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合集下载

4.课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4.课件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绿色肥厚,储存大 量的水,且代替叶 进行光合作用。
非常发达,吸收 深处水分。
叶变成刺状,减少蒸腾,肉质茎贮存水分,适于干旱环境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 以达到60毫米。 是海豹对寒冷的适应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旗形树的树 冠像一面旗帜。 是旗形树对风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习要点:
适应
生物
影响
环境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资料分析
在炎热缺水的荒 漠中生活的骆驼,尿 液非常少,当体温升 高到46 ℃时才会出汗。
是骆驼对干旱的适应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 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 分长很多。 是骆驼刺对干旱的适应


退化成刺,可以 减少水的散失
2、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 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你能说出其中的道 理吗?这是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因为鲤鱼的受精作用在水中完成,且受到 其它生物的影响,后代成活率太低,所以 产卵量多;小鸟受精作用在体内完成,小 鸟对后代保护好,成活率高。
3、山羊绒又细又柔软,织成的产品十分昂贵。 山羊比绵羊好养,它连草根都啃食。于是一些牧 区大量饲养山羊,这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山羊虽好,但山羊连草根都啃食,草就不能继 续生长,且使沙土裸露,一遇大风,会使草原 沙化,影响环境。源自拟态竹节虫拟态
尺蠖
保护色
保护色
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 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 的。
二 、 生 物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实例1
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实例2
蚯 蚓 能 疏 松 土 壤,增加土壤肥力。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表现为形态结构,生理行为等各方面;适应也有相对性。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

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

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蜣螂解决草原上大量粪便堆积的问题,改良土壤,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生态系统:生物及其周围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食物链:通过吃和被吃关系形成。

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7上17光学显微镜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用: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件。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转动反光镜可以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

物像的放大的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

利用显微镜观察装片①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

例: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d”,那么在透明纸上写的是“p”。

②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量多,光线亮,适合寻找实验对象。

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粗粮一般指大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如玉米﹑高粱﹑小米,绿豆,红薯等。

生物防治:用天敌防治农林害虫,如白僵菌防治玉米螟,赤眼蜂防治松毛虫,杀螟杆菌防治三化螟。

【生物知识点】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例子

【生物知识点】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例子

【生物知识点】生物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存自然选择中优胜劣汰的过程,它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生物
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对于现今存在的每一种生物来说,都有与环境相
适应的特点。

①生长在干旱沙漠或荒漠中的植物,叶子特化成针形或刺形,根系特别发达,如仙人掌、骆驼刺等。

②由于生活环境经常受到同一方向大风的影响,树木的分枝只有一侧生长良好。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性的适应,即每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不是适应所有的环境。

如北极
的雪兔在冬季到采时换上白毛,以适应雪地环境,但如果降雪较迟。

这样的体色反而易被
敌害发现。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反之,环境也
影响生物的生长,分布等。

(1)影响大气环境:植物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影响降水量。


些植物的叶可吸滞尘埃,吸收有毒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2)影响水环境: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引发的赤潮现象,对水域环境造成危害。

(3)影响土壤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增加肥力。

注: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变化,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
生物界。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讲课稿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讲课稿
适当的评价与鼓励
此环节的设计主要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通过适当的引导教育让学生建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空间架构,并意识到要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的环境
通过让学生自我总结到达教学情感目标
例:凤眼莲〔水葫芦〕
福寿螺
入侵渠道:自然入侵
无意引入
有意引入
3、概括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
生物 环境
学生自由发言,对生物影响环境作定性分析。
高度认识生物入侵的危害性,提高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从“生物对环境有哪些影响〞的角度进行定性分析,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物对环境影响的利与弊。
适时地进行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更好的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
对适应的相对性理解加深,根本形成对适应性的构建
仔细观察图片并对积极思考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含义并初步得到三者的区别
思考并讨论三者的区别
出示仙人掌、旗形Βιβλιοθήκη 等图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举出大量例子佐证适应性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引导学生理解适应性的特点和意义
出示图片:雷鸟冬夏羽毛的变化,帮助学生理解相对性
举例
出示图片:云豹、北极熊、青蛙、变色龙帮助学生理解保护色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适应性举例:
植物:仙人掌适应干旱沙漠
旗形树适应大风环境
动物:海豹适应寒冷海域
猫头鹰适应夜间捕食
2、适应性: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①普遍性:所有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有一定的适应性
②相对性:每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就外因讲,是因为生物生存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就内因讲,是因为生物的遗传具有保守性的一面,不会因环境变化立即改变其遗传性;从进化的角度上看,适应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是自然选择的作用是长期的,选择作用不会一次到位,更不会造成尽善尽美的选择结果。〕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既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赖、相互 影响,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
达标测试
1.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似,这属于 ( C) A.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B. 环 境对生物的制约 C.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D. 环境对生物的适应
2.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 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A ) 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 B. 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 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 D. 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对寒冷环境的 适应
对风的适应
山上的旗形树,树冠像一面旗帜
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特点 生活环境 适应 尿液少、出汗少 干旱缺水
根特别长 适应
干旱缺水
皮下脂肪厚
适应
寒冷海域
树冠像一面旗帜
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莲的根状茎(藕)和 叶柄中都有发达并相 通的气腔
避役(变色龙) 会随环境改变体色
葵花朵朵向太阳
4.通过以上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能够疏松土壤,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植物能增加大气的湿度、沙
生长在岩石表面的地衣, 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 土壤层的形成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谈感想:
通过以上的探究分析,你认 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我们生 存的环境?
3.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选择的最理想植物 是 ( A) A.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如沙棘) B.根系发达、树冠高 大的乔木(如杨树) C.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如仙人 掌 ) D.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如白菜) 4. 樟树上下相邻的叶片互不遮挡,能使每片叶都尽可能多 地接受阳光的照射,这种现象可说明 (C) A.环境能适应生物 B.环境不能影响生物 C.生物能适应环境 D.生物不能影响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1.形态结构的适应: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以适应其所处的环境,如植物的根系发达和叶片多而大,可以吸收更多的水分和阳光,同时减少水分的蒸发。

