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贫富悬殊的国家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合集下载

经济发展的四大陷阱和五大失衡陷阱德尔伯格

经济发展的四大陷阱和五大失衡陷阱德尔伯格

经济发展的四大陷阱和五大失衡陷阱德尔伯格1. 四大陷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存在四大陷阱,分别是: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塔西佗陷阱。

1、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由于出现一些不利的因素,而导致该国家无法实现更高的人均收入水平,这些不利的因素主要有:1)经济过度依赖出口。

2)技术进步主要依赖进口。

3)环境污染、大量消耗资源。

4)高度腐败5)社会不平等比如马来西亚,自2011年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之后,经济发展就停滞不前,甚至有时出现倒退,这么多年一直没有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还有很多国家甚至还没达到这一水平,就已经停滞不前了。

2、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指的是一个新兴崛起的国家必定会挑战现有大国,而现有大国也会主动地采取手段应对这种威胁和挑战。

比如伯罗奔尼撒战争前的雅典和斯巴达、20世纪的德国和传统西方强国。

3、金德尔伯格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是由美国教授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提出来的,指的是全球权力转移的过程中,如果新兴大国不能够承担领导责任,则会导致全球公共产品短缺,进而造成全球经济混乱和安全失序。

就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实力最强的国家,但美国由于陷入经济危机,自顾不暇,没能接替英国的领导角色,结果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和世界大战。

4、塔西佗陷阱塔西佗陷阱指的是古罗马哲学家塔西佗的一种见解,他认为当政府不受欢迎的时候,好的政策和坏的政策都不会让人民相信,也就是当一个社会机构失去社会公信力的时候,那么它无论做什么事情或者发表什么言论都不会被人民信任,相反,都会被认为是做坏事、说假话。

五大失衡1、经济增长不能带来充分就业人力成本过高,企业为了提高利润,转而引入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

对于企业而言,自动化生产能够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但对于工业化刚有起色的国家来说,这会导致就业市场失衡,不充分就业现象严重。

2、固定投资增长过快,而有效需求不足。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1.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后,其收入增长放缓且难以突破困境的现象。

通常,这种困境会导致国家在收入水平上停滞不前,无法跨越到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2.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
1) 技术进步缓慢:中等收入国家通常在技术创新和发展上缺乏动力,无法保持高速增长。

2) 结构性问题:中等收入国家的产业结构可能出现问题,过度依赖传统产业,难以转型升级。

3) 人力资本不足:国家的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源质量低下,造成生产率低下,难以吸引高端产业投资。

3. 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
1) 社会不稳定:经济停滞导致就业机会减少,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容易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治动荡。

2) 经济增长乏力:中等收入陷阱会导致国家整体经济增速放缓,陷入长期低增长状态。

3) 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国家经济停滞会导致社会福利水平下降,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4. 中等收入国家的突破之路
1) 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中等收入国家应该加大对科技领域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

2) 产业结构升级:国家应该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产业,
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3) 加强教育和人力资本建设: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民的素质和
技能水平,提高整体生产力。

5. 结语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只要国家政府加大改革力度,积
极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中等收入国家仍有希望摆脱陷阱,实现
经济跨越式增长。

希望各国能够在发展道路上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一旦达到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就无法继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甚至出现增长缓慢,甚至可能停滞不前的局面。

一般来说,中等收入陷阱是指收入达到一定阈值,比如每人每年1000美元以上,但尚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时出现的情况。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直快速增长,目前中国计算个人收入约为每年8000美元,已经接近了中等收入国家的高度,因此中国已开始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中等收入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往往比较混乱。

第一,中等收入国家的工资水平不低,但不高,劳动力市场价格比较低,很多企业都不愿意在这里投资。

其次,这些国家的社会保障比较弱,劳动力没有足够的保护。

此外,有些国家的货币汇率比较低,这意味着产品和服务价格低,使外国投资者不愿从事低利润的投资。

其次,中等收入国家的金融体系和金融环境不健全。

根据全球金融危机的经验,我们发现,中等收入国家的金融体系通常没有完善的监管制度,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没有较好的保护,很多金融工具往往处于散户交易者的控制之下,这使得金融体系和金融环境受到某种形式的安全威胁。

再者,中等收入国家的技术和基础设施不足。

很多中等收入国家没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得企业投资者难以突破现有的技术和行业程序,大大阻碍了经济发展。

最后,中等收入国家的政治环境不够良好。

中等收入国家经常出现政治动荡,政治稳定性较弱,投资环境不够稳定,从而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以上是中等收入国家面临着的一些问题,要想脱离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应立即采取措施,改善劳动力市场、完善金融体系和金融环境,加快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改善政治环境。

「中等收入陷阱」实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中等收入陷阱」实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中等收入陷阱」实质是什么?原因是什么?豆芽,【喜欢我的答案?打赏一个微信红包吧!】王天昕、少年狼、大舅爷的等人赞同经济落后的国家开始发展本国经济时,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一千美元(这是一个贫困线的标准),就会迅速进入一至三千美元的起飞阶段。

