师扶助患 者,也可以由患者自己扶助肋木、助行架、手杖或腋杖等,或者患者站于平 行杠内扶助步行。
独立站立训练 患者面对镜子保持独立站立位,这样在训练时可以提供视觉反馈,协助调整 正确的姿势。独立站立并可保持平衡达到一定的时间,就可以进行自动态站 立平衡训练。
循序渐进原则 1 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2 稳定极限由大到小 3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4 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5 从睁眼到闭眼
个体化原则
因人而异,制订个体化的训练方案。每个患者的病情不同,平衡功能障碍 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亦不相同,因此应该坚持个体化原则。
《平衡与协调训练》课件
平衡和协调训练的注意事项
1 逐步增加难度
2 始终保持平衡
训练时应逐步增加动作的难度,避免过度 挑战导致受伤。
进行平衡训练时要保持双脚着地或平衡器 械稳定,避免摔倒或失去平衡。
3 保持正确的姿势
4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训练方法
训练时要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避免造成 不必要的压力或伤害。
根据年龄、健康状况和训练目标选择适合 自己的平衡和协调训练方法。
结论及实践建议
平衡和协调训练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重要且有益的。将平衡和协调训练融入 日常生活和运动训练中,可以改善健康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平衡与协调训练》PPT课件
适用人群介绍 平衡和协调的定义 为什么平衡和协调训练很重要 平衡和协调训练的好处 平衡和协调训练的常用方法 平衡和协调训练的注意事项 结论及实践建议
适用人群介绍
无论年龄、性别、健康状况如何,任何人都可以从平衡和协调训练中受益。无论是职场上的团队建设, 还是个人健康管理,平衡和协调都是关键的能力和素质。 图片:运动中的团队合作
平衡和协调的定义
平衡是身体在运动中保持稳定的能力,而协调则是各个身体部位共同运动的能力。平衡和协调是身体整 体运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运动员进行平衡器械训练
为什么平衡和协调训练很重要
平衡和协调的训练可以改善身体的稳定性和整体运动能力,减少运动伤害的 风险。它还可以提高运动表现,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身体柔韧性,促进身心 健康。
平衡和协调训练可以促进身心放松,减轻 压力,改善睡眠质量。
平衡和协调训练的常用方法
平衡板训练
通过站在平衡板上进行各种 动作,如前后晃动、旋转等, 可以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球类运动
参加篮球、足球等球类运动, 可以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反 应能力。
平衡和协调训练PPT学习课件
•静/动态站立平衡训练仪不仅仅 是安全的站立 这一创新的站立 训练仪器使得身体安全的站立和 稳定的行走训练结合为一体。对 于还不能自己单独站立的那些活 动受限制的人们,该仪器将帮助 他们约束住双腿及腰部,使他们 可以在腰部的带动下同时向各个 方向移动。 这一设备增强了传 统机器的性能,使双腿及上身都 能在稳定的训练中受益,同时带 来愉快的训练的过程。
23
平衡训练方法-肘膝跪位
•此种训练体位同样主要 适合截瘫患者,也适用 于运动失调症和帕金森 综合征等具有运动功能 障碍的患者。
24
平衡训练方法-双膝跪位和半跪位
•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
25
平衡训练方法-坐位
包括长坐位平衡训练和端坐位平衡训练
1.长坐位平衡训练:截瘫患者多采用长坐位进行平 衡功能训练。
• 量表法: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主要有Berg平 衡量表,Tinetti量表 ,以及“站起-走”计 时测试 。
• 平衡测试仪: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定量 评定平衡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其种类包括 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 ( BPM ) , Balance Master,Smart Balance,Equitest 等。
20
平衡训练方法-训练顺序
截瘫患者: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
膝跪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 偏瘫患者:
仰卧位→坐位→站立位。
21
平衡训练方法-仰卧位
桥式运动分类:双桥运 动、单桥运动。 桥式运动方法:完成伸 髋、屈膝、足平踏于床 面的动作。
22
平衡训练方法-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适合截瘫患者,是上肢 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 拐步行前的准备训练。
2.端坐位平衡训练:偏瘫患者多采用端坐位平衡训 练。
23
平衡训练方法-肘膝跪位
•此种训练体位同样主要 适合截瘫患者,也适用 于运动失调症和帕金森 综合征等具有运动功能 障碍的患者。
24
平衡训练方法-双膝跪位和半跪位
•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
25
平衡训练方法-坐位
