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水性质和运动(真题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海水的性质与海洋水体的运动(带解析)

高中地理 高考一轮复习全国各地最新试题分类汇编——海水的性质与海洋水体的运动(带解析)

海水的性质及海洋水体的运动(2021·徐州三模)红海是是世界上水温和盐度最高的海域。

红海表层海水水温高,200m水深处水温也达21℃。

图3为红海地区略图。

据此完成1~2题。

1.红海深层海水水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 地壳运动频繁B. 信风带控制C. 太阳辐射强烈D. 海洋生物繁盛2.红海海水表层盐度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 洋流性质B. 河流注入C. 海水交换D. 降水量(2021·河北高三二模)当涌浪在近岸碰到地势快速上升的海床,底部的海水运动受阻,上层海水仍持续运动,使得浪顶上涨,向下扣卷,这外近岸点我们称其为起浪点。

冲浪就是从起浪点冲向岸边,从起浪点到岸边的区域也被称为浪的破碎带。

据此完成下面3~4题。

3.青岛最佳的冲浪时机是()A.1月B.5月C.8月 D.11月4.管浪就是一个大浪卷成管形,冲浪者可以全身滑人其中。

下列条件有利于形成管浪的是()A.陡峭的海床地形 B.能量小的海浪C.连续的两道海浪 D.微弱的离岸风(2021·保定一模)2019年8月,一对澳大利亚夫妇在太平洋岛国汤加的瓦瓦乌岛(简称瓦岛)西侧洋面上遇到了一大片”漂浮的陆地,,地图上从未出现,远看像沙滩,近看才发现是由大量浮石密集而成。

研究发现这种石头主要成分为硅酸盐类,内部含有很多封闭的孔隙,故能浮于水中。

据此完成5~6题。

5.推断浮石的来源是()A. 由风自瓦岛吹落B. 珊瑚虫遗骸堆积C. 海底火山喷发物D. 洋壳张裂岩石上浮6.几个月后这片浮石群可能出现在()A. 菲律宾东部沿海B. 澳大利亚西部沿海C. 南极大陆沿海D. 澳大利亚东部沿海(2021·日照二模)绿潮是世界许多沿海国家近海发生的一种海洋生态灾害。

自2007年至2018年,浒苔爆发形成的绿潮在黄海连年暴发。

研究发现,浒苔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25℃,其生长消亡与盐度、营养盐、水温等因素有关。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13 海水的性质与海浪和潮汐 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13 海水的性质与海浪和潮汐 含答案解析

考点13海水的性质与海浪和潮汐一、选择题读海水温度曲线图,完成第1~2题。

1.影响曲线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的热力差异B.海水热容量C.大气环流D.太阳辐射2.若图中曲线①表示的是某地的海水温度垂直变化,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地位于高纬度海区B.随着深度增加,水温递减C.在水深1000米以下,水温变化幅度较小D.大陆架海区,水温变化最小下图为世界四个不同海域图。

读图,完成第3~4题。

3.对以上四个海域的盐度高低基本上没有影响的因素是()A.蒸发量B.降水量C.陆地径流D.洋流4.同一季节,造成①②海域水温差异的基本影响因素是()A.纬度B.海陆位置C.径流D.降水下图是世界大洋海水密度(单位:g/cm3)随纬度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5.读图可知,世界大洋海水密度()A.赤道附近海区海水密度最高B.南北纬30°附近海水密度最高C.赤道地区海水密度垂直差异大D.两极附近海区海水密度垂直差异大6.南半球深层海水密度比北半球普遍偏高的原因可能有()①南极大陆附近冷海水不断下沉,低温海水沿海床向低纬运动②北半球陆地面积大,河流径流量大,对海水有一定的稀释作用③北极地区为海洋,接受低纬输送的热量多,深层水温较高④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海洋深度深,深层海水受到压力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二、非选择题7.图1为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图,图2为某河口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图2(1)指出图1所示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2)简述M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对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

(提示:从水温升高和水温降低两个方面分析)(3)比较M、N两个海域表层海水温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4)M、N两个海域表层海水密度较低的是海域,试分析原因。

答案:1~2.1.D2.C第1题,曲线②表现的特点是随纬度增加,海水温度降低,故应为表层海水温度随纬度的变化,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

2024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水第十二讲海水性质与运动(解析版)

2024届新高考一轮复习专题四地球上的水第十二讲海水性质与运动(解析版)

2024届新高考专题四地球上的水第十二讲海水性质与运动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中口玉人一、单选题表层海水的水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下图是副热带海区海水温度立体空间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1-2小题。

1.图中洋流可能是()A.日本暖流B.东澳大利亚暖流C.千岛寒流D.秘鲁寒流2.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A.降低北上海轮航速B.缩小海水污染范围C.增加沿岸地区降水量D.降低沿岸地区气温【答案】1.D 2.D【解析】1.结合所学可知,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根据图可知,等温线向北凸,因此该洋流也应向北流;结合选项可知,千岛寒流和东澳大利亚暖流都是向南流动,BC错误;结合图中的等温线可知,图中深处等温线向上凸,表明洋流经过地的水温低于两侧,因此该洋流应为寒流,A错误,D正确。

