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陷阱理论述评
论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精品文档资料
论中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1 提出背景“中等收入陷阱”由世界银行在2007年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在其对中国经济的未来展望中,也明确提出中国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
纵观历史,很少有国家能从中等收入国家脱颖而出,成功转型成为高收入国家。
一方面,由于这些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丧失了廉价劳动力的优势,而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缺少创新,无法与高收入国家相比。
人均国民收入维持在1万美元左右徘徊不前,陷入中等收入的泥潭,久久不能跻身成为高收入国家。
与此同时,世界银行也肯定了一部分国家所取得的成就,提出了“东亚奇迹”的概念。
在大规模的经济竞争中,韩国和日本成功越过“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国家。
与之相对应的是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
有些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成为中等收入的国家,可是直至今日,这些国家的国民收入仍然在一个区间内徘徊不前。
具体来看,这些国家往往经济发展不稳定;科技创新能力差;贫富差距严重;对外经济依赖度高。
可以看出,“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是针对一些走出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在未来经济发展的道路上,对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没有及时正确的解决,最终导致经济停滞不前的问题。
2 面临挑战中国改革开放37年,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社会文化,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近年来,我国GDP增速有所减缓,投资、出口、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家马车动力都有所衰减。
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国家,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我国可以充分结合自身,适当借鉴日本和韩国经济发展过程,实现经济转型。
2.1 城市化问题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城市化进程加速,人口涌向城市,同时,农村或一些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人口减少,经济发展缓慢,以此会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出现大规模的贫民窟,阻碍经济发展。
而在日本和韩国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并没有大规模的贫困地区出现,说明这是可以避免的。
目前,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
这些农民工,由于收入和居住成本之间存在差距,很难真正成为城市居民。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甚至停滞,难以跨越中等收入水平的情况。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一方面,有人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一种客观存在,源于特定经济结构和制度安排,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来应对;也有人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一种相对概念,取决于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制度安排,而不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
无论如何,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也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和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的启示在于:需要加强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以廉价劳动力和出口导向为主要特点,这种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需求。
而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部分是因为经济结构失衡、创新不足,导致经济增长放缓。
中国需要加强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大对创新科技的投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的启示在于:需要加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人力资本投资。
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也与生产率提升不足有关。
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加强技术创新、企业管理和组织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在人力资本投资上下功夫,加大对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投入,提升全社会的人力资本水平,从而推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经济增长的持续性。
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的启示在于:需要加强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解决。
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密切相关,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较大,这不仅影响了全国经济的整体增长,也导致了一些地区的中等收入陷阱。
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政策措施来加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推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均衡,实现全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提升。
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的启示在于:需要加大国际合作和开放度。
“中等收入陷阱”研究综述
环球市场经济视野/-19-“中等收入陷阱”研究综述薛 卫 赵 洁山西财经大学摘要:本文对现有研究进行总结,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顺利成为上中等收入国家的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一、引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实现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结果我国已经成为“上中等收入”国家。
但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出现了放缓,同时面临着老龄化所导致的人口红利丧失、势在必行的经济机构调整、全球经济放缓等一系列问题。
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担心我国是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自上世纪中期以来,顺利迈入中等收入经济体行列的国家不在少数,但其中相当多的国家在较长时期内出现了经济增速下降等现象,未能顺利成为高收入国家,学者们将这一现象称为中等收入陷阱,最典型的代表就是阿根廷。
不过同时也存在顺利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经济体。
所以深入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成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综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拉丁美洲的阿根廷等国经济都实现了快速发展,顺利摆脱贫困成为中等收入经济体,但之后这些国家都未能或者用了数十年才成为高收入国家。
而这一现象在拉美以外的国家和地区也普遍存在,如马来西亚和叙利亚等。
许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Gill 和Kharas(2007)将这一现象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但他们并未对这一概念进行明确完整的界定,只是简单分析了经济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综合各方观点可以将中等收入陷阱定义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在顺利摆脱贫困成为中等收入经济体后,其经济水平长期徘徊在这一水平,难以成为高收入经济体。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或地区其经济增长往往在增长与回落间不断循环,或者增长十分缓慢甚至停滞。