动物的体型大小和形状也可以适应其所处的环境,如北极熊的肥大身躯可以保存体温,在严寒的环境中生存。

2.生理功能的适应:生物的生理功能可以适应其所处环境的需求,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将阳光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和氧气,促进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动物的呼吸、循环和消化系统也可以适应不同环境的需求,如高原上的动物可以适应低氧环境,鸟类的腿骨中间空心适应飞行等。

3.行为习性的适应:生物的行为习性可以适应其所处环境的变化,如一些鸟类和鱼类会迁徙,以寻找更适合生存和繁殖的地方。

一些动物具有攻击性的行为习性,可以保护自己和捕食猎物。

一些植物会利用风、水或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以适应繁殖的需要。

1.影响生物多样性:生物的适应和生存方式决定了它们在特定环境中的分布和数量。

适应性强的物种在竞争中会占据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导致其他物种数量减少甚至灭绝,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

3.影响环境稳定性:生物通过生长、繁殖和死亡等生命过程产生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对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到重要作用。

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会对环境的稳定性产生影响,如控制其数量和分布等。

总之,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一种动态和相互作用的过程,生物通过不断适应环境的改变来提高自身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同时也会对环境的生物多样性、生态链和环境稳定性产生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是自然界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过程,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七年级生物教案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9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9篇

七年级生物教案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9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教学目标①能够选取多方面的事例来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②认同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

③通过分析文字和图片资料来提高学生说明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④尝试收集、处理数据的方法。

⑤学习通过测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⑥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渗透环保意识。

⑦树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观点,为下节课——生态系统的学习做好铺垫。

难点和重点①描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②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辩证观点。

③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课前准备①教师准备一些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生物的影像资料。

②布置“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探究,要求填好测定数据。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复习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用实例描述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环境因素。

②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影响生物生存的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教师启发学生用身边的实例来说明环境和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

新课引言让学生谈出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即生物也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教师启发:在讨论了环境因素对生物生活影响的基础上,同学们自然会考虑生物对环境变化会产生什么反应,生物是如何面对环境的变化的,引发学生思考,导出本节新课的内容——适应环境,在适应的过程中也影响着环境。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①学生根据图片说出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的特点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的关系。

②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说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典型实例。

表达不准确的地方教师注意纠正补充。

③让学生了解在自然界各种环境中都广泛分布着生物。

让学生初步懂得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①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资料,得出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活方式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结论。

②教师启发学生:哪位同学知道不同的生物是怎样适应环境而生活的?让学生了解生物与环境相适应是普遍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

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①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表现在多个方面,对水分、温度、光照等都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征。

例如,植物生长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沙漠地区的植物根深而叶小或变成刺,以适应干旱环境。

②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适应性特征
保护色:保护色是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利于逃避敌害或猎捕动物。

如生活在草地、池塘中的青蛙是绿色的;生活在北极地区的北极狐和白熊的'毛是纯白色的。

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或斑纹,叫警戒色。

如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就是一种警戒色。

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态或色泽斑纹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叫拟态。

