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定义与策略

合集下载

浅析“中等收入陷阱”及其解决方略

浅析“中等收入陷阱”及其解决方略

Market市场研究0122018年2月 浅析“中等收入陷阱”及其解决方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朱春霖摘 要:近年来,我国GDP增速放缓,人均国民收入一直在8000美元左右徘徊,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危机。

针对这一状况,本文从拉美国家的视角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并试图在产业结构、收入差距、人才培养、社会治理等方面为中国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 拉美国家 经济发展解决方略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c)-012-021 “中等收入陷阱”时代语境分析“中等收入陷阱”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自身竞争力的一大障碍。

这个概念是2006年世界银行在总结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经验时提出的,指的是一些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及时解决和调整经济发展方式等问题,会较长时间陷入中等收入泥潭。

以拉丁美洲为代表的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就坠入其中,之后他们普遍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就业困难等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2010年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二,近几年来人均国民收入更是达到了8000美元的喜人成绩。

根据世界银行最新公布的收入分组标准,按照人均国民收入将经济体分为四大类,分别是高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

如表1所示。

表1 世界经济体分类经济体分类划分标准(单位:美元)经济体数量(单位:个)所占比例高收入国家≥127368037.20%中等偏上收入国家4125~127365324.70%中等偏下收入国家1045~4125 5123.70%低收入国家≤10453114.40%资料来源:世界银行2015年数据。

根据表1数据显示,目前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标准的平均值。

虽然不是所有的中等收入国家都会陷入图1 煤炭企业生产积极性随平均产出率变化图2 融资额度随期望产出率变化由图2可以看出,当煤炭产出不确定性风险相对较低,煤炭企业申请的贷款得以全额批准。

如何理解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理解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理解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概念解释及相关时代背景】(1)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2)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3000美元—10000美元的阶段,既是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机遇期,又是矛盾高发期,一旦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就可能掉进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迅速跻身于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目前人均GDP约4400美元。

然而近年来,快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问题不断凸显,加之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了明显的放缓趋势,引发了对中国是否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

(4)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观点】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已不适应新阶段的需要,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外源式经济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资源消耗性经济发展,(2)【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方向】转向内生性经济发展、协调内需市场与外需市场关系的发展、资源环境友好型经济的发展。

【中国目前存在的经济隐患、问题的成因】(1)像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国家,在收获“改革红利”、“人口红利”之后,如果不能尽快积累形成内生增长能力,亦即资本积累形成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制和管理的创新能力,就会形成对发达国家的依赖,处于不利的局面,这也是“中等收入陷阱”现象的一个侧面。

(2)与拉美国家相比,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有相似性和差异性。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1.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后,其收入增长放缓且难以突破困境的现象。

通常,这种困境会导致国家在收入水平上停滞不前,无法跨越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2.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
1) 技术进步缓慢:中等收入国家通常在技术创新和发展上缺乏动力,无法保持高速增长。

2) 结构性问题: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可能出现问题,过度依赖传统产业,难以转型升级。

3) 人力资本不足:国家的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质量低下,造成生产率低下,难以吸引高端产业投资。

3. 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
1) 社会不稳定:经济停滞导致就业机会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动荡。

2) 经济增长乏力:中等收入陷阱会导致国家整体经济增速放缓,陷入长期低增长状态。

3)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经济停滞会导致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中等收入国家的突破之路
1) 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中等收入国家应该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2) 产业结构升级:国家应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 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本建设: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
技能水平,提高整体生产力。

5. 结语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只要国家政府加大改革力度,积
极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中等收入国家仍有希望摆脱陷阱,实现
经济跨越式增长。

希望各国能够在发展道路上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即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但就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

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

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

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花了大约12年时间,韩国则用了8年。

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则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

一些国家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如菲律宾 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71美元,2006年仍停留在1123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人均收入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还有一些国家收入水平虽然在提高,但始终难以缩小与高收入国家的鸿沟,如马来西亚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812美元,到2008年仅达到8209美元。

