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兴趣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教案—02探索自我(上)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教案—02探索自我(上)](https://img.taocdn.com/s3/m/91d2c481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62.png)
《⼤学⽣职业⽣涯规划》教学教案—02探索⾃我(上)《⼤学⽣职业⽣涯规划》教学教案第⼆章探索⾃我(上)⼀、教学⽬的1.了解兴趣、性格的重要性,以及对⽣涯规划的影响。
2.掌握探索兴趣的⽅法,如测量法、回顾总结法,并学会将其运⽤到⽣涯规划过程中。
3.掌握探索性格的⽅法,并学会将其运⽤到⽣涯规划过程中。
⼆、课时2课时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兴趣、性格,将其运⽤到⽣涯发展中教学难点:将兴趣探索应⽤于⽣涯规划,理解性格探索中的挑战四、教学⽅法讲授、课堂提问、讨论、启发五、参考教材四、教学过程(⼀)S01:探索兴趣1.案例引⼊《性格决定命运,兴趣只是点缀吗》夜晚,⼥⽣302宿舍展开了卧谈。
张帆列出了⼀张清单:“成为外企⾼管的必经之路”,详细列出了需要打造的⼏项能⼒,还给⾃⼰安排了相应的课程。
看着她每天⽬标明确地执⾏计划,杨洋羡慕地感慨:“你真有激情啊,对外企这么执着!”但张帆却回答:“其实我谈不上喜欢外企,只是⽬前我也不知道⾃⼰喜欢什么,就按照家长的规划积极⾏动,我相信这样也能有所成就!”陈悦接话说:“的确,现在喜欢什么也未必就要做哪⾏,我将来就不会以艺术作为职业,还是会依靠外语专业找个⼯作解决⽣存问题,业余时间发展艺术,兴趣和⼯作双线并⾏,⼈⽣体验更多!”张帆继续发表⾼见:“虽然外企不是我的兴趣所在,但我的个性适合进外企,专家说了,职业要和性格相符合。
相信凭借我雷厉风⾏的个性,在外企可以发展得很好,会凭借我的激情和毅⼒做出事业!”杨洋听了感到困惑,⾃⼰性格内向,喜欢安静,难道只能做翻译?⾃⼰的兴趣是当⽼师教外语,这⽭盾吗?性格能不能改变呢?”通过对性格、兴趣在⽣涯规划作⽤的讨论,引出学⽣对⾃⼰性格、兴趣与专业、职业等的思考,激发学⽣探索动机。
2.兴趣的重要性●兴趣是发展⽣涯之路的最稳定的动⼒●兴趣与⼀个⼈的能⼒有紧密的促进关系●兴趣是职业⽣涯选择的重要依据3.课堂练习尽数你的幸福时刻请回顾⼀下在你的记忆中,到⽬前为⽌,有多少时刻让你体验到幸福,你可以在那个时刻专注、投⼊地去做⼀件事情;或在那些时刻,你始终感到好奇,并有执着的研究愿望。
大学生职业规划——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及应用
![大学生职业规划——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8923dda4dd3383c4bb4cd24e.png)
六种人格类型及相应职业
实际型Realistic
• 基本的人格倾向是喜欢有规则的具体劳动 和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但缺乏社交 能力,不适应社会性质的职业。 • 具有这种类型人格的人其典型的职业包括 技能性职业,如一般劳工、技工、修理工、 农民等。和技术性职业,如制图员、机械 装配工等
研究型Investigative
社会型Social
• 基本人格倾向是具有合作、友善、助人、 负责、圆滑、善社.交、善言谈、洞察力强 等人格特征。喜欢社会交往、关心社会问 题、有教导别人的能力。 • 其典型的职业包括教育工作者(如教师、教 育行政工作人员)与社会工作者(如咨询人员、 公关人员等)。
பைடு நூலகம் 企业型Enterprising
• 基本人格倾向是具有冒险、野心人格特征。 喜欢从事领导及企业性质的职业、独断、 自信、精力充沛、善社交等。 • 其典型的职业包括政府官员、企业领导、 销售人员等。
• 基本的人格倾向是具有聪明、理性、好奇、 精确、批评等人格特征,喜欢智力的、抽 象的、分析的、独立的定向任务这类研究 性质的职业,但缺乏领导才能。
• 其典型的职业包括科学研究人员、教师、 工程师等。
艺术型Artistic
• 基本的人格倾向是,具有想象、冲动、直 觉、无秩序、情绪化、理想化、有创意、 不重实际等人格特征。喜欢艺术性质的职 业和环境,不善于事务工作。 • 其典型的职业包括艺术方面的(如演员、导 演、艺术设计师、雕刻家等)、音乐方面的 (如歌唱家、作曲家、乐队指挥等)与文学方 面的(如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等).
