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国家的教育陷阱

合集下载

发展中如何破解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如何破解中等收入陷阱

发展中如何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中,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着一个严峻的挑战——中等收入陷阱。

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经济增长往往会陷入停滞,难以实现向高收入国家的跨越。

这一现象不仅影响着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关乎着民众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

那么,在发展中究竟该如何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呢?要理解如何破解中等收入陷阱,首先需要明白其产生的原因。

从经济结构方面来看,一些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时,仍然过度依赖低附加值的产业,如劳动密集型制造业,而未能及时实现产业升级,向技术密集型和创新驱动型产业转变。

这导致在国际竞争中缺乏核心竞争力,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从社会层面分析,教育水平的不均衡和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也是重要因素。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

如果教育体系无法提供足够的创新型和技能型人才,就会制约科技进步和产业创新,从而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制度环境也是关键。

不完善的市场机制、不合理的资源配置、低效的政府治理等,都可能导致企业创新活力不足、市场竞争不充分,进而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

那么,要破解中等收入陷阱,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其一,推动产业升级是核心任务。

政府应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产业升级的政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同时,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以韩国为例,通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成功实现了产业升级,迈入了高收入国家行列。

其二,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各类人才。

不仅要普及基础教育,更要注重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并且,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其三,优化制度环境至关重要。

政府要深化改革,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同时,要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减少行政干预,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1.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后,其收入增长放缓且难以突破困境的现象。

通常,这种困境会导致国家在收入水平上停滞不前,无法跨越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2.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
1) 技术进步缓慢:中等收入国家通常在技术创新和发展上缺乏动力,无法保持高速增长。

2) 结构性问题: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可能出现问题,过度依赖传统产业,难以转型升级。

3) 人力资本不足:国家的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质量低下,造成生产率低下,难以吸引高端产业投资。

3. 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
1) 社会不稳定:经济停滞导致就业机会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动荡。

2) 经济增长乏力:中等收入陷阱会导致国家整体经济增速放缓,陷入长期低增长状态。

3)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经济停滞会导致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中等收入国家的突破之路
1) 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中等收入国家应该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2) 产业结构升级:国家应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 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本建设: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
技能水平,提高整体生产力。

5. 结语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只要国家政府加大改革力度,积
极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中等收入国家仍有希望摆脱陷阱,实现
经济跨越式增长。

希望各国能够在发展道路上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浅谈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

浅谈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

浅谈发展中国家的中等收入陷阱鹿 浩◆ 摘要:“中等收入陷阱”是每个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面临的问题,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在发展初期进展顺利,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却发展缓慢甚至长期停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本文介绍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出现“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并列举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功与失败的日本与泰国的例子,通过分析其各自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进一步说明。

结合我国国情对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科技创新一、前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完成了两次历史性的转变。

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于1998年完成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下中等收入国家起点的转变。

而到2010年,我国又一次实现了从当代下中等收入国家到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这是当代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我国经济虽然仍保持良好增速,但不得不直面“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问题,只有正确处理,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效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才能顺利向现代化强国迈进。

二、中等收入陷阱(一)定义“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由于某种优势达到了一定收入水准,而停留在该经济水准的情况。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追求GDP的发展,经过一段时期的经济快速增长,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导致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中等收入”与“陷阱”之间没有内在联系。

因为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而进入“陷阱”只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其本质是由于国家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不可持续或增长迟缓,引发一系列问题,造成一定的社会后果。

(二)产生原因“中等收入陷阱”的产生并不单由某一方面的缺陷导致,而是该国经济体系中的产业结构、技术要素、收入分配等多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共同引起。

首先,在产业结构方面,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完成工业化转型,追求较快的经济增长,都会选择通过引进外资、外购技术从而实现转型升级。

中等收入陷阱解决方法

中等收入陷阱解决方法

中等收入陷阱解决方法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部分人的收入只能维持在中等水平,无法实现进一步提升的现象。

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投资于教育是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

政府可以增加教育支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从而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就业机会。

2. 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研发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来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同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激励更多的创新。

3. 改善劳动市场的灵活性:过于僵化的劳动市场制度可能导致人员流动性不足,阻碍了劳动力的优化配置。

政府可以推出相应政策,如减少不合理的劳动合同限制,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以提高中等收入群体的就业机会。

4. 促进金融发展:发展健全的金融体系有助于提供更广泛的金融服务,并支持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政府可以加强金融监管,改善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同时提供更多适合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5. 实施适当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安全,降低中等收入群体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政府可以改进社会保障政策,包括提供更好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障和养老金制度,以减轻中等收入群体的负担。

6. 推动区域发展均衡:解决中等收入陷阱也需要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政府可以加大对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投资力度,发展新的产业和就业机会,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流入,促进地区发展的均衡。

综上所述,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综合各种政策手段,从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改善劳动市场灵活性、促进金融发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及推动区域发展均衡等方面入手,以实现经济增长与收入提升的良性循环。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是许多人都希望实现的目标。

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减缓,导致人均收入增长缓慢的状态。

此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无法得到实质性提升,很难跨越到高收入阶层。

以下是一些方法,帮助你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1. 提高教育水平教育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教育水平可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拥有更多的技能和知识,有更多的机会得到高薪工作。

另外,高等教育也可以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人脉,有利于职业发展和提升收入水平。

2.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生产力提升,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改善生产方式和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利润,从而提高员工的薪资水平。

3. 拓宽视野拓宽视野可以让人们更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变化,抓住机遇。

可以通过学习外语、了解国际市场和行业发展趋势等方式拓宽视野。

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商业机会,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

4. 个人发展规划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从而实现收入的提高。

规划包括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设定目标和计划,了解自己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等。

5. 创业创业是提高收入的一种重要途径。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技能,创办自己的企业或参与风险投资。

创业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潜在收益,但同时也要承担更大的风险。

6. 学习理财知识理财知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实现财富增值。

可以学习投资、理财规划、税收等方面的知识,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财务和实现财务自由。

7. 稳定就业稳定的就业可以保证收入的稳定。

可以选择稳定的行业和企业,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绩效,争取更好的薪资待遇。

同时,也要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操守,获得更多的职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要摆脱中等收入陷阱,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抓住机遇,不断拓展视野和发展空间。

只有在不断努力和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财务自由和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和启示

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和启示

发展中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分析和启示内容摘要:发展中国家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进入高收入社会,需要从确立基本经济制度、选择发展战略、调节收入分配、调整宏观政策、完善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入手。

我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最大风险来自于贫富分化带来的社会矛盾,避免落入陷阱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长期着力点是加大教育投入、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和参与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发展战略,深化改革一、为什么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个简要的分析框架总结先发国家长期持续经济增长的历程、后发国家成功实现经济追赶而成为发达国家的经验、部分国家长时间处于中等收入水平的教训,我们认为可以从经济制度、发展战略、收入分配、宏观政策、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分析发展中国家实现持续增长、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顺利进入高收入社会的必要条件。

(一)僵化的经济制度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在目前有关“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中,隐含的假设是所有经济系统都采用市场经济体制。

诚然,迄今所有发达国家和地区都是以市场经济作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经济体,但人类近代历史上并非只有市场经济这一种制度。

在上世纪超过一半的时间里,前苏联、东欧等国都实施过计划经济或命令经济,也曾一度获得了较快、甚至超过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部分国家实现了基本工业化。