故选D。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洋流为寒流,寒流降温减湿,因此会降低沿岸地区气温,D正确;该洋流是向北流动,因此不会降低北上海轮航速,A错误;洋流流动会扩大海水污染范围,B错误;寒流降温减湿,因此不会增加沿岸地区降水量,C错误。

故选D。

【点拨】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沿岸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①对渔场分布的影响:寒暖流交汇处以及上升补偿流附近,底层营养物质上涌,藻类以及浮游生物丰富,饵料充足,鱼类资源丰富。

①对海洋航行的影响: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且节省燃料;寒暖流相遇附近海雾较多,北极地区的冰山随洋流南下,都会影响海洋航行安全。

①对污染物的影响:一方面加快了污染物的净化速度,另一方面也扩大了污染物的影响范围。

流冰是冰块在风、浪、水流作用下流动的现象。

鄂霍次克海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边缘海,冬季海冰南下至北海道沿岸,形成著名的流冰景观。

图是某年鄂霍次克海冬季不同月份流冰分布的边界位置及其流冰景观图。

完成下面3-5小题。

3.丙月份最可能是()A.12月B.1月C.2月D.3月4.鄂霍次克海流冰现象会导致该海域冬季()A.上空空气湿度增加B.冰下海水密度减小C.上空空气温度提高D.冰下海水盐度升高5.影响该区域流冰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①气温①盛行风①大陆轮廓①地转偏向力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3.C 4.D 5.A【解析】3.丙月份流冰分布范围最广,边界离陆地最远,应该是最冷的月份,海洋水温最低的月份是2月,因此最可能是2月,C正确。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十年真题汇总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十年真题汇总

高考地理知识点复习《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十年真题汇总(2023·浙江卷)下图为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域表层海水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密度最低B.丁盐度最小C.甲盐度大于丁D.乙密度大于丙2.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其栖息海域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①大陆冰川融化①暖寒流的交汇①深层海水上升①西风漂流携带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D 2.C【解析】1.甲地纬度高,水温最低,密度最高,A错误;丁地水温最高,盐度最高,B错误;甲地水温低于丁地,所以甲地盐度小于丁地,C错误;乙地水温低于丙地,所以乙地海水密度高于丙地,D正确。

故答案选D。

2.依据题意,磷虾主要分布在约50S以南的环南极洲海域,而该海域南部有一股环绕南极大陆的南极环流,其水温很低,它在极地东风影响下向北流去时下沉。

而来自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暖流在南下时,遇到这股下沉的寒流,就形成上升流。

这股上升流可将深层海水中丰富的营养物质带至表层,使得微生物大量繁殖,成为磷虾摄食和栖息的理想场所,故①①正确;大陆冰川融化速度缓慢,提供的营养物质数量不大,①错;西风漂流为闭合的全球性环流,携带的营养物质少,①错。

①①正确,故选C。

(2023·浙江卷)读8月世界局部海洋表层盐度分布图。

完成下面小题。

3.P、Q附近洋流对流经地区的影响是()A.P沿岸降水增多B.Q附近海水温度降低C.Q沿岸降水减少D.P附近海水温度降低4.导致P、Q海域等盐度线向高值方向凸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A.洋流、洋流B.纬度、洋流C.径流、纬度D.洋流、径流【答案】3.D 4.D【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附近洋流由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为寒流,对流经地区有降温减湿的作用;Q附近洋流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低的海域,为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ABC错误,D正确。

202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好题选编练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202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好题选编练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2025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好题选编练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中国南极科考队调查发现,距今3.4万年以来,南极斯科舍海的东南部(下图)沉积物的来源主要受海洋锋(性质明显不同的两种或几种水体之间的狭窄过渡带)、西风带、海冰的迁移及南极冰盖的消长的影响。

冰期时,西风带与海洋锋北移;冰消期气候快速回暖,西风带与海洋锋南移。

南极大洋海洋生物生产力受营养盐、海水性质、运动等环境条件制约,冰消期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海洋生物生产力较强。

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威德尔海环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有()①海水密度差②极地东风③洋流“水障”④陆地轮廓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由于海洋锋表面大气受局部热力作用与大尺度背景气压共同影响,海洋锋附近海表面形成风速最小值。

推测导致冰消期海洋锋(西风漂流与威德尔海环流交界处)附近海表面风速最小的物理过程为()A.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反向叠加B.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垂直气压梯度反向叠加C.冷热不均→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反向叠加D.冷热不均→大气水平运动→垂直气压梯度反向叠加3.下列关于冰消期斯科舍海东南部海域海洋生物生产力较强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A.气温高,水温高,生物生长速度快B.极地东风增强,南极环流从东侧大陆架携带营养盐类增加C.浮冰面积减少,光照增强D.西风漂流南支增强,从南极半岛搬运的营养物质增加海边的植物,生存空间往往被挤压得非常有限。

为了开辟新的栖居地,很多植物的种子与果实落入大海,随洋流漂泊流浪。

能够通过漂洋过海传播种子的植物有100多种,这些植物统称为海漂植物,其中最典型的是椰子。

海漂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简称海漂种实)能够漂浮在海面随海水移动,在陌生的海岸登陆,在适宜的海岸生根发芽繁育。

垦丁地区位于台湾岛南端,调查发现,台湾垦丁海岸海漂种实丰富复杂。

下图示意垦丁的位置及其范围、轮廓。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描述台湾垦丁海岸成为全球海漂种实最重要分布地区的原因正确的是()A.热带低纬度地区,水热条件优越。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轮11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轮11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全国文综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安徽文综)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

