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2
第八章_语言的接触
五、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 在双语阶段,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 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的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底层:被替代的语言在胜利者语言中留下的痕迹。 是主要的表现有两点: 1. 被替代语言社团的一些特殊的发音习惯。 浙江、福建、海南、广东等地的一些汉语方言中有一种 气流由口外吸向口内的浊塞音声母,是壮侗语留在汉语 中的底层。 2. 另一个常见的表现是地名,地名最容易留下被替代语 言的痕迹。如“哈尔滨”、“齐齐哈尔”中“哈尔”是 满语“江”的意思,是满语在汉语中的底层遗留。
第二节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一、借词——语言接触最常见的现象 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族语或 外方言的词。 意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 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不是借词)
语种 原语 借词 意译词
英
英 英 俄 俄
microphone
piano ink к атю ша хдеб
8
2)汉语和日语的往返借用现象: 魏晋六朝以后,汉语对日语影响很大,汉字作为日语的 书写工具。日语先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借去“吴音”, 后来又从中原地区借去“汉音”,汉语的词大量涌入日 本。往 日本明治维新以后,提倡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 或赋予汉字新的意义,或用汉语材料构成新词,以此反 映西方的新事物新概念。中国向西文学习是在日本之后 的,由于日语的这些新词也符合汉语表达新事物的需要, 于是又成批地把这些汉字词借回来。 返 例子: 汉语中原有的词,日语借去表达新概念:“思想”“具 体”“资本”“政治”“演绎”“理性”“储蓄”“民 9 法”“学士”“硕士”“博士”等。
12
各自语言得以保留,而且因为接触变得相似。 东亚/东南亚语言联盟: 汉语和我国南部的侗台、苗瑶语族诸语言,藏缅语族的 部分语言和南亚语系的越南语,侗台语族的老挝语、泰 语等,在语音、语法结构类型上十分类似。 二、系统感染 ——指处于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系统的 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逐渐趋同,但仍然保持了各自 语言的本质——有相当数量继承于自己语言祖语的核心 词根。另外,这些语言也会有较大数量的词语借贷。但 核心词根一定有相当数量还用各自语言原有的。
语言的接触
二、结构规则的借用
• 语音、语法成分的借用。 • (1)音位的借用。如:侗语中的不送 气音位,裕固语中复元音。 • (2)音节结构的借用。 • (3)构词规则的借用。 • (4)句法规则的借用。如:壮语中的 “限定成份+受定成份”。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 1)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 • 语言融合: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 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 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 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语言的换用、 语言的同化) • 语言的融合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 的基本形式。
“皮钦语”的特点
1)词汇量很小 2)语音经过当地语音系统的改造。如: room——loom, all right——all light 3)语法规则十分简单 4)使用范围很小
洋泾浜
• 洋泾浜原是上海外滩的一段。上海辟为 商埠以后,洋泾浜一带成为外国商人聚 集的地方。(Pidgin位于巴布亚新几内 亚。) • 中国对皮钦语的说法,指非正规学会不 登大雅之堂的外语。
混合语( creole克 里奥尔语)
• 在一定条件下,皮钦语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 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做为母语来学习, 这种情况下,皮钦语就发展为混合语。 • 如:海地(法语)、牙买加(英语)
• 特点:被孩子做为母语来学习使用。在
一个社会的全体成员口中扎下根,会扩 大词汇,严密语法,也许会变得和其他 语言一样完备。
日语借词例示
• (英)background——(日)【背景】はぃ けぃ——(汉)背景 • (英)specimen,sample——(日)【標本】 ひょぅはん——(汉)标本(《邵氏闻见 录》:“诊察有标本,治疗有先后”。) • (英)thought ——(日)【思想】——(汉) 思想曹植《盘石篇》:“仰天长太息,思想 怀故邦。”)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第一节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一、借词
1、什么是借词
又称:外来词。指音、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借词不仅引入了新的外来概念,而且还引入了外语的音义结
合关系。
语言学概论-8
语言的接触
例:沙发
引自英语sofa
新概念:“装有弹簧或厚泡沫塑料等的两边有扶手的坐具”
;音义结合关系:两音节“shāfā”与“某种坐具”的意义结 合。
缩,到只在家庭中使用,再到无人使用而消亡。
语言学概论-8
语言的接触
五、语言统一与语言融合间的关系比较
语言统一:方言
民族共同语
语言融合:不同语言
征服者(胜利者)语言
语言学概论-8
语言的接触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 语言混合、混合语: 洋泾浜、克里奥耳语
