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2017-2018学年度九年级下册历史全一册教案(19套) 人教版(1)8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新人教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新人教]第一章: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
2. 掌握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
3.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封建社会的形成:土地制度的变革,地主阶级的形成。
2. 亚洲封建社会:中国、日本、印度的封建制度及特点。
3. 欧洲封建社会:西欧封建制度的确立及特点。
【教学重点】1. 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
2. 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
【教学难点】1. 封建社会特点的深入理解。
2. 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比较的分析。
【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单元,引出封建社会的主题。
2. 授课:讲解封建社会的形成过程,分析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 总结:强调封建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二章:中古欧洲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中古欧洲社会的特点。
2. 掌握中古欧洲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
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古欧洲社会的特点:封建制度的完善,基督教会的统治。
2. 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3. 政治:封建等级制度,国王与教会的权力斗争。
4. 文化: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教学重点】1. 中古欧洲社会的特点。
2. 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
【教学难点】1. 中古欧洲社会特点的深入理解。
2. 经济、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上一章的学习,引出中古欧洲社会的主题。
2. 授课:讲解中古欧洲社会的特点,分析经济、政治、文化的状况。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4. 总结:强调中古欧洲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
第三章:近代早期的英法美【教学目标】1. 了解近代早期英法美的特点。
2. 掌握近代早期英法美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3.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近代早期英法美的特点:资本主义的兴起,封建制度的变革。
2.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工业革命的起源。
新人教版(2018年部编教材)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第1课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资料、自学课文、观看历史地图等,使学生了解西班牙、葡萄牙在拉丁美洲的殖民统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激起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和殖民掠夺的斗争,19世纪爆发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和印度的民族大起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和探究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历史和现实联系的思维方法,来分析思考拉丁美洲和亚洲长期落后的原因,激发学生发奋图强的民族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概述玻利瓦尔和章西女王领导反抗殖民统治斗争的主要事迹,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认识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杰出影响和作用,其爱国主义优秀品质,值得学习和推崇。
教学重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章西女王、玻利瓦尔。
教学难点: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问题创设、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主题导入新课:爱德华多·加莱亚诺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中写道:黄金和白银热/刻在剑柄上的十字/携带秘密武器的神回来了/像饿狼般贪婪黄金/波托西的光辉:白银的周期/西班牙人养牛,别人喝奶/骑士和马的分工/波托西的废墟,白银的时代/洒下鲜血和热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
拉丁美洲处于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统治之下。
有句名言告诉我们:“有压迫就有反抗。
”面对殖民者的疯狂掠夺和压迫,殖民地人民展开了怎样的反抗斗争呢?二、自主学习梳理新知1.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地区仍处于__西班牙__和__葡萄牙__的殖民统治之下。
2.19世纪初,在__美国独立战争__和__法国大革命__的影响下,拉丁美洲地区掀起了一场__反抗殖民统治__、__争取民族独立__的运动。
3.在南美洲北部地区,__玻利瓦尔__解放了__哥伦比亚__、__委内瑞拉__和__厄瓜多尔__等地,成立了“大哥伦比亚共和国”;在南美洲南部地区,__圣马丁__领导了__阿根廷__、__智利__、__秘鲁__的独立运动。
2017_2018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全一册课件(打包27套)新人教版
提升点一
提升点二
提升点一俄国国名的变化 (1)1917年十月革命前叫俄罗斯帝国,也叫沙皇俄国。 (2)1917年十月革命后~1922年叫苏俄。 (3)1922年底~1991年叫苏联。 (4)1991年后叫义建设中吸取哪些经验和教训? (1)政治方面:社会主义建设应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 主义法制。 (2)经济方面: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重工业、轻工 业、农业等经济部门应协调、平衡地发展;要把国家的宏观调控和 市场调节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经济方面:新经济政策 (1)时间: 1921 年开始。 (2)背景:国内战争结束,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3)领导者: 列宁 。 (4)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 商品经济 。 (5)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政治方面:苏联的建立 (1)时间: 1922 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3)成员: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 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对社会主义: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 社会主义 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由 此诞生。 2.对帝国主义: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打击了 帝国主义 的统治, 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3.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 争。
【动脑筋】 动脑筋(第4页) 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受第一次 世界大战的影响;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俄 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课后习题答案】 练一练(第5页) D 活动与探究(第5页) 示例:列宁打碎花瓶的故事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第一章:走进历史的天空1.1 历史的天空:夏商西周的更迭1.2 春秋战国:争霸与变革1.3 秦朝的统一与崩溃1.4 汉朝的兴衰:西汉与东汉第二章: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2.1 三国鼎立与三国归晋2.2 南北朝的更替:南朝与北朝2.3 隋朝的繁荣与灭亡2.4 唐朝的盛世与衰落第三章:民族关系与重大事件3.1 辽宋夏金:民族关系与和战3.2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3.3 明朝的兴衰:开拓与封闭3.4 清朝的统治与人民的抗争第四章:近代化的探索与抗争4.1 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4.2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4.3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4.4 军阀割据与北伐战争第五章:中华民族的抗争与复兴5.1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的背景5.2 抗日战争的经过与胜利5.3 解放战争的进程与胜利5.4 新中国的成立与历史意义第六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6.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949-1956年6.2 社会主义建设:1956-1966年6.3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1976年6.4 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第七章:中国的现代化建设7.1 经济体制改革与开放7.2 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7.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7.4 中国的全球影响力第八章:民族区域自治与民族关系8.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实施8.2 各民族的团结与共同繁荣8.3 民族关系的现状与挑战8.4 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第九章:中国的外交关系9.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9.2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方针9.3 中国与主要国家的外交关系9.4 中国参与国际事务与合作第十章:历史的重温和思考10.1 历史的重要事件回顾10.2 历史的经验与教训10.3 历史的传承与创新10.4 面向未来的历史责任感重点和难点解析一、走进历史的天空解析:夏商西周的更迭是中华民族早期历史的重要阶段,涉及到多个神话传说人物的史实背景,如大禹、启、汤、盘庚等,需要重点掌握。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第一章:Unit 1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程。
