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定义与策略分析

合集下载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即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但就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

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

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

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花了大约12年时间,韩国则用了8年。

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则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

一些国家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如菲律宾 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71美元,2006年仍停留在1123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人均收入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还有一些国家收入水平虽然在提高,但始终难以缩小与高收入国家的鸿沟,如马来西亚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812美元,到2008年仅达到8209美元。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增长缓慢、不稳定或倒退等现象,从而停滞在中等收入水平达不到高收入水平的状态。

近年来,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论层出不穷。

有学者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确实存在,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只是概念上的症状,实际上这是因为政策和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所造成的。

无论论者的观点如何,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结构优化是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对策。

中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就需要更多地注重结构优化,发展高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经济领域,避免过度依赖低价值的制造业。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体系。

其次,扩大内需是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对策之一。

中国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内需拉动,因此要想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需要扩大内需,提高国内消费力。

当前,国内消费空间巨大,政府应该通过扶持中小微企业,加大对租房和购房补贴等方式,促进消费增长,从而有效缓解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

最后,政府的改革是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办法。

中国在经济转型期,政府不断推进经济改革,在营商环境、产权保护、金融市场等领域加大改革力度,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政府还应该推进更多的利益分配、民主参与、社会保障等改革,加快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从而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总的来说,中等收入陷阱影响了许多国家,这种情况也正在发生在中国。

政府应该更加重视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采取综合措施,针对不同的症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打破陷阱,促进中国经济稳健持续发展。

简述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并分析其成因

简述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并分析其成因

谢谢观看
《“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制与跨越路径研究》是2019年12月1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作者是潘恩阳。
参考资料:中等收入陷阱:基于经济转型与社会治理的理解
《中等收入陷阱:基于经济转型与社会治理的理解》是2018年3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作者是郑之杰。
参考资料:四大陷阱
四大陷阱指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和气候变化陷阱。
简述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并 分析其成因
参考资料:民生经济概论
《民生经济概论》是2019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内容介绍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 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同时,快速发展中积 聚的问题集中爆发,造成贫富分化加剧、产业升级艰难、城市化进程受阻、社会矛盾凸显等。 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原因 1、依赖初级产品的对外经贸战略与结构性失衡 对外开放战略,尤其是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被视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成功发展的 重要原因。外围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缓慢,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这种不平衡的国际经济格局不利 于发展中国家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参考资料:中等收入陷阱:来自拉丁美洲的案例研究
《中等收入陷阱:来自拉丁美洲的案例研究》是2012年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郑秉 文。
参考资料:人口老龄化与“是2013年4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田雪 原。
参考资料:“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制与跨越路径研究
内容介绍
传统制度包括土地制度、城乡财富分配结构与税收制度、政府行政制度与法制、社会阶层体系与 社会秩序等。 5、观念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产生脱节 这些观念和素质的差别正是地区经济存在差别的关键问题,正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仅从供给 侧抽象地来看,区域经济发展就是本地人的观念和素质转变,经济发展过程就是观念和素质的转 变过程,再也没有其它的什么了。只不过这个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本地人在自己的实践中, 经过不断地学习、探索、挫折、反思与醒悟,才能逐渐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中等收入陷阱内容介绍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难以进一步实现高收入水平的一种经济现象。

随着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有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但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较弱,无法与高收入国家进行有效竞争,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收入分配问题严重等。

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与各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较弱。

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初期,大部分国家主要依靠模仿和引进技术,而缺乏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

这样一来,虽然经济总量增加了,但在技术领先水平和创新效率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没有缩小。

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中等收入阶段,企业在追求成本效益的往往对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投入不足,导致竞争力下降。

这两点因素的叠加,使得国家经济难以进一步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加强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是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出路。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是经济改革开放,但在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建设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是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突破的重要途径。

在中等收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需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投入,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应加强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为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创新能力,是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突破的关键。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培养和增强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是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突破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要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学术机构和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并吸收国际领先的技术和知识。