语言学概论-8
语言的接触
一、洋泾浜 1、“洋泾浜”(Pidgin)概念:
理想,希望有一种国际辅助语言能够成为世界各族人们的共
同语,全世界的人们都使用这种语言,从而不存在阻碍人们 交际的语言障碍。 目前比较成功的是世界语(Esperanto)。由荷兰医生柴 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
语言学概论-8
语言的接触
2、世界语的特点:
词汇材料主要取自拉丁族语言,也有一部分取自日耳曼 族语言和希腊语; 语法规则十六条,没有例外; 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一母一音,多音节词的重音一律落 在倒数第二个音节。
语言学概论-8
语言的接触
二、混合语
克里奥耳语(Créole,混血儿的意思) 最初的语言形态与洋泾浜完全相同(基本取自殖民者语言 的数量很小的词汇和经大幅改造的音系、极简单的语法), 两者的区别在于克里奥耳作为母语传递给下一代,已成为某 个语言社团唯一的交际语。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
4)指字母词和借自日语的词。
• • • • • 副食、物理、干部、写真、卡通、人气 封建、经济、瓦斯、引渡 APEC WTO CEO MBA NBA MP3 BP机 U盘 X射线 SOS儿童村
二、借词与社会
• 如果两个社会接触不深,地域上不相邻, 只有一般性的物质交换或文化交流,借 词在语音、语法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的 结构规则。例如: • катюша 喀秋莎(一种火箭炮) • Чай 茶叶 • соя 豆类,豆制成的酱油(阴性名词)
音译兼意译
• • • • 基因(gene) 幽默(humour) 舒肤佳(Safeguard) 绷带(bandage) 浪漫(romantic) 奔驰(Benz) 席梦思(Simmons) 托福(TOEFL)
• 这部分是汉语用多音节、多语素意译外语词, 从性质上看,完全是个重新创造命名造词的过 程。创造出的汉语词语的内部形式义与外语原 词的词义关系有的看上去比较直接,有的看起 来比较远。实际上,意译词都是重新创造的命 名,与外语原词的词义一般没有直接的关系。
• 借词的比重不大,出专有名词外,主要集中在 化学元素、化合物、药物、理化单位、货币名 称等比较专门的领域,日常词汇中的借词,数 量不多,但涉及的方面比较广。
汉语借词的类型
1 )音译:用汉语近似音节转写外来词读 音。
• • • • 坦克(tank) 迪斯科(disco) 克隆(clone)奥林匹克(Olympic) 索尼(sony) 荷尔蒙 (hormone) 沙发(sofa) 吉他(guitar)
5、洋泾浜和混合语
• 两种或几种语言混合而成的临时交际语叫做 “洋泾浜”。如果洋泾浜被作为母语传递就成 了混合语,如非洲新几内亚的“克里奥尔”语, 就称作“混合语”。 • 混合语不常见,大多只限于海外殖民这样特别 的社会环境,属于语言接触的特殊类型。 • 在我国境内,汉族与其他民族交接地区也发现 了一些分布地域不大、历史不很长的混合语。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五、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 双语现象阶段,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 响,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 的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叫做“底层”。 底层最主要的表现有两点:一是被替代语 言社团的一些特殊的发音习惯。二是地名, 只是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历史上的这种痕 迹今天已不甚清楚。如东北的“哈尔滨”、 “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等是满语的 残留。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一节 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
不同的社会之间相互接触,自然会使该社会 所使用的语言之间产生接触。 语言接触的五种类型: 1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2 语言(区域)联盟与系统感染; 3 语言替换与底层残留; 4 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 语的层次; 5 洋泾浜和混合语。
第二节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 本国的哪种语言有利于多数人的商业往来, 经济流通的需要自然会作出决定的。 ——列宁 这种“经济流通的需要”和文化学习的要求 使汉语替代其他民族的语言而成为各民族 相互间的共同交际工具。 语言融合还需要一个客观条件,就是各族人 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
三、自愿替换和被迫替换 自愿替换:在汉语和其他语言的融合过程中, 有些民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放 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 交际工具。 被迫替换:有些民族为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 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 的需要,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会 汉语,实现语言的替换。
仿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 语素,把意义和内部构成形式都移植过来。 • 如:汉语中的“黑板”(blackboard)、 “足球”(football)、“蜜月” (honeymoon)等。oxford, railway , cocktail,machine gun(机关枪)。
第八章_语言的接触
二、语言替换的社会原因
