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校园教案

合集下载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名称】:永远的校园【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

2. 培养学生保护和维护校园环境的意识,促进校园的美化和净化。

3. 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4. 激发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对美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一、校园文化的重要性1. 介绍校园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如学校的历史、传统、精神等。

2. 分析校园文化对学生个人成长和学校发展的积极影响。

3. 探讨如何传承和弘扬校园文化,如举办校园文化节、开展主题班会等。

二、保护和维护校园环境1. 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校园环境的重要性,如保持卫生、节约资源等。

2. 分析校园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垃圾分类、能源消耗等。

3. 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如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组织清洁行动等。

三、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1. 引导学生了解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如沟通、合作、协调等。

2. 提供社交技巧和团队合作的训练,如角色扮演、小组合作项目等。

3. 鼓励学生参与校园组织和活动,如学生会、社团等,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培养1. 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如欣赏音乐、绘画、摄影等艺术形式。

2. 提供创造性的活动和任务,如写作、绘画、手工制作等。

3.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如举办校园艺术展、文化演出等。

【教学步骤】:一、导入环节1. 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校园美景,引发学生对校园的兴趣和热爱。

2. 通过问答、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思考和探索。

二、知识讲解1. 以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形式,介绍校园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2. 分析校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现实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方法。

三、小组活动1. 分组讨论校园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方式,提出具体的计划和方案。

2. 小组展示并互相评价,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四、个人创作1. 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校园主题,如校园风景、校园活动等。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讲授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增强他们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校园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 掌握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了解校园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增强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教学重点1. 校园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2. 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培养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2. 如何传承和弘扬校园文化。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校园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所需的材料。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校园文化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校园文化的探索欲望。

2. 学习校园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15分钟)- 通过讲解和讨论,给学生提供校园文化的定义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思考校园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 展示校园文化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

3. 学习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0分钟)-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如友爱、诚信、团结、奉献等。

-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进行全班讨论,形成共识。

4. 培养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责任感(25分钟)- 分组活动:要求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校园文化项目,如校园环境整治、志愿者活动等,制定相应的计划和方案,并在一定时间内实施。

-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进行班级评选和表彰。

5. 传承和弘扬校园文化(20分钟)- 邀请校园文化传承人或校园文化组织代表给学生讲解校园文化的传承方式和方法。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和课程,匡助学生感受和理解校园的夸姣,培养他们对校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发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校园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掌握校园的地理位置和主要建造物;- 了解校园的生态环境和资源;- 学习校园的规章制度和校园文化。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校园历史与文化- 学习校园的发展历史和重要事件;- 了解校园的文化传承和特色。

2. 校园地理与建造- 学习校园的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 介绍校园的主要建造物和功能。

3. 校园生态与资源- 了解校园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 探索校园的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4. 校园规章与文化- 学习校园的规章制度和校园文化;- 培养学生的文明行为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 激发兴趣-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了解校园的美景和活动。

2. 启示思量-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量校园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他们对校园的情感。

3. 知识讲解- 通过讲解、讨论和展示,介绍校园的历史、地理、建造、生态、资源、规章和文化。

4. 实践操作-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校园的重要建造和景点,了解校园的实际情况。

5. 团队合作- 分组设计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6. 表达展示- 学生通过绘画、摄影、写作、演讲等方式表达对校园的感受和理解。

7. 总结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本次教学的收获和不足。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2. 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3. 校园地图、校园规章制度等相关资料;4. 绘画、摄影、写作等相关工具和材料。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校园文化的定义和意义;- 掌握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了解校园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责任感。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校园文化的定义和意义- 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校园文化的定义和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2. 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通过展示校园文化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3. 校园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通过多媒体资料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鼓励学生进行个人研究,了解本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历程。

四、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观察和实践,主动探索校园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2. 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资料和图片展示,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文化的典型场景,引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思考和讨论。

2. 知识讲解与探究(30分钟)- 讲解校园文化的定义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校园文化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校园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3. 学习活动(4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了解本校的校园文化发展历程;- 学生设计并展示校园文化主题活动,发挥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引言概述:《永远的校园》教案是一份旨在匡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和感受校园文化的教学指南。