和技术性职业如制图员机械装配工等研究型investigative基本的人格倾向是具有聪明理性好奇精确批评等人格特征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独立的定向任务这类研究性质的职业但缺乏领导才能
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的关系研究
![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25b1c29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d.png)
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的关系研究人格特质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行为表现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个人特征。
而职业选择,是个人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以及价值观等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或职业。
本文将探讨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
一、人格特质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人格特质对个人职业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人格特质可以直接决定个体适合从事的职业类型。
例如,性格外向、善于社交的人更适合从事销售、公关等需要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而性格内向、喜欢独立工作的人则更适合从事研究、编程等需要独立思考的职业。
其次,人格特质还可以影响个体在职业中的表现和满意度。
例如,性格开放、善于创新的人更容易在创意型职业中有较好的表现和满足感,而性格稳定、善于规划的人则更容易在稳定可靠的职业中获得满足感。
最后,人格特质还与个体的职业动机密切相关。
例如,具有竞争心理和冒险精神的人更容易选择具备高风险和高回报的职业,而具有安全感需求的人则更倾向于选择稳定和安全的职业。
二、职业选择对人格特质的塑造与发展职业选择不仅受到人格特质的影响,同时也可以对个体的人格特质产生塑造和发展的作用。
个体从事特定职业的经历,可以使其逐渐形成适应该职业的人格特质。
例如,一个律师在长期的执业过程中,可能会培养出较强的辩论技巧和应变能力,这些特质将逐渐成为其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
此外,职业选择也可以对个体的人格特质进行改变和调整。
个体在从事职业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从而促使其逐渐改变原有的人格特质。
例如,一个胆小怯懦的人可能在从事需要勇气和决断力的职业时,逐渐培养出较为果断和勇敢的特质。
三、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的匹配度对个体的影响人格特质与职业选择的匹配度对个体的职业表现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匹配度高的个体更容易在所从事的职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获得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表现。
而匹配度低的个体则可能在工作中感到压力和不适应,甚至导致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
因此,在进行职业选择时,个体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并与不同职业的要求进行对比,选择与个体人格特质相匹配的职业。
本科护理学男生人格特质与职业兴趣的相关性研究
![本科护理学男生人格特质与职业兴趣的相关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535a4563b3567ec102d8a8c.png)
护理实践 与研究 2 0 0 8年第 5卷第 5期上半月版
・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重要 的因素 , 对提 高高血 压病患 者 的遵 医行 为有积极 作用 。
民 共 和 国卫 生 部 ,0 5 1 2 . 2 0 :3— 2
通过对 患者 和家属共同实施健康教育 , 家属参与到 患者的 让
关键词 护理学 ; 男生 ; 人格特质 ; 职业兴趣
Co r ltv e e c bewe n p ro ly ii snca y a oat n i e etpetn nc fu e g a u t ri oeso c o lo s r ea e rsarh t e e snai d oy r s nd v c i ntrs ri e eo nd r r d aenu sngpr fsi n sh ob y . i t o
治疗和监测 中, 变家庭 的生活 方式 , 患者 的整 个家庭 建 改 使 立起一种 良好的生活方式与和谐的家庭关 系, 从而使 中青年 高血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得 以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 叶晓青, 3 刘雅玲 , 陈维清. 高血压患者有关该病知识信念及其对 治疗依从性 的影 响[ ] 中华 护理 杂 志,9 8 3 ( 1 :2 J. 19 ,3 1 ) 64—
6 6 2.
[ ] 张东峰, 4 许小幸 , 高维主. 岛农村居 民对 高血压 的知晓率 、 青 服 药率及影 响因索 的分析 [ ] 健康 教育杂 志 , 0 ,0 2 :( J. 2 13 ( ) 1 0 3 0
一
l 2 0.
[ ] 文允镒. 1 从几组资料看 高血压 危害及 高血压新定 义 [ ] 医学 J.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0c984ec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e1.png)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来源:MBA智库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 或 人格-职业匹配理论 (personality-job fit theory)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定义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
他于1959年提出了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职业兴趣理论。
认为人的人格类型、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兴趣是人们活动的巨大动力,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促使人们积极地、愉快地从事该职业,且职业兴趣与人格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
Holland认为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来源兴趣测验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桑代克于1912 年对兴趣和能力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1915年詹穆士发展了一个关于兴趣的问卷,标志着兴趣测验的系统研究的开始。
1927年,斯特朗编制了斯特朗职业兴趣调查表,是最早的职业兴趣测验。
库德又在1939 年发表了库德爱好调查表。
1953年编制了职业偏好量表,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了自我指导探索(1969),据此提出了“人格特质与工作环境相匹配”的理论(1970)。
不难看出,在Holland职业兴趣理论提出之前,关于职业兴趣测试和个体分析是孤立的,Holland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的演变此后,Holland理论经过不断丰富和发展。
1991年,Gati针对Holland的正六边形模型中有关相邻职业群距离相等这一假设的局限性,提出了三层次模型。
两年后,Prediger 在Ho11and六边形模型的基础上加上人和物维度、数据和观念维度,使职业的类型和性质有机地结合起来。
美国大学考试中心在Prediger兴趣的两维基础上,将职业群体的具体位置标定在坐标图上,由此得到工作世界图。
六种类型内容1、社会型:(S)共同特征: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文字稿本)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文字稿本)](https://img.taocdn.com/s3/m/9bac24ee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c.png)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文字稿本)【导语】职业选择理论着重从个体的角度探讨职业行为,重视个人的需要、能力、兴趣、人格等内在因素在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种理论倾向于一个人在择业时要尽量做到个人特性与职业特性相匹配。
霍兰德职业兴趣理论就是其中一个很有代表性的理论。