包括长坐位平衡训练和端坐位平衡训练
1.长坐位平衡训练:截瘫患者多采用长坐位进行平 衡功能训练。
• 量表法: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主要有Berg平 衡量表,Tinetti量表 ,以及“站起-走”计 时测试 。
• 平衡测试仪: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定量 评定平衡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其种类包括 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 ( BPM ) , Balance Master,Smart Balance,Equitest 等。
20
平衡训练方法-训练顺序
截瘫患者: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双
膝跪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 偏瘫患者:
仰卧位→坐位→站立位。
21
平衡训练方法-仰卧位
桥式运动分类:双桥运 动、单桥运动。 桥式运动方法:完成伸 髋、屈膝、足平踏于床 面的动作。
22
平衡训练方法-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适合截瘫患者,是上肢 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 拐步行前的准备训练。
2.端坐位平衡训练:偏瘫患者多采用端坐位平衡训 练。
平衡与协调训练PPT课件
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 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然后保持平衡 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患者可先跪 于治疗床上,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平衡功能改善 后,再在平衡板上训练 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患者自已向 各个方向活动或和治疗师进行抛接球训练
患者站立于软垫上,可从站立于硬地板开始,逐渐过渡到 在薄地毯、薄枕头或沙发垫上站立 患者在行走中转圈练习,从转大圈开始,逐渐变得越来越 小,两个方向均应练习
适用于具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 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肺等疾患,生命体征不稳定时,暂
不宜训练
训练时,治疗师要在患者旁边注意监护,以免发生跌倒 训练前、训练中或出院前要注意平衡功能评定,以制定
• 中枢整合
• 运动控制
观察法:观察坐、站和行走等过程中的平衡状态 量表法: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主要有Berg平衡量表, Tinnetti量表 ,以及“站起-走”计时测试
平衡测试仪: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定量评定平衡
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其种类包括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 ( BPM ) ,Balance Master, Smart Balance,Equitest等
平衡反应
• 当平衡状态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立
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平衡反应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
• 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 • 7 ~ 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
• 9 ~ 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
• 12 ~ 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
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
• 感觉输入
• 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 • 所完成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用
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要点ppt课件
Berg平衡量表评定指南
测评者按照以下说明示范每个工程和〔或〕 给予受试者以指导。如果某个工程测试双侧 或测试1次不成功需要再次测试,那么记分时 记录此工程的最低得分。
大多数工程中,受试者在要求的位置上需保 持一定时间。不能到达所要求的时间或距离, 或需要监护,或需要外界支持或测评者的帮 助,那么按照评定标准给予相应的分数。受 试者要意识到完成每项任务时必须保持平衡。
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
22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测评工具:秒表或带有秒针的手表1块、直尺或带 有5、12、25cm刻度的测量尺1把。测试所需的椅 子要高度适中。在进展第12项任务时要用到一个 台阶或一只高度与台阶相当的小凳子。