读图,完成第4题。

4.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往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③寒流④暖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海南地理)某年3月P地(位置见下图)发生强烈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导致附近某核电站核物质泄漏,泄漏到海洋的核物质主要通过洋流扩散。

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中,环境受本次核物质泄漏影响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021·辽宁大连市月考)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欧洲人利用帆船不断向美洲运输马匹。

但航行到某一纬度附近海域时,帆船常因无风在原地停留几周,淡水和食物逐渐短缺,马匹被饿死。

后来,人们将帆船遇到无风条件而原地停留的现象,称为“马纬度现象”。

下图示意“当时欧洲人经好望角去往亚洲的部分航线图”。

据此完成6~7题。

6.若按图示航程航行,会经历“马纬度现象”的次数是( )A.1次B.2次C.3次D.4次7.途经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船员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①地——天气复杂多变,能见度小B.②地——冬季帆船可以顺风行驶C.③地——营养物质丰富,鱼群活跃D.④地——7、8月份行驶风平浪静(2021·天津期末)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水的运动》第13讲海水的性质与海水运动第2课时海水的运动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五章《水的运动》第13讲海水的性质与海水运动第2课时海水的运动

1.波浪及其影响 (1)海浪三种形式
【素能升华】
形式 风浪 风暴潮 海啸
成因 风力形成 强风引起 海底地质作用
实质 海水波动幅度较小
海面急剧升降 海水的整体运动
速度 较慢 较快 很快
(2)波浪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潮汐及其影响 (1)潮汐的形成原理
因三者的位置关系与月球的位置直接相关,所以,潮汐变化周期与月相变化周 期相似。
(1)1906年伶仃洋西部比东部( ) A.入海径流少 B.平均海平面高 C.海岸线平直 D.浅水区面积大 (2)与1906年相比,2014年珠江虎门潮差增大主要是因为( ) A.海湾形态改变 B.河流径流量减小 C.海水温度变化 D.河流含沙量减少
答案 (1)D (2)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1906年伶仃洋西部比东部浅水区面积大,D正确。 由图可知,伶仃洋西部口门多,入海径流多,A错误;伶仃洋平均海平面西部 和东部应该一样高,B错误;图中显示,1906年伶仃洋西部比东部海岸线曲折, C错误。第(2)题,读图可知,与1906年相比,2014年珠江虎门海湾明显变窄, 导致潮差增大,A正确;潮差大小受引潮力的大小、海岸与海底地形的影响而 不同,与河流径流量大小、海水温度变化关系不大,B、C错误;读图可知, 与1906年相比,2014年虎门海岸线向北扩展,海域面积变小,说明珠江含沙量 增加,D错误。
(2)影响航海线路的原因分析
海雾类型
形成原因
暖流带来丰沛的水汽,遇寒流冷却,水汽凝 寒暖流交汇处多混合雾
结成雾
夏季,在中低纬海区, 暖而湿的空气经过寒流上空时,由于下垫面 寒流流经海域多平流雾 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雾
冬季,在中高纬海区, 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蒸发水汽多,暖而湿 暖流流经的海域多海雾 的空气遇到冷空气凝结成雾

新高考地理海水的性质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解析版)

新高考地理海水的性质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解析版)

海水的性质、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1.(2022·北京西城·一模)2021年6月,在距日照海岸线130海里的黄海深处,我国首座深海渔场——“深蓝1号”网箱首次实施规模化收鱼,标志着我国首次规模化养殖高价值冷水鱼类(最适生存温度为12~18℃)取得成功。

图为多年夏季平均温度(℃)在水面以下5米、10米、25米层的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绘图表示甲处夏季水温垂直变化,据图说出夏季安置网箱的深度范围。

(2)运用海洋权益的知识,说明我国在此海域建立海洋牧场的合理性和意义。

(3)说明离岸养殖相较于近岸养殖的优势。

【答案】(1) 网箱应设置在10-25米深度的范围内。

(2)合理性:距海岸线130海里,处于我国专属经济区的范围内(其所在区域处于我国大陆架)。

意义:建立海洋牧场,开发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资源类型,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体现和行使海洋权益,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3)养殖空间更大;海区生态环境更优,水产品质较高;相比近岸养殖污染小【解析】该题以我国首座深海渔场——“深蓝1号”网箱和多年夏季平均温度(℃)在水面以下5米、10米、25米层的分布图等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海洋权益等方面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绘图能力,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维护国家领土权益的观念。

(1)由图可知,甲处夏季水温在深度5米处,水温在21-23℃之间,在深度10米处,水温在17-19℃之间,在深度25米处,水温为12℃,由此可画出甲处夏季水温垂直变化(注意:需要绘制横、纵坐标轴及坐标轴名称、水温变化用曲线表示);根据材料可知冷水鱼类最适生存温度为12~18℃,因此可知网箱深度应该放置在水温12~18℃的深度范围内,大致在10-25米之间。

(2)合理性:该区域距日照海岸线130海里,属于我国的专属经济区范围内,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所享有的权力包括: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因此所处位置合理。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解析版)

第11讲  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练习)(解析版)