通过该教案,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并在培养他们的社交技能、价值观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本文将按照引言概述+正文内容的方式,分为五个部份,分别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的社交技能培养、校园文化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以及校园文化的实践活动。

每一个部份将详细阐述三个小点。

一、校园文化的重要性1.1 学生的身份认同:校园文化可以匡助学生建立对学校的认同感,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预学校的各种活动和社交交流。

1.2 形成积极的学习氛围:校园文化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3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校园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成为社会有益的公民。

二、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2.1 尊重和理解:校园文化应强调尊重和理解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宽容和包容心态,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2.2 诚信和朴重:校园文化应倡导诚信和朴重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意识,塑造他们的道德品质。

2.3 创新和创造:校园文化应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和创造,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为未来做好准备。

三、校园文化的社交技能培养3.1 沟通技巧:校园文化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匡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交流。

3.2 合作能力:校园文化应鼓励学生培养合作能力,包括团队合作、协调与合作、分享资源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参预集体活动。

3.3 社交礼仪:校园文化应教育学生掌握社交礼仪,包括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友善相处等,培养他们的社交技巧。

四、校园文化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4.1 分工合作:校园文化应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和责任,共同完成任务。

4.2 目标共享:校园文化应鼓励学生共享目标,明确团队的共同目标,激发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力。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校园的夸姣,培养他们对校园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了解校园的重要性和夸姣之处;- 掌握校园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 了解校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分享精神。

三、教学内容1. 校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2. 校园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3. 校园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4. 校园环境保护实践活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对校园的第一印象,分享自己喜欢的校园景点。

2. 导入新课(10分钟)-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校园的漂亮景色,引起学生对校园环境的关注和思量。

3. 知识讲解(20分钟)- 介绍校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意义,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对校园和人类的影响;- 讲解校园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通过案例和实例,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4. 活动设计(30分钟)- 分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每一个小组选择一个校园环境问题,并设计解决方案;- 小组展示:每一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解决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5. 拓展延伸(20分钟)- 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环境保护示范区,了解实际环境保护工作;- 组织学生参预校园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清理垃圾、种植树木等。

6. 总结反思(10分钟)-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校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通过小组展示和讨论,评价学生对校园环境保护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观察学生在校园环境保护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3. 采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评价教学效果和教学设计的合理性。

(完整版)《永远的校园》教案

(完整版)《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一、作者简介肖复兴,当代作家。

1947年生,祖籍河北沧县,自幼长于北京。

曾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后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

肖复兴创作丰富,主要作品有:小说《我们曾经相爱》《早恋》《青春梦幻曲》等;散文集《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蓝调城南》等,报告文学集《多梦时节----肖复兴报告文学选》《国际大师和他的妻子》等,近著有《我的人生笔记》《绝唱老三届》《其实奥运会已经开始》。

二、听写下面的词语萧瑟花瓣流淌校徽与日俱增葳蕤适得其所偌大安谧超凡脱俗过滤弥漫世外桃源稍纵即逝喧嚣怅惘曲径通幽纷至沓来彬彬有礼绿意葱茏荡然无存沧桑巍峨馥郁三、成语释义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

形容不断增长。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

纵,放;逝,消失。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彬彬,愿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曲径通幽:弯曲的小路,通到幽深僻静的地方。

曲,弯曲。

径,小路。

幽,指幽深僻静之处。

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

纷,众多。

沓,多,重复。

世外桃源: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

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

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四、近义词辨析(1)留恋流连“留恋”指心存依恋而不忍离去,对象通常指故乡、母校、亲人等与自己的经历有过密切关系的人和事。

“流连”指受吸引而不愿意返回,对象仅限于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可供游乐观赏的处所、环境。

例如:那种生活没有什么可留恋的。

流连在迷人的海边景色之中。

(2)绿树成荫绿草如茵“绿树成荫”指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绿草如茵”意为绿油油的草好像地上铺的毯子。