浅谈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

浅谈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

浅谈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鹿 浩◆ 摘要:“中等收入陷阱”是每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在发展初期进展顺利,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却发展缓慢甚至长期停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本文介绍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出现“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并列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与失败的日本与泰国的例子,通过分析其各自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进一步说明。

结合我国国情对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完成了两次历史性的转变。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于1998年完成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下中等收入国家起点的转变。

而到2010年,我国又一次实现了从当代下中等收入国家到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这是当代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我国经济虽然仍保持良好增速,但不得不直面“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问题,只有正确处理,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才能顺利向现代化强国迈进。

二、中等收入陷阱(一)定义“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由于某种优势达到了一定收入水准,而停留在该经济水准的情况。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追求GDP的发展,经过一段时期的经济快速增长,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导致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中等收入”与“陷阱”之间没有内在联系。

因为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而进入“陷阱”只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其本质是由于国家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或增长迟缓,引发一系列问题,造成一定的社会后果。

(二)产生原因“中等收入陷阱”的产生并不单由某一方面的缺陷导致,而是该国经济体系中的产业结构、技术要素、收入分配等多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共同引起。

首先,在产业结构方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完成工业化转型,追求较快的经济增长,都会选择通过引进外资、外购技术从而实现转型升级。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一旦达到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就无法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甚至出现增长缓慢,甚至可能停滞不前的局面。

一般来说,中等收入陷阱是指收入达到一定阈值,比如每人每年1000美元以上,但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出现的情况。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快速增长,目前中国计算个人收入约为每年8000美元,已经接近了中等收入国家的高度,因此中国已开始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中等收入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往往比较混乱。

第一,中等收入国家的工资水平不低,但不高,劳动力市场价格比较低,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在这里投资。

其次,这些国家的社会保障比较弱,劳动力没有足够的保护。

此外,有些国家的货币汇率比较低,这意味着产品和服务价格低,使外国投资者不愿从事低利润的投资。

其次,中等收入国家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环境不健全。

根据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我们发现,中等收入国家的金融体系通常没有完善的监管制度,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没有较好的保护,很多金融工具往往处于散户交易者的控制之下,这使得金融体系和金融环境受到某种形式的安全威胁。

再者,中等收入国家的技术和基础设施不足。

很多中等收入国家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企业投资者难以突破现有的技术和行业程序,大大阻碍了经济发展。

最后,中等收入国家的政治环境不够良好。

中等收入国家经常出现政治动荡,政治稳定性较弱,投资环境不够稳定,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以上是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着的一些问题,要想脱离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应立即采取措施,改善劳动力市场、完善金融体系和金融环境,加快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改善政治环境。

中等收入陷阱解决方法

中等收入陷阱解决方法

中等收入陷阱解决方法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部分人的收入只能维持在中等水平,无法实现进一步提升的现象。

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投资于教育是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增加教育支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机会。

2. 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研发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来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激励更多的创新。

3. 改善劳动市场的灵活性:过于僵化的劳动市场制度可能导致人员流动性不足,阻碍了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政府可以推出相应政策,如减少不合理的劳动合同限制,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就业机会。

4. 促进金融发展:发展健全的金融体系有助于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服务,并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加强金融监管,改善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同时提供更多适合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5. 实施适当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安全,降低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政府可以改进社会保障政策,包括提供更好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障和养老金制度,以减轻中等收入群体的负担。

6. 推动区域发展均衡:解决中等收入陷阱也需要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政府可以加大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投资力度,发展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流入,促进地区发展的均衡。

综上所述,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综合各种政策手段,从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改善劳动市场灵活性、促进金融发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推动区域发展均衡等方面入手,以实现经济增长与收入提升的良性循环。