但到了人均GDP三千左右的时候,由于快速发展阶段所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就很容易因为难以解决而出现社会混乱,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这中现象就被经济学家们称之为中等收入陷阱。

根据世界银行的标准,2012年我国已经实现了国内人均生产总值6100美元,属于中等收入的中上等水平。

如果不能突破人均GDP一万美元的关口,就有可能被打回原形。

而冲破这个关口的方法,已经不是过去十几年乃至三十年的方式所能达到目标的。

这需要国家制定发展战略,引进新的生产工艺或技术,寻找新市场,保持出口增长。

扩大内需也非常重要,经济发展过程中,富裕阶层的国民能用手中的购买力来消费高品质的、创新型的高附加值产品,帮助全社会驱动经济的增长。

那么,怎么能达到这个目标呢?这就要从原本的依赖廉价劳动力、廉价资本(包括土地、资金、环境破坏)的资源驱动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到基于高生产效率和创新型产品的经济发展模式上。

这必然要求社会的基础设施投资要跟上,同时也要在教育上有大的投入。

比如,这几年高速发展的智能手机行业,苹果公司(Apple Inc.)利用自己控制着产品设计、组织营销等方式占有了产品利润的大头,而中国为其做代工,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环境污染,每台手机所获得的利润非常微薄。

这种模式注定是中国帮助美国实现美国梦,而中国梦就显得遥遥无期。

因此,中国必须有自己的产品设计,商业推广、全球营销的国际竞争力。

然而,要做到这样的结果,就必须改变原来的思维模式,文化上的、传统上的各种阻挠创新和发展的禁忌必须尽快尽早地统统打破。

否则,日本失去的二十年就会成为我们的噩梦。

是否能实现跳出中等收入陷阱的这一天,就要看国运了。

简述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并分析其成因

简述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 并分析其成因

谢谢观看
《“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制与跨越路径研究》是2019年12月1日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作者是潘恩阳。
参考资料:中等收入陷阱:基于经济转型与社会治理的理解
《中等收入陷阱:基于经济转型与社会治理的理解》是2018年3月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作者是郑之杰。
参考资料:四大陷阱
四大陷阱指中等收入陷阱、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和气候变化陷阱。
简述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并 分析其成因
参考资料:民生经济概论
《民生经济概论》是2019年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内容介绍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 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同时,快速发展中积 聚的问题集中爆发,造成贫富分化加剧、产业升级艰难、城市化进程受阻、社会矛盾凸显等。 中等收入陷阱形成的原因 1、依赖初级产品的对外经贸战略与结构性失衡 对外开放战略,尤其是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战略的实施被视为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成功发展的 重要原因。外围发展中国家技术进步缓慢,贸易条件不断恶化。这种不平衡的国际经济格局不利 于发展中国家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参考资料:中等收入陷阱:来自拉丁美洲的案例研究
《中等收入陷阱:来自拉丁美洲的案例研究》是2012年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郑秉 文。
参考资料:人口老龄化与“是2013年4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田雪 原。
参考资料:“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机制与跨越路径研究
内容介绍
传统制度包括土地制度、城乡财富分配结构与税收制度、政府行政制度与法制、社会阶层体系与 社会秩序等。 5、观念的发展和经济发展产生脱节 这些观念和素质的差别正是地区经济存在差别的关键问题,正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仅从供给 侧抽象地来看,区域经济发展就是本地人的观念和素质转变,经济发展过程就是观念和素质的转 变过程,再也没有其它的什么了。只不过这个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本地人在自己的实践中, 经过不断地学习、探索、挫折、反思与醒悟,才能逐渐实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中等收入陷阱内容介绍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难以进一步实现高收入水平的一种经济现象。

随着国家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有的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但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较弱,无法与高收入国家进行有效竞争,导致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收入分配问题严重等。

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与各种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较弱。

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初期,大部分国家主要依靠模仿和引进技术,而缺乏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

这样一来,虽然经济总量增加了,但在技术领先水平和创新效率方面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没有缩小。

劳动力成本上升也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中等收入阶段,企业在追求成本效益的往往对技术创新和新兴产业的投入不足,导致竞争力下降。

这两点因素的叠加,使得国家经济难以进一步实现高质量的增长。

加强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是解决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出路。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是经济改革开放,但在技术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要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必须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同时建设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是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突破的重要途径。

在中等收入阶段,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发展模式已经不再适用。

需要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加大对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投入,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应加强相关产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为新兴产业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提升人力资源的质量和创新能力,是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突破的关键。

人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培养和增强人力资源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是实现中等收入陷阱突破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要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学术机构和跨国公司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并吸收国际领先的技术和知识。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ppt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ppt

