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国家中等收入陷阱的启示

合集下载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教训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教训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教训作者:郑之杰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4年第10期文/郑之杰20世纪60年代初期,有100多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至今进入高收入国家的只有寥寥十几个,且大多数是小国。

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有人认为中国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性很大。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分析跨越陷阱国家的成功经验和跌入陷阱国家的教训,对中国未来发展非常重要。

一、韩国和日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经验韩国和日本是通过增长动力机制转换和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成功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顺利成为高收入国家的典型,对中国的借鉴意义较大。

总体而言,从日本、韩国的经验看,跨越陷阱实际上是竞争力的阶段性提升和跨越问题,日韩持续增长能力的核心是培育出内生增长动力,最关键的是实现了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方式转换,其主要经验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日本实现了轻工业—重工业—第三产业的适时转换升级,完成了由“贸易立国”到“技术立国”再到“文化立国”的转变。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方国家奉行贸易保护主义,极大地冲击了韩国出口导向型经济。

韩国提出“产业结构高级化”的政策目标,加速从依托增加资金投入、维持廉价劳动力的粗放型发展战略,转为主要依靠增加研发投资和提高产业科技含量提升竞争力。

韩国大力发展以电子工业为核心的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整顿轻纺、纤维、染色等低附加值产业;将汽车、造船、机械等产业的制造工程逐步转移出去,国内主要抓研发、设计等前端工程及营销、售后服务等后端高附加值工程。

这为韩国在全球产业调整过程中抢占先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依靠技术创新立国高收入经济体在中等收入阶段,均采取各种战略和措施来提高本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以此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1982 年,韩国正式提出“科技立国”战略,并明确其主要目标是利用先进技术改造原有产业。

世纪之交的拉美左翼政党对“拉美陷阱”的反思及启示

世纪之交的拉美左翼政党对“拉美陷阱”的反思及启示

理 、永 世 长 存 的好 制度 ,也 有 它本 身 的历 史 局 限性 和 发展 宿 命 :另 一 方面 ,中 国和 其他 社 会 主义 国家在
长期 的 社 会主 义建 设 中所 取 得 的 巨大 成 就 , 向世 界 全 方 位展 示 了社 会主 义 制度 对 资本 主 义 制度 的优 越
性 ,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 的中流砥柱。这也给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 了新机遇 ,开辟 了新视
会 动荡 此 起彼 伏 ,整 体 发展 出现 阶段 性滞 缓 。国 发展 ,包括 阿 根廷 在 内的许 多拉 美 国 家在美 国 的
际 社会 把 这一 发 展现 象 称之 为 “拉 美 陷 阱 ”。这 压力 和 诱导 下 ,不 得 不接 受 美 国政 府 和世界 银 行
就 是世 纪 之交 拉美 各 个 国家 面 临 的发 展 困境 ,究 等 国际 金 融 机 构 开 出 的 接 连 不 断 的 “结 构 性 调
共产党之间新型的国际联系已经建立起来 ,可以说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这一艰难的探索过程中正在缓
慢而持续地 向前发展 ,从而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从低谷 中走 了出来 ,构成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在低
潮 中奋 进 的生动 局面 。
就 目前来看 ,各社会主义 国家进一步加强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本国实际的结合 ,继续探索符合本国
关键 词 :拉 美陷 阱 ;左 翼政 党 ;进 口替代 ;区域一 体化 中图分 类号 :D18 文献标 志码 :A 文 章编 号 :1008—2921(2018)01—081—06
二 战后 ,拉 美等 国家 一直推 行 “进 口替代 ” 的工业化 发展 战略 ,开启 了整 个 区 域 的现 代 化 进 程 。经 济 一 度 持 续 高 速增 长 ,20世 纪70年代 拉 美 地 区人 均GDP达 到 1000美 元 ,迈 人 了 中 等 收 入 国家 行 列 ,创 造 了被 国 际社 会 普 遍 赞 誉 的 “拉 美 奇 迹 ” 。但进 入上 个世 纪80年代 以后 ,由于借鉴 新 自由主 义经济 发展模 式 而采纳 的不

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经验及启示

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经验及启示
术 界论述 一个 国家发 展进 程 的常用 语
汇。
长与能源高消耗 、生态恶化并行。经
济 增长 主要 依靠 劳 动力 密集 型和 资源 消耗 型产 业 , 济发 展 的科 技含 量低 , 经 不 可持 续性 凸现 。 四是发 展手 段 的失 衡 ,资 源 出 口强 劲 与 内生消 费疲 软并 行 。经 济增 长 的 “ 驾 马车 ”未 能并 三
记和汲取 , 其应对措施对 中国构建和
谐社 会也 有诸 多启 示 。
阱。 2 ‘ ”[ ‘ J 中等收入陷阱”的具体特征
通 常表 现为 : 是经 济 高速增 长 与社 一 会 裂痕 扩大 并行 。发 展 目标偏 重 于经
里 约热 内卢 和 墨西 哥 的墨西 哥城 人 口
就达到 20 0 0万 以 上 。 由于 缺 乏 相 应
● 王友 明 / 文
美 元 的 中等 收入 阶段 ,但 收 入分 配制 度 和社 会保 障制 度滞 后 ,社会 阶 层分 化 加 速 ,对 抗 加 剧 ,社 会 持续 动 荡 , 殃及 经 济发 展 ,国家 发展 长期 徘徊 在 人 均 G P 00- 00美 元 阶 段 ,难 D 40- 5 0
什么是 “ 中等收入 陷阱 ”?
“ 中等 收 入 陷 阱”( i l i o e md e n m d c tp r )一 词 最 早 出现 在 《 代 周 刊 》 a 时 记者 米切 尔 ・ 斯库 曼撰 写 的 《 跨越 “ 中
济增长 ,忽视社会进步 目标 ,导致两
级 分化 ,产 生 “ 有增 长 而无进 步 ” 的 现 象 。二是 区域 发展 失衡 ,城 市化 与 边缘 化 并行 。地 区之 间 、城 乡之 间 的 差距 并 未 随着经 济 的发 展而缩 小 ,反 而 呈 现 扩 大 趋 势 ,出现 “ 个 国家 , 一 两个 世 界 ”的现 象 。三是 经济 高速 增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难以进一步实现高收入水平的一种经济现象。