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
24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动态姿势图根本原理
平衡调节主要依赖躯体感觉、视觉和前庭 觉三种感觉,采取如下方法可评估平衡控制中 感觉的作用。
1.改变受试者的支持状态、视觉状态,干扰受试 者的躯体感觉、视觉,使机体仅依靠前庭觉来 调节平衡。
平衡反响的表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支撑点发生变化,身体向外力方向弯 曲、伸展;
第二种方式:支撑点发生变化,躯干向倾斜上方弯 曲,肢体外展;
第三种方式:从前向后推,出现足趾屈曲、屈髋、 躯干屈曲、上肢前平抬、头与肩前倾;
第四种方式:从后向前推,出现足趾屈曲、足跟抬 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后摆、肩后伸、头后仰
静态姿势稳定性评定
测评者按照以下说明示范每个工程和〔或〕 给予受试者以指导。如果某个工程测试双侧 或测试1次不成功需要再次测试,那么记分时 记录此工程的最低得分。
大多数工程中,受试者在要求的位置上需保 持一定时间。不能到达所要求的时间或距离, 或需要监护,或需要外界支持或测评者的帮 助,那么按照评定标准给予相应的分数。受 试者要意识到完成每项任务时必须保持平衡。
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
22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测评工具:秒表或带有秒针的手表1块、直尺或带 有5、12、25cm刻度的测量尺1把。测试所需的椅 子要高度适中。在进展第12项任务时要用到一个 台阶或一只高度与台阶相当的小凳子。
平衡和协调运动功能评定
24
一旦我单位在贵局承办的“海峡两岸 渔业资 源增殖 放流活 动”放 流苗种 招标中 中标, 我单位 将严格 按照招 标方案 的要求 和合同 的约定 执行
动态姿势图根本原理
平衡调节主要依赖躯体感觉、视觉和前庭 觉三种感觉,采取如下方法可评估平衡控制中 感觉的作用。
1.改变受试者的支持状态、视觉状态,干扰受试 者的躯体感觉、视觉,使机体仅依靠前庭觉来 调节平衡。
平衡反响的表现方式
第一种方式:支撑点发生变化,身体向外力方向弯 曲、伸展;
第二种方式:支撑点发生变化,躯干向倾斜上方弯 曲,肢体外展;
第三种方式:从前向后推,出现足趾屈曲、屈髋、 躯干屈曲、上肢前平抬、头与肩前倾;
第四种方式:从后向前推,出现足趾屈曲、足跟抬 起、伸髋、躯干后伸、上肢后摆、肩后伸、头后仰
静态姿势稳定性评定
平衡与协调训练-PPT课件
协调训练
操作方法及程序
大动作开始:
先做容易完成的大范围、快速的动作,熟练后再做小范围、缓慢动作的训练
上肢和手的协调训练应从动作的正确性、反应速度快慢、动作节律性等方面进 行
下肢协调训练主要采用下肢各方向的运动和各种正确的行走步态训练
睁眼练习开始:
先睁眼练习后闭眼训练。两侧程度不等时先从轻侧开始
注意事项
• 年龄
• 性别
• 神经与精神系统
• 肌肉力量 • 身体状态(包括特殊疾患) • 药物使用 • 运动疲劳等
临床评估和训练要适当考虑 个体化原则
人体平衡的生物学特点
• 人体不能处于绝对的静止状态
• 人体内力在维持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
• 生物体在平衡控制中有补偿动作
• 人体具有自我控制与调节能力
• 人体平衡受到心理因素影响
相关基本概念
控制 协调 平衡 共剂失调
平衡功能康复训练技术
人体平衡的基本概念
平衡 指物体或系统的一种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或系统,除非受到外界的影响,
它本身不能有任何自发的变化。在不同,维护身体稳定的能力----本讲义 平衡 是指身体所处在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
球、棒或滚桶训练:治疗师与患者面对面站立抓握体操棒,患者先用健侧下肢支 撑体重,患足置于球或滚筒上,治疗师用脚将球或滚筒前后滚动,患者下肢随着 滚动完成下肢的屈伸运动;随后患侧下肢站立,健足踏于球上完成类似动作
硬地板-软垫训练:患者先站立于硬地板上,逐渐过渡到薄地毯、薄枕头或沙发 垫上站立 注意事项 同无器械平衡训练
无器械平衡训练
训练顺序:由易到难。支撑面从稳定到不稳定,逐步缩减支撑面积;训练
体位从卧位、坐位到立位,逐渐提高重心;动作从简单到复杂,在保持稳
平衡和协调训练
53
(三) 整体协调性训练
1.原地踏步走:踏步的同时双上肢交替摆臂,逐 渐加快速度。 2.原地高抬腿跑:高抬腿跑的同时双上肢交替摆 臂,逐渐加快速度。 3.其他:跳绳,踢毽子等等。 协调训练开始时均在睁眼的状态下进行,当 功能改善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将有些训练项 目改为闭眼状态下进行,以增加训练的难度, 如:指鼻练习、对指练习等等。
途径
脊髓、前庭核、内侧纵束、脑干网状系统、小脑、大脑
皮层
作用
接受信息,分析整合权重,传出运动指令 有意过程 无意过程——姿势反射
运动控制
通过三种调节机制或姿势性协同运动模式来调整
身体平衡 静态控制:肌肉张力调整 动态控制
踝策略 髋策略
跨步策略
保护性伸展 保护性抓握
返回
13
量表法 Berg Balance Scale
14项内容
独立坐位,坐位起立,由站到坐,床椅转移, 独立站位,并足站立,踵趾站立,单足站立, 闭眼站立,转身站立,前伸,地面拾物, 转体一周,踏台阶
评分:
评测时间20分钟,满分:4 X 14=56 <45分提示跌倒可能性增加
<36分独立活动跌倒危险性100%
5.平衡功能训练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同时 进行相应的肌力训练等其他训练。
46
第三节 协调功能训练
返回
47
一 影响协调训练的因素
1.与协调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2.动作的频率 3.与协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其他因素:如精神、心理、认知和患 者的主动性等。
