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目标考核的六大误区
国有企业如何走出绩效考核的几大误区
其 次 。 考 核 过程 中 。 了避 免 考 核 流 于形 式 在 为
或 让职 工认 为绩效 考 核就 是 “ 扣钱 ” 顺 利 的实现 考 . 核 目的 , 须 采取 多 种 措施 . 必 首先 通 过 和 各部 门 管 理 者一起 制定 每年 的绩效 考核 指标 。 层层 分解 到 并 各 基层 部 1 、 目部等 , 标 予以公 开 , 、 项 - 7 指 让职 工 了解
服 心 服 . 明 白如 何 将 当 前 的 问题处 理 好 。 并 以避 免
再次 受罚 。 从而 改进职 工 的整个 工 作状态 和 工作效
率。 进而 提高 整个 部门 整个 企业 的效 益 。
3对 绩效管理 体 系不 断进 行改 善 .
一
个 好 的绩 效 管 理 体 系 一 定 是一 个 不 断 完 善
考核指 标 , 不做 任何 让步 。
注 重 方 式 方 法 。 出考 核 就 是“ 走 打
分 ” 误 区 的
很 多 国企 对 绩效 考 核 方 式 方 法 的认 识 停 留 在 填 表打分 上 , 即按照 规定 的时 间 。 在考 核 表 上 , 部 对 门和 职工 过去 一段 时 间的 表现进 行 打分 。 后与 绩 然 效工 资 、 优等 人事 决 策相挂 钩 。这 种考 核 方式 可 评 以总 结 为两个 字 :打 分 ” 经 过实 践检 验 , 种定 位 “ 。 这 是 不准 确 的 。 至少 是 不全 面 的 , 考 核 工作 产 生 了 对
绩 效考核 指标 ,并 以之 为 自己 的工作 目标 而努 力 。
其次 , 考核 过程 中 , 用绩 效面 谈 的方式 , 在 采 对被 考 核 者进 行面 对面 谈话 , 出其 优点 , 示其 不 足 , 指 揭 努
管理人员考评谨防的误区有哪些
管理人员考评谨防的误区有哪些管理人员考评谨防的误区有哪些深究其原因,几乎都是管理人员在实际考评中或多或少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在考评制度与规范化操作不完善的企业。
因此,如何避免或是最大程度地克服这些倾向;可以说,是值得管理人员反思和实实在在去校对和关注的问题。
1、两极化误区:将被考核者优缺点扩大,一好百好或是一无是处。
2、趋中化误区:考核结果集于中间部分,不敢按实际拉开差距。
3、倒推化误区:为某人定一个考核分数,然后倒推分布要素。
4、轮流化误区:应付制度或条件限制,轮流分配考核等级。
5、归时化误区:平时漫不经心,到考核上报时忙于应付草率了事。
6、随意化误区:不按员工考核规范要求进行,依照印象进行考核。
7、人情化误区:把个人关系或好处等作为依据进行考核。
8、专长化误区:以自己熟悉的方面进行,考核其他的宽或紧。
要有效降低或减少这误人误己的八个误区,应从本质→内容→形式上加以明确化,本质上就是清晰目的和意义;内容上就是要以事实为基础,形式上要是增强监督和检查机制。
同时,建立员工的投诉和反馈渠道;从考核到被考评都可引入参与方式,即在各部门进行的考核中出现未能达成共识并超过若干次的投诉时,由人力资源部门专责人员介入,作出调查、了解和报告。
为的是获得实事求是的考核结果。
比如,以员工行为为对象进行考评的.,一般遵循规范行为进行描述,以提高考评的正确性,但在衡量的尺度上,就应有客观和量化标准或是考评级内容,同时应有复评的程序进行审校;把考评作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增强员工责任与体现奖勤惩懒。
心得和分享是:如何避免考评中误人误己的八个误区,制度和程序必须先行,它是管理的前提和规范基础,在考评实际运用上,应以培训和结果为导向进行检查。
操作方面要注重以下三点:第一点,以被考核人具体工作和岗位描述为基础,着重是主要职责和任务方面;应有明确、客观、统一规范的评价标准。
第二点,强化反馈制度,允许被考核人提请申诉的权利;对其应有连接性信息与效量评价记录,这方面需要上级的重视和不流于形式,定期关注沟通渠道的信息等。
走出年终总结的六大误区
走出年终总结的六大误区误区一:过度强调成果,忽视过程许多员工在年终总结中只自己做了什么,以及达到了什么样的成果,而忽视了在整个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和遇到的困难。
这样的总结是不完整的,因为只强调成果而忽略过程无法让读者了解到员工是如何达成目标的,也无法为未来的工作提供任何启示。
在年终总结中,我们不仅要最终的成果,更要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采取的措施以及付出的努力。
这些信息才能帮助我们在未来更好地面对类似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误区二:盲目追求高效,忽视规划一些员工在年终总结中过于追求高效,忽视了之前制定的计划和目标。
他们匆忙地罗列了自己在一年中完成的工作,但没有将它们放在计划和目标的框架内进行评估。
这样的总结无法让我们了解到员工的工作是否符合当初的计划和目标,也无法判断他们的工作是否具有高效性。
在年终总结中,我们应该充分考虑之前制定的计划和目标,将完成的工作与计划进行对比,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和亮点。
同时,我们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后续工作的步骤和方向,确保工作的高效性和质量。
误区三:过分依赖数据,缺乏思考和判断许多员工在年终总结中过分依赖数据,没有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思考。
他们简单地罗列了一年的销售额、产量等数据,但没有深入思考这些数据背后的原因和自身的判断。
这样的总结无法让我们了解员工对数据的分析和判断能力,也无法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年终总结中,我们应该充分思考各项数据和信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正确的判断和评估。