2. 掌握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发展: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3. 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Unit 2 The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掌握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
2. 中国古代文明: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体系,诗词、书法、绘画等艺术成就。
3. 中国古代科技:四大发明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和感悟。
3. 举办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章:Unit 3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a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2. 掌握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中国近现代史: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发展: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
3. 近现代中国的科技、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成就。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教学目标】1. 了解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2. 分析俄国和日本通过改革实现现代化的途径及其对两国发展的意义。
【教学内容】1. 11年改革的背景和内容。
2. 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内容。
3. 改革对俄国和日本的影响。
【教学重点】1. 11年改革和明治维新的背景和内容。
2. 改革对俄国和日本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分析改革背后的内外因素及其对改革的影响。
2. 评价改革的成果和不足。
第二章:人类迈入电气时代【教学目标】1. 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和发明人。
2.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第二次工业革命背后的科技原理。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第三章:绽放的花朵——科学和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 了解19世纪以来的科学发现和文学艺术作品。
2. 分析科学和文学艺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学内容】1. 19世纪以来的科学发现。
2. 文学艺术作品的特点和影响。
【教学重点】1. 19世纪以来的重要科学发现。
2. 文学艺术作品的代表性和影响。
【教学难点】1. 科学发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 文学艺术作品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第四章:两种制度的较量【教学目标】1. 掌握冷战的过程和影响。
2. 分析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冷战的背景和过程。
2. 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教学重点】1. 冷战的背景和过程。
2. 冷战对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冷战背后的意识形态对立。
2. 冷战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第五章:亚非拉的奋起【教学目标】1. 了解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第一章秦汉的统一和繁荣课时一:秦朝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课程目标1.了解秦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2.理解秦始皇实行法家思想的意义。
3.掌握《秦制》的内容。
课程重点1.秦朝的建立和发展。
2.秦朝的政治制度,如郡县制、三公制。
3.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其影响。
课程难点1.理解法家思想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掌握《秦制》的具体内容。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课堂小白板,用于整理思路和回答问题。
3.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步骤一:背景介绍介绍秦朝的历史背景,如周朝的衰落、战国时期的各国争霸等。
步骤二:秦朝的建立和统一1.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发展。
2.秦国灭六国,实现全国统一。
步骤三:秦朝的政治制度1.郡县制。
2.三公制。
3.法家思想在政治制度中的实施。
步骤四: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影响1.法家思想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2.法家思想的实施及其在中国历史中的影响。
步骤五: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课堂练习1.列举秦朝的政治制度。
2.解释法家思想的基本思想和特点。
3.了解《秦制》的内容和意义。
参考资料1.《秦制》。
2.《史记》。
第二章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课时一:东汉政治制度及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课程目标1.了解东汉政治制度。
2.理解董卓之乱及其影响。
3.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课程重点1.东汉政治制度的变革。
2.董卓之乱的内容及影响。
3.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1.理解东汉政治制度变革的意义和影响。
2.掌握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课堂小白板,用于整理思路和回答问题。
3.相关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过程步骤一:背景介绍介绍东汉时期的历史背景。
步骤二:东汉政治制度的变革1.东汉政治制度的基本情况。
2.郡县制的改革和曹操的政治思想。
步骤三:董卓之乱的内容及影响1.董卓之乱的具体内容。
2.董卓之乱对东汉时期的影响。
步骤四: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1.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形势。
2.曹操和孙权的关系及影响。
2017-2018学年度最新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和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局面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第一次世界大战结局如何?(以德国为中心的同盟国战败,由英法美日中等组成的协约国集团战胜)2.俄国原先是协约国成员,为什么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指导学生阅读有关课文)3.教师指出:战争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战争引起了俄国十月革命。
革命胜利后建立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大战,所以说十月革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了战争。
十月革命如何取得胜利?它怎样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请大家打开课本,根据屏幕上的导读提纲阅读全文,作好读书标记。
课件演示导读提纲(引导学生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3.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有哪些区别?4.为什么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5.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其历史意义如何?6.列宁和十月革命的关系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新时代的曙光1、哪些是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A、运用课件展示“纲要信号”和教科书第4页“动脑筋”资料:一战灾难→二月革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执行反人民政策)<继续进行世界大战遭惨败>十月革命屠杀和平示威的反战民众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党)<革命群众拥护列宁列宁确定武装起义方针B、教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执行沙皇政府的内外政策;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采取正确的方针政策;俄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比较集中等。