返回
48
二 协调训练的基本原则
1.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动作的练习由简单 到复杂。 2.重复性训练:每个动作都需重复练习,才 能起到强化的效果。 3.针对性训练:对具体的协调障碍进行针对 性的训练,这样更具有目的性。 4.综合性训练:除了协调训练,还要进行相 关训练,如改善肌力和平衡的训练等。
平衡和协调训练
返回
17
平衡训练方法
仰卧位
桥式运动分类:双桥运动、单桥运动。 桥式运动方法:完成伸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
的动作。
桥式运动训练:治疗师可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患
膝上,然后向前下方拉压膝关节,另一只手拍打 患侧臀部,刺激臀肌收缩,帮助患髋伸展。
返回
18
平衡训练方法-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
适合截瘫患者,是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 持拐步行前的准备训练。 患者取俯卧位,前臂支撑上肢体重,保持静 态平衡;然后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的肩部, 进行他动态平衡训练;最后进行自动态平衡训练, 患者自己向各个方向活动。
1
内容
一、概述
二、平衡功能训练
三、协调功能训练
2
一 、概述
返回
3
平衡的定义
平衡( balance, equilibrium )是指物体 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 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牛顿第 一定律)。
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衡复杂得多, 平衡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 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 种能力。
返回
20
平衡训练方法-
双膝跪位和半跪位
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 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然后 保持平衡。 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患 者可先跪于治疗床上,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 平衡功能改善后,再在平衡板上训练。 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患 者自已向各个方向活动或和治疗师进行抛接球训练。
返回
35
四 协调训练的注意事项
1.协调功能训练适用具有协调功能障碍的患者。 2.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或严 重感染,或严重的痉挛等,则暂不宜训练。
(康复训练课件)平衡与协调能力评定
结果分析:
✓ 7项检查均按3个等级记分,最高平衡评分为14分
✓ 少于14分说明平衡功能有障碍,评分越少,功能障 碍程度越严重
✓ 治疗前、后的评分结果可作为训练前后平衡能力变 化的比较
Berg平衡量表(BBS)
⒈由坐到站 ⒉独立站立 ⒊独立坐 ⒋由站到坐 ⒌床-椅转移 ⒍闭眼站立 ⒎双足并拢站立
•平衡测试仪
静态平衡功能:
方法:重心移动,摆动测定。
评定内容:
• 站立位:双足站(60秒);单腿站(10秒);足尖对足跟站(60秒)
• 坐位
静态平衡测试
ERBE:Balance
Basic Balance Master®
SMS: 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 (BPM)
动态平衡测试系统
测试内容:
感觉整合测试(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 SOT) 运动控制测试(motor control test, MCT) 应变能力测试(adaptation test, ADT) 有限稳定性测试(limits of stability, LOS)
协调的概念 协调运动的分类
协调评定
协调(coordination)
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 能力,例如用适当的肌力、速度和 节奏,准确的方向和距离
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协调控制的部 位包括小脑、基底节和脊髓后索
平衡的概念 影响平衡的因素
平衡能力的分类 平衡障碍原因 评价方法与训练方法
评价
平
衡 障
观察法:如三级分法
碍
常
量表评定法:如Fugl-Meyer 平
用
衡量表、Berg平衡量表
评
价
【教学课件】第8章平衡与协调训练
木插板进行作业治疗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协调功能训练适用具有协调功能障碍的患者 • 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或严重感染,
或严重的痉挛等,则暂不宜训练 • 训练前、训练中要注意协调功能评定,以了解问题所
在,制定或修改训练方案 • 协调功能训练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同时进行相应的肌