我们不仅要呈现数据,还要分析数据背后的原因,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为未来的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误区四:焦虑而来,慌张而归许多员工在年终总结时心情焦虑,没有充分准备。
他们可能因为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等因素而感到慌张,导致总结报告质量不高。
这样的心态无法让我们发挥出员工的真正实力,也无法让读者了解到员工的实际水平。
在年终总结时,我们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我们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和任务等方式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避免到最后关头出现慌张的情况。
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
绩效考评中常见的十大误区及避免方法作者:佚名 2004-2-5 来源:中审网误区1---像我什么叫像我呢?比方说,我们在招聘中可能见过,有的经理读着这个人的简历睛一亮。
为什么呢?发现跟我是一个学校毕业的,跟我有相关的地方,或者好像跟我父母是一个单位的。
其实跟你没有什么关系,只是你脑子里在想:像我。
这里还包括前面的案例,如果发现你的员工跟你有哪些共同点,都不爱做家务事,都爱上网聊天,都爱打篮球,都爱游泳等等,这个员工极有可能被你给予很高的评价。
因为他像你。
在某种程度这是东方人的特点,因为"我"字写出来是什么,是一个圈子。
在西方人眼里我就是我,我就是自己这一个圈子,我的儿子、女儿、父亲、朋友都是我圈子外头的人。
我们东方人的心里并不一样,这个圈子非常大。
里头包括什么呢?我的儿女、父母、朋友,还包括那些跟我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哪怕我们只是都爱吃辣椒,这也是相关的,因为像我,全都被包括在我这个圈子里头了。
为什么有人一个人升官,把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全都拉进去,都要做高官?其实很多是,你说天性也好,那是不能去除的,因为像我的人我自然而然就要偏向他们。
在绩效考核中,给员工打分时,那些不像你的人就比较的不幸,可能让你用比较客观的方法去考评了。
而这个像你的人,你就会偏向于他,给他打很高的分数。
这是考评中一个很大的误区。
怎样避免呢?要在考核时越像你的人,你越要加以注意,用关键事件法记录。
记录这个员工真实的情况,好在哪儿,不好在哪儿。
像你的人,你越要刻意的严格一点。
这个误区在面试中也存在,在考评中、在提拔人才中都是存在的。
误区2--晕轮效应什么叫晕轮效应?举一个面试中经常遇见的例子:一个女孩应聘总经理秘书,她穿了一身特别得体的套装,化着淡妆,微笑也适度,握手也那么合适。
从一见面,对她就有一个感觉,具备专业的总经理秘书形象,这个亮点太亮了,就慢慢晕染,变成了一个光环,把她背后那些事实都给掩盖了。
比如说,她应聘总经理秘书,但是她英语不太好,她的打字也不太快,计算机技巧也没有别人那么熟练。
绩效管理要突破六大误区
绩效管理要突破六大误区来源:时代光华 2015-09-16 15:42:52 您是第15位阅读者一、强调绩效考核而忽视绩效管理。
大家知道,绩效考核并不等于全面绩效管理。
然而,很多企业却把绩效考核当作了绩效管理的全部。
以为绩效管理就是考核。
然而,绩效考核只是全面绩效管理的一个简单的手段而已。
二、强调被考核者而忽视了考核者。
考核应该是“全员性”的,然而,很多企业在考核中往往眼睛向下死盯基本员工,而忽视了对手握考核权力的考核者的考核。
难怪有的员工常常抱怨说:“当官的就是权大嘴大,有嘴说别人,无嘴说自己!”应该说,对考核者的考核往往比对那些被考核者的考核更加重要。
三、强调逐年提升而忽视平稳发展。
考核中一个凸显的、十分令各级管理者头痛的问题就是:考核指标逐年提升,被考核者的绩效指标年年加码,逐月上升,这样经过几年的递增,最终导致目标无法达成。
于是乎,考核也就成了一种无奈的形式。
四、强调部门效益而忽视整体效益。
由于考核的“刚性”原则,很容易造成部门“各扫自家门前雪,不顾他人瓦上霜”的自保倾向。
因此,企业的整体效益很难得到体现。
要知道,企业的整体效益并不等于各个部门效益的简单叠加。
这里有一个整体和局部关系的问题。
五、强调年终考核而忽视日常考核。
这是很多企业普遍存在的通病。
考核固然需要按阶段来进行,但是,没人说一定或必须要在年终进行。
要知道,考核应是一个常态的,这种常态应该体现在日常上。
有人一定会说“日常考核忙不过来”。
其实,说这种话的人根本不懂绩效管理的真正运作。
这个运作是什么?就是:逐级管理、逐级考核。
如果说年终考核是“一锤定音”,那么,日常考核便是“天天敲锣”。
六、强调基层考核而忽视高层管理考核。
很多企业在考核中经常犯的一个大错就是只考核基层的员工和部门,而不考核高层领导和部门。
最要命的是对企业老板没有考核。
绩效考核的六大误区是什么
绩效考核的六大误区是什么绩效考核的六大误区是什么尽管企业对于绩效考核的运用和重视都得到了不断的加强,但是绩效考核制度还存在着很多的误区。
下面是店铺为你精心推荐的绩效考核的六大误区,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绩效考核的误区误区一:如果竞争对手使用某几项绩效考核指标,我们公司也必须跟着使用。
绩效指标应当根据企业的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来加以选择。
如果公司只是简单地使用竞争对手所用的“市场惯例”或所谓的“标杆”指标,那么就无法解决其业务经营所固有的差异(例如企业发展阶段和企业战略)或者经营目标(例如增长和成本管理)等问题。
