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13课导学案
七年级上历史部编人教版第十三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
七年级上历史部编人教版第十三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东汉的建立。
2、掌握“光武中兴”的内容。
3、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社会动荡。
4、了解黄巾起义对东汉的影响。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为四卷:第一卷有志者事竟成—东汉的建立西汉凋谢与东汉建立:自主学习:(时间)公元______,外戚_______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公元________,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_,史称________。
他就是光武帝。
合作探究:想一想:刘秀登上皇帝宝座之后面临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和经济状况?刘秀登上皇帝宝座后,面临的是一副残破到极点的烂摊子。
与刘秀同时代的冯衍有一段话描写当时的状况说:“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桓冯列传》第二卷秀怀柔光武兴—东汉的兴盛合作探究:光武帝措施的实施给东汉带来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卷祸起外戚宦官—东汉的衰亡1.外戚宦官专权合作探究1:想一想:阅读材料思考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应了东汉的皇权掌握在谁手中?材料一: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帟,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
《后汉书·皇后纪上》材料二:和帝即祚幼弱,而窦宪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由亲接,所与居者,为阉宦而已。
故郑众得专谋禁中,终除大憝,遂享分土之封。
超登宫卿之位。
于是中官始盛焉。
《后汉书·宦官列传》合作探究2: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候。
”(大意是: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最后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奸佞小人,反倒封侯拜相,享尽荣华富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导学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3课东汉的兴亡【课标要求】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学习目标】1.知道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及黄巾起义。
2.通过比较“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共同原因和作用,基本掌握历史比较法的运用方法。
3.通过对光武中兴原因出现原因分析,认识王朝的兴亡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
从而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学习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学习难点】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学习过程】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光武中兴”;第二部分为“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第三部分为“黄巾起义”。
一、光武中兴1.阅读教材,讲述东汉政权的建立(包括背景、时间、人物、都城)2.东汉建立之初,当时统治者(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3. 光武帝以“柔术”治天下与西汉时“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异同?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阅读教材,回答。
(1)外戚、宦官各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能够专权?(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什么后果?2.材料: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三、黄巾起义1.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黄巾起义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领导者、口号、结果)2.材料分析。
材料一“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
”(1)这是当时的一首民谣。
想一想,这首民谣反映出民间什么样的情绪?材料二《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响应。
”(2) 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自主建构】【直击中考】1.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2.东汉的首都在()A.长安 B.洛阳 C.大泽乡 D.巨鹿3.()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含答案解析)-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1)学习目标:1.知道东汉的建立者、时间、都城。
(时空观念)2.知道光武帝巩固统治的基本措施及光武中兴。
(历史解释)3.通过学习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和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学习东汉的兴衰史,认识到社会安定是国家富强的基础和前提。
(史料实证、唯物史观)2)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黄巾起义的基本史实,东汉光武中兴局面形成的原因学习难点: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一)光武中兴1.西汉灭亡:公元年,外戚夺取政权,建立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光武帝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史称。
3.措施:(1)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
