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单元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必修(2)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3节教学设计
6.3万有引力定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得出的思路和过程,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2)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3)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万有引力的猜想→万有引力的检验→万有引力定律的得出→万有引力定律的检验,体会逻辑推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2)体会在万有引力的检验推导过程中的数量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内涵,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教学重点:月—地检验和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
教学难点:月—地检验和引力常量的理解。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具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三节 万有引力定律(一)引入新课老师解说:开普勒在1609和1619年发表了行星运动的三个定律,解决了描述行星运动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1、人类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老师解说:十七世纪前以及伽俐略,开普勒,笛卡儿对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观点:(1)17世纪以前:人们认为行星理所应当的做完美的匀速圆周运动。
(2)伽利略:一切物体都有合并的趋势,这种趋势导致物体做圆周运动。
(3)开普勒:行星受到来自太阳的类似与磁力的作用。
(4)笛卡儿:在行星的周围有旋转的物质作用在行星上,使得行星绕太阳运动。
(5)牛顿时代,科学家们对这个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例如胡克、哈雷等,他们认为行星绕地球运动受到太阳对它的引力,甚至证明了行星轨道如果为圆形,引力的大小跟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但无法证明在椭圆轨道下,也遵循这个规律。
(6)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证明了如果太阳和行星的引力与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则行星的轨迹是椭圆,并且阐述了普遍意义下的万有引力定律。
接下来我们就跟随牛顿先生一起去研究这个万有引力定律。
由于行星运动的椭圆轨道很接近于圆形轨道,所以我们把它理想化为一个圆形轨道,这样就简化了问题,易于我们在现有认知水平上来接受。
高中物理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教学设计一、任务分析1、课程标准:(1)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3)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4)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5)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
(6)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举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高考说明解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环绕速度Ⅱ级要求,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Ⅰ级要求。
一级与了解、认识相当,二级与理解、应用相当。
初中教材:未有涉及各版本教材分析:相互借鉴、去长补短、对教学很有帮助。
上海科教版:安排了两章,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侧重于规律的发现过程、物理学史及航天事业的学习。
第六章,经典力学与现代物理,侧重于现代物理学的了解与认识。
山东科技版:安排了两章,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侧重于章节引入,规律简介、应用及物理学史、航天事业的学习。
第六章,相对论与量子论初步,侧重于现代物理学的了解与认识。
人教版:兼顾二者。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主要内容本章主要知识是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重点是第一宇宙速度、卫星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的计算、比较。
本章是匀速圆周运动、牛顿定律的进一步应用,在高考中占一定的分数。
除知识外,本章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好机会,让学生充分体会“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和牛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布鲁诺、伽利略等物理学家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求真、求简、求美),让学生充分感知航天活动是一项高顶尖的事业,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及正确评价经典力学。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3万有引力定律(2)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4.该物体的质量为:F / G = 10 N / 6.67 * 10^-11 N * m^2 / kg^2 = 1.5 * 10^26 kg。
5.地球和太阳之间的引力为:G * (M * M') / r^2 = 6.67 * 10^-11 N * m^2 / kg^2 * (5.97 * 10^24 kg * 1.99 * 10^30 kg) / (1.496 * 10^11 m)^2 = 4.07 * 10^27 N。
-使用不同的字体或颜色来区分万有引力定律的不同应用领域,如航天、地球物理学等。
课后作业
1.请计算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引力,假设地球的质量为5.97×10^24千克,月球的质量为7.35×10^22千克,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平均距离为384400千米。
2.假设一个物体的质量为2千克,距离地球表面100千米,计算该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
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并适应学生的学情,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1.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将运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万有引力定律的基本概念和数学表达式,以及引力计算的方法。
-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地球与月球之间的引力案例,让学生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科学交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交流能力。
学情分析
在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指导学生学习。
1.学生层次:本节课面向的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他们对物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但可能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还缺乏一定的经验。
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教案
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教案.docx20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教案2.1轨道球心同面原则轨道球心同面原则,是说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平面必通过地球球心。
设想有一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不通过地心,而仅垂直于地轴,如图1所示。
则卫星将在地球对其的万有引力F的分量F2作用下绕地轴做圆周运动;同时在F的分量F1的作用下在地球赤道平面上下振动。
这样,这个卫星的运行轨道将成为螺旋线,而不是圆形轨道了,这样的轨道显然是不存在的。