“荫”和“茵”的含义不同。

例如:我们坐在绿树成荫的峡谷里的岩石上。

山下青杉翠柏,绿草如茵,牛羊成群,牧民的毡房点缀其间。

五、课文理解本文从内容上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简要交代作者与校园相关的生活经历,点明校园对于他生命的重要性,并引起下文对校园的回忆和思考。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永远的校园》教案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永远的校园》教案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永远的校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永远的校园》;(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校园的情感表达;(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校园的热爱和怀念之情;(2)培养学生珍惜校园生活,热爱学习的情感;(3)激发学生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永远的校园》;(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对校园的情感表达;(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校园生活的理解和感悟;(2)对课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3)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怀念之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校园生活的美好时光;(2)提问:你们对校园有什么样的感情?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永远的校园》;(2)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校园的情感表达。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校园生活的怀念和热爱;(2)引导学生珍惜校园生活,努力学习。

四、作业布置1. 朗读并背诵课文《永远的校园》;2. 写一篇关于校园生活的作文,题目为《我心中的校园》。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第一篇:永远的校园教案《永远的校园》教案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2、领会“永远的校园”的含义,感受北大的精神魅力,体会作者从文字中流露出的深情厚谊。

3、领会文章多种表达技巧的作用,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和诗意美。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永远的校园”中“永远”的涵义;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刚来到我们的学校学习,我想问一下,我们的新学校感觉怎么样?在你们的印象中,我们学校的状况如何?诸如环境、设备、教学等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校园面积小、拥挤、美丽、清净、明亮、宽敞、和善(的老师)等等。

(板书同学回答)很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的回答。

同学们说到的这些印象都是比较表面化的,如风景优美、绿树葱茏等等。

有没有同学可以说出我们学校的校园精神是什么?她的本质内涵是什么?(稍停顿)大家可能因为刚到我们学校不久,接触到的东西来不多,所以回答不出来。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位在自己学校里一待就是半个世纪的老人,在他眼里,他的母校——北京大学留给他怎样的印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谢冕的《永远的校园》。

三、讲授新课(一)背景资料1、作者介绍:谢冕,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诗人,北大文学院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担任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自他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北大任教,一待就是50多年。

2、有没有同学知道北大的历史由来?北大,全称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是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产物。

1912年5月,改称北京大学。

严复是第一任校长。

北京大学也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

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核心人物,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都曾在北大任教。

后来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继承“五•四”精神,北大就将“5•4”定为校庆日。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名称】:永远的校园【教案编写目的】:本教案旨在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和体验校园生活的重要性和价值,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案适用对象】:本教案适用于中小学各年级的学生,特别适合新生入学前、新学期开学时或校园文化周等活动期间使用。

【教学目标】:1. 了解校园的历史和文化,培养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2. 培养学生对校园环境的保护意识,倡导绿色校园;3.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4.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一、校园历史与文化1. 通过校园参观、图书馆资源利用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文化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兴趣。

二、校园环境保护1. 进行校园环境保护宣传活动,如海报设计、宣传口号创作等;2. 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环境整治行动,如垃圾分类、植树造林等;3. 鼓励学生提出环保创意方案,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三、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1. 进行团队合作游戏,如拓展训练、解决问题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2. 组织学生参与社团活动,如演讲比赛、舞蹈表演等,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1. 组织学生进行校园艺术创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2. 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如科技展览、科学实验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校园的历史和文化。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项目制学习法:通过开展校园环境保护、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项目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1. 观察评估:教师观察学生在参观、活动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校园的认知和情感投入程度。

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了解学生对校园文化、环境保护、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认知和态度。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名称】:永远的校园【教案目标】: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1. 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2. 掌握校园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理解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3. 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尊重和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校园文化的积极建设。

【教学重点】:1. 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内涵;2. 掌握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尊重和参与意识;2. 促进学生校园文化的积极建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案、学生手册;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铅笔、橡皮擦。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永远的校园”,并引导学生思考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二、学习校园文化的内涵(2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校园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并解释其中的关键词汇。

2.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例如:团结友爱、自由平等、勤奋进取等,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这些价值观的意义。

三、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积极影响,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校园文化中的体验和收获,并引导学生总结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四、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尊重和参与意识(2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相关校园文化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 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3.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设计一项校园文化活动,并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设计方案。

五、促进学生校园文化的积极建设(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例如:参加学校社团、参与志愿者活动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同角色,如学生会成员、社团负责人等,通过互动讨论,培养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能力。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永远的校园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创设一个永远的校园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将了解校园的历史、校训、校园环境保护等内容,以及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校园的历史、校训、校园环境保护等内容。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提高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校园文化的热爱,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2. 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预先了解校园的历史、校训等相关知识。