许多学者对经济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这些经济体采用的经济体发展战略虽然使其顺利而迅速的摆脱了贫困,但在这一过程中未能全面充实该经济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得该经济体在成为中等收入经济体后缺乏进一步增长的能力。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增长缓慢、不稳定或倒退等现象,从而停滞在中等收入水平达不到高收入水平的状态。
近年来,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论层出不穷。
有学者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确实存在,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只是概念上的症状,实际上这是因为政策和体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所造成的。
无论论者的观点如何,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结构优化是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对策。
中国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这也就需要更多地注重结构优化,发展高端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新经济领域,避免过度依赖低价值的制造业。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扶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高水平的科技创新体系。
其次,扩大内需是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对策之一。
中国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内需拉动,因此要想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就需要扩大内需,提高国内消费力。
当前,国内消费空间巨大,政府应该通过扶持中小微企业,加大对租房和购房补贴等方式,促进消费增长,从而有效缓解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
最后,政府的改革是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办法。
中国在经济转型期,政府不断推进经济改革,在营商环境、产权保护、金融市场等领域加大改革力度,为中国经济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政府还应该推进更多的利益分配、民主参与、社会保障等改革,加快构建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从而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总的来说,中等收入陷阱影响了许多国家,这种情况也正在发生在中国。
政府应该更加重视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采取综合措施,针对不同的症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打破陷阱,促进中国经济稳健持续发展。
简述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并分析其成因
谢谢观看
《“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制与跨越路径研究》是2019年12月1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作者是潘恩阳。
参考资料:中等收入陷阱:基于经济转型与社会治理的理解
《中等收入陷阱:基于经济转型与社会治理的理解》是2018年3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作者是郑之杰。
参考资料:四大陷阱
四大陷阱指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和气候变化陷阱。
简述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并 分析其成因
参考资料:民生经济概论
《民生经济概论》是2019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内容介绍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 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同时,快速发展中积 聚的问题集中爆发,造成贫富分化加剧、产业升级艰难、城市化进程受阻、社会矛盾凸显等。 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原因 1、依赖初级产品的对外经贸战略与结构性失衡 对外开放战略,尤其是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被视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成功发展的 重要原因。外围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缓慢,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这种不平衡的国际经济格局不利 于发展中国家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参考资料:中等收入陷阱:来自拉丁美洲的案例研究
《中等收入陷阱:来自拉丁美洲的案例研究》是2012年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郑秉 文。
参考资料:人口老龄化与“是2013年4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田雪 原。
参考资料:“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制与跨越路径研究
内容介绍
传统制度包括土地制度、城乡财富分配结构与税收制度、政府行政制度与法制、社会阶层体系与 社会秩序等。 5、观念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产生脱节 这些观念和素质的差别正是地区经济存在差别的关键问题,正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仅从供给 侧抽象地来看,区域经济发展就是本地人的观念和素质转变,经济发展过程就是观念和素质的转 变过程,再也没有其它的什么了。只不过这个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本地人在自己的实践中, 经过不断地学习、探索、挫折、反思与醒悟,才能逐渐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中等收入陷阱内容介绍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难以进一步实现高收入水平的一种经济现象。
随着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有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但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较弱,无法与高收入国家进行有效竞争,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收入分配问题严重等。
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与各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较弱。
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初期,大部分国家主要依靠模仿和引进技术,而缺乏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
这样一来,虽然经济总量增加了,但在技术领先水平和创新效率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没有缩小。
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中等收入阶段,企业在追求成本效益的往往对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投入不足,导致竞争力下降。
这两点因素的叠加,使得国家经济难以进一步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加强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是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出路。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是经济改革开放,但在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建设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是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突破的重要途径。