属于这种关系的两种类型的个体之间共同点较多;相隔关系,如RA、RE、IC、IS、AR、AE、SI、SC、EA、ER、CI及CS,属于这种关系的两种类型之间共同点较相邻关系少;相对关系,在六边形上处于对角线位置的类型之间即为相对关系,如RS、IE、CA、SR、EI及CA,相对关系的人格类型共同点少,因此,一个人同时对处于相对关系的两种职业环境都有浓厚兴趣的情况较为少见。
个性类型和职业环境类型的衡量:根据霍兰德的六种个性类型的衡量,一般都使用“职业偏好问卷”和“职业自我探索量表”这两种量表为测量工具进行测验,可得到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项分数,得分最高的一项即表示受试个体接近该种类型,亦即此个体之个性类型。
其余次类型或个性组型的评定,由于各类型彼此并非完全独立,且在实际情况中也不可能存在完全属于某一类型的个体,所以可以依照上述各测量工具所得的结果,依分数高低排列,最高分数前三项代表个体的个性类型,而每个单项则称为次类型。
一致性程度(degree of consistency)的衡量。
在图2-2的六边形模型中,若将RIASEC依顺时针次序排列,则相邻的类型具有较多的共同特质,其一致性较高,如RI、IA、AS等;而相对的个性类型则具有相反的特质,其一致性较低,如RS、IE、AC等;其余各类型介于上述两者之间。
比如,有A和B两个人,他们的个性类型经过测试后都是艺术型,但A的一致性比B高,两个人同时所处的职业环境都是艺术型的工作环境,可以预测A的工作满意度较高,B则相对无法预测。
区分性程度(degree of differentiation)的衡量。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a1b00e5b8f67c1cfad6b8f8.png)
大学生人格特征与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作者:张攀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01期【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以往的研究中,人格类型、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均被认为在个体的职业决策和职业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文章试图探讨影响当代大学生择业的主观心理因素:人格特征、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大学生职业指导提供新的理论视角和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特征;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高校扩招加之经济增速放缓致使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高等教育正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从实际情况和理论研究成果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外部的社会因素外,大学生自身人格方面的缺陷也是重要的因素。
在以往的研究中,人格类型、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均被认为在个体的职业决策和职业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对于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和就业指导而言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研究职业价值观便于了解大学生在面临职业选择时看重什么,并将他们的需要同他们的自身情况和社会的需求进行比较,以便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树立合理、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择业效能感强调的是择业过程中人的主体因素的作用,对择业效能感的研究能够了解个体在职业选择行为中对各种任务的信心,以便在他们信心不足的项目上提供必要的帮助。
鉴于此种情况,本研究试图以高校大学生为对象,以人格特征为视角,探讨其与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的关系,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提供基础。
二、研究方法(一)研究假设1. 不同人口学统计变量的高校大学生在人格特征、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上存在着显著差异。
2. 高校大学生人格特征与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3. 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对职业价值观和择业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效果。
大学职业兴趣理论和案例研究
![大学职业兴趣理论和案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263be577f1922791788e802.png)
二、霍关德的职业兴趣理论
1959年,霍兰德首次提出了自己的职业 兴趣理论:职业兴趣是人格的体现,从事 同一职业工作的人存在着共同的人格,人 格能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一)人格的六种类型 兴趣类型与职业类型六角模型
R现实型
人格属性
坦诚直率有 耐性实际讲 求实用情绪 稳定
I研究型 善于观察思考 依自己步调解 决问题喜欢追 根究底
■你喜欢做什么? 潜能挖掘:发现你天生的激励因素
■你适合做什么? 性格测试: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气质考量:顺应你的天性求发展 能力盘点:择你所能而为之
■你希望得到什么? 价值观评估:了解你做决定的砝码
兴趣是一个人对人或事物的认识或需要在 情绪上的表现。
职业兴趣是人们对某种职业活动具有的比 较稳定而持久的心理倾向。
相应职业 如推销员、公关 人员、记者、咨 询人员、教师、 导游、服务员等
愿意干规律性工 作: 喜欢常规性、重 复的、有规则的 活动,习惯于在 预先安排好的程 序下工作。
相应职业 如图书管理员、 文秘、统计、公 务员、邮递员、 档案管理等
喜欢从事帮助人 的工作
乐于助人,试图 改善他人状况, 帮助他人排忧 解难。
喜欢和人群
互动自信追 擅长和人相处
求政治经济 喜欢教导帮助
E企业型 的成就
启发
S社会型
A艺术型
职业测验举例
现实型(R)问题(1-18): (1)你曾经将钢笔全部拆散加以清洗
并能独立地将它装起来吗? 是 否?
(2)你会用积木搭出许多选型吗?或 小时候常拼七巧板吗? 是 否?
研究型(I)问题(19-36) (19)你对电视或单位里的智力竞赛
C常规型 银行金融 会计秘书等
音乐写作戏剧 A艺术型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兴趣探索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兴趣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3f9cb5fb6f1aff00bed51eab.png)
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兴趣探索作者:国洪梅刘津铭李亚雯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6年第13期摘要:本文强调在进行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时,将兴趣作为考虑因素的重要性。
通过兴趣探索练习和标准化测试等帮助学生对其兴趣进行探索和分类,并使用“霍兰德职业索引”等工具对职业进行考察,评估其与个人职业兴趣的适配度。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兴趣探索;霍兰德测试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232-02一、兴趣与生涯发展的关系(一)兴趣与投入是人生幸福感的来源美国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米哈利(Mihaly Csikszentmihalyi)花三十多年的时间对几百位各行各业的人进行了访谈,研究是什么东西真正令人们感到幸福和满足。
他发现,和人们通常想象的不同,不是人们很放松、什么事都不做的时候,而是当人们非常用心的从事某种活动,甚至是忘我的完全沉浸在这种活动中的时候,他们感到最为愉快和满足。
这一发现说明:人们的满足感、幸福感往往来源于从事某种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不是无所事事或单纯的享乐游玩。
就像现在很多阅历丰富的长者说的,要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才能获得快乐。
而这也正是工作原本的意义所在。
如果现在人们普遍从事的工作是自己所喜欢的,那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将会是多么愉快,多半也会对这样的工作更有激情,更有可能在这样的工作中获得满足感。
大量的研究表明,兴趣和工作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
(二)现状调查研究调查表明:许多人做着自己并不真正喜欢的事情,有50%的大学生选择在一年内更换工作;两年内,大学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如此之高实在超出我们想象。