如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尺蠖的形状像树枝,枯叶蝶停息在树枝上的模样像枯叶。

(2)生物的适应性是相对的,它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

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某些生物就会不适应环境。

如北极的雪兔在冬季到来时换上白毛,以适应雪地环境,但如果降雪较迟,这样的体色反而易被敌害发现。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讲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讲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令人惊叹。

从微小的细菌到巨大的鲸鱼,从娇艳的花朵到参天的大树,每一种生物都在其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而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其中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为了在环境中生存和繁衍,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适应策略。

1、形态适应形态适应是生物在外观形态上的改变以适应环境。

比如仙人掌,为了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它的叶子退化成了刺,以减少水分的散失;而骆驼则有着高大的驼峰,能够储存大量的脂肪,在食物匮乏的沙漠中提供能量和水分。

再看北极熊,它那厚厚的皮毛和肥胖的身躯,都是为了抵御北极的严寒。

2、生理适应生理适应是指生物在内部生理机能上的调整。

有些动物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体温来适应环境的温度变化,例如鸟类和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体温;而像蛇和蜥蜴等爬行动物则是变温动物,它们的体温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3、行为适应行为适应表现为生物在行为方式上的改变。

候鸟会在季节变换时迁徙,以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一些昆虫会在冬季来临前进入冬眠状态,降低自身的代谢率,减少能量消耗。

二、生物适应环境的意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首先,适应使生物能够在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存活下来。

如果生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它们很可能会灭绝。

其次,适应促进了生物的进化。

在长期的适应过程中,生物的基因会发生改变,从而使物种逐渐进化和发展。

此外,适应还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不同的生物适应不同的环境,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网络。

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对环境产生着影响。

1、改变环境的物理条件例如,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森林可以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

2、影响环境的化学组成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会改变土壤的肥力和化学成分;动物的排泄物也会为土壤提供养分。

基础生态学-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第八节生物对环境的综合适应及影响

基础生态学-第二章生物与环境 第八节生物对环境的综合适应及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综合适应 拟态
一、生物对环境的综合适应
警戒色
一、生物对环境的综合适应
叶变成刺状,减少蒸腾,肉质 茎贮存水分,适于干旱环境
一、生物对环境的综合适应
(一)生态适应方式及机制 2、行为适应。 生物各种行为通常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1)最常见于动物,是动物应付环境变化的主要手段。如觅食行为、 生殖行为、社会行为、防卫行为、领域性行为、迁徙行为等都有重要 的生态意义。其中,觅食行为是动物最常见和最基本的行为。 动物的适应行为在自然选择进化过程中可积累遗传给后代。
一、生物对环境的综合适应
(二)生态适应的类型 2、趋异适应与生态型 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长期生存在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或人为培育 条件下,发生趋异适应( radiation adaptation),并经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而 分化形成的生态、形态和生理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一、生物对环境的综合适应
一、生物对环境的综合适应
(二)生态适应的类型 1、趋同适应与生活型 不同种的生物,由于长期生存在相同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为培育条件下,发 生趋同适应,并经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类似形态、生理和生 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二)生态适应的类型 1、趋同适应与生活型 生活型着重从形态外貌上进行区分。生活型是种以上的分类单位,亲缘关 系甚远的生物种也可能属于同一生活型,亲缘关系近的生物种也可分属于 不同生活型。如生活在沙漠干旱区的仙人掌(仙人掌科)与生活在相同条件 下的霸王花(大戟科)、非洲沙漠浆草、仙人笔(菊科)等植物 有相似的外部特征,属同一生活型。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指:生物在时刻受到环境作用的同 时也对其生存环境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使环境条件不同 程度地得到改善。生物对环境的改造作用使环境变得 更有利于生物生存,但也可能对环境资源和环境质量造 成不良影响。

初中生物知识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初中生物知识讲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知识精讲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生存受环境的影响,同时生物在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也对环境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适应性,如拟态、保护色、警戒色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1)积极影响①植物对于大气中碳氧平衡的调节、水土的保持、空气中灰尘及有害气体的净化具有一定作用,如森林可净化空气、调节空气湿度。

②有些动物对改良土壤土质有一定作用,如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疏松土壤,增加肥力。

(2)消极影响①人类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利用,如乱砍乱伐、过度开采矿物质。

②人类生活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③生物对环境的改变超出了特定环境的承受能力,造成部分生态系统消失,如草原荒漠化。

考点分析本知识点常出一些根据实例来判断是否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或影响的考题。

名师点睛1.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每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不能适应所有环境。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更多的是要考虑人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不只是非生物因素,也包括生物因素。

人对于环境中一些非生物因素的改变对于整个生态系统是致命的,对于生物的影响也会间接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