在中等收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需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投入,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应加强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为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创新能力,是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突破的关键。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培养和增强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是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突破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要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学术机构和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并吸收国际领先的技术和知识。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迈向高收入国家过程中,经济增长停滞或放缓的现象。
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困难,以及创新能力不足所导致的。
近年来,中等收入陷阱成为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们的热点话题,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的特大型经济体来说更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论,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必然的,因为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后就会遭遇各种结构性问题,如劳动力成本上升、技术进步放缓等。
这些问题会导致企业的竞争力下降,从而造成经济增长的停滞。
换言之,经济增长速度不可能永远持续,高收入水平会是有限的。
这种观点主张在经济增长逐渐放缓的过程中,应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并非必然,它可能是由政策错误和结构性制约造成的。
政府支持的重资产投资和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可能削弱了国内需求和技术创新。
不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官员的行政作风也可能阻碍了经济的转型升级。
这种观点主张通过改革的手段来消除这些制约因素,推动经济发展。
无论是哪种观点,对于中国来说,中等收入陷阱都是一个现实问题。
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但近年来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虽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与高收入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创新能力仍然相对较低。
中国迈向高收入国家的道路并不容易。
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有一些重要的启示。
中国需要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重视发展创新驱动型经济,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中国需要推进市场化改革。
完善市场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还需要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提高市场的效率。
中国需要加强财税体制改革。
减少资源配置中的扭曲,促进公平和效率的提高。
中国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应该主动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吸引外国技术和资本,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 trap)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时,经济增长停滞或放缓的现象。
在通常情况下,一个国家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阶段通常比较容易实现,但进一步向高收入阶段转变却非常困难。
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论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增长速度的减慢、结构改革的难度和创新能力的不足。
大部分国家在初始阶段能够迅速实现经济增长,但随着经济发展,增长速度逐渐下降,难以维持较高的增长率。
这可能是因为生产要素逐渐变得有限,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技术水平的提升不再像初始阶段那样容易。
结构改革的难度通常是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关键因素。
发展中国家往往存在产能结构过于依赖低附加值产业、内需拉动增长和官僚体制制约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结构调整的困难,从而限制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创新能力的不足也是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从中等收入国家转变为高收入国家,必须依靠不断的技术升级和创新。
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包括投入不足、人才流失、创新环境不佳等问题,导致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中国需要重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已经面临瓶颈,必须转向以创新和消费为主导的新模式。
这意味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培育消费市场,推动消费升级,并加强质量和效益导向的经济增长。
在结构改革方面,中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打破一些体制障碍。
特别是要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减少对低附加值产业的依赖,提高服务业和创新驱动型产业的比重。
还需要加强企业和市场主体的改革,推动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
在创新能力方面,中国需要加大创新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这包括增加科研经费投入、改革科研体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
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善创新环境,吸引和激励创新人才。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认识、经验借鉴及政策建议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认识、经验借鉴及政策建议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一、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看法和认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最初由世界银行GillandKharas(2007)提出。
近期,GillandKharas(2015)从三个不同角度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界定:一是从政策和制度与一国经济结构特征是否相适应的角度来定义,即“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处于中等收入的国家由于其经济增长政策无法与其主要经济结构特征相匹配,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二是从实证角度对“中等收入陷阱”给出界定,即如果一国长期处于较窄的中等收入区间内(anarrowincomeband),则认为该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Spence(2011)认为人均收入水平长期处于5000美元至10000美元之间的国家即为进入“中等收入陷阱”。
三是通过判断人均GDP是否收敛于基准发达国家水平的方式来定义“中等收入陷阱”。
AgenorandCanuto(2012)使用相对收入方法描绘了部分国家相对于1960年美国的人均GDP值,研究表明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的增长出现了停滞。
基于上述定义,结合当前全球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和特征,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
(一)金融危机是“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诱因周期性金融危机会导致金融部门出现收缩,进而对实体经济产生较大不良影响。
部分中等收入国家不仅金融市场结构单一,而且经济对外依赖性较强。
金融危机的冲击往往导致其经济增长出现停滞甚至倒退,人均收入因此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前期经济增长成果被削弱。
如图1所示,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爆发债务危机,这次危机导致拉丁美洲国家人均收入迅速下降。
巴西、智利人均收入从1980起开始下降,1983年触底回升。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经济增长开始放缓甚至停滞的情况。