图1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不论是圆还是椭圆,其轨道平面一定通过地球球心,不存在轨道平面不通过地球球心的运行轨道。
但轨道平面不一定都要与赤道平面重合,目前常见的有与赤道平面重合的赤道轨道,若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卫星相对地面静止,这种卫星主要用于通讯;有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且经过两极的极地轨道,卫星在绕地球圆周运行的同时还沿地球自转方向从西向东转动,其周期等于地千公转周期,所以这种轨道也称太阳同步轨道;还有轨道平面既不与赤道平面重合也不垂直的轨道的倾斜轨道。
2.轨道决定一切原则设地球质量为M半彳仝为R质量为m的人造地球卫星在距地面h高度的轨道上做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为A、线速度为v、角速度为、周期为To由牛顿第二定律和万有引cMm匹物.27r 口=掰aGy=m化,由基本关系式低祝(我)可以得出:/。
由此知,轨道半径随卫星运行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这一过程中引力对卫星做正功,又使卫星的速度增大;随卫星运行速度的减小而增大,这一过程中引力卫星做负功,又使卫星速度减小,直到在新的轨道lMm卢上以新的速度运行,此时又有(*)(R h)。
4.近地卫星五最原则所谓近地卫星,是指在距地面的高度远小于地球半径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此时Rh,hmv2得,卫星的动能为:pQq卫星势能的计算:由库X定律广及电势的定义可得点电荷Q电场中的电势为:r。
与此类似,可由万有引力定律/得地球引力场中的“引力势”Uf=G为:r。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教学设计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未知天体的发现,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2.通过计算地球和太阳的质量掌握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和密度的方法.3.掌握综合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学知识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自主探究1.卡文迪许是如何测量地球质量的?2.人造地球卫星、月球绕地球的运动,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的向心力是分别由谁提供的?3.如何求太阳的质量?4.海王星是如何发现的?合作探究一、称量地球的质量【创设情景1】设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取9.8m/s2,地球半径R=6.4×106m,引力常量G=6.67×10-11N·m2/kg2,试估算地球的质量.【拓展】1.利用以上数据能否求出地球的密度?如果能请列出公式.2.若已知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0和月球半径R0,求月球的质量和密度.【结论1】求天体质量的方法一:.二、计算中心天体的质量【自主探究】1.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求解天体质量的基本思路是什么?2.求解天体质量的方程依据是什么?【小组合作1】1.天体实际做何运动?而我们通常可认为做什么运动?2.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有哪些?3.根据环绕天体的运动情况求解其向心加速度有几种求法?4.应用天体运动的动力学方程——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求出的天体质量有几种表达式?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5.应用此方法能否求出环绕天体的质量?【结论2】求天体质量的方法二:.【创设情景2】把地球绕太阳公转看作是匀速圆周运动,平均半径为1.5×1011m,已知引力常量G=6.67×1-N·m2/kg2,则可估算出太阳的质量大约是多少?(结果取一位有效数字)【拓展】1.利用以上数据能否求出太阳的密度?如果能请列出公式.2.能否用类似办法求地球质量?需要选谁为研究对象?需要知道哪些量?请列出表达式.三、发现未知天体【小组合作2】1.应用万有引力定律除可估算天体质量外,还可以在天文学上有何应用?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了哪些天体?3.人们是怎样应用万有引力定律来发现未知天体的?发表你的看法.【课堂小结】1.求天体质量的两条思路:①②2.用万有引力定律研究天体运动时,将天体的运动近似地看作运动,其所需向心力都来自于.然后结合向心力公式,据题目中所给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形式进行研究.3.测出卫星绕天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和周期T,由万有引力F=G=,可解得天体质量M=.若已知该天体的半径为R0,据M=ρ·,可知天体密度ρ=.这就是估算天体质量和密度的方法.如果卫星在天体表面绕天体运动,则R=R0,故ρ=.由此可知只要知道近天体表面运行的即可估算天体的密度.4.现在我们知道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其中被称为“笔尖下发现的行星”的是.因为它是据算出来的.它的发现也更进一步地证明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课堂检测1.利用下列哪组数据,可以计算出地球的质量()A.已知地球的半径R和地面的重力加速度gB.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r和周期TC.已知地球半径R和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D.已知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v和周期T2.若有一艘宇宙飞船在某一行星表面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其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那么该行星的平均密度为()A. B. C. D.3.设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0,物体在距离地心4R(R是地球半径)处,由于地球的作用产生的加速度为g,则为()A.1B.C.D.4.若已知某行星的一颗卫星绕其运转的轨道半径为R,周期为T,引力常量为G,可求得()A.该卫星的质量B.行星的质量C.该卫星的平均密度D.行星的平均密度5.地球公转的轨道半径是R1,周期是T1,月球绕地球运转的轨道半径是R2,周期是T2,则太阳质量与地球质量之比是()A. B. C. D.6.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海王星是人们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轨道而发现的B.天王星是人们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轨道而发现的C.天王星的运行轨道偏离,其原因是天王星受到轨道外面其他行星的引力作用D.冥王星是人们依据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轨道而发现的=p,火星半径R火和7.假设火星和地球都是球体,火星质量M火和地球质量M地之比为火地地球半径R地之比为火=q,那么火星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火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g地地等于()之比火地A. B.pq2 C. D.pq8.已知月球的质量是M,半径是R,求在月球表面的物体自由下落H所用的时间.9.已知月球到地球的球心距离为r=4×108m,月亮绕地球运行的周期为30天,求地球的质量.参考答案自主探究1.根据重力加速度求天体质量,即mg=G2.地球太阳3.利用G=m()2r得M=,其中M是太阳质量,r是某行星到太阳的距离,T是该行星绕太阳公转的周期.4.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来的.合作探究【创设情景1】kg=6.0×1024kg由mg=G得:M=-【拓展】1.由ρ=和V=得ρ=2.由mg0=G得M0=由ρ0=和V=得ρ0=【结论1】根据重力加速度求天体质量,即mg=G【自主探究】1.根据环绕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其向心加速度,然后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进而列方程求解.2.天体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万有引力,行星绕恒星做近似圆周运动,而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合力充当向心力,故对于天体所做的圆周运动只能是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这也是求解中心天体质量时列方程的根源所在.【小组合作1】1.天体实际运动是沿椭圆轨道运动的,而我们通常情况下可以把它的运动轨道处理为圆形轨道,即认为天体在做匀速圆周运动.2.在研究匀速圆周运动时,为了描述其运动特征,我们引入了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 三个物理量.3.根据环绕天体的运动状况,求解向心加速度有三种求法.即:(1)a心=(2)a心=ω2·r(3)a心=4.应用天体运动的动力学方程——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结合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三种表述方式可得三种形式的方程,即(1)F引=G=F心=ma心=m,即:G=m①得:M=.