1、几个民族融合为一个民族,必须需要一种共同的 交际工具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民族的融合要求 语言的替换。 2、经济、文化上是否占优势,是决定哪种语言在融 合中取胜的更为重要的因素,政治上是否处于统治 地位不是决定因素。 例如:汉民族一度被一些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民 族所统治,但由于他在经济上、文化上处于先进地 位,汉语成为语言接触中的胜利者。
通用书面语可以指同一个民族内使用的,例如中国古 代的“雅言”“通话”;也可以指不同民族使用的同 一种语言。如日本、朝鲜、越南都曾以汉语作为通用 的书面语。
书面语具有高于地方语的地位,联系着不完全同意的 社会。
二、文白异读与汉语方言中的通用语层次 文白异读指一个方言中不少汉字有两个或多个有文雅 /俗白风格区别的语音形式。 通用书面语相对于方言更正式,就被赋予“文”的色 彩,书面语的读法就是“文读”,本地的读法就是 “白读” 如:闻喜方言的“水”在“河水”中读/fu44/,“自 来水”读/fi44/,“汽水”读/suei44/。 从语言历时变化的角度看,这是通用书面语或外来的 强势方言对当地方言影响的结果。
第四节 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一、语言替换
语言替换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和融合而产生的一 种语言现象。是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 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语言替换是不同民族深度但不平衡接触的结果。 语言深度接触但不平衡接触的结果是优势语言排挤 替换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的交际工具, 弱势语言则因被替换而停止使用。
仿译词 意译词里面还有一种仿译词,它的特点是用本族语 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 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如: 黑板 blackboard 足球 football 牛津 Oxford 鸡尾(酒)cocktail 机关枪 machine gun 铁路 railway 成语的借用也往往采用仿造的方式,例如“鳄鱼 眼泪”“泥足巨人”“走钢丝绳”‘施加压 力”“鸵鸟政策”‘替罪羊”等。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八章语言的接触一、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社会接触:指不同社会、民族之间发生的接触。
语言接触:指不同语言因为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接触。
二、借词又称外来词,指语音形式和意义都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
借词的种类:1.音译2.音译加汉语语素3.半音译半意译4.音译兼意译5.借形意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过来。
仿译词:属于意译词的一种。
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
借词的语言文化功用:1. 语言功用2. 文化功用3. 社会功用4. 心理功用三、语言替换指不同语言在接触中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它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这是民族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
语言替换的条件:1. 不同民族在同一地区有较长时期的杂居生活。
2. 几种语言相互接触,其中一种语言在经济、文化上处于优势地位。
政治上是否处于统治地位并不是决定因素。
3. 在不同民族杂居地区,其中某个民族的人口在数量上要占有优势地位。
语言替换方式:自愿替换和被迫替换自愿替换:在不同民族接触过程中,一个民族受另一个民族文化影响,主动放弃自己的语言而使用其他民族语言。
被迫替换:在不同民族接触过程中,一个民族迫于生存发展的需要,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而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
语言替换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语或多语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换其它语言而完成语言统一。
四、洋泾浜和混合语洋泾浜:指当地人在和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中变了形的外语。
来是康姆去是狗一块洋钿温淘箩混合语:指几种语言长期接触,互相渗透而形成的,既不同于甲语言,也不同于乙语言的某种语言。
语言学概论,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二节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
二、借词与社会 1、借词主要是向对方语言借用自己语言中 所没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名称,音位的聚合 系统合组合系统、词法、句法等都不发生 变化; 2、语言中借用词语的方向决定于两社会接 触时文化传播的方向;
3、在词的借用过程中还会出现借出去的词再借 回来的现象,但借回来时音、义会有一些变化。 如汉语的“思想”原来是动词,表示“思考、 思念”,借到日语中后,日语将其用来表达新 概念,汉语再借回来后就成了名词,主要表示 “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 产生的结果”。 其实,由于借词的时间过长,而且其中一些 早已成为许多新词的语素,很多已经难以辨认 出音译的痕迹了。甚至在母语的教学中,也被 教师用本民族语言的思维方式来解释这些词语。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一节 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
第一节 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