如此高的辞职和转业率说明目前很多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并不十分满意。
探究其原因,与许多人存在的“先就业后择业”的心态有密切关系。
一部分“先就业后择业”的大学生认为第一份工作仅仅是由学校到社会的跳板;还有一部分的大学生“没有太多考虑”就选择了第一份工作;而仅有很少一部分的毕业生在择业时考虑了“兴趣”和“未来的发展空间”这两个因素。
人格心理学与职业选择的关联
![人格心理学与职业选择的关联](https://img.taocdn.com/s3/m/4e212e5f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4a.png)
人格心理学与职业选择的关联人格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的学科,而职业选择则是每个人在面临各种职业选择时所做的决策。
人格心理学与职业选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人的个性和心理特征会直接影响其对职业的倾向和适应度。
因此,了解人格心理学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对于人们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格特质对职业选择的影响人格特质是指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可以影响个体对不同职业的倾向和适应度。
例如,外向性格的人更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合作,适合从事与社交互动较多的职业,如销售员或公关人员;内向性格的人则更适合选择独立工作的职业,如程序员或作家。
此外,个体的情绪稳定性、主动性、开放性等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其职业选择的范围和方式。
二、自我认知与职业选择的关系自我认知是指对自己的理解和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能力等方面。
对自我进行准确的认知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选择。
例如,一个有创造力和艺术才华的人在选择职业时可能会更偏向于选择与艺术相关的领域,如设计师或音乐家。
而一个重视稳定性和安全性的人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稳定的职业,如会计师或公务员。
因此,自我认知是职业选择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三、兴趣与职业选择的关系个体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往往会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兴趣是个体对某种事物或领域所展现的浓厚情感和投入程度。
根据霍兰德的兴趣职业理论,个体的兴趣可以分为六个主要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个体的兴趣类型可以帮助个体更准确地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和兴趣的职业。
例如,一个对艺术和创造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可能更适合选择与艺术和设计相关的职业,如画家或室内设计师。
而一个对研究和思考有着浓厚兴趣的人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研究领域的职业,如科学家或学者。
四、职业满意度与人格心理特征的关联在职业选择之后,个体的人格特征也会与其职业满意度存在一定的关联。
例如,一个外向性格的人在与他人合作的职业中可能会更有成就感和满足感;一个喜欢挑战和刺激的人可能更适合从事需要冒险和竞争的职业,如销售员或企业家。
我的兴趣性格与职业方向分析
![我的兴趣性格与职业方向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ebb1319ec3d5bbfc0a74e0.png)
我的兴趣性格与职业方向分析——我的职业生涯设计摘要经过现阶段个人SWOT分析,本人爱好广泛但行动力不足,在竞争中应抓住发展的机会,积累经验,并保持上进心。
在MBTI职业性格测试中,本人属INFJ型人格,通过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发现适合艺术型的职业.关键字SWOT分析INFJ型人格职业方向分析正文为了更清楚的了解自身并进行职业方向的选择,我进行了现阶段SWOT分析。
在分析中发现个人优势是为人和善,乐于助人,工作认真,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性格上,做事认真,待人真诚,乐于助人,有强烈的责任感,言行举止得体,做人安分守己;能力上,有一定的分析能力,生活上,勤俭节约,生活态度比较乐观向上,自控能力强;在艺术方面具有浓厚兴趣。
而个人劣势是做事犹豫不决,在公共场合比较沉默,不够热情大方,语言表达不够流利和简洁,竞争意识不强。
环境优势是目前正处大一下学期,仍有足够的时间来改进自身的缺点以及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且拥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优质师资,可以加强知识储备,给予学习向导;行业越来越多,选择也越来越多。
环境劣势则来自正在进行的大学扩招以及未来几年就业竞争压力增大的可能性,大学生人数的激增成为了就业的一大障碍。
之后,在就业方向的选择上,我进行了MBTI职业性格测试,测试结果为INFJ型人格,内倾、直觉、情感和判断。
查阅资料后,发现作为一个INFJ型的人的生活的首要模式为内向型,通过直觉来接受事物。
他的次级生活模式是外向的,在这种模式中,他根据对事物的感觉或是它们与你个人价值体系的匹配程度来处理事物。
根据调查,INFJ们对人和情况有着不寻常的洞察力。
他们对事物的“感觉”以及对他们直觉的理解。
INFJ很关心他人的感受,并试着温和地避免伤害任何人。
他们对争吵非常敏感,并且不能很好地容忍争吵。
被争吵控制的局面会导致通常平和的INFJ进入一种被愤怒煽动或控制的状态.他们可能倾向于将争吵想体内内化,并在承受巨大压力时出现身体不适.另一方面,INFJ几乎不能让自己处于完全平和的状态-总有一些别的事情他们应该去做,来使他们及他们周围的世界取得进步。
霍兰德职业兴趣的人格类型
![霍兰德职业兴趣的人格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a90a76b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7.png)
霍兰德职业兴趣的人格类型引言: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人格类型非常重要。
霍兰德职业兴趣的人格类型理论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职业测评工具,它将人们的个性特征和职业兴趣联系在一起,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
本文将介绍霍兰德职业兴趣的人格类型以及与之相关的职业领域。
一、研究型(Investigative)研究型人格的人喜欢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领域。
他们喜欢思考抽象的概念,喜欢分析和研究。
这类人适合从事科学研究、工程师、数学家等职业。
他们追求知识和真理,喜欢独立思考和解决复杂的问题。
二、艺术型(Artistic)艺术型人格的人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他们喜欢通过各种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
他们适合从事艺术家、设计师、音乐家等职业。
这类人喜欢自由和独立的工作环境,追求个人的表达和独特性。
三、社会型(Social)社会型人格的人喜欢与人交往,关心他人的福祉,乐于帮助他人。
他们适合从事教师、社工、护士等职业。
这类人善于倾听和理解他人,乐于与人合作,具有较强的人际关系能力。
四、企业型(Enterprising)企业型人格的人具有领导才能和决策能力,他们喜欢组织和管理他人。
他们适合从事销售员、企业家、经理等职业。
这类人追求成功和权力,喜欢挑战和竞争。
五、常规型(Conventional)常规型人格的人喜欢有秩序和规则的工作环境,他们喜欢按照既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工作。
他们适合从事会计师、行政助理、图书管理员等职业。
这类人具有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注重细节和准确性。
六、现实型(Realistic)现实型人格的人喜欢运用实际的技能和体力来解决问题。
他们适合从事机械师、建筑工人、警察等职业。
这类人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喜欢实际动手解决问题。
结论:霍兰德职业兴趣的人格类型理论为人们选择职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人格类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职业兴趣和人格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我们适合从事的职业领域。
心理学对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影响
![心理学对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0989f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4.png)