1
何为“中等收入陷阱”?
为什么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2 3 4
5

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风险吗?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小组成员与分工
第4 页
1
1
何 为 “ 中 等 收 入 陷 阱 ”
世界银行高中低收入国家的划分
第5 页
2
1
何 为 “ 中 等 收 入 陷 阱 ”
“中等收入陷阱”的提出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 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 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 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 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 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 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 阱”阶段。 —— 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
实现经济 增长动力的 转化
不断缩小 贫富差距
坚持市场化 改革方向
构建稳定 和谐的社会 环境
第 12 页
1 2 3
4
中 国 如 何 跨 越 “ 中 等 收 入 陷 阱 ”
来自各界的观点和声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判断,就中国的增长形态而言,落入拉美、东 欧一些国家那种“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很小,除非出现重大挫折或反复。不过, 在中国经济增长“自然回落”以及回落后转入新增长期的过程中,将会面临特殊的 矛盾和问题。 北京大学教授刘方棫认为,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后,中国有落入“陷阱”的风险, 但“十二五”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若能抓住机遇,发挥优势,统筹应对,是可 以有所作为并避开“陷阱”的。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斯蒂芬·罗奇指出,对于“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有别国经 验可循,但绝无模本可复制,不能以其他国家的轨迹来推断中国的发展走向。

“中等收入陷阱”浅析

“中等收入陷阱”浅析

“中等收入陷阱”浅析作者:来源:《消费导刊》2011年第15期“中等收入陷阱”是2006年世界银行在其《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明确提出的一个概念。

它指的是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一种状态。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基本特征有:贫富分化严重、经济停滞或增长回落、过度城市化、增长转型困局、社会冲突加剧、腐败问题突出、民主乱象、金融体系脆弱等。

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收入差距过大;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增长模式转型不成功;金融体系脆弱;劳动力转移困难;民主进程缓慢与腐败。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国内学者主要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说法:1.社会建设滞后说。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状态,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的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2.两大转型失败说。

历史经验表明,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挑战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另一个是民主政治的转型。

很多国家之所以步入了“中等收入陷阱”,根本的原因就是未能有效应对这两大挑战。

所谓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主要指产业升级,并由生活必需品时代转入耐用消费品(房、车等)与服务业时代。

所谓民主政治的转型,如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韩国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等,经济大都起飞于威权政府阶段,而经济持续的增长进入中等收入行列后,国民民主与利益诉求比较强烈,要求政治变革的呼声很大,推进由威权向民主的转轨。

3.五大诱因说。

拉美一些国家之所以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它们仍然徘徊在人均GDP3500美元一6000美元的发展水平上,主要由这样五大诱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一,城市化与工业化脱节。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与对策建议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该现象指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到达一定程度后,出现了增长放缓、技术革新滞后、竞争力降低的瓶颈期,使得该国难以持续走向高收入国家。

本文将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实证分析,并给出对策建议。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实证分析1.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及原因中等收入陷阱指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到达一定程度后,难以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状态。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个国家的新兴产业趋于饱和,制造业成本上升,但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促进经济转型,从而导致国家的经济增长率放缓,竞争力下降。

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为:(1)产业结构单一化。

发展过程中,由于国家资本主义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一两个或几个外贸出口产品的产出。

而这些产业缺乏可持续性,难以保持长期的创新动力。

(2)资本和劳动力效率低下。

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是决定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和工厂存在管理不善、技术短缺、装备陈旧等问题,导致生产力低下。

(3)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

但许多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创新领域缺乏资金、人才、政策和法规等方面的支持,导致技术进步迟缓。

2. 中等收入陷阱的实例随着全球化和民主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下面介绍几个实例:(1)墨西哥:1980年,墨西哥的GDP处于世界前十,但之后长期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直至今天。

(2)巴西:20世纪90年代至今,巴西经济增长率长期低于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政府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3)南非:2007年,南非GDP一度达到8240亿美元,但2016年龙8|登录,南非进入技术滞后、产业结构过松、工业化程度不高的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以上几个国家都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复杂挑战,经济不景气、社会发展滞后、社会结构问题等都是制约他们发展的关键因素。

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学原理

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学原理

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学原理
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学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资源和技术的枯竭:经济体在发展初期往往通过资源和技术的引进和利用实现了快速的经济增长,但是资源和技术的发展有其自然极限,一旦到达极限,经济增长就会放缓。

2. 人力资本不足:经济体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人力资源的素质也需要相应提高,一旦出现人力资本不足的情况,就会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 政治环境和制度体系的限制:政治环境和制度体系对经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不完善的制度体系会使得经济陷入停滞。

4. 市场失灵:经济体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和规则,如果市场机制存在缺陷或者规则不完善,就会导致市场失灵。

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关键是加强结构性改革,包括技术创新、教育投资、产业升级、政治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努力。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中等收入陷阱相关论文或咨询相关学者。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等收入陷阱有关争论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达到一定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停滞的现象。

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在内,中等收入陷阱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这一现象引发了许多关于其原因和影响的争论,同时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启示。

争论一: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学者们提出了多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出现是经济发展模式的结果。

在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是,初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的枯竭,这种增长模式难以继续,经济增长逐渐放缓。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等收入陷阱的出现是由政府政策的不当引起的。