8第八讲 中等收入陷阱

8第八讲 中等收入陷阱
自主创新不够,技术进步增长缓慢,经济发展主要靠资本驱动, 靠要素投入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低,生产效率低, 国际市场竞争力低,附加值低,盈利水平低,进一步导致研发投入低, 自主创新能力弱,难以向高收入水平阶段迈进。
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国家在进入中 等收入水平阶段后,如何打破创新不足的恶性循环,寻找到经济增 长的持续驱动力,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3、经济政策的社会效应“显现化”
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日韩经验
1、产业奇迹造就经济奇迹 产业升级、鼓励创新
2、重视民生缩小差距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韩国新社区运动 新村运动
3、日韩启示 1)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2)产业结构转型 3)经济增长动力结构转型
阶段1:在低收入阶段,后发国家主要依靠外国直接投资,学习 技术,在外国公司指导下进行生产和制造。处于这一阶段 的代表国家是越南。
人均收入水平
消费驱动:收入增长带 动总量增长
创新驱动:基于效率的 增长
投资驱动:基于积累的 增长
中等收入陷阱
低收入陷阱
工业化初期中期
工业化中后期
经济发展阶段
图2 低收入陷阱与中等收入陷阱
三、拉美国家的反面教训
1、有增长而无发展的困惑 收入分配不平等 就业不足、非正规经济 社会结构被长期固化
2、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失衡之谜 发展模式转换错失良机, 利益集团之间斗争、 经济政策偏差
“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 收入水平后,在从低收入向中等收入迈进中起作用的因素,到了中 等收入阶段就不够了,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新 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一种状态 。
中国2010年人均GDP 4396美元, 在《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世界银行将人均国民收人 (GNI)在975美元及以下的国家定为低收人国家,人均GNI 达到976~3855美元的国家为中低收人国家;人均GNI在 3856-11905美元的国家为中高收人国家;人均GNI达到 11906美元及以上的国家为高收人国家。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认识、经验借鉴及政策建议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认识、经验借鉴及政策建议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认识、经验借鉴及政策建议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看法和认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最初由世界银行GillandKharas(2007)提出。

近期,GillandKharas(2015)从三个不同角度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界定:一是从政策和制度与一国经济结构特征是否相适应的角度来定义,即“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处于中等收入的国家由于其经济增长政策无法与其主要经济结构特征相匹配,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二是从实证角度对“中等收入陷阱”给出界定,即如果一国长期处于较窄的中等收入区间内(anarrowincomeband),则认为该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Spence(2011)认为人均收入水平长期处于5000美元至10000美元之间的国家即为进入“中等收入陷阱”。

三是通过判断人均GDP是否收敛于基准发达国家水平的方式来定义“中等收入陷阱”。

AgenorandCanuto(2012)使用相对收入方法描绘了部分国家相对于1960年美国的人均GDP值,研究表明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的增长出现了停滞。

基于上述定义,结合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特征,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一)金融危机是“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诱因周期性金融危机会导致金融部门出现收缩,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较大不良影响。

部分中等收入国家不仅金融市场结构单一,而且经济对外依赖性较强。

金融危机的冲击往往导致其经济增长出现停滞甚至倒退,人均收入因此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前期经济增长成果被削弱。

如图1所示,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爆发债务危机,这次危机导致拉丁美洲国家人均收入迅速下降。

巴西、智利人均收入从1980起开始下降,1983年触底回升。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该现象指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后,出现了增长放缓、技术革新滞后、竞争力降低的瓶颈期,使得该国难以持续走向高收入国家。

本文将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实证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1.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及原因中等收入陷阱指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到达一定程度后,难以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状态。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个国家的新兴产业趋于饱和,制造业成本上升,但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转型,从而导致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放缓,竞争力下降。

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为:(1)产业结构单一化。

发展过程中,由于国家资本主义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一两个或几个外贸出口产品的产出。

而这些产业缺乏可持续性,难以保持长期的创新动力。

(2)资本和劳动力效率低下。

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工厂存在管理不善、技术短缺、装备陈旧等问题,导致生产力低下。