(2)F引=G=F心=ma心=mω2r,即:G=mω2·r②得:M=.(3)F引=G=F心=ma心=m,即:G=m③得:M=上述三种表达式分别对应已知环绕天体的线速度v,角速度ω,周期T时求解中心天体质量的方法.5.从以上各式的推导过程可知,利用此法只能求出中心天体的质量,而不能求环绕天体的质量,因为环绕天体的质量同时出现在方程的两边,已被约掉.【结论2】根据天体的圆周运动,即其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创设情景2】M=2×1030kg【拓展】1.不能,因为不知道太阳的半径2.可以选地球的一颗卫星,需要知道卫星到地球球心的距离r和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T,利用G=m()2r得M=【小组合作2】1.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还可以用来发现未知的天体.2.海王星、冥王星就是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3.人们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天王星的实际运行轨道与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轨道总存在一定的偏差,所以怀疑在天王星周围还可能存在有行星,然后应用万有引力定律,结合对天王星的观测资料,计算出了另一颗行星的轨道,后来在计算的位置观察到新的行星.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为天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用它可以来计算天体的质量,同时还可以来发现未知天体.【课堂小结】1.求天体质量的两条思路:①地面附近物体与地球间的万有引力约等于物体的重力,即F引=mg.②把环绕天体(或卫星)的运动看成是匀速圆周运动,即F引=F向.2.匀速圆周万有引力3.m()2R M=卫星的周期4.海王星万有引力定律课堂检测1.ABD2.D3.D4.B5.B6.B7.A8.9.5.89×1024kg。
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定律得理论成就教案新人教必修
6.4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1)教学 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
2、行星绕恒星运动、卫星的运动的共同点:万有引力作为行星、卫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的质量。
3、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建立模型的能力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界奥秘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难点 重点: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知识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难点:用已知条件求中心天体的质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与学法、学情引入:天体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常量一经测出,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其实际的意义 一、测量天体的质量 1、称量地球质量物体m 在纬度为θ的位置,万有引力指向地心,分解为两个分力:m 随地球自转围绕地轴运动的向心力和重力 。
通常情况下,只有赤道和两极的重力才严格指向地心。
但因为地球自转的并不快,所以向心力是一个很小的值。
在运算要求不是很准确的条件下,我们可以粗略的让万有引力等于重力。
即:向心力远小于重力,万有引力大小近似等于重力。
例:设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g=9.8m/2s ,地球半径R =6.4×106m ,引力常量2211/1067.6kg m N G ⋅⨯=-,试估算地球的质量。
引导学生认识重力和万有引力的关系2019-2020学年高考物理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甲、乙两列完全相同的横波分别从波源A 、B 两点沿x 轴相向传播,0t =时的波形图像如图所示,若两列波的波速都是1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列波的频率都是4HzB .1s t =时,甲乙两波相遇C .3s t =时,6m x =处质点的位移为负方向最大D .0s t =时,2m x =处质点与10m x =处质点的振动方向相反2.5G 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的简称,目前世界各国正大力发展 5G 网络.5G 网络使用的无线电波通信频率在3.0 GHz 以上的超高频段和极高频段(如图所示),比目前4G 及以下网络(通信频率在0.3GHz ~3.0GHz 间的特高频段)拥有更大的带宽和更快的传输速率.未来5G 网络的传输速率(指单位时间传送的数据量大小)可达10G bps (bps 为bits per second 的英文缩写,即比特率、比特/秒),是4G 网络的50-100倍.关于5G 网络使用的无线电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更快B .在真空中的波长更长C .衍射的本领更强D .频率更高,相同时间传递的信息量更大3.如图所示,OA 是水平放置的弹性薄钢片,左端固定于O 点,右端固定有一个软铁圆柱体,P 为套在钢片上的重物。
高一下册物理教案:万有引力与航天3篇
高一下册物理教案:万有引力与航天高一下册物理教案:万有引力与航天精选3篇(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
2. 掌握利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物体之间的引力。
3. 了解航天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4. 了解地球的运动对航天活动的影响。
5. 了解航天技术在科学研究、天气预测、通信、导航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点:1. 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
2. 利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物体之间的引力。
教学难点:1. 了解航天技术在科学研究、天气预测、通信、导航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提前准备实验材料、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万有引力吗?它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2. 请学生回答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万有引力在地球运动、人类航天活动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二、讲解万有引力概念和公式(10分钟)1. 通过讲解PPT或黑板,向学生解释万有引力的概念和公式:F = G * (m1 * m2) / r^2,其中F为两物体之间的引力,G为万有引力常量,m1和m2为两物体的质量,r 为两物体之间的距离。
2. 解释公式中各个参数的含义和单位。
三、计算物体之间的引力(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2个物体的质量和距离信息,让他们利用万有引力公式计算两物体之间的引力。
2.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并检查计算结果。
四、讲解航天的概念和发展历程(10分钟)1. 通过讲解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航天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2. 引导学生了解人类航天活动的起源、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五、讲解地球运动对航天活动的影响(10分钟)1. 通过讲解PPT或黑板,向学生解释地球自转、公转对航天活动的影响。
2. 引导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球形状扁球、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等对航天活动的影响。
六、讲解航天技术的应用(10分钟)1. 通过讲解PPT或黑板,向学生介绍航天技术在科学研究、天气预测、通信、导航等方面的应用。
高中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又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试估算地球的质量。
(引力常量G 已知)本探究点较为简单,时间用的比较少,主要是学生自己课下完成。
1、万有引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个例题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问题1:不考虑地球自转,在地球表面处物体所受重力与万有引力满足什么样的关系?2、推导:距星体表面高度h 处轨道重力加速度。