因此人的发展一定要遵循自然的规律,可持续地发展。

典型例题1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往往降雨量多、气候湿润,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生存依赖环境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环境影响生物生存解析: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会散失到空气中大量的水分。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到大气中的水分更多,造成气候湿润,降雨量增多,调节了气候,这属于典型的生物影响环境。

故选B。

答案:B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是对飞行的适应,羽毛可以帮助飞行并维持体温,敏锐的视力、锋利的爪子和喙可以帮助捕捉和杀死作为食物的小动物,这些适应能力使鹰在栖息地得以生存
2、猴子相互梳理羽毛、除掉可能传播疾病的赃物和虫子,通过清洁来提高
3、捕蝇草适应了吃昆虫,因为它生长在贫瘠的土壤上,无法得到足够的营养
4、骆驼的双峰的储水可以在沙漠中更好的生存
5、的颜色,早期是浅色的比较多,工业发展后,深色的比较多,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6、枯叶蝶、翅膀上有类似猛禽眼睛的蝴蝶拟态警戒色
7、蝗虫草木繁盛色是绿色的,到了秋天变成黄色
8、乌贼释放墨汁、蜥蜴的断尾、等是为了躲避敌害
9、一些花气味芬芳,可以吸引昆虫进行传粉
10、仙人掌叶成刺状,减少,适应于干旱。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讲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 讲义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影响》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而又复杂的联系。

生物要想生存和繁衍,就必须适应其所处的环境,同时,生物也会对环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形态结构上的适应不同的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

例如,仙人掌为了适应干旱的沙漠环境,它的叶子退化成了刺,减少水分的散失;而骆驼的驼峰则是为了储存脂肪,在食物匮乏的沙漠中提供能量和水分。

鱼类的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在水中减少阻力,快速游动;鸟类的骨骼中空,减轻体重,便于飞行。

(二)生理功能上的适应生物在生理功能方面也有着出色的适应能力。

北极熊厚厚的皮毛和皮下脂肪,能够帮助它们抵御寒冷的北极气候;生活在高原地区的动物,其体内的红细胞数量通常会增多,以增强运输氧气的能力,适应低氧环境。

许多植物在干旱条件下,会关闭气孔,减少水分蒸发,同时还能调整光合作用的方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三)行为方式上的适应生物的行为也常常是适应环境的表现。

候鸟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有些动物在冬季会冬眠,降低身体代谢,以度过食物短缺的时期。

蜜蜂通过舞蹈来传递花蜜的位置信息,这是它们适应群体生活和寻找食物的一种特殊行为方式。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一)积极影响1、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不仅为自身的生长提供了能量,也改善了大气的成分,维持了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对全球气候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2、土壤的形成蚯蚓在土壤中活动,能够疏松土壤,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肥力。

一些植物的根系可以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3、生态系统的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例如,食草动物控制着植物的数量,食肉动物又控制着食草动物的数量,从而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二)消极影响1、生物入侵一些外来物种在新的环境中没有天敌的制约,可能会大量繁殖,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
一、填空题(共2题,题分合计2分)
1.野兔依赖牧草生存,但它们的活动也在改变着草场,野兔的爆炸性繁殖曾一度使欧洲的大片草原沦为荒漠。

这说明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 着环境。

2.在食肉鸟类中,只有目光最敏锐、行动最灵巧的个体能寻找和捕到昆虫;昆虫中,只有最善于伪装自己和蒙骗天敌的个体能求得生存。

上述鸟类捕食或昆虫防御的行为,说明每种生物都具有 ,这种捕食和防御的相互选择,对鸟类和昆虫的意义是 。

二、单项选择题(共16题,题分合计16分) 1."蚁穴溃堤"这一成语主要揭示了( )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生物改造环境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环境影响生物
2.“鱼儿离不开水,花儿离不开太阳”这句话隐含有( )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环境影响生物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生物改变环境
3.冬季森林里的雷鸟换上了白色的羽毛,可以适应降雪后的白色环境,但是当降雪延迟时,一身白色羽毛的雷鸟反而容易被捕食者发现,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 )
A .普遍性
B .一般性
C .相对性
D .绝对性
4.古代食虫类动物中,由于长期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从而进化成形态差异很大的哺乳动物,如猴、熊、袋鼠、蝙蝠、鲸等,这种现象体现了生物适应的( )
A.普遍性B.相对性C.连续性D.稳定性
5.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这个特点能很好地适应什么环境?( )
A.干旱B.大风C.寒冷D.湿热
6.猫的尾巴很长,爪子锋利,舌头上长有肉刺,这样有利于( )
A.捕捉老鼠B.舔食骨头上的肉C.保持身体平衡D.以上各项都对
7.棉红铃虫作茧固然有利于保护自己,然而,金小蜂正是借助它的茧的束缚作用,顺利地将卵产到棉红铃虫幼虫体内,使棉红铃虫死亡,而金小蜂得以繁殖,这一事实说明( ) A.适应的一般性B.适应的绝对性C.适应的普遍性D.适应的相对性
8.蚯蚓活动的地方土壤疏松、肥力强;蜣螂滚粪球,草生长旺盛。

