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合集下载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差异分析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差异分析

财经纵横259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差异分析李雨佳 山西财经大学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企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固定性制造费用所占的比例也日趋升高,采用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资料对企业经营管理起到的作用也逐渐增强。

本文比较了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不同之处,重点对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作出了归纳,希望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关键词: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差异中图分类号:F2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0-0259-01一、概述所谓变动成本法,是相对于传统的完全成本法而言的。

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时,把一定时期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全部制造费用都包括在内的方法。

而变动成本法是以成本性态分析为依据的,在计算过程中只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计入期间费用,从本期收益中直接扣除。

二、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差异分析1.理论依据不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前提是成本性态分析,要把企业生产成本中具有混合成本的性质的制造费用分解为变动和固定两部分。

变动成本法认为只有与生产数量相关的耗费才可以计入产品成本,而固定制造费用应与特定会计期间相联系,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持续经营期的长短成比例,并随时间的推移而消逝。

完全成本法则选择按经济用途把全部成本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两类,凡是与产品相关的耗费支出都应计入产品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既发生在生产领域,从成本补偿的角度讲,应该作为产品成本,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

2.成本的构成不同由于对产品成本的概念理解不同,两者对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做了不同的划分,产品成本的构成自然也就不同。

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把固定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

而完全成本法不分解制造费用,只把非生产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3.利润额的计算过程不同如前所述,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结构和完全成本法下的并不相同,这种差异直接导致了会计利润的计算步骤不同。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优缺点和使用范围知识分享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优缺点和使用范围知识分享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优缺点和使用范围知识分享一、完全成本法1.优点:(1)全面核算所有成本:完全成本法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可以全面核算所有与产品相关的成本,从而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成本信息基础。

(2)准确计算产品成本:完全成本法将间接成本分摊到产品上,可以更准确地计算产品的成本,为制定产品定价和其他经营决策提供支持。

(3)适用于固定成本占比较高的企业:对于固定成本占比较高的企业,采用完全成本法可以更好地将这些固定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中,从而更精确地反映产品的成本水平。

2.缺点:(1)分配依据主观性较强:完全成本法中间接成本的分配往往依赖于一些分配基础,如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等,这些分配基础的选择和使用较为主观,可能导致成本核算的不准确性和不可比性。

(2)改变规模影响成本计算:完全成本法将固定成本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因此当企业规模发生变化时,固定成本的分摊比例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产品成本的计算。

(3)对于短期经营决策的局限性:完全成本法更适用于长期决策,对于短期经营决策(如产品报价、产品淘汰等)来说,可能无法提供准确的参考信息。

二、变动成本法1.优点:(1)更适用于短期经营决策: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成本视为期间费用,在短期经营决策中,不需要进行固定成本分摊,更加简化了成本计算过程。

(2)准确反映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法主要关注变动成本,将变动成本直接与产品相关联,更准确地反映了产品的成本涵义。

(3)方便成本控制:变动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较好地分析出产品的变动成本构成,从而有助于企业制定成本控制策略。

2.缺点:(1)忽略固定成本的重要性: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成本视为期间费用,忽略了固定成本对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影响,可能导致经营决策的偏差。

(2)只适用于短期决策:变动成本法更适用于短期经营决策,对于长期决策和长期成本规划来说,可能缺乏必要的成本信息支持。

(3)较为简化的计算方式:变动成本法在计算上相对简化一些,可能无法提供全面的成本信息,不适用于对成本信息精度要求较高的企业。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与应用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与应用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与应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两种成本计算方法,它们各有优劣,适用于不同的情况。

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一种以变动成本为基础来计算单位产品成本的方法。

变动成本是指会因产品数量或制造工序的变化而发生变动的成本,例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

固定成本在这种方法下被视为期间费用,不会被分摊到单位产品成本中。

特点:灵活性强:适用于企业生产规模波动较大的情况,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重视单位产品的直接成本:更加直观地反映了单位产品生产所需的直接成本。

利润容易预测:由于固定成本不纳入单位产品成本,利润更易于预测。

应用:变动成本法在短期决策、特定产品定价和成本控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特别适合于需要快速做出决策并对产品定价进行灵活调整的情况下使用。

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一种综合考虑了直接成本和固定成本的计算方法。

它将所有生产成本都计入单位产品成本中,无论成本的变化与否。

特点:更全面地考虑成本:能够全面反映企业的总体经营状况,包括固定成本在内。

利润分配更公平:能够更准确地为每个产品分配成本,使利润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适用范围广:适用于长期生产决策和整体经营管理,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

应用:完全成本法在长期生产决策、投资评估和绩效评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尤其适用于需要全面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和长远规划的场合。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各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企业在选择成本计算方法时,需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决策。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以更好地支持管理决策,提高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的比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的比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的比较1. 引言在管理会计领域,成本计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企业需要了解不同成本计算方法的优缺点,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是两种常见的成本计算方法。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它们的特点、应用场景以及优缺点。