3、我们还可以设计出什么样的情景来求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至少写出两个改编情景?2、环绕天体法例2、一飞行探测器在半径为R 的某天体上空离该天体表面高为h 的圆形轨道上绕天体飞行,环绕n 周飞行时间为t,求:该天体的质量。
(引力常量G 已知)通过例题2 让学生总结求天体质量的第二种方法,同时,学会拓展,求其它星球的质量方法,给半径如何求密度?拓展:计算天体的密度若将星体看成球体,求该星体的密度还需那些公式?情境3:如果一飞行器环绕某星球表面飞行,运动周期为T,试估算星球的平均密度.总结:学生总结,老师补充。
探究点二、卫星运行参数分析1、人造卫星的运行规律问题1、一卫星围绕地球做匀圆周运动,写出所有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的表达式学生推导卫星半径增大各个物理量如何变化,并通过例题3 来进行巩固。
问题2、根据表达式,推导描述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与半径r 的关系式总结规律:例题3:卫星A、B 的运行方向相同,其中B 为近地卫星,某时刻,两卫星相距最近(O、B、A 在同一直线上),已知地球半径为R,卫星A 离地心O 的距离是卫星B 离地心的距离的4 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则( )通过题来巩固A.卫星A、B 的运行周期的比值为=B.卫星A、B 的运行线速度大小的比值为=C.卫星A、B 的运行加速度的比值为=D.卫星A、B 至少经过时间t=,两者再次相距最近总结:例4、如图所示是我国发射的“嫦娥三号”卫星被月球俘获的示意图,“嫦娥三号”卫星先绕月球沿椭圆轨道Ⅲ运动,在P 点经两次制动后最终沿月球表面的圆轨道Ⅰ做匀速圆周运动,已知圆轨道半径为r,椭圆Ⅲ的半长轴为4r,卫星沿圆轨道Ⅰ运行的周期为T,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嫦娥三号”卫星在轨道Ⅱ上运行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Ⅲ上运行的机械能B.“嫦娥三号”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时,在M 点的速度大小大于在P 点的速度大小C.“嫦娥三号”卫星在三个轨道上运行时,在P 点的加速度总是相同的D.“嫦娥三号”卫星在轨道Ⅲ上运行时,从M 点运动到P 点经历的时间为4T【学以致用】【学习反思】1.你的学习收获:2.你还有的困惑:【身边的物理】请仔细观察生活,发现航天科技与日常生活给学生留出时间来自己整理、反思。
必修教材2第六章第3课时教案:万有引力定律
第 6 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 3 课时
教学课题:万有引力定律
教学内容
万有引力定律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及意义;②理解引力常量; ①会推导万有引力定律掌握掌握方法;②学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解答问题。 通过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并让学生体验自然界的必然规 律,从而认识客观世界。 教学器材 教学难点 相关课件,常规教具 公式理解与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卢小柱个人电子教案(xzlu@)
人教版物理必修教材②
D、两个物体所受的引力性质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1 1 和 ,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 2 10
2、火星质量和半径分别为地球质量和半径的 度为 g,则火星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多少? 解:对火星上的物体: m1 g1 G 对地面物体: m 2 g 2 G 得:g1=0.4g
Mm R
2
5 、分析 思考 G 的物理 意义及单位
m 2 R
②在两极附近时,向心力为零,重力最大,有 Gmax= G
Mm R2
所以,赤道处重力加速度 g 最小,两极 g 最大。 2、地面上的物体通常只分析重力(地球自转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绕地球转 动的物体(比如卫星)通常只分析万有引力。 Mm 即:地面物体的重力 G 近似等于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则 mg=G 2 r 3、上式变换有: gR 2 GM 叫做黄金代换式。 4、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为 g= G 则 g'=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学重点
讨论、探究、点拨、练习 万有引力定律及引力常数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引入: 1、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行星绕太阳转、月球和卫星绕地球转、苹果等物体总是 往下落等。为什么呢?这些力是不是相同的作用力? 2、上节课得出了结论: F G
高中物理必修2_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
6.1 行星的运动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过程与方法通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澄清对天体运动裨秘、模糊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认识行星的运动. 学好本节有利于对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 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并有利于对人造卫星的学习.教学难点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澄清人们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新课导入 ]【多媒体演示】天体运动的图片浏览。
教师 :在浩瀚的宇宙中有无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天体,如月亮、地球、太阳、夜空中的星星……由这些天体组成的广袤无限的宇宙始终是我们渴望了解、不断探索的领域。
关于天体的运动,历史上有过不同的看法 .(课件投影中国古代天文学观我国古代先民看到北极星常年不动,以及北斗七星等拱极星的回转,便以为星空是圆的,就像是一只倒扣着的半球大锅,覆整在大地上, 而北极则是这盖天的顶,又认为地是方的,就像一张围棋盘,此即“天圆地方”说.东汉时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浑天”说,认为天就像一个大鸡蛋,地球就是其中的蛋黄.中国古代通常将历法和天文联系在一起.历法注重天体运行的长时间段的重复周期,而不注重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运行情况.与古希腊人和中世纪的欧洲人不同,中国历法家很少关心宇宙结构方面的讨论.在汉朝的大部分时期,人们满足于这样的假设:有人居住的世界是一小块中心区域.靠近平面大地中央,这个平面大地是一个绕着倾斜的轴旋转的天球的直径面.天体在该天球的内面移动,但它们靠何种机制来进行这种运动则没有讨论.中国古代有丰富的天文记录.公元前第二个千年的后期,甲骨文中已记载了新星现象.从约公元苗 200年开始,在官方文件中已有关于新星的连年记载,还有流星雨、彗星、日食、太阳黑子以及异乎寻常的云、板光之类的记载,或对蕾星的跟踪观测的记录.这些现象的观测者都使用了制作精良的大型浑天仪和其他刻度仪器,所观测的天体位置,其精确程度毫不逊色于欧洲在第谷之前的观测.学生阅读后对探索宇宙产生兴趣.师:在广袤无垠的宇宙中有着无数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天体.如太阳、月亮、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智麓的头脑开始探索天体运动的奥秘.它们的运动是靠神的支配,还是物理规律的约束 ? 经过不懈的努力,科学家们对它已有初步的了解,这一节让我们循着前人的足迹学习行星运动的情况.[新课教学 ]一. “地心说”和“日心说”之争[讨论与交流 ]展示问题:请阅读教材第一段1.古人对天体运动存在哪些看法 ?生:“地心说”和“日心说” .师:2.什么是“地心说” ? 什么是“日心说” ’ ?生:” 地心说” 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大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日心说”则认为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地心说’的代表人物:托勒密 (古希腊. “地心说’符合人们的直接经验,同时也符合势力强大的宗教神学关于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认识, 故地心说一度占据了统治地位.生:“日心说”战胜了“地心说” ,最终被接受.[讨论与交流 ]展示问题:师:“日心说”战胜了“地心说” ,最终真理战胜了谬误.请同学们阅读第 64页《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中托勒密:地心宇宙,哥白尼:拦住了太阳,推动了地球.交流讨论,找出“地心说”遭遇的尴尬和“日心说’的成功之处.生:地心说所描述的天体的运动不仅复杂而且问题很多,如果把地球从天体运动的中心位置移到一个普通的、绕太阳运动的位置,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天体的运动,许多问题都可以解决,行星运动的描述也变得筒单了.“日心说”代表人物:哥白尼, “日心说”能更完美地解释天体的运动.二、开普勒行量运动定律[做一做 ]用图钉和细绳画椭圆可以用一条细绳和两图钉来画椭圆.如图 7. 1— l 所示,把白纸镐在木板上,然后按上图钉.把细绳的两端系在图钉上,用一枝铅笔紧贴着细绳滑动,使绳始终保持张紧状态.