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4 劳动力转移困难
有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特殊的政治需要;实行一定的限制劳动力转移的政策 中国的户籍制度就是这 一方面的典型;类似的制度会严重阻碍城市化的进程;拖累经济发展
5 体制变革严重滞后
经济财富过度集中;利益集团势力强大;造成寻租 投机和腐败现象蔓延;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受到严重扭 曲 在拉美国家;体制变革受到利益集团羁绊;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精英集团的现代传统主义片面追求经济增 长和财富积累;反对在社会结构 价值观念和权力分配等领域进行变革;或者把这种变革减少到最低限度
这一现象在东亚国家表现得较为突出;如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再也没能恢复 到危机前的高增长;就与经济增长缺乏技术创新动力有直接关系
1 ②中等收入陷阱表现形式
3 金融体系脆弱
自1997 年以来;东南亚各国已建立起大量的外汇储备作为防范危机的缓冲器;但这可能会产生不良 副作用;即造成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泡沫 上世纪的日本也因为这个原因经历了"十年"衰退
1 ③中等收入陷阱产生原因
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虽然可以带 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价;低质;都是恶性循环 低端制造改高端 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
低质
低端制造业
污染
低价
2
中国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也不断提高, 中国从一个人均不足3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发展到一个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在取得如 此成就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不过,这种风险在中国的 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3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与策略
4
合理有序分配;逐步形成橄榄型分 配格局理顺国民收入分配关系是实现 合理有序分配的关键发挥再分配的调 节作用是改善收入分配的保障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 trap)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时,经济增长停滞或放缓的现象。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阶段通常比较容易实现,但进一步向高收入阶段转变却非常困难。

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增长速度的减慢、结构改革的难度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大部分国家在初始阶段能够迅速实现经济增长,但随着经济发展,增长速度逐渐下降,难以维持较高的增长率。

这可能是因为生产要素逐渐变得有限,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不再像初始阶段那样容易。

结构改革的难度通常是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关键因素。

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产能结构过于依赖低附加值产业、内需拉动增长和官僚体制制约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结构调整的困难,从而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能力的不足也是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从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高收入国家,必须依靠不断的技术升级和创新。

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包括投入不足、人才流失、创新环境不佳等问题,导致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中国需要重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已经面临瓶颈,必须转向以创新和消费为主导的新模式。

这意味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培育消费市场,推动消费升级,并加强质量和效益导向的经济增长。

在结构改革方面,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一些体制障碍。

特别是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对低附加值产业的依赖,提高服务业和创新驱动型产业的比重。

还需要加强企业和市场主体的改革,推动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在创新能力方面,中国需要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这包括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改革科研体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

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创新环境,吸引和激励创新人才。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经济增长开始放缓甚至停滞的情况。

在这个阶段,国家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例如劳动力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进步缓慢等。

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论主要是关于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以及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提醒我们要注重结构调整和提升创新能力。

在转型过程中,中国必须从以低劳动力成本为基础的模式转向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模式。

这意味着要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

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只有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和进行结构调整,中国经济才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也提醒我们要注重人力资本的提升。

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国而言更是如此。

目前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还比较低,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只有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也提醒我们要注重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这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必须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

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有着重要的启示。

中国必须注重结构调整和提升创新能力,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才能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困扰,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也提醒我们要警惕国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浅析

“中等收入陷阱”浅析

“中等收入陷阱”浅析作者:来源:《消费导刊》2011年第15期“中等收入陷阱”是2006年世界银行在其《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

它指的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一种状态。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基本特征有:贫富分化严重、经济停滞或增长回落、过度城市化、增长转型困局、社会冲突加剧、腐败问题突出、民主乱象、金融体系脆弱等。

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收入差距过大;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增长模式转型不成功;金融体系脆弱;劳动力转移困难;民主进程缓慢与腐败。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国内学者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说法:1.社会建设滞后说。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状态,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的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2.两大转型失败说。

历史经验表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另一个是民主政治的转型。

很多国家之所以步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根本的原因就是未能有效应对这两大挑战。

所谓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主要指产业升级,并由生活必需品时代转入耐用消费品(房、车等)与服务业时代。

所谓民主政治的转型,如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经济大都起飞于威权政府阶段,而经济持续的增长进入中等收入行列后,国民民主与利益诉求比较强烈,要求政治变革的呼声很大,推进由威权向民主的转轨。

3.五大诱因说。

拉美一些国家之所以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它们仍然徘徊在人均GDP3500美元一6000美元的发展水平上,主要由这样五大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城市化与工业化脱节。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该现象指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后,出现了增长放缓、技术革新滞后、竞争力降低的瓶颈期,使得该国难以持续走向高收入国家。