在这个阶段,国家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例如劳动力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足、技术进步缓慢等。
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论主要是关于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问题,以及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提醒我们要注重结构调整和提升创新能力。
在转型过程中,中国必须从以低劳动力成本为基础的模式转向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模式。
这意味着要加大对研发和创新的投入,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
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
只有通过提升创新能力和进行结构调整,中国经济才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也提醒我们要注重人力资本的提升。
人力资本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于中国而言更是如此。
目前中国的整体教育水平和技能水平还比较低,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培训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
只有通过提升人力资本,才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也提醒我们要注重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往往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这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中国必须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的绿色转型。
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有着重要的启示。
中国必须注重结构调整和提升创新能力,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保护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才能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困扰,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也提醒我们要警惕国家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及时进行调整和改革,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当国家的收入水平达到中等水平时停滞不前的现象。
中等收入陷阱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共同难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等收入陷阱的争论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进行探讨。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关争论1.1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及表现形式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相对新的概念,它的本质是指一个国家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过程中,经济增长停滞不前,收入水平长期困于中等水平。
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新兴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升级困难、创新能力不足等。
这些表现形式导致了经济总量增长放缓,劳动生产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下降,从而限制了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
1.2 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和原因争论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和原因,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争论。
一些学者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产业结构失衡、创新能力不足等,这些因素导致了整体经济增长水平停滞不前。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并非必然发生,而是因为一些政策制度上的问题所致。
他们认为,只要国家能够及时调整政策、改革制度,就能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发生。
针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方式,学术界也存在着争论。
一些学者主张通过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式来打破中等收入陷阱。
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应当通过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升级等方式来刺激经济增长。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方式,各种观点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最终的关键在于国家能否找准突破的关键点,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
二、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的启示2.1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效率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产业结构失衡、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
中国需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增强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发生。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该现象指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后,出现了增长放缓、技术革新滞后、竞争力降低的瓶颈期,使得该国难以持续走向高收入国家。
本文将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实证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1.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及原因中等收入陷阱指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到达一定程度后,难以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状态。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个国家的新兴产业趋于饱和,制造业成本上升,但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转型,从而导致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放缓,竞争力下降。
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为:(1)产业结构单一化。
发展过程中,由于国家资本主义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一两个或几个外贸出口产品的产出。
而这些产业缺乏可持续性,难以保持长期的创新动力。
(2)资本和劳动力效率低下。
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工厂存在管理不善、技术短缺、装备陈旧等问题,导致生产力低下。
(3)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
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缺乏资金、人才、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导致技术进步迟缓。
2.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例随着全球化和民主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下面介绍几个实例:(1)墨西哥:1980年,墨西哥的GDP处于世界前十,但之后长期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直至今天。
(2)巴西:20世纪90年代至今,巴西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政府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3)南非:2007年,南非GDP一度达到8240亿美元,但2016年龙8|登录,南非进入技术滞后、产业结构过松、工业化程度不高的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以上几个国家都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复杂挑战,经济不景气、社会发展滞后、社会结构问题等都是制约他们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等收入陷阱理论述评