心理学对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影响职业选择和发展是每个人生命中重要的决策之一。
而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对于指导个人在职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对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影响,并讨论一些相关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
一、兴趣与个人素质匹配的重要性在职业选择和发展中,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个人素质非常重要。
心理学家提出了兴趣-职业匹配模型。
根据这一模型,个体的职业满意度和成功程度取决于其兴趣与所从事职业的匹配程度。
通过测量和评估个人的兴趣和特质,可以帮助个体找到与其兴趣和个人素质相匹配的职业,并提供个人发展的方向。
二、人格特质与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人格特质与职业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例如,具有外向性格的个体更适合从事需要与他人交往和领导能力的职业,而具有内向性格的个体则更适合从事需要独立思考和专注力的职业。
了解和了解个人的人格特征,可以帮助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在职业发展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三、心理学方法在职业咨询中的应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在职业咨询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可以帮助个体评估其职业兴趣、个人素质和人格特征,从而提供可行的职业建议。
另外,心理咨询师还可以采用心理治疗的方法,帮助个体探索职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并提供情绪和心理支持。
四、心理学对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的影响心理学研究不仅关注个体在职业选择和发展过程中的决策,还关注个体在特定职业环境中的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
心理学家认为,个体的职业满意度和幸福感与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个人成长和发展机会等因素密切相关。
了解这些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可以帮助个体做出有利于个人发展和幸福感的职业选择,并在职业生涯中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
五、心理学对职业转型和职业危机的支持职业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个体可能在职业生涯中面临转型和危机。
心理学提供了对于职业转型和危机的支持。
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个体可以探索自身的真实需求和意愿,重新评估职业目标,从而帮助个体顺利应对职业危机并实现职业转型。
职业兴趣个人特质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比较内向
![职业兴趣个人特质职业能力职业价值观比较内向](https://img.taocdn.com/s3/m/a973d4e19ec3d5bbfd0a7498.png)
3、舒伯(Super)的生涯发展理 论
20世纪50年代起,舒伯(Super)以新的方式 对生涯发展进行思考,提出了生涯彩虹理 论,该理论很好地概括了人的一生的职业 发展历程。认为职业发展是人生成长的一 部分,除了职业角色外,个人在生活中还 扮演着其他角色,有孩子、学生、休闲者 、公民、持家者、配偶或伴侣、退休者、 父母或祖父母。他把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分 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与衰退5个主 要阶段
成长阶段:由出生至14岁,该阶段孩童开始发展 自我概念 探索阶段:由15岁至24岁,该阶段的青少年,通 过学校的活动、社团休闲活动、打零工等机会, 对自我能力及角色、职业作了一番探索 建立阶段:由25岁至44岁,由于经过上一阶段的 尝试,小合适者会谋求变迁或作其他探索,因此 该阶段较能确定在整个事业生涯中属于自己的“ 位子” 维持阶段:由45岁至65岁,个体仍希望继续维持 属于他的工作“位子” 衰退阶段:65岁以上,由于生理及心理机能日渐 衰退,个体不得不面对现实从积极参与到隐退
一、职业生涯概念
1、职业的概念 职业是参与社会分工,利用专门的知 识和技能,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获取合理报酬作为物质生活 来源,并满足精神需求的工作。是一 个人的权利、义务、权力、职责的集 中表现,也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一般 表征。
1、职业的概念
职业定义中包含四种关系: 一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是知识技能与创造的关系 三是创造财富和获得报酬的关系 四是工作和生活的关系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
1、帕森斯(Parsons)特质因素论
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 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其《选择 一个职业》的著作中提出了人与职业 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焦点的观点。这一 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个人和职业都有 稳定的特征,而适当的职业选择就是 要在这二者之间进行匹配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职业偏好的个案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职业偏好的个案调查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1bdc6c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33.png)
大学生人格特质与职业偏好的个案调查与分析作为大学生,我们面临着职业选择的重要抉择。
但是,我们的职业偏好往往与个体的人格特质密切相关。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的人格特质与职业偏好之间的关系,本文将对该问题进行个案调查和分析。
为了实施这项调查,我们首先选择了一所大型综合性大学的100名在校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一系列的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我们获得了来自不同专业、兴趣和背景的学生的意见和看法。
首先,我们对参与调查的学生进行了人格特质测量,使用了经典的大五人格特质理论,包括外向性、神经质、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
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外向性和神经质得分较高,而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得分较低。
接下来,我们对学生的职业偏好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表达了对不同职业的兴趣,包括商业管理、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
其中,商业管理和科学技术是最受欢迎的职业选择。
在进一步分析和讨论这些数据的基础上,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趋势和关联。
首先,具有较高外向性的大学生倾向于选择与人们沟通和合作密切相关的职业,例如销售代表、公关专员等。
而相对较低外向性的学生则更容易选择独立工作的职业,例如编程员、研究员等。
另外,神经质较高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具有稳定性和安全感的职业道路,例如会计师、人力资源专员等。
相反,神经质较低的学生通常更具冒险精神,更容易选择风险较高但充满挑战的职业,例如企业家、投资顾问等。
此外,我们还发现开放性、宜人性和尽责性在职业选择上的影响较小。
这意味着这些特质相对来说对个体的职业偏好没有太大的影响,而更多地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例如个人兴趣、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等。
在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一些学生在职业选择中的困惑和挑战。
一些学生表示他们面临巨大的选择压力和焦虑,由于缺乏对不同职业的了解和实践经验,导致他们迷茫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路径。