本文将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实证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1.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及原因中等收入陷阱指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到达一定程度后,难以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状态。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个国家的新兴产业趋于饱和,制造业成本上升,但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转型,从而导致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放缓,竞争力下降。

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为:(1)产业结构单一化。

发展过程中,由于国家资本主义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一两个或几个外贸出口产品的产出。

而这些产业缺乏可持续性,难以保持长期的创新动力。

(2)资本和劳动力效率低下。

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工厂存在管理不善、技术短缺、装备陈旧等问题,导致生产力低下。

(3)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

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缺乏资金、人才、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导致技术进步迟缓。

2.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例随着全球化和民主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下面介绍几个实例:(1)墨西哥:1980年,墨西哥的GDP处于世界前十,但之后长期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直至今天。

(2)巴西:20世纪90年代至今,巴西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政府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3)南非:2007年,南非GDP一度达到8240亿美元,但2016年龙8|登录,南非进入技术滞后、产业结构过松、工业化程度不高的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以上几个国家都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复杂挑战,经济不景气、社会发展滞后、社会结构问题等都是制约他们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的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的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的意义一、引言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跨越中等收入水平的阶段。

这种情况会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就业机会减少,社会稳定性下降等问题。

我国当前正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边缘,因此深入研究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的意义至关重要。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1.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跨越中等收入水平的阶段。

具体来说,就是一个国家在达到一定水平的人均GDP之后,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或停滞,而且很难再实现进一步提高。

2.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1)产业结构单一:当一个国家过度依赖某个产业时,一旦该产业出现问题或者市场需求下降,整个经济都会受到影响。

(2)技术创新不足: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如果一个国家在技术创新方面落后,就难以保持经济增长的动力。

(3)人口红利消失: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在劳动力大量增加的时期,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

三、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的意义1. 经济增长放缓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在过去几年中,我国GDP增速一直在放缓。

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这种情况可能会继续下去。

2. 就业机会减少中等收入陷阱还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当一个国家无法实现进一步发展时,企业很难扩大规模或者开拓新市场。

这将导致就业机会减少,使得社会稳定性受到威胁。

3. 社会稳定性下降中等收入陷阱还有可能导致社会稳定性下降。

当一个国家无法实现进一步发展时,社会贫富差距可能会加大,失业率可能会上升,这些都会对社会稳定性造成威胁。

四、如何应对中等收入陷阱1. 调整产业结构为了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我们需要调整产业结构。

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且通过政策引导,让企业逐渐从传统行业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

2. 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八讲中等收入陷阱分析PPT课件

第八讲中等收入陷阱分析PPT课件

2021
19
中国积极应对挑战: (一)避免“转型陷阱”,抓住增长方式转变的历史机遇 (二)防止“拉美陷阱”,实现“包容性增长” (三)跨越“福利陷阱”,保持社保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发展
2021
20
以收入倍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收入倍增?5D
1、disparity 差距缩小的收入倍增,机会均等的收入倍增。 Reducing Income Distribution Disparity 低收入阶层增长速度高于高收入阶层;落后地区收入增长快于高收
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国家在进入中 等收入水平阶段后,如何打破创新不足的恶性循环,寻找到经济增长 的持续驱动力,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2021
24
人均收入水平
消费驱动:收入增长带 动总量增长
创新驱动:基于效率的 增长
投资驱动:基于积累的 增长
中等收入陷阱
低收入陷阱
工业化初期中期
工业化中后期
2021
14
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体制因素 一是国有经济和垄断行业改革进展迟缓。 二是金融体系相当脆弱。 三是城乡二元制度尚未根本打破。 四是收入分配制度有失公平。 五是政府职能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
2021
பைடு நூலகம்
15
六、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
(一)将经济增长速度降到合理区间,促进中国由高速、粗放型增长向均衡 增长、可持续发展转变。
对自主创新激励制度的创新。
2021
26
思考
1、中国存在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 2、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的驱动 由 要素投入/资本驱动转变为技术驱动, 自主创新驱动。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 trap)是指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取得了初步成功,但随后陷入了增长速度下滑、经济结构转型困难等问题,难以跨越中等收入水平的现象。