一些学者认为,一些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政府没有及时进行结构性改革,导致了经济增长的瓶颈。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技术进步的放缓也是导致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之一。

经济学家指出,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而一些国家在中等收入阶段,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了经济增长的放缓。

争论二: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中等收入陷阱对经济的影响也备受争议。

一些学者认为,中等收入陷阱会导致国家的产业结构无法升级,从而造成经济结构的长期扭曲。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经济增长会受到限制,进而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家的整体发展。

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中等收入陷阱会导致经济不平等的加剧。

在这种情况下,较高的收入阶层会更加富裕,而较低的收入阶层则可能会陷入贫困,从而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针对中等收入陷阱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中国政府应当及时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中国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从依靠资源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创新和服务业发展的方向转变。

中国需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

中国政府需要加大对教育、科技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升国家的整体竞争力。

何谓中等收入陷阱

何谓中等收入陷阱

何谓“中等收入陷阱”发展经济学认为,当一国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3855美元之后,如果经济能继续发展、产业结构能顺利升级,那么,该国就将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但历史经验表明,这一阶段恰恰是中等收入国家需要应对诸多复杂的技术、经济、社会和政治挑战的关键阶段,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陷入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的境地,故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例如,拉美一些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它们仍然徘徊在人均GDP3500—6000美元的发展水平上。

为什么这些国家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而难以实现持续增长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城市化与工业化脱节。

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化,而城市化则缺少必要的物质基础和财力的支撑,因而随着农村居民大量盲目涌入城市,就业问题、住房问题、收入问题及社会保障问题凸显出来。

第二,城市各行业和各阶层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悬殊,存在着“增长性贫困”。

美洲开发银行一项研究报告表明,本世纪初,拉美地区城市人口的平均实际收入已退回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水平,贫困人口陡增了2000多万人,总数达到2。

27亿,占总人口的44%;其中赤贫人口约一个亿,占总人口的将近20%。

第三,受新自由主义影响,实施全面市场化,导致社会保障过分依赖商业保险和个人储蓄。

这虽然减轻了政府的负担和压力,却使穷人和社会下层人民的生活更加艰难。

例如,在这种体制下,养老金、退休金等社会保障更多取决于参保人的收入水平和个人市场投资的回报额,这当然对富人有利;而社会下层的失业者、待业者和低收入者则基本被排除在社会保障大门之外。

第四,一些国家政府为避免下台,不得不出台对大企业和富有阶层有利的财税政策,以缓解资金外逃、支撑经济景气。

同时,为缓解财政赤字,增加生产性、福利性投入,不得不开足印钞机,增加流动性,结果导致通胀严重。

还有的国家政府为了摆脱财政困境,不得不寅吃卯粮,大量举借外债。

第五,收入分配和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内需萎缩,从而使粗放的增长方式和失衡的产业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善。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

PPT11.经济学中所谓中等收入陷阱,实际是上一种均衡状态,即在一个促进人均收入提高的因素发挥作用之后,由于这个因素具有某种程度的不可持续性,其他制约因素又会将其作用抵消,把人均收入拉回到原来的水平上。

2.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关注的重点在于贫困国家通过资本积累摆脱’贫困陷阱’,即以一个临界点水平的积累率作为经济起飞的前提。

比如:刘易斯认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迅速的资本积累,或者说如何把储蓄率和投资率从百分之4至百分之5或更低的水平,提高到百分之12至百分之15甚至更高的水平。

3.但是南美的一些国家如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巴西就是一个个例子,一个国家即使跨越了低收入水平阶段,仍有可能在中等收入水平上停滞不前,甚至使人均收入下降。

他们的经济从战后50年代开始起飞,70年代就已达到中等收入,然而一直停滞不前,但直到现在,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00至12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究其原因,可能是从低收入到中等收入迈进中起作用的因素,到中等收入阶段就不够了。

比如说,收入分配的恶化如果达到伤害经济激励和社会稳定的因素,就会产生一系类阻力,阻碍经济发展,是人均收入水平不能继续提高。

3.中国已经处于典型的低中等收入国家发展阶段,意味着我们即面临前所未有的向高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跃升的机遇,也面临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

PPT2转型失败论1.2005年国家统计局首次为“中产”划下了这样一条数字化的底线:家庭年薪6万至50万元。

但目前中国的基尼系数接近0.5,接近于拉丁美洲和非洲,我国的社会整体类似于“洋葱头形”——那就是底层仍然很大,中间阶层成长不良。

这很大程度上导致消费不足,要缩小收入差距,使中产阶层增加。

2.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环境看,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深度冲击,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各种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但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演化,我国同各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等的关系持续平稳发展,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集中精力搞建设、谋发展。

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的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的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的意义一、引言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跨越中等收入水平的阶段。

这种情况会导致经济增长停滞,就业机会减少,社会稳定性下降等问题。

我国当前正处于中等收入陷阱的边缘,因此深入研究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的意义至关重要。