铅笔在纸上画出的轨迹就是椭圆,图钉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叫做椭圆的焦点.想一想,椭圆上某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与椭圆上另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寓之和有什么关系 ?[课堂训练 ](分四小组进行师;阅读教材第二段到最后,并阅读第 64页《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中第谷:天才观察家,开普勒:真理超出期望,投影展示以下问题:师:1. 古人认为天体做什么运动 ?生:古人把天体的运动看得十分神圣,他们认为天体的运动不同于地面物体的运动,天体做的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逮圆周运动. 师:2.开普勒认为行星做什么样的运动 ? 他是怎样得出这一结论的 ?生:开普勒认为行星做椭圆运动.他发现假设行星傲匀逮圆周运动,计算所得的数据与观测数据不符,只有认为行星做椭圆运动,才能解释这一差别.师:3.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哪几个方面描述了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规律 ? 具体表述是什么 ?生: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从行星运动轨道,行墨运动的线速度变化,轨道与周期的关系三个方面揭示了行星运动的规律.具体表述为: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师:这一定律说明了行星运动轨迹的形状,不同的行星绕大阳运行时椭圆轨道相同吗 ?生:不同.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教师 :如图所示,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果时间间隔相等,即 t 2-t 1=t4-t 3,那么面积 A=面积 B .由此可见, 行星在远日点 a 的速率最小,在近日点 b 的速率最大.开普勒第三定律:3.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由于行星的椭圆轨道都跟圆近似,在近似计算中,可以认为行星都以太阳为圆心做匀速圆周运动,在这种情况下,若用 R 代表轨道半径, T 代表公转周期,开普勒第三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比值 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恒量.只与太阳有关。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教案-(20229)
授课班级:6.1 行星的运动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知道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4)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复杂的,真理是来之不易的。
2、过程与方法:过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布拉赫、开普勒等几位科学家对行星运动的不同认识,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性并加深对行星运动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澄清对天体运动裨秘、模糊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2)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认识行星的运动。
学好本节有利于对宇宙中行星的运动规律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并有利于对人造卫星的学习。
教学难点:对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澄清人们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
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第一节行星的运动(一)新课导入多媒体演示:天体运动的图片浏览。
(二)新课教学1、“地心说”和“日心说”之争2、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运第一定律: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这一定律说明了行星运动轨迹的形状,不同的行星绕大阳运行时椭圆轨道相同吗?(不同)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
如图所示,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果时间间隔相等,即 t2t1=t4t3,那么面积 A=面积 B。
由此可见,行星在远日点 a 的速率最小,在近日点 b 的速率最大。
计划课时:授课备注(教学班级的授课具体时间、教师自由调整内容、课堂教学记录等。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
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万有引力定律教案新人教必修
6.3 万有引力定律C.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增为原来的2倍,质量不变D.使两物体间的距离和质量都减为原来的1/4例7、半径为R,质量为M的均匀球体,在其内部挖去一个半径为R/2的小球,在距离大球圆心为L处有一个质量为为m的小球,求此两个球体之间的万有引力.【解析】:化不规则为规则——先补后割(或先割后补),等效处理在没有挖去前,大球对m的万有引力为2LMmGF=,该力等效于挖去的直径为R的小球对m的力和剩余不规则部分对m的力这两个力的合力。
则设不规则部分对m的引力为xF,有2233)2()2(3434LMmGRLmRRMGFx=-⋅⋅+ππ【问题】: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旁边同学的引力呢?【解析】:下面我们粗略地来计算一下两个质量为50kg,相距0.5m的人之间的引力F=GMm/R2=6.67×10-7N【答案】:那么太阳与地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又是多大?【解析】:已知:太阳的质量为M=2.0×1030kg,地球质量为m=5.9×1024kg,日地之间的距离为R=1.5×1011m F=GMm/R2=3.5×1023N五、万有引力与重力:一、理论:万向F mg F =+:在赤道,向心力最大,重力最小;在两极,无向心力,重力最大;纬度越高,重力越大,g 越大。
二、计算中:因为物体自转向心加速度很小,与重力加速度相比可以忽略,即使是在赤道,向心加速度也只有0.034m/s 2,而重力加速度为9.8m/s 2。
22r GMg r GMm mg =⇒=,离地越高,g 越小。
【牢记】:实际计算中忽略地球自转影响,近似认为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
[课堂练习]板 书6.3 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宇宙间任何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万有引力定律: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跟他们之间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式中所涉其它各量必须取国际单位制.2r Mm G F =高考理综物理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019最新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教案1
2019最新人教版必修二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教案1 班级: 姓名: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课型:复习课(3).开普勒第三定律:【例题1】有关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B.所有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圆,太阳处在圆心上C.所有的行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D.不同的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是不同的〖练习1〗某一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月球绕地球轨道半径的1/3,则此卫星运行的周期大约是( )A.1~4天B.4~8天C.8~16天D.16~20天二、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1).内容:(2).表达式:(2).适用条件:【例题2】两个大小相同的实心小铁球紧靠在一起,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F ,若两半径为小铁球半径2倍的实心大铁球紧靠在一起,则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为( ) A .2F B .4F C .8F D .16F 〖练习2〗两个质量均为M 的球体,其连线的垂直平分线为MN,O 为两球体连线的中点,如图:一个质量为m 的物体从O 点沿OM 方向运动,则它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变化情况是:( )A .