虽然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取得了快速增长,但却很难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有多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依靠资源型产业快速发展,但由于资源配置不足以合理利用资源,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虽然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使得经济结构调整困难,从而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科技创新不足中等收入陷阱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创新不足。

这些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往往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经济增长,但随着发展,创新能力不足使得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3.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优势产业的支撑,导致经济增速下滑。

这种情况下,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困难,无法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4.体制机制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宏观经济调控困难、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阻碍。

以上种种原因使得一些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却很难实现哪怕更进一步的发展,最终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展中国家需要在经济增长初期注重以下几点: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中国家需要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尤其是在技术、装备和服务方面进行更新升级,增强新兴产业的发展力量,提高产业水平和附加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展中国家需要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提高研发投入、完善创新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等,推动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中等收入陷阱定义与策略

中等收入陷阱定义与策略

中等收入与中等收入陷阱1.1中等收入的内涵所谓中等收入,一方面,它既可以根据GDP或GNI的相关指标来说明,另一方面,亦可以依据中等收入群体来说明。

按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这一统计指标,世界银行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大致分成: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

2015年的最新分组标准为:人均国民收入低于10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1046至12735美元之间为中等收入国家,高于1273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

2015年世界银行所统计的215个经济体中,高收入国家80个,中等收入国家104个,低收入国家31个。

以收入水平这一分配指标作为依据,可以判断哪些收入者可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构成因子。

按照收入的标准,学者划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口径大致有四个:人均年收入1万一10万元和户均金融资产3万一10万元的群体;个人人均年收入及财富拥有量折合人民币在2. 5万一3. 5万元,家庭(以核心家庭的三口之家两位就业者为参照)年均收入在5万一7万元为基准;家庭财产达到45万元;年收入在1万一5万美元之间的核心家庭。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对“中等收入者”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明确、统一的、能够获得广泛接受的界定标准,使得“中等收入者”成为一个内涵与外延都难以准确把握的、不确定性的群体。

1.2“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这个概念是由世界银行于2006年首次提出并使用,是指“各国赖以从低收入国家成长为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国家攀升是不能重复使用的”。

其内涵是: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一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根本解决所引发的社会和经济矛盾,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国际上因为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贫富分化、过度城市化、就业困难等等原因,从而落入到“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主要指的是拉美的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亚洲的伊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中等收入国家后,经济增长率出现回落,无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并跻身于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现象。

世界银行在《东亚经济发展报告( 2006 )》中首次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概念,报告指出“许多经济体常常都能非常迅速地达到中等收入阶段,但只有少数国家能够跨越这一阶段”( World bank ,2007 ) 。

文章称,所有在跨越低收入陷阱管用的政策和发展战略,到了中等收入阶段基本上都不再管用了,必须有新的发展战略、新的手段来跨越,因此中等收入阶段是一个独特的发展阶段。

中等收入陷讲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出低水平均衡陷讲后,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区间,经济或是陷入增长与回落的循环之中,或是处于增长十分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

许多后发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序列后,在二三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人均GDP一直在6000 美元以下徘徊,很难突破10 000美元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例如部分东盟国家和拉美国家。

这种情况被认为是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以国民人均年收入为主要标准,把不同国家划分为4类,即高收入国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每年7月初核定标准。

根据2014年的标准,人均国民收入达12616美元属于高收入国家;低于103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4085美元则为中上和中下收入国家的分界线。

过去半个多世纪,亚洲经济体的赶超进程此起彼伏,拉美国家却彷徨不前。

日本和韩国成为赶超经济的典范;东亚经济体(“亚洲四小龙”)自60年代起经历20余年发展进入高收入行列;主要东南亚国家自80年代中期开始赶超,但速度慢于“亚洲四小龙”,目前仍在路上;中国80年代以来的赶超进程是最新一轮亚洲增长奇迹,赶超速度与早期的日、韩接近。

而拉美国家整体收入水平持续下降,与高收入经济体差距不断扩大。

把时间轮廓拉长,我们发现拉美国家滑落陷阱的时间可能长达百年,阿根廷成为滑落陷阱的典型。

中等收入陷阱课件

中等收入陷阱课件
主要内容
一、中等收入陷阱概念 二、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特征 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案例及其经验 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失败案例及其教训 五、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考验 六、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分析
一、中等收入陷阱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的提出和含义 世界银行2006年为诊断东亚经济发布了一份《东亚 经济发展报告(2006)》报告,其中提出“中等收入陷 阱”这样一个概念。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 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 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 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 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 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 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 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导致经 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2003年研发 2006年每千
支出占GDP的 人中的研发人
比重