但计划经济的内在缺陷及其上层建筑所存在的问题,使这些国家虽然在上世纪后期已经进入了中等收入阶段,但在中等收入阶段长期徘徊,最终未能依靠计划经济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从一定意义上讲,正是由于选择了错误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些国家才普遍遭遇了“中等收入陷阱”。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实行计划经济和命令经济的绝大多数国家都纷纷向市场经济转轨。

在从计划到市场激进转轨的过程中,部分国家的经济一度出现持续几年的负增长。

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通过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并较快地融入欧洲统一市场而实现了经济复苏和增长,目前已经成为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陷阱”背后的“陷阱”探析

“中等收入陷阱”背后的“陷阱”探析

外地都 遭 遇过 “ 中等 收入 陷阱 ” 。从
后期 发 展 的 国家 看 。 亚 洲 一些 新 型
工业 化 国家 , 如 亚洲 “ 四小 龙 ” 都 顺
利地 越过了人均收入 1 2 0 0 0美 元
问题 的 背后 总 是 隐 含 和 昭 示 着 某 种 必然 。一些 国家 在经 济快 速发 展 期 间 ,如 果 发 展 方 式 没 有 及 时 转
和启示 。
“ 高收入 陷 阱” 。这 就足 以说 明一 个
国家 无论 发 展 到什 么 阶段 , 如 果 不
注 重科 技 创 新 和经 济 改 革 . 经 济 发
展都 会 可能受 到 “ 陷 阱” 的羁 绊 。
2 . 2 关 注“ 经济 发展 陷 阱”
2 “ 中等 收 入 陷 阱” 的 辨 析
后, 揭 示 了一 个经 济体 在 经济增 长过 程 中 。 如 果不 能及 时地 转 变发展 方 式 、 加 强科 技 创新 和促 进
社会 公 平 . 将 可能 陷入 经济 长期低 迷和停 滞 不前 的泥 潭。因此从 物质 资料再 生 产、 劳动 力再 生产
和 生产 关 系再 生产 等三 个层 面分析 了这 种现 象 背后 的 内在 机 理 . 并提 出了我 国经 济 实现 平稳 发
的状 态 ; ③ 认 为“ 中等 收 入 陷 阱” 是

个 含糊 不 清 的概 念 , 经济 发 展有
型 、配套 的体 制 改革 没 有 到位 、 科
技水 平 停 滞不 前 , 那 么 原 先各 种 助 推经济高速发展 的相对优势会 日 趋减 弱 , 如 资 源 过 度 消耗 、 劳 动 力
2 . 1 从世界 经济发展 的历 史看 问题

如何看待和应对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看待和应对中等收入陷阱

如何看待和应对中等收入陷阱定义“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基本涵义是指: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一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由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

进入这个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原因主要就是低端制造业转型失败,低端制造业可以带来中等收入,但是伴随而来的污染,低质低价,都是恶性循环。

低端制造改高端制造,是完全靠高科技解决,而高科技不是几十年能追赶的。

要摆脱中等收入的陷阱,一个关键的挑战就是以可持续的方式保持高速增长。

总结国际经验。

我们选取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韩国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马来西亚和阿根廷作为样本进行比较,可分析其在经济增长、技术创新、人力资源、收入分配、社会发展、对外依赖等方面的差异性。

第一,经济增长稳定性差别很大。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经济增长往往出现较大的起伏,即便在短期内取得高增长,也难以持续。

这一特征在拉美国家尤其突出。

第二,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存在明显差别。

从研发费用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韩国2003年达到2.64%,高居世界第7位,而马来西亚、阿根廷分别为0.69%和0.41%,世界排名均在40名以后。

从研发人才来看,2006年,韩国每千人中的研发人员达到4.8人,而马来西亚和阿根廷则分别只有0.42和1.1人,韩国分别是后者的11.4倍和4.4倍。

中等发达国家陷阱相关专业术语

中等发达国家陷阱相关专业术语

"中等发达国家陷阱"是一个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中的专业术语,通常称为"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 Trap)。

它指的是一些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种困境,这些国家在初始阶段迅速发展,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但随后却出现了发展速度放缓,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陷入相对滞后的状态。

以下是关于"中等发达国家陷阱"的一些专业术语:
1. 中等收入国家:指国民经济总收入处于中等水平的国家。

通常根据国际标准,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介于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之间。

2. 收入梯度:中等发达国家陷阱往往与国家收入梯度有关,即国家收入的提高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进而导致竞争力下降,影响经济增长。

3. 制度性障碍:中等发达国家陷阱的出现可能与不良的制度环境有关,如官僚体制僵化、政治稳定性不足等,影响了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4. 产业结构调整:中等发达国家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5. 技术升级:中等发达国家陷阱与技术升级密切相关,国家需要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才能保持经济竞争力。

6. 区域发展不平衡:中等发达国家陷阱可能导致区域发展不平衡,使得一些地区相对滞后,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

7. 中高收入国家过渡:中等发达国家需要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过渡,这是一个相对困难的阶段。

解决中等发达国家陷阱需要综合考虑经济、政治、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措施,以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和跨越式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在经济学中,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追求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过程中遇到的一种现象。

这些国家在初期阶段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增长,但随后却陷入了一个无法突破的收入水平瓶颈,导致经济增速停滞不前或者放缓。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1. 技术升级困难。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发展初期往往依赖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制造业和农业。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这些产业的竞争力逐渐下降,而转型升级到更具竞争力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又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

2. 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通常伴随着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质量不足的问题。

教育水平低下导致人力资源缺乏创新能力和知识更新,难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

3. 经济结构调整的难题。

一些发展中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时,经济结构往往还是以制造业为主,缺乏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更具活力和竞争力的部门。

4. 政策制定的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也可能是由政府所执行的不当政策引起的。

政府制定的政策偏向于保护既得利益和传统产业,没有为新兴产业提供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二、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措施1. 促进创新与技术进步。

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

发展中国家应该加强科研投入,鼓励创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人才,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2. 加大教育投入。

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发展中国家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以适应现代经济的需求。

3. 优化产业结构。

发展中国家应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向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兴产业的转型,提高经济的竞争力和韧性。

4. 政策制定的智慧和务实。

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避免推行保守主义和过度干预的做法,要有长远的眼光和开放的态度,为新兴产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创新支持。

三、成功典范:新加坡新加坡被认为是成功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典范。

他们通过积极发展教育、鼓励科技创新和持续优化产业结构等多方面的努力,成功转型为一个高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经验与针对性