这些都导致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2、“两个政权”分别指什么?(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以及革命后建立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的、实际掌权的机关。
)3、为什么会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工农群众缺乏政治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影响了党对群众的组织教育工作。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世界近代史(下)第五学习主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第 1 课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形成主备人:谢富强课标要求简述“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组成国及相关条约的主要史实,了解欧洲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的严重后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19世纪末20世纪除非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产量排名;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成员国和形成时间;理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变化的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军备竞赛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指导阅读课文,分析“德国为什么极力要求瓜分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通过思考“说一说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通过对《欧洲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对峙图》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的矛盾,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掠夺和侵略的本性。
教学重点三国同盟、三国协约教学难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变化的原因教学课时2学时主备人教案执教人修改方案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第1学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哪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两大侵略集团的形成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二)学习新课: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变化1、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的根源(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趋势:19世纪末 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高速发展的时期,但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不平衡的。
这种发展的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各国的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2)19世纪70年代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图一: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图二:各国对外贸易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导入阅读课文第一段归纳读图分析结合图表分析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超过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
随着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原来的世界格局被打破,产生了新的动荡的帝国主义大国间的关系。
(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对比表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9世纪中期工业生产所占位次 1 2 3 4 1913年工业生产所占位次 3 4 2 1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2 4 5 从图中可以看出,美国和德国虽然工业产量居世界第一,第二,但是殖民地的面积却只占第五和第四位,因此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会满足,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具体章节及内容如下:1. 第1课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1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1.2 唐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3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与中外交流2. 第2课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2.1 五代十国的政治局势2.2 宋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2.3 元朝的统一与大一统格局3. 第3课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转型3.1 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3.2 清朝的统一与民族政策3.3 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与近代化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各个时期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 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五代十国时期的政治局势、宋元时期的多元文化交融、明清时期的封建社会衰落与转型。
2. 教学重点: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明清时期的近代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隋唐时期的繁荣景象,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脉络。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2. 内容:1.1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2 五代十国与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时代1.3 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衰落与转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表现。
(2)分析宋元时期多元文化交融的原因。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章: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
2. 掌握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了解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1.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2. 亚洲封建社会的代表:中国、日本、印度3. 欧洲封建社会的代表:法兰克王国、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4. 亚洲与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教学重点】1. 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特点2. 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教学难点】1. 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2. 亚洲和欧洲封建社会的异同分析第二章:中古阿拉伯文明【教学目标】1. 了解中古阿拉伯文明的发展,认识其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 掌握伊斯兰教的传播及其对阿拉伯社会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1.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与伊斯兰教的传播2. 阿拔斯王朝的兴衰3. 中古阿拉伯文明的代表:科学、文学、艺术4. 阿拉伯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教学重点】1. 伊斯兰教的传播及其对阿拉伯社会的影响2. 中古阿拉伯文明的代表【教学难点】1.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过程2. 中古阿拉伯文明的世界贡献第三章:欧洲的基督教文明【教学目标】1. 了解基督教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认识其对欧洲历史的影响。
2. 掌握基督教的教义、组织及其对社会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宗教文化素养,提高历史素养。