第11讲海水的性质和海水的运动2022年7月,一座巨大冰山在北大西洋漂浮移动(见下图),造成局部海域温度和盐度异常。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冰山移动的主要动力是()A.自西向东的气流B.自西向东的洋流C.自东向西的气流D.自东向西的洋流2.与周边相比,异常海域()A.温度、盐度都高B.温度、盐度都低C.温度高,盐度低D.温度低,盐度高3.大海航行时冰山往往不易被观察到,主要是因为海上冰山()A.颜色太浅B.移动太快C.常被海雾笼罩D.常被海浪遮挡【答案】1.A 2.B 3.C【解析】1.冰山在北大西洋漂浮移动,造成局部海域温度和盐度异常,说明异常海域在冰山后方,冰山向东移动,动力方向自西向东,排除C、D选项。

异常海域在冰山后方,说明海水没有与冰山同步移动,动力不是洋流,排除B选项,冰山在北大西洋受盛行西风的推动作用,自西向东移动,A选项正确。

故选A。

2.7月,北大西洋处于夏季,冰山融化消耗热量,释放淡水,使相关海域温度、盐度降低,所以,与周边相比,异常海域温度、盐度都低,B选项正确,排除ACD。

故选B。

3.颜色浅,有利于观察,排除A选项;移动太快及常被海浪遮挡,不客观,排除B、D选项;冰山周边温度低,容易造成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海雾,C选项正确。

故选C。

【点睛】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植被五个方面,自然要素共同作用于本地,影响本地区自然环境以及人文要素。

当某一要素发生变动时,其他要素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纽芬兰附近海区曾是世界著名渔场,16世纪时这里鳕鱼群密集。

下图为北大西洋中高韩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

渎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①—①海域表层海水密度最高的是()A.①B.①C.①D.①5.纽芬兰渔场“鳕鱼群密集”的主要原因是()A.高纬冰山活动,带来大量的固体淡水B.洋流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海域污染小C.岛屿远离大陆,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D.寒暖流交汇的海域,浮游生物数量多【答案】4.A 5.D【解析】4.表层海水密度和温度密切相关,温度越低,密度越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水性质和运动(真题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海水性质和运动(真题解析)

真题解析1.(2005年江苏)我国某远洋科学考察船从青岛港起航,进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

下图是科考题船航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科考航线上a、b、c、d四处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是()A.a B.b C.c D.d(2)科考船途经了全球六大板块中的()A.3个板块B.4个板块C.5个板块D.6个板块答案:(1)C 解析:基础知识考查题,C点位于副热带海区附近,所以表层海水盐度最高。

(2)D 解析:根据航线,跨越了6大板块。

2.(2005上海)读印度洋周围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①②③④海区中,海水盐度最低的是(填写数码),判断理由是:。

(2)自然带E面积广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成因主要是(多项选择)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B.受东北信风影响C.地势平缓D.西岸有寒流流经(3)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带C→D的更替主要由于自然环境中条件的变化而引起。

(4)在自然带A、B、C、D中,名称相同的是(填写字母),它们都具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5)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底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次地震震中位置大致在(F或G)处。

当时,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时针方向流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海水盐度和温度、自然带等知识,要求考生有较好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1)①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大量河水注入稀释(2)ACD (3)纬度水分(4)AC 热带种植园农业(5)F 逆(反)3.(2005全国文综1)图4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

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

据此回答(1)~(3)题。

(1)图4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2)从图4中可以看出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3)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D.太行群山一霜叶红于二月花解析:(1) C由题意可确定①线是叶绿素含量线,根据课本知识可确定③是温度曲线。

第03讲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速递专题进阶提升卷(解析版)

第03讲 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速递专题进阶提升卷(解析版)

【一轮复习·必刷卷】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知识速递+专题进阶提升卷专题06 地球上的水第03讲海水性质和海水运动考点巩固卷考点速览考点01 海水性质考点02 海水运动考点01 海水性质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①①①分别表示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A.密度、温度、盐度B.盐度、温度、密度C.温度、密度、盐度D.盐度、密度、温度2.在大西洋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的地方,海水的()A.温度约为28°C B.纬度约为5°S C.盐度约为35.6‰D.密度约为1021.5kg/m33.①在甲处达到最高值的主要原因是()A.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B.降水少,蒸发旺盛C.受地表径流影响D.受藻类植物影响【答案】1.A 2.A 3.B【解析】1.图中①曲线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表示海水年平均温度;①曲线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海水年平均盐度大致由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①表示海水年平均盐度;一般情况下,由赤道向两极,海水温度变低,海水密度变大,①表示海水年平均密度。

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故选A。

2.根据图片,图中①数值大致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增加,为表层海水年平均密度曲线,其数值最低大约为10235kg/m3左右,纬度大约为15°N左右;图中①曲线数值自低纬向高纬逐渐减小,为表层海水年平均温度曲线,其在海水年平均密度最低,即15°N处的温度约为28①,A正确,BD错误;图中①曲线数值大致自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递减,为表层海水年平均盐度曲线,其在15°N左右的数值约为34.2‰,C错误。

故选A。

3.曲线①表示海水平均盐度,从图中看甲大致位于30°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较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所以盐度达到最高值,B正确;北大西洋暖流位于中纬度,不是影响甲盐度的额主要原因,A错误;如果受地表径流的影响较强,则海水盐度较小,不符题意,C错误;海水盐度与藻类植物关系不大,D错误。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4章 课时21 海水的性质

