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厢记到现代爱情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西厢记》看爱情观的觉醒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王德明1352715

作为我国戏剧艺术的历史上的明珠,《西厢记》、《牡丹亭》与《桃花扇》、《长生殿》一起被列入中国古典四大戏曲,一直为人们推崇备至。王应奎在《柳南随笔》中说:“王实甫《西厢》曲之最工者也。”这在于它走出了前人创作中爱情婚姻的圈圈,塑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崔莺莺这个伟大的女性形象。从她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性意识的初步觉醒和不断深化。同时,这样的女性形象的出现,不仅促使当时和更多的人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命运,也促使人们去关注她们所生活的时代。

“爱情”,我们现代人经常谈爱情,毋庸置疑的是我们现代的爱情比之古代的爱情来说,要开放、自由、民主得多,在遥远的古代,在那个女性地位不敢恭维的年代,在那个思想深受封建束缚,以致爱情观也受到极大挫伤的年代,不难想象,一个追求自由、追求平等的爱情观的产生是多么地不易。

从众多的文学作品中,从众多家喻户晓的故事中,我们体会到了无数凄美的爱情故事,我们不仅为故事中主人公唏嘘不已,我们也为封建时代无法得到自由平等爱情的女性而叫不平,我们更为封建制度下悲哀的爱情现实深深地叹一口气。我们看到,在封建家长制的摧残下,陆游和唐婉只能凭借沈园墙壁上的那对《钗头凤》,向封建现实发出几声悲叹:“错!错!错!”“莫!莫!莫!”,奈何红巾翠袖,搵不得两行热泪;我们也看到,相思树上那望向东南的孔雀,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亡灵缠绵缱绻,仿佛在向封建思想发出最深切的抗议;更有唐玄宗和杨贵妃,“如何四季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就连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甚至也失去了享受爱情的自由,落得“六军同驻马”,箭在弦上,一触即发。

经历了一代又一代的幽怨的积累,尤其是这种爱情的束缚对文人的极大的影响,文人们心中积聚已久的怨念已经达到饱和,再也把持不住了。于是,到了元明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有关追求自由爱情的文学力作,它们碰到了封建思想意识形态敏感的神经,触到了传统封建伦理体系的虚伪的本质,在与封建传统意识的争斗与纠缠中,与时代脉搏的跳动发生了强烈的合拍,以引发整个社会对爱情观的再一次思索,同时,也确实在社会上引起的了极大的反响,激励了一批又一批的少男少女去追求心中渴求已久的理想爱情。而《西厢记》就可以

说是选择了众多追求爱情的少男少女中的典型代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虽历经波折,但最终却很美满的爱情故事。

《西厢记》是一部现实主义剧作,它按照现实生活发展的逻辑, 遵循生活的本来面目来表现剧中的人物、事件,力求表现出现实的可能性和合理性。主人公崔莹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典型的官宦侄女形象。她是情窦初开的大家闺秀,既有大胆追求爱情的勇气,又有初识情滋味的羞涩与矜持;既有不满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无视封建礼教的一面,又有与封建束缚和压迫妥协的一面。这都是现实中的花季少女应有的女儿情状和矛盾思想,也是极为真实的。她的那份对爱情的渴求,正是作为一个花季少女应有的热烈;而她的那份矛盾,也正来自于长期以来封建爱情观主流思想的束缚。莺莺热烈的感情,犹豫的心理和勇敢的追求都是现实性的体现,也都加深了她内心的矛盾和精神的苦闷。

莺莺在对自己爱情的追逐上主要表现为对自由爱情婚姻的追求。在崔莺莺的眼里,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积淀形成的“门当户对”,“夫贵妻荣”传统观念以及“一夫多妻”等婚姻现状,是让她厌恶、痛恨的,她追求的是平等、有尊严的爱情婚姻。她的婚姻观是以个人情感为基点的,没有传统的门第观念。莺莺是相国小姐,张生虽是尚书后代,但当时已沦落为穷书生。他们之间已不存在门当户对的条件,而她却能“不恋豪杰,不羡骄奢,自愿的生则同袭,死则同穴。”向往“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眷属”的爱情理想。莺莺的爱情超越功名利禄,她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强似状元及第”,视功名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一再叮咛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同老夫人“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她追求爱情专一性,对张生“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的叮嘱,长亭送别时对未来的清醒认识和担忧等都反映了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

崔莺莺在对爱情的追逐中表现出的与外部世界以及自身的思想的抗争,让我们感受到在女性意识觉醒过程中的痛苦。莺莺与张生一见倾心的恋情自其发生的那一时起就处在与礼教信条、门第婚姻观念无法调和的对立位置上。经过多次的犹豫和徘徊,在艰难的自我超越之后,莺莺终于冲破了礼教的羁绊和心理上的重重障碍,在红娘的帮助下,抓住了自己的爱情。

虽然《西厢记》热烈讴歌了崔莹莹和张生勇于追求爱情的故事,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礼教对他们的影响并非完全不存在。《西厢记》的结局以崔莺莺妥协于老夫人,张生金榜高中脱去白衣的身份,使崔张门当户对而最终实现团圆。王实甫在提出“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理想时,却找不到实现它的正确途径,仍不免按照封建惯例,以“金榜题名”来实现“洞房花烛”,体现出对封建制度和封

建礼教的一种妥协,表现了当时的局限性。

在爱情充分自由的今天,或许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无法体会到在那遥远的古代追求爱情的不得的苦闷和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但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他们对爱情的那份坚贞与执着,感受到了他们对封建礼教的深切控诉和反抗。“两情若是长久时,有其在朝朝暮暮。”那时候,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爱情呢?淡看现今的少男少女怀着娱乐爱情的思想去追求爱情,认为“爱情不在于天长地久,而在与曾经拥有。”或许,我们也真该思索一下,什么才是真正正确的爱情观。

正如《牡丹亭》的题记中所写到的“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我们应该也值得拥有这份勇敢追求一份无悔爱情的勇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