0.41%
1.1
2007年劳动 力中大学以上
的比重
29.5%
马来西亚
0.69%
0.42
20.3%
韩国
2.64%
4.8
35%
收入分配公平程度差异较大
项目 上世纪80 年代中期 基尼系数
国别
阿根廷 0.45
马来西亚 0.45
韩国
0.36
上世纪90 2007年 10%最高收入
▪ 此外,日本还非常重视社保。在80年代的泡沫经济尚未到来前,日本就 基本完成了福利制度的建设,并积聚了足以抗衡后来出现的更严重、更 长时间的经济衰退的力量。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编辑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一、定义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经济学家认为的摆在东亚国家面前的陷阱——“中等收入陷阱”。

东亚许多国家,近几十年来飞速发展,由低收入国家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之列。

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

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指的是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在迈入高收入阶段的过程中,发展速度逐渐放缓,经济增长停滞。

这个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现,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结构性问题、制度固化等方面的因素。

一些理论解释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借鉴这些理论解释和经验教训,对于缓解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性问题:中等收入陷阱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

在初期阶段,国家通常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优势获得竞争力。

然而,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使得这些产业面临竞争力下降的困境。

同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日益增加,难以持续发展。

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从而难以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2. 制度问题:中等收入陷阱也与制度问题密切相关。

在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政治体制不完善,治理能力不强,导致官员容易陷入腐败、权力滥用等行为。

同时,法治环境不健全、产权保护不力,也使得创新和投资的积极性下降,制约了经济发展。

此外,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干预程度过高,过度依赖国有企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3. 教育和人力资本问题:教育和人力资本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中等收入国家的教育体系存在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无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持经济发展的需要。

此外,国家在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的投资和培养不足,也限制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些主要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结构调整:针对中等收入陷阱中的结构性问题,中等收入国家需要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聊聊中等收入陷阱

聊聊中等收入陷阱

定义: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 Trap)是指一个国家从低收入阶段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经济长期徘徊在中等收入区间,普遍表现为经济的持续减速或保持缓慢增长的现象。

该概念由世界银行提出。

界定:根据2023财年最新的调整结果,2021年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是13205美元,中高收入国家是4256美元,中低收入是1085美元。

按此标准,在世界银行统计的217个国家和地区中,高收入国家和地区有87个,中高收入有54个,中低收入有54个,低收入有28个。

原因:在发展中经济体发现自己卡在劳动力成本上涨和成本竞争力下降的中间,无法与高技能创新的先进经济体,或低收入低工资的经济体在廉价生产制成品上相竞争,导致经济发展徘徊不前。

后一种结果称走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第一,错失发展模式转换时机。

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为例,在工业化初期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后,未能及时转换发展模式,而是继续推进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的进口替代,即使在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后,还是维持“举债增长”,使进口替代战略延续了半个世纪。

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则因国内市场狭小,长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使其过于依赖国际市场需求,极易受到外部冲击。

第二,难以克服技术创新瓶颈。

一国经济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但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

在这种上下挤压的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增长动力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第三,对发展公平性重视不够。

拉美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

一些国家还由于贫富悬殊,社会严重分化,引发激烈的社会动荡,甚至政权更迭,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第四,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偏差。

从拉美国家看,受西方新自由主义影响,政府作用被极度削弱,宏观经济管理缺乏有效制度框架,政策缺乏稳定性,政府债台高筑,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不平衡等顽疾难以消除,经济危机频发造成经济大幅波动,如20世纪世纪80年代的拉美债务危机,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货币危机、2002年阿根廷经济危机,都对经济持续增长造成严重冲击。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1. 定义中等收入陷阱,又称中等收入困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迈向高收入水平过程中出现经济增速放缓、收入差距扩大、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停滞在中等收入水平无法进一步提升的状态。

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难以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

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特征包括:1.经济增速放缓: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无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收入差距扩大:中产阶级的收入增长停滞不前,导致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3.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依赖低附加值产业和技术,无法升级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4.高成本困境: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价格上涨等高成本因素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5.内外需不足: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不足,消费需求低迷,外部市场需求疲软。