“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经验与针对性

中等收入陷阱 的理论㊁经验与针对性∗蔡昉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和论证表明:(1) 中等收入陷阱 与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框架是相容的,因此,它是一个可以借助来分析特定阶段经济发展现象的有用概念;(2)大量国家的经验也证实,的确存在着在统计上的显著性,验证了在中等收入的特定阶段上,高速增长的经济体表现出减速甚至增长停滞的趋势;(3)从人口转变㊁资源禀赋变化以及增长方式等一系列经济发展阶段特征看,中国正面临着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严峻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根据国际经验和教训,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㊁扩大人力资本积累和深入体制和政府职能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㊀经济增长减速㊀全要素生产率一㊁引言鉴于把东亚视为世界上最富活力的地区这样一个判断,世界银行每隔4年对东亚经济进行一次主题研究,概括其独特的发展经验与教训,揭示既定时期的问题与挑战.2007年主题报告«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具有针对性地首次提出关于中等收入陷阱 的警示(印德尔米特 吉尔㊁霍米 卡拉斯等,2008).该报告引用的文献表明: 比起较富或较穷的国家来,中等收入国家的增长会相对较慢 (第5页).从那以后,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广为经济学界所讨论,被运用来类比拉丁美洲以及若干亚洲经济体的困境,并且常常作为对中国经济前景判断的一个参照点(王庆等,2009;E i c h e n gr e e n e ta l .,2011;霍米 卡拉斯,2011).而这个概念对于中国的针对性,因中国财政部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和世界银行合作开展的一项旨在寻求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之路的研究,而更加引人注目.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不赞成使用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的观点.虽然尚未发现系统论述的文献,但是,仍然可以对这类观点进行归纳,即大致有以下几个论点.其一是认为 陷阱 这个用语不恰当,因为这个词容易使人联想到人为下套,一个经济体怎么会被人为地设下陷阱呢?其二是认为并无现成的经济理论,可以像贫困陷阱或贫困恶性循环理论那样,符合逻辑地刻画中等收入陷阱的相关现象.其三是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缺乏经验依据.有人指出,在新世纪的过去十余年中,并不存在中等收入国家增长绩效明显逊于高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的情况.其四是质疑这个概念对中国的针对性:是否中等收入陷阱最恰当地描述了中国面临的挑战,是否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出路?一个概念或者命题,只要可以用一定的理论框架加以分析,有统计意义上显著的经验证据,并且具有特定的针对性,就值得提出来,以便推动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出于这个理由,本文对中等收入陷阱概念持肯定的态度,并主张把研究真正推向深入.本文拟从回顾经济学特别是经济增长理论文献入手,首先论证中等收入陷阱完全可以被纳入已有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中,或者具备形成特有的理论框架的条件.同时,介绍一些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研究和统计证据,尝试概括相关的特征化事实.最后,结合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特点,讨论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对于中国保持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借鉴意义.二㊁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依据其实,陷阱一词在经济学传统中,从来被广泛用来表示一种超稳定均衡的经济状态,即超乎比较静态,一般的短期外力不足以改变的均衡.换句话说,4 ∗蔡昉,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872,电子邮箱:c a i f a n g @c a s s .o r g.c n .在一个促进人均收入提高的因素发挥作用之后,由于这个因素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持续性,其他制约因素又会将其作用抵消,把人均收入拉回到原来的水平上面.例如,马尔萨斯关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悲观观点,就被概念化为 马尔萨斯陷阱或 马尔萨斯均衡 .这种范式与多玛-哈罗德式的增长模型相结合,则是由纳尔森所描述,并将其概念化为一种发展理论的欠发达国家所特有的 低水平均衡陷阱 现象(速水佑次郎等,2009).此外,不仅绝对贫困状态是一种均衡陷阱,经济史学家还针对李约瑟之谜,提出了尝试解释中国历史发展的 高水平均衡陷阱 假说.可见,均衡陷阱在发展经济学中的使用是历史悠久的,也是有特定的逻辑含义的.不仅如此,这个概念也有助于从理论引申出政策含义.基于低水平均衡陷阱的假设,发展经济学形成了诸如 临界最小努力 ㊁ 大推动 等解释性理论及其相应的政策主张.又如,舒尔茨(1999)把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传统农业也看作是一种均衡状态,并得出引入新的生产要素以打破均衡,改造传统农业的政策建议.不过,上述与均衡状态分析相关的发展经济学理论,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并没有融合在主流的增长理论之中.事实上,主流经济学家长期以来,都是把经济增长新古典式分析与建立在上述假说基础上的传统发展事实相割裂.然而,H a n s e n&P r e s c o t t (2002)尝试把马尔萨斯式的均衡状态与索洛式的新古典状态融为一体,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他们也观察到存在着一个从 马尔萨斯 到 索洛 的过渡阶段.按照逻辑,我们完全可以把这个过渡阶段定义为一个富有特征的经济发展时期.事实上,刘易斯的二元经济发展,就是马尔萨斯贫困陷阱到索洛新古典增长之间的一个阶段,并且在发展中国家广泛存在.在这个阶段上,经济增长摆脱了 收入提高导致人口增长,继而又把收入水平拉回到生存水平 的贫困恶性循环,进入到随着现代经济增长部门不断吸纳农业中的剩余劳动力,经济发展逐渐迎来刘易斯转折点,蝉蜕掉劳动力无限供给的性质,进而具有新古典增长特征的阶段.更加具有特征性和易识别性的发展阶段划分,是青木昌彦(2011)把东亚式的经济发展划分为马尔萨斯式的贫困陷阱阶段(M阶段)㊁政府主导经济发展阶段(G阶段)㊁库兹涅茨式的通过结构变迁实现发展的阶段(K阶段)㊁依靠人力资本发展的阶段(H 阶段)和后人口红利阶段(P D阶段).他也承认,库兹涅茨发展阶段也完全可以称为刘易斯发展阶段,或者干脆称其为 库兹涅茨-刘易斯阶段 .上述经济发展阶段的划分,其含义在于揭示出一个事实,即每一个阶段向下一个相继阶段的转变,都意味着一个跨越.换句话说,摆脱贫困陷阱固然是一个重要的跨越,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的过渡,或K阶段向H阶段进而P D阶段的过渡,同样是重要的跨越.如果后一跨越有着巨大的难度,导致一些经济体滞留其间,长期不得突破,且这种现象普遍到在统计上也具有显著性,并且其中蕴含了足够重要的理论和政策意义,从逻辑上说,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就完全可以成立.人们业已观察到的一些特征化事实,已经帮助经济学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雏形,用以将中等收入陷阱概念化.E e c k h o u t&J o v a n o v i c(2007)比较全球化前后各国经济增长表现时发现,在全球化时期,按照人均收入水平排列的各国长期增长率,呈现U 字形状.这项研究的解释是,富裕国家劳动者具有更高技术和技能,在全球化调整中管理性岗位增加更快,而贫穷国家虽然不具备这种技能优势,却能增加非熟练就业岗位,而处于中间的国家则两类劳动力优势都不甚明显.G a r r e t t(2004)则更加明确地解释道:当富裕国家因技术进步加快而变得越来越富有,最穷的国家在制造业领域甚至增长更快的同时,处于中间的国家则踯躅不前.这实际上就暗示了一个关于 中等收入陷阱 的一般性理论解释,即处于经济发展较高阶段的国家,因其处于科技创新前沿而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在全球化中显著获益;而处于经济发展较低阶段的国家,因其劳动力丰富且成本低廉,因而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具有比较优势,同样是全球化的获益者.而处在中等收入阶段的国家,因其两类比较优势皆不突出,因而从全球化中获益相对少.虽然不尽准确,但是,我们将其概括为 比较优势真空论 ,或许有助于理解中等收入国家面对的这种尴尬处境.此外,根据经济增长条件趋同假说(B a r r o& S a l a-i-M a r t i n,1995),经济增长表现有赖于诸多条件或因素,如投资率㊁人力资本积累㊁政府职能㊁基础设施状况㊁体制和政策环境等等.即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初始阶段上,这些增长条件的改善,推动了经济增长的趋同.然而,这些增长因素的积累或改善同样具有边际效应递减的性质,在 低垂的果子 已经被摘完的情况下,推动经济增长的外生动力5«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12期便不足够强大了,除非完成了向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驱动力的内生性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而这种假设通常则意味着一个经济体已经进入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所以,正如世界银行报告所指出的,在从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过渡的阶段上,必须采取与以往截然不同的发展思路和政策(印德尔米特 吉尔㊁霍米 卡拉斯等,2008).三、中等收入陷阱的经验证据依据世界银行近年来的分组标准,按照类似于市场汇率的 地图法 计算,人均国民总收入在975美元以下的经济体被列入低收入组,人均国民总收入在976美元至3855美元之间的为中等偏下收入组,在3856美元至11905美元之间的为中等偏上收入组,超过11906美元则被列入高收入组国家的行列.当然,这个划分标准是动态的.按照类似这样的动态标准观察,如果一个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经过足够的长时期增长,却未能毕业而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便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如果撇开那些完全依靠石油出口的富裕国家的话,实际上,按照这个标准,在欧美发达国家之外,迄今为止我们看到的跨越中等收入行列的经济体,显而易见的似乎只有日本㊁韩国㊁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㊁香港和澳门地区.而那些曾经与欧洲国家处于同等发展水平的拉丁美洲国家,以及较早就跻身中等收入行列的亚洲国家,却一直未能成为高收入国家的一员.即使有些拉美国家,人均收入一度越过了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组的交界线,却终究回归到中等收入水平上.由于技术进步㊁制度创新和资源动员能力的不断增强,世界范围的产出增长边界也在不断扩大,因此,使用相对的而不是绝对人均收入水平来进行分组,特别是观察作为一种徘徊现象的中等收入陷阱,似乎更加有说服力.A t h u k o r a l a&W o o(2011)采用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购买力平价法,估算各国人均G D P并构造了作为美国水平百分比的赶超指数(C a t c h-U p I n d e x或简写为C U I).用这种方法,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具体来说,他们把C U I大于55%的国家定义为高收入国家,C U I在20%~55%之间的为中等收入国家,C U I小于20%的为低收入国家.在进行比较的132个国家中,定义为中等收入国家的,1960年有32个,2008年有24个.观察这个组别的变化特点发现,中等收入国家有大约一半的可能性滞留在中等收入陷阱;而在发生了组际流动的情况下,向下流动的可能性大于向上的流动;虽然也发生了其他组别进入中等收入行列的情形,但是,从低收入组晋升的数量是从高收入组降级数量的2倍.一些研究从动态的角度揭示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如归纳各国数据发现,在中等收入阶段上,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不会一成不变地持续下去.因此,关于经济增长通常在哪个阶段上减速的研究,也可以印证中等收入陷阱现象的存在.类似的一项研究来自于摩根士丹利亚洲有限公司的经济学家(王庆等,2009).他们通过观察世界经济史发现,在历史规律和万有引力的作用下,一个经济体经历过高速增长后终将要减速.