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oc

合集下载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一、现状分析1.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家校共育是指学校和家长共同育人、共同培养孩子的教育模式,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家校共育不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只有学校和家庭通力合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1)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

有些家长对学校的教育工作缺乏了解,不能与学校合作,导致家校之间的交流不畅。

(2) 家校合作缺乏有效载体。

目前,很多学校和家庭缺乏有效的交流渠道,导致交流效率低下,无法有效开展合作育人工作。

(3) 家校共育观念不统一。

一些家长对家校共育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家长只需供给物质条件,导致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

3. 家校共育对策建议(1) 建立家校合作委员会。

学校可以成立家校合作委员会,由学校管理者、教师代表和家长代表共同组成,负责协调家校合作事宜。

(2) 加强家校交流交流。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交流,及时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制定更科学合理的育人方案。

(3) 提高家长参与度。

学校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家长参与活动,如家长培训、家长志愿者等,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

二、具体对策建议1. 加强学校家长交流学校可以定期举行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学生成绩、师资情况等,同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建立起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良好交流机制。

2. 建立家校合作评台学校可以建立家校共育全球信息站或评台,及时向家长发布学校教育教学政策、教育教学信息,并设立家校互动交流区,方便家长和学校之间的交流互动。

3. 加强家长教育学校可通过举办家长培训班、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当前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教养水平。

4. 设立家校共育奖励机制学校可以根据家长的参与度和贡献程度,设立家校共育综合奖励机制,激发家长积极性,促进家校共育工作的开展。

5. 加强师生家庭通联学校可建立师生家庭通联制度,指定一些老师作为学生的家访督导员,与学生的家庭保持通联,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指导和帮助。

(完整word版)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式

(完整word版)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式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式儿童出身后的第一所学校可以说是家庭,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实际上也对孩子进行着启蒙教育。

例如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掌握一定的知识经验,形成的伦理道德等等。

故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式一、家庭教育的现状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良好的好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

然而,教师们常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学校辛辛苦苦地教育了一周,难以抵挡家庭消极教育一天。

现状一:教子方法有失偏颇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简单粗暴型。

(二)过度溺爱子女。

(三)”望子成龙”型。

现状二:孩子的表现力差.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现象”。

“现象"之一、崇拜金钱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

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现象”之二:浪费钱物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1)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2)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3)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4)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5)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

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问题及对策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问题及对策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问题及对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最重要的教育环境。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学校是孩子成长的第二个家,两者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与指导。

在实际的教育中,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常常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找到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问题一:家庭与学校教育存在的脱节现象在当今社会,随着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的快速传播,家长们的工作压力和社交压力也逐渐增加,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教育。

有的家庭甚至只是把孩子的教育交给学校来负责,而自己只是在家里给予孩子生活上的照顾。

这样一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就存在了脱节现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得不到足够的关爱和指导。

对策一:家长与学校加强沟通交流家长与学校是孩子教育中最重要的两个支持系统,他们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主动与家长交流,及时地向家长介绍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以及孩子需要改进的地方。

家长也应该积极与学校合作,参与到孩子的学校生活中,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和课外活动。

通过相互的交流和合作,家庭与学校的教育才能真正结合起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指导。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教育环境,他们所强调的价值观和教育理念也会有所不同。

有的家庭重视学术成绩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学校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

如果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理念存在较大的偏差,容易给孩子造成教育观念的混乱,影响孩子的学习和成长。

对策二:家庭和学校共同制定教育目标为了解决家庭和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差异,家庭和学校应该共同制定孩子的教育目标和发展规划。

家长和老师应该坐下来共同商讨孩子的成长方向和发展目标,明确孩子需要在哪些方面得到家庭和学校的支持与指导。

只有家庭和学校在教育方面的理念和目标达成一致,才能真正发挥两者的作用,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

问题三:家庭和学校教育缺乏有效的配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的教育环境是相互补充的。

家园共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家园共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家园共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家庭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家园共育这种模式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家园共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问题一:家校合作的不充分在许多家庭中,家长们虽然认识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却并没有意识到与学校的紧密合作同样必不可少。

此时,家长往往只是把孩子交给学校,希望学校能够独自承担起全部的教育任务。

这样一来,家校之间的沟通就少了很多,也就无法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生态系统。

对策一: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实现真正的家园共育,关键在于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