或修改训练方案 • 当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功能障碍时,要注意综合康复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返回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与协调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 动作的频率 • 与协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 其他因素:如精神、心理、认知和患者的主动性等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 – 协调与平衡密切相关。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ystaxia)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轮替试验、 食指对指试验、拇指对指试验、握拳 试验、拍膝试验、跟-膝-胫试验、旋 转试验和拍地试验
• 患者取肘膝跪位保持平衡;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 患者自己向各个方向活动或者躯干侧屈或旋转,然后可指 示患者将一侧上肢或下肢抬起并保持平衡,随着稳定性的 增强,再将一侧上肢和另一侧下肢同时抬起并保持平衡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 • 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然后保持平衡 • 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患者可先跪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协调功能训练适用具有协调功能障碍的患者 • 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或严重感染,
或严重的痉挛等,则暂不宜训练 • 训练前、训练中要注意协调功能评定,以了解问题所
在,制定或修改训练方案 • 协调功能训练不是孤立进行的,要同时进行相应的肌
或修改训练方案 • 当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功能障碍时,要注意综合康复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返回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与协调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 动作的频率 • 与协调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 其他因素:如精神、心理、认知和患者的主动性等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 – 协调与平衡密切相关。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dystaxia)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轮替试验、 食指对指试验、拇指对指试验、握拳 试验、拍膝试验、跟-膝-胫试验、旋 转试验和拍地试验
• 患者取肘膝跪位保持平衡;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 患者自己向各个方向活动或者躯干侧屈或旋转,然后可指 示患者将一侧上肢或下肢抬起并保持平衡,随着稳定性的 增强,再将一侧上肢和另一侧下肢同时抬起并保持平衡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 • 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然后保持平衡 • 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患者可先跪
平衡和协调训练PPT教案
脑干内的 前庭神经 核以及小脑
整合、加工
形成 主观 意识
运动 神经核
反应
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
感觉输入
中枢整合
运动控制
6
平衡的评定
观察法:观察坐、站和行走等过程中的平衡状态。 量表法: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主要有Berg平衡量
表,Tinnetti量表 ,以及“站起-走”计时测试。 平衡测试仪: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定量评定
按是否借助器械分类:徒手、借助器械训练 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分类:静态、自动态、
他动态训练 按疾病类型分类:脊髓损伤、中风、脑外伤、
帕金森综合征等的平衡训练
35
训练顺序
训练顺序: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 位→坐位→双膝跪位→半跪位→站立位
偏瘫患者:仰卧位→坐位→站立位
截瘫患者: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坐位 →双膝跪位→半跪位→站立位
感觉性共济失调时,足跟找不到膝盖。
六、闭目难立征:
小儿双足并拢站立,两手向前平伸,闭 眼后倾斜欲倒为异常。小脑性共济失调 睁眼闭眼都站不稳,闭眼稍明显。小脑 蚓部病变易向后倾;一侧小脑半球病变 或一侧前庭损害向病灶侧倾倒。感觉性 共济失调只当闭眼时站立不稳。
七、反跳试验
患者闭眼,一侧上肢用力握拳屈曲,医师用力 使其拉开的过程中突然放松,
无恶心、呕吐、无肢体抽搐,无体重减轻,目前病情稳定,
下肢可缓慢行走,右上肢可抬举过头顶,手指轻微活动,
神志清醒,语言流利,精神佳,饮食睡眠好,大、小便正 常。
二、讨论问题: 讨论问题:如何进行偏瘫患者平衡功能训练?