随着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有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但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较弱,无法与高收入国家进行有效竞争,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收入分配问题严重等。

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与各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较弱。

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初期,大部分国家主要依靠模仿和引进技术,而缺乏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

这样一来,虽然经济总量增加了,但在技术领先水平和创新效率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没有缩小。

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中等收入阶段,企业在追求成本效益的往往对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投入不足,导致竞争力下降。

这两点因素的叠加,使得国家经济难以进一步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加强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是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出路。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是经济改革开放,但在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建设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是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突破的重要途径。

在中等收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需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投入,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应加强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为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创新能力,是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突破的关键。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培养和增强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是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突破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要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学术机构和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并吸收国际领先的技术和知识。

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经验及启示

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经验及启示

2012.7CONTEMPORARY WORLD57当代世界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探讨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经验及启示■ 王友明/文拉美是较早进入中等收入水平的地区,但由于奉行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经济社会发展失衡,成为世界上两极分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不但影响社会稳定,而且制约经济发展,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最典型的地区。

拉美跌入“陷阱”的教训值得谨记和汲取,其应对措施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也有诸多启示。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一词最早出现在《时代周刊》记者米切尔·斯库曼撰写的《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一文中,[1]作者指出,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一种“陷阱”现象经常发生,即社会矛盾凸现,经济发展徘徊不前,犹如跌入陷阱,难以自拔。

近年来,这一概念逐渐被熟知和应用,成为学术界论述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常用语汇。

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和总结及对概念的解读和诠释,“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与外延日益完善和丰富。

目前,该概念较为完整的意义是指,“一国经济跨越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门槛’后,经济增长在较短时间内很快实现翻番。

但进入人均GDP3000—5000美元的中等收入阶段后,受到发展模式、经济社会体制等因素的制约,经济增长开始迟缓甚至长期停滞,社会分化趋势加快,社会风险随之积聚,社会运动频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难以进入人均10000美元的高等收入阶段,整个国家跌落经济停滞、社会失衡的陷阱。

”[2]“中等收入陷阱”的具体特征通常表现为:一是经济高速增长与社会裂痕扩大并行。

发展目标偏重于经济增长,忽视社会进步目标,导致两级分化,产生“有增长而无进步”的现象。

二是区域发展失衡,城市化与边缘化并行。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并未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缩小,反而呈现扩大趋势,出现“一个国家,两个世界”的现象。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术 产 品 出 口量 占产 品 出 口量 的 比重 多 年 来 始 终 不 到 1 %。
通过上述对 比可 以得 出结 论 ,高 收入 国家非 常重视 对 国内创新 能 力,发展高技术产业 ,处于国际贸易出口的前端 。中等收入 国家 的创 新 能力较低 ,极大的阻碍了经济水平 的发展 ,这也是其长期陷入 “ 中等收 人陷阱” 的原因 。中国应该吸取 了高收入 国家 的经验 ,继续重视发展高 新技术 ,突破创新瓶颈 ,改善出 口贸易结构 。 2 .从各 国国情 出发的微观比较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高收入国家 克服 “ 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不同,需要根据 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判 断 ,对症 下药 。因 此 ,有 必要 深入研 究高 收人 国家 的经 济发展 和政 策 。 1 9世纪 7 O年代 ,爱尔 兰成为 了欧共 体 的一 部分 ,吸引 了大量 的外 商直接投资 ,满足 了国 内对 资金 的大量需求 ,有力的促进了其经济的发 展。并且 ,爱尔兰政府制定了适合本 国囝情的政策 ,充分利用国内资源和国 外资本,成功的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及时解决了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与爱尔 兰一样,新加坡也大力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主要投资于国内的贸易和技术方 面。在 1 9 8 0年左右 ,新加坡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 的比重就已经 达到了9 %。另外 ,新加坡政府制定了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 ,从其独立 初期 的 劳动密 集型 产业逐 渐过 渡到 知识 、资本 密集 型产 业 。 三、 对 中 国经 济 发 展 启 示 目前 ,我国在跨越 ” 中等 收人 陷 阱” 上 主要 做 出 了很 大的 努力 , 例如利用税收 、补助等帮助 高新技术产业 ,引进国外 先进技术 。不过我 们必须加大创新型人 才培养 ,开发属于 自身的核心技 术 , 创 造我们 自身 的 国有 品 牌 和 世界 一 流 的大 企 业 。另 外 , 由于 我 国 的投 资 总 额 与 国 民生 产总值的 比例高达 4 0 % ,提高的潜力较小 ,而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 的贡 献相对较低 ,因此 ,我们 必须致力 于刺激 国内消费水平 的提高 。同时 , 政府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反腐倡廉 ,构建公平有活力的市场 ,以吸 引外资。 ( 作者 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试析“拉美陷阱”的成因及启示