此外,一些学生还表示他们希望能够从大学教育中获得更多的职业指导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出明智的选择。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兴趣探索的重要性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兴趣探索的重要性](https://img.taocdn.com/s3/m/bfbc15f5856a561252d36fbd.png)
CAIXUN财讯-68- 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兴趣探索的重要性□重庆交通大学 卜繁强 / 文在职业规划个人自我探索理论当中,人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是目前职业规划理论中被普遍接受和认同的四个分析维度。
可以说在个人自我探索方面,这四个维度可以很好的分析和剖析个人职业倾向和方向。
人格、兴趣、能力和价值观只有分析角度的不同,并没有先后之分和效用方面的差别。
但结合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和高等教育特点,我认为在高等教育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应该突出兴趣这一维度探索,在大学里面职业生涯规划探索应该以兴趣为中心和辐射点,结合人格、能力和价值观其他三个维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自我探索。
原因有以下四点。
在我国高等教育阶段要尽快恢复学生寻找兴趣的本能众所周知,我国在高等教育之前的教育体系是应试教育体系。
高考作为整个应试教育体系这一金字塔的顶点起到了指挥棒和风向标之作用。
虽然学生素质教育已经提倡多年并且教育部和各地方学校都在进行素质教育改革,但是只要我国高等教育入学考核标准不发生改变,高等教育入学考试不发生改革,整个教育体系的应试性质不会发生根本的变化。
那么,在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之下,学生个人兴趣是被压抑的或者被考试所曲解和妖魔化。
在应试教育体制之下,尤其是在学生步入中学校门之后,中考和高考的升学压力日渐增强。
在社会环境和学生家长的主观意见的影响之下,在考试的重压之下,学生的个人作为个体没有多余的经历和思维去发觉自己的兴趣爱好。
学生几乎把自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应试知识的学习和备考当中。
个人即使有兴趣爱好也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培养这朵十分脆弱的兴趣小花。
另外一种极端模式就是为了考试而培养兴趣,魔鬼的培训和畸形的发展个人兴趣。
比如如果一个孩子在音乐、美术、体育或者数学等方面有些天赋和爱好,家长会把这些兴趣和爱好作为专业技能为了未来的考试而培养。
因为只有这样训练和培养,通过相关考试才能顺利的进入到大学。
这一条艺术培训考试之路或许成为了进入高等教育阶段的“捷径”。
大学生性格与职业兴趣相关性实证分析
![大学生性格与职业兴趣相关性实证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72d81ce89eb172ded63b714.png)
[摘要]文章采用MBTI 人格类型量表和霍兰德职业适应性测验(SDS),对福州大学481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性格与职业兴趣的关系进行调查。
通过分析发现:不同性别学生在获取信息(At -tending )和处理信息(Deciding )两个维度上存在差异;不同学科类型的学生在处理信息(Decid -ing )这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学科类型的学生在部分职业兴趣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被试的MBTI 性格类型与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不存在线性相关。
[关键词]大学生;MBTI ;职业兴趣;相关分析[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046(2012)7-0087-032012年第·7期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TaiYuan Urban Vocational college期总第132期Jul 2012[教育研究与探索]大学生性格与职业兴趣相关性实证分析雷辉(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108)一、问题的提出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教育成为明确大学生生涯发展方向、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关心理学研究表明,性格能影响一个人对职业的适应性,职业兴趣能影响一个人对职业的满意度。
性格是个人的行为和态度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独特性、整体性、稳定性、功能性等方面的特征,因此,性格可以对个人外显的行为、态度提供统一的、内在的解释。
职业兴趣是个体追求某种职业或从事某种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倾向,是职业选择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对大学生性格与职业兴趣进行相关分析,能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及辅导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能为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提供参考。
同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有关学者对大学生性格、职业兴趣的影响因素研究较为深入,但对性格与职业兴趣相关性研究目前并不多见。
因此对大学生的性格与职业兴趣相关性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人格教育课题研究报告
![人格教育课题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bda8a66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66.png)
人格教育课题研究报告1. 引言人格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人格的教育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水平。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培养健康人格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因此,对人格教育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报告旨在探讨人格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并分析其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2. 目标人格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并帮助他们成为具有高尚品德和道德感的社会成员。
具体来说,人格教育的目标包括:•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信念系统;•培养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3. 内容人格教育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3.1. 价值观培养价值观是指个体对于什么是好的、美的和有意义的事物的认同和追求。
人格教育通过教育活动、校本课程和社交经验等途径,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在教育实践中,可以通过讨论、案例分析和道德故事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索价值观问题。
3.2. 自我认知和个性培养人格教育还包括对学生自我认知和个性发展的培养。
通过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发展自己的潜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此外,人格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激发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潜能。
3.3. 社会责任感培养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体对社会问题的认同和对解决这些问题的积极参与。
人格教育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社团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学生能够了解社会问题、感受他人的需求,并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4. 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培养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是人格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课堂合作、团队项目和社交活动,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和技巧,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此外,通过解决冲突和处理人际关系问题的训练,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友谊。