(2)合并,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3)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4.表现: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无法主政。
、交替专权。
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1.背景:东汉后期,朝政腐败,时局动荡,人民困苦,民间反抗情绪蔓延。
2.概况:年,爆发了由创立太平道的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起义军头裹,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
3.结果: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黄巾军受到重挫,最后被镇压下去。
黄巾起义主力虽然失败,但其余部坚持斗争了20多年。
4.影响:沉重地打击了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1.西汉灭亡后,接着建立的新政权是新朝,而非东汉。
2.黄巾起义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它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并没有直接导致东汉政权灭亡。
探究一: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和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比较探究二:东汉衰败的原因探究三: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有哪些?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知识拓展】刘秀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6年腊月初六公元57年二月初五),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兰考),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进展导学案2
七年级上册第13《两汉经济的进展》导学案2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学生回答犁壁、耧车、水排对生产进展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生产工具对生产的庞大增进作用。
引导学生观看书中《东汉牛耕图》、《耧车》,分析两种工具的功能,锻炼学生识图能力同时意识到历史文物的价值。
能力方面:通过学生自己填写“战国秦汉经济进展简表”熟悉到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并培育学生归纳能力。
通过了解“两汉农业和手工业有哪些新的成绩”培育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思想方面:两汉是我国封建经济的进展时期,农业、手工业有专门大进展,涌现出许多领先世界的成绩,咱们应该为之自豪和自豪。
二、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农业的新成绩、手工业的兴盛。
教学难点:耕具的改良、手工业技术的提高。
三、教学思想:充分利用书上的内容和补充的资料吸引学生的爱好,设计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试探,使学生把握汉代农业、手工业的新成绩“新”在哪里。
四、教学进程:导入: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进展的重要时期。
汉代的统治者,实行了一些缓和阶级矛盾和重视农业的政策,通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呈现出新的面貌,而且有它显著的特点。
本咱们将学习两汉农业、手工业的新成绩,商业和都市的新气象。
教学新:一、农业的新成绩.兴修水利农作物的生长离不开水,农业的进展离不开水利建设。
两汉重视农田水利的兴修。
汉武帝和汉明帝时,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
汉初,黄河多次决堤,造成严峻的水患。
汉武帝征调几万民工前去修治,并亲自巡视黄河工地,命侍从文官武将都去背柴,堵塞决口。
尔后黄河在80年间没有发生大的水患。
东汉时,黄河河道南移,黄河下游泛滥成灾,淹没了几十个县,“百姓怨叹”,汉明帝时,在闻名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下,黄河流域的几十万劳动人民用了多种方式,通过一年时刻,排除水患,稳固了河道,使泛区广大土地从头取得耕种,并引黄浇灌大片土地,为进展农业生产制造了条。
尔后800年间,黄河没有改道,水患也减少了。
2.改良农耕技术和耕具汉代的耕具有专门大改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 第13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导学案
学校:荥阳市第四初级中学科目:七年级历史上册编号:013课题:第三单元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编写人:审核组长:审核领导:温馨寄语:认真阅读,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加深理解。
【学习目标】1、掌握两汉时期水利兴修;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及商业繁荣的表现。
2、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这是值得骄傲的;这与两汉长期的政治统一是分不开的。
【学习重点】“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学习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
【学法指导】 1、依据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课本,并且在课本上做标记。
2、在合作探究时,要积极主动,多交流,多思考,多发言。
【学习过程】一、复习旧课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分别在政治和思想上采取了哪些措施?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前课内容导入,如提问:西汉和东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什么经济政策?出现了什么局面?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在课本上用红笔标出,并记忆)农业的成就1、水利:西汉__________、东汉__________治理黄河2、农具: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工业的成就1、丝织业:①______________②代表____________2、冶铁业:①_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铁制兵器代替青铜兵器。