而这个减速的拐点,是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G D P达到7000美元时.这些作者从经济史学家麦迪森的研究中发现,过去100年间有40个经济体达到7000美元这个人均G D P拐点,其中31个经济体在拐点之后平均减速2.8个百分点.另外一项研究在数据分析上进行得更加深入一些,由艾辰格林等几位学者所完成(E i c h e n g r e e ne t a l.,2011).这项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同样是高速增长的经济在何时,即怎样的人均收入水平上减速.他们从国际比较中发现,按照购买力平价和2005年美元计算,人均G D P达到17000美元时,高速增长的经济通常遭遇明显的减速,一般来说经济增长速度降低的幅度为2个百分点的年均G D P增长率.也有研究尝试表明,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不存在的概念.投行经济学家A n d e r s o n(2011)选择了10个人均收入在8000~10000美元之间 中等收入国家 和10个人均收入在1000~3000美元之间的 低收入国家 ,比较两者的长期经济表现.他的发现可以概括为:(1) 中等收入国家 虽然在1990~2000年期间的确遭遇了增长徘徊或停滞,但是,在本世纪前10年中则表现良好;(2) 低收入国家 并没有表现出超乎其中等收入对手的经济增长;第三,两组国家的平均增长率几乎一样.由此,该作者得出的结论则是,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其实,正如下面所要说明的,这个数据展示并不足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首先,作者选取的两组国家,与我们常识中对于收入分组的理解不尽相同.例如,在他的 中等收入国家 中,既包括了原计划经济国家,也包括依靠石油资源的拉丁美洲和中东国家,囊括了所有收入水平较高的金砖国家.总体而言,这些国家是中等收6入国家中处于最高排位的国家.而他的 低收入国家 几乎全部是我们所关心的已经陷入或者存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危险的国家.其次,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历史概念,并不必然与今天的经济表现直接挂钩.本世纪之前,那些撞墙的中等收入国家,不啻就是经历了中等收入陷阱.即使其中一些国家在过去10年中表现优异,也并不意味着这些国家实现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必需的增长模式的转变.我们还很难说,那些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大需求,而过度依赖资源出口和初级产业发展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可以有足够的增长可持续性,以致长驱直入而成为高收入国家.不要忘了,历史上有过不少这样的例子,一个国家曾经短暂地跻身高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中等收入陷阱这个超稳定均衡的力量,终究将其拉将回来.①第三,中等收入陷阱范式并不假定绝对趋同,因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经济增长表现没有明显超出其中等偏上收入国家对手,也并无不合逻辑之处,反而是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之一.我们使用这个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无非且恰恰是说,正如摆脱贫困需要打破低水平均衡陷阱一样,进入富裕国家行列也面临着一个打破中等收入均衡陷阱的严峻任务.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含义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2位的同时,人均G D P达到4382美元,刚刚进入世界银行定义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行列.按照许多作者采用的麦迪森标准,即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已经超过了7000美元这个减速点.如果保持9%的G D P 年均增长率,2015年的中国就符合了更高口径的减速点即17000美元的条件.由于存在诸多经济增长中的隐患和不可持续因素,E i c h e n g r e e ne ta l.(2011)警告届时中国将有70%的可能性遵循这个减速规律.虽然正如有些投资经济学家的评论,这个70%的减速2个百分点的概率 即1.4个百分点,对于一个长期保持9%~10%的增长率的经济来说,似乎并不那么令人担忧.人口老龄化也被看作是导致经济增长速度减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人口老龄化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增长速度减慢及至绝对数量的减少,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也不再提高,继而下降.相应地,经济增长开始丧失劳动力供给充足和高储蓄率的人口红利.1990年,日本的老龄化水平即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1.9%,不久之后人口抚养比,即依赖型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率就迅速提高了.大约就在人口结构发生这样变化的同时,日本经济增长速度也出现急剧的逆转,从减速开始直到停滞(图1).2010年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8.9%,也已经十分接近于日本于1990年经济增长减速的老龄化水平了.在大约与 十二五 时期重合的几年内,中国就将像日本一样,经历迅速的人口抚养比提高.㊀㊀图1㊀日本人口红利消失与增长减速资料来源:人口数据来自联合国,G D P增长率来自世界银行和T a k e oH o s h i&A n i lK a s h y a p,W h y d i d J aGp a ns t o p g r o w i n g?r e p o r t p r e p a r e d f o r t h eN a t i o n a l I n s t iGt u t e f o rR e s e a r c h A d v a n c e m e n t(N I R A).h t t p://w w w.n i r a.o r.j p/p d f/1002e n g l i s h_r e p o r t.p d f,2011.经济史显示的经验终究是一种概率现象,对未来的预测毕竟不是现实.前述关于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测,既没有断言中国经济必然发生最悲观的情景,也不意味着在其存在乐观情景的条件下,我们尽可以放宽心了.实际上,以 平均数 为外衣的国际经验,往往掩盖了许多特殊的情景与原因.为了及时进入未雨绸缪的状态,以便避免最坏的结果,需要以史为鉴,探寻如何避免不正常减速的途径.还以日本为例的话,我们不是要看她是否后来的速度不如从前了,而是要探寻为什么在不可避免的减速之后,未能实现像欧洲和美国那样的增长速度.从经济增长模式角度来看,中国也恰好被嵌入特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之中.如果我们借用H a n s e n &P r e s c o t t(2002)的分析框架,并在马尔萨斯增长阶段和索洛增长阶段之间加入刘易斯式的二元经济发展阶段,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减少㊁劳动力短缺现象的普遍化和普通劳动者工资的持续上涨,中国经济已经超越刘易斯转折点,开始向索洛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式转变.由于民工荒恰恰就是从2004年广为人们所知,7«经济学动态»2011年第12期并且一直延续至今,同时,以农民工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工资,自2004年开始,一反此前十数年徘徊不前的局面,持续上涨至今,因此,如果一定要指出一个年份,作为刘易斯转折点的话,我愿意把2004年作为这个标志性的时间点.紧接着,我们将迎来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即人口红利的消失.根据预测,中国的人口抚养比在2013年前后停止下降,并随后迅速提高.这意味着,支撑二元经济发展阶段中国高速增长的劳动力供给和储蓄率都将发生重大的转折.在这种情况下,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的增长可持续性难题便悄然而至.一方面,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将逐渐弱化中国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上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一项企业调查显示,劳动力成本提高20%,对那些竞争性行业的企业来说,因行业的劳动力成本占比不同,而分别降低企业利润水平20%~65%不等(李慧勇㊁孟祥娟,2010年).这必然导致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沿海地区的外迁.一个方向是劳动力成本尚低的发展中邻国,如印度㊁越南等国家.另一个方向是中国的中西部地区.全国制造业企业数据显示,东部地区在全部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值中的比重,已经从2004年的88.9%下降为2008年的84.7%,平均每年下降超过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要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中获得全面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中国尚有较长的路要走.例如,根据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2010,第420页)的数据,R&D投入占G D P比率,中国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56%和世界平均水平的61%;每万人拥有R&D人员数,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23%和世界平均水平的77%;每百万人拥有的专利数,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5%和世界平均水平的76%.而从教育水平上看,30岁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中国只相当于美国的65%和日本的67%.逐渐失去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的比较优势,而尚未获得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中的比较优势,意味着中国面临着 比较优势真空 的挑战.此外,中国靠改革开放融入经济全球化,获得了高速增长的良好机遇,而进一步的改革和开放将会面对更大的难度.这些都是中等收入国家所面临的典型挑战.所以,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的提出,以及对这一现象的深入研究,吸取相关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五、结语由于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是可以在经济学分析框架内加以解释的,有丰富且显著的经济发展经验予以验证,而且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其形成并引起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是有意义的.图2展示了完成向高收入经济体过渡的完整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打破贫困均衡陷阱㊁中等收入陷阱,继而进入高水平经济增长稳态所需完成的转型任务.由此,我们还可以观察中等收入陷阱在整个关于经济发展的理论解释中所处的地位,以及相应的政策含义.㊀㊀图2㊀经济增长的转折点与突破战略在完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经济体最初面对的是作为恶性循环的贫困陷阱,人均产出的增长会立即被人口的增加所抵消,人均收入水平被人口的增长摊薄,生活水平充其量维持在生存状态,难以形成足够的储蓄,即使有某种传统意义上的技术进步,也不能完成打破均衡陷阱的 临界最小努力 .直到发生革命性的技术和制度突破,如工业革命成果的应用和市场规模扩大使这种新技术变得有利可图(H a n s e n&P r e s c o t t,2002),这种均衡状态才被打破.对于大多数相对于欧美而言的后起国家,随后的经济增长便是在二元经济发展框架下进行的,这时,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不仅本身就是有益的生产要素积累,人口红利还有助于提高储蓄率,加快资本形成.而主要表现为劳动力产业转移和城乡迁移的经济结构调整,也产生了资源重新配置效应,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在全球化过程中,二元经济发展具备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条件.而这一过程终结于刘易斯转折点的到来和人口红利的消失,经济增长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突破刘易斯转折点和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增长8。