试析“拉美陷阱”的成因及启示

36 CON T E MP ORA R Y WOR L D
2O1 7. 3
当 代 世 界
2 0 1 2 年1 2 月1 9 日.阿
根 廷 劳 动 者 总工 会 和 阿 根 廷 劳 动 者 中央 工
会的数千人在首都 布
宜诺斯艾利斯举行联 合 大 游 行 ,表 达 对 政 府经济政策的不满 ,
年代 开始 .发展 陷入 境 .至今 仍徘 徊在 中等 收 入水 半 。有 人称这 一现 象
为 “ 拉 美陷阱” 。“ 拉美陷 阱”的形成既
有特殊 史根 源 ,又有深刻现实原 。
拉 美 各 国扶贫 减 困取得 成效 ,但 其 至 今 仍足公 认的 贫富差距 最悬殊 地 区。
四 是 政 治 社 会 动 荡 不 安 。2 0世 纪9 0年 代后 半 期 以 来 ,拉 美 地 区 先 后有 五 国的六 位 民选 总统 在 民众抗议 浪潮 中被 迫 下台 ,个 别国家 甚至 一 年 内先 后更 换五 位 临时 总统 ;多国发生 军事政 变 ,个 别 国家总 统被 迫 流亡 国 外 ,或遭 反 对党 弹劾 。地 区 国家普 遍 社 会 治 安 不 靖 , 民众 反政 府 抗 议 示
速 增长 的 同时 ,也 造就 J 国 企部 门的 低 效和腐 败 、 国内经 济无 法 对变化 的
国 际市场 做 出迅速 反 应 、工 、 世制成 品 缺乏 国际竞 争 力等严 重 消极 后 果 。而
农, l k  ̄ ' l - 技 化义 因上地 高度 集 中, 不仪
限 制 中 小农 户的发 蜒 ,而 且将农 村
数始终在 0 . 5上 下高 位 徘 徊 ,普 遍 高
于其他 发展 中 国家。2 0 0 2年 , 占地 区 总人口 3 0 % 的最贫 困人 U仅 占国民收 入的7 . 5 %,而 人 口 占 1 0 % 的最 富 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 trap)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时,经济增长停滞或放缓的现象。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阶段通常比较容易实现,但进一步向高收入阶段转变却非常困难。

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增长速度的减慢、结构改革的难度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大部分国家在初始阶段能够迅速实现经济增长,但随着经济发展,增长速度逐渐下降,难以维持较高的增长率。

这可能是因为生产要素逐渐变得有限,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不再像初始阶段那样容易。

结构改革的难度通常是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关键因素。

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产能结构过于依赖低附加值产业、内需拉动增长和官僚体制制约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结构调整的困难,从而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能力的不足也是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从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高收入国家,必须依靠不断的技术升级和创新。

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包括投入不足、人才流失、创新环境不佳等问题,导致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中国需要重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已经面临瓶颈,必须转向以创新和消费为主导的新模式。

这意味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培育消费市场,推动消费升级,并加强质量和效益导向的经济增长。

在结构改革方面,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一些体制障碍。

特别是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对低附加值产业的依赖,提高服务业和创新驱动型产业的比重。

还需要加强企业和市场主体的改革,推动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在创新能力方面,中国需要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这包括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改革科研体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

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创新环境,吸引和激励创新人才。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经济增长开始放缓甚至停滞的情况。

在这个阶段,国家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例如劳动力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进步缓慢等。

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论主要是关于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以及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提醒我们要注重结构调整和提升创新能力。

在转型过程中,中国必须从以低劳动力成本为基础的模式转向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模式。

这意味着要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

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只有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和进行结构调整,中国经济才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也提醒我们要注重人力资本的提升。

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国而言更是如此。

目前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还比较低,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只有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也提醒我们要注重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这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必须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

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有着重要的启示。

中国必须注重结构调整和提升创新能力,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才能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困扰,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也提醒我们要警惕国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和启示

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和启示

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和启示内容摘要:发展中国家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进入高收入社会,需要从确立基本经济制度、选择发展战略、调节收入分配、调整宏观政策、完善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入手。

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最大风险来自于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避免落入陷阱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长期着力点是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和参与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发展战略,深化改革一、为什么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个简要的分析框架总结先发国家长期持续经济增长的历程、后发国家成功实现经济追赶而成为发达国家的经验、部分国家长时间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教训,我们认为可以从经济制度、发展战略、收入分配、宏观政策、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分析发展中国家实现持续增长、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进入高收入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僵化的经济制度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在目前有关“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中,隐含的假设是所有经济系统都采用市场经济体制。

诚然,迄今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是以市场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经济体,但人类近代历史上并非只有市场经济这一种制度。

在上世纪超过一半的时间里,前苏联、东欧等国都实施过计划经济或命令经济,也曾一度获得了较快、甚至超过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部分国家实现了基本工业化。