因此,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与学校建立起起联系,积极了解学校的教育计划,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展和表现,同时也要了解学校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问题。

而学校也应该尽可能地向家长传递信息,及时反馈孩子的学习情况,并鼓励家长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共同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支持和帮助。

问题二:家庭作业的把控不到位家庭作业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环节。

但是,在家园共育模式下,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把控。

这导致许多孩子在家庭作业上走了弯路,甚至走向了堕落的坑底。

对策二:加强家庭作业管理家长应该采取一个更加积极的态度来管理孩子的家庭作业,定期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和感情状况。

同时,应该及时收看孩子的课程视频,配合学校老师,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指出他们学习的盲点和薄弱环节,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难题,锤炼他们的脑筋和意志力。

问题三:教育观念的差异在家庭教育中,每一个家长都有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

如果在家园共育中,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观念存在较大的差异,孩子就容易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产生认知混淆,从而引发孩子的学习难题。

合理协调教育观念的差异是家园共育的必经之路。

家长和教师必须达成一致性的共识,理解对方的未来规划,及时解决两种教育方式之间出现的冲突。

家园共育常见的问题和解决

家园共育常见的问题和解决

家园共育常见的问题和解决引言家园共育是指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成长。

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发力的背景下,家园共育通过促进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解决教育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本文将介绍家园共育中常见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问题1:沟通不畅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交流中,家长和教师之间沟通不畅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缺乏有效的沟通,可能导致误解、矛盾和问题的积累。

解决方法: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学校和家长可以建立多样化的沟通渠道,如学校网站、家长会议、家访等,以确保信息的畅通传达。

2.增加沟通频率:学校和家长可以定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家庭的情况,及时解决问题。

3.提供培训和指导: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和孩子成长的相关培训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与教师沟通,解决问题。

问题2:家长参与度低家长的参与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工作压力、时间限制等原因,一些家长的参与度较低,无法有效支持孩子的教育。

解决方法:1.提供家庭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向家长提供有关家庭教育的资源,如书籍、教育app、在线课程等,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教育知识和方法。

2.定期举办家长活动:学校可以定期举办家长活动,如亲子游戏、亲子阅读等,以鼓励家长参与学校和孩子的生活,增进亲子关系。

3.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学校和家长可以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双方共同制定家庭教育计划、学习目标和评估方式,增加家长的主动参与度。

问题3:缺乏家庭教育技巧一些家长由于缺乏家庭教育的技巧,无法有效地引导孩子学习和成长,导致家庭教育效果不佳。

解决方法:1.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学校可以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包括教育心理学、家庭沟通、亲子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巧,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应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

2.指导家长实施家庭教育:学校可以派出专门的教师或专家,定期进行家访,为家长提供具体的教育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在家庭教育中运用正确的方法和技巧。

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及其解决途径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良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农村学生的学业水平和个人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的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一、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首先,农村家庭教育普遍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许多家长并不具备足够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方法,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其次,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有限,难以提供给学生高质量的教育资源。

这种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脱节现象导致了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二、解决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的途径1.加强家校合作要解决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首先需要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

学校应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中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举办家长会或家庭教育讲座,向家长传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他们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2.推行农村家庭教育指导计划针对农村家庭教育普遍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可以推行农村家庭教育指导计划。

通过这个计划,专业人员可以进入农村家庭,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教育指导,教授正确的教育方法和技巧。

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并通过家访等方式,及时了解家庭教育情况,及时给予帮助和支持。

3.优化农村学校教育资源配置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是解决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同时,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享教育资源,提供更广阔的教育机会给农村学生。

4.加强学科教育的衔接学科教育的衔接问题是农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衔接中的重要环节。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家园共育是指家庭和学校共同育人,共同努力,共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家庭和学校相互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性格、智力、情感和社会行为能力。

在实际的家园共育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亟需解决的难题。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家庭教育水平不高家庭教育水平不高是影响家园共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许多家庭中,由于父母的文化素养不高,对子女的教育能力和方法比较匮乏,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范。

针对这一问题,首先需要改善家长的教育水平。

学校可以开展家长教育培训,提升家长对教育的认识和理解,教会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成长。

学校可以设立家长学校,针对不同的家庭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指导,让家长在教育子女方面有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也是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一个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学校和家庭往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学校的教育并不能完全顺应家庭的期待和要求,导致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间感到矛盾和困惑。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学校和家庭需要建立更加密切的联系和合作。