一直增大B .一直减小C .先减小后增大D .先增大后减小〖练习2′〗设想人类开发月球,不断把月球上的矿藏搬运到地球上,假定经过长期开采后,地球仍可看作均匀球体,月球仍沿开采前的圆周轨道运动,则与开采前相比( )A .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大B .地球与月球间的万有引力将变小C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长D .月球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将变短三、用万有引力判断v 、ω、T 、a 与r 的关系:(1)由 得:g = (2)由 得:v =(3)由 得:ω= (4)由 得:T=【例题3】火星有两颗卫星,分别是火卫一和火卫二,它们的轨道近似为圆,已知火卫一的周期为7小时39分,火卫二的周期为30小时18分,则两颗卫星相比( )A .火卫一距火星表面近B .火卫二的角速度大C .火卫一的运动速度大D .火卫二的向心加速度大 〖练习3〗如图:a 、b 、c 是地球大气层外圆形轨道上运动的三颗卫星,a 和b的质量相等且小于c 的质量,则( )A .b 所需向心力最小B .b 、c 的周期相同,且大于a 的周期C .b 、c 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且大于a 的向心加速度D .b 、c 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且小于a 的线速度〖练习3′〗地球半径为R ,地面重力加速度为g ,一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距地面高度是R ,则该卫星的( )A .线速度为22gRB .角速度为R g 8C .加速度为2gD .周期为gR 22π 四、测中心天体的质量及密度:(1)忽略中心天体的自转:由 得:M=由 及M 的表达式得:ρ=(2)天体运行:由 = 得:M= (提示:向心力表达式用含T 的表示)由 及M 的表达式得:(近地表测量R =r )【例题4】已知引力常量G 和下列某几组算出地球的质量,这几组数据是 ( )A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周期及地球离太阳的距离B .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周期及月球离地心的距离C .人造卫星在地面附近绕行的速度及运行周期D .忽略自转,已知地球的半径及重力加速度〖练习4〗地球表面的平均重力加速度为g ,地球半径为R ,万有引力常量为G ,则可以用下列哪一式来估算地球的平均密度( )A .GR g π43B .243GR g πC .RG gD .GR g 2 〖练习4′〗一艘宇宙飞船沿着围绕未知天体表面的圆形轨道飞行,航天员只用一块秒表能测量出的物理量是( )A .飞船的线速度B .飞船的角速度C .未知天体的质量D .未知天体的密度〖练习4″〗一飞行探测器在半径为R 的某天体上空离该天体表面高为h 的圆形轨道上绕天体飞行,环绕n 周飞行时间为t ,求:该天体的质量及平均密度。
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第一节行星的运动教案新人教必修
第一节行星的运动课时:一课时教师: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具体为:知识与技能(1)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基本内容;(2)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3)知道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相等,且这个比值与行星的质量无关,但与太阳的质量有关.过程与方法(1)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的认识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2)了解科学发现的艰辛,真理是来之不易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科学探索的乐趣与科学探究方法的魅力,树立为科学献身的远大理想.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开普勒关于行星运动的描述,难点是体验和理解把实验归纳和数学演绎结合起来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木板、白纸、棉线.教学过程:二个视频、〔导入新课〕学生齐读P31页二自然段自远古以来,当人们仰望星空时,天空中壮丽璀璨的现象吸引了无数智慧的头脑开始探索星体运动的奥秘.我们的祖先发现,大多数星星的相互位置几乎是固定的,几百年内不会发生肉眼可见的变化,它们是“恒星”,然而,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这五颗亮星则在众星的背景下移动,有的在几个星期中就能发现它的位置变化,所以把它们叫“行星”.认识宇宙要从行星开始.新课教学:一、古人对天体运动的看法及发展过程?1、古代人们对天体运动存在哪些看法?2、什么是“地心说”,什么是“日心说”?3、哪种学说占统治地位的时间较长?4、两种学说争论的结果是什么?科学的足迹1、地心说代表人物:托勒密观点: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以及其他行星都绕地球运动。
2、日心说代表人物:哥白尼:拦住了太阳,推动了地球。
观点:太阳是静止不动的,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在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3、日心说的进一步完善(1)天才观察者:第谷·布拉赫把天体位置测量的误差由10/ 减少到2/(2) 开普勒:真理超出希望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探究1]行星运动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什么形状?圆?年份春分夏至秋分冬至2004 3/20 6/21 9/23 12/212005 3/20 6/21 9/23 12/212006 3/21 6/21 9/23 12/21春92天夏94天秋89天冬90天秋冬两季比春夏两季时间短第谷(丹麦)二十年的精心观测开普勒(德国)潜心研究 8分的误差四年多的刻苦计算否定19 种假设行星轨道为椭圆假设地球绕太阳的运动是一个椭圆运动,太阳在焦点上,根据曲线运动的特点,得从秋分到冬至再到春分的时间比从春分到夏至再到秋分的时间短,所以秋冬两季比春夏两季要短。
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章末总结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doc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章末总结一、解决天体运动问题的思路 解决天体运动的基本思路 (1)将天体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2)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根据已知条件灵活选择合适的表达式GMm r 2=m v 2r =m ω2r =m 4π2T2r .(3)关于地球卫星的问题,有时还会应用GM =gR 2做代换.例1 如图1所示,A 是地球的同步卫星,另一卫星B 的圆形轨道位于赤道平面内,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h ,已知地球半径为R ,地球自转角速度为ω0,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O 为地球中心.图1(1)求卫星B 的运行周期.(2)如果卫星B 绕行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某时刻A 、B 两卫星相距最近(O 、A 、B 在同一直线上),则至少经过多长时间,它们再一次相距最近? 答案 (1)2π(R +h )3gR2(2)2πgR 2(R +h )3-ω0解析 (1)由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 (R +h )2=m 4π2T B2(R +h )① G MmR2=mg ② 联立①②解得T B =2π(R +h )3gR 2③(2)由题意得(ωB -ω0)t =2π④ 由③得ωB = gR 2(R +h )3⑤ 代入④得t =2πgR 2(R +h )3-ω0.二、人造卫星各运动参量的分析由GMm r 2=ma n =m v 2r =m ω2r =m 4π2T2r 得 a n =GMr 2,v =GMr ,ω= GMr 3,T =2π r 3GM, 即随着轨道半径的增大,卫星的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角速度均减小,周期增大. 例2 太阳系八大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可粗略地认为是圆,各行星的半径、日星距离和质量如下表所示:则根据所学的知识可以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海王星的圆周运动速率最大 B.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水星的圆周运动周期最大C.若已知地球的公转周期为1年,万有引力常量G =6.67×10-11N·m 2/kg 2,再利用地球和太阳间的距离,则可以求出太阳的质量 D.若已知万有引力常量G =6.67×10-11N·m 2/kg 2,并忽略地球的自转,利用地球的半径以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 =10 m/s 2,则可以求出太阳的质量 答案 C解析 设太阳的质量为M ,行星的质量为m ,轨道半径为r ,运动周期为T ,线速度为v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G Mm r 2=m v 2r =m (2πT )2r ,知v =GM r ,T =2πrv =2πr 3GM,则行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周期越大,线速度越小.