但计划经济的内在缺陷及其上层建筑所存在的问题,使这些国家虽然在上世纪后期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但在中等收入阶段长期徘徊,最终未能依靠计划经济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由于选择了错误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国家才普遍遭遇了“中等收入陷阱”。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实行计划经济和命令经济的绝大多数国家都纷纷向市场经济转轨。

在从计划到市场激进转轨的过程中,部分国家的经济一度出现持续几年的负增长。

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通过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并较快地融入欧洲统一市场而实现了经济复苏和增长,目前已经成为高收入国家。

如何看待和应对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看待和应对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看待和应对中等收入陷阱定义“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

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

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

要摆脱中等收入的陷阱,一个关键的挑战就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高速增长。

总结国际经验。

我们选取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韩国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马来西亚和阿根廷作为样本进行比较,可分析其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收入分配、社会发展、对外依赖等方面的差异性。

第一,经济增长稳定性差别很大。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经济增长往往出现较大的起伏,即便在短期内取得高增长,也难以持续。

这一特征在拉美国家尤其突出。

第二,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存在明显差别。

从研发费用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韩国2003年达到2.64%,高居世界第7位,而马来西亚、阿根廷分别为0.69%和0.41%,世界排名均在40名以后。

从研发人才来看,2006年,韩国每千人中的研发人员达到4.8人,而马来西亚和阿根廷则分别只有0.42和1.1人,韩国分别是后者的11.4倍和4.4倍。

案例分析-拉美新型工业化的“中等收入陷阱”

案例分析-拉美新型工业化的“中等收入陷阱”

案例分析-拉美新型工业化的“中等收入陷阱”拉美新型工业化的“中等收入陷阱”案例类型:事实叙述性拉美国家在经历了20世纪50至80年代的快速经济增长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阶段之后,受到经济增速滞缓、贫富差距拉大、外资依存度过大等一系列问题的缠扰,而未能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由此人们称这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在2006年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认为当一个国家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收入水平之后,由于没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所出现的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发展停滞、社会矛盾和问题加剧等严峻局面。

20世纪50至80年代,许多拉美国家利用自身价格低廉的原材料、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吸引了大量欧美资本投资,通过实施进口替代战略拉动了拉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

拉美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初人均GDP就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而直到2009年依然在3500至6000美元的水平上徘徊。

拉美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以后,开始出现了经济增长放缓甚至长期停滞徘徊的局面,社会的贫富差距、社会冲突、贪污腐败等开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经济社会发展积累起的自身矛盾难以克服,诱发了大量的社会经济问题,甚至引起了社会动荡,由此即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据美洲开发银行研究报告,拉美国家城市人口的人均实际收入近年来低速增长甚至倒退,本世纪初依然处于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

贫困人口总数达到2.27亿,占拉美国家总人口的44%,其中赤贫人口达一亿。

讨论题:1、拉美国家为何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2、拉美国家的“外源性工业化”模式有何警示?参考答案或点评内容:1、拉美一些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在于未能及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

可以说,“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根本性原因是经济社会体制机制与经济发展方式没能随着中等收入阶段的到来实现根本性调整和转变,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和矛盾,如经济停滞不前、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导致贫富分化严重、腐败问题加剧、失业问题严重、社会动荡不安等,另外有的国家还出现债务危机、通货膨胀、人口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严重延缓了这些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试析“拉美陷阱”的成因及启示

试析“拉美陷阱”的成因及启示

CONTEMPORARY WORLD36“两个主义研究”专栏20世纪30年代开始,拉美国家推行进口替代战略,发展本国制造业,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强调政府主导作用,保护国内工业和市场,经济一度持续高速增长,但自七八十年代开始,发展陷入困境,至今仍徘徊在中等收入水平。

有人称这一现象为“拉美陷阱”。

“拉美陷阱”的形成既有特殊历史根源,又有深刻现实原因。

“拉美陷阱”的突出表征一是经济低迷起伏。

20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年均GDP 增长率和人均GDP 增长率分别为1.2%、–0.9%,90年代分别为3.2%、1.4%。

虽然2003—2008年有所恢复,分别达4.8%、3.4%,但近年又步入下行轨道,个别国家甚至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二是发展能力下降。

1980—2002年,拉美地区12个主要国家全要素生产力增长的年贡献率,除智利为1.5%外,其余为零或负数。

这说明,近22年来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生产力出现持续下降趋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试析“拉美陷阱”的成因及启示“拉美陷阱”,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国家的贫富不均、两极分化,城市化失衡造成环境恶化、失业人口较多、公共服务不足现象。

究其原因,既与拉美国家发展战略转型失误、经济社会政策失调有关,也受其政治制度无法满足国家治理需要以及政治腐败深刻影响。

关于“拉美陷阱”的几点启示,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 陈湘源/文DOI: 10.19422/ki.ddsj.2017.03.009三是社会分化严重。

1980—2002年间,拉美地区贫困人口从1.35亿增加到2.14亿,贫困率达43%,基尼系数始终在0.5上下高位徘徊,普遍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2002年,占地区总人口30%的最贫困人口仅占国民收入的7.5%,而人口占10%的最富人口却占国民收入的40%。