2. 学生准备:纸笔、手机等学习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利用PPT播放校园美景图片,激发学生对校园的向往之情。

2. 学习校园的历史(约15分钟)a. 教师简要介绍学校的历史,包括建校时间、重要事件等。

b.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回答问题:你们对学校的历史了解多少?你们觉得学校的历史对你们有什么影响?c.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3. 学习校训(约20分钟)a. 教师介绍学校的校训,解释校训的含义。

b. 学生分组进行校训解读,每个小组选择一条校训进行深入解读,并准备展示。

c. 学生展示小组解读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4. 学习校园环境保护(约30分钟)a.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介绍学校的环境保护工作。

b.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问题:你们觉得保护校园环境的重要性是什么?你们能为校园环境保护做些什么?c. 学生展示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5. 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约20分钟)a. 教师介绍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如校园艺术节、校园志愿者服务等。

b. 学生自由选择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项目,并进行准备。

c. 学生进行展示,教师进行点评。

6. 总结(约10分钟)a.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强调校园文化的重要性。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引言概述:《永远的校园》是一份教案,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文化,培养他们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

本教案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校园历史与文化、校园建筑与环境、校园活动与组织、校园精神与价值观以及校园未来发展。

每个部分将从不同角度详细阐述校园的各个方面,以期激发学生对校园的兴趣和思考。

一、校园历史与文化1.1 学校的创办背景和历史沿革- 介绍学校的创办初衷和历史背景,包括学校的创建者、创办目的和重要里程碑事件。

- 探讨学校的历史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如学校的传统、校训和校歌等。

1.2 校园文化的特色和内涵- 分析学校的特色文化,比如学校的艺术氛围、学术氛围和体育氛围等。

- 引导学生思考学校文化的内涵,如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等。

1.3 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探讨学校历史文化的传承方式,如校友资源的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等。

- 分析学校历史文化的发展趋势,如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和创新的教育模式等。

二、校园建筑与环境2.1 校园建筑的特色和功能- 描述学校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现代化建筑和传统建筑的融合。

- 分析不同建筑的功能,如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和体育馆等。

2.2 校园环境的打造与管理- 探讨学校对校园环境的规划和管理,如绿化工程、环境卫生和安全保障等。

- 引导学生思考校园环境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如舒适的学习氛围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2.3 校园建筑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分析学校在建筑和环境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举措,如节能减排和资源回收利用等。

- 引导学生思考校园建筑和环境的未来发展方向,如绿色建筑和环保意识的培养等。

三、校园活动与组织3.1 学校的重要活动和节日- 介绍学校的重要活动和节日,如开学典礼、运动会和毕业典礼等。

- 分析这些活动和节日对学生的影响,如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等。

3.2 学生社团和组织- 探讨学校的学生社团和组织,如学生会、文艺社团和科技团队等。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永远的校园》教案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永远的校园》教案

人教版职高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永远的校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永远的校园》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珍惜学习时光的情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永远的校园》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思想。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运用朗读、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永远的校园》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对校园的回忆和情感,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自身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朗读与讨论(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激发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6. 作业布置(1)学生课后复习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程度。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主题:永远的校园教学目标:1. 了解校园的重要性和特点;2. 探讨校园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3. 讨论校园生活中的规则和活动;4.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校园的重要性和特点;2. 校园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3. 校园生活中的规则和活动。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校园的重要性和特点;2. 如何引导学生探讨校园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3. 如何让学生参与讨论校园生活中的规则和活动。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2. 校园规则和活动的介绍资料;3. 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的指导问题。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引导学生讨论校园的重要性和特点。

2. 学习:介绍校园中的各种建筑和设施,包括教学楼、图书馆、食堂、体育馆等,让学生了解校园的组成部分。

3. 活动:组织学生讨论校园生活中的规则和活动,包括课堂纪律、校园安全、社团活动等,让学生思考如何更好地融入校园生活。

4.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校园的重要性和学生在校园中的责任感。

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校园,深入了解校园的各个部分;2. 可以邀请校园工作人员或学生代表来讲述他们在校园中的经历和体会;3. 可以开展校园环境保护和美化活动,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校园的认识和看法;2. 可以布置作业或小组项目,让学生深入思考校园的重要性和自己在校园中的角色。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2. 收集学生的作业或小组项目,评价他们对校园的理解和热爱程度。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创设一个永远的校园的情景,匡助学生回顾和体验校园生活的夸姣,并通过相关活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案目标1. 通过回顾和讨论,让学生体验和表达自己对校园生活的情感和回顾。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创作和表演展示自己对永远的校园的理解和想法。