2.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一种以变动成本作为决策依据的成本计算方法。

变动成本指在生产过程中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或减少而发生变化的成本。

按照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企业只考虑可变成本,而忽略固定成本。

2.1 特点•变动成本法的计算方法相对简单,只需考虑可变成本;•变动成本法更注重于短期经营决策,适用于需求波动较大的市场;•变动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进行灵活的成本控制,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2.2 应用场景变动成本法常用于以下情况:•短期定价决策:企业在短期内需要调整产品价格时,可利用变动成本法来估算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订单决策:企业需要决定是否接受某一订单时,可利用变动成本法来估算订单的生产成本;•产品淘汰决策:企业需要决定是否淘汰某一产品线时,可利用变动成本法来进行成本分析。

2.3.1 优点•计算方法简单,容易理解和操作;•可帮助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灵活调整成本。

2.3.2 缺点•忽略了固定成本的影响,可能导致决策结果偏离实际情况;•不能提供全面的成本信息,不适用于长期经营决策。

3. 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一种将所有成本(包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考虑在内的成本计算方法。

按照完全成本法进行成本计算,企业考虑的是所有与产品生产和销售相关的成本。

•完全成本法能够提供全面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做出更准确的决策;•完全成本法适用于长期经营决策,考虑了固定成本的影响。

3.2 应用场景完全成本法常用于以下情况:•长期定价决策:企业在长期内需要确定产品价格时,可利用完全成本法来估算价格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新产品决策:企业需要决定是否引入某一新产品时,可利用完全成本法来进行成本分析;•长期生产计划:企业需要制定长期生产计划时,可利用完全成本法来进行成本控制。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

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性态分类联系:1.对象相同:总成本,2.开展成本性态分析一明确成本按性态分类为前提固定成本特性:固定不变性与单位总额的反比例变动性。

变动成本特性:在一定条件下,其总额随业务量呈正比例变动性。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1.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2.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3.各期损益不同变动成本法的含义:在产品成本计算中,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成本,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增强了成本信息的有用性,有利于企业·的短期决策。

2.符合配比原则中的“期间配比”。

3.便于进行各部分的业绩评价。

4.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

防止盲目生产。

5.简化成本计算工作,避免主观臆断性。

缺点:1.产品成本还不合乎税法的有关要求。

2.按成本性态划分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本身的局限性。

3.面临长期决策时,会随决策期的延长而降低。

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与变动成本法相对应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损益计算的影响:产销均衡,两者相等;产量小于销量,完全变动成本小于变动成本;产量大于销量,完全变动成本大于变动成本。

历史成本法分为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直线法高低点法(两点法):a=y-bx,取低点和高点。

成本性态分析与成本按性态分类的关系:成本性态分析是定量,而形态分类是定性经营预测成本预测步骤:1,确定初选目标成本,2.成本初步预测,3.提出各种成本降低方案,4.正式确立目标成本(材料费用、工资、生产增长超过管理增长形成的节约、废品率降低形成的节约)方法:技术测定法、产值成本法、目标成本法利润预测的方法:直接预测法、因素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影响因素:销售量、品种结构、成本降低、价格变动、税率变动经营决策机会成本和估算成本、边际成本和变动成本在一定范围内相一致、沉没成本与付现成本(沉没成本对现在未来决策无影响)、差量成本(减量和增量)短期经营决策方法:贡献毛益分析法、差量分析法、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价值系数:价值系数表示与成本之比,如果价值系数等于1或接近1,这说明功能与成本基本相当,因而也就不是降低成本的主要目标;如果价值系数大于1,则说明功能价值过剩或成本偏低,在功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已无必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或减少过剩功能;如果价值系数小于1,则说明功能相对成本偏高,应作为降低成本的主要目标,进一步寻找提高功能、降低成本的潜力。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优点:1.简单易行:变动成本法只考虑了变动成本,忽略了固定成本,因此计算简单、直观。

2.便于决策:变动成本法能够提供产品在不同产量下的变动成本,有助于管理者做出相应的决策,如确定最低售价、最佳产量等。

3.适用范围广:变动成本法适用于各类企业,尤其是规模相对较小的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有较多固定成本,采用固定成本法核算可能造成较大偏差。

缺点:1.忽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法只考虑了变动成本,忽略了固定成本,因此无法提供全面的成本信息,不适用于要求全面考虑成本的企业。

2.成本计量不准确:变动成本法将一些固定成本分摊到单位变动成本上,这可能导致成本计量的误差,影响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完全成本法是一种以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和为基础进行成本核算的方法。

完全成本是指在经济活动中随着产品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所有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