学校可以加大家校沟通的力度,积极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确保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一致。

家庭也需要积极地参与学校的活动,关注学校的教育工作,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实现学校和家庭的教育目标的一致。

三、家庭共育工作缺乏相关政策和制度家庭共育工作缺乏相关政策和制度也是当前存在的问题之一。

在我国,家庭共育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缺乏专门的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导致家庭共育工作的推进和开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和有关部门需要制定家庭共育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制度,给予家庭共育工作更多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学校也应该建立健全家庭共育工作的管理机制,建立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使家庭共育工作能够得到更好的推进。

家校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家校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

家校合作:现状、问题与对策一、引言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在教育过程中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有效的家校合作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业成绩、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家校合作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分析家校合作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家校合作的现状1.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家庭教育中,家长往往过分溺爱或严格管教孩子,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

同时,家长对孩子的监护责任不到位,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学校教育中,教师往往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2.家长与学校之间沟通不足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不畅是家校合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家长往往无法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情况,而学校也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情况。

这种沟通不足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形成有效的合力。

三、家庭教育问题1.过度溺爱或严格管教过度溺爱或严格管教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溺爱会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严格管教则可能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2.监护责任不到位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对孩子的成长负责。

然而,许多家长往往忽视了自己的监护责任,没有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情况,导致孩子出现各种问题。

四、学校教育问题1.师资配备不足在一些地区,由于师资配备不足,导致一些学校无法开设必要的课程和活动,无法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2.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合理,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政府与社会角色1.政府应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为家长提供更多的培训和教育资源。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学校的监管和管理力度,确保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安全。

2.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和支持家校合作工作。

例如,企业可以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学校改善教学设施和提高教学质量;社区可以组织各种活动,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媒体可以宣传家校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参与度。

小学教育阶段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小学教育阶段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201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在不断的更新变化,教育也随之变革。

知识、技能已经不再是当今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无论社会还是家长都期盼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这个时期对于他们品德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教育的开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长期且繁杂的过程,而且需要很多的主体参与其中,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众多的主体当中,家庭和学校起到的作用尤为重要,两者应结合学生的特性来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同时将多元化的教育手段作为辅助来给学生一个健康成长的空间。

因此,如何做好家校共育以及家校合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家校共育的概念界定(一)家校共育的基本内容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由于学校与家庭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在孩子心中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教育的内容也有所差异。

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其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同时要求家长的言传身教。

家庭教育的关注点是“育人”,重点在学生的生活习惯、人格养成等方面。

国家决定了学校教育的内容,同时教育的内容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其具有很强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向学生传授有内在科学依据的学科知识是首要的,与此同时,也不能忽视对于学生的思想教导。

所以对于知识的学习是大多数学校更为注重的。

单纯的进行学校教育或单纯的进行家庭教育都是不全面的,而通过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则会相互取长补短。

家校两大主体共同协作是家校共育的前提和保障,二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和补充作用,从学科知识和思想道德两个角度共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家校共育的优势尽管在教育思想、内容以及方法上家庭和学校不尽相同,各有侧重,然而两者的最终目的是相同的。

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互补性,两者通力合作构成家校共育的整体。

在现实的教育中,学校和家庭在展开教育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层面和内容有着各自的侧重点,失去了哪一方都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

在这种情况下,在展开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强调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作用,尤其是互相补充二者在教育过程中的缺陷,用教育共同体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学习环境。

家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庭教育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

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家庭教育质量不高、父母缺乏教育技能等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使家庭教育更加有效。

一、存在的问题1、家庭教育质量不高现在许多家庭普遍存在家长缺少教育技能、缺乏教育意识、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不了解现代教育理念等问题,这些都导致了家庭教育质量不高。

2、家庭教育普及度不够在一些山区、贫困地区等地方,由于家庭和社会资源的差异,有些孩子家庭教育难以保障,甚至存在文化短板,影响其人生发展。

3、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缺乏沟通由于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往往存在着矛盾和沟通不畅的问题,学生因此会处于两难的境地。

二、对策措施1、加强家庭教育理论的学习父母应当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时时刻刻注重孩子的教育问题。

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自理能力,同时摒弃旧有的观念和方法,将现代教育理念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2、加强家庭教育的实际培训搭建家庭教育的培训平台,提供技能和理论培训,激发家长培养孩子的意识,共同创造良好家庭教育的氛围。