二、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1.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跨越中等收入水平的阶段。

具体来说,就是一个国家在达到一定水平的人均GDP之后,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或停滞,而且很难再实现进一步提高。

2.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1)产业结构单一:当一个国家过度依赖某个产业时,一旦该产业出现问题或者市场需求下降,整个经济都会受到影响。

(2)技术创新不足: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如果一个国家在技术创新方面落后,就难以保持经济增长的动力。

(3)人口红利消失: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在劳动力大量增加的时期,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育率下降,人口红利将逐渐消失。

三、中等收入陷阱对我国的意义1. 经济增长放缓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但是,在过去几年中,我国GDP增速一直在放缓。

如果我们不能有效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这种情况可能会继续下去。

2. 就业机会减少中等收入陷阱还会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当一个国家无法实现进一步发展时,企业很难扩大规模或者开拓新市场。

这将导致就业机会减少,使得社会稳定性受到威胁。

3. 社会稳定性下降中等收入陷阱还有可能导致社会稳定性下降。

当一个国家无法实现进一步发展时,社会贫富差距可能会加大,失业率可能会上升,这些都会对社会稳定性造成威胁。

四、如何应对中等收入陷阱1. 调整产业结构为了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我们需要调整产业结构。

具体来说,就是要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且通过政策引导,让企业逐渐从传统行业向高附加值的产业转型。

2. 加强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 trap)是指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取得了初步成功,但随后陷入了增长速度下滑、经济结构转型困难等问题,难以跨越中等收入水平的现象。

虽然这些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取得了快速增长,但却很难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因此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对于这些国家来说,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中等收入陷阱的形成有多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依靠资源型产业快速发展,但由于资源配置不足以合理利用资源,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虽然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使得经济结构调整困难,从而难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科技创新不足中等收入陷阱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科技创新不足。

这些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往往依靠技术进步来实现经济增长,但随着发展,创新能力不足使得经济增长的动力不足,无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3.产业结构不合理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优势产业的支撑,导致经济增速下滑。

这种情况下,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困难,无法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4.体制机制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由于体制机制不完善,导致宏观经济调控困难、市场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阻碍。

以上种种原因使得一些国家在经济增长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却很难实现哪怕更进一步的发展,最终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路径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展中国家需要在经济增长初期注重以下几点:1.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中国家需要优化自身的产业结构,尤其是在技术、装备和服务方面进行更新升级,增强新兴产业的发展力量,提高产业水平和附加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2.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展中国家需要增强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注重提高研发投入、完善创新体系、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等,推动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中等收入陷阱十大特征

中等收入陷阱十大特征

中等收入陷阱十大特征中等收入陷阱十大特征引言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在一段时间内无法实现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提高的现象。

近年来,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

本文将列举十大中等收入陷阱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特征一:产业结构单一化•经济过度依赖某一行业,缺乏多元发展。

•潜在的风险因素加大,一旦该行业出现问题,经济将受到重大冲击。

特征二:技术创新不足•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对技术进步依赖性较高,难以在竞争中占有优势。

特征三:科教水平相对滞后•教育资源不足,人才培养存在短板。

•缺乏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意识。

特征四:贸易条件不利•高依赖进口,贸易顺差不稳定。

•受制于市场竞争力以及国际贸易政策的影响。

特征五:金融体系脆弱•缺乏完善的金融市场,融资渠道有限。

•面临资金不足和高利率等问题。

特征六:资源浪费严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

•没有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特征七: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不公平现象凸显。

•缺乏有效的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机制。

特征八:创新创业氛围不浓•缺乏创新创业政策和扶持措施。

•创业风险较大,人们对创业持观望态度。

特征九:政府治理能力不足•行政效率低下,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缺乏政策协调和规划能力。

特征十:社会风险与不确定性•社会问题突出,社会稳定性受到威胁。

•民生保障和社会安全存在较大隐患。

结论要解决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全面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教育水平和产业结构。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教育投入的力度,完善金融体系和市场环境;同时,要加强社会保障和收入再分配,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只有综合施策、全方位改革,才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行列。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是指一些国家或地区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停滞,无法再实现高速增长,人均收入无法进一步提高,陷入发展的困境。

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挑战,影响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

一、经济增长停滞的“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有的学者认为不同国家经济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段,会面临各自的风险和挑战,过于强调和关注“中等收入陷阱”,会带来不必要的臆测和恐慌。

当前对中国来说,重要的不是讨论中国是否会落入陷阱,而是掌握好经济发展的方向,防止各种风险的发生(制度风险、社会矛盾、政治风险、国际影响、来自金融体系的风险等)、落实新的增长点,实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二、中等收入国家发展经验从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情况看,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错失发展模式转换时机以阿根廷等拉美国家为例,在工业化初期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后,未能及时转换发展模式,而是继续推进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的进口替代,即使在上世纪70年代初石油危机后,还是维持“举债增长”,使进口替代战略延续了半个世纪。