在公司业务的生命周期中,每个阶段都有其各自的考核重点。
初创起步或者寻求在新领域发展的企业,其战略目标和财务目标与已具规模企业迥然不同。
因此,在刚刚起步的公司中,与增长相关的指标通常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而在成熟公司中,盈利能力或基于投资回报率的考核指标就会更加重要。
误区二:平衡记分卡是绩效考核的最佳框架。
平衡记分卡一直在中国受到重视和运用。
它是根据一系列因素来考核业绩,通常用于描绘绩效结果的整体情况,比通过只利用一两个绩效考核指标来反映业绩所得出的结果更为全面。
平衡记分卡解决了决策中各要素的平衡问题,但是,很多企业在运用“平衡”记分卡时通常对财务目标和许多其他运营类和战略性目标给予同等的权重,因此可能让企业无法正确反映它们业务的经营重点。
美世认为“不平衡”的记分卡往往会更加有效。
“不平衡”的记分卡是将重点只集中于“重点”指标,指标的数量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于激励体系中所用的考核指标),让高管清晰地了解业务经营的重点和发展方向,使他们对某些至关重要的业绩负起责任。
另外,“不平衡”的记分卡也可对一些经营战略是逐步形成的公司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误区三:净利润是股东价值创造的关键驱动因素之一。
净利润增长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绩效考核指标。
另每股收益(EPS)也是使用率比较高的指标之一,仅次于净利润增长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
绩效考核中的误区
1. 单一的考核标准:采用单一的标准来评估员工的绩效,如仅仅关注工作成果或工作量,而忽视了其他重要的因素,如工作质量、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等。
2. 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指标:没有为员工提供清晰明确的目标和可衡量的指标,导致员工不知道如何努力才能达到期望的绩效水平。
3. 过于强调个人绩效:过度关注个人绩效,而忽视了团队或组织的整体目标。
这可能导致员工之间的竞争和不合作,影响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
4. 不公正的评估:评估者可能存在偏见、主观判断或缺乏对工作的了解,导致不公正的评估结果,使员工感到不公平和受挫。
5. 短视的考核周期:只关注短期的绩效结果,而忽略了长期的发展和潜力。
这可能导致员工过于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对组织长期成功的贡献。
6. 缺乏反馈和沟通:评估后缺乏及时、具体的反馈,员工不清楚自己的优点和改进的方向。
缺乏沟通也可能导致员工对绩效考核的不满和误解。
7. 不与激励机制挂钩:绩效考核结果没有与适当的激励机制(如奖金、晋升、培训机会等)相结合,导致员工缺乏动力去提高绩效。
为了避免这些误区,组织应该确保绩效考核体系的公正性、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明确的目标设定、公正的评估、及时的反馈和与激励机制的结合,来激励员工提高绩效,促进组织的发展。
绩效考核常见的6个误区
公司绩效考核常见的六大误区●绩效考评:就是你该干的事、你每一个岗位每一个部门你该干的事干的如何。
●绩效考核是工具,考评的目的:促成公司整体目标的达成。
●绩效指标:不要所有指标都考评。
考核需体现KPI(关键绩效指标),否则指标太多,重点不突出。
●注意:各个岗位干什么,考评什么(否则考评与工作脱节);重视什么,考评什么误区一:绩效考评不考评绩效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不应考评。
能力考评≠绩效考评能力考评与绩效考评的对比●能力考评用途及时间:什么时候进行工作能力的考评:晋升、招聘、调职的时候考评。
●考评的内容、指标:能力考评:依据任职能力的胜任模型;绩效考评的是关键绩效指标。
●考评周期:能力考评:一般一年,或一个任期;绩效考评:月度、季度。
绩效考评周期较能力考评的周期短。
●考评者:绩效考评是直接上司考评,能力考评可以是周围的人、下属。
关于工作态度的考评工作态度不好考评、不易客观记录,容易导致“平均效应”出现,全都是“良”,易变成送分项目;容易造成“相互打压”。
如必须考评,态度考评应注意的事项:●考评岗位::工作态度是工作重要的一部分,如服务类岗位,可以纳入考评。
●把工作态度具体化,化无形为有形化的规范,从而形成可衡量的客观规范,达到考评的效果。
其他不应纳入绩效考评的指标: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建议、参加培训不应纳入绩效考核指标。
可以单独设计创新奖励体系。
奖金设置不宜太高(公司承受能力、个人压力),公司少说,一定要做,荣誉要宣传,体现企业的价值牵引原则。
误区二:考评的标准设置不合理考评指标::就是一些项目,如销售额、回款率考评标准:达到的程度合理的指标:努力了之后可以实现的指标(结果呈正态分布),具有可衡量性。
不合理指标:过高(达不到,人才流失)/过低(反映上司对下属的任务、工作能力了解不够)。
如何使考评标准合理:1.注意基础数据的积累,财务数据、人力资源数据、设备产出数据等2.找有经验的管理者。
3.将考评方案试运行。
企业绩效考核误区与对策
一、绩效考核误区1.目的性误区:把考核结果作为考核目的。
很多企业常常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与绩效考核目的混淆,把结果作为目的,往往都把绩效考核的目的简单地归结为就是计发奖金、奖勤罚懒,忽视了绩效考核的目的其实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实现部门的工作目标、实现个人的工作目标。