【教学内容】1. 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2. 基督教的教义、组织与制度3. 基督教文明的代表:西欧封建制度、宗教改革4. 基督教文明对欧洲历史的影响【教学重点】1. 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2. 基督教文明的代表【教学难点】1. 基督教的教义、组织与制度2. 基督教文明对欧洲历史的影响第四章:文明的冲撞与交融【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文明之间的冲撞与交融,认识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掌握古代文明冲撞与交融的典型事例,分析其原因和意义。
人教版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全册教案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下
全册教案
目录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4课经济大危机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10课苏联的改革和解体
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
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
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
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全册
初三(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思想教育:①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使学生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使学生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3.能力培养:①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②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十月革命的准备,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以讲述法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一次大战的后果是什么?(讲授新课)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了解这一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的基本情况。
(板书课题)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1.二月革命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
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结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俄国人民迫切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没有实现。
没实现的原因刚才同学已经回答了,这就是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因此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初中历史九下全套教案
初中历史九下全套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事件和政策。
2.认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3.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
教学重点:
1.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
教学难点:
1.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2.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并引出以下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面临了哪些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应该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建设?
二、讲解新知识(20分钟)
1.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程。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事业。
三、展开讨论(15分钟)
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
四、总结知识点(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要点。
五、课堂作业(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如预习下节课内容、查阅相关资料等。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有了更清晰的理解。
同时,本节课也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激发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和自豪感。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第一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目标】1. 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掌握新中国成立的时间、过程和意义。
3. 认识新中国成立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影响。
【教学内容】1. 新中国成立的背景: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政权垮台。
2. 新中国成立的过程: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结束了中国百年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教学重点】1.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 新中国成立的经过和意义。
【教学难点】1.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教学方法】1. 讲述法:讲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新中国成立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解放战争的历史,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述新中国成立的过程,强调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要性。
3. 分析: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其对中国历史和人民的重大影响。
【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小论文,阐述其意义。
第二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2. 掌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时间、过程和意义。
3. 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
2.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3.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意义: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
2.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1.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
【教学方法】1. 讲述法:讲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社会主义制度对中国人民的影响。
【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内外形势,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背景。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全册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课俄国农奴制改革19世纪中叶的俄国农奴制危机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2. 第2课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的背景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3. 第4课第一世界大战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重大事件,认识历史发展的趋势。
2. 掌握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等事件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国际视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第一世界大战的影响。
教学重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各国改革举措及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地图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俄国农奴制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事件对国家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讲解:(1)俄国农奴制改革详细讲解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的危机,分析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阐述11年改革法案的颁布及主要内容,探讨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的影响。