“中等收入陷阱”理论述评高杰何平张锐内容摘要:目前,中国特别是发达地区已经进入中等收入转型时期。
中国学者对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认同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难题。
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需要应对一系列复杂的技术、社会、政治和经济挑战,这对于人均GDP刚刚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转型引言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世界银行总结拉美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经验时提出的概念,以警惕那些人均GDP突破低收入陷阱以后,长期不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一些中等收入国家。
这对于人均GDP刚刚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Klaus Schwab,2010))。
自2007年以来,中外学者对于正处于发展陷阱的拉美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出口增长乏力、贫富差距扩大、消费与投资需求不振以及经济增长停滞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特别是中国学者对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上是关于经济增长问题。
如世界银行2006年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将中等收入陷阱明确定义为“使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能够重复使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锁定,人均国民收入难以1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一国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停滞徘徊期”。
2010 年又进一步阐述为:“几*高杰. 南京审计学院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211815.电子邮箱:gaojiejane@;*何平. 南京审计学院科研处. 邮政编码:211815. 电子邮箱:pinghe718@;*张锐.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310014. 电子邮箱:zhangtan00@。
“中等收入陷阱”研究评述
跨越高 收入 国家的门槛 , 有 的国家甚至在 中等收入 阶段滞 留
时间 已经长达 四五十年 , 当然 , 也存在一些诸 如 日本 、 韩 国等
国家 成 功 地 跨 越 过 “ 中等收入陷阱” , 进 入发 达 国 家行 列 。
为什么一些国家进入到 中等收入的时候就会 落人“ 陷阱” , 而有的国家可以成功地避免这一陷阱呢?A c e m o g l u 和R o b i n s o n ( 2 0 1 1 ) 在《 为 什么 国家会 衰 落》 一书中, 通 过对 经济 史 的考 察, 认为经济制度 和政 治制度的差异导致 了资 源禀赋类 似的 国家在后来 的发展 中出现 了差别 , 保护产权 、 开放市场 、 推行
中掩盖 的一 些问题 集中爆发 出来 , 出现 了严重贫 富分化 , 城
市化进程受阻 , 社会 动荡不安等 问题 。 从 国际上来看 , 拉美 和 东南亚一些 国家早 就是中等收入 国家 , 但是一直没有成 功地
的例子来看 , 以要 素大量投入 为核心 的发展 战略 , 由于要素
的边 际 报 酬 递 减 , 必 然 会 带 来 一 些 负 面 的 后 果 。该 报 告 的主
全 民教育 和为 民众 提供公平机 会 的经 济制度安排 以及鼓 励
更 多民众参 与政治 、 限制政治家权力等政治制度安 排是一个 国家领先发展的条件。 纵 观陷入“ 中等收入陷阱” 的国家 , 普遍 存 在着 知识产 权保 护 、 社 会 阶层 固化 以及专 制腐 败等 方面 的问题 , 制约 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 不过 , 在全球化时代 , 发展 中 国家在进入到 中等收入 国家之后 , 除 了受 到发达国家激烈竞 争之外 , 还在技术等方面受到发达国家的封锁 , 以及在金融和 政 治等领域 的干扰 , 因此 , 陷入 “ 中等收入 陷阱 ” 的 国家 即使 实施 A c e m o g l u和 R o b i n s o n ( 2 0 1 1 ) 所倡 导 的经 济制度 和政治 制度 , 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 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在中等收入水平停滞不前,无法实现进一步发展,从而导致经济增长乏力、社会结构僵化等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引起了广泛的争论。
本文将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关争论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启示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关争论1. 原因争议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学术界存在诸多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滞后,劳动力市场僵化等。
这些因素导致了生产率提升的乏力,使得国家或地区在中等收入水平上停滞不前。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市场干预与监管不当,导致了产业发展的限制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阻碍。
2. 突破途径争议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途径也存在争议。
一些学者主张通过深化经济改革,推动市场化进程,加大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以提升生产率和劳动力市场灵活性,以期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
而另一些学者则主张通过政府政策的积极干预,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和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等手段,来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的突破。
3. 中等收入陷阱存在的警示一些学者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这种陷阱不仅仅导致经济增长乏力,而且还会引发福利分配不均、社会结构僵化、创新活力不足等问题,从而制约经济发展的下一步。
二、中等收入陷阱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当前的中等收入陷阱风险。
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有关争论和警示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 需要深化改革促进经济转型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就需要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推动市场化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提升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投入,以提高生产率和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促进经济向更高水平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会进入一个长期增长缓慢、结构调整困难的阶段,使经济难以跨越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近年来,这一概念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预警已经越来越明显。
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观点存在争议。
有人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必然的历史阶段,与经济发展规律相符合;而另一些人则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可以通过特定的政策来避免或者跨越。
无论如何,中等收入陷阱都可能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影响。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是在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同时,经济增速在有所减缓,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中国需要更多的结构性改革来解决当前的问题和迎接未来的挑战。
首先,中国需要通过产业升级来推动经济的长期发展。
在完善传统产业的同时,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和高端制造业。
中国还需要加大对国内研究机构和高校的投资,以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其次,中国应该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实现推陈出新。