第八讲中等收入陷阱分析PPT课件

第八讲中等收入陷阱分析PPT课件

2021
19
中国积极应对挑战: (一)避免“转型陷阱”,抓住增长方式转变的历史机遇 (二)防止“拉美陷阱”,实现“包容性增长” (三)跨越“福利陷阱”,保持社保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同步发展
2021
20
以收入倍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收入倍增?5D
1、disparity 差距缩小的收入倍增,机会均等的收入倍增。 Reducing Income Distribution Disparity 低收入阶层增长速度高于高收入阶层;落后地区收入增长快于高收
因此,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就在于一个国家在进入中 等收入水平阶段后,如何打破创新不足的恶性循环,寻找到经济增长 的持续驱动力,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2021
24
人均收入水平
消费驱动:收入增长带 动总量增长
创新驱动:基于效率的 增长
投资驱动:基于积累的 增长
中等收入陷阱
低收入陷阱
工业化初期中期
工业化中后期
2021
14
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体制因素 一是国有经济和垄断行业改革进展迟缓。 二是金融体系相当脆弱。 三是城乡二元制度尚未根本打破。 四是收入分配制度有失公平。 五是政府职能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
2021
பைடு நூலகம்
15
六、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选择
(一)将经济增长速度降到合理区间,促进中国由高速、粗放型增长向均衡 增长、可持续发展转变。
对自主创新激励制度的创新。
2021
26
思考
1、中国存在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 2、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增长的驱动 由 要素投入/资本驱动转变为技术驱动, 自主创新驱动。

中等收入陷阱的名词解释

中等收入陷阱的名词解释

中等收入陷阱的名词解释嘿,你知道啥是中等收入陷阱不?咱就说啊,这中等收入陷阱就好比是一个人在爬山,爬到半山腰的时候,突然发现前面的路变得特别难走了!(就像你爬山时遇到陡峭的崖壁一样。

)中等收入陷阱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就是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就好像被什么东西给拖住了脚步似的,很难再继续向前迈进,进入高收入阶段。

你想想看,本来发展得好好的,突然就感觉使不上劲了,这多让人着急啊!(这不就跟你跑步,跑着跑着突然腿像灌了铅一样迈不动了似的。

)很多国家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呢!比如说,以前发展得挺快的,人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不少,可到了这个阶段,各种问题就都冒出来了。