(2)日本明治维新介绍明治维新的背景,分析日本在面临民族危机时进行改革的必要性。
详细讲解明治维新在政治体制、经济、教育等方面的改革措施,探讨其对日本现代化进程的作用。
(3)第一世界大战分析战争的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了解各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
探讨战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3. 随堂练习:根据所学内容,设计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19世纪中叶俄国农奴制危机主要内容:11年改革法案影响:促进俄国社会转型2. 日本明治维新背景:民族危机改革措施:政治、经济、教育作用:推动日本现代化3. 第一世界大战背景、导火索及主要战役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贡献影响世界格局七、作业设计1. 习题:(1)简述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及其影响。
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人教课标)
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人教课标)第一章: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学目标】1. 了解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 掌握隋唐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3. 认识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和民族关系。
【教学内容】1. 隋唐政治:隋朝的建立与灭亡,唐朝的兴起与发展。
2. 隋唐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3. 隋唐文化: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4. 对外交往: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
5. 民族关系:突厥、吐蕃、回纥等民族与唐朝的关系。
【教学重点】1.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2.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3. 隋唐文化的繁荣。
4. 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5. 隋唐时期的民族关系。
【教学难点】1. 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
2. 隋唐时期的边疆民族关系。
第二章: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2.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3. 认识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学艺术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古代科技:四大发明、农学、医学等。
2. 古代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等。
3. 古代艺术:书法、绘画、雕塑等。
【教学重点】1. 四大发明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2. 唐诗、宋词、元曲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3. 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1. 古代科技发展的历程和影响。
2. 古代文学艺术的地域性和时代特点。
第三章:三大改革与社会变革【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三大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2. 掌握中国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和过程。
3. 认识中国社会变革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商鞅变法:秦国的崛起与统一六国。
2. 北宋王安石变法: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3. 明朝张居正改革: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教学重点】1.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2. 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的特点和影响。
3. 三大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教学难点】1. 三大改革的异同。
2. 社会变革的原因和过程。
第四章:近代化的探索【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近代化的主要历程和成就。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全册教案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
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
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
第12页亚非拉的奋起第13页动荡的中东地区
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人教版九级历史下全册教案【推荐下载】
人教版九级历史下全册教案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页亚非拉的奋起第13页动荡的中东地区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单元主题:本学习主题包括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二、单元目标:1、知识与能力:(1)简述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2)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3)概述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苏联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3、过程与方法在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方面,“内容标准”要求学生了解俄国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但要注意讲清武装起义爆发的历史背景,只有这样才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其重大意义。
1917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揭开了俄国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经济大危机
知识与技能
了解1924~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短暂的繁荣时期;1929~1933年发生了资本主义世界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在危机中的痛苦;理解繁荣背后隐含着的危机因素;大危机的特点;认知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目的、特点,并能简要评价其作用。
通过学习本课中诸多有关经济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读懂经济问题和理解经济政策原理的能力;通过分析与评价罗斯福新政,使学生具备能够简单分析经济政策、评价经济政策作用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解决了一些政治问题,而资本主义的经济很快陷入严重危机的话题引入新课:了解资本主义经济的短暂繁荣及其表现;大危机特点及人民的痛苦;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教师揭示繁荣背后隐藏的危机因素;解释大危机的特点;帮助学生完成“动脑筋”提出的问题;师生共同分析、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得失、目的、特点及其作用。
建议在分析经济问题和经济政策时,举的例子尽量选择贴近现实的经济生活现象,以增强学生对分析和讲解的理解;对经济危机的一些表现和人民的痛苦等事实性问题,可让学生根据已搜集的资料、图片等自学,以集中精力完成分析和认识性内容的学习;在学习新政时,可让学生根据危机中的具体问题,设计自己的应对措施,再对照新政的实际措施,结合教师的分析和补充,加深理解,可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危机原因和罗斯福新政局限性的分析,使学生形成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不可克服的根源的认识;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分析与评价,使学生能从积极的角度,客观地认识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
重点
(1)经济大危机及其特点。
(2)对罗斯福新政的分析与评价。
难点
(1)课文中大量的经济名词和概念。
(2)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和评价《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的一些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讲述:大家知道“黑色星期四”吗?1929年10月24日,纽约股票交易所里突然掀起抛售股票的狂潮,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
一场巨大的经济危机由此开始,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导入新课。
(生:听讲)
二、自主学习,感受新知
学生自学,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预习导学”习题。
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
A、“繁荣”及其崩溃
1.资本主义世界的暂时繁荣与繁荣背后隐含的危机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自然段及小字部分内容,投影出示下列问题:(1)20世纪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的表现是什么?(2)为什么说“繁荣”背后隐藏着经济危机?