2. 重要性中等收入陷阱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如果无法突破陷阱,将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社会稳定的维护:中等收入陷阱导致收入差距扩大,这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不稳定因素。

同时,中等收入陷阱可能导致就业不足和社会阶层固化等社会问题,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

3.创新能力的提升:中等收入陷阱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不足,为了突破陷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提升技术能力,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

4.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中等收入陷阱对于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

只有突破陷阱,提高经济产业链的附加值,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和机会。

因此,了解和应对中等收入陷阱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应用为了有效应对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和地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1.提升创新能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收入与中等收入陷阱1.1中等收入的涵所谓中等收入,一方面,它既可以根据GDP或GNI的相关指标来说明,另一方面,亦可以依据中等收入群体来说明。

按人均国民总收入(GNI)这一统计指标,世界银行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组,大致分成: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

2015年的最新分组标准为:人均国民收入低于10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在1046至12735美元之间为中等收入国家,高于12736美元为高收入国家。

2015年世界银行所统计的215个经济体中,高收入国家80个,中等收入国家104个,低收入国家31个。

以收入水平这一分配指标作为依据,可以判断哪些收入者可以成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构成因子。

按照收入的标准,学者划分中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口径大致有四个:人均年收入1万一10万元和户均金融资产3万一10万元的群体;个人人均年收入及财富拥有量折合人民币在2. 5万一3. 5万元,家庭(以核心家庭的三口之家两位就业者为参照)年均收入在5万一7万元为基准;家庭财产达到45万元;年收入在1万一5万美元之间的核心家庭。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目前对“中等收入者”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明确、统一的、能够获得广泛接受的界定标准,使得“中等收入者”成为一个涵与外延都难以准确把握的、不确定性的群体。

1.2“中等收入陷阱”的涵“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这个概念是由世界银行于2006年首次提出并使用,是指“各国赖以从低收入国家成长为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国家攀升是不能重复使用的”。

其涵是: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一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长期无法得到根本解决所引发的社会和经济矛盾,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按照世界银行的定义,国际上因为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贫富分化、过度城市化、就业困难等等原因,从而落入到“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主要指的是拉美的巴西、阿根廷、智利、墨西哥等,亚洲的伊朗、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

这些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有些则在较长时期滞留在中等收入阶段而难以自拔,或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不前,有些则刚刚走出中等收入阶段,又重新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

1.3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与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联系与区别“收入分配差距”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居民之间按照同一货币单位或实物单位所表示的收入水平差别以及居民收入在社会总收入中占有比重的差别。

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最早提出了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指标,即基尼系数,从而综合考察居民部收入分配差异的状况。

按照基尼系数,系数越低表明收入分配越合理,越高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合理。

国际上通常把0. 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现在中国的基尼系数己接近0. 5,超过了国值得说明的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并不是一个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必要条件,它只是一个充分条件。

因为影响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问题等等,而收入分配问题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

只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贫富悬殊,甚至两极分化是所有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都存在的最为突出的共性的问题。

因此,贫富悬殊导致的社会问题可能会引发一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但不是用来判断是否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标志。

比如在美国,虽然最高收入者与最低收入者差距也较大,但美国人均GDP比重较大,是高收入国家;同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较大。

由此可见,如果收入分配差距在一个合理的度的围,虽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但并不会影响经济增长,更不会致使一个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反之,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易斯认为,在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并存的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发展中国家,只有在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资本积累的快速增加,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也就是说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一个必要条件。

当然,我们并不是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收入分配差距越大越好;而是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在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找到二者合适的结合点,实现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平衡,也就是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差距,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挑战及现实意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为7400美元,已经属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中国在1997年及以前一直都属于低收入国家,1998年进入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2010年进入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目前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接近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平均值。

[3]因此,只要中国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将会在2025年左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从而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完成从低收入国家到高收入国家的历史性跨越。

4.1中国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诱因中国存在着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其可能的诱因有以下几方面:1.政府职能错位。

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标,以高效稳定的经济政策为手段,一直保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近些年,由于政府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行使其职能与市场功能的错位,致使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严重失衡,负面效应逐步凸显,表现为经济增长并没有给民众带来更多的实惠。

2.收入分配格局严重扭曲。

“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分化严重。

而中国当前不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可能导致因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分化严重,引发社会矛盾。