而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则因国内市场狭小,长期实施出口导向战略使其过于依赖国际市场需求,极易受到外部冲击。

难以克服技术创新瓶颈。

一国经济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低成本优势逐步丧失,在低端市场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但在中高端市场则由于研发能力和人力资本条件制约,又难以与高收入国家抗衡。

在这种上下挤压的环境中,很容易失去增长动力而导致经济增长停滞。

要克服这一挑战,就需要在自主创新和人力资本方面持续增加投入,培育新的竞争优势。

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在亚洲金融危机后再也没能恢复到危机前的高增长,就与经济增长缺乏技术创新动力有直接关系。

对发展公平性重视不够公平发展不仅有利于改善收入分配,创造更为均衡的发展,还能够减缓社会矛盾和冲突,从而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拉美国家在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导致中低收入居民消费严重不足,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

“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指的是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在迈入高收入阶段的过程中,发展速度逐渐放缓,经济增长停滞。

这个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现,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复杂多样,包括结构性问题、制度固化等方面的因素。

一些理论解释对中等收入陷阱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借鉴这些理论解释和经验教训,对于缓解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等收入陷阱的成因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方面:1. 结构性问题:中等收入陷阱与经济结构密切相关。

在初期阶段,国家通常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主导,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优势获得竞争力。

然而,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使得这些产业面临竞争力下降的困境。

同时,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也日益增加,难以持续发展。

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又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从而难以形成新的增长动力。

2. 制度问题:中等收入陷阱也与制度问题密切相关。

在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政治体制不完善,治理能力不强,导致官员容易陷入腐败、权力滥用等行为。

同时,法治环境不健全、产权保护不力,也使得创新和投资的积极性下降,制约了经济发展。

此外,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政府对于市场经济的干预程度过高,过度依赖国有企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创新能力受到限制。

3. 教育和人力资本问题:教育和人力资本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些中等收入国家的教育体系存在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无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持经济发展的需要。

此外,国家在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的投资和培养不足,也限制了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以上是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些主要成因,理论解释与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注重结构调整:针对中等收入陷阱中的结构性问题,中等收入国家需要注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中等收入陷阱难题包括哪些

中等收入陷阱难题包括哪些

中等收入陷阱难题包括哪些1、收入差距拉大。

收入差距的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由于私人消费不足而导致严重的需求不足,经济增长将完全失去动力。

这一因素在拉美国家(智利、巴西、阿根廷幸田必兽等)尤为普遍。

2、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增长模式转型不成功。

现代经济增长理论指出,当物资资本增长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资本的边际产量递减效应,经济增长必然放缓。

这时技术进步(或者说人力资本的积累)就成为维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如果能够在政策层面促进技术进步,便可继续维持高经济增长率。

相反,如果经济政策不能保证这一点,就会陷入增长停滞。

这一现象在东亚国家表现得较为突出。

3、金融体系脆弱。

东南亚金融危机为这一现象提供了一个非常恰当的案例。

自1997年以来,东南亚各国已建立起大量的外汇储备作为防范危机的缓冲器,但这可能会产生不良副作用,即造成经济过热和资产价格泡沫。

上世纪的日本也因为这个原因经历了十年衰退。

4、劳动力转移困难。

有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特殊的政治需要,实行一定的限制劳动力转移的政策,这些政策在经济上是没有效率的。

中国的户籍制度就是这一方面的典型。

类似的制度会严重阻碍城市化的进程,拖累经济发展。

5、民主进程缓慢与腐败。

采取渐进式改革由计划经济过渡为市场经济的国家,政治体制改革一般都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行政管理的落后、腐败滋生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原来以计划经济为主的国家往往还会制造出许多的行政垄断,而一些本该竞争的行业由于行政垄断将失去活力,进而拖累整个国民经济。

这一因素在中国已经逐步显露出来。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概念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1. 定义中等收入陷阱,又称中等收入困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迈向高收入水平过程中出现经济增速放缓、收入差距扩大、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导致经济发展停滞在中等收入水平无法进一步提升的状态。

在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对缓慢,难以达到高收入国家的水平。

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特征包括:1.经济增速放缓: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无法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收入差距扩大:中产阶级的收入增长停滞不前,导致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加大;3.创新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依赖低附加值产业和技术,无法升级产业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4.高成本困境: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价格上涨等高成本因素导致企业竞争力下降;5.内外需不足:高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能力不足,消费需求低迷,外部市场需求疲软。

2. 重要性中等收入陷阱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增长的持续性:中等收入陷阱的存在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如果无法突破陷阱,将很难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2.社会稳定的维护:中等收入陷阱导致收入差距扩大,这可能引发社会不满和不稳定因素。

同时,中等收入陷阱可能导致就业不足和社会阶层固化等社会问题,威胁社会的和谐稳定。

3.创新能力的提升:中等收入陷阱意味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能力不足,为了突破陷阱,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提升技术能力,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

4.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中等收入陷阱对于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

只有突破陷阱,提高经济产业链的附加值,才能在全球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和机会。