(生:①以美国为例,谈“繁荣”的表现。
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造成生产过
剩,预示着经济危机的到来)
教师解释“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含义: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盲目扩大生产。
2.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及其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插图《纽约股票交易所前》,提出问题:你对股票有哪些了解?
(生:结合我国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等身边耳熟能详的事例谈自己的认识)
教师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都是私有的,采用股份制经营股票在资本主义国家是经济的晴雨表。
1929年10月29日,纽约股票交易所出现股票抛售狂潮,使经济跌入低谷,经济危机爆发,它影响了金融、农、工、商业等各个部门,并很快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经济危机的特点。
指导学生小组讨论“动脑筋”: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繁荣”却带来了危机?
教师适当点拨: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快速增长与劳动人民消费能力的相对缩小的矛盾越来越严重。
这些矛盾一直没有解决,暂时的“繁荣”背后孕育着更大的危机。
3.大危机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导入框内容,观察插图《英国失业者街头求职》、《1929~1945年美国失业率》、《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住的棚屋区》,提出问题:
(1)这些内容说明了什么?
(生: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工人失业,造成生产力的破坏,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
(2)面对这些情况,资本家是如何做的?这暴露了资本家的什么本性?
(生:垄断资本家毫无怜悯之心,为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他们大量销毁产品。
充分反映了资本家的残忍、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B、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当选总统
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罗斯福图像,结合课前查阅的有关罗斯福的个人资料,介绍罗斯福,并思考罗斯福的哪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生:介绍罗斯福,学习罗斯福身残志坚、不屈不挠的精神)
2.罗斯福“新政”的目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出示教材22页罗斯福的就职演说词,使学生理解为什么民众支持罗斯福实施新政。
(生:读罗斯福就职演说词,体会其内涵)
指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总结“新政”的目的。
(生:阅读教材,总结新政的目的,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国家指导和干预的手段,对工农业、商业进行调整以消除经济危机)
指导学生阅读23页第2自然段内容出示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
(1)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
(生: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
(2)《国家工业复兴法》的内容有哪些?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行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讨论、总结:除工业外,国家还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目的是什么?
(生:国家在金融、农业、公共工程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目的在于解决失业救济问题,缓和劳资关系和社会矛盾,从而消除危机)
组织学生根据新政内容讨论:“新政”的实施,取得了哪些效果?对学生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多角度思考。
最后教师总结: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作用是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成为今天许多发达国家、发展中
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说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的功能。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爆发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痼疾。
四、尝试练习,掌握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互动课堂”习题。
五、课堂小结,梳理新知
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不仅仅是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上的一次重大危机,也是整个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场危机。
在美国,为了避免经济的彻底崩溃,罗斯福执政后,实施“新政”,使美国的经济得到尽快的复苏,但“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不治之疾”,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经济危机就不可避免。
六、开放练习,拓展新知
请学生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课时作业”习题。
经济大危机⎩⎪⎪⎨⎪⎪⎧繁荣稳定时期:1924年~1929年经济危机⎩⎪⎨⎪⎧时间:1929年~1933年从美国开始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大、破坏力大影响:引起政治危机罗斯福新政⎩⎪⎨⎪⎧时间:1933年目的:国家干预经济,消除经济危机中心措施:对工业调整影响:经济复苏
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一帆风顺,合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