所以海王星周期最大,水星线速度最大,选项A 、B 错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T ,轨道半径R ,可知G Mm R 2=m 4π2T 2R ,解得太阳质量M =4π2R3GT 2,选项C正确;同时看出地球的重力加速度与太阳质量无关,选项D 错误.三、人造卫星的发射、变轨与对接 1.发射问题要发射人造卫星,动力装置在地面处要给卫星一很大的发射初速度,且发射速度v >v 1=7.9 km/s ,人造卫星做离开地球的运动;当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区域后,再调整速度,使F引=F 向,即G Mm r 2=m v 2r,从而使卫星进入预定轨道.2.变轨问题如图2所示,一般先把卫星发射到较低轨道1上,然后在P 点点火,使卫星加速,让卫星做离心运动,进入轨道2,到达Q 点后,再使卫星加速,进入预定轨道3.回收过程:与发射过程相反,当卫星到达Q 点时,使卫星减速,卫星由轨道3进入轨道2,当到达P 点时,再让卫星减速进入轨道1,再减速到达地面.图23. 对接问题如图3所示,飞船首先在比空间站低的轨道运行,当运行到适当位置时,再加速运行到一个椭圆轨道.通过控制使飞船跟空间站恰好同时运行到两轨道的相切点,便可实现对接.图3例3 (多选)2016年中国发射了“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2017年4月中国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长征运载火箭将天宫二号送入近地点为A 、远地点为B 的椭圆轨道上,B 点距离地面的高度为h ,地球的中心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天宫二号”飞行几周后进行变轨进入预定圆轨道,如图4所示.已知“天宫二号”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n 圈所用时间为t ,引力常量为G ,地球半径为R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4A.“天宫二号”从B 点沿椭圆轨道向A 点运行的过程中,引力为动力B.“天宫二号”在椭圆轨道的B 点的向心加速度大于在预定圆轨道上B 点的向心加速度C.“天宫二号”在椭圆轨道的B 点的速度大于在预定圆轨道上的B 点的速度D.根据题目所给信息,可以计算出地球质量 答案 AD解析 “天宫二号”从B 点沿椭圆轨道向A 点运行的过程中,速度在变大,故受到的地球引力为动力,所以A 正确.在B 点“天宫二号”产生的加速度都是由万有引力产生的,因为同在B 点万有引力大小相等,故不管在哪个轨道上运动,在B 点时万有引力产生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故B 错误.“天宫二号”在椭圆轨道的B 点加速后做离心运动才能进入预定圆轨道,故“天宫二号”在椭圆轨道的B 点的速度小于在预定圆轨道的B 点的速度,故C 错误.“天宫二号”在预定圆轨道上飞行n 圈所用时间为t ,故周期为T =tn, 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G Mm (R +h )2=m 4π2(R +h )T 2,得地球的质量M =4π2(R +h )3GT 2=4π2n 2(R +h )3Gt 2,故D 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单元教学设计一、任务分析1、课程标准:(1)通过有关事实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知道万有引力定律。
认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重要意义,体会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
(2)会计算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
知道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
(3)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4)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5)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
(6)体会科学研究方法对人们认识自然的重要作用。
举例说明物理学的进展对于自然科学的促进作用。
高考说明解读: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环绕速度Ⅱ级要求,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Ⅰ级要求。
一级与了解、认识相当,二级与理解、应用相当。
初中教材:未有涉及各版本教材分析:相互借鉴、去长补短、对教学很有帮助。
上海科教版:安排了两章,第五章,万有引力与航天,侧重于规律的发现过程、物理学史及航天事业的学习。
第六章,经典力学与现代物理,侧重于现代物理学的了解与认识。
山东科技版:安排了两章,第五章,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侧重于章节引入,规律简介、应用及物理学史、航天事业的学习。
第六章,相对论与量子论初步,侧重于现代物理学的了解与认识。
人教版:兼顾二者。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及主要内容本章主要知识是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重点是第一宇宙速度、卫星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的计算、比较。
本章是匀速圆周运动、牛顿定律的进一步应用,在高考中占一定的分数。
除知识外,本章内容是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好机会,让学生充分体会“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和牛顿建立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布鲁诺、伽利略等物理学家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求真、求简、求美),让学生充分感知航天活动是一项高顶尖的事业,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及正确评价经典力学。
3、学习本单元所需要的基础知识:(1)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基本思想角速度、线速度、向心力、向心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2)球体体积公式、椭圆知识等数学知识和运算技能4、学校、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天体运动的研究缺乏观察的条件,对科学家的发现、发明、创造内容的了解不够系统和准确。
指导学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圆周运动的相关知识理论推导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学生基本能做到。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了解开普勒第三定律中K值的大小只与中心天体有关,了解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发现过程。
2、能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和牛顿定律推导出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表达式,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过程。
3、知道万有引力定律,知道半径的物理意义,引力常数的大小和意义。
4、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重要应用,会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天体质量等问题,理解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原理,会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圆周运动公式分析解答有关卫星运行的原因;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和数值,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简单了解航天发展史,能用所学知识求解卫星基本问题。
6、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认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观看视频、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让学生充分体会“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托勒密、哥白尼、第谷、开普勒、布鲁诺、伽利略等物理学家坚持真理、勇于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法(求真、求简、求美)。
