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前预习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数学预习习惯培养的几点策略
预习是为培养自学水平服务的,是培养自学水平的好途径。预习是学生接受课堂教学的第一步,拥有良好的预习习惯,学生在学习中才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的配合课堂教学,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预习并不是简单的翻翻课本,它是一种按照既定的计划预习新教材的活动。预习是学生学习起点,学生通过预习主要达到以下三个目的:
首先通过预习,使学生对教材在理解上有所准备。通过预习,学生明确要学什么,为什么而学,从而在思想上端正学习的态度。
其次通过预习,使学生对教材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学生通过预习,掌握教材中哪些地方是主要内容,要重点掌握。哪些地方是不容易懂的难点,在听课时要引起重视,为提升课堂听课的效率打基础。
最后通过预习,学生能够知道上课要带什么教材和学习工具,使学生在接受课堂教学时有充分的准备。
对学生的预习行为规范的培养是《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反映了学习过程的一般规律。有一位教育家以前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所以,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一开始就“抢跑”领先,有助于形成学习的良性循环,使学习变为主动,既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又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呢?本人认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就初中数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实行探讨。
(一)、培养学生预习的兴趣
《课标》指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有高效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态度,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生动直观和趣味盎然的学习会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预习这项学习活动也不例外,它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展开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准确的学习动机。
1.在预习活动中引入“竞争意识”。如: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小老师,汇报自己的预习成果。谁说的大家能听懂,谁能回答大家在预习中的疑问,他就是今天的小老师。这样,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就会反思自己的预习方法,取长补短,提升预习水平;另外,学生还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激发了学生的预习兴趣。
2.教师要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发现学生进步,就即时表扬。如: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就说:“我看哪位同学预习得最好!”。检查预习效果时发现预习得好的学生,要即时表扬,并让其把方法讲给同学听。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3.适当的物质奖励。对于预习有进步的学生,教师可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同样能够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如:发几本本子,几只铅笔等。
(二)教师精心设计预习导学案,指导学生掌握预习方法
1.教师布置预习内容。即教师布置预习内容,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实行预习。因为学生初学预习时,不知从何入手。这时教师设计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做到有的放矢,针对性强。这对教师要求比较高,除了要分析自己学生的学情,还要结合教材特点对相关学习内容实行认真研读,提出既有一定价值,又有吸引力,并能促使学生产生浓厚预习兴趣的预习内容。最重要的是所布置的内
容要有层次性,要让学生通过预习、思考,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学困生只要通过仔细阅读知道下一课我们学习什么,大概是怎样的就能够了;绝大部分中等生就应该在这个层次上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学优生应在两个层次的基础上思考还能够怎么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2.数学预习能够有“一划、二批、三试、四分”的预习方法。
以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二次根式第一节为例来说明这种预
习方法。
“一划”就是圈划知识要点,如二次根式的概念,以及例1中你认为应该“注意”的地方要圈画出来。
“二批”就是把预习时的体会、见解以及自己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批注在书的空白地方,对是不是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和以前学习的整式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时我们能够把疑问批在此书上。
“三试”就是尝试性地做一些简单的练习,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一般只做书上的随堂练习就能够了,如果你手头上有什么好的资料,能够做一下,能够买带例题分析的,也培养自己的阅读和自学水平。
“四分”就是把自己预习的这节知识要点列出来,分出哪些是通过预习已掌握了的,哪些知识是自己预习不能理解掌握了的,需要在课堂学习中进一步学习。
3.尝试练习预习法
对于新授课,预习时先实行尝试练习,遇到疑难再返回预习例题,然后再尝试练习,这样能够省时间,预习效率高,特别是成绩较好的学生适合这种方法。
4.动手操作预习法。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在预习时,也应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来理解数学知识。这主要针对公式推导、空间图形的理解等操作性较强的知识,要求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亲自动手实践,通过剪、拼、折、移、摆、画、量、观察、比较、等活动,体验感悟新知识。因为课堂中动手操作的内容,自然少不了要通过熟悉教材,了解操作过程中所需要用到的工具,材料等。在课前准备好,学生只要亲历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就能知其所以然。
(三)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合作式预习习惯。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可小组分工、合作,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预习方式共同完成预习任务,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及水平。
(四)强调预习结果的评价
我们要增强对学生积极阅读、主动思考水准的评价。检查“疑问”的数量与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观察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与流畅性,以学生预习作出评价。对没有认真预习的学生了解情况,即时给予协助。即时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不但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有很大的促动作用,还便于教师即时调整课堂活动方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方式有:课前提问,课内提问,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等。无论采用何种检查方式,检查后都要对该次预习情况实行即时评价,以推动下次预习。
总来说之,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虽然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教学任务,但是只要通过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教师耐心的指导与监督,
学生的预习水平就会持续提升。要让学生养成预习的学习习惯,教师首先要重视预习;其次要认真备课,挖掘教材的新意与深度,提出有创意的、有思想价值的、能引起学生预习兴趣的思考预习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索精神;而且还要制订出适合班级学生的相对应的检查、落实这些思考预习题的方法;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把学习的自主权交给学生,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协助他们创造一个展示自己的良好的氛围。这样不但能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还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真正把数学学懂、学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