三、教学准备1. PPT或者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2. 学生的回顾材料,如照片、文字描述等。

3. 小组合作活动的相关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校园的照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回顾起自己在校园的夸姣时光,并提问学生对校园的印象和感受。

2. 回顾与分享(15分钟)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分享自己在校园的夸姣回顾,可以通过展示照片、讲述故事等形式进行。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的内容,如校园的风景、老师和同学的关系、校园活动等。

3. 情感认知(15分钟)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思量和表达自己对校园的情感认知,如校园对自己的意义、在校园中获得的成长和收获等。

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向全班汇报自己的观点。

4. 合作活动(20分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例如,让学生合作设计一个永远的校园的平面图,或者合作创作一首关于校园的歌曲等。

5. 创作和表演(25分钟)学生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段关于永远的校园的小品或者短剧,并进行表演。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经验,创作出有趣、富有情感的表演内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创作的指导和建议,并提供必要的道具和服装。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展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创作和表演成果,并讨论对于永远的校园的理解和想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量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预情况、听取学生的表达和观点,以及对学生创作和表演的评价,来评估学生对于永远的校园的理解和想法,以及他们的情感认知、合作意识和创造力的发展情况。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名称】:永远的校园【教案目的】: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3. 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4. 学校活动的意义和作用;5. 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2. 理解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3. 掌握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方法;4. 了解学校活动的意义和作用;5. 掌握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1.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2. 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方式和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课件、多媒体设备;2. 学生准备:学习笔记本、课堂参与积极性。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的美丽景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2. 教师提问:“你们对校园文化有什么了解?校园文化对你们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2. 教师介绍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如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念等;3. 教师讲解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方法,如举办校园文化活动、组织校园文化团队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给出几个校园文化活动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案例中学生的参与方式和方法;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方式和方法,并向全班汇报。

四、学习实践(30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行策划并组织一项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是文艺演出、志愿者活动等;2. 学生分工合作,完成活动的准备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实施;3.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同时进行现场观察和评价。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学目标1.了解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归属感。

2.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通过校园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素养。

二、教学内容1.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3.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

4.校园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三、教学重点1.理解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

2.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3.掌握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校园文化的概念、特点、重要性和作用。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

3.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和保护措施。

4.展示法:学生展示自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创作作品,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五、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美景,引发学生对校园的兴趣和热爱。

2.概念讲解:教师向学生介绍校园文化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作用。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承方式,并记录下来。

4.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5.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文化实地考察,观察校园文化的具体表现,并记录下来。

6.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所观察到的校园文化表现形式和保护措施。

7.创作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创作作品,如绘画、手工制作、诗歌等。

8.评价反馈:教师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继续保护和传承校园文化。

六、教学资源1.图片或视频展示校园美景。

2.小组讨论记录表。

3.实地考察记录表。

4.学生创作作品展示区。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其对校园文化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地考察中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评价学生的创作作品,包括艺术表现和创新思维。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永远的校园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校园永恒的重要性和意义;2.通过阅读诗歌,感受校园的美丽和魅力;3.培养学生对校园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4.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难点1.培养学生对校园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2.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PPT、诗歌《永远的校园》、相关的图片;2.学生:笔记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和展示一些校园美景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校园的兴趣。

教师可以播放和学生们熟悉的校园歌曲,同时在PPT上展示一些校园美景的图片。

2.导入诗歌《永远的校园》(10分钟)教师朗读《永远的校园》,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感受。

3.学生小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校园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你们觉得校园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的收获?b.你们在校园中最喜欢哪个地方?为什么?c.你们觉得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维护校园的美丽?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记录下来。

4.小组展示(10分钟)请每个小组代表分享他们讨论的结果,并将学生的意见和看法整理成PPT,展示给全班。

5.想象与创作(20分钟)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如果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你们学校的特色是什么?b.如果你能创作一首诗歌来描绘你们学校的美景,你会写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自己的回答。