像产业升级困难啦,科技创新跟不上啦,贫富差距加大啦等等。

(这就好比一辆车,开着开着零件出问题了,速度就慢下来了。

)咱举个例子哈,有个国家一开始经济增长特别快,大家都挺高兴,觉得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可到了中等收入水平后,发现以前靠的那些产业不行了,新的产业又没发展起来,结果经济增长就停滞了。

这多郁闷啊!(就像你满心欢喜地期待一件事,结果却落空了一样。

)那怎么才能避免掉进这个陷阱里呢?这可得好好想想办法。

首先呢,得重视教育和科技投入,培养更多的人才,推动创新。

然后呢,要优化经济结构,不能光靠那几个老产业。

还有啊,社会制度也得跟上,要让大家都能公平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

我觉得吧,中等收入陷阱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认识到它的存在,积极采取措施,就一定能跨过去,走向更美好的未来!(就像我们面对困难,只要勇敢去面对,就一定能战胜它!)。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了中等收入阶层。

然而,令人担忧的是,这部分人群很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本文将就中等收入陷阱的含义、原因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含义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的中等收入人群,因为收入水平停滞不前或上升缓慢,导致他们无法跃升至高收入阶层。

中等收入陷阱不仅表现为个人经济发展的局限性,也体现了国家经济增长的瓶颈。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1.技能和教育匹配不足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技能和教育水平与经济需求的不匹配。

很多中等收入者所从事的职业或行业往往面临技术更新换代的压力,而他们的技能或知识水平却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

2.创新和创业环境不成熟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创新和创业能力的欠缺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中等收入者缺乏创新精神和风险承担能力,无法积极进取,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收入分配不平等中等收入陷阱与收入分配不平等密切相关。

在一些国家或地区,中等收入者虽然相对较高,但富豪阶层的财富增长速度更快,导致贫富差距扩大,中等收入者的经济上升受到阻碍。

三、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策略1.优化教育体系为了解决技能和教育不匹配的问题,应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提升中等收入者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培养,培养更多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中等收入者。

2.营造创新创业环境为了激发中等收入者的创新创业热情,政府应当加大对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和政策支持。

此外,还可以鼓励大公司与创新企业合作,促进技术与资本的结合,打破中等收入者创新创业的壁垒。

3.促进收入公平分配为了缩小贫富差距,政府应通过税收制度和财产权等手段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同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中等收入者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水平,使其具备更好的社会保障感。

四、实施中等收入陷阱的客观条件在应对中等收入陷阱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不同国家和地区面临的具体情况是不同的,因此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中产阶级的十大陷阱

中产阶级的十大陷阱

中产阶级的十大陷阱中产阶级是指在社会阶层中处于中间层次的人群,他们通常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

然而,中产阶级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陷阱。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中产阶级可能会遇到的十大陷阱。

一、消费陷阱中产阶级往往渴望过上富裕和舒适的生活,但过度的消费往往使他们负债累累,陷入生活的困境。

因此,中产阶级应该理性消费,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和需求来决定消费水平。

二、负债陷阱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中产阶级常常选择贷款购买房屋、汽车等高价资产。

然而,若贷款过多,偿还压力过大,可能会使中产阶级陷入负债的困境。

因此,中产阶级应该合理规划财务,避免过度负债。

三、教育陷阱中产阶级普遍注重子女的教育,但过度追求名校、名师、名额等教育资源,往往让中产阶级家庭陷入压力和焦虑。

因此,中产阶级应该理性对待子女的教育,注重培养其全面发展的能力。

四、职业陷阱中产阶级往往在追求稳定职业的同时,忽视了自身的职业发展和提升。

这使得中产阶级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难以获得更高的职位和薪资。

因此,中产阶级应该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五、健康陷阱中产阶级由于工作繁忙和生活压力大,常常忽视了自己的健康。

这导致中产阶级容易患上各种慢性疾病,影响生活质量。

因此,中产阶级应该注重健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

六、社交陷阱中产阶级往往过于注重社交圈子的扩大和社交活动的繁忙,却忽略了家庭关系和个人需求的满足。

这使得中产阶级家庭关系疏离,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因此,中产阶级应该重视家庭和个人的需求,保持良好的家庭关系。

七、压力陷阱中产阶级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的同时,常常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

长期以来,这种压力可能导致中产阶级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因此,中产阶级应该学会放松自己,保持心理健康。

八、投资陷阱中产阶级对投资有较高的需求,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往往容易中了投资陷阱。

因此,中产阶级应该加强对投资知识的学习,寻求专业的投资建议,降低投资风险。

中等收入陷阱十大特征

中等收入陷阱十大特征

中等收入陷阱十大特征中等收入陷阱十大特征引言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实现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的现象。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本文将列举十大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特征一:产业结构单一化•经济过度依赖某一行业,缺乏多元发展。

•潜在的风险因素加大,一旦该行业出现问题,经济将受到重大冲击。

特征二:技术创新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对技术进步依赖性较高,难以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特征三:科教水平相对滞后•教育资源不足,人才培养存在短板。

•缺乏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意识。

特征四:贸易条件不利•高依赖进口,贸易顺差不稳定。

•受制于市场竞争力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

特征五:金融体系脆弱•缺乏完善的金融市场,融资渠道有限。

•面临资金不足和高利率等问题。

特征六:资源浪费严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

•没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特征七: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公平现象凸显。

•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机制。

特征八:创新创业氛围不浓•缺乏创新创业政策和扶持措施。

•创业风险较大,人们对创业持观望态度。

特征九:政府治理能力不足•行政效率低下,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缺乏政策协调和规划能力。

特征十:社会风险与不确定性•社会问题突出,社会稳定性受到威胁。

•民生保障和社会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结论要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全面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教育水平和产业结构。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教育投入的力度,完善金融体系和市场环境;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只有综合施策、全方位改革,才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停滞,无法再实现高速增长,人均收入无法进一步提高,陷入发展的困境。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挑战,影响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等收入陷阱”是个伪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是个伪概念

D24 \ 商界 \ BusinessOPINION观点◎文/马光远独立经济学家“中等收入陷阱”是个伪概念经济发展的历史一再昭示,没有任何一国家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高速^4月14日,央行发表《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辦工作论文引发了关注。

论文的主要观点有2个:一是提出我国要认清人口形势已经改变,要认识到人口红利当时用得舒服,事后是需要偿还的负债;要认识到人口惯性是跨代际的巨大力量,其 反作用力将导致人口反方向变化;要认识到教育和科技进步难以弥补人口的下降。

为此,应全面放开和鼓励生育,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孩子在入托、入学中的困难,综合施策,努力实现2035年远景规划和百年奋斗目标,这一方面障碍不大。

引发争论的是第二个观点,文章说,要重视理工科教育,东南亚国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是文科生太多。

因此建议,中国应 该吸取教训,减少文科生招生比例这个观点,说实话,差点惊掉我的下巴。

我一直认为,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是个伪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是世界银行2007年发布的《东亚复兴:关于经济增长的观点》中提出来的。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人均国民收入(G N I)在975美元以下为低收入国家,在976美元到3 855美元之间为中等偏下收入国家,在 3 856美元到11 905 美元之间为中高收入国家,超过11 905美元为高收入国家。

如果一个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未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歹|】,就会掉入“中等收入陷)9F’。

“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虽然流传甚广,学术界关于这个概念的讨论也一直是个热点。