因此,了解和应对中等收入陷阱对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应用为了有效应对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和地区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1.提升创新能力:加大科技研发投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经济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贫富悬殊的国家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李尚勇2012-02-20 22:54:06 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几天前,中国改革论坛网发表了一篇题为《收入分配与“中等收入陷阱”辨析》(以下简称《辨析》)的文章。

该文谬误不少,罗列的资料也很多。

本文也使用《辨析》一文的那些资料,但得出与其完全相反的结论。

该文认为,“只要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就一定会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推论并不可取”;“在具备‘中等收入陷阱’特征的国家中,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宏观经济政策问题、人力资本问题、技术创新问题都是影响一国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的障碍,收入分配问题只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因此,“不能夸大收入分配不公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影响”;并认为“任何收入分配均等化的努力都会给经济增长带来冲击,都会因减少储蓄、投资而令经济增长中断”。

一、贫富悬殊对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意义“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由世界银行在2006年提出,此后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政治体制转型(表现为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发展经济学将人均GDP1000美元以下称为“贫困陷阱”,1000~3000美元称为“起飞阶段”,3000~5000美元称为“中等收入陷阱”,1万美元被看成高收入的门槛。

根据世界银行的资料,拉美和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国家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与之相对的是东亚地区的日本和韩国,它们分别花了12年和8年时间,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国家。

下表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典型国家的人均GDP徘徊情况”: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典型国家的人均 GDP徘徊情况扩大导致了居民消费不足,内需不振,同时也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造成政局不稳,影响经济增长。

马来西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新经济政策强调政府对价格干预,市场化改革缓慢;二是亚洲金融危机使其损失惨重,元气大伤,并且长时期无法恢复;三是贫富差距日益扩大,收入分配不公加剧了社会动荡,影响国内经济稳定增长。

菲律宾经济徘徊的主要原因:一是两极分化严重,农村过于贫穷,农民的土地问题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分配不公。

二是人才匮乏,尤其缺乏高端、熟练劳动力。

三是高度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过度依赖外部环境,内生经济增长动力缺失。

笔者需要补充的资料如下:拉美国家和东南亚一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社会经济徘徊停滞甚至衰退的主要原因是:(1)产业发展高度依附发达国家;(2)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其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3)外债高筑,引爆亚洲金融危机,造成严重的经济倒退;(4)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悬殊(进入21世纪,拉美的基尼系数平均0.522,有的国家甚至超过了0.6的危险状态);(5)长期政局不稳,对经济发展造成致命影响;(6)缺少促成社会稳定的庞大中产阶级;(7)既得利益集团利用其垄断地位阻碍社会民主化和社会改革,导致社会腐败问题严重,一些国家,权力被金钱财富收买,整个社会被其控制操纵,人们的权利平等和社会公正完全被破坏。

总起来说,新兴经济体国家之所以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因为,在早期的经济“起飞阶段”,它们在经济和政治方面都存在这样那样的制度问题,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以后,其积累的经济和社会矛盾便会集中爆发,其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便会进入临界状态,若在这一阶段不能顺利地实现经济和政治体制的转型,就难以克服经济快速发展所积累起来的一系列经济和社会矛盾,在宏观上就可能出现发展战略失误,其经济增长就会回落(俗称“撞墙”),并陷入经济徘徊和停滞的困境,若再受到外部冲击,其经济就会衰退。

可见,经济和政治体制转型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

非常明显,在众多学者罗列出来的一大堆所谓主要原因中,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甚至两极分化是所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都存在的最为突出的问题,而贫富悬殊的背后,就是经济和政治体制存在重大缺陷和问题。

这些重大缺陷和问题的共同点是,这些体制竭力维护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而忽视下层民众的利益。

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往往呈现权力与资本结盟的特点,有的甚至形成对整个社会进行控制操纵的局面,从而完全破坏了人们的权利平等和社会公正。

他们利用其垄断地位阻碍并破坏社会民主化和社会改革,维护既得利益,从而导致社会腐败问题严重,财富往少数上层和特权阶层集中,数量庞大的下层民众基本上享受不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这些(或这类)经济政治体制不仅是贫富悬殊的制度原因,而且也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其它一些问题(或《辨析》所说的主要原因)的制度原因,比如:(1)“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主要方面就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这是这类经济政治体制导致的主要问题。

以我国为例,当国家垄断了所有重要行业,垄断了绝大部分经济资源,介入了所有能够挣钱的行业,严重障碍和制约了民营经济、民间经济的发展,从而使整个社会的大多数人无法通过创业和创新去获取财富的时候,社会经济内生动力不足是肯定的、必然的。

(2)“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问题”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更多地表现为忽视农业、中小企业和微利行业,包括那些在我国倍受打击的小商小贩,街边地摊,尽管一个地摊就是一个家庭的“饭碗”也不能幸免。