经济发展离不开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政策的规划和执行也需要不断创新。
政府应该鼓励多样化的市场竞争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率的提高。
同时,也需要努力解决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提高社会保障和治理水平。
总之,中等收入陷阱并不仅仅是一个理论上的概念,而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现象。
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中国可以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实现持续健康的经济发展。
只要中国能够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和创新精神,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更加繁荣和先进的国家。
“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指的是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在迈入高收入阶段的过程中,发展速度逐渐放缓,经济增长停滞。
这个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现,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结构性问题、制度固化等方面的因素。
一些理论解释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借鉴这些理论解释和经验教训,对于缓解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性问题:中等收入陷阱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
在初期阶段,国家通常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优势获得竞争力。
然而,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使得这些产业面临竞争力下降的困境。
同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日益增加,难以持续发展。
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从而难以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2. 制度问题:中等收入陷阱也与制度问题密切相关。
在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政治体制不完善,治理能力不强,导致官员容易陷入腐败、权力滥用等行为。
同时,法治环境不健全、产权保护不力,也使得创新和投资的积极性下降,制约了经济发展。
此外,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干预程度过高,过度依赖国有企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3. 教育和人力资本问题:教育和人力资本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中等收入国家的教育体系存在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无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持经济发展的需要。
此外,国家在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的投资和培养不足,也限制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些主要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结构调整:针对中等收入陷阱中的结构性问题,中等收入国家需要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收入陷阱”理论述评高杰何平张锐2012-09-04 10:30:13 来源:《经济学动态》2012年3期【内容提要】目前,中国特别是发达地区已经进入中等收入转型时期。
中国学者对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认同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掉入“中等收入陷阱”。
规避“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世界性的发展难题。
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需要应对一系列复杂的技术、社会、政治和经济挑战,这对于人均 GDP刚刚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发展转型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世界银行总结拉美一些国家经济发展经验时提出的概念,以警惕那些人均GDP突破低收入陷阱以后,长期不能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一些中等收入国家。
这对于人均GDP刚刚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的中国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Klaus Schwab,2010)。
自2007年以来,中外学者对于正处于发展陷阱的拉美与东南亚一些国家出口增长乏力、贫富差距扩大、消费与投资需求不振以及经济增长停滞的原因进行了讨论,特别是中国学者对于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其中不乏真知灼见。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上是关于经济增长问题。
如世界银行2006年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将中等收入陷阱明确定义为“使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能够重复使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锁定,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一国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阶段的停滞徘徊期”。
2010年又进一步阐述为:“几十年来,拉美和中东的很多经济体深陷‘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自拔;面对不断上升的工资成本,这些国家作为商品生产者始终挣扎在大规模和低成本的生产性竞争之中,不能提升价值链和开拓以知识创新产品与服务为主的高成长市场”。
因此,“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质其实是形象地描述一些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长期停滞不前的问题,或者说是中等收入国家应当“如何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经济)较高速的增长”(马岩,2009)。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刘伟(2011)。
他认为,一个国家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时,所面临的发展难题和增长难题的差异是很大的,因此能够突破“贫困陷阱”的发展战略则完全不适宜于用于实现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的迈进。
意味着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遭遇内需不强、效率提高赶不上成本提高、创新不足等问题困扰。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经济增长的“负效应”,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中等收入之后出现的“发展悖论”。
虽然胡鞍钢使用了“发展”一词,但他实际上是从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投入边际报酬递减、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不断减少等经济增长因素变化导致经济增长失去新的动力来看,可以认为他的观点也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实质是关于经济增长问题。
吴敬琏(2008)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经济增长在某个阶段的增长驱动因素问题。
他把经济增长划分为“起飞”前阶段、早期经济增长、现代经济增长或知识经济时代。
在不同的阶段,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不同,分别为要素驱动、资本或投资驱动、效率驱动或创新驱动以及服务驱动。
“中等收入陷阱”则是早期经济增长向现代经济增长发展时会遇到的问题。
如果在这个时候增长模式选择不恰当的话,就会导致经济发展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导致一个经济体跌落“中等收入陷阱”的诸多原因的实质就是驱动因素的选择不恰当。
第二,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关于经济发展问题。
蔡昉从经济学出发,把收入陷阱定义为一种均衡状态,即在一个促进人均收入提高的因素发挥作用之后,由于这个因素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持续性,其他制约因素又会将其作用抵消,把人均收入拉回到原来的(生存)水平上面。
一个国家即使跨越了低收入水平阶段,仍然有可能在中等收入水平上停滞不前,甚至有人均收入下降的危险(蔡昉,2008)。