③ _________我国最早发明炒钢技术商业繁荣1、大一统的经济措施及作用:_________________2、东西二京:长安、洛阳①规模宏大:人口_________、________。
②布局合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商业区___________市三、合作探究1、讨论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2、P72页动脑筋3、P75页活动与探究四、教师释疑1、农耕技术的改进:一是农具的改进,包括犁壁和耧车的发明;二是牛耕技术的改进,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法。
13课导学案答案
13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1. biàn chā sǒu zhuǎn 2. sāi quán 3. jiàn juàn tán kāi
二、(一)1.画去:xiàn dǎng dìng bǎn dāng
2.小嘎子“单凭力气”是无法胜过“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的胖墩儿。
于是,当胖墩儿提出“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的问题时,小嘎子很自然地选择了“随便摔”。
3.(1)蹦来蹦去(2)推拉拽顶(3)钩
(4)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
(二)1.骆驼祥子祥子老舍 2.同样的。
3.外貌描写。
(三)1.一声连着一声,是不是,所以,顿时
2.(1)擦擦眼泪。
(2)两根。
(3)顿时,立刻
3.吝啬,爱财胜过生命。
“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他把两眼睁得滴流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
三、AB。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13、14课导学案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导学案课题: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主备人:陈忠堂审核人:【学习目标】1.掌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的发明、火药的改进应用史实。
2. 培养学生振兴中华、赶超世界先进科技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教学流程】一、目标引领,自主学习(14分钟)1、导入新课(2分钟)绽放在我们面前的绚丽的烟花和爆竹,其主要成分是火药。
火药的巨大威力还展现在军事中,而火药的故乡则是我们中国,它被列为四大发明之一,今天让我们共同探究一下它们的发明历程吧。
2、呈现目标:(2分钟)投影幻灯片初始学习目标(教师出示,学生阅读)3、独立自学(用10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自主学习第一课,解决问题:1、印刷术:北宋______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____年。
2、______。
_______并开始应用于______事业。
_____。
影响:_____的发明和应用,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唐朝中期:书籍已有____的记载。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_______宋元时:广泛用于____。
4、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和。
(二)、自主学习第二课,解决问题:1:北宋史学家编写的《》,是一部体通史,叙述了从到的历史。
2:宋朝杰出的词人有、、等。
3:苏轼的代表作是《》,他的词、。
女词人李清照的词,。
辛弃疾的词的特点是。
4:元朝剧作家是,其代表作是《》。
5:宋朝画家画的《》;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
书法方面:“宋四家”是指、、、。
二、交流释疑,合作互学(15分钟)(一)合作交流。
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何不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对世界文化有何贡献?(二)、交流展示:分小组展示合作探究成果(三)、点拨释疑:教师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点拨释疑。
四大发明对中华民族文明和世界文明作出了什么贡献?三、练习反馈,展示评学(16分钟)选择题:1、观察右图仪器,想一想,这一仪器什么时候开始用于航海事业()A.唐朝B.北宋C.南宋D.明朝2、活动课上,老师问同学们,如果你是宋朝人,你已经懂得哪些新的科学技术?同学们众说纷纭,你认为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A.用黏土制成陶活字,然后排版印刷B.能制造火药武器C.掌握了转轮排字技术D.将磁化的钢针固定在一个刻有方位的盘中,用来指向。
初一历史13课导学案
1、P72“动脑筋”题。
2、P75“动脑筋”题。
3、两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发明有哪些?
4、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
结合课件,反思总结,拓展知识,能力提升
达标检测,学以致用:
一、单选题
1、两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的皇帝是()
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后汉书》
(1)图中展示的是什么工具?由谁发明的?
(2)材料所说的用力少指的是用什么作动力?
(3)这项发明与欧洲相比有何重要的地位?
4、汉武帝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根本目的是()
A.抑制商人谋取暴利B.便利商业活动
C.增加政府收入D.加强中央集权
5、小明家中有一枚五铢钱,请你判断一下,这种钱币最早铸于什么时期()
A.战国时期B.西周时期C.秦始皇时期D.汉武帝时期
6、著名科学家张衡在文学方面也很有造诣,他的《两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其中的两京指的是两汉的都城()
课题: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编号:13
七年级历史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组_____号
主备人
审核人
课型
展示交流课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
目标
1、知道两汉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
2、认识两汉时经济方面取得的许多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