(3)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

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缺乏资金、人才、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导致技术进步迟缓。

2.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例随着全球化和民主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下面介绍几个实例:(1)墨西哥:1980年,墨西哥的GDP处于世界前十,但之后长期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直至今天。

(2)巴西:20世纪90年代至今,巴西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政府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3)南非:2007年,南非GDP一度达到8240亿美元,但2016年龙8|登录,南非进入技术滞后、产业结构过松、工业化程度不高的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以上几个国家都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复杂挑战,经济不景气、社会发展滞后、社会结构问题等都是制约他们发展的关键因素。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一、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达到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后,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进而难以跨越中等收入水平的一种状态。

此时,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失去了继续向高收入水平发展的动力。

二、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1.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人才培养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经济总体效益。

2. 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推广科技创新、优化就业结构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

3. 扩大内需扩大内需也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扩大消费市场、提高消费者信心等手段,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升级和内需扩大。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深化对外开放、推动国际贸易、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等手段,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如何实施上述措施?1. 产业升级(1)推动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2)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传统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和营销创新。

(3)加强人才培养: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和技能提升。

2. 提高劳动生产率(1)加强教育培训: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机会。

(2)推广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3)优化就业结构: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鼓励人们从事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工作。

3. 扩大内需(1)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信心。

如何看待和应对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看待和应对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看待和应对中等收入陷阱定义“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

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

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

要摆脱中等收入的陷阱,一个关键的挑战就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高速增长。

总结国际经验。

我们选取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韩国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马来西亚和阿根廷作为样本进行比较,可分析其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收入分配、社会发展、对外依赖等方面的差异性。

第一,经济增长稳定性差别很大。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经济增长往往出现较大的起伏,即便在短期内取得高增长,也难以持续。

这一特征在拉美国家尤其突出。

第二,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存在明显差别。

从研发费用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韩国2003年达到2.64%,高居世界第7位,而马来西亚、阿根廷分别为0.69%和0.41%,世界排名均在40名以后。

从研发人才来看,2006年,韩国每千人中的研发人员达到4.8人,而马来西亚和阿根廷则分别只有0.42和1.1人,韩国分别是后者的11.4倍和4.4倍。

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的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的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的意义一、引言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跨越中等收入水平的阶段。

这种情况会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就业机会减少,社会稳定性下降等问题。

我国当前正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边缘,因此深入研究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的意义至关重要。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1.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跨越中等收入水平的阶段。

具体来说,就是一个国家在达到一定水平的人均GDP之后,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或停滞,而且很难再实现进一步提高。

2.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1)产业结构单一:当一个国家过度依赖某个产业时,一旦该产业出现问题或者市场需求下降,整个经济都会受到影响。

(2)技术创新不足: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如果一个国家在技术创新方面落后,就难以保持经济增长的动力。

(3)人口红利消失: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在劳动力大量增加的时期,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

三、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的意义1. 经济增长放缓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在过去几年中,我国GDP增速一直在放缓。

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这种情况可能会继续下去。

2. 就业机会减少中等收入陷阱还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当一个国家无法实现进一步发展时,企业很难扩大规模或者开拓新市场。

这将导致就业机会减少,使得社会稳定性受到威胁。

3. 社会稳定性下降中等收入陷阱还有可能导致社会稳定性下降。

当一个国家无法实现进一步发展时,社会贫富差距可能会加大,失业率可能会上升,这些都会对社会稳定性造成威胁。

四、如何应对中等收入陷阱1. 调整产业结构为了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我们需要调整产业结构。

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且通过政策引导,让企业逐渐从传统行业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

2. 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中国“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和对策分析