3、发挥社会资源,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社会资源的利用要更加注重家庭教育的普及,通过捐助、帮扶、探访等多种形式,提高教育质量,让教育不再成为贫穷的代价,更好地服务人民。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沟通家长和教师应当加强联系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表现和情况,制定出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案,让孩子在学校与家庭中都得到很好的教育。

家长和教师应该本着共同的目标,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力求实现家校合作。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既是家庭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

今天,我们必须加强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提高教育素质,力求实现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将教育成为成长中最有力的支撑,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幸福、健康、成功的人生。

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学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小学生家校合作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大重要环境,家校合作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家校合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就这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作一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沟通不畅:家长和学校之间的沟通并不是很畅通。

许多家长只是在学校的家长会上或考试通知时才会与老师见面,而教师也没有太多主动沟通的机会,导致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较少。

2.家庭教育方式不同:由于家庭环境的不同,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方式也千差万别,这与学校的教育理念不一致,容易导致家庭与学校之间的矛盾。

3.家校互相指责:孩子在学校出现问题时,家长往往会怀疑是学校的问题,而学校也会怀疑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导致互相指责。

4.家庭支持度不够: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并不关心,缺乏对孩子学习的支持,这也是家校合作中的一个问题。

二、解决方法:1.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学校要加强家长与学校、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家长会、班级微信群等多种方式进行沟通,将学校的一些信息、政策、课程等主动告知给家长,以便家长充分了解学校教育情况。

2.加强家长教育:学校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家长课堂等方式,对家长进行相关的教育,让家长更加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增进双方的理解。

3.培养家校合作意识:学校要增加家委会等组织,组织家长参与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活动中,让家长作为学校的一部分共同参与学校的教育工作,从而培养家长的家校合作意识。

4.加强家校沟通:教师要主动与家长沟通,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及时告知家长,以便家长能够更加了解孩子的情况,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帮助。

5.加强学校教育:学校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懂得尊重师长、爱护家长,增强学生责任感,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配合家校合作。

6.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学校要加强对家庭的教育指导,做好家庭教育辅导工作,增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认识,促使家长与学校形成合力。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家园共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亲子关系中,家庭与学校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尤为重要。

这就需要家庭与学校之间进行家园共育工作,共同培育学生。

家园共育工作在实践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并提出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家校沟通不畅在家园共育工作中,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部分家长对学校的工作不够了解,也未能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且对学校信息的获取渠道有限,导致家校之间的沟通不畅,影响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

2. 家校协作不足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形成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关系,但在现实中,家校之间的协作存在一定的不足,学校方面常常会将家庭教育的问题归咎于家长,而家长则常常会觉得学校在教育上有所欠缺,导致了教育效果不佳。

3. 家庭教育质量参差不齐家庭教育主要依赖于父母的教养方式,但由于父母的教育水平和教养方式的差异,家庭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存在问题,这导致了学校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4. 学校资源不足一些学校缺乏足够的资源用于家庭教育的支持,包括家长教育课程、专业的家长教育老师等,这导致了学校在开展家园共育工作中的支持力度不够,难以有效地引导和支持家长的教育工作。

二、解决对策1. 加强家校沟通学校要建立家长沟通平台,向家长传达学校的相关政策和信息,定期举办家长会议,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方针和政策,增强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了解和支持。

2. 建立亲师联盟学校和家长应该共同建立亲师联盟,加强师生之间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性互动。

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家长教育课程,提高其育儿和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学校应当通过定期的家长会议和家长教育课程来引导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家庭教育老师为家长提供育儿建议和指导,增强家长的家庭教育意识。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问题及对策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问题及对策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问题及对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互补性及相辅相成性一直备受关注。

在当今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问题。

对于教育者和家长来说,如何把握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如何加强两者的合作,已经成为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性家庭是个人最早、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家庭环境对个人的性格素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学校教育则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和补充,它主要是通过系统的教学、学习、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职业技能。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紧密相关的,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

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品德修养的培养。

在家庭中培养孩子做一个有道德、有良知、有责任感的人,这是家庭教育的重要任务。

而学校教育则是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以及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同在于家庭注重的是个人的情感和品德培养,而学校注重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辅相成,两者共同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当前社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家庭和学校之间的交流减少,导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分离。