虽然近年来,拉美各国扶贫减困取得成效,但其至今仍是公认的贫富差距最悬殊地区。

国外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与教训

国外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与教训

的六 年 ” 。
马来 西 亚 等 东 南 亚 国家 自 2 0世 纪 7 代 开始推 行对外 开放 政策 , 0年 实 施 吸 引 外 资 和 出 口导 向型 发 展 战
大 的是 半 导体 和 电力 设 备 。从 18 90 年开 始 , 日 产业 结构 再 次转 向 以最 本 终消 费 为主 ,在政 府推 动下 ,以文 化 创意 为发 展方 向 的第 三产业 比重 迅 速
并制定 “ 科学技术基本法 ” ,进一步
提 出 “ 术创 造立 罔”战 略 。此 后 又 技 发展 为 “ 学技 术创 造 立 围” 战 略 , 科 从 而 迅速 实现 了科学 技术 的赶超 。 18 ,韩 国正 式 提 出 “ 技 92年 科 立 国”战 略 ,其 目 是 利用 先进 技术 标
技术 开发 的 主体 由政 府转 向企 业 。9 0 年代 后 ,韩 国政府 为 减轻对 发 达 国家
障体系和社会福利制度建设 ,并积聚
了足 以抗 衡后 来 出现 的更严 重 、更 长 时 间 的 经 济 衰 退 的 力量 。2 纪 6 0世 0 年代 初 ,韩 国政府 把发 展 经济 和建设 福利 国家 定 为 目 ,并 制 定 了十几个 标
“由 银 千 入0 6年概 由 界 年代 ,实现了轻工业一重工业一第三 l等亍于 陷 ” 念 世 收 2 阱 提 出 ,主 要 0
产业 的适 时 转换 升级 ,完 成 了 由 “ 贸 易立 周”到 “ 术立 国 ”的转 变 ,为 技 成 功跨 越 “ 中等 收入 陷 阱” 奠定 了经 指一 个经 济体 从 中等 收入 向高 收入 迈 进 过程 中 ,难 以摆 脱 以往 由低 收入 进 入 中等 收入 的发 展模 式 ,经济 长期 徘 徊不 前 ,陷入 发 展 困境 。 巴西 、墨 西 哥 、阿根 廷 等 拉 美 主 要 国家 在 2 0世

中等收入陷阱:国外经验教训给我们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国外经验教训给我们的启示

中等收⼊陷阱:国外经验教训给我们的启⽰2019-09-27世界银⾏将世界各经济体按年⼈均国民总收⼊(GNI)分为⾼、中、低3 组。

根据2010年的标准,⾼收⼊国家组为⼈均12,196美元及以上,中等收⼊组为996美元~12,195美元,低收⼊组为995美元及以下。

在世界银⾏⽬前统计的213个经济体中,低收⼊组的国家和地区有40个,中等收⼊组的国家和地区有104个,⾼收⼊组的国家和地区有69个。

在中等收⼊组中,世界银⾏⼜将其划分为“上中等收⼊”组和“下中等收⼊”组。

前者的⼈均国民总收⼊在3946美元~12,195美元之间,后者的⼈均国民总收⼊在996美元~3945美元之间。

根据这个标准,⽬前上中等收⼊的国家和地区有48个,下中等收⼊的国家和地区有56个。

根据世界银⾏的数据,2010年中国⼈均GDP就已达到4393美元,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上中等收⼊”国家⾏列。

当前,中国⾯临的最⼤障碍,就是“中等收⼊陷阱”。

世界银⾏在2006年《东亚的复兴》的报告中⾸次提出“中等收⼊陷阱”的概念,着重刻画了当某国⼈均收⼊进⼊中等收⼊⽔平后,由于⽆法顺利转变经济发展⽅式,导致经济持续增长动⼒不⾜,⽽处于经济停滞的状态,并特别指出东亚地区普遍存在收⼊差距扩⼤的问题,影响着经济发展⽅式的顺利转变,警告东亚经济要防⽌陷⼊“中等收⼊陷阱”。

2010年世界银⾏⼜在《强劲复苏与风险积累》中进⼀步强调,由于⼯资成本不断上升,⼜⽆法提升⾃⾝所在价值链的位置,进⼊服务于创新为主的更⾼发展阶段,因⽽不得不在产业链的较低⽔平处竞争,陷⼊经济发展停滞的中等收⼊陷阱难以避免。

该报告将陷⼊“中等收⼊陷阱”的国家所共有的特征描述为: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贫富分化、就业困难、社会动荡、社会公共服务短缺、⾦融体系脆弱、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造成畸形发展等。

从世界各后发国家步⼊中等收⼊阶段之后的经济发展历程来看,⽆外乎有两种发展⽅向,或者如⽇韩等为代表的新兴⼯业化国家,顺利跨过中等收⼊阶段,进⼊⾼收⼊国家⾏列;或者如阿根廷、墨西哥等为代表的国家,其发展⽔平长期停滞于中等收⼊组,被称为陷⼊中等收⼊陷阱的国家。

试析“拉美陷阱”的成因及启示

试析“拉美陷阱”的成因及启示

试析“拉美陷阱”的成因及启示作者:陈湘源来源:《当代世界》2017年第03期“拉美陷阱”,即20世纪七八十年代,拉美国家的贫富不均、两极分化,城市化失衡造成环境恶化、失业人口较多、公共服务不足现象。