有些经营者甚至把绩效考核作为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手段,将绩效考核结果作为处罚员工的依据,通过考核达到变相扣减员工工资奖金的目的。
企业经营者往往制定严苛的绩效考核目标,员工完成不了考核指标往往就面临扣发奖金、减薪、甚至辞退。
这样,员工也往往认为绩效考核无非就是为了扣罚他们的工资奖金,因而对绩效考核普遍采取的抵制态度。
这种现象在私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普遍存在。
2.制度性误区:认为好的制度就会有好的考核效果。
有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非常困惑:企业的绩效考核制度、体系是花钱聘请专业的咨询专家通过调研后编制,不管是企业经营者、还是HR都认为这些考核制度和体系已经是为本企业量身定做、科学合理,但执行起来却达不到效果,甚至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混乱。
这其实就是陷入制度性误区。
光有制度,没有执行的组织保障,制度就得不到很好的执行,也不可能有良好的效果。
有些企业制定了非常全面、细致的考核制度,但因执行难、流程复杂、付出的成本大而导致企业上上下下疲于应付,结果自然收不到良好效果。
此外,再好的制度,也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不能"一本通书看到老".3.操作性误区:认为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部的事。
企业经营者不积极参与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和管理,不重视绩效考核的管理,只看重绩效考核结果。
这样,人力资源部在建立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方面缺乏经营者的支持和足够的信息资源,导致人力资源部制定绩效管理制度、构建绩效考核体系时无法做到全面、科学、合理。
同时由于缺乏经营者的协调,其他部门也往往会不重视绩效考核,甚至认为绩效考核是一件费时、费力、吃力不讨好的差事,还容易得罪人,不愿或不积极配合人力资源部的绩效考核工作。
年终总结六大误区6篇
年终总结六大误区6篇篇1年终总结六大误区——防范未然,勿走极端,提高实效性的重要指南==============================引言--年终总结不仅是回顾过去一年工作的机会,而且是展望未来的重要契机。
然而,在撰写年终总结时,许多团队和个人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本文旨在探讨年终总结六大误区,帮助读者规避这些误区,提高总结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过度自满或过于悲观——心态失衡的误区---------------------误区一:过度自满。
在总结过去一年的成绩时,有些团队或个人可能过于满足现状,忽视潜在的问题和挑战。
这不仅可能阻碍改进,还可能导致未来更大的失误。
为避免这种误区,我们需要客观分析成绩和进步,同时也不忽视潜在问题和挑战。
误区二:过于悲观。
与过度自满相反,一些人可能过于关注问题和挑战,忽视自己的成就和进步。
这种消极的态度可能打击团队的士气,影响未来的表现。
我们需要正视困难,但同时也要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果。
二、数据堆砌与缺乏深度分析——内容处理的误区---------------------------误区三:数据堆砌。
许多年终总结充斥着大量的数据和图表,却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为了真正了解我们的表现和改进方向,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背后的原因和趋势。
篇2一年一度的年终总结季又到了,各位小伙伴们是不是都在忙着梳理一年的工作成果,准备向领导和同事们展示自己的成绩呢?但是,在撰写年终总结时,我们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导致总结不够全面、客观,甚至可能引起误解。
下面,我将为大家揭示年终总结六大误区,并教大家如何避免它们。
误区一:过于自夸,忽视团队合作在年终总结中,我们总是希望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成果,但很容易忽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一个优秀的团队成员不仅需要关注个人表现,更要强调团队精神和合作成果。
在总结中,我们应该客观地展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要充分肯定团队成员的贡献和合作成果。
避免误区的方法:在撰写年终总结时,可以尝试从团队的角度出发,思考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贡献。
绩效考核的六大误区是什么
绩效考核的六大误区是什么绩效考核是企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促进组织的目标达成。
然而,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常见的误区,如果不加以纠正和改进,将会影响到绩效考核的效果和员工的工作动力。
下面将介绍绩效考核的六大误区。
第一大误区是标准不明确。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但如果考核标准不明确,员工很难知道自己被评估的是什么。