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1部分 第4章 课时21 海水的性质

课时21海水的性质1.海水的温度(1)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太阳辐射)支(海水蒸发消耗热量)情况,表层海水的温度状况还受到海陆分布、大气运动、海水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2)分布规律垂直分布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

1 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而1 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水平分布全球海洋表层的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季节分布同一海区的表层水温,夏季普遍高于冬季(3)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海洋生物的分布、海洋运输、大气温度影响很大。

思考海水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赤道附近,请说明原因。

答案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陆地对海洋表层水温影响较大。

在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陆地温度要比海洋温度高得多,同时陆地上方大气吸收的热量也比海洋上方大气吸收的热量多得多,这些热量传递给同纬度的海域,导致世界上水温最高的海域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北纬10°附近。

2.海水的盐度(1)主要影响因素:海水的温度、蒸发量、降水量、入海径流。

(2)分布规律: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约为35‰,以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

(3)对人类活动的影响①利用海水晒盐:日照充足、降水较少的沿海地区适宜建造晒盐场。

②利用海水制碱,从海水提取镁、溴等资源。

③对海水养殖而言,盐度的稳定性极其重要。

④海水成为淡水资源的重要补充。

特别提醒我国的三大盐场分别是长芦盐场、布袋盐场和莺歌海盐场。

长芦盐场位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渤海沿岸,布袋盐场在台湾岛西南沿海,莺歌海盐场位于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西南海滨,主要生产食用盐、工业盐。

3.海水的密度(1)影响因素: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

一般来说,海水的温度越高,密度越低。

(2)分布规律方向分布规律水平方向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垂直方向中低纬度海区一定深度内海水密度基本均匀,往下(一般至1 000米深)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迅速增加,再往下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高纬度海区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变化较小特殊情况某海水层中出现海水密度随深度增大而减小的情况,称为“海中断崖”1.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地理考点复习《海水的性质和运动》真题练习含答案(2023·湖南)下图为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④处,盐度最低的是()A.①B.②C.③D.④2.关于图中海水流向的表述,正确的是()A.表层海水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B.表层海水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C.底层海水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D.表层和底层海水均流向地中海【答案】1.A 2.B【解析】1.读图中盐度等值线判断可知,①处盐度约为35.5‰~36.0‰,①处盐度约为37.0‰~37.5‰,①、①处盐度约为38.0‰~38.5‰,因此四处中盐度最低的是①处,A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选A。

2.盐度高的海水密度大,从底层流向盐度低的海区,则盐度高的海区水位下降,盐度低的海区海水在表层流入盐度高的海区,图中显示,大西洋的盐度低于地中海,则表层海水从大西洋流向地中海、底层海水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密度流也称异重流,是洋流的一种。

主要由重力和密度差异所引起静压力导致的高密度流体向低密度流体下方的侵入。

引起密度差异的因素有温度、溶解质含量及混合物含量等,如工厂废热水排入河中形成温差异重流,淡水与盐水交汇形成盐水异重流,河流挟带泥沙形成的浑水异重流等。

(2023·四川)图示意世界局部海域洋流分布。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图中①洋流形成的盛行风是()A.东南信风B.盛行西风C.极地东风D.西南季风4.图中②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A.增温减湿B.增温增湿C.降温减湿D.降温增湿【答案】3.B 4.C【解析】3.图中①洋流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自西向东流,与盛行西风的风向一致,为风海流,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图中①洋流为北半球自北向南流的寒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如北大西洋暖流使得俄罗斯北部的摩尔曼斯克港终年不冻;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如秘鲁及澳大利亚西海岸等荒漠环境的形成和沿岸寒流有很大关系。

专题18 海水运动与海水性质的相关变化(解析版)

专题18 海水运动与海水性质的相关变化(解析版)

专题18 海水运动与海水性质的相关变化海水的运动最主要包括潮汐、风暴潮以及洋流,风暴潮在2023年的高考试题中有出现,但主要的考点仍落在洋流的视角。

除此之外,还是海水性质的考察也是重点,其也和海水运动结合,需要梳理海水运动和海水性质的相关系。

一、海水运动——洋流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有:波浪、潮汐、洋流。

洋流的分布格局受多个因素的作用,要掌握洋流分布的影响因素;洋流的运动方向可以分为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大尺度的大洋表层洋流的动力是盛行风,局部海区(特别是盐度差异的海区)存在水平方向的密度流;垂直方向主要有上升和下沉,上升多为补偿流,下沉多是由于密度增大(温度降低,密度变大)1.(2023·广东·统考高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海背靠亚欧大陆,冬季其西部沿岸海城常有海冰形成。

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具有重要影响。

在寒冷的末次冰期最盛期(距今约21—18千年),日本海几乎与外海分隔。

在随后气候转暖过程中,于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再次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

距今约8千年以来,日本海西、中和南部海城的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才呈现同步增强特征。

图示意日本海位置及其现代洋流分布状况。

(1)分析在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显著降低的原因。

【答案】(1)距今约17—15千年期间,气候变冷,日本海西部近岸海域表层海水迅速冷却,形成海冰,上、下层海水密度差减小;冬季风势力增强,对马暖流势力减弱;北部海域结冰,寒流减弱,寒暖流交汇减弱,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降低;气温降低,南北侧环流减弱,西部上、下层洋流交换减弱。