①汉文帝②汉武帝③汉明帝④汉元帝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早在哪一个历史时期,我国就能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及黄巾起义。
2.掌握“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共同原因和作用。
3.了解王朝的兴亡与统治者的治国方略息息相关。
【学习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学习难点】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课前预习】1.我国历史上的“光武中兴”是在谁的统治时期()A.刘邦B.刘秀C.刘禅D.刘表2.公元25年,东汉建立,定都()A.洛阳B.西安C.开封D.南京3.黄巾军起义的领导者是()A.陈胜B.吴广C.张角D.王莽4.“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主要是指这一时期()A.农民负担较轻B.统治者清廉C.社会较为安定,经济发展D.经济繁荣【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互学探究】1.阅读教材,讲述东汉政权的建立(包括背景、时间、人物、都城)2.东汉建立之初,当时统治者(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出现了怎样的盛世局面?3.外戚、宦官各是什么人?他们为什么能够专权?4.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什么后果?5. “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以及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分别是什么?【展示交流】小组展示,各组互评,教师点拨。
【课堂小结】【课堂练习】1.西汉灭亡,建立新朝的外戚是()A.王莽B.王猛C.王导D.刘秀2.东汉初期,政治经济得到发展,史称()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D.贞观之治3.多次下令释放女婢,减轻农民负担的皇帝是()A.汉高祖B.汉武帝C.光武帝D.汉文帝4.东汉末年发生的农民起义是()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起义C.项羽起义D.黄巾起义5.后世将刘秀建立的政权称为“东汉”的原因是()A.其统治区域相对于前朝而言在东方B.刘秀起兵于东方C.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和生机D.刘秀政权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东面6.汉朝可以分为西汉和东汉,东汉的都城是()A.咸阳B.洛阳C.长安D.殷7.在中国古代,皇帝的母亲和妻子一族统称为()A.外戚B.宦官C.将军D.豪强8.东汉后期交替专权是()A.外戚和将军B.外戚和宦官C.将军和宦官D.将军和豪强9.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的()A.夏朝B.商朝C.汉朝D.新朝10.东汉的建立者是光武帝,他的名字是()A.刘邦B.刘彻C.刘秀D.刘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点:《第13课东汉的兴亡》是本单元的第五课,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课从西汉灭亡东汉建立,并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到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再到东汉后期黄巾起义,清晰地再现了大汉王朝在东汉时期由治到乱的全过程。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知道两汉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
2、初步培养综合归纳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两汉时期经济方面取得的许多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两汉经济发展的表现【学习过程】一、独立试航(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西汉帝时期,治理黄河,黄河在以后的八十多年,黄河下游没有发生过大水灾。
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主持修河,在以后的八百多年里,黄河没有改道。
2、汉代的丝织品已经使用,染色技术也很高,能织出精美的花纹,深受中外人民的喜爱。
汉代冶铁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先列。
东汉的南阳太守 ,发明了 ,利用鼓风冶铁,节约了人力,提高了冶铁的质量,这项发明比欧洲早多年。
3、汉武帝时期将地方的权和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汉代的商业繁荣,两汉的都城、是当是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
4、思考:“动脑筋”一(第72页)、二(第75页)和“活动与探究”。
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第一子目:治理黄河和农业的进步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结合图,师讲解主要内容;3、讨论解决“动脑筋”一。
第二子目:丝织和冶铁技术的提高1、指名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主要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教师讲解主要内容。
第三子目:加强中央集权的经济措施1、指名说出自己学到的知识,师适当引导、补充;2、师讲解主要内容;3、讨论解决“动脑筋”。
活动与探究(小组竞赛:每小组各出1名代表,选其中一道题竞答;其他组同学可修正、补充;师及时引导、点拨、评价)三、扣标整合(围绕学习目标,梳理知识,形成网络)西汉______时治理黄河水利东汉明帝时______治理黄河农业的进步耕犁:安装了_______(二牛抬杠耕作方法)农具耧车:_____工具丝织:使用_______机,丝织品精美手工业的进步冶铁:南阳太守_____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______________权和_______权收归中央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时,统一铸______钱商业的繁荣:繁荣的东西二京,即两汉的_______和________四、达标测评(我达标我快乐)1、两汉时期,大规模治理黄河的皇帝是()①汉文帝②汉武帝③汉明帝④汉元帝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早在哪一个历史时期,我国就能用提花机织出精美的花纹()A.商朝B.周朝C.秦代D.汉代3、东汉时期黄河经常泛滥成灾,为此一位水利专家主持治理黄河致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多年没有改道,这位水利专家是()A.张衡B.王景C.杜诗D.郦道元4、汉武帝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根本目的是()A.抑制商人谋取暴利B.便利商业活动C.增加政府收入 D.加强中央集权5、小明家中有一枚五铢钱,请你判断一下,这种钱币最早铸于什么时期()A.战国时期B.西周时期C.秦始皇时期D.汉武帝时期6、著名科学家张衡在文学方面也很有造诣,他的《两京赋》是汉赋的代表作,其中的两京指的是两汉的都城()A.咸阳和长安B.长安和镐京C.咸阳和洛阳D.长安和洛阳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导学案