因为中国的收入分配机制严重偏向政府和企业,其结果是初次分配及再次分配的不平等、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造成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制约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3.需求结构失衡。

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在国际上经济地位的提升,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己难以成为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中国必须以扩大需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由于中国收入分配格局的严重扭曲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中国的中等收入群体所占比重约为15%-20%0 2001年到2010年中国的消费率从61. 4%下降到47. 4%,其中居民消费率从45. 3%下降到33. 8%,国消费需求严重不足,造成需求结构失衡。

而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发达国家都加强了本国的高新技术输出,而中国过去所具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也不再有。

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越南等也正在利用比中国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向外输出劳动密集型产品,中国若再过度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增长己经无法保证稳定的GDP增长率,这在客观上也加大了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

4.城市化发展质量不高。

众所周知,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加大了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国家富强的体现,但是在城市化过程中中国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

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城市化应该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腾飞。

而中国的实际情况确与之不相符,城市化进展相对滞后,无法与工业化以及制造业的发展相匹配,随着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镇,各种就业压力以及住房、医疗配套等都无法得到保障。

城市化与工业化脱节,城市化发展整体质量不高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诱因之一。

4.2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挑战4.2.1收入分配差距大导致需不足在众多导致中国需不足的原因当中,居民消费有效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特别是一些中低收入家庭没钱消费。

有资料显示,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全国为11242. 85元;占一成的最低收入家庭为4532. 88元,占一成的低收入家庭为6195. 32元,占二成的中等偏下家庭为7993. 67元,占二成的中等收入家庭为10344. 70元;占二成的中等偏上家庭为13316. 63元,占一成的高收入家庭为17888. 18元,占一成的最高收入家庭为26982. 13元。

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全国为3660. 68元,低收入家庭为2144. 78元,中低收入家庭为2652. 77元,中等收入家庭为3286. 44元,中高收入家庭为4191. 25元,高收入家庭为6853. 69元①。

由此看到,在中国家庭中,中等及其以下收入家庭占绝大多数,且这些家庭均未达到平均消费水平,所以这些家庭成员消费水平偏低,因而导致整个社会消费需求不足。

如果这部分的家庭收入能有所提高,拉动消费,则中国的需就会有很大提高。

由此可见,口益加大的收入分配差距不仅成为经济结构失衡、外需失衡的重要原因,也锁闭了中国经济成长阶段最重要的需增长。

也是成为诱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及阻滞经济发展的症结,威胁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调整收入分配制度,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

只有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中国经济才能秉持客观、公平及合理的原则,使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4. 2. 2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导致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中国进入中等收入水平后,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

由于中国主要是以劳动和资源密集产业为主,随着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成本的提高,经济要继续增长就要求产业结构必须升级,这也是中国发展到这个阶段面临的最大风险。

欠发达地区的优势就在于廉价的劳动力。

例如,在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沿海地区,通过资本与廉价的劳动力结合,产生了“模式”、“模式”等等经济奇迹。

除此之外,廉价劳动力吸引了外资的进入。

如果发展策略正确,逐步通过积累资金、产业升级,就可以发展成具有竞争优势的发展之路。

相反,如果采取的策略不当,欠发达地区就会形成比较优势产业刚性。

有关经济史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一旦选择低效增长或高效增长之路,这一道路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产生自我强化的现象。

如果一味固守廉价劳动力优势,欠发达地区就可能形成产业刚性,落入比较优势陷阱之中。

由于中国具有充足的廉价劳动力市场,中国一直采取的粗放型、外延式的扩模式。

一是,这种片面依赖廉价劳动力的方式会导致技术进步缓慢和资本劣质化,虽能避免风险,但也导致企业的技术及设备的落后。

二是,会导致企业的技术开发投入乏力。

依赖廉价劳动力的企业通常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经济利润不高,因此很难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产业研发,导致技术进步缓慢。

三是,会造成技术人才成长的缓慢。

过度依赖廉价劳动力盈利会使企业不注重对劳动者的职业培训。

这种不重视劳动者培养的方式会削弱劳动者自身发展的能力和对下一代的培养能力,是对劳动力资源的破坏,使市场缺乏高素质劳动力,形成经济发展中的恶性循环,导致中国的产业结构升级缓慢。

人类的生产活动最终还是会以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生产方式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