【解读】(1)由材料信息可知,距今约17-15千年,气候再次变冷,海冰大量形成,导致上、下层海水密度差减小;洋流系统中寒暖流交汇会导致海水搅动,引起上、下层海水交换;气候变冷,冬季风势力增强,对马暖流势力减弱;北部海域结冰,寒流减弱,导致寒暖流交汇减弱,上、下层海水交换强度降低。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过关8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有解析)

2022届新高考地理一轮考点过关8海水的性质和运动(有解析)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考试要求1.能运用图表资料,归纳总结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间变化、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2.能够运用图像资料说明波浪、潮汐和洋流的成因、作用及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题组冲关]题组一海水的温度1.下列有关海水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岸的地形、气象、洋流等都是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B.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C.海洋对大气有调节作用,海洋上空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快D.有暖流经过的海区的水温都高于寒流流经的海区A[世界大洋表层海水温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而不是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海洋对大气有调节作用,海洋上空比陆地上空的气温变化慢。

同一海区,有暖流经过的海区的水温高于寒流流经的海区,但不同海区有差异。

]读某海域水温(单位:℃)分布图,完成2~3题。

2.图中甲半岛是()A.山东半岛B.辽东半岛C.雷州半岛D.朝鲜半岛3.下列与图示信息相符的是()A.2月份表层海水南北温差小于8月份B.2月份与8月份60米以下海水温度变化不大C.8月份表层与深层海水温差小于2月份D.8月份与2月份表层海水东西温差均在10 ℃以上2.A3.B[第2题,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可以判断为山东半岛。

第3题,2月份表层海水南北温差约为8 ℃,8月份表层海水南北温差约为2 ℃,2月份南北温差大于8月份;8月份60米以下深层海水水温为10 ℃,2月份为8 ℃,变化不大;8月份表层与深层海水温差大于2月份;8月份和2月份表层海水东西温差均在10 ℃以下。

][核心精要]一、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1)垂直分布规律位置变化规律总体趋势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水温一般最高深度差异1 000米以上,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大1 000米以下,随深度变化幅度很小(2)水平分布规律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同一季节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同一海区夏季水温普遍高于冬季2.海水温度的影响题组二海水的盐度下图为某世界著名海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高考地理《海水的性质、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海水的性质、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经典题型含答案

高考地理《海水的性质、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经典题型含答案一、选择题[2024·广东卷]峡湾是冰川U形谷后期被海水淹没而形成的槽形谷。

极地气候峡湾几乎常年被海冰或冰川覆盖,而温带气候峡湾全年几乎没有海冰覆盖。

如图示意在北半球发育极地气候峡湾的甲地和发育温带气候峡湾的乙地位置。

据此完成1~2题。

1.与甲地对比,温带气候峡湾在乙地发育的主要原因是乙地()A.冬季白昼的时长更长B.受到了暖流增温影响C.经历了更强的构造运动D.海平面上升的幅度更大答案:B解析:由材料信息“峡湾是冰川U形谷后期被海水淹没而形成的槽形谷。

极地气候峡湾几乎常年被海冰或冰川覆盖,而温带气候峡湾全年几乎没有海冰覆盖”可知,两种类型的峡湾地貌在成因及形成过程等方面基本一致,但在景观上差异明显。

综上,可推测导致甲、乙两地景观差异的关键在于峡湾内的温度,构造运动强度、海平面上升幅度对两地温度的影响较小,不是影响两地发育不同类型峡湾地貌的主要因素,C、D错误。

由图可知,甲、乙两地纬度相近且均在北极圈以内,冬季均会出现极夜现象,即使处于非极夜时期,昼长相差也不大,昼长并非两地发育不同类型峡湾地貌的主要影响因素,A错误。

由所学知识可知,甲地受东格陵兰寒流影响,温度较低;乙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度较高,因此温带气候峡湾在乙地发育,B正确。

2.研究发现,极地气候峡湾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累积速率往往较温带气候峡湾低,主要是因为极地气候峡湾区()①植被覆盖度更低②入海的径流更少③海水的盐度更低④波浪的动力更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植被是有机碳的重要来源。

极地气候峡湾区由于温度较低,植被生长缓慢,植被覆盖度较低,这意味着峡湾沿岸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的生产和供应能力较弱,输入峡湾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数量少,因此极地气候峡湾沉积物中有机碳的累积速率低,①正确。

极地气候峡湾区沿岸的降水和冰川融水相对较少,且由于冻土的存在,地表水的下渗受到限制,导致入海的径流较少,径流是陆地有机碳向海洋传输的关键纽带,入海径流少导致输入极地气候峡湾沉积物中有机碳的量少,累积速率低,②正确。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14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2版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练习14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含解析新人教版

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读图,完成1、2题。

1.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纬度范围是 ( )A.南北纬10°之间B.南北纬10°~40°C.南北纬30°~60° D.南北纬50°~80°2.若全球降水量、热带蒸发量、温带径流量最大值所在纬度范围分别为①②③,则海洋表层盐度( )A.①>②>③B.①>③>②C.②>①>③ D.②>③>①1.B 2.C解析:第1题,从图中折线的变化可知,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时,降水量折线位于蒸发量折线之下,即南北纬10°~40°。