床边平衡训练 床边正确的坐姿,保持身体平衡, 包括躯干前后左右和旋转各向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治疗床上,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平衡功能改善 后,再在平衡板上训练 • 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患者自已向 各个方向活动或和治疗师进行抛接球训练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包括长坐位平衡训练和端坐位平衡训练
– 长坐位平衡训练:截瘫患者多采用长坐位进行平衡 功能训练
– 端坐位平衡训练:偏瘫患者多采用端坐位平衡训练
• 患者取肘膝跪位保持平衡;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 患者自己向各个方向活动或者躯干侧屈或旋转,然后可指 示患者将一侧上肢或下肢抬起并保持平衡,随着稳定性的 增强,再将一侧上肢和另一侧下肢同时抬起并保持平衡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 • 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然后保持平衡 • 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患者可先跪
目录
• 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
– 感觉输入 – 中枢整合 – 运动• 观察法:观察坐、站和行走等过程中的平衡状态 • 量表法: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主要有Berg平衡量表,
Tinnetti量表 ,以及“站起-走”计时测试 • 平衡测试仪: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定量评定平
衡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其种类包括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 ( BPM ) ,Balance Master,Smart Balance,Equitest等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按训练时的体位分类: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 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和站立位训练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患者应双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直视前方目标,逐渐使支 撑面变窄,即双足间距离缩短至1/2足长,在进行这一训 练时前臂首先伸展,然后放置体侧,再交叉于胸前,在进 行下一个难度训练之前,每一体位至少保持15s,训练时 间总共为5~15min
• 患者站立于软垫上,可从站立于硬地板开始,逐渐过渡到 在薄地毯、薄枕头或沙发垫上站立
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 – 协调与平衡密切相关。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
(dystaxia)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轮替试验、 食指对指试验、拇指对指试验、握拳 试验、拍膝试验、跟-膝-胫试验、旋 转试验和拍地试验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平衡反应
– 当平衡状态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 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 平衡反应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
– 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 – 7 ~ 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 – 9 ~ 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 – 12 ~ 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或修改训练方案 • 当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功能障碍时,要注意综合康复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 按是否借助器械分类:徒手、借助器械训练 • 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分类:静态、自动态、他动态训练 • 按疾病类型分类:脊髓损伤、中风、脑外伤、帕金森综合
征等的平衡训练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协调 ( coordination )
– 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 – 所完成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返回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支撑面积 • 平衡的条件 • 稳定极限 • 摆动频率 • 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 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截瘫患者
–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 双膝
– 跪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
• 患者在行走中转圈练习,从转大圈开始,逐渐变得越来越 小,两个方向均应练习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适用于具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 • 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肺等疾患,生命体征不稳定时,暂
不宜训练 • 训练时,治疗师要在患者旁边注意监护,以免发生跌倒 • 训练前、训练中或出院前要注意平衡功能评定,以制定
• 偏瘫患者
– 仰卧位→坐位→站立位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桥式运动分类:双桥运动、单桥运动 • 桥式运动方法:完成伸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的动作 • 桥式运动训练
– 治疗师可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患膝上,然后向前下方拉压 膝关节,另一只手拍打患侧臀部,刺激臀肌收缩,帮助患 髋伸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适合截瘫患者,是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拐步行 前的准备训练
• 患者取俯卧位,前臂支撑上肢体重,保持静态平衡; 然后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的肩部,进行他动态 平衡训练;最后进行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自己向各 个方向活动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此种训练体位同样主要适合截瘫患者,也适用于运动失调 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等具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
第八章 平衡与协调训练
第一节 概述
丁琴
第二节 平衡功能训练
第三节 协调功能训练
内容
返回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平衡( balance, equilibrium )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 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 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牛顿第一定律)