根据社会接触方式、深度的不同,语言的接触也 有各种不同的结果。 根据接触的不同结果,我们把语言接触分为五种 类型: 1、词汇借用 2、语言联盟 3、语言替换 4、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 5、语言混合(洋泾浜、混合语)
第四节 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五、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 被替代的语言在胜利者语言中留下的痕迹: 1、被替代语言社团的一些特殊的发音习惯; 2、地名 六、语言联盟与语言替换的关系
第四节 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地理语言学: 从地名看民族的迁徙: 齐齐哈尔、哈尔滨、佳木斯——女真语 姑苏——百越族——广西个漾——云南个 旧——越南个奔
变体发音,比方∕s∕有[t∫][∫][s]三种自由
变体,machine 一词中的ch可以随便发成这三个
音中的一个。实词的形态变化已大大简化,因
《语言学概要》(叶蜚声)版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思维导图)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第一节 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社会群体的接触主要分:经济贸易往来宗教文化往来军事占领殖民移民杂居语言的接触可以分为: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语言(区域)联盟与系统感染语言替换与底层残留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洋泾浜和混合语特殊形式一般形式第二节 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一、借词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族语或外方言的词。
音译加意译 p.210音译兼意译 p.210意译词: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我们不把它们看作借词。
二、借词与社会 p.212第三节 语言(区域)联盟与系统感染 p.214第四节 语言替换与底层一、语言替换: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替代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
这是不同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基本形式。
二、语言替换的社会原因:社会历史条件:经济文化地位高的一方排挤替代经济文化地位低的一方。
人民杂居:各族人民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局面是语言融合的客观条件。
三、自愿替换和被迫替换自愿替换:汉语替换其他语言过程中,有些民族顺乎历史发展的规律,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汉语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
被迫替换:在汉语替换其他语言过程中,有些民族为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但迫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语言,学会汉语,实现语言的替换。
四、语言替换的过程双语或多语共存——竞争——排挤——替代五、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双语:语言替换中强势语言替代弱势语言的桥梁。
底层:被替代的语言在胜利者语言中留下的痕迹第五节 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充分发展之后,通用的书面语发展成为更高形式的民族共同语或国家共同语。
语言的这些高层形式通过读书识字等特别途经传播,所及之地不一定地域相邻。
因社会分化程度的不同,通用书面语或民族共同语与地方方言或民族语言的差异程度不同,对地方方言或民族语言的影响也有不同。
语言学纲要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2、语言本身的丰富和发展程度 3、人口的多少
.
三、融合的原因
.
1、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2、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个地
区,形成杂居的局面。(客观条件)
.
四、融合的类型
1、自愿融合 自觉地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选用
其他民族语言作为共同的交际工具。
.
2、被迫融合 有些民族为保持本民族的语言进行
.
(二)“洋泾浜”的共同特点
.
1、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 当改造。
往往用l代替r room-loom All right-all light
.
2、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
.
My no can. 我不能 Two piece book.
.
3、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 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 物。
.
2、音译+类名(音译+意译) 吉普车 jeep 啤酒 beer
.
3、音译兼意译(一半音译,一 半意译)
浪漫主义 romanticism 迷你裙 miniskirt
.
4、字母词 CT CD WTO KTV B超 卡拉OK BP机
.
(三)借词与本族词的关系 1、有所取舍 ①外来词战胜本族词 站
.
注意: 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
者的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
很多地名容易留下被替代语言的痕 迹,例如东北的“哈尔滨”是满语 的残留,其中“哈尔”是满语“江”
的意思,“哈尔滨”就是“江滨”。
.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
一、洋泾浜 (一)定义
.
洋泾浜
.
洋泾浜
.