究其原因,既与拉美国家发展战略转型失误、经济社会政策失调有关,也受其政治制度无法满足国家治理需要以及政治腐败深刻影响。

关于“拉美陷阱”的几点启示,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20世纪30年代开始,拉美国家推行进口替代战略,发展本国制造业,推进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强调政府主导作用,保护国内工业和市场,经济一度持续高速增长,但自七八十年代开始,发展陷入困境,至今仍徘徊在中等收入水平。

有人称这一现象为“拉美陷阱”。

“拉美陷阱”的形成既有特殊历史根源,又有深刻现实原因。

“拉美陷阱”的突出表征一是经济低迷起伏。

20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年均GDP增长率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为1.2%、–0.9%,90年代分别为3.2%、1.4%。

虽然2003—2008年有所恢复,分别达4.8%、3.4%,但近年又步入下行轨道,个别国家甚至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二是发展能力下降。

1980—2002年,拉美地区12个主要国家全要素生产力增长的年贡献率,除智利为1.5%外,其余为零或负数。

这说明,近22年来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生产力出现持续下降趋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三是社会分化严重。

1980—2002年间,拉美地区贫困人口从1.35亿增加到2.14亿,贫困率达43%,基尼系数始终在0.5上下高位徘徊,普遍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2002年,占地区总人口30%的最贫困人口仅占国民收入的7.5%,而人口占10%的最富人口却占国民收入的40%。

虽然近年来,拉美各国扶贫减困取得成效,但其至今仍是公认的贫富差距最悬殊地区。

四是政治社会动荡不安。

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拉美地区先后有五国的六位民选总统在民众抗议浪潮中被迫下台,个别国家甚至一年内先后更换五位临时总统;多国发生军事政变,个别国家总统被迫流亡国外,或遭反对党弹劾。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拉美国家发展停滞“病灶”剖析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拉美国家发展停滞“病灶”剖析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 拉美国家发展停滞“病灶”剖析《参考消息》4月11日报道拉美经济在经历本世纪“黄金十年”之后,近年进入下行通道。

据世界银行报告,拉美及加勒比地区2015年经济收缩0.9%,20 16年将陷入停滞。

经济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的拉美国家,已长达几十年“扎堆”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专家分析认为,拉美的主要“病灶”,是经济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内生动力不足;对教育重视不够,创新能力匮乏;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失衡,贫富差距大,社会矛盾尖锐。

过度依赖资源,“奇迹”不可持续拉美国家经济发展大体经历了初级产品出口导向、进口替代工业化和1982年至今的新型出口导向三个阶段。

巴西经济学家罗尼·林斯说,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拉美国家普遍实行进口替代战略,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

1950-1980年,拉美地区经济年均增长5.6%。

1980年拉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288美元,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这一阶段的发展被国际社会称作“拉美奇迹”。

但由于大部分拉美国家国内市场狭小,无法使制成品生产达到一定的规模效应,工业生产成本过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到上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以“举债增长”方式实行进口替代的政策难以为继,政府债台高筑,陷入恶性通货膨胀和货币急剧贬值的恶性循环。

以“债务危机”为标志性事件,拉美各国出现了持续的社会动荡和政局不稳。

在美国的强力干预下,拉美国家随之普遍推行新自由主义,其主要特征是把矿产资源和国民经济命脉产业都实行私有化,全面彻底放开金融和经济管制。

新自由主义模式促成了拉美国家由国家主导型经济体制向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由进口替代工业化的内向发展模式向出口导向的外向发展模式转变,并最终造成国家宏观调控能力被过度削弱、社会冲突加剧等诸多不良后果。

上世纪80年代拉美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2%,人均GDP增长则是-0.9%;90年代这两个数据分别为3.2%、1.4%。

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成为拉美两个“失去的十年”。

“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指的是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在迈入高收入阶段的过程中,发展速度逐渐放缓,经济增长停滞。

这个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现,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结构性问题、制度固化等方面的因素。

一些理论解释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借鉴这些理论解释和经验教训,对于缓解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性问题:中等收入陷阱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

在初期阶段,国家通常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优势获得竞争力。

然而,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使得这些产业面临竞争力下降的困境。

同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日益增加,难以持续发展。

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从而难以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2. 制度问题:中等收入陷阱也与制度问题密切相关。

在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政治体制不完善,治理能力不强,导致官员容易陷入腐败、权力滥用等行为。

同时,法治环境不健全、产权保护不力,也使得创新和投资的积极性下降,制约了经济发展。

此外,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干预程度过高,过度依赖国有企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3. 教育和人力资本问题:教育和人力资本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中等收入国家的教育体系存在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无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持经济发展的需要。

此外,国家在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的投资和培养不足,也限制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些主要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结构调整:针对中等收入陷阱中的结构性问题,中等收入国家需要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

2017年11月第39卷第11期Nov.2017Vol.39No.11当代经济管理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TDOI:10.13253/ki.ddjjgl.2017.11.002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笪卞靖1,李松健2(1.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北京100038;2.%Illionis%Wesleyan%University,USA.Bloomington%%61701%)[摘要]未来5~10年,是我国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看,日本、韩国等赶超型国家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之处在于跨越期进行了及时有效的供需双侧改革,而巴西、阿根廷等拉美国家和俄罗斯、印度等“金砖国家”的教训各有各的不同。