缺乏明确的标准会导致考核过程中的主观性和不公平性。
因此,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和标准时,企业应该仔细规划,确保每个员工都知道他们被评估的是哪些方面,以及如何衡量。
第二大误区是评估周期过长。
有些企业一年才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这种长周期会导致问题的积累和延误,使员工无法及时获得反馈和改进。
及时的反馈和调整对于员工的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应该考虑缩短评估周期,使员工能够更频繁地了解自己的表现和改进的方向。
第三大误区是一刀切的评分比例。
有些企业为了简化考核过程,采用了一刀切的评分比例,比如将所有员工的得分扣减到一定比例。
这种做法忽略了员工个体差异和实际表现,会导致一些优秀的员工被低估,而一些表现不佳的员工被高估。
企业应该采取更灵活的评分比例,根据员工的实际表现来评分,以保证评估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第四大误区是只关注量化指标。
在绩效考核中,很多企业只关注员工的产出和业绩,忽略了其他重要的因素,比如员工的能力、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等。
这种单一性的评估方法容易造成员工的一边倒追求产出和忽视其他重要因素的情况。
企业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更全面的考核指标,以全面促进员工的发展和激励。
第五大误区是没有正确使用绩效结果。
有些企业在完成绩效考核后,只是将结果用于员工的晋升、奖励和薪资调整等方面,而没有将其与培训和发展等相关工作结合起来。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帮助员工改进和提升,只有将绩效结果与后续的培训和发展计划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绩效考核的误区与解决之道
绩效考核的误区与解决之道绩效考核是现代企业中常见的管理工具,旨在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并激励其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在实施绩效考核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误区,导致考核结果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受到质疑。
本文将探讨绩效考核的典型误区,并提出解决之道,以帮助企业实现更公正、有效的绩效考核。
误区一:过于依赖定量指标传统的绩效考核往往过于依赖定量指标,如销售额、生产量等。
这种方式往往忽视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主观努力和职业发展,以及对公司发展的贡献。
单纯追求定量指标可能会导致员工过度竞争、盲目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发展规划。
此外,将员工的价值仅量化为数字往往忽视了团队合作、沟通能力等软实力的重要性。
解决之道: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指标为了解决过于依赖定量指标的问题,企业可以考虑综合考虑定量和定性指标。
定量指标可以衡量员工在某一方面的表现,如销售额反映销售人员的业绩;定性指标则可以衡量员工在其他方面的贡献,如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等。
通过综合评估定量和定性指标,可以更全面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使员工的能力和贡献得到更合理、公正的认可。
误区二:缺乏及时反馈和沟通机制绩效考核往往被视为一年一度的例行公事,缺乏及时反馈和沟通机制。
员工只在绩效考核期间才了解自己的表现和公司对自己的评价,这种方式不仅无法提供及时指导和激励,还可能导致员工积极性的下降和工作动力的减弱。
解决之道:建立及时反馈和沟通机制为了解决缺乏及时反馈和沟通机制的问题,企业可以建立定期的绩效面谈和沟通机制。
面谈时,领导应向员工提供具体的评价和改进建议,并与员工共同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此外,定期的团队会议或交流活动也是提供及时反馈和沟通的重要渠道。
通过及时反馈和沟通,员工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表现和发展方向,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公司对员工的关注和支持,提高工作态度和积极性。
误区三:忽视员工发展和培训在绩效考核中,有些企业往往忽视了员工的发展和培训需求。
他们将绩效考核仅仅作为评估员工的手段,而忽视员工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
走出年终工作总结的六大误区
走出年终工作总结的六大误区走出年终工作总结的六大误区随着年末的到来,很多企业和团队都会进行年终工作总结,以检视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和不足之处,为未来的发展制定出更加明确的计划和目标。
然而,许多人在进行年终工作总结时常常会犯下一些常见的误区,导致总结效果不佳,甚至造成负面影响。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走出年终工作总结的六大误区,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年终总结。