中国“中等收⼊陷阱”的原因和对策分析2019-10-14【摘要】中国已步⼊中等收⼊国家⾏列,与此同时在我国困扰众多国家的“中等收⼊陷阱”也在逐渐显现。

本⽂通过对我国陷⼊陷阱的原因进⾏分析,相信创造“中国之谜”的中国能通过采取推动收⼊分配公平、城市化和⼯业化协调发展等应对措施,成功跨越这道坎。

【关键词】中等收⼊陷阱产业结构收⼊分配⼀、中国是否陷⼊“中等收⼊陷阱”(1)“中等收⼊陷阱”的含义:中等收⼊陷阱是指使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收⼊经济体攀升是不能重复使⽤的,进⼀步的经济增长会被原有的增长机制锁定,⼈均国民收⼊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关,从⽽⼀国很容易进⼊经济增长的停滞徘徊期。

(2)中国是否陷⼊“中等收⼊陷阱”表现:这些原因在中国也能找到痕迹。

中国近些年的发展历程中很容易看出陷⼊“中等收⼊陷阱”的影⼦。

中国⼈均国内⽣产总值在2001年超过1000美元,完成了贫困期的超越,⼈均国内⽣产总值在2006年超过2000美元,2008年突破了3000美元,2010年更是达到了4000美元上限。

根据世界银⾏2010年8⽉的最新标准“995美元及以下为低收⼊,996到12195美元为中等收⼊,12196美元及以上为⾼收⼊”,中国已开始进⼊由中等收⼊国家向⾼收⼊国家攀升的加速期。

但困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陷阱”的种种迹象也在中国逐渐显现。

表现在:第⼀,⽇益加⼤的收⼊差距导致内需不⾜,从⽽使经济⽆法持续发展。

在中等收⼊的发展阶段上,影响其能否顺利跨越的因素很多,但收⼊分配政策及收⼊分配状况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

成功国家中⽇韩的收⼊分配状况较好。

如⽇本仅为0.23,但与其相⽐,中国为0.474,已超过国际警戒线0.4。

第⼆,城市化发展问题。

城市化是指农村经历城镇化后,逐步在基础设施配备完全后,进⼊城市化的过程。

由于我国地⼤物博,各地经济资源不同,使得各地的发展也不尽相同。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中等收入阶层。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部分人群很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本文将就中等收入陷阱的含义、原因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含义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中等收入人群,因为收入水平停滞不前或上升缓慢,导致他们无法跃升至高收入阶层。

中等收入陷阱不仅表现为个人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也体现了国家经济增长的瓶颈。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1.技能和教育匹配不足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技能和教育水平与经济需求的不匹配。

很多中等收入者所从事的职业或行业往往面临技术更新换代的压力,而他们的技能或知识水平却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

2.创新和创业环境不成熟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欠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等收入者缺乏创新精神和风险承担能力,无法积极进取,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收入分配不平等中等收入陷阱与收入分配不平等密切相关。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者虽然相对较高,但富豪阶层的财富增长速度更快,导致贫富差距扩大,中等收入者的经济上升受到阻碍。

三、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策略1.优化教育体系为了解决技能和教育不匹配的问题,应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升中等收入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培养,培养更多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中等收入者。

2.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为了激发中等收入者的创新创业热情,政府应当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和政策支持。

此外,还可以鼓励大公司与创新企业合作,促进技术与资本的结合,打破中等收入者创新创业的壁垒。

3.促进收入公平分配为了缩小贫富差距,政府应通过税收制度和财产权等手段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中等收入者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使其具备更好的社会保障感。

四、实施中等收入陷阱的客观条件在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 trap)是指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取得了初步成功,但随后陷入了增长速度下滑、经济结构转型困难等问题,难以跨越中等收入水平的现象。

虽然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取得了快速增长,但却很难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有多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依靠资源型产业快速发展,但由于资源配置不足以合理利用资源,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虽然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使得经济结构调整困难,从而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科技创新不足中等收入陷阱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创新不足。

这些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往往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经济增长,但随着发展,创新能力不足使得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3.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优势产业的支撑,导致经济增速下滑。

这种情况下,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困难,无法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4.体制机制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宏观经济调控困难、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阻碍。