但坦率而言,这个概念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一,从二战以来,全球经济表现而论,的确只有少数国家进入到高收入国家行列。

绝大多数的国家经济到了中高收入阶段之后便停滞不前,但仔细研究这些国家经济停滞不前的原因,则完全不同,没有任何依据表明这种经济发展的停滞具有什么“共性”。

中产阶级的十大陷阱

中产阶级的十大陷阱

中产阶级的十大陷阱在当今社会,中产阶级通常被视为经济稳定、生活舒适的群体。

然而,在追求更高品质生活的道路上,中产阶级也面临着诸多陷阱。

这些陷阱可能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他们的财务状况、生活质量甚至未来的发展。

以下是中产阶级可能会遇到的十大陷阱:一、消费主义陷阱中产阶级往往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容易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

追求品牌、时尚和最新的科技产品,过度消费导致储蓄不足。

为了满足一时的欲望,频繁购买不必要的高价商品,陷入无休止的消费循环。

例如,不断更换新款手机、追逐名牌服装和包包,却忽视了这些消费对财务规划的长期影响。

二、房贷压力陷阱购房是中产阶级的重要目标之一,但高额的房贷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

在房价上涨的时期,为了购买更大更好的房子,往往承担高额的贷款。

一旦经济形势变化或个人收入出现波动,可能面临房贷违约的风险。

而且,长期的房贷还款也会限制其他方面的财务规划,如子女教育基金、养老储备等。

三、教育投资陷阱中产阶级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愿意投入大量资金。

然而,盲目追求名校和各种昂贵的课外培训,可能导致教育投资过度。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进入所谓的“精英学校”,不惜支付高额的学费和择校费,却没有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和能力,以及教育投资的回报率。

四、职业发展陷阱满足于当前的稳定工作,缺乏职业规划和提升自己的动力。

随着行业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可能会面临失业或职业发展瓶颈。

中产阶级在工作中容易陷入舒适区,不愿意接受新的挑战和学习新的技能,从而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中逐渐失去优势。

五、投资理财陷阱缺乏专业的投资理财知识,盲目跟风投资。

在股市、基金、房地产等领域,由于对市场缺乏深入了解,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导致投资损失。

例如,在股市高点时盲目入场,或者投资一些高风险、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却没有充分评估风险。

六、医疗支出陷阱随着年龄的增长,医疗支出逐渐增加。

中产阶级虽然有一定的医疗保险,但面对重大疾病或长期的医疗护理需求,可能仍需要承担巨额费用。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难以持续向高收入水平转型的状况。

这个现象在各个国家都有发生过,而中国也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一、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韦斯特(Hollis Burnley Chenery)和古德曼(Alan Heston)于1962年提出的。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甚至停滞,难以持续向高收入水平转型的状况。

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家依赖低端制造业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但是这些产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难以足够支撑国家的经济增长。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1. 产业结构和创新能力的缺陷许多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产业结构仍然以低技术含量、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

这些产业的增长空间受到限制,无法维持持续的经济增长。

在中等收入陷阱中,政府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不足,公司在自主研发上的投入力度也不够,导致国家能力难以实现全面跨越式发展,从而难以实现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的转型。

2. 教育和人力资源的问题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家的教育水平难以提升,人力资源难以得到发挥。

由于人力资源目前无法得到很好的关联,而且教育的体制难以快速变革,导致国家的人力资源优势无法得到全面的开发,产业结构无法转型升级。

3. 环境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家的环保意识不强,环保法规不成熟,导致环境改善难度增大,制约了经济发展。

三、中国在中等收入陷阱中的状况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2020年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标准线之上,但国内的一些地区和行业依然处于瓶颈期,严重滞后于沿海经济带,各地区和行业之间的差异日益扩大。

这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中等收入阶段的发展阶段,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中等收入陷阱。

在中国的中等收入陷阱中,主要表现在:1. 发展不平衡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依然是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而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滞后,产业结构过度依赖于资源性产业和重工业,缺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

“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指的是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在迈入高收入阶段的过程中,发展速度逐渐放缓,经济增长停滞。

这个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现,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结构性问题、制度固化等方面的因素。

一些理论解释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借鉴这些理论解释和经验教训,对于缓解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性问题:中等收入陷阱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

在初期阶段,国家通常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优势获得竞争力。

然而,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使得这些产业面临竞争力下降的困境。

同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日益增加,难以持续发展。

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从而难以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2. 制度问题:中等收入陷阱也与制度问题密切相关。

在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政治体制不完善,治理能力不强,导致官员容易陷入腐败、权力滥用等行为。

同时,法治环境不健全、产权保护不力,也使得创新和投资的积极性下降,制约了经济发展。

此外,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干预程度过高,过度依赖国有企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3. 教育和人力资本问题:教育和人力资本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中等收入国家的教育体系存在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无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持经济发展的需要。

此外,国家在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的投资和培养不足,也限制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些主要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结构调整:针对中等收入陷阱中的结构性问题,中等收入国家需要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等收入国家的教育陷阱我们常说发展中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就会出现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4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达到7400美元。

而2015年7月1日世界银行的归类,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在4126-12735美元之间,很显然中国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

中国只有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才能在今后的十年内进入高收入国家,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像墨西哥、巴西、菲律宾、马来西亚、南非以及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现在,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0至12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这里我要说的是为什么会出现中等收入陷阱,对此西方学者是故意不说的,这陷阱的问题我以前也讨论过,在教育层面是非常关键的。

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财富外流,而教育的外流影响是最大的。

到了中等收入国家以后,这些国家就有可能出现留学的数量激增的趋势。

在以前收入低的时候,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基本是需要奖学金的,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有奖学金,要能够自费的,也是社会当中最少数的人群,而且这些人在本国教育环境相对落后,他们出去以后再回国还有教育落差,这个教育领先和他们原有的地位,就足以吸引他们回国,他们留学的收益是正的,就如我们民国时期和留学,现在印度的留学一样。

而进入到中等收入国家以后,本国的教育也大发展了,外国教育的领先落差缩小,最尖端的有奖学金的这些人回国的动力降低,他们的外流是国家的损失。

更进一步的是大批的富裕中产也能够留学了。

就如我们在改革开放初期,万元户在国内不得了了,百万元的简直是神话,面对上百万的留学费用,就算是当年国内的顶级富豪,也是难以承受的。

而到现在200万左右的留学费用,不足北上广深的半套房子,随便把房子卖了,就够留学了。

因此在核心城市的人群都有自费留学的财力。

尤其是中国计划生育下的独生子女一代,爷爷家和外公家各留下至少一套房,爸爸妈妈也有房子,祖辈离世房子本来就有富裕,这个留学的费用就更容易支付了,这可是巨大的群体啊!北上广深是有大约一亿人以上的!还有这些核心城市的北漂沪漂等等,他们落户不下,但当孩子上大学时刻,也是有了一套房,卖了房举家移民,对难以落户的他们是非常现实的选择。

因此我们的教育问题,教育体系带来的大量人员以留学为第一目标的外流,是足以给中国进入中等收入以后带来巨大社会压力的,这就是我要说的中等收入陷阱当中的教育陷阱。

2015年,我国的GDP达到67.7万亿元人民币,近11万亿美元,人均GDP达到8000美元左右,一些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已经超过10000美元,甚至超过15000美元,中高收入消费人群正在聚集。