也叫皮钦语(pidgin),是在某 些与外族人接触较多的地区(如 通商口岸或国境接界的地方), 因语言间的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 种非常特殊的语言现象。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第一节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一、借词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
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的借用。
只要社会之间有接触,就会有词语的借用。
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借词。
如果两个民族由于集体迁徙或军事征服而共同生活在一个社会共同体里面,这两个民族就有融合成一个民族的可能,它们的语言也会融合成一种语言。
语言的接触也会产生“洋泾浜”、“混合语”等特殊的语言现象,也会使人们提出人造的国际辅助语的要求。
这些都是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些重要现象。
借词也叫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借词和意译词不同。
意译词是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新词,把外语里某个词的意义移植进来。
从下页例表中可以看到汉语的借词和意译词的区别(见下页表)。
汉语在吸收外来成分的时候不喜欢借音,喜欢用自己的语素来构词。
在这一点上,汉语和英语、日语等有很大不同,而接近于德语。
很多借词后来都被意译词所代替,表中的例子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意译词里面还有一种仿译词,它的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索,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语种原语借词意译词英telephone 德律风电话英microphone 麦克风扩音器英bank 版克银行英cement 士敏土,水门汀水泥英piano 披亚诺钢琴英ink 因克墨水俄катюша喀秋莎火箭炮俄хдеб裂巴面包也转植过来。
例如:“黑板”(英:blackboard),“足球”(英:football),“牛津”(英:()xford):“鸡尾(酒)”(英:cocktail),“机关枪”(英:ma-chine gun),铁路(英:railway,法:chemin de fer),“超人”(德:u-ber-mensch)。
成语的借用也往往采用仿造的方式,例如“鳄鱼眼泪”“泥足巨人”“走钢丝绳”…施加压力”“鸵鸟政策”…替罪羊”等等的外来成语在汉语里已广为使用。
语言学概论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进来。
语种 原语
借词
意译词
英 telephone 英 bank
英 piano 英 ink
德律风 版克
披亚诺 因克
电话
扩音器
英 microphone 麦克风
银行
钢琴 墨水 火箭炮
英 cement 士敏土,水门汀 水泥
俄 катюша 喀秋莎
一、语言联盟与社会
“语言联盟”也称“语言的区域分类”。它是指一 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 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
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
心词根彼此不同。
汉语,我国南部的侗台、苗瑶语族诸语言,藏缅语 族的部分语言和境外东南亚地区属于南亚语系的越 南语,属于侗台语族的老挝语、泰语等等,在语音、 语法的结构类型方面十分类似,据研究这也是语言 接触造成的语言联盟。
二、系统感染
“系统感染”是指处于同一地区的若干语言在语音、
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逐渐趋同,但
仍然保持了各自语言的本质——有相当数量继承于
自己语言祖语的核心词根。
比如声调,历史上常与汉语居住在同一区域的彝、 缅等民族语言有声调,而藏语却有许多方言至今仍 没有声调。
与汉语接触密切地区的一些民族语或它们的方言还 借用汉语的语法规则。如: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一节 社会接触与语言接触
语言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语的借
用。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借词。
语言接触的特殊形式:“洋泾浜”语和“混合语” 。
语言学纲要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安徽大学文学院 4
所谓“意译”实际上是用汉语的材料和规 则为词义重新命名的创造过程,所创造出的汉 语意译词的内部形式(即所选择的语素和组合 方式)与外语原词没有关系。
安徽大学文学院 5
(2)仿译词,是意译词的一种,其特点是用本 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 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语素和组 合方式)也转植过来。如下:
成语的借用也会采用仿造的方式。
安徽大学文学院 6