2021-2022学年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和影响;了解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和分析的方法,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
了解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结合现今“一路一带”进行对比探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宋元时期的科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今天的“一带一路”是中国进一步对外开发的主要举措,对比古代中国的“一带一路”,使学生对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对外友好交往的辉煌成就怀有自豪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四大发明;宋元时期对外交往的基本史实。
教学难点:四大发明的影响。
【多元导入】(多媒体展示燃放烟花图——多放几张)你同学们都看到了,屏幕上的是美丽的烟花。
每逢盛大的节日或庆典,人们都要燃放烟花炮竹来表达喜悦的心情和美好的祝愿。
同学们有没有亲眼看过这么漂亮的烟花?那么,大家知道烟花是由什么制成的吗?(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另外三项发明是什么?(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我们今天要学习探究的主题是------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新知导学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雕版印刷术:我国隋唐时期发明,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2.活字印刷术(1)发明:北宋匠人毕昇发明。
后来又出现了木活字。
(2)发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对木活字作了系统总结并有所创新,发明了转轮排字法元朝中期,出现了铜活字印刷。
(3)传播:13世纪传入朝鲜,之后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经丝绸之路传到波斯,经蒙古人西征等途径传入欧洲。
(4)影响: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知识点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1.指南针(1)发明:战国时人们利用天然磁铁做成指南工具,成为“司南”。
宋代开始用人造磁铁制成指南的工具,后来人们又制成了罗盘。
(2)应用:北宋末年,中国的海船上开始使用指南针。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3课导学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班级:姓名:第小组评价:【学习目标】1、知道两汉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
2、初步培养综合归纳和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两汉时期经济方面取得的许多成就,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两汉经济发展的表现【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预习课文,自主完成基础知识,记下发现的问题)1.西汉时期,下令治理黄河并亲临治河现场,使黄河下游有八十多年没有发生过大水灾的皇帝是()。
2.东汉明帝时令水利专家()主持修河,使黄河在以后的八百多年里没有改道。
3.西汉的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这比欧洲早了一千多年。
4.牛耕普遍使用()的耕作方法,西汉时还发明了新型的播种工具(),西汉时,()在北方普遍种植。
5.汉代能织出精美的纺织品及花纹,是由于已经使用了()。
在长沙()发掘的汉墓中出土了许多绚丽多彩的纺织品,其中的一件(),薄如蝉翼,是稀世珍宝。
6.汉代的()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东汉的南阳太守()发明了(),利用水力(),提高了冶炼质量,这比欧洲早1000多年。
7.铁制兵器逐步取代青铜兵器是在什么朝代()8.汉武帝时将地方的()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9.西汉的都城()和东汉的都城(),规模宏大,人称(),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叫做()。
二、合作探讨(生生互助、师生互动,点拨释疑,共同提高)(一)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围绕疑难点讨论)(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
——《后汉书》材料二:P74 上右图(1)图中展示的是什么工具?由谁发明的?(2)材料一所说的用力少指的是用什么作动力?(3)这项发明与欧洲相比有何重要的地位?8、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P75左图(1)这是汉代哪个城市的平面图?(2)图中的西市和东市指的什么区?(3)你知道为什么“市”在城市的边缘吗?(4)与这个城市并列成为汉代东西二京的是哪个城市?(5)两汉时期,统治者在城市管理方面有一些规定。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导学案
【互助探究生成能力】
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58—59页“光武中兴〞的内容〔包括教材插图〕 ,并结合材料答复以下问题。〔分组答复 ,每组答复一个问题〕
问题1.派代表讲述王莽代汉建新的故事?〔历史事件:背景、时间、过程、结果影响〕
〔3〕表现:社会比拟安定 ,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 ,史称“________〞。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开始时间:东汉中期以后。
2.原因:继位皇帝年幼 ,太后主持朝政 ,重用自己的亲戚,________权力膨胀。皇帝长大后 ,依赖________除掉外戚 ,宦官由此把持朝政。
3.影响:
〔1〕导致政治腐败不堪 ,社会混乱 ,人民遭殃。
问题2.东汉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问题3.光武帝统治初期面临的问题?