这些都可以说明( )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影响环境
C.环境影响生物D.生物选择环境
9.蚯蚓生活在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这一事例说明( )
A.生物都能适应环境,改良环境
B.生物都能适应环境,改造环境
C.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D.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10.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

下列哪一项不是树木能够降尘的原因?( )
A.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着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
C.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D.叶表面生有大量的气孔
11.数据的采集一般都取平均值,这是为了( )
A.凑数B.好看C.避免偶然性D.数据越多越好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 )
A.蚯蚓疏松土壤B.在沙地上栽种植物,防风固沙
C.秋风扫落叶D.植物的蒸腾作用能调节气候
13.仙人掌的叶变成叶刺,根和茎部都有贮水功能,这说明( )
A.生物对环境的适应B.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C.自然选择的结果D.降低光合作用
14.一年生植物在冬天死去后用种子越冬,昆虫在冬天死去后用卵越冬,这表明( ) A.它们不适应环境B.它们适应环境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有限D.它们是生存斗争的失败者
15.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不必测以下哪个数值?( )
A.挂在树丛里B.放在地面上C.拿在手中D.以上都不对
16.山地蝗为灰褐色,不易被鸟所食,但是,如果山地蝗飞到草丛中,死亡率会剧增,原因是( )
A.山地蝗适应草丛生活B.草地干燥、传染病多
C.山地蝗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D.山地蝗改变了食性
三、判断题(共7题,题分合计7分)
1.每种生物都能永远适应环境。

( )
2.鸟类具有翅膀,鱼类具有鳍,这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 )
3.人类的种草种树活动对环境不构成影响。

( )
4.森林能“防风固沙”,说明了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

( )
5.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环境。

( )
6.温带地区深秋季节松树绿叶繁茂,而杨树、柳树的叶片变黄纷纷脱落。

这种现象说明松树比杨树、柳树更适应环境。

( )
7.在一个繁殖季节里,一条鲤鱼能产几十万粒卵,而一般的小型鸟类只产几个卵,说明鲤鱼的繁殖能力比鸟类强。

( )
四、综合题(共3题,题分合计3分)
1.某集团想到内蒙古自治区恩格贝大漠上开辟种羊场。

可传说中的“水草丰美”的恩格贝,由于多年来的不合理开垦已经完全沙化,寸草不生。

但养羊就要种草,草又需要树木作屏障,种草种树又需要引水。

该集团用了10年的时间,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建起了水库,种树种草,种万亩沙丘林地覆盖率达到90%,在不毛之地上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奇迹。

你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从这些材料中你受到了哪些启示?
2.珊瑚虫能生活在年平均水温20℃以上、清澈透明且含盐量较高的海水中;白熊绝不会出没在热带雨林中;牛羊吃草,同时又排粪尿为牧草“施肥”,牛羊数量过多草原就有可能变成荒漠。

你从以上事实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时,为什么要在一天之内分早、中、晚三次测量?
试卷答案
一、填空题(共2题,题分合计2分)
1.答案(29950):影响
2.答案(29952):适应性利于生存和进化
二、单项选择题(共16题,题分合计16分)
1.答案(29928):C
2.答案(29929):A
3.答案(29930):C
4.答案(29931):A
5.答案(29932):A
6.答案(29933):D
7.答案(29935):D
8.答案(29938):B
9.答案(29939):D
10.答案(29944):D
11.答案(29945):C
12.答案(29948):C
13.答案(29949):A
14.答案(29951):B
15.答案(29953):B
16.答案(29955):C
三、判断题(共7题,题分合计7分)
1.答案(29934):×
2.答案(29937):√
3.答案(29940):×
4.答案(29941):√
5.答案(29943):√
6.答案(29947):×
7.答案(29954):×
四、综合题(共3题,题分合计3分)
1.答案(29936):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要注意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爱护动物,保护生物圈。

(其它合理答案给分)
2.答案(29942):生物的生存要依赖于一定的环境;生物不仅适应环境,还会影响环境。

3.答案(29946):一天当中时间不同,温度不同,相对湿度也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