第一大误区:没有准备好材料与数据一些人在进行年终工作总结时,没有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材料和数据,导致在总结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往往得出的结论也不够准确。
因此,在进行年终工作总结前,一定要提前准备好相关的数据、报表、图表等信息,让分析更加科学和可靠。
第二大误区:只关注结果,忽略过程有些人认为年终工作总结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结果,而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
事实上,一个好的过程通常意味着一个好的结果,因此,在进行年终工作总结时,我们应该更注重过程的分析,找出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和优化,这样才能通过不断改进不断优化,迈向更好的未来。
第三大误区:只看重自己的工作,忽略团队的贡献有些人在进行年终工作总结时,只关注自己的工作,而忽略了团队的作为。
然而,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职责,只有团队的合作才能让事情更好地完成。
因此,在进行年终工作总结时,我们应该思考整个团队的工作表现,并梳理好团队内每个人的贡献。
第四大误区:不关注顾客的反馈和需求在进行年终工作总结时,有些人忽略了顾客的反馈和需求。
事实上,要想评估一个工作的价值,除了看看自己的贡献之外,还需要关注顾客的看法。
通过听取顾客的反馈,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和期望,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和服务,提高顾客满意度,从而为企业和团队带来更多的收益。
第五大误区:管中窥豹,忽略了外部环境有些人在进行年终工作总结时,会把自己的工作和团队内部的问题看作是唯一的关注点,而忽略了外部环境对工作的影响。
事实上,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我们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动向和竞争态势,了解市场需求,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工作计划,才能更好地应对市场挑战,实现持续发展。
绩效考核六大认识误区解析
绩效考核六大认识误区解析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的一个核心环节,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公正、合理的绩效考核能有效地激励员工,改善员工的行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取得更好的绩效,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利润。
然而,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员工甚至一些高层管理者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上还存一些误区,本文着重分析六大误区:考核力求完美性、考核只关注个人绩效、人力资源部担任绩效考核主角、考核敌不过情面、500强企业运用的绩效考核方法都是好的,以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
误区一:考核力求完美性在与众多客户沟通过程中,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现象,管理层和HR部门往往会进入一个追求完美绩效考评的误区,例如追求绩效表格的规范性和完整性,追求绩效工具和绩效方法的先进性,追求所有员工对绩效考核的满意度,追求绩效考核流程的规范性等。
然而,博思创业认为,企业绩效考核的从无到有,或从有到完善,是企业员工和管理层逐步接受的过程;而且,企业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为考核建立的方法和指标,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
因此,考核很难顾及全面。
同时,考核是要付出成本的,考核目标的选定,考核指标的设置和考核流程的执行是需要耗费时间,耗费成本的。
因此,企业在完善绩效考核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绩效考核的投入产生比。
同时,完美的考核往往会导致主次不分,导致考核目标过多容易分散精力,使员工无所适从。
换个角度讲,即使企业设计出详细而全面的、涉及员工方方面面的考核指标体系,指标中也必然会出现更多的定性指标,从而使得最终的考核结果更加难以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
误区二:考核只关注个人绩效在传统的基于岗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详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地规定员工的职责。
对岗位所要求任务的完成情况是考核的重点,考核强调要落实到个人。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
过分强调落实到个人的考核会把考核本身引入死胡同。
强调落实到个人的考核强化了员工的本职行为,却在无形之中限制了员工的超职责行为,淡化了员工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突破目标设计的几大误区