人均在15000美元,那么对高端的TOP5%人群,就是有与美国人同样的收入的,如此高的收入意味着他们的孩子,都有到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留学的能力,而且中国人为了孩子的教育,可以倾囊而出的投入的,把多年的积蓄用于孩子的留学,支付能力是超强的。

微观上个人的消费能力没有问题,但在宏观上中国的外汇储备是顶不住的,中国的国际收支是难以平衡的,而且在现有的外汇报表统计当中,这些留学的刚需和未来增长的预期,都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计算,这些必将成为中国崛起的巨大压力。

留学刚需的支付性危机,是足以造成汇率失控的。

中国2015年以来的外汇压力和持续贬值动力,留学和移民带来的财富外流和外汇支出压力是贡献巨大的,而且已经有失控的征兆。

中国等中等收入国家人群的大量留学和移民,在08年后大幅度的增长,背后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放松了相关政策。

放松政策的背后则是他们依靠这些外流的财富,维持了危机当中他们的国家和社会。

奥巴马上任的时候美国赤字10.8万亿美元,而8年将要卸任的时候是19.44万亿美元,这背后是美国每一年抽走1万多亿美元,但美国和世界没有通胀,谁为之买单?我们看到的就是中国经济的巨大压力,多印出来的美元都可以买到中国制造,而中国人拿着美元都买留学服务了,每年移民美国的人数有十万,而在美国留学的有几十万。

同时拉美等国家还有很多,美国扰乱了中东,给欧盟难民等巨大压力,背后都是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和留学人员到美国,这些财富以美元的形式回流美国,支撑起来了美国的危局,是美国可以不断扩大国家债务规模的基础。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移民暨海关执法局(ICE)4月29日公布最新的国际学生与交换访客计划(Student and Exchange Visitor Program, SEVP) 报告,到2016年3月份止,全美国际学生人数达118万人,ICE报告显示,2016年3月为止,在全美8687所学校,持F及M签证的国际学生人数为120万人,比去年同期成长了6.2%。

名列前五大国际学生来源国者,分别为中国、印度、韩国、阿拉伯、加拿大。

其中居冠的中国生人数,足足比排名第二的印度生多19万4000多人,足足高出将近两倍。

而全美国际生就读理工科系(STEM)的有将近48万,亚洲学生占有77%,其中印度学生理工科高达82%,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的就是印度是基本就读有奖学金的理工科学生。

中国留学生中大量的学生是学习文科的,是要自费的。

同时美国的移民人数也在不断增加,美国在08年危机以后留学政策明显放松。

根据美国保守智库移民研究中心的最新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全美2014年的移民人口数量比1980年增加了超过一倍,截止2014年7月,美国移民人口已达到了创纪录的4240万人,而截止2015年9月,相信这一数字应该已经超过了4400万。

也就是说,每八个美国公民中就有一个是在外国出生的。

报告指出,自2008年美国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的移民数量仍在持续稳定增加,从2010年到2014年之间,就有520万新移民进入到美国,仅在2014年就新增了100万移民。

美国新增加的移民基本上是投资移民,投资移民的最低门槛也要几十万美元,实际上是没有100万美元以上很难成功。

如果每个移民带有100万美元财富的话,这些移民带来的财富就是数万亿,可以抵得上美国国债的增加额了,这就是美国不断的欠债和印钞,但美国不通胀和不崩溃的原因。

对留学和移民等财富流入,影响比上面的数字还要大很多,差别就是对全球资源再分配的影响作用。

我们要看到留学等财富所流入的发达国家,是没有资源成本的。

在贸易的等价交换下,如果我们引入资源概念,则完全不同,中国的出口,中国赚取的那一点外汇顺差,背后是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的,或隐含的资源比如环境,对此我在另外一本著作《资源角逐》里面是引入物理学和信息学当中的熵的概念进行论述的,熵永远增加的,熵是在能量守恒下不可被利用的能量的度量,是微观状态有序度的度量,在熵和资源的角度,留学和移民给西方带来的利益是极为巨大的,是没有资源成本的,我们的顺差扣除资源成本以后所得就非常有限了,这个留学和移民对全球资源再分配的影响远超留学经济的数字比例。

西方能够维持其发达和信用体系,关键就是他们在全球资源再分配当中的地位没有动摇。

这里留学和移民所带走的,对应于资源层面几乎都是净流入。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而中等收入陷阱,更是一个资源瓶颈,中国现在就是资源压力巨大,外汇即使是顺差,也是有巨大的资源成本,资源压力不减。

而留学和移民支出的对价,西方是直接要换取你资源的,这个买卖怎么平衡?不能平衡你怎么能不跌入陷阱?对教育和留学的陷阱,我们还要看看通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是怎样的情况,他们的教育体系和留学是什么样的关系。

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但就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

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

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2014年更是达到了28101美元,进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

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花了大约12年时间,韩国则用了8年。

另外是香港和新加坡,马来西亚不太成功衰落了,而马来西亚也是教育体系不如其他国家。

我们应当注意到的就是这些国家通过中等收入陷阱,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的留学人员有限,或者说净留学人员有限,他们在自身留学他国的同时,也吸引了中国等国家的人员来他们那里留学,支付了大量的费用。

我们可以看一下大学的排名,日本的很多学校是亚洲的龙头,新加坡、香港也有几所世界级的学校,这些学校吸引了主流的优秀学生不留学,而且其优质教育资源的对外开放是收益巨大的。

根据日本入国管理局的最新统计(2010年7月7日发表),登录在册的在日中国国籍人数为680518人,其中留学签证94355人,就学签证32408人。

也就是在日本有正规身份的中国人有68万多,其中留学生12万多。

据韩国亚洲经济中文网报道,在韩留学生人数首次突破10万大关。

从国籍来看,中国留学生共计6.194万人,位居首位。

新加坡在08年后留学人数增加了一倍,在2011年就突破了10万人,新加坡中国留学生就有4万人,其中有大量的中小学生留学新加坡,并以此为跳板争取大学到英国和欧洲去上学。

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些国家或地区的外来留学生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以他们国家的规模而言,这些外来留学的人数是巨大的,即使是勤工俭学的,也是奴隶一样的劳动力,给经济做的是正贡献巨大。

对此中国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14年共有来自203个国家和地区的377,054名各类外国留学人员,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5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而中国是很难移民的,移民等在华学习的人数可以忽略,这是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而在华留学的费用很低,大量的来华学生是我们为了政治需要给亚非拉的穷国兄弟培养的,基本是我们倒贴钱请来的留学生。

而韩国等国的学生来中国留学,看中的也是费用比他们本国上学低廉。

这与我们出国留学的花费是无法比的,而且人数上与中国拿留学签证的近200万人相比也是很少的。

因此收入完全不成比例。

对此对比的,我们还可以看看拉美等国的情况,这些国家是没有自己足够好的大学的,大量的学生是留学的,而且这些留学人员还被洗脑,有了著名的芝加哥男孩(注:芝加哥男孩(英语:Chicago Boys),特指20世纪70年代后,一批智利等拉美国家的留学生经过美国芝加哥大学等著名经济学院、商学院的培训后回到智利治理本国经济。

在不了解本国国情的情况下,邯郸学步般地生搬硬套西方经济学理论,将国内经济搞得一团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