1.2 汉语借词的来源及类别
1.2.1 主要来源
汉代:西域
玛瑙 苜蓿 狮子 玻璃
汉代以后:印度 袈裟 菩萨 罗汉 尼 僧 魔
元代:蒙古族 胡同 站 蘑菇
鸦片战争以后: 欧美 扑克 咖啡 康拜因 法西斯
安徽大学文学院 7
1.2.2 借词类型
(1)纯音译:扑克 幽默 拷贝 (2)半音译半意译:伊甸园 马克思主义 (3)音译加注:蛋黄派 魔鬼 尼姑 (4)音译兼意译:脱口秀 乌托邦 托福 (5)音译兼意译加注:保龄球 迷你裙 (6)外文字母:UFO DVD (7)外文字母加注:DVD光盘 BB机 (8)日语借词:干部 分析 文化——出口转内销
安徽大学文学院 15
第四节 语言的替换和底层
一 语言替换 1.1 语言替换指,不同民族在不平衡但深度的
接触过程中,优势语言排挤和替换其他语言成 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弱势语言继而被 替换停止使用。
安徽大学文学院 16
文化上占优势的部落联盟不断扩张的过程就是 其语言不断替换其他部落语言的过程。如,夏 商周、春秋时期中国境内的民族融合过程,就 是语言大规模替换的过程。
安徽大学文学院 9
2.3 词的借用过程存在着借出去再借回来的类 型。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2
3.语言换用也称“语言替代”或“语言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长期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
同一种语言的方言和共同语之间也是一种双语现象。如一个人从小生长在某个方言区,一直使用这种方言,当他走出该方言区与其它方言区的人进行交际时,为顺利沟通,他就必须放弃自己的方言而使用双方都能听懂的普通话或学习对方的方言,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
语言融合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重语言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
4)音译兼意译:即在音译的同时,又选用与原词意义相关的汉语语素意译,既照顾到了原词的语音形式,又能显示意义,音义双关。如,酷cool,秀show。很多音译兼意译词是对外语的词义经过各种不同角度的联想而创造出来的。在这个创造过程中,为了保证意思上的关联或感情上的褒贬,甚至可以放弃语音上更为相近的音节。如:Coca,cola:可口可乐。保持了原词的韵律结构,具有饮料的意义,还含有“可口、令人愉悦”的内部意义。 再如:TOEFL:托福。
7. 混合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
8.语言的接触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认识语言成分的借用与吸收、语言的融合是语言接触的两
种结果;
了解语言融合的原因和语言接触过程中的一些特殊形式。
第一节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一、借词
1.借词定义:又称外来词,指音、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借词不仅引入了新的外来概念,而且还引入了外语的音 义结合关系。 例:沙发 a.引自英语sofa b.新概念:‚装有弹簧或厚泡沫塑料等的两边有扶 手的坐具‛ ; c.音义结合关系:两音节“shāfā”与‚某种坐具‛ 的意义结合。
《清史稿· 太宗本纪》: 昔金熙宗循汉俗,服汉衣冠,尽忘本国言语,太祖、太 宗之业遂衰……诸王贝勒务转相告诫,使后世无变祖宗 之制。 《清史稿· 世祖本纪》: 渐习汉俗,于淳朴旧制,日有更张
康、雍、乾三代一步步上与汉族、汉语融合的道路。
四、融合过程
语言融合必定经过较长时期的双语阶段,即被融合民族
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当不同民族长期生活在同一 地区,交际的需要必然会使他们各自学习对方的语言, 许多人成为双语者。
经过长期并存的双语,各自的使用范围会逐渐此长彼消。
经济、文化发达一方的语言使用场合逐渐增多,反之逐 渐萎缩,到只在家庭中使用,再到无人使用而消亡。
示 意 图
语言a 语言a+语言b 语言a 融合
案例:阿坝土汉语
阿坝地区的土汉语在语音、语法、词汇等各个方面都有“似 汉非汉”的混合语特点。 1.语音 汉语的声调由于受到当地没有声调的藏、嘉戎等语言的干扰 而在土汉语中消失了。例如,“老师”可以说成“老四”, 也可说成“老死”,“保卫”可以说成“包围”。 汉语没有浊辅音,也没有复辅音,但当地的少数民族语言既 有浊辅音,也有复辅音,因而这些特点也带入士汉语。例如 把“成都”说成[t n ndu],“担保”说成[ten mpou]。当地 少数民族语言基本上只有单元音,没有复元音,因而汉语韵 母中的介音和韵尾在土汉语中不见了。例如 “光了”中的 “光”因失去介音u而说成“钢罗”;“幼儿园”的“园” 因失去介音y而说成“约日烟(jo r je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共同语是社会打破地域隔阂、走向统一时出现的一种语言形式,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
6. “洋泾浜”是当地人在和外来的商人、水手、传教士等打交道的过程中学来的一种变了形的外语。“洋泾浜”的共同特点是:语音经过当地语言音系的适当改造,语法规则减少到最低限度,词汇的项目比较少,往往要借助于迂回曲折的说法指称事物。