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孩子,无法有效地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中去。

而在学校教育中,由于教育资源的不足和教师的单一教学方式,孩子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家庭教育中所接受的情感和品德教育之间有所脱节。

有的时候,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还会出现矛盾。

一些家长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给孩子寻找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培训班,甚至是外地买房移民,让孩子上好的学校。

而这些做法往往会让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导致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之间产生矛盾。

有些家庭在教育孩子时,会出现教育观念不一致,导致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之间抉择的问题。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与协调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与协调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与协调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而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然而,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协调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点,并提出如何协调二者的关系,以促进孩子良好的成长。

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矛盾1. 教育目标的不一致学校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家庭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和生活能力。

这种目标的不一致可能导致学校教育强调应试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育方式的不同学校教育以集中授课、课堂教学为主,注重学科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评价,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

而家庭教育则更注重亲子交流和个性培养,强调通过实践活动和家庭环境的熏陶来培养孩子的能力。

3. 角色定位的不同学校扮演着专业教育者的角色,而家庭则是孩子最亲近的人。

在家庭中,父母享有更高的权威,更容易影响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然而,当学校和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存在冲突时,将给孩子造成困惑和矛盾。

二、协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方式1. 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学校与家庭应加强沟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可以定期向家长传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并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活动。

同时,学校也应当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需求和特点。

2. 教育理念的统一学校和家庭应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教育价值观等方面形成一致的理念。

双方可以共同制定一套适合孩子个性发展的教育方案,并相互支持、相互配合。

例如,学校可以开展家长教育活动,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意识。

3. 增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补性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相互补充,发挥各自的优势。

学校可以加强对学生品德教育的培养,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

而家庭则应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情感支持,从而让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个性和才能。

4. 倡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节,应当相互结合起来。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精选文档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精选文档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具有隐秘性,更多的是在悄无声息的潜移默化中进行,因此在人的心理、性格、品质上的作用更深入、更永远。

然而当我们仔细观察一下我们身边的家庭,反思一下我们给予子女的家庭教育,许多现象和做法是令人遗憾的。

一、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形式多样,形成因素繁复,下面就家长在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中的作用,将其分为四类来讨论。

(一)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父母长期不能和子女共同生活在一起,或是父母在子女的家庭教育方面采取了不作为的做法,导致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失去了家庭教育的严重一环。

我国离婚率30年来持续上升,民政部公布的2010年二季度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的前两个季度,全国办理离婚登记的夫妻达到84.8万对。

几乎每天有近5000对夫妻办理离婚登记。

离异家庭的儿童一部分是和祖父母共同生活,家庭教育情况与留守儿童十分相近,虽说离异家庭城市高于农村,祖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对高于农村,但城市结婚年龄普遍高于农村,祖父母的年龄也高于农村。

年老体衰,加之隔代的溺爱,也无法替代父母完成家庭教育职能。

另一部分则是形成了单亲家庭,父和母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完全相互替代的。

在单亲家庭中,未和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偶见孩子一面,给予孩子的都宠爱,家庭教育的职能几近完全丧失。

而和孩子共同生活的一方,或是因为生活压力,给予儿童的家庭教育较之正常家庭父母一方更少,或是因为觉得离异对孩子有所羞愧,溺爱远大于管束,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显而易见的。

(二)家庭教育功利化所谓家庭教育功利化,其基本的含义是指由家长实施的片面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工具性、短期效能及目标,而忽视个体作为统统的人的个性发展、心灵和德性的培养、长期效能及目标而呈现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和行为的取向。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家校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探究

家校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探究

家校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根源探究家校合作可以避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效果的相互削弱和抵制,优化教育成果。

但家校合作过程中仍旧会出现许多无法回避的问题。

本文归纳了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建议,以期为家校合作提供参考。

标签:家校合作;家庭教育;问题;根源一、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1.家庭方面(1)认识不足,观念滞后。

虽然不少家庭在观念上已经有了家庭和学校合作的意识,但是对其中的具体问题的认识还相当模糊。

家校合作在家长眼中不过是迎合、敷衍罢了。

(2)合作意识欠缺。

在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大多数是学校主导下家长参与的教育模式,家长在与教师沟通、与学校沟通中扮演被动、次要、从属的角色。