这个定义明确将中等收入陷阱纳入发展经济学范畴。
郑秉文(2011)也认为,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不过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要求结合外部环境(如贸易环境)采取适当的发展战略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已(郑秉文,2011)。
他还进一步将中国的经济发展分为三次跨越与四个阶段,并指出第三次跨越是中国能否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李扬也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含义之一是当人均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由于收入分配不公引起社会动荡,造成经济发展停滞、长期徘徊不前。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权衡也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在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经济发展仍然过分依赖外在因素,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因此停滞徘徊(权衡,2010;Bellagio,2002)。
第三,认为社会经济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不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含糊不清,如世界银行在提出这个问题时,对于哪些原因造成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增长停滞时经常使用“可能”的字眼。
如江时学就认为,世界银行在2007年《东亚复兴:经济增长的思想》与2010年《有力的增长与不断增加的风险》两份研究报告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表述就是含混的。
并根据罗斯托的起飞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从中等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跨越的时间是漫长的,而“中等收入陷阱假说”低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艰巨性,其要害是使一些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发展焦虑症,将人均收入高低与中等收入陷阱挂钩,导致片面追求GDP增长,甚至陷入GDP崇拜(江时学,2011)。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刘福垣研究员(刘福垣,2011)。
他认为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伪命题,是人们对于“现代化陷阱”的一种错觉。
所谓现代化陷阱,就是对生产方式转化存而不论,把经济增长当作发展,以破坏自然环境和摧残劳动力为代价,开展现代化的达标运动。
其实,任何国家社会平均收入水平都必然要经历一个或长或短的中等收入阶段。
“这不是什么陷阱,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
”推动全社会整体收入水平冲上一个新台阶的制度变迁、技术革命,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积聚能量。
无论是把中等收入陷阱归于增长问题还是发展问题,学者们大都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经济发展进程中必经的阶段。
成思危、林毅夫、高伟等也都认为,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个例,而不是通论,并非魔咒,并不是所有中等收入国家都会陷入增长或发展陷阱。
但是中国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必须认真面对。
二、导致发展中国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有鉴于拉美和东南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一些学者从这些国家的发展历程出发,对于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讨论。
由于视角不同,学者们的意见存在着较大的分歧:1.社会建设滞后论。
认为导致发展中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不能自拔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建设滞后。
许多现在正苦苦挣扎于“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而无法自拔的国家,如拉美的巴西、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和东亚的马来西亚等国,他们的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社会建设的滞后将会导致发展中国家步入“中等收入陷阱”。
虽然这些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直到最近,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美元到5000美元之间的发展阶段。
主要原因就在与这些国家长期以来只注重增长速度和经济建设而忽视社会建设。
社会建设滞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收入差距过大,中间阶层“夹心化”,城市化进程过程中形成新的二元结构,以及教育和人力资本投入不足造成产业结构失衡和粗放型经济增长。
致使拉美国家发展停滞不前的“拉美陷阱”就是对社会建设滞后的一个形象刻画。
“拉美陷阱”主要是指分配不公,进而指两极分化的社会、动荡不安的城市和毫不守信的承诺等(George et al,2004)。
郑秉文(2011)从“拉美陷阱”导致的“方形轮子”式发展带来的恶果、收入分配不公带来的收入消费脱节以及经济长期增长的停滞以及“贫困性增长”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建设滞后是造成发展中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
蔡昉(2008)的研究也发现,在经济增长早期阶段适当的收入差距不仅不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反而会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随之而来的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将会伤害经济激励和社会稳定,就会产生一系列阻力,阻碍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不能持续提高。
马岩(2009)的研究也指出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扩大以及地区之间的经济不平衡可能变成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而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刘伟(2011)指出,经济发展失衡会导致资源配置恶化和供需失衡。
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带来消费拉动不足;城乡差距的扩大,使得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远不及城镇居民消费水平,而在我国农村居民占多数的现实条件下,必然的结果就是有效消费的严重不足,进而导致经济无法持续健康增长。
2.转型失败论。
认为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和民主政治转型的失败都将导致发展中国家步入“中等收入陷阱”。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主要是指产业升级,以及消费者需求结构的转变,实现升级的必要前提条件是国民收入的中产化。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失败带来的“收入差距陷阱”(胡鞍钢,2011)将会导致消费不足,进而无法实现消费需求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而所谓的民主政治转型则是指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都始于威权政府阶段,而经济持续的增长进入中等收入的行列后,国民民主与利益诉求比较强烈,要求政治变革的呼声较大,推进由威权政府向民主的转轨。
在向民主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及时发展出独立的法律体系和透明的政府机构,就会导致“街头民主”诉求无序膨胀,就可能落入一个“南辕北辙”的局面,就会出现“民主乱象”,掉进“民主陷阱”之中。
我们看到最近泰国的“民主运动”,如何发展到“民主乱象”,这意味着以搞“民主为中心”,其结果可能就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胡鞍钢,2011)。
胡鞍钢(2011)的研究主要从政治转型的失败而致“中等收入陷阱”这一角度进行了生动而有力的分析;而郑秉文(2011)则主要从经济转型失败导致发展中国家跌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角度进行了深入而详实的分析,其主要结论是认为经济转型的失败主要原因是转型过程未能抓住和利用有利的外部环境。
郑秉文(2011)通过详细分析拉美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以及80~90年代的两次转型,得出拉美国家两次转型合计延迟大约50~70年,尤其第二次转型的延误,从一个侧面成为解释当今拉美国家整体上经济发展始终停留在中等收入水平的主要原因之一。
3.社会流动性不足论。
认为发展中国家步入“中等收入陷阱”在于社会流动性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