看看这类经济政治体制的性质,这种情况就不难理解。

(3)“宏观经济政策问题”包括实行通货膨胀政策(剥夺民众)、下层群体缺乏社会保障、中小企业税赋过重、过度追求畸形经济增长(为制度性寻租腐败创造条件)、等等,最终也都是由经济政治体制的性质来决定。

(4)“人力资本问题”本质上是人力资本投资问题。

当其经济政治体制并不维护中下阶层(尤其是下层民众)的利益时,低收入人群、贫困人口几乎完全丧失了投资人力资本的能力,只能世世代代在土地上刨食,在微利行业甚至地摊经营中艰难求生。

(5)“技术创新问题”更是典型的经济政治体制问题。

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会制约微观经济的活力,而缺乏活力的微观经济肯定缺乏创新精神。

当企业能够通过官商勾结、贿赂官员而获取高额利润时,很难想像企业会通过技术创新去争取市场。

需要强调的是,拉美国家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比我国高得多。

它们的困难是更高层次上的困难。

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两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拉美国家,因此,我们还没有资格轻视拉美。

近些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拉美国家都在努力调整政策,促进经济政治体制转型,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效。

近几年,一些拉美国家的人均GDP接近或者超过8000美元,离1万美元的高收入门槛,已经只有一步之遥。

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对社会经济具有极大的破坏性。

当一国经济发展忽视了下层民众利益,导致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享受不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时,这个庞大群体事实上被排除在经济发展之外,而这个社会也因此而孕育着严重的经济和社会危机。

当社会上大多数人不能容忍这种状态时,这个社会就会动荡不安,政局不稳。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经济已经失去了稳定发展的条件,突破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几成“骑着自行车上月球”的闹剧。

根据联合国工发组织确定的标准[2],韩国在1970年代末已经成为典型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当时,韩国的基尼系数为0.36,到1990年代末下降到0.31,至今没有明显变化。

(根据国际标准,社会财富分配状况相对合理区间的基尼系数为0.3~0.4)这说明韩国的经济政治体制基本克服了“维护既得利益集团利益而忽视下层民众利益”的制度弊端,因而能够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一系列问题。

在这个基础上,韩国在完成经济“起飞”后,仅仅用了8年时间就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韩国人均GDP在1995年达到11779美元,突破了1万美元大关,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国经济负增长,1998年人均GDP急降到7724美元。

韩国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促使经济复苏,到2000年人均GDP又恢复到11347美元,并最终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2010年人均GDP为20591美元)要解决收入差距过大、贫富悬殊和两极分化的问题,只有建立规范的现代市场经济、促进经济政治体制转型这一条路,而如果真的实现了经济政治体制转型,那么,不仅贫富悬殊的问题最终得以解决,而且中等收入陷阱的那些问题也迎刃而解。

所以,我们需要从经济政治体制转型着手,去解决贫富悬殊和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而不是象《辨析》那样,把贫富悬殊放在“众多影响因素之一”的地位上,并轻飘飘地说,“要找好收入分配和经济增长的结合点”。

二、发展经济学论收入悬殊影响经济增长《辨析》作者在文中罗列了许多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内容,名曰“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梳理”,但是,他们梳理的理论几乎就没有证明他们的什么论点,相反,这些理论(主要是发展经济学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论证了收入分配关系失调会引发社会冲突,影响经济增长,而这实际上也就论证了收入差距悬殊,会阻滞发展中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1)在处理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上,战后形成的早期经济发展理论以发达国家原始市场经济的历史经验为依据,以单一的“效率优先”为原则,主张发展中国家先不急于缩小高度悬殊的收入分配差距,而以促进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通过收入分配的倾斜政策,增加高收入阶层的收入以增加储蓄(富人的储蓄偏好强),而储蓄会转化为投资,投资形成资本,资本推动经济增长。

当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做大以后,再通过所谓的“涓滴效应”一点一滴地惠及社会中下阶层,最终解决贫富悬殊的问题。

然而,后来的情况显示,上述传统的“先促增长、再调分配”发展战略在发展中国家并不凑效。

因为他们的高收入阶层盲目追求攀比,不是将增加的收入用于投资,扩大再生产,而是追求奢侈性消费。

人们看到,许多发展中国家在20世纪60、70年代取得了相对较高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可是,处于社会底层的40%以上人口的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却很少改善或根本没有改善,有的甚至有所下降。

这些发展中国家虽然提高了资本积累和资本形成的能力,但最终没有提升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反而使社会的贫富差别更为悬殊,原本就已非常紧张的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这一情形大大动摇了传统的发展经济学观点,1970年代,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特等提出了以增加就业、改进收入分配为目标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后逐渐演化为满足人民基本需要的理论和相应的发展战略。

新理论认为,单纯的人均GDP的增长并不等于发展。

发展是一种充分发挥人的潜力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变革的过程,它着眼于广大贫困人口的生活现状,是一个人们生活水准不断得到改善的渐进过程。

因此,发展应该包括正义、公平、收入分配和服务等内容。

应该重视农村的发展,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发展还应该重视生活质量,关心物质和精神的价值,使生活过得有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