第2题,盐度主要受海域降水量和蒸发量的综合影响,热带蒸发量最高的海域位于南纬10°~20°的海域,盐度较高;全球降水量最大的区域位于热带雨林区,这里大量的降水对盐度有稀释作用,而且多雨的天气也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蒸发量减弱,盐度也减小;温带径流量最大的区域是南纬50°~60°,这里温度较低,蒸发微弱,大量径流汇入海洋,对海水有稀释作用,成为三个海域中盐度最低的海域。

(2021·青岛模拟)海洋研究者常采用海表温度、海平面2 m气温、海平面10 m经向风(南北向风)和海平面 2 m气温积温等参数用于诊断海洋气象因子与海冰面积的关系。

下图示意2020年某时段我国某海域气象因子与海冰面积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3、4题。

3.表示该海域海冰面积变化曲线的是( )A.①B.②C.③D.④4.2月9日~10日海冰面积异常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前一日( )A.海表温度上升B.海平面2 m气温积温上升C.海平面2 m气温上升D.风向由偏南风变为偏北风3.A 4.C解析:第3题,读图,这是我国某海域1月初至3月初的气象因子与海冰面积变化曲线,冬季我国东部海域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图中标注的海平面10 m经向风大多时呈现负值,说明海平面10 m经向风正值应为南风,比较温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题解析1.(2005年江苏)我国某远洋科学考察船从青岛港起航,进行环球大洋科学考察活动。

下图是科考题船航线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科考航线上a、b、c、d四处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是()A.a B.b C.c D.d(2)科考船途经了全球六大板块中的()A.3个板块B.4个板块C.5个板块D.6个板块答案:(1)C 解析:基础知识考查题,C点位于副热带海区附近,所以表层海水盐度最高。

(2)D 解析:根据航线,跨越了6大板块。

2.(2005上海)读印度洋周围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①②③④海区中,海水盐度最低的是(填写数码),判断理由是:。

(2)自然带E面积广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成因主要是(多项选择)A.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B.受东北信风影响C.地势平缓D.西岸有寒流流经(3)自然带A→B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异规律,自然带C→D的更替主要由于自然环境中条件的变化而引起。

(4)在自然带A、B、C、D中,名称相同的是(填写字母),它们都具有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5)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底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这次地震震中位置大致在(F或G)处。

当时,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时针方向流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海水盐度和温度、自然带等知识,要求考生有较好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答案:(1)①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有大量河水注入稀释(2)ACD (3)纬度水分(4)AC 热带种植园农业(5)F 逆(反)3.(2005全国文综1)图4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

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

据此回答(1)~(3)题。

(1)图4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2)从图4中可以看出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3)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D.太行群山一霜叶红于二月花解析:(1) C由题意可确定①线是叶绿素含量线,根据课本知识可确定③是温度曲线。

(2) B 根据温度曲线图直接确定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3)D 由温度曲线知长江口表层水温为17℃可知,测量时间应为春秋季节。

而“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为初春。

4.(2005年全国文综一)一艘油轮从波斯湾驶往我国沿海。

6月下旬经马尔代夫附近海域、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该油轮()A.先顺水航行,后逆水航行B.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C.可以不经过吉隆坡西南海域D.航行期间,雨少晴多解析:B 6月下旬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附近,而马尔代夫附近海域至马六甲海峡到新加坡基本在赤道附近,所以船上桅杆的日影始终出现在南侧。

6月下旬北印度洋吹西南风,暖湿的西南气流从印度洋吹到陆地上来,形成热带季风的湿季,同时西南风将海水向东吹,形成北印度洋夏季洋流,所以向东航行的船只在此段顺水顺流。

又因吉隆坡位于马来半岛上,油轮要到达新加坡必须经过其南部海域马六甲海峡。

5.(2006年上海)读“太平洋沿岸局部地区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在全球六大板块中,图中E地所属的板块是(单项选择)A.非洲板块B.太平洋板块C.南极洲板块D.美洲板块(2)F区域的自然景观主要是(单项选择)A.森林B.草原C.荒漠D.草甸(3)从地域分异规律看,自F区域向G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是地带性的表现。

F地所属气候类型区东西狭窄,呈带状分布,其主要原因是。

G区域的气候类型为气候。

(4)H海域成为世界著名渔场的原因是(5)20世纪下半叶以来,H海域表层海水多次异常升温,造成气候反常,鱼群大量死亡。

这一现象被称为现象。

(6)请在图中粗虚线上添加方向箭头表示H海域洋流的流向,并画一条示意曲线表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特点。

解析:E地在南美大陆上,属于美洲板块,由于秘鲁寒流的影响,南美洲的热带荒漠由副热带地区延伸到赤道附近,故F地属于荒漠景观。

F、G两地域在南北方向上更替,以热量为基础,属于纬度地带性的表现。

由于安第斯山地的阻挡,南美西岸的气候带较为狭长,H海域由于秘鲁寒流的影响形成世界著名渔场,秘鲁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

答案:(1)D(2)C(3)纬度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紧逼海岸地中海(4)涌升流带来下层海水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吸引大批鱼群(5)厄尔尼诺(6)(绘图)箭头朝北等温线向北弯曲或向北延伸6.(2006年全国文综2)资料表明,近年来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加快,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增强。