下面是完全成本法的优点和缺点:优点:1.成本计量准确:完全成本法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都纳入考虑,能够提供更准确、完整的成本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经营状况。

2.适用于大型企业: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固定成本往往占比较大,采用完全成本法能够尽可能地准确反映企业的实际成本,有助于决策和管理。

3.帮助决策分析:完全成本法能够提供收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帮助管理者进行多种决策分析,如产品定价、产品组合、择优投资等。

缺点:1.计算复杂:完全成本法考虑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多样性,计算相对复杂,需要较高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

2.成本分配难度较大:完全成本法需要将固定成本按照合理的方式进行分配,这样能够更准确地将成本分配给不同的产品或部门,但分配过程可能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3.适应性相对较差:完全成本法更适用于固定成本分布比较均匀、固定成本变动较小的企业,对于一些固定成本变动较大或不稳定的企业,完全成本法的适应性较差。

综上所述,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是成本核算的常用方法,它们在成本计量、决策支持、适用范围等方面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应用问题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应用问题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应用问题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中常用的成本核算方法。

两种方法在对成本进行核算时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同时也有适用的情况。

本文将对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并讨论它们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一、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概念1. 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是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其特点是只考虑与产品直接相关的成本,不考虑与产品生产无关的固定成本。

也就是说,变动成本法将只有在产量发生变化时才会发生变化的成本视为变动成本,而将不随产量变化而变化的固定成本视为固定成本,不计入成本核算。

1. 优点比较变动成本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产品实际成本,因为它只计入与产量直接相关的成本,能够更好地反映产量的波动对成本的影响。

(2)完全成本法的优点完全成本法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企业的成本结构,包括了所有与产品生产相关的成本,对于全面评估产品的成本效益更加有利。

变动成本法忽略了间接固定成本的影响,不能全面评估产品所带来的成本,有可能导致成本低估。

完全成本法计入了所有的固定成本,即使在产量下降的情况下,也会增加固定成本的负担,导致成本高估。

1. 应用范围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成本核算方法。

一般来说,变动成本法更适用于短期决策,因为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产量变化对成本的影响;而完全成本法更适用于长期决策,因为能够更全面地反映产品的成本结构,对于长期规划更加有利。

2. 问题的处理在应用过程中,如果企业需要综合考虑短期和长期的成本情况,可以考虑采用混合成本法。

混合成本法将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相结合,根据具体的决策需求来进行成本核算,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决策情况的需求。

在应用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时,还需要注意对固定成本的处理。

特别是在变动成本法中,要特别注意将间接固定成本进行适当的分摊,以便更好地反映产品的实际成本。

四、结论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各有其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情况来选择。

企业在应用成本核算方法时,应根据短期和长期决策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并且要注意对固定成本的处理,以便更准确地评估产品的成本。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应用问题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应用问题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及其应用问题在企业会计中,成本核算方案是相对固定的,但其内部并不是相对一致的。

因此,出现了两种核算方案: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

这两种方案在核算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也有各自的应用领域。

下面,针对这两种成本核算方案,我来谈一下它们的比较及应用问题。

一、变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也称作差别成本法,它将成本统计中的直接成本按照产品的规模和组成加以计算。

所谓的直接成本包括直接材料费用和直接人工费用。

变动成本法的核算方式是,将固定成本和直接成本分开计算,其中固定成本是指与产品量或产量大小和生产线保持一定关系的成本。

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优势是:1.利用变动成本法,企业能够更加精细化地衡量成本。

它通过清晰地分解出产品的直接成本,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身生产成本的真实情况。

2.变动成本法还能够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快速调整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因为它能够更快速地回收企业实际成本。

不过,变动成本法也存在一些应用问题。

例如,由于固定成本不但是根据生产线运营,而且还需要与其它产品的成本一同计算,造成在计算成本时不够清晰,导致成本的实际预算不能达到预期。

二、完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是指将生产企业取得的全部成本作为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所谓的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关联并能够与产品销售一起发生的成本,如材料费、人工费、非人工费等。

间接成本是指与产品直接无关的费用,如管理费用、仓储费、市场推广费等。

1.完全成本法比变动成本法更能够准确地反映出每种产品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2.完全成本法能够帮助企业预测未来生产所需的成本,并进行更好的成本控制与管理。

不过,完全成本法也存在一些应用问题。

例如,在计算成本时,存在一些不能归类的费用,缺乏统一的成本核算规范,和统计误差等。

综上所述,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是企业成本核算的重要方法。

它们适用于不同的商业模式,因此在商业模式设计时需要考虑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

企业们应该选择最优秀的成本核算方案,同时也应该注意解决成本核算中遇到的一些应用问题,从而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与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一,遵循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