通过对这三类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分析可知,未来,我们必须正视和反思几十年来高速增长过程中累积的矛盾和问题,在保持本国经济自主性和掌控力的基础上,主动从供需双侧入手,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新旧发展动力的顺利转换,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协调发展,提升城镇化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加快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消除绝对贫困,壮大中产阶层,构建“橄榄型”社会,同时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培育壮大市场和社会的力量,大幅提升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际比较[中图分类号]F1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7)11-0008-07一、日本、韩国等赶超型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共同经验以日本、韩国为代表的东亚国家在二战后实施赶超型发展战略,紧紧抓住国际产业梯度转移的机会,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并顺利完成了产业转型升级,形成新的动力引擎。

同时,收入分配结构更加合理,中产阶层随之成长并在政策主张上拥有一定话语权。

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便跻身高收入国家之列,形成一种供他国学习借鉴的“东亚模式”。

拉美学者谈“中等收入陷阱”

拉美学者谈“中等收入陷阱”
上 最 集 中且 持 续 时 间 最 长 的 ,
“ 你 们 现 在 为 什 么 没 发 展 起 来
呢? ”
— —
“ 因为我 们在 ‘ 中等 收入 陷

条 。人们 可 以不 喜欢 中 国的 道路 和
阱 ’里 。 ”
发展 模 式 ,甚至 因为一 些 “ 不足 为 外 人 道” 的原 因曲解 中国发展 道 路 ,但 不 可否 认 的是 , 中国道 路 的确 是建 立 在 中 国 国情 之 上 ,综 合 考虑 了中 国历 史与 现实 ,且被 证 明是 卓 有成效 的 。 国 际社会 对 “ 中等 收入 陷 阱” 的 过分 强 调和 突 出 ,使 遭 遇这 一 困境 的
≥ 坛
圆暖 圃
拉美学者谈 “ 中等收入陷阱’ ’
一 曹倩/整理
D O I : 1 0 . 1 9 4 2 2 / j . c n k i . d d s j . 2 0 1 6 . 1 2 . 0 1 8
j 年 l 1月 2 4日, 中 共 中 央 对
阱” ,没 有 回答 “ 陷 阱” 背后 的原 因。 就像 “ 不平 等 ”一样 ,很 多人说 拉美 国 家不 平等 问题 严 重 ,但 没 有解 释 为 什么 会不平 等 。 所以, “ 中等 收入 陷阱 ”
成品” ,这 ‘ 1 利 地

今 小 划 卡 } 5
本改 变。从 微观 面求 l 行 ,扎天 儿 、 I 女 、非 、原 等群 体 的 势 地
位也 没 骨得 到显 并收 薄。托 炎 儿 龋的 贫 儿率 甚 比 成 人的 贫 儿 牢 还 没 什 么 。然 而 ,每 个 家 部 行 各 i i 义控 川之 资 本主 义全 球化 造 就 人。我 们 的 “ 美好 卜活” 能} l 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美国家中等收入陷阱的启示
摘要:二战后至今,世界经济发展迅速。

然而,有不少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无法进入高收入行列。

拉美地区是典型代表。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下行压力加大,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

因此,中国要积极吸取拉美国家的教训,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金融脆弱经济改革社会问题
一、引言
“中等收入陷阱”作为一种概念和现象,是由世界银行的专家学者(Indermit Gill and Homi Kharas, 2007)基于一个长的历史视角从众多国家的经济社会转型实际中整理概括出来的,最主要指进入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体其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增长机制锁定,使之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0000美元上限,导致一直滞留在中等收入水平线上,并伴随着一些其他特征,如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纵观世界历史,二战后许多国家顺利摆脱贫困,却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即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2011年8月北京大学教授姚洋在《南风窗》的一篇文章中给出这样一组统计数据,在数据齐全的87个发展中国家中,1980年有71个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包括中低和中高收入国家),到2009年仍有61个,即86%仍没有进入“高收入国家”,处在“中等收入陷阱”之中。

按照世界银行2012年《世界发展报告》提供的数据,中国2010年人均国民总收入为4260美元,首次超过其当年界定的中高收入(upper middle income,UMC)国家3976美元分界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我国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已有7省市破万。

那么中国是否会像拉美国家一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呢?从拉美的实践中中,中国有可以获得哪些教训呢?本文将着重探讨。

二、分析与论述
大多数拉美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但是,截至2008年,如果按照2000年美元不变价格和当前美元价格计算,拉美国家人均GDP分别为4864美元和7403美元,时隔40载拉美国家仍徘徊在中等收入国家之列。

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的拉美,一直被各种危机和挑战困扰,比如60-70年代的社会—政治危机,80年代的债务危机,90年代以来连续发生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年)、巴西货币危机(1999年)以及阿根廷经济危机(2001年)。

尽管进行了社会政治改革、新自由主义改革,金融自由化改革,但
是拉美似乎仍没有走出困境,并且改革又带来了新的问题。

表1 1970—1983年部分拉美国家债务状况
国家1970-1980年累计
经常项目赤字占
1981年国内生产
总值比例(%)1981年外债/GDP
的比率(%)
1980-1983年的偿
债率1(%)
阿根廷 2.3 31.6 214.9
巴西22.8 26.1 132.6
智利19.8 47.6 153.3
墨西哥13.9 30.9 161.8
秘鲁19.3 44.7 122.2 委内瑞拉-7.5 42.1 117.8
加权平均13.6 31.1 153.8
数据来源:根据萨克斯《拉美和东亚的外债和宏观经济实绩》的表1和表4整理得到。