4. 方法人格教育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实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了解真实的情境,思考问题,分析事实,培养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个体的霍兰德兴趣类型相关人格特质的描述
![个体的霍兰德兴趣类型相关人格特质的描述](https://img.taocdn.com/s3/m/0757592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08.png)
个体的霍兰德兴趣类型相关人格特质的描述
霍兰德兴趣类型理论认为,个体的职业兴趣可以分为6种类型: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对应的人格特质。
1. 现实型:注重具体问题解决,喜欢使用手头的工具和技能来完成任务,强调实际操作和物质成果。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比较实际、稳健、谦虚、务实而且肯定自己的价值。
他们可能显得沉默寡言,但非常专注于自己的工作。
2. 研究型:好奇心强,渴望知识和理解,更愿意从事抽象、理论性的工作。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很聪明、有创造力和自信,善于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他们也更加内向,不太擅长与人交流。
3. 艺术型:追求自我表达和创造性的工作,注重个性和审美,喜欢从事有关艺术、文学、音乐和设计等领域的工作。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比较敏感、自由、创造性和独立,但也可能较为情绪化。
4. 社会型:热心助人,关注他人的需求和福利,喜欢从事教育、卫生、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工作。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比较友善、乐观、有同理心,善于与人交往和沟通。
他们也更容易受到他人影响,需要得到认可和赞扬。
5. 企业型:注重组织、管理和经济效益,喜欢从事商业、金融、行政等领域的工作。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比较自信、果断、有决策能力和领导才能,但也可能显得冷漠和严苛。
6. 常规型:注重秩序、计划和规则,喜欢从事事务性、重复性
的工作,强调精度和细节。
这种类型的人通常比较守规矩、谨慎、有耐心和责任心,但也可能显得保守、缺乏创造力。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兴趣、性格探索)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兴趣、性格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91929c82aef8941ea66e050a.png)
(二)MBTI的测评体系1.个性第一层:向型(Extraversion)-内向型(Introversion)个性类型的第一个层面与我们对周围世界的互动有关,解释能量释放到何处,分别描述如表2-3所示。
表2-3个性类型的第一个层面I内向E外向2.个性第二层:觉型(Sensing-觉型(iNtuition)个性类型的第二个层面与我们平时注意的信息有关。
有一些人注重事实,其他人则注重愿望。
个性类型的第二个层面如表2-4所示。
S N直觉Array3.个性第三层:思维型(Thinking judgment)-情感型(Feeling judgment)个性类型的第三个层面涉及我们做决定和结论的方式,如表2-5所示。
T F情感Array4.个性第四层:判断型(Judgment)一知觉型(Perception)个性类型的第四个层面所关注的,是一个人更愿意有条理还是随意的生活,如表2-6所示。
表2-6个性类型的第四个层面JP知觉经过以上四个纬度的分析,你得到四个比较偏向的特性,这四个特性就代表了你的性格特征和职业偏好。
你的性格组合“四字母”是怎样的?如果你对自己的分析没有把握,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相应的量表测量。
关于MBIT的效度、信度及效果的研究,目前还未形成定论。
MBIT的参与者认为它能有效地改变自身的行为,MBIT的分数值与所从事的职业有关。
对美、英、拉美、日本的管理人员MBIT分数的分析表明,大多数管理人员具有某些共同的个性类型(ISTJ,INTI,ESTJ或ENTJ)。
二、16种性格类型特征及适合职业(一)ISTJ型:内向十实感+思维+判断1.基本特征沉静、认真、贯彻始终、得人信赖而取得成功。
讲求实际,注重事实和有责任感。
能够合情合理地去决定应做的事情,而且坚定不移地把它完成,不会因外界事物而分散精神。
以做事有次序、有条理为乐—不论在工作上,家庭上或者生活上。
重视传统和忠诚。
ISTJ型的人是严肃的、有责任心的和通情达理的社会坚定分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职业兴趣与人格的相关研究1.前言1.1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的严峻,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在就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越来越复杂。
一方面是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是辞职和跳槽现象非常普遍。
两种现象看上去似乎没什么联系,而实质上它们可能是由共同的原因造成的,即所选职业与他们的职业兴趣或者性格不匹配所造成的。
在纷繁复杂的职业世界中,要科学地选择职业、追求符合个人特点的职业,就必须科学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然而,目前大多数大学生并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作用,从进入大学起,就在等待与迷茫中消磨时光,即使有朝一日感觉到了这几年的什么也没有学到,但无情的岁月已不会给任何人重新来过的机会。
这就要求大学生在了解就业形势的同时,也要深刻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认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所突破。
当然,只有在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最大程度地发挥自身的潜在价值。
因此,本文就是立足于影响大学生职业兴趣的人格特质来探究,试图探索人格特质与大学生职业兴趣之间的关系。
1.2相关概念1.2.1职业兴趣的涵义心理学家对职业兴趣的研究是兴趣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兴趣理论,催生了关于职业兴趣的不同定义。
心理学家普遍认同的职业兴趣的定义是:职业兴趣是喜欢且持久的一种取向,是了解一个人职业和教育行为有用的工具(Hanson,1973)。
另外一种较为普遍的定义是Holland的职业与环境匹配理论,它强调职业兴趣和人格特质具有相同意义,是人格特质和工作环境的一致。
而本研究把职业兴趣定义为:职业兴趣是兴趣在职业选择活动方面的一种表现形式,是职业本身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就业人员自身个性的多样性相互作用之下所反映出的特殊的心理倾向和偏好。
兴趣是一种重要心理倾向,是在一定需要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在形成过程中,个体的兴趣模式不仅受环境、客体和活动的特点的影响,也受个体自身的各个方面的特点的影响。
职业兴趣是兴趣在选择职业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当兴趣主要指向与职业有关的活动时就称之为职业兴趣,它是职业本身的多样性、复杂性、与就业人员自身个性的多样性相互作用之下所反映出来的特殊的心理倾向。
1.2.1人格的涵义对人格概念的理解源远流长。
人格(Personality)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意指古希腊时代的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戴的面具。
心理学沿用了面具的含义,转意为人格。
沿用的含义有两种,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行为举止,个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做出的相应的反应,表现一个人外在的人格品质。
二是指一个人由于种种原因不愿表露自己人格方面的真实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是人格的内在特征。
近代以来,心理学内部也对人格没有统一的定义,由于人格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取向有较大的差异,许多心理学家从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理论角度出发对人格的内涵进行分析与逢释。