7. 混合语是由洋泾浜发展而来的一种有声交际工具,是一种建立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系统基础上形成的并被特定的言语社团作为母语学习使用一种语言。洋泾浜的特点之一在于它是一定场合下使用的特殊语言,没有人把它当作母语来学习使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它也可能被社会采用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由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在这种情况下,洋泾浜就变成了混合语,又叫克里奥耳语(Creole,是混血儿的意思)
哲学、共产、政党、支部、反应
4.文白异读是最早被学者们注意到的方言字音分歧现象,也是比较初步的研究结论。文白异读是汉语方言中一种特有的现象,一些汉字在方言中有两种读音。一种是读书识字所使用的语音,称为文读,又叫读书音、文言音、字音;另一种是平时说话时所使用的语音,称为白读,又叫做说话音、白话音或话音。在一些方言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不同的用途时有着不同的读法,如客家话里,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生”字单用表示“生娩”或表示“活着”的时候读作 【seng1】,而在固定的词中却读作 【sang1】,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文白异读,前者是白读,後者是文读。文白异读中的文读是用方言的音系模拟标准音,白读是方言土音。所以文白异读最普遍的特点是,文读一般比较接近官方标准语言。由於不同历史时期汉字标准音不同,文读大致分两种情况:一、古代以《广韵》为标准音,方言模拟《广韵》的发音作为文读音,官话区的文白异读多为此种情况,闽南语的文读也是保留唐朝官话语音。二、元代以来以北方官话作为通用音,南方方言模拟官话的发音作为文读音,比如上海话中“大衣”的“大”念做 [da],是文读,接近普通话;“大人”的“大”念做 [du],是白读。第二种情况导致了北方方言文白异读的现象较少,而南方方言则较多。 更精确的说法是,一种「方言」之内的「白读层」与「文读层」通常代表该语言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中接触当时代某种汉语(通常来自北方)的读音,从而像地层一样有所积淀而并存。例如闽南语原本保留三国时代、魏晋南北朝时代的汉字读音,成为该语言的「白读层」;至唐代以後又引进新一套可能与当时官话类似的读音,便形成该语言的「文读层」。另外,一般来说,方言固有语词、日常生活上常用的动作、器物、语法功能词多是白读,借自于古代文言文、官话或现代华语(普通话)以及其他不同「方言」的词、科学术语、成语、专有名词、姓名等则多是文读。而在不同的人群中,文白异读的现象也不一样。一般来说,年轻人、教育水平高的人、会说普通话的人更多使用文读。在不同的环境中,文白异读也不一样。正式场合多用文读,日常生活则多用白读。但是,两者实是担负该语言当中不同的功能,习惯用白读音读出的固有语词并不适合改用文读音代换;习惯用文读音读出的借词也无法改用白读音。因此不应当将文读音与白读音赋予不同的文化评价,而应当同等地视为该语言不可或缺的两套汉字读音;并且也不宜为了「标准化」或「优雅化」某种语言起见而强迫将固有语词全部改用文读音发出。
语言融合的过程不是通过语言结构从量变到质变的方式来实现的,是通过单语和双语的交替转换实现的,即经历了一个从单语到双语,再由双语到新的单语的过程。
由此可见,语言的融合必然要经过一个双语阶段,没有这个阶段,语言融合就不可能实现。因为只有双语这种形式才能保证在用别的语言来置换本民族语言的过程中不会造成语言使用的中断。
2.语言联盟即“语言的区域分类”。是指一片地理区域内的不同语言不仅在词汇上相互有大量的借贷,而且在语音、语法系统的结构格局、结构规则方面也十分相似,但各语言仍有相当数量的核心词跟彼此不同。
3.语言换用也称“语言替代”或“语言融合”,是不同民族在长期接触或融合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的是一个民族的全体或部分成员放弃使用本民族语言而转用另一民族语言的现象。
4)音译兼意译:即在音译的同时,又选用与原词意义相关的汉语语素意译,既照顾到了原词的语音形式,又能显示意义,音义双关。如,酷cool,秀show。很多音译兼意译词是对外语的词义经过各种不同角度的联想而创造出来的。在这个创造过程中,为了保证意思上的关联或感情上的褒贬,甚至可以放弃语音上更为相近的音节。如:Coca,cola:可口可乐。保持了原词的韵律结构,具有饮料的意义,还含有“可口、令人愉悦”的内部意义。 再如:TOEFL:托福。
在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借出去又借回来的现象。最典型的是汉语中的所谓借形词,即把日语中用汉字记录的词直接吸收到汉语中来并按汉语普通话来读音。
有的是日语赋予了汉语借词以新的意义,而汉语又从日语中借了回来。
选举、劳动、助教、讲师、教授、封建、反对、博士、学士
有的则是日语借用汉语材料构成新词,而这些新词又被汉语借用。
语言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语言发生接触的前提条件是社会接触,从根本上说是使用语言的人之间的接触,由于人接触到了不同语言,也就是不同的表达方式,随之产生了改变自己语言习惯的需求。社会接触有不同的方式和不同的程度,这样就造成语言接触的不同。