突破目标设计的几大误区
1. 目标太过模糊:如果你的目标不够具体、明确,你将很难衡量自己的进展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确保你的目标具体、可衡量和有明确的截止日期。
2. 目标不可实现:设定过高或过低的目标都是不可行的。
过高的目标可能会让你感到沮丧和失望,而过低的目标可能不具备挑战性,并且无法激发你的动力。
3. 缺乏灵活性:即使你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变化和挑战。
如果你过于固执地坚持原定的目标,可能会导致失去适应能力和灵活性。
在设定目标时,要允许自己有必要的调整和变化。
4. 不合理的时间安排:设定目标时通常需要给自己一定的时间来实现,但有时候我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导致目标时间设定不合理。
要真实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合理安排目标完成的时间。
5. 缺乏具体的计划和行动步骤:设定目标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如何制定并执行具体的计划和行动步骤。
如果你只是设定目标而没有明确的计划和行动步骤,很难实现目标。
确保制定详细的计划,并根据计划采取行动。
突破目标考核六大误区
突破目标考核六大误区
高强
【期刊名称】《中外管理》
【年(卷),期】2004(000)010
【摘要】目标设计是绩效考核的核心环节。
但很多企业对如何进行目标设计存在一些不恰当的理解,结果造成了考核的偏差和失误.甚至流于形式。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高强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0
【相关文献】
1.试论绩效考核的六大误区及应对方法 [J], 林萍
2.反倾销:亟待突破的六大误区 [J], 程燕
3.发展我国文化产业须突破六大观念误区 [J], 陈辽
4.突破功的认识六大误区 [J], 邓文禄
5.突破目标考核的6大误区 [J], 高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突破目标考核的六大误区
目标设计是绩效考核的核心环节。
在很多企业,许多人对如何进行目标设计存在一些不恰当的理解,结果造成考核的偏差和失误,甚至流于形式。
笔者就现在一些不恰当的目标设计,与大家一起分析,探讨解决之路。
并不是所有的目标都需要量化
现在许多企业的目标设计,言必称量化,甚至要给每一个工作,特别是职能部门工作都要有明确的数字标准,认为这样好考核。
事实上目标完全量化是不现实的,量化并不是目标设计的终极目标。
设计目标最终要实现可以考核,可以评估,而实现可以评估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量化,一种是可衡量。
目标能量化的要尽量量化,能量化的目标主要是结果可以直接用数字来衡量的工作。
业务部门的工作是很容易实现量化的,如销售额、生产量、客户数量、完成时间等等。
同时,很多职能部门工作、定性工作也可以通过转化指标来实现目标的量化。
如用时间、数量、质量、成本等一系列元素来表示。
无法量化的工作要实现可衡量,主要通过设立明确的评价标准来实现。
这类
工作以与人打交道工作、服务性工作、制度文本类工作等定性工作居多,这类工作通常无法用简单的量化来评价其内在质量。
我们可以通过对工作标准、工作产出进行明确描述和层级划分,让人们能区分出好坏优劣,工作结果就能一目了然。
如市场调研报告,如何来评价其结果,我们可以用完成的的时间、次数等,但这都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无法真正评价其优劣,我们不妨做如下描述,就很容易区分出人员工作的高低。
A:内容全面完整,分析合理到位,有可行性建议措施,而且建议措施被采纳后创造出较高经济效益;B:内容全面完整,分析合理到位,有可行性建议措施;C:内容全面完整,基本符合格式要求;D:内容有缺项,不符合格式要求。
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目标
目标并不是考核的全部内容,在人员考核中,很大一部分工作是用标准考核。
我们日常的工作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是项目性工作,即有时间限制、讲究明确的结果、完整独立的工作。
二是程序性工作,即按照流程讲究效率、正确性的工作。
对于项目型工作我们可以用目标考核,而流程性工作可以用标准考核。
项目性的工作主要特点是:间断性、工作结果经常变化、结果不确定性,如
业务人员,研发人员等,他们这月的工作重点、工作产出就可能与下月不一样。
这时可以设计阶段性的目标进行考核,而下一阶段考核目标可能就会改变。
而程序性的工作,周而复始,主要是按照工作规范或工作流程来开展,这样的工作每天、每月甚至每年都一样。
如司机、保洁员、会计、操作工等部分工种,这样的工作就不能硬性规定汽车每天行驶里程,每天打扫几遍地,每天打印多少文件等考核。
这时我们可以确定其工作标准和规范,让他们遵照执行就行了。
而这样的标准或规范就不需要每月都变,甚至可以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变。
如:关于前台人员的“接转电话”服务,公司制订的工作标准是:
1、快速相应(电话铃声响起第三次之前接听电话);
2、声音清晰、礼貌(首先介绍:“您好,这里是XX公司”)
3、周到细致(相关人员不在时,准确记录来电人员姓名、电话)。
对她的工作,我们可以按照标准,采取每天检查或随时抽查就可以了。
这样,在绩效考核时,有些岗位可以用目标考核,有些岗位用标准考核,有些岗位是标准加目标一起考核,如财务部经理的工作,票据审核出错率、帐务登记及时率等工作,是属于每天都必须完成的工作,可以用相应的标准考核,而提
交财务报告、筹款额等就是阶段性的工作目标。