这种角色定位不是合作前提下的角色定位。

(3)家庭教育的几个不良倾向。

家庭成了学校生活的延伸,家长是学生放学后的“老师”——学校化倾向;家长按主观意愿把孩子个人发展与整个家庭的未来联系在一起,意在“光宗耀祖”——本位化倾向;盲目跟风,照搬别人育子心经而不考虑个体差异——模式化倾向。

以上三种不良倾向相当明显,而过度随意化与严重无序化在近几年也势头渐劲,不可小觑。

2.学校方面(1)认识上的局限性。

只重视单方面地敞开门办学,忽视深入家庭提供应有的指导与服务是现在学校方在家校合作中的通病,这主要是学校方对家校合作的认识不够深入造成的。

(2)实践上的表面化与形式化。

学校通常把活动的开展等同于家校合作,这只是一些流于面上的形式而已,家校合作远非如此。

家庭教育更要针对个体,讲求个性,学校可以提供理论上的指导和经验上的帮助,这更是深层次接近根本的家校合作形式。

3.操作过程(1)合作机制不健全。

例如,目前好多学校的家长委员会仅处于辅助和支持学校工作的位置,至于其他制度保障,只不过是张榜上墙而已,制度形同虚设,合作机制健全就更谈不上了。

(2)家校沟通渠道有限。

目前家校合作的沟通渠道仅限于校方组织的诸如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活动;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更多地发生在学生学习或思想出现异常之时,家校合作还更多地停留在“问题解决式”的层面上,只有出现“问题”,才能触发家长和教师的合作需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问题及对策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问题及对策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问题及对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而学校则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地方。

如何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结合,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割裂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社会的多元化,许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越来越薄弱。

一方面,许多家长忙于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成长,导致孩子在家庭中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照顾;学校教育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的作用,只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存在许多不协调之处。

家庭教育更注重个性特长的培养和性格品质的塑造,而学校教育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学业成绩的提高;家庭教育更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和与家人的交流,而学校教育更注重纪律与规范。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还存在冲突。

家庭中的教育方式与学校的规定不一致,孩子容易感到困惑和压力;家庭对孩子的期望与学校的评价标准不统一,孩子容易产生焦虑和矛盾。

二、对策提出1.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家校沟通机制,与家长保持及时的联系,了解孩子在家庭中的情况,及时解决家庭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家长也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与学校形成良好的共育合力。

2. 加强家庭教育培训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培训课程,教授家长科学的育儿知识和有效的教育技巧,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育儿能力,使家长能够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有机结合。

3. 增加家校互动活动学校可以举办家校互动活动,如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让家长能够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与孩子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学校也可以鼓励家长参与校园建设和教育管理,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4. 提倡家校合作育人学校和家庭应该携手合作,共同育人。

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当前学校和家庭教育中的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以来,人们对“和谐社会”的理念日趋认同。

所谓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全面健康协调的发展的社会,而不是只在少数几个领域的寻求高速度发展的畸形社会。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发展的基石,要构建一个和谐发展的社会,首先必须建设一个温馨和睦的和谐家庭。

可近些年来,在我国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城市家庭教育领域,发出越来越强烈的不和谐的声音:青少年身体体质明显下降,心理素质日趋脆弱,道德素养不堪直面!十年种树,百年树人,要是少年一代垮掉了,我们靠谁来建设未来的和谐社会?面对是少年身心健康的严峻现实,我们必须深刻反省啊!一、学习负担过重造成学生身体素质明显下降早上6点之前起床,午休时间难有保障,下午放学已近傍晚,吃完晚饭继续做家庭作业,晚上10点之前,一般难得上床,平均每天睡眠不足8小时。

双休日至少得上半天学,还得完成大量家庭作业,许多学生还要参加提高班、补习班、家教辅导等。

这就是一个普通中学生平时生活的写照!如果希望学习成绩再提高一点,还得在时间上深入挖潜,除了吃喝拉撒睡,其余所有时间都成了老师1 / 9和家长打主意的地方。

笔者曾经做过调查,一般城市小学生每周的学习时间超过60小时,[:]初中生超过80小时,高中生超过100小时。

若以成年人每周工作40(8小时7天)小时计算,他们的学习时间分别是成年人工作时间的1.5、2和2.5倍。

2 / 9有人做过调查,80年代以后的小学一年级学生书包重量达3-5公斤。

升入初中书包增重到10公斤左右。

解放前资本家剥削童工劳动大概也没有超过这个强度!长期以来,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摧残。