问题4.光武帝统治的措施、结果?
任务三:【小组探究】结合课本60页材料研读 ,相关史事 ,61页课后活动1与教材第59—60页的内容 ,掌握以下问题。
问题1.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
问题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影响?
任务四:【小组探究】观看微课:黄巾起义。并结合课本60页“黄巾起义〞子目内容与61页知识拓展 ,答复以下问题 ,并派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成果。
〔2〕建立:刘秀在25年称帝 ,定都________,史称东汉 ,他就是________。
3.光武中兴:
〔1〕目的:稳固统治 ,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
〔2〕措施。
①下令释放___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 ,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 ,裁减官员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办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________内迁 ,缓和民族矛盾。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优质课导学案_0
《第13课东汉的兴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目标1、光武中兴。
2、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和严重后果。
3、黄巾起义的前因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根据课文阅读和教师给定材料辩证认识光武中兴,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光武中兴和黄巾起义的对比学习,认识到朝代的兴衰和治国方略息息相关,培养唯物主义史观,正确分析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教学重点:光武中兴,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黄巾起义。
教学难点: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以启发,引导为主,多媒体课件演示为辅,创设问题情景,设计各类问题,促使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等方式,推动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学过程东汉初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有哪些?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讨论一下这段历史。
学生: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了各地农民起义。
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史称东汉。
教师:东汉建立后,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多媒体展示材料: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者,咨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材料二: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材料三: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回家;在逃犯,政府公告免罪,放心回家。
材料四: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以贪污罪处死贪赃 1000多万钱的大司徒,杀死河南尹及郡太守10余人。
材料五:将南匈奴、乌桓等民族整体迁入内地;将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首领迁入内地。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管理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教师:光武帝的这些措施使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教师:刘秀统治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但是东汉这个王朝到了中期以后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呢?观察《陶院落》模型,结合课文59页内容,说说东汉社会存在什么问题?(存在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
新课标人教版历史社会七年级上册《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掌握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繁荣的主要史实,进一步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两汉盛世奠定基础。
通过思考和概括两汉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我们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两汉时期经济繁荣的原因,提高我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我们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初步认识。
重点农业、手工业的发展难点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 (仔细阅读课本,勾划要点并完成学案上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用红笔标出,准备讨论时解决。
)农业:1. 西汉时, 治理黄河.2. 汉明帝时治理黄河.3. 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发明播种工具.4. 南北分别以为主. .手工业:1.使用,丝织品精美2.冶铁南阳太守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商业:1.汉武帝将地方的和收归中央,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东西二京是西汉东汉。
长安有专门的商业区叫。
二、合作探究(一)小组合作学习(对桌一对一讨论交流自己的问题及答案,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确定小组的最佳成果,并派一名代表准备展示成果。
)1.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二)班内交流展示(师生、生生互动,点拨释疑,知识深化)小组讨论思考:1.两汉经济繁荣的原因有哪些?三、质疑反馈:(各小组收集问题提交教师,教师选出代表性问题全班同学共同探讨。
教师进行点拔讲评,归纳方法规律。
)四、巩固知识:(结合各小组的展示成果以及教师的点拨指导用红笔完善自己的学案,并快速记熟学案上的重点知识,小组内自查学习情况。
)五、课堂小结:(回顾本课所学内容,自己列出学习提纲准备展示。
)类别成就农业兴修水利汉武帝治理黄河,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生产工具耕犁安装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发明播种工具耧车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扛的耕作方法农作物南、北方分别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桑麻的广泛种植手工业丝织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冶铁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六、当堂检测:(独立完成)复习巩固一、选择题1.西汉时期实行的重要经济政策是()A.工商皆本B.重农抑商C.发展工商业 D.重商主义2.汉武帝和汉明帝的相同历史功绩是()A.反击匈奴B.治理黄河C.提倡节俭D.弘扬佛法3.汉武帝时期发明的新的播种工具是()A.犁壁 B.耧车C.水排D.提花机4.下面几项重大发明,属于东汉时的是()A.温室栽培蔬菜 B.发明耧车C.发明水排D.在耕犁上安装犁壁5.西汉时期,不是手工业技术的新成就是()A.冶铁用煤作燃料,用水排鼓风B.发明使用耧车C.纺织使用提花机D.用植物纤维造纸6.下列对两汉时期历史表述不正确的是()A.汉高祖和汉明帝都曾大规模治理黄河B. 西汉时,牛耕已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C.两汉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几乎家家种植桑树D. 东汉时期,都城洛阳的人口总数多达百万以上。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