以上种种原因使得一些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却很难实现哪怕更进一步的发展,最终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展中国家需要在经济增长初期注重以下几点: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中国家需要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尤其是在技术、装备和服务方面进行更新升级,增强新兴产业的发展力量,提高产业水平和附加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展中国家需要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提高研发投入、完善创新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等,推动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中等收入陷阱定义与策略

中等收入陷阱定义与策略

中等收入与中等收入陷阱1.1中等收入的内涵所谓中等收入,一方面,它既可以根据GDP或GNI的相关指标来说明,另一方面,亦可以依据中等收入群体来说明。

按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这一统计指标,世界银行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大致分成: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

2015年的最新分组标准为:人均国民收入低于10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1046至12735美元之间为中等收入国家,高于1273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

2015年世界银行所统计的215个经济体中,高收入国家80个,中等收入国家104个,低收入国家31个。

以收入水平这一分配指标作为依据,可以判断哪些收入者可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构成因子。

按照收入的标准,学者划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口径大致有四个:人均年收入1万一10万元和户均金融资产3万一10万元的群体;个人人均年收入及财富拥有量折合人民币在2. 5万一3. 5万元,家庭(以核心家庭的三口之家两位就业者为参照)年均收入在5万一7万元为基准;家庭财产达到45万元;年收入在1万一5万美元之间的核心家庭。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对“中等收入者”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明确、统一的、能够获得广泛接受的界定标准,使得“中等收入者”成为一个内涵与外延都难以准确把握的、不确定性的群体。

1.2“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这个概念是由世界银行于2006年首次提出并使用,是指“各国赖以从低收入国家成长为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国家攀升是不能重复使用的”。

其内涵是: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一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根本解决所引发的社会和经济矛盾,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国际上因为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贫富分化、过度城市化、就业困难等等原因,从而落入到“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主要指的是拉美的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亚洲的伊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

聊聊中等收入陷阱

聊聊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 Trap)是指一个国家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区间,普遍表现为经济的持续减速或保持缓慢增长的现象。

该概念由世界银行提出。

界定:根据2023财年最新的调整结果,2021年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是13205美元,中高收入国家是4256美元,中低收入是1085美元。

按此标准,在世界银行统计的217个国家和地区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有87个,中高收入有54个,中低收入有54个,低收入有28个。

原因:在发展中经济体发现自己卡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和成本竞争力下降的中间,无法与高技能创新的先进经济体,或低收入低工资的经济体在廉价生产制成品上相竞争,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

后一种结果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第一,错失发展模式转换时机。

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为例,在工业化初期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后,未能及时转换发展模式,而是继续推进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的进口替代,即使在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后,还是维持“举债增长”,使进口替代战略延续了半个世纪。

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则因国内市场狭小,长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使其过于依赖国际市场需求,极易受到外部冲击。

第二,难以克服技术创新瓶颈。

一国经济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但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

在这种上下挤压的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增长动力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第三,对发展公平性重视不够。

拉美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

一些国家还由于贫富悬殊,社会严重分化,引发激烈的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第四,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偏差。

从拉美国家看,受西方新自由主义影响,政府作用被极度削弱,宏观经济管理缺乏有效制度框架,政策缺乏稳定性,政府债台高筑,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顽疾难以消除,经济危机频发造成经济大幅波动,如20世纪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货币危机、2002年阿根廷经济危机,都对经济持续增长造成严重冲击。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1. 定义中等收入陷阱,又称中等收入困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迈向高收入水平过程中出现经济增速放缓、收入差距扩大、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停滞在中等收入水平无法进一步提升的状态。

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难以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

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特征包括:1.经济增速放缓: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无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收入差距扩大:中产阶级的收入增长停滞不前,导致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3.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依赖低附加值产业和技术,无法升级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4.高成本困境: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价格上涨等高成本因素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5.内外需不足: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不足,消费需求低迷,外部市场需求疲软。