据南京《金陵晚报》报道,19XX年南京市某重点中学十里挑一,选出XXX名成绩优异、体质较好的学生报考飞行员。

在文化考试合格后,大多数人却因不同程度地患有“青春期前原发性脊柱侧弯”而被淘汰。

广州市教委体的资料显示,19XX年广州市中学生的近视率高达62,小学生的近视率也达2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作者:宋玮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21期[摘要]没有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或者没有学校教育配合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完整的,都不可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文章通过阐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相互关系,指出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合作问题[作者简介]宋玮(1980- ),女,河北宁晋人,河北广播电视大学直属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远程教学工作。

(河北石家庄050071)[中图分类号]G40-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2-0191-02跨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高质、高知、高能的“三高”人才是新世纪教育的终极目标。

实现目标仅仅依靠学校教育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就要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协同发展。

李岚清同志曾说:“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按照传统观念,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则是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

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

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一般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的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学校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决定着个人社会化的水平和性质,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基地。

单纯的学校教育或者家庭教育都是不完整的,两者缺一不可、辩证统一。

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两者有着相同的出发点,即把孩子(学生)培养成才。

在教育目的、教育原则等方面也是一致的: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理想、要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

但是在教育环境、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方面还是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需要两者有效的结合,实现完整的人的教育。

良好的学校教育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建立有赖于学校和老师对家长进行大量的深入细致的教育工作。

只有学校和家长共同努力,相互结合,才能完成教育人、培养人的艰巨任务。

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家庭教育配合的学校教育,或者没有学校教育配合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完整的,都不可能培养出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目前,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长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

在很多家长的意识中教育是学校的事,只要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的责任就应该完全由学校承担;有的又认为现在孩子不听自己的话,以“学生最听老师的话”为借口,将教育责任完全放在学校和老师身上,或者认为只要“学校教育得好”,孩子就会学得好;有些家长重养轻教,以为孩子生下来把他养大,自己的“任务”就算完成了,至于将来能否成人、成才却不往深处想。

因此,他们只顾供孩子吃喝,而对孩子的行为品德等漠不关心,直到孩子出了“问题”方才悔悟。

不容置疑,学校在教育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

学校教育的优势在于引导孩子掌握基本的学科知识和基本的知识运用技能,并提供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和培养集体荣誉感及责任感的重要场所。

但是,也应该看到,学校教育在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之外,很难做到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实现特殊化教学,因而很难兼顾到每个孩子的个性化成长需要。

此外,学校教育也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某个阶段的教育,很少考虑到孩子一生成长发展的需要。

对此,家长一定要有清醒和充分的认识。

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海克曼教授曾把教育分成三种:一种是学校教育;第二种是家庭教育;第三种是培养教育,即社会教育。

他认为从人才培养目标来讲,未来教育不能仅仅给人知识,更重要的还是价值观、品性、态度、生活和学习方法与习惯的培养,这些深层次的要素,都不是学校带来的,而是家庭和社会教育的结果。

由此可见,家庭与学校作为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组成要素,在教育这个过程中是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的,也不能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

因而,这些家长的错误就是在于未能认识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关系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

2.家庭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

不少家长把家庭教育变成了“第二课堂”,或者学校教育的延伸。

有的家长聘请家教,在家里为孩子补习;有的则威逼、利诱孩子去学习各种乐器,或者参加各种培优培训,而不管孩子的天赋、个性、承受能力和发展可能性究竟如何。

首先,这不仅戕害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剥夺了他们童年的快乐,而且阻塞了他们今后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其次,这还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造成心理疾病。

最后,这种对孩子的过分关心、设计与期望,恰恰是对孩子活泼成长的最大戕害,极易造成孩子的个性压抑。

因为孩子的一切活动都是家长已经设计、安排好的,孩子只需照做,而且必须照做。

孩子本身的兴趣爱好反而被忽视,这样他们的天赋得不到真正的重视和开发。

长此以往,他们的个性必然被压抑,产生逆反心理也是自然的结果。

家长的一厢情愿不仅不会促进孩子的成长,相反还会扼杀孩子本来具有的兴趣爱好,使孩子的生活失去应有的乐趣。

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必要的、有益的补充,或者说,应该成为学校教育不良影响的销蚀剂和缓冲剂,而不是学校教育的延伸。