2019-2020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导学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学习目标】1.知道东汉的建立,了解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2.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是导致东汉走向衰败的主因。
【学习重点】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学习难点】东汉后期社会动荡的主要原因。
【导入新课】刘邦建立西汉之后,经过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盛局面,但是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特别是在王莽篡权之后,实行了一系列不切实际的改革,引起社会混乱,农民起义、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这个时候正需要一位有作为的人安邦定国、重整朝纲,终于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人建立了东汉政权。
本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2课:东汉的兴亡【自主学习】1.光武中兴(1) 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公元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史称________。
他就是光武帝。
(3)经济发展: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__”。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3.黄巾起义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________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历史上称为“”。
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失败,但起义沉重。
【合作探究】比较“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古代盛世局面的出现有哪些共同的原因?【当堂达标】1.(结合下边的时间轴)计算一下,西汉王朝共存在了多长时间 ( )A.211年 B.193年C.210年 D.194年2.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王朝,虽存续仅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 )A.夏朝B.商朝C.秦朝D.新朝3.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4、东汉的首都在()A.长安 B.洛阳 C.大泽乡 D.巨鹿5.反腐败问题,因为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韩非子﹒有度》记载:“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指东西方向)。”
材料二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应州看到材料三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打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
2.学习重点: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及向世界的传播
3.学习难点: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
4.中考要点:识记宋、元文化及科学技术。
二、夯实基础
1、自学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解决以下问题:
学生阅读72-74页“导入框”、课文、插图和“动脑筋”内容,自学并回答以下问题:1)、宋元时期闻名世界的重大科技成就是哪三项?其发明的时间、应用及外传的情况?
材料四鲁迅先生在《电的利弊》中说:“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用它来看风水。”
读后请回答:
(1)我国古代所奉献于人类的四大发明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司南和指南针所发挥的作用。
如何理解材料三的内容?材料中提到的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在宋元时期的发展状况怎样?
(4)材料四中鲁迅先生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A、300年B、400年C、800年D、1000年
2、我国制成最早的指南仪器是在()
A、战国时期B、两汉时期C、唐朝时期D、北宋时期
3、推测一下谁最有可能使用突火枪()
A、蒙恬B、孙武C、卫青D、岳飞
4、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其标志性的成就是①造纸术的发明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③指南针应用于航海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课题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总序
13
主设计者
何命贵
学习流程
教师导引
一、目标解读
1.学习目标:1)、掌握宋元时期灿烂辉煌的科学技术成就的基本概况。
2)、引导学生观察插图、进行想象、分析史料,探究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发明过程,培养其感知历史、想象历史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使他们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在科技和文化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从而激发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2)、沈括、郭守敬生活在什么朝代?他们的科技成就主要有哪些?他们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试分析宋元科技高度发展的原因?
2、对学互助,释疑并提炼问题
三、提升能力,
1、组内交流,准备展示
1)、对比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不同,你认为有哪些变化?
2)、结合课文“南宋突火枪”、“元代火炮”和导入框“火箭”插图,“动脑筋”:它们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
3)、教师对自主学习中的第三个问题加以引导,并通过师生的合作规范完成对此题的作答。
4)、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激情展示
①基础问题释疑
②能力题展示
四、知识梳理
知识回顾、归纳
宋元的科技成就:1、活字印刷术
2、指南针(发明、应用、外传)
3、火药
五、过关检测
1、欧洲到15世纪才有活字版,比毕升的发明晚()
指生朗读目标,教师据实情略加突出。
教师巡视各组,及时参与,适时指导,提炼问题。
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分别指导
据学生学习情况与学习目达成情况,及时导学引疑,点评,
我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