转引自张培刚《发展经济学》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464
附注1:偿债率是当年的还本付息额与当年出口创汇收入额之比,他是衡量外债规模和一国偿债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

1994年12月至1995年3月,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急剧贬值,股市暴跌的金融危机,给墨西哥经济造成巨大损失。

据最保守估计,这场金融危机使墨西哥损失了近700亿美元。

1995年,墨西哥GDP下降了6.9%,通货膨胀率超过50%。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危机扩散至全球,给巴西带来一场严重的货币危机。

19988月到9月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就有250亿美元的资金从巴西净流出。

从1998年9月起,阿根廷开始了长达四年的经济衰退,大量资金退出金融领域,阿根廷被迫废除固定汇率制度,改为浮动汇率制度。

尽管如此,拉美地区20世纪90年代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依然达到了3.3%,略高于80年代的水平。

但是,拉美社会长期是有增长却没有发展。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增长缓慢。

这在前面已有提到。

虽然拉美国家有一段时间的缓慢增长,但是都被各种危机所抵消。

产业结构难以升级,传统的以低端制造业和出口导向战略由于不断上涨的成本而失去竞争力,但是在高科技领域又很难和发达国家竞争。

高科技产业又非在短期内可以追赶的。

二、腐败高发,社会公共服务缺乏,政府失灵。

尽管拉美国家是在民主框架内运行,但是由于不断地经济发展不稳定,各种利益集团始终在变革与不变革的斗争,在拉美国家作为“精英意识形态”的“现代传统主义”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与财富扩张,要求保持传统,反对在社会结构、价值观念和权力分配等领域进行变革,或者至少要把这类变革减少到最低限度。

三、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差距悬殊,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尤其是在出现经济冲击的时候,这种状况也导致了拉美的民粹主义和左翼势力的滋长,长期困扰着拉美地区的发展。

四、过度城市化。

由于历史原因,拉美国家出现过度城市化现象。

很多拉美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超过90%,由此带来的贫民窟、失
业和社会治安的恶化。

五、金融体系脆弱。

拉美国家自20世纪不断出现债务危机、货币危机、汇率不稳等金融冲击,这些冲击导致投资者对拉美的信心不足,外资撤离,极大地损害了拉美国家的发展。

三、政策建议
中国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吗?答案是肯定的。

2014年中国经济增长7.4%,创下自1990以来的新低。

国内外学者多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下行不可避免,中国难以继续维持以前那样的高速增长。

财富分配上,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相当悬殊。

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超过0.6,超过国际警戒水平。

在2009年6月份举行的中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会议上,蔡继明委员说:“中国权威部门的一份报告显示,0.4%的人掌握了70%的财富,财富集中度高于美国。

”2010年世界银行公布的调查数据,美国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财富,而在中国,1%的家庭掌握了全国41.4%的财富。

财富集中程度远大于美国,成为全球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腐败高发,中国新一届政府的铁腕“打虎”,虽然看到了中央反腐的决心,但也让人们看到腐败之严重。

公共服务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节奏。

住房、医疗、教育成为人们的新三座大山。

金融体系比较脆弱,虽然中国没有出现拉美一样的货币危机、债务危机。

但是中国的金融市场非常不成熟,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股市遭受重创,股市下跌幅度超过金融危机发源地美国。

2014年下半年至今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中国股市却暴涨,上证指数不到一年翻倍有余,股市泡沫越来越大。

地方债风险加大,瑞穗证券亚洲分公司估计,中国的地区负债额已经达到了25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甚至高于德国的经济产值。

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口红利消失。

劳动力成本上升,低端制造业无法继续。

创新能力不足,导致高科技产业发展困难。

2015年3月24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应邀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学堂做一带一路战略的演讲时表示中国难逃中等收入陷阱。

2015年4月24日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表示,中国在未来的5年或10年有50%以上的可能性会滑入中等收入陷阱,并解释说这是因为中国太快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引起的。

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和担忧增加。

那么中国应该如何防范中等收入陷阱呢?
第一,我也认为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要努力缩小收入差距,使社会分配更加公平,这也是日韩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最终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启示。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分配差距的缩小还是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基础。

更重要的是,未来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需要有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这必须由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和实现公平分配来保障。

第二,支持教育和科技研发,重视引进人才,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中国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并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中国的高新技术自助研发的能力。

第三,避免过度城市化,合理推进城市化进程。

过度城市化比城市化水平低对社会经济的阻碍更大。

过度城市化带来失业、环境污染、社会治安变差等一系列问题。

第四,要改革中国的金融体系,但改革速度不要太过激进,要及时化解和防范各种风险。

参考资料:
赵雪梅:《拉丁美洲经济概论》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10 年
陈平:《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衰落—拉丁美洲经济结构改革(1973——2003)》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年4月
王友明:《拉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经验及启示》,《当代世界》2012年7月
郑永年:《中国难逃中等收入陷阱》凤凰财经2015年4月02日
林毅夫:《怎样解决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经济网2014年6月30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