同期,墨西哥湾暖流较为稳定,北大西洋暖流速度减缓。

据此并读上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处洋流流速的变化表现为(加速或减慢)(2)B处海水蒸发量增加,对同纬度东岸陆地造成的影响及原因。

我国可能受此影响的地区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洋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考生读图分析能力。

根据资料和地图分析A处为北海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洋流流速减缓。

B处海水蒸发最增加,上升水汽增加,其冬春的降水量也增加。

题目中所言“同纬度东岸陆地”很容易让人误解为大陆东岸。

新疆南部不受大西洋气流影响。

答案:(1)减慢(2)增温增湿(降水量增加,增加其冬春的降水量),上升水汽随西风(带)进入欧洲(亚欧)大陆新疆北部地区(或西北地区)(2006全国文综2)下图是西经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问题。

7.三个观测站中A.○1位于大西洋B.○2的纬度位置最低C.○3的海底地形是大陆架D.0-1km之间,○1的水温变化比○2大解析:B 此题考查了海水垂直变化方面的有关知识,着重考查勒读图析图能力和比较分析能力。

由题目提供信息可知170°W在太平洋,①~③处纬度高低是由大洋表面水温决定的。

从③处表层水温图来看,②处水温最高,因为大洋表层水温分布是从低纬向高纬降低的,所以②处的纬度位置最低。

8.(2006年江苏地理)下图是“某区域沿回归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B.b山脉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挤压而成C.c地处于世界最大的河流流域D.d所在地形区为东非高原(2)流经e海域的洋流A.为西澳大利亚寒流B.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洋流C.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D.由高纬流向低纬(3)e海域与f海域的温度(T)、盐度(S)相比c700600500ba f edA.T e>T f; S e>S f B.T e>T f; S e<S f C.T e<T f; S e>S f D.T e<T f; S e<S f解析:(1)B 根据图示信息可判断该地为南美洲。

(2)D 流经e海域的洋流为秘鲁寒流,由高纬流向低纬。

(3)D 同一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区温度和盐度大于寒流流经海区。

9.(2006年重庆)图中数码1-7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

读图回答问题。

(1)甲大陆北端地处两大板块交界地带,这两大板块是A.亚欧板块、非洲板块B.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非洲板块D.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2)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A.1与5 B.1与6 C.3与5 D.3与6(3)与1所处纬度相当的表层海域相对于7东侧表层海域A.温度高、盐度低B.温度高、盐度高C.温度低、盐度高D.温度低、盐度低解析:(1)A 由题可知该大陆的自然带以①为中心对称分布,此现象非洲最具有代表性,特别是20°E。

结合板块位置可得到答案。

(2)C 由上题可推出①自然带为热带雨林带;结合沿南纬某纬线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只有澳大利大陆才具备这种特征。

(3)A 本题主要考查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①为赤道附近温度高,⑦为副热带地区附近,根据温度和盐度分布规律可确定。

10.(2006年北京)下图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A.35°B.25°C.20°D.15°(2)影响美国飓风(台风)多形成于()A.○1B.○2C.○3D.○4(3)图示四个区域中()A.○1主要受风海流影响B.○2主要受寒流影响C.○3是世界著名大渔场D.○4主要受密度流影响解析:(1)D 在图中180°附近作一经线,可以看出与台风最北界线相交大约为北纬15°左右。

(2)D 此题是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及台风(飓风)的发生地区,美国的飓风多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③和④为美国附近地区且④为美国的东南部。

(3)A 此题考查的是空间定位,从图中可以看出①位于75°E、10°N左右,应为印度洋海区,此地的洋流是典型的风海流,冬季受东北季风的影响,洋流逆时针方向,夏季相反。

故A正确。

②地位于120°E以东,15°N左右,应为菲律宾以东海面,此地为北赤道暖流,故B错误。

③位于北美洲西部,没有著名大渔场。

④为北美洲东南沿海,该地区为墨西哥湾暖流,典型的风海流,故D错误。

11.(2006年全国文综二)资料表明,近年来北冰洋海冰融化速度加快,流出北冰洋的洋流增强。

同期,墨西哥湾暖流较为稳定,北大西洋暖流速度减缓。

据此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处洋流流速的变化表现为(加速或减慢)(2)B处海水蒸发量增加,对同纬度东岸陆地造成的影响及原因。

我国可能受此影响的地区是。

分析:根据资料和地图分析A处为北海海域,有北大西洋暖流经过,洋流流速减缓。

B处海水蒸发最增加,上升水汽增加,其冬春的降水量也增加。

答案:(1)减慢(2)增温增湿(降水量增加,增加其冬春的降水量),上升水汽随西风(带)进入欧洲(亚欧)大陆新疆北部地区(或西北地区)12.(2006年四川)在人类社会近现代发展史上,出现过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一艘海轮于2006年1月5日上午8时(当地区时)从B国港口城市②起航,经过28天13小时到达A国港口城市①,到达时当地区时为月日时。

该海轮起航时,阳光洒满海面,海轮的影子朝向方向。

(2)为节省燃料,海轮一路上尽可能顺洋流沿最短航线航行,在B国沿海航行时助航的洋流名称是:。

假定海轮旗帜的飘向只受盛行风向影响,则整个航程中旗帜飘向的变化依次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