6.学生分享(15分钟)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回答,并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学生的回答进行朗读,并针对内容给予评价和鼓励。

7.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全课,强调校园的重要性,以及学生们对校园保护的责任。

教师可以整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形成一份小册子或海报,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校园维护和保护。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校园永恒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培养学生对校园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通过想象与创作的环节,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 教案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案标题:永远的校园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和探讨“永远的校园”这一主题,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认同感;2. 培养学生对校园环境的保护意识,激发他们积极参与校园环保活动的热情;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设计和实施相关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学习和探讨校园的重要性和意义;2. 学习校园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3. 设计和实施校园环保活动。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校园的重要性和意义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美丽的校园风景,引发学生对校园的兴趣和思考。

2. 学习:介绍校园的定义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校园是学习和成长的地方。

3. 探讨: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校园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表达对校园的热爱和认同感。

第二课时:校园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技能1. 学习:介绍校园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如何保护校园环境。

2. 探究:组织学生小组进行校园环境调查,了解校园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可能性。

3. 学习技能: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环境保护技能,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第三课时:设计和实施校园环保活动1. 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计和实施一个校园环保活动。

2. 讨论和计划:每个小组讨论并选择一个具体的环保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和时间表。

3. 实施和总结:各小组按计划实施环保活动,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和反思。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讨论和分享的参与度和质量;2. 学生对校园环境保护知识的掌握情况;3. 学生设计和实施校园环保活动的效果和反馈。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校园环境保护方面提出自己的创意和建议,并组织相关活动;2. 邀请校园环保专家或志愿者来校园进行讲座或实地考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

教学资源:1. 校园环境图片或视频;2. 校园环保知识介绍资料;3. 校园环保活动设计和实施指导手册。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对校园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同时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永远的校园》教案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2、领会“永远的校园”的含义,感受北大的精神魅力,体会作者从文字中流露出的深情厚谊。

3、领会文章多种表达技巧的作用,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和诗意美。

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刻理解“永远的校园”中“永远”的涵义;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作者的行文线索。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大家刚来到我们的学校学习,我想问一下,我们的新学校感觉怎么样?在你们的印象中,我们学校的状况如何?诸如环境、设备、教学等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校园面积小、拥挤、美丽、清净、明亮、宽敞、和善(的老师)等等。

(板书同学回答)很好,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的回答。

同学们说到的这些印象都是比较表面化的,如风景优美、绿树葱茏等等。

有没有同学可以说出我们学校的校园精神是什么?她的本质内涵是什么?(稍停顿)大家可能因为刚到我们学校不久,接触到的东西来不多,所以回答不出来。

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位在自己学校里一待就是半个世纪的老人,在他眼里,他的母校——北京大学留给他怎样的印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谢冕的《永远的校园》。

三、讲授新课(一)背景资料1、作者介绍:谢冕,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诗人,北大文学院当代文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

担任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自他大学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北大任教,一待就是50多年。

2、有没有同学知道北大的历史由来?北大,全称北京大学,前身是“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12月,是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的产物。

1912年5月,改称北京大学。

严复是第一任校长。

北京大学也是“五•四”运动的发祥地,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中心。

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重要的先锋作用。

当时,新文化运动的一些核心人物,如胡适、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都曾在北大任教。

后来为了纪念“五•四”运动,继承“五•四”精神,北大就将“5•4”定为校庆日。

(二)课文研读1、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一下课文,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在文中多次强调的一个关键词是什么?还有哪几个词你发现它出现的频率很高。

(不要求去数,凭感觉说出即可)——永远,种子、燕园……(2)作者在文中有没有介绍校园风光,整篇文章是否单纯介绍校园风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有,前五个自然段。

但不是单纯介绍,从第7自然段开始写的是精神上的校园。

板书:空间物质层面的北大校园——具体“历史的和精神的存在”的抽象的校园(重点)——抽象(3)第6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如何?——着重针对第6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我同样拥有精神上的一座校园”所起到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这里作者从具体的校园走向了抽象的校园。

2、品读课文(1)作者在前5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校园在他眼中是怎样一个概念?——写了谢冕对北大美丽景色的真实感受。

