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课内阅读练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年级课内阅读
一、《黄山奇石》2-5自然段阅读练习
就说“仙桃石”吧,它好像从天上()下来的一个大桃子,()在山顶的石盘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的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我发现第一自然段中所填的词语都是(),从这些词语中我感受到“仙桃石”很()。
3.哪些句子写出了“猴子观海”的样子,用“﹏﹏”画出来。
4.用“△”把“猴子”的动作画出来。
5.“仙人指路”是什么样子,用“” 画出来。
6.用“△”把“仙人”的动作画出来。
7.文中一词说明“仙人指路”特别有趣。
8.这巨石为什么叫“金鸡叫天都”呢?用“”画出相关的句子。
二、《少年聂耳》阅读练习
傍(bàng)晚,天空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聂耳()地吹着笛子,似(sì)乎一点儿也没有觉察(chá)到。悠(yōu)扬的笛声飘荡在林间小路上,许多行人被吸引()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吹笛子。
哥哥从龙门下来,看见聂耳站在雨中吹笛子,连忙跑过去替他撑(chēng)着雨伞,让他尽情吹奏。迎着滇(diān)池上的点点归(guī)帆,
聂耳用美妙的笛声,赞(zàn)美家乡的湖光山色。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2.用“﹏﹏”画出表现聂耳专注吹笛子的句子。
3.用“”画出哥哥对聂耳雨中练笛子的态度的句子。
4.第一节朗读时要读得、,以表现聂耳练笛子的专心。最末一句要读出的语气。
5.这两段话主要写
6.你喜欢聂耳吗?为什么?
7.从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知道:我国的国歌《》就是聂耳谱曲的。
三、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达·芬奇开始学画的时候,老师先让他画(),画了()又(),一画就是好几天。他画得不耐烦了,就问老师:“老师,您天天要我画鸡蛋,这不是太简单了吗?”老师严肃地说:“你以为画鸡蛋很()吗?这就错了,在()个鸡蛋当中,没有哪两个是()相同的。每个鸡蛋从不同的()去看,()也不一样。我让你画鸡蛋,就是要训练你的()和(),使你能看得准确,画得熟练。”1.这篇短文选自课文《》。
2.请你按照原文内容填空。
3.用“~~~”画出达芬奇的话,用“”画出老师说的话。朗读时,达芬奇的话,要读出达芬奇的语气。老师的话要读出
的语气。
4.照样子写词语。
又快又像
5.我会写出近义词。
简单—准确——
熟练—严肃——
5.老师为什么让达芬奇天天画鸡蛋?
四、《小猫咪穿鞋子》第19、20自然段练习
晚上,猫妈妈回来了,看见小猫咪脚上的鞋子,笑着说:“傻(shǎ)孩子,咱们的脚心好像医生的听诊器,能知道地面上有没有动静。穿上鞋就感觉不出来了,怎么捉老鼠啊?”
小猫咪脱下鞋子试了试,真是这样。从此,小猫咪再也不想穿鞋子了。
2.你怎么理解下面一句话?在正确的意思后面打“”。
“穿上鞋就感觉不出来了,怎么捉老鼠啊?
这句话的意思是:
A.穿上鞋子就感觉不出来了,就能捉老鼠了。()
B.穿上鞋子就感觉不出来了,就不能捉老鼠了。()
4.聪明的你知道猫的胡须、爪子的功能吗?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爪子有什
么作用?
5.我能按要求填空。(6分)
①我能给下面的字注音,并能帮它们找到自己的家。
咱鼠脱鞋器
左右结构上中下结构上下结构
②“鼠”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鼠”字可以组词为()、()。“鼠”字按笔顺写:
五、《躲雨》
有三子猴子耐不住林中的寂寞有三只猴子结伴下山,想看一看山下的景致。大概是贪看美景,他们竟没注意天阴下来,要下雨了。等他们想要回山上时,豆大的雨点已劈头盖脸地打了下来。恰巧,路旁有一座木屋,三个猴子喜出望外,决定进去躲雨。
第一个猴子一步跨到门口,却失望地咂咂嘴,转身对两个伙伴说:“倒霉,门关着的。”
第二个小猴子绕小屋转了一圈,垂头丧气地告诉大家:“窗子也都关着。”
第三个猴子嚷道:““我们快来开个会,想想办法吧!”
于是,三个猴子围成一团,冒雨开起了讨论会。它们设计了一个又一个进屋的方案,又一个接一个地被否定了。最后一致认为,木屋无法进去了,只好冒雨回山上。
忽然,刮来了一阵大风,把门吹开了。原来门是虚掩着的,根本就没锁。
1.写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喜出望外——否定——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大概——方案——
3.第2、3、4自然段分别描写3只猴子的表现。第一只猴子“”表现出兴冲冲的神态,“咂咂嘴”表现出无比之情。第二只猴子“垂头丧气”已经由失望转为懊丧。第三只猴子“嚷道”形象地描绘出他的心情。
4.这则寓言主要写讲述的是。告诉我们。
六、《苏红的画》第8、9自然段
苏红想了想,拿起笔,在弄脏的地方画了一只小花狗,小花狗懒洋洋地趴在()上,给画()了不少情趣。苏红满意地笑了。
爸爸看了,高兴地说:“看到了吧,孩子,好多事情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糟(zāo)。只要(),()往往能变成( )。”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读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在文中用“——”画出来)
3.用“只要﹍﹍就﹍﹍”写一句话。
4.苏红是怎样处理弄脏的画的?
七、聪明的小高斯
1785年,8岁的小高斯在德国的一所小学里念一年级。
有一天,老师给学生出一道数学题。他说:“你们算一算,1加2加3加4……一直加到100,看等于多少。”说完,他就坐在一边的椅子上,看着学生演算。不大一会儿,小高斯站了起来,手里举着小石板说:“老师,我算出来了……”没等小高斯说完,老师就不耐烦地说:“错了,重新算!”
小高斯敏捷地把算式检查了一遍,高声说:“老师,没有错!”说着走下座位,把小石板送到老师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