在本研究中,对人格的界定我们采用我国学者郑雪(2001)对人格的界定: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和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这一定义体现了人格的特殊性、稳定性、适应性及整合性的特点,能够较为完整的概括人格的本质与内涵。
各种人格理论都试图用自己的理论来分析和解释人格的差异。
多年来,已经涌现了多个人格特质理论,特质论者都持有一个基本假设:即可以运用因素分析来考察人格测验项目间的相关模式,从而产生出数目较少的人格特质,主要表现为一定的个性心理特征,如气质、性格等方面。
1.3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3.1国外研究关于人格特质与职业兴趣的关系,先前有人做过许多研究。
如Gary&Elizabeth(1993)运用Holland职业兴趣问卷和NE0问卷进行的研究表明,社会型和经营型职业兴趣倾向与外倾性存在正相关,研究型和艺术型职业兴趣倾向与开放性存在正相关,常规型职业兴趣倾向与责任心存在相关。
Ackerman&Heggestad(1997)在其研究中表明,Holland的6种职业兴趣和大五人格因素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Fruyt 和Mervielde(1997)运用NEO—PI—R (Co sta&McCrae,1992)和Holland职业兴趣测验对不同专业的应届毕业生(N=934)进行研究,运用相关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统计数据,结果表明所有的大五人格因素至少和一种或多种职业兴趣类型存在显著相关,但不是所有职业兴趣类型都与大五人格因素有关,尤其是现实型、研究型与大五人格因素没有关系。
Lisa,Patrick和Fred(2002)对24个样本采用目前最为通用的Holland职业兴趣测验和大五人格测验进行研究,并对测验结果进行了元分析。
结果表明6个职业兴趣类型和大五人格因素30项相关的平均效应,其中有5项维度之问的相关无论男女性都表现出非常稳定的相关。
它们是艺术型—开放性(r=0.48),经营型—外倾性(r=0.41),社会型—外倾性(r=0.31),研究型—开放性(r=0.48)和社会型—宜人性(r=0.19)E 。
Brandon和Jo—Ida(2003)运用NEO~PI—R问卷测量人格维度的各个层面的得分和Holland职业兴趣测验测量各基本类型得分,结果表明在层面上人格特质与职业兴趣类型也存在相关,这可以支持在职业发展领域已存在的关于个体差异作用的理论。
1.3.2国内研究在国内,近年来也有很多人做关于人格特质与职业兴趣的相关研究,如湖南师范大学冯艳丹的研究表明,神经质与经营型存在正相关,与常规型存在负相关;外倾性与经营型存在负相关,与常规型存在正相关;开放性与研究型、艺术型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与社会型存在负相关,与常规型存在十分显著的正相关;宜人性与社会型存在十分显著的负相关;责任心与现实型、社会型和经营型存在负相关。
华东师范大学林孟晖的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问卷及16PF研究表明结果显示,乐群性人格与社会型职业兴趣有极其显著相关,与常规型职业兴趣有显著相关,与其它的职业兴趣没有明显相关;稳定性人格与研究型职业兴趣有显著相关,与其它职业兴趣没显著相关;兴奋性人格与艺术型职业兴趣有极其显著的相关,与其它职业兴趣没显著相关;敢为型与实际型呈极其显著相关,与其它职业兴趣没显著相关;敏感性人格和怀疑性人格与实际型职业兴趣呈显著负相关,其他因素的差异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1.3.3存在的问题以往研究结果尚未达到统一,国内尚未有人进行过大规模的具有代表性的系统的研究。
1.4研究目的与意义大学生正处于职业选择的关键时期,具备了一定的职业兴趣并逐渐趋于稳定,并且随着所学专业的深入,这种稳定性更加牢固。
本研究探讨职业兴趣及其人格特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职业兴趣作为职业素质的一个方面,在职业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职业咨询只是近年来才开始逐步建立和发展,对于帮助大学生了解他们的兴趣所在以及可能在哪个领域取得成功,目前还缺乏有效的择业指导。
通过本研究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有一个明确的把握,了解自身的人格特质,为其今后的择业和就业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同时也可以帮助学校、企业等人事选拔人员通过了解职业兴趣、人格来预测作为职业适应性的指标,进而利于补充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理论,完善我国的人才选拔和测评系统。
2.研究方法2.1研究对象本研究被试来自湖南师范大学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分别由主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获得。
共发放问卷110份,实际回收106份,其中有效样本106例。
样本人群的基本情况见下表1.2.2研究工具2.2.1 人格特质测量问卷本研究使用了McCrae和Cost编制的简式人格问卷(NE0--FFI),在华人地区适用的结果表明,它亦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属于Likert 五点自陈式量表,每题均含有“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没有意见”、“同意”、“非常同意”供被试选择。
整个问卷分别测量适应性、社交性、开放性、利他性、道德感5个人格特质。
本研究以这5个因素的维度的粗分作为测量指标。
简式版量表各维度具有较好的信度系数,内部一致性系数平均0.793,间隔10周的重测系数平均0.742。
2.2.2 职业兴趣测验本研究使用了Holland编制的职业兴趣测验,属于是否式自陈问卷。
本问卷可测量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经营型、常规型6种类型的职业兴趣,通过对每个维度的得分情况来判断被试的职业兴趣类型。
本研究以各个类型的粗分作为测量指标。
2.3 数据处理计算NEO—FFI问卷、Holland职业兴趣问卷各维度得分,所有数据经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描述统计、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做统计分析。
3.结果3.1基本统计量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及人格特质测量问卷各维度所获数据平均数和标准差如表2-1及表2-2所示。
职业兴趣测验结果显示,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社会型、企业型、艺术型、常规型、研究型、现实型,人格特质测验结果显示,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的是适应性、道德感、开放性、利他性、社交性。
3.2各变量的特征分析3.2.1不同性别的差异比较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及人格特质测量问卷各维度分值在不同性别上的均值、标准差以及t检验值如表3-1及表3-2所示。
总体来看男女生的职业兴趣以社会型得分居高,男女生现实型兴趣类型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人格特质以适应性得分居高,人格特质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注:*P<0.05,**P<0.013.2.2不同专业性质的差异比较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及人格特质测量问卷各维度分值在不同专业性质上的均值、标准差以及t检验值如表3-3及表3-4所示。
总体来看文理科的职业兴趣以社会型得分居高,文理科在现实型兴趣类型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人格特质以适应性得分居高,人格特质上不存在显著的专业性质差异。
3.2.3不同年级的差异比较霍兰德职业兴趣测验及人格特质测量问卷各维度分值在不同年级上的均值、标准差以及F检验值如表3-5及表3-6所示。
总体来看不同年级的职业兴趣以社会型得分居高,不同年级在现实型兴趣类型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人格特质以适应性得分居高,不同年级在利他性、道德感两维度上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注:*P<0.05,**P<0.013.3职业兴趣与人格的相关分析分别对106名大学生的5种人格特质得分与6种职业类型的得分进行相关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社交性、利他性人格特质与社会型职业兴趣有极其显著相关,社交性人格与企业型职业兴趣有极显著相关,利他性与企业型职业兴趣有显著相关,其他因素的相关没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4.注:*P<0.05,**P<0.013.4人格特质与职业兴趣类型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分别以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为因变量,以大五人格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