2. 重要性中等收入陷阱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如果无法突破陷阱,将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社会稳定的维护:中等收入陷阱导致收入差距扩大,这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不稳定因素。

同时,中等收入陷阱可能导致就业不足和社会阶层固化等社会问题,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

3.创新能力的提升:中等收入陷阱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不足,为了突破陷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提升技术能力,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

4.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中等收入陷阱对于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

只有突破陷阱,提高经济产业链的附加值,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和机会。

因此,了解和应对中等收入陷阱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应用为了有效应对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和地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1.提升创新能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收入与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的内涵所谓中等收入,一方面,它既可以根据GDP或GNI的相关指标来说明,另一方面,亦可以依据中等收入群体来说明。

按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这一统计指标,世界银行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大致分成: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

2015年的最新分组标准为:人均国民收入低于10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1046至12735美元之间为中等收入国家,高于1273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

2015年世界银行所统计的215个经济体中,高收入国家80个,中等收入国家104个,低收入国家31个。

以收入水平这一分配指标作为依据,可以判断哪些收入者可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构成因子。

按照收入的标准,学者划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口径大致有四个:人均年收入1万一10万元和户均金融资产3万一10万元的群体;个人人均年收入及财富拥有量折合人民币在2. 5万一3. 5万元,家庭(以核心家庭的三口之家两位就业者为参照)年均收入在5万一7万元为基准;家庭财产达到45万元;年收入在1万一5万美元之间的核心家庭。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对“中等收入者”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明确、统一的、能够获得广泛接受的界定标准,使得“中等收入者”成为一个内涵与外延都难以准确把握的、不确定性的群体。

“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这个概念是由世界银行于2006年首次提出并使用,是指“各国赖以从低收入国家成长为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国家攀升是不能重复使用的”。

其内涵是: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一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根本解决所引发的社会和经济矛盾,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国际上因为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贫富分化、过度城市化、就业困难等等原因,从而落入到“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主要指的是拉美的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亚洲的伊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

这些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有些则在较长时期滞留在中等收入阶段而难以自拔,或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不前,有些则刚刚走出中等收入阶段,又重新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联系与区别“收入分配差距”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居民之间按照同一货币单位或实物单位所表示的收入水平差别以及居民收入在社会总收入中占有比重的差别。

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最早提出了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即基尼系数,从而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的状况。

按照基尼系数,系数越低表明收入分配越合理,越高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合理。

国际上通常把0. 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现在中国的基尼系数己接近0. 5,超过了国值得说明的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并不是一个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它只是一个充分条件。

因为影响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问题等等,而收入分配问题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

只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贫富悬殊,甚至两极分化是所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都存在的最为突出的共性的问题。

因此,贫富悬殊导致的社会问题可能会引发一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但不是用来判断是否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标志。

比如在美国,虽然最高收入者与最低收入者差距也较大,但美国人均GDP比重较大,是高收入国家;同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较大。

由此可见,如果收入分配差距在一个合理的度的范围内,虽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但并不会影响经济增长,更不会致使一个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反之,正如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认为,在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在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资本积累的快速增加,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就是说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一个必要条件。

当然,我们并不是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越大越好;而是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在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找到二者合适的结合点,实现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平衡,也就是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差距,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挑战及现实意义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为7400美元,已经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中国在1997年及以前一直都属于低收入国家,1998年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2010年进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目前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平均值。

[3]??因此,只要中国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将会在2025年左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从而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完成从低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

中国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中国存在着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其可能的诱因有以下几方面:1.政府职能错位。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标,以高效稳定的经济政策为手段,一直保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近些年,由于政府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行使其职能与市场功能的错位,致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严重失衡,负面效应逐步凸显,表现为经济增长并没有给民众带来更多的实惠。

2.收入分配格局严重扭曲。

“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分化严重。

而中国当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可能导致因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分化严重,引发社会矛盾。

因为中国的收入分配机制严重偏向政府和企业,其结果是初次分配及再次分配的不平等、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造成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制约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3.需求结构失衡。