• 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衡复杂得多,平衡是 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 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进行站立位的平衡训练,都是为步行做好准备, 并最终达到步行的目的
– 静态平衡训练 – 他动态平衡训练 – 自动态平衡训练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患者双足尽可能靠拢,必要时双手或 单手扶墙保持平衡,然后左右转头
• 患者步行,必要时他人给予帮助 • 患者练习在行走中转头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静态平衡
– 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 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的状态
• 动态平衡
– 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 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 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
– 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 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包括长坐位平衡训练和端坐位平衡训练
– 长坐位平衡训练:截瘫患者多采用长坐位进行平衡 功能训练
– 端坐位平衡训练:偏瘫患者多采用端坐位平衡训练
• 患者取肘膝跪位保持平衡;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 患者自己向各个方向活动或者躯干侧屈或旋转,然后可指 示患者将一侧上肢或下肢抬起并保持平衡,随着稳定性的 增强,再将一侧上肢和另一侧下肢同时抬起并保持平衡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主要适合于截瘫患者 • 静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然后保持平衡 • 他动态平衡训练:患者取双膝跪位或半跪位。患者可先跪
目录
• 保持人体平衡需要三个环节的参与
– 感觉输入 – 中枢整合 – 运动• 观察法:观察坐、站和行走等过程中的平衡状态 • 量表法:信度和效度较好的量表主要有Berg平衡量表,
Tinnetti量表 ,以及“站起-走”计时测试 • 平衡测试仪: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较快的定量评定平
衡能力的一种测试方法,其种类包括Balance Performance Monitor ( BPM ) ,Balance Master,Smart Balance,Equitest等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按训练时的体位分类:仰卧位、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 膝跪位、双膝跪位、半跪位、坐位和站立位训练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患者应双足分开与肩同宽站立,直视前方目标,逐渐使支 撑面变窄,即双足间距离缩短至1/2足长,在进行这一训 练时前臂首先伸展,然后放置体侧,再交叉于胸前,在进 行下一个难度训练之前,每一体位至少保持15s,训练时 间总共为5~15min
• 患者站立于软垫上,可从站立于硬地板开始,逐渐过渡到 在薄地毯、薄枕头或沙发垫上站立
用适当的力量和速度,达到准确的目标等几个方面 – 协调与平衡密切相关。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
(dystaxia)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指鼻试验、指-指试验、轮替试验、 食指对指试验、拇指对指试验、握拳 试验、拍膝试验、跟-膝-胫试验、旋 转试验和拍地试验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平衡反应
– 当平衡状态改变时,机体恢复原有平衡或建 立新平衡的过程,包括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
• 平衡反应的形成有一定的规律
– 6个月时形成俯卧位平衡反应 – 7 ~ 8个月形成仰卧位和坐位平衡反应 – 9 ~ 12个月形成蹲起反应 – 12 ~ 21个月形成站立反应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或修改训练方案 • 当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功能障碍时,要注意综合康复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 按是否借助器械分类:徒手、借助器械训练 • 按患者保持平衡的能力分类:静态、自动态、他动态训练 • 按疾病类型分类:脊髓损伤、中风、脑外伤、帕金森综合
征等的平衡训练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协调 ( coordination )
– 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的能力 – 所完成运动的质量应包括按照一定的方向和节奏,采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返回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支撑面积 • 平衡的条件 • 稳定极限 • 摆动频率 • 与平衡有关的感觉的作用 • 与平衡有关的运动控制系统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截瘫患者
– 前臂支撑下的俯卧位→肘膝跪位→ 双膝
– 跪位→半跪位→坐位→站立位
• 患者在行走中转圈练习,从转大圈开始,逐渐变得越来越 小,两个方向均应练习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适用于具有平衡功能障碍的患者 • 当患者具有严重的心肺等疾患,生命体征不稳定时,暂
不宜训练 • 训练时,治疗师要在患者旁边注意监护,以免发生跌倒 • 训练前、训练中或出院前要注意平衡功能评定,以制定
• 偏瘫患者
– 仰卧位→坐位→站立位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桥式运动分类:双桥运动、单桥运动 • 桥式运动方法:完成伸髋、屈膝、足平踏于床面的动作 • 桥式运动训练
– 治疗师可将一只手放在患者的患膝上,然后向前下方拉压 膝关节,另一只手拍打患侧臀部,刺激臀肌收缩,帮助患 髋伸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适合截瘫患者,是上肢和肩部的强化训练及持拐步行 前的准备训练
• 患者取俯卧位,前臂支撑上肢体重,保持静态平衡; 然后治疗师向各个方向推动患者的肩部,进行他动态 平衡训练;最后进行自动态平衡训练,患者自己向各 个方向活动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此种训练体位同样主要适合截瘫患者,也适用于运动失调 症和帕金森综合征等具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
第八章 平衡与协调训练
第一节 概述
丁琴
第二节 平衡功能训练
第三节 协调功能训练
内容
返回
目录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平衡( balance, equilibrium )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 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 于一种稳定的状态(即牛顿第一定律)
• 人体平衡比自然界物体的平衡复杂得多,平衡是 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并能在运动或受到 外力作用时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的一种能力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进行站立位的平衡训练,都是为步行做好准备, 并最终达到步行的目的
– 静态平衡训练 – 他动态平衡训练 – 自动态平衡训练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患者双足尽可能靠拢,必要时双手或 单手扶墙保持平衡,然后左右转头
• 患者步行,必要时他人给予帮助 • 患者练习在行走中转头
《物理治疗学》第二版
目录
• 静态平衡
– 人体或人体某一部位处于某种特定的姿势,例如 坐或站等姿势时保持稳定的状态
• 动态平衡
– 自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在进行各种自主运动, 例如由坐到站或由站到坐等各种姿势间的转换运 动时,能重新获得稳定状态的能力
– 他动态平衡:指的是人体对外界干扰,例如推、 拉等产生反应、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