2、根据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简化模型、演绎与推理)的思路,推导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公式,体会逻辑推理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了解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三大困难及不同物理学家对太阳与行星引力的说法.3、通过“月地检验”,让学生解放思想、大胆猜想,总结出万有引力定律。
4、通过万有引力定律推导出计算天体质量的公式;培养学生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构建物理模型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导、总结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处理天体问题时的思路和方法。
5、通过阅读、观看视频、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让学生充分体验航天活动是一项高顶尖的事业,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6、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体会一切科学都有自己的局限性,新的理论会不断完善和补充旧的理论,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澄清对天体运动神秘模糊的认识,掌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科学思想(求真、求简、求美),感悟科学是人类进步不竭的动力。
2、体会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界奥秘中的巨大作用,让学生懂得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由人类对天体运动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想像力建立在对事物长期深入的观察、实验、抽象、归纳基础之上,形成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简化模型、演绎与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4、学习物理学家坚持真理、勇于创新与不惜生命代价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5、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激发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的激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6、通过对牛顿力学适用范围的讨论,使学生知道物理中的结论和规律一般都有其适用范围,认识知识的变化性和无穷性,培养献身于科学的时代精神。
三、重点难点重点:人类对行星规律的认识,开普勒三定律的内容,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表达式及应用,第一宇宙速度的推导。
难点:人类对行星规律的认识,对开普勒三定律的内容的理解,牛顿解决引力问题的三大困难,理论探究行星与太阳的引力表达式,月地检验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万有引力、重力、向心力的区别与联系,人造卫星运转的环行速度与卫星发射速度的区别。
关键点:对静止在地面的物体来说,万有引力等于重力;对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宇宙飞船来说,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
四、策略方法教学理念:1、通过阅读、观看视频、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让学生充分了解科学史、掌握科学研究思维方法,学习科学家求真、求简、求美的科学思想,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2、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加强与生活、科技与社会的联系,整合丰富的课程资源,提高学生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
3、想办法解放学生的脑、眼睛、手、嘴、时间、空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由的空间来动脑思考、观察分析、体验探究、交流合作,采用自主、小组合作、探究、抢答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益(三维目标)、效果(全体学生)、效率(针对教师与学生的投入),为学生生命的发展奠定基础,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
具体教学策略:第一节行星的运动按山东省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调整意见,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只要求初步了解。
(1)引入课题:诗歌朗诵《天问》,有多层寓意:强化物理学的人文性,激发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热爱,唤起学生对真理的向往、追求,期待学生为脱离庸俗、走向崇高有不惜生命代价的革命精神。
(2)通过阅读、观看视频、讨论交流、教师点拨让学生充分体会地心说与日心说的基本观点、历史意义、日心说战胜地心说的艰难历程及日心说的局限性。
地心说,是世界上第一个行星体系模型,是世界上最早的假说—演绎体系。
在建立理论的过程中,自始至终使用数学工具去研究和证明,开创了构建精确性理论的先河。
在地心说占统治地位的上千年间,由于地心说的统治地位和广泛影响,它塑造了西方人的分析式的思维方式,和不包含伦理观的实体自然观,以及自然研究中应用数学工具的习惯。
托勒密主张“地心说”,学说的提出与基督教中关于天堂、人间、地狱的说法刚好互相吻合,处于统治地位的教廷便竭力支持地心学说,把“地心说”和上帝创造世界融为一体,用来愚弄人们,维护自己的统治。
因而“地心学”说被教会奉为和《圣经》一样的经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
随着事物的不断发展,天文观测的精确度渐渐提高,人们逐渐发现了地心学说的破绽。
到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人们发现托勒密所提出的均轮和本轮的数目竟多达八十个左右,这显然是不合理、不科学的。
人们期待着能有一种科学的天体系统取代地心说。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哥白尼的地动学说应运而生了。
哥白尼的日心宇宙体系是时代的产物,它受到时代的限制。
反对神学的不彻底性,同时表现在哥白尼的某些观点上,他的体系是存在缺陷的。
哥白尼所指的宇宙是局限在一个小的范围内的,具体来说,他的宇宙结构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太阳系,即以太阳为中心的天体系统。
宇宙既然有它的中心,就必须有它的边界,哥白尼虽然否定了地心说,但他却保留了一层恒星天,尽管他回避了宇宙是否有限这个问题,但实际上他是相信恒星天球是宇宙的“外壳”,他仍然相信天体只能按照所谓完美的圆形轨道运动,所以哥白尼的宇宙体系,仍然包含着不动的中心天体。
但是作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哥白尼的历史功绩是伟大的。
确认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行星之一,从而掀起了一场天文学上根本性的革命,是人类探求客观真理道路上的里程碑。
哥白尼的伟大成就,不仅铺平了通向近代天文学的道路,而且开创了整个自然界科学向前迈进的新时代。
从哥白尼时代起,脱离教会束缚的自然科学和哲学开始获得飞跃的发展。
中世纪的欧洲,托勒密、亚里士多德的“地心说”一直占有统治地位。
如果有谁怀疑“地心说”,就会受到教会的严厉制裁。
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临终前终于发表了《天体运行论》,完整地提出了“日心说”理论。
然而这部伟大著作的出版却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过程,直到弥留之际,哥白尼才终于见到刚刚出版的《天体运行论》。
意大利思想家布鲁诺,因维护“日心说”触怒了教廷。
1592年,罗马教徒把他诱骗回国。
布鲁诺被处以火刑,他向围观的人们庄严地宣布:“黑暗即将过去,黎明即将来临,真理终将战胜邪恶。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也因为支持“日心说”被罗马教皇判处终身监禁。
被宗教裁判所折磨得奄奄一息的伽利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依旧说:“我脚下的地球依然转动。
”伽利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没有放弃自己所坚持的“日心说”。
直到1882年,罗马教皇不得不承认哥白尼的学说是正确的,这个光辉的学说经过三个世纪的艰苦斗争终于获得了完全胜利。
“日心说”最终战胜了“地心说”。
(3)开普勒行星运动三定律建立过程:第谷在天文历史上以观测精密而著称,是一个善于“看”的人。
清醒地知道要认识行星运动的规律,积累高度精确测量数据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地测出了大量的原始精确的数据。
第谷却提倡地心说,并试图改进它,未能接受哥白尼的日心说。
在他的地心说里,行星绕着太阳转,而太阳又绕着地球转。
但是,第谷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地进行科学观察的精神,将永远地载入科学史册;他本身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留给开普勒的大量资料,推动了天文学向近代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