目标并不是越全面越好
许多企业设计的目标众多,洋洋洒洒十多项,德勤能绩,工作习惯、劳动纪律、甚至五讲四美三热爱样样俱全,而且每部分都占一定的权重。
这样的目标看似详尽,能全面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表现,事实上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目标一设十多个,数量太多,人员就没有工作重点;目标太多,人员也容易产生不重视的心态,反正一个目标仅占几分的权重,要不要无所谓,如果这样的目标是公司重点工作的话,就容易造成很大的影响。
目标要突出关键性、向重点倾斜。
现在经常采用的是关键业绩指标(KPI),通过对岗位关键成功要素、关键职责的产出分析,得出企业的KPI,让人员抓核心和重点。
当然,这样目标设计不能太多,一般来说三到五项就可以了,要保证目标能涵盖其80%的工作。
同时,关键性目标要在整个目标中占绝对性的权重,这样才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保证企业主要工作能顺利完成。
企业内能用规章制度来检查的工作,就不需要另设考核目标,如员工违规违纪行为、迟到早退等,有相关制度进行处罚,再考核就造成双重惩罚。
另外,人员的违法行为等,有相关的国家机关来处理,也不需要企业另外考核了。
每天例行性的工作,简单性的工作也不需要设为目标,如打电话、打扫卫生、计划总结、例会等,这些工作是完成目标的必备或辅助过程,他们的工作结果可以在目标中得到体现,就不需要另外考核。
在这里会碰到一个问题,没有考核的工作,人员就不做,该如何处理?这时我们可以增加能力态度考核、强化制度文化建设、或者是给主管一个临时性的权重等措施,来避免这种情况。
并非所有关键性工作都要列入目标
关键性工作,已经做的非常好,员工已经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可以根据企业情况不需要列入目标,不需要考核了。
这里最有名的例子就是海尔不许在企业里面大小便的故事,当员工的职业素养达到一定程度后,这样的规定就不合时宜了。
同样的例子有很多,如企业的客户档案管理工作,如果员工每次都完成的很好,形成习惯了,这时我们就可以把这项指标的权重逐步减少直至取消。
关键性目标,目前还没有科学的积累,没有管理数据做支撑的,这时就要忍痛割爱,用其他指标来代替,等到基础好的时候再设为目标。
如商品周转率在很多企业是一个比较重要指标,但在手工记账的情况下,很难统计出准确的数值,这时信息系统的上马及培训就可以列为企业此阶段的一个目标。
付出很大成本,管理代价很大的目标,也暂时不需要列入考核目标,因为这样做很容易陷入为考核而考核的状况。
如客户满意度指标,虽然是一个非常好的
指标,但往往很难调查或得出的数据不真实,这时我们就可以放弃这个指标,用其他容易衡量的指标来代替,如客户投诉率,或单位客户销售增长率等指标。
同样的指标还有培训投资回报率等此类指标,因为这类指标要测算,需要花费很大代价,得不偿失,这时就可以暂时不用或用其他指标来代替。
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许多企业的目标往往一年到头都没有变化,一幅老面孔,这样的目标往往会跟不上变化,目标考核成了走形式。
目标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
市场的需求是什么,客户的要求是什么,必须在目标中得到及时的体现。
另外企业的侧重点是什么,未来有什么变化,这时都需要及时增减。
不仅目标要及时调整,评估标准、目标权重也可以随时调整,这样才能及时反映企业的经营重心。
如果企业这段时间的新产品销售额上不去,就可以把新产品销售列入考核指标;如果人员销售已经打开了一个局面,需要扩大战果,这时就可以调整标准,增加销售额;如果需要特别强调这项指标的重用性,这项指标的权重就要适当加大。
如果下一阶段人员的市场调研报告不过关了,就可以加大这个目标的权重。
客户服务有问题了,就需要把这项指标的标准或权重适当加大。
目标设计是非常灵活的,企业重点是什么,就可以考核什么;企业关注什么,就可以考核什么。
目标就是标杆,就是指挥棒,往哪里指,人员就会往哪地方走。
通过调整目标,就会调整人员的行为,促使人员朝企业希望的方向发展。
目标不是设计完成后就万事大吉
目标设计完成后一定要经过检查,这样才能避免执行过程中的推诿扯皮、执行走样、不了了之、冲突打架甚至根本无法执行的情况。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
目标有无相应资源支持,现实条件是否具备。
许多企业喜欢定大目标,超前目标,动不动就冲击行业前三甲,结果是说起来激动人心,做起来无从下手,没有考虑企业的现实情况和资源配置,从而导致目标执行的无疾而终。
目标是否符合SMART原则【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成的(ACHIEV ABLE)、现实的(REALISTIC)、有时间限制的(TIMEBOUND)】。
人员是否都理解,目标不清晰,人员理解有偏差,考核中就很容易争执不休。
目标是否上下贯通,上级主管的重点工作是否都在员工目标上有所体现,是否被列为部属的重点性工作?上下目标出现错位、不一致,就容易导致目标与结果之间出现偏差甚至南辕北辙。
目标是否左右协调,本部门的目标是否和别的部门目标相冲突,打架,如果
存在这种情况,本部门目标虽然完成的很好,但是以牺牲其他部门目标完成作为代价的,这样即使完成了,从公司总体考虑也是不合格的。
因此,目标检查是一个必须的过程,必须经过慎重思考、上下级充分沟通、左右部门反复协调,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真正可执行,有价值的目标。
总之,目标设计作为企业考核的重心工作,要真正发挥其最大价值,企业一定要有正确的目标观和科学的设计方法,这样设计的目标才能为考核服务,为人员成长服务,才能真正达成企业战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