语言接触可以分为五种主要类型: 1.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如果不同的社会、民族在地域上不相邻,接触上也只有一般的贸易往来或文化交流,则语言的变动就只限于吸收对方语言中有而自己语言中没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名称,也即只有文化层面的、为数有限的借词。 2.语言(区域)联盟和系统感染:在地域上比邻而居、深度接触(指有大量同地混居的人口,有通婚关系)的若干民族,许多人会成为双语或多语者。如果接触是相对平衡的,则各民族的语言会长期地“和平互协”:不仅各民族的词汇会互相大量借用,音系和语法上也会互相感染而趋同。结果是一片区域内的若干语言在语音、语法结构类型上都十分相似(即系统感染),但各个语言仍保持着相当数量自己语言的核心词根,这就是语言联盟。 3.语言替换和底层残留 如果若干民族在地域上比邻而居,接触极为密切但不平衡(指经济文化、人口的不平衡),则经过长期的双语或多语并存阶段后,各语言相对平衡的状态会打破,经济文化和人口占优势的民族的语言会替换其他民族的语言,成为唯一的胜利者。被替换的语言不再使用,只在优势语言中留下自己的一些特征,这就是“底层”。 4.通用书面语、民族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用书面语发展成为更高形式的民族共同语或国家共同语。语言的这些高层形式通过读书识字等特别途径传播,所及之地不一定地域相邻。因社会分化程度的不同,通用书面语或民族共同语与地方方言或民族语言的差异程度不同,对地方方言或民族语言的影响也有不同。推平方言或替换民族语言是一种常见的可能 5.洋泾浜和混合语 两种或几种语言混合而成的临时交际语叫做洋泾浜。如果后来作为母语传递给后代,就叫做混合语。
同一种语言的方言和共同语之间也是一种双语现象。如一个人从小生长在某个方言区,一直使用这种方言,当他走出该方言区与其它方言区的人进行交际时,为顺利沟通,他就必须放弃自己的方言而使用双方都能听懂的普通话或学习对方的方言,这种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
语言融合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重语言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
2.从音义关系看,举例说明汉语的借词有哪些表现形式。
3.谈谈借词与社会的关系。
4.从语言接触的角度谈谈汉语方言中文白异读的形成与发展。
5.谈谈语言替换过程中“双语”的作用。
6.谈谈洋泾浜与混合语的联系与区别。
7.世界语为什么不能代替自然语言。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借词也叫音义外来词,它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如英语中的telephone借子到汉语中是“德律风”,其音义都来自英语。借词是民族关系的一种见证,是研究民族发展史的一项重要材料。借词在语言历史的研究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5.双重语现象 :指一个社会同时使用两种或多种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现象。
民族杂居地区,一个民族或其中的多数人能同时讲两种不同语言的现象大量存在。双语现象是语言融合中的必然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过渡阶段。民族杂居区,不同民族间的交际、来往非常频繁,掌握双语以至多语是生活的基本要求,也是非常平常的事情,所以人们同时掌握几种语言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二、填空
1.社会的接触
2.使用语言的人之间
3.民族共同语 国家共同语
4.普通话 北方方言 北京语音 政治
5.柴门霍夫
三、简答题
1. 一种语言内部分成几种不同的方言,或者这些方言进而分成几种不同的语言,这种现象,叫做语言分化。语言分化的原因:社会的分化。社会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导致社会内部分隔甚至分裂。分隔开来的各部分之间的交际减少甚至消失,而各个部分之间的交往要相对频繁,这样,它们在语言使用上会出现出现各自不同的特点,彼此变得不同,久而久之,同一种语言就会分化成不同的方言。如果社会分裂成不同的社会,同一种语言就可能分化成不同的语言。
第一,在语音上往往为了适应当地语言的语音系统而有较大的改动。
第二,词汇成分比较贫乏,主要来自外来语言,有时也夹杂一些当地语言的词汇成分。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一、名词解释
借词
语言联盟
语言替换
语言底层
共同语
洋泾浜
克里奥耳语
二、填空
1、语言发生接触的前提条件是。
2、语言接触从根本上说是接触。
3、共同语分为两种:和。
4、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是以为基础方言,以为标准音,这主要是的原因。
5、世界语是由波兰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提出来的。
三、简答题
1.谈谈语言接触与语言分化的差异与联系。
双语现象是两种语言融合的相持阶段,可能很短或很长。其发展结果有两种:如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民族的语言而使用经济文化较发达一方的语言,最后完成语言的融合;如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他们就会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语言各自独立,最后也不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