在文中主要是表层的概念,在他眼里北大校园是既具体又抽象的。

(2)找出你喜欢的描写燕园景物的句子——湖光塔影和青春的憧憬联系在一起,益发充满了诗意的情趣。

——燕园其实不大,未名不过一勺水。

水边一塔,并不可登;水中一岛,绕岛仅可百余步;另有楼台百十座,仅此而已。

¬¬——从未名湖曲折向西,有荷塘垂柳、江南烟景,从镜春园进入郎润园,从成府小街东迤,入燕东园林荫曲径,以燕园为中心向四面放射性扩张,那里有诸多这样的道路。

(3)校园里除了景物之外,还必须有(人),那又是哪些人呢?(老师、同学)这些老师与同学在作者的记忆里是怎样的?——燕园记忆:师长各具风采治学严谨同学存在差异友谊真醇氛围切磋知识进军科学(4)有着这样一群师长与同学,又有美丽的燕园风光,那,这就该是永远的校园吧。

不,不单指这些,那什么叫永远?永远指的是什么呢?——永远是指时间长久,没有终止。

如,先烈的革命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它指的精神的延续和不灭。

(5)为什么北大精神才是永远的?作者在7—15自然段谈到了哪些抽象的校园精神?①具有向习惯思维和因袭势力的抗争精神——敏感锐气;②不单纯、富有个性——复合丰富的精神气质(眼前的柔美与历史的雄健合成、朝朝夕夕的弦诵之声与岁岁年年的奋斗呐喊合成、勤奋的充实自身与热情的参与意识合成);③校园里有一种特殊的气氛:机智、聪慧;洒脱、充满活力;④民主与科学:北大的精神支柱(丰博的学识,闪光的才智,庄严无畏的独立思想、先于天下的严峻思考,耿介不阿的人格操守,勇锐的抗争精神)。

⑤北大学子代代传承,使北大精神成为永远。

⑥北大魂与中国魂共生与永存。

北大的灵魂(社会精英意识、被选择的庄严感、献身精神和使命感)中国魂(6)在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又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北大不灭的精神——北大校园精神的延续)(7)大家思考一下,“永远”的内涵。

(详见教学用书P4)指的是:精神的延续和不灭。

永远的校园指的是精神上的校园,作者把北大“作为一种文化和精神现象加以考察”。

这校园与青春的希望与失望相连,它永远不灭;这是块圣土,科学和民主构成了北大的精神支柱,生发了北大永恒的对与人类自由境界和社会民主的渴望和追求;这圣地绵延着不会熄灭的火种,灵魂的塑造和远播,成为北大永存的灵魂。

文章的视点由“我”到“北大人”再到中国乃至人类文明,由校园的回忆到青春的追求,再到精神气质的魅力,更进一步深入到“灵魂的塑造和远播”,从而揭示出“北大魂”与“中国魂”共存与永存的校园文化的本质。

4、领会文章多种表达技巧的作用,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和诗意美。

(详见教学用书P4)(1)首尾设喻,前后照应。

(2)将北大人格化(3)语言生动形象(三)讨论:课后练习一,校园板书:具体的校园抽象的校园具有向习惯思维和因袭势力的抗争精神不单纯、富有个性校园里有一种特殊的气氛民主与科学:北大的精神支柱北大学子代代传承,使北大精神成为永远。

北大魂与中国魂共生与永存。

永远的校园精神的延续和不灭——北大魂与中国魂《成长》教案教学重点:领会文章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作者的感情倾向教学难点:领会人物形象(母亲)一、作者及作品简介拉索尔·贝克,是美国著名记者和专栏作家。

代表作有《成长》《黄金时代》。

迄今为止,他共出版了17部作品。

拉索尔·贝克,出生于1925年,母亲是乡村教师,父亲是工人。

拉索尔天生羞怯,体格瘦弱,性格内向,资质平常。

父亲死后,他随母亲从农村辗转来到城市,寄居在舅父家中。

时势的艰辛,寄人篱下的生活,让他过早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分担了家庭的责任。

历经人生变故而愈发意志坚强的母亲就把年幼的他推向一家之主的位置。

在母亲的不断引导、敦促甚至驱使下,拉索尔八岁做了报童,之后学过音乐,当过仓储市场搬运工、邮局小职员等。

经过不断尝试和数次失败,他最终以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自尊和他人的尊重。

太平洋战争爆发,拉索尔应征入伍,成为预备役海军飞行员,退役后从地方小报的调查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终于成为一名优秀作家。