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在国际上经济地位的提升,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己难以成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中国必须以扩大内需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由于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严重扭曲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重约为15%-20%0 2001年到2010年中国的消费率从61.4%下降到47. 4%,其中居民消费率从45. 3%下降到33. 8%,国内消费需求严重不足,造成需求结构失衡。

而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发达国家都加强了本国的高新技术输出,而中国过去所具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不再有。

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越南等也正在利用比中国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向外输出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若再过度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己经无法保证稳定的GDP增长率,这在客观上也加大了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

4.城市化发展质量不高。

众所周知,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加大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富强的体现,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

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城市化应该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腾飞。

而中国的实际情况确与之不相符,城市化进展相对滞后,无法与工业化以及制造业的发展相匹配,随着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镇,各种就业压力以及住房、医疗配套等都无法得到保障。

城市化与工业化脱节,城市化发展整体质量不高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诱因之一。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挑战在众多导致中国内需不足的原因当中,居民消费有效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特别是一些中低收入家庭没钱消费。

有资料显示,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全国为11242. 85元;占一成的最低收入家庭为4532. 88元,占一成的低收入家庭为6195. 32元,占二成的中等偏下家庭为7993. 67元,占二成的中等收入家庭为10344. 70元;占二成的中等偏上家庭为13316. 63元,占一成的高收入家庭为17888. 18元,占一成的最高收入家庭为26982. 13元。

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全国为3660. 68元,低收入家庭为2144. 78元,中低收入家庭为2652. 77元,中等收入家庭为3286. 44元,中高收入家庭为4191. 25元,高收入家庭为6853. 69元①。

由此看到,在中国家庭中,中等及其以下收入家庭占绝大多数,且这些家庭均未达到平均消费水平,所以这些家庭成员消费水平偏低,因而导致整个社会消费需求不足。

如果这部分的家庭收入能有所提高,拉动消费,则中国的内需就会有很大提高。

由此可见,口益加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不仅成为经济结构失衡、内外需失衡的重要原因,也锁闭了中国经济成长阶段最重要的内需增长。

也是成为诱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及阻滞经济发展的症结,威胁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调整收入分配制度,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只有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中国经济才能秉持客观、公平及合理的原则,使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4. 2. 2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导致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中国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由于中国主要是以劳动和资源密集产业为主,随着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的提高,经济要继续增长就要求产业结构必须升级,这也是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面临的最大风险。

欠发达地区的优势就在于廉价的劳动力。

例如,在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沿海地区,通过资本与廉价的劳动力结合,产生了“深圳模式”、“苏州模式”等等经济奇迹。

除此之外,廉价劳动力吸引了外资的进入。

如果发展策略正确,逐步通过积累资金、产业升级,就可以发展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发展之路。

相反,如果采取的策略不当,欠发达地区就会形成比较优势产业刚性。

有关经济史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一旦选择低效增长或高效增长之路,这一道路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产生自我强化的现象。

如果一味固守廉价劳动力优势,欠发达地区就可能形成产业刚性,落入比较优势陷阱之中。

由于中国具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市场,中国一直采取的粗放型、外延式的扩张模式。

一是,这种片面依赖廉价劳动力的方式会导致技术进步缓慢和资本劣质化,虽能避免风险,但也导致企业的技术及设备的落后。

二是,会导致企业的技术开发投入乏力。

依赖廉价劳动力的企业通常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利润不高,因此很难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产业研发,导致技术进步缓慢。

三是,会造成技术人才成长的缓慢。

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盈利会使企业不注重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

这种不重视劳动者培养的方式会削弱劳动者自身发展的能力和对下一代的培养能力,是对劳动力资源的破坏,使市场缺乏高素质劳动力,形成经济发展中的恶性循环,导致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人类的生产活动最终还是会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为主。

因此,中国要以长远眼光看待比较优势的发展方向,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完成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