3.家长没有主见,“唯老师是从”。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着相同或相似的东西,但也不能将两者合二为一。

很多家长完全“唯老师是从”,而老师在处理问题时也有处理不当的时候。

许多家长,往往轻信学校老师的判断,特别是老师对孩子的“问题”判断时,马上采取对自己孩子批评、惩罚、指责等办法。

从家庭教育方面看,好的家长应该是这样,当学校老师批评、指责孩子时,应该采取暗示“问题”的同时鼓励和激励的方法;当孩子得到老师的表扬的时候应该在赞赏的同时让自己的孩子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状况,是因为学校和家庭的评价体系不同,评价的标准和侧重点不同。

学校老师给予孩子的评价,是从学校教育衡量学生的角度和标准出发的,而考试成绩高低是其中最主要的标准。

因此,父母应主动与学校联系,建立与学校的沟通机制,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相互平衡、相互促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日益变快,许多家长忙于自己的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致使家庭教育陷入低谷。

由于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减少,致使找不到家庭教育的切入点。

即使有交流,也只局限在学习方面。

而很少和孩子在情感方面进行交流。

有些家长甚至要求老师多布置家庭作业以填充孩子在家的时间。

家长也完全以成绩作为孩子的评价标准。

让孩子觉得只有成绩好才是好孩子。

这不但会造成孩子对学习的恐惧,甚至会让孩子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

4.高学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挑战”。

与有些家长漠视家庭教育,把教育责任完全推向社会相反,在现代社会中,还有一部分接触到了最新教育理念的高学历家长,他们在某些方面向传统的学校教育发起了“挑战”。

在家庭教育方面,高学历家长大部分都具备相当的教育素质,都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他们更注重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比较容易接触和接受最新的教育理念,从而对传统的学校教育产生自己的不满。

例如,认为作业实在太枯燥,担心消磨了孩子的学习兴趣,所以就让孩子挑选喜欢的做。

这个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

对孩子个性化的培养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

现在许多学校仍然把工作重心紧紧锁定在应付各种考试、竞赛上,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

这对于传统的学校教育以及老师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但是家长在处理这些冲突的时候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因为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儿童心理学上称为“向师性”。

作为家长要注意在言谈举止中维护学校和老师的尊严和威信。

如果对学校教育或者老师的工作有意见的话,尽量直接与本人沟通,切忌在孩子面前乱发议论和牢骚。

这种行为会破坏学校和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从而使孩子在心里看不起自己的老师,当然也不会顺利地接受老师的教育,这对孩子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伤害。

所以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家长应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清楚,以免自己的做法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三、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的具体措施1.家长应正确认识家庭教育。

家长既不能认为家庭教育可有可无,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也不能把家庭作为学校的延伸,而应该看做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的补充。

学校教育注意到了知识的系统性,对学生的个体性重视不够,家庭教育就要从这方面着手,更注重孩子生活化的教育,使孩子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地运用到实际中去。

既然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有差异的个体,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就不要总对孩子进行横向比较,要看到孩子的进步和成长,让孩子首先在家庭中树立信心。

2.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沟通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传统的家校联系一般有两种形式:集体形式和个别形式。

集体形式一般为阶段性的联系,家长日、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个别的家校联系一般为日常联系,有面访、电话和信访。

这是老师或者家长根据个别学生的教育问题而展开的个别交流。

无论是集体形式还是个别形式,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如家庭生活是孩子个性自然形成和展示的空间,而父母又有可能对孩子有深入、细致地了解。

通过家校沟通,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个性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

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恰是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

除了传统的家校联系,现在一种新型的家校联系方式——“网络家长学校”受到了家长的普遍欢迎。

这种方式就是用网络这种先进的媒体来向家长们传授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然后再通过家长正确指导教育孩子。

这不仅解决了“家长学校”对时间的要求,同时也注意到了每个家长思想教育水平的差异性,通过上网就可以有针对性和选择性的学习,并且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

“网络家长学校”提供了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家长们不但可以接收专家的意见,而且各个地区的家长还可以相互交流经验,及时得到最先进的教育方法。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作用直接影响孩子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辅助教育,二者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但是家庭教育不能代替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最直接最完整最系统的教育,有着广泛的教育资源和孩子成长离不开的“园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