《成长》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的美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单亲家庭中的小男孩在母亲的教育下成长成才的故事。

《成长》既是典型的美国式的励志故事,也可以说是一本家庭教育指南。

即使在今天,书中所提及的问题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二、《成长》一书的相关评价这是一本优秀的传记作品,是一本无法超越的美国回忆录。

这是一本做到极致的自传,既有趣又心酸……你会永远的感激拉索尔·贝克,他讲述的是自己的过去,却让你自豪不已。

它能让你快乐,那些熟悉的街道和喧闹能把你带回到自己的童年岁月——对这样的一本书,你该怎么来评价呢?太神奇了!太不可思议了……这是一个可爱的、温暖人心的、让人无拘无束地开怀大笑的故事……是一部极富原创性的优秀自传作品。

贝克的《成长》写的是他个人的故事。

这里面凝练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作者的叙述手法和态度就像走钢丝那样,在自嘲和自豪之间寻求某种平衡。

他是用一种近乎平淡无奇的写作风格在讲述自己的故事。

但是,他的文字的优美之处恰好就在于其简单和朴实的文风,以致使读者在阅读他的故事的时候,完全沉浸在他的思路里了。

三、字音惬(qiè)意自怨自艾(yì)掂(diān)量镍(niè)币熨(yùn)烫侏(zhū)儒(rú)龇(zī)牙步履(lǚ)四、成语1.自怨自艾:本意是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己改正,现在只指悔恨。

2.伶牙俐齿: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3.惊惶失措:害怕慌张(不知所措),不知该怎么办。

五、课文片段精读,学会感知和领会(一)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叙事脉络。

提问:概述本文主要内容------教参P10(二)仔细阅读“我”推销《星期六晚邮报》的片段,(书P11-13)思考:1、母亲为什么要逼着“我”去推销《星期六晚邮报》?母亲发现我缺乏闯劲,在八岁的时候就让“我”在街头推销《星期六晚邮报》,这是母亲对“我”进行的强化训练,以让“我”尽早适应竞争。

2、在推销的过程中,发生了那些事?最终的结果怎样?“我”先是找了一个热闹的地方,等着“人”来买,结果是一份也没有卖掉。

然后是在母亲的指导下,按遍了镇里大多数人家的门铃去推销,可还是卖不完那三十份杂志。

最后,母亲让多丽丝和“我”一起去推销,结果多丽丝成果显著,而“我”最终也没能掌握推销的技巧。

3、课文写多丽丝兴致勃勃地推销《星期六晚邮报》有什么用意?多丽丝伶牙俐齿地推销杂志的行为与“我”的推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凸现出多丽丝的性格与“我”的性格不同。

六、理清文章结构,体会插叙的表达作用。

请学生找出文中运用插叙的段落。

---------教参P10七、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思考:1、“我”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的母亲她率直、泼辣、急于求成,“她难以掩饰她的厌恶”,又毫不隐瞒她的高兴,她很自信,希望“我”有所建树,对“我”不思进取的性格十分失望却毫不自怨自艾。

她又是开明的,一旦发现“我”在生意场上已没有指望,便为“我”留意新的“行当”。

于是,她发现了“我”的写作天才,并鼓励我当个作家。

2、“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多丽丝呢?“我”是一个性格内向、喜欢安静又颇有主见的小男孩形象。

“我”缺乏闯劲,羞怯畏缩,不敢多说话;在卖杂志的过程中,不敢敲别人家的门,见有人开门就惊慌失措;遭受挫折后,就想放弃,推说自己“没有推销员的天赋”。

同时,我渴望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也有自己的人生追求。

我喜欢读书,我的阅读对象很多。

在某种程度上,“我”也不乏韧性和闯劲,当找到了自己喜欢的职业后,就暗下决心在这条职业道路上走到底。

多丽丝是一个性格开朗、大胆热情、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形象。

课文细致刻画了她帮助家里人洗碗碟、敢于向商店老板讨回公道、伶牙俐齿地推销杂志、厉言警告哥哥用卖杂志的钱买苹果等几个情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