变动成本核算法,客观真实的反映了利润水平,企业盈利高低与产品销量直接相关。

这就促使企业管理人员注意加强销售工作,注意市场动态,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加市场需求的产品产量,减少积压,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二,为企业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采用变动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可以计算出产品单位变动成本和边际利润。

通过盈亏临界点和量本利分析,提供每种产品的盈利能力资料,有利于决策者进行预测分析,作出正确的生产经营决策。

三,有利于企业成本管理。

变动成本法便于分清个部门的经济责任。

变动成本是企业生产车间和供应部门的可控成本,其高低最能反映生产和供应部门的工作成绩,可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建立弹性预算进行日常控制。

而固定成本往往是管理部门的可控成本,可通过制定费用预算办法进行控制。

这样按变动成本法计算提供的成本资料,能把由于产量变动引起的成本升降清楚地加以区别,从而利于进行科学的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四,简化了成本计算工作。

变动成本法把企业当期所发生的固定成本从当期营业收入中扣除不计入产品成本,简化了产品成本计算中的费用分配,使财务人员从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学习业务,加强成本管理,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变动成本法的缺点,一,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

传统的成本概念认为,产品成本应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而变动成本不满足这一要求,因此变动成本确定的产品成本不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不能作为对外报告的依据。

二,不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变动成本法建立在成本形态分析基础之上。

以相关范围假定作为存在前提。

但成本的形态受到多个因素影响,固定资本和变动成本的水平不可能长期不变,而长期决策的时间较长,又要解决增加或减少生产能力和扩大或缩小经营规模的问题,必然突破相关范围。

因此,变动成本所提供的资料,不适于长期决策的需要。

三,会影响有关方面及时获得收益。

从长期来看,企业只要期初和期末存货成本相等,产销总量平衡,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与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所确定的利润总额就会一致,只是分布在各期的数额有所不同。

所以,在长期参与企业盈利分配的有关方面所得总额上,也不会有所差别。

但企业如果由原来的完全成本计算模式改为变动成本计算模式,一开始,期末存货的价值因为产品成本的减少,一般会比用完全成本计算成本模式时降低相当数额,于是当前利润也会相应减少。

只有当这些存货被售出时,这部分减少的利润才能够实现,这也就延迟了有关方面收益的取得。

完全成本法的优点,一,刺激企业加速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按照完全成本计算法,产量越大,则单位固定成本就越低,从而整个单位产品成本也随之降低,超额利润也越大。

这在客观上会刺激生产的发展。

二,有利于企业编制对外报表。

由于完全成本法得到公认会计原则的认可和支持,所以企业必须以完全成本计算为基础编制对外报表。

完全成本法的缺点,一,只注重提供财务指标,不注重提供非财务指标。

完全成本法以“产品”为中心,关注的只是与产品有关的数量化指标,在成本管理方面仅提供产品成本数量上的升降变化,却不能解释成本升高或降低的原因。

二,不利于产品定价。

在完全成本法下,将全部生产成本计人产品成本,从而使全部生产成本随着产品的流动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是按全部生产成本计价的。

由于制造费用是按生产工时比例法或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分配的,所以造成高产量的产品成本被高估,获利水平被低估;相反,低产量产品的成本被低估,导致其利润被高估。

这种错误的估计,不利于产品价格的正确定位,不利于对产品获利情况的正确认识,从而不利于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产品价格策略的制定。

三,不利于进行本量利分析和短期决策。

本量利分析是研究成本、业务量、利润之问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

进行本量利分析必须把所有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而完全成本法是将企业全部成本划分为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和非生产成本(包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两大类,不能为本量利分析提供有用的信息和资料。

短期决策一般不涉及生产能力的变动问题,固定成本相对稳定,从而使之成为一种与决策无关的成本。

因此,在进行短期决策时,往往只需要比较不同方案的创利额即可,而创利额的资料,是完全成本法下所不能直接提供的。

四,不利于加强成本控制和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析。

由于完全成本法产品成本包括制造费用,因而不能正确地区分由产量变动引起的成本升降和由成本控制工作好坏引起的成本升降,从而也就不便于成本责任的归属和业绩的评价:因此,也就无法有效地控制成本。

五,产品成本计算工作繁杂。

完全成本法需要把复杂的制造成本在多个产品之间进行归集和分配,使成本计算工作繁杂一传统成本法对制造费用的分配,一般是采用机器工时或人工小时进行分配,但产品成本是多种多样的,是由复杂多变的因素引起的,而并非全由数量因素所决定全部部用与数量相关的成本动因对这些成本费用进行分配,势必得到歪曲的信息。

此外,在制造成本归集和分配过程中,人为因素多,主观随意性强。

使得产品成本不能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这种有误的信息往往导致决策者的错误决策。

作者:非成败
作品编号:92032155GZ5702241547853215475102
时间:2020.12.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