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给力的研修——吴忠豪教授《国际视野下的语文课程改革》听后有感
听吴教授报告有感有感
转变观念,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身今天有幸聆听了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的报告,深受启迪,我想谈谈其中的从教课文道教语文的内容。
以思想内容的理解为主要目标,以文本的深入解读组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感悟老师的感悟,这是“教课文”的语文课的主要特征。
而“教语文”的语文课主要特征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以语言的运用组织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获得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
要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艰难转身,首先要把握语文课程性质,转变思想观念。
我们的语文课堂就不是依靠理解课文内容渗透语文知识、技能和方法,而是在传授语文知识、技能、方法的过程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转变了思想观念,才能为实现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艰难转身奠定思想基础。
课文只是个例子,那么不同的课文可以用来实现同一个教学目标,同一篇课文也可以用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
每篇课文实现一个或几个小目标,再通过几篇课文巩固这些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在一个学期之后得到显著提升。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科书的目标是统一标准的,并未量身定制。
不能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就容易造成目标过高或过低。
目标的制定以及内容的选择必须以学生学习起点为依据。
做好读写结合训练,注重语言的运用练习。
“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
”可实践告诉我们,说这个再见是很艰难的。
这要求我们多关注语文的因素,多关注语言的运用,多关注语文的知识、技能和方法。
只要教师有语言运用的意识,并努力创造语言运用的机会,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为学生创造多种运用语言的途径,引导学生在语言运用的广阔空间里摸打滚爬,增强训练的胆量和自信,感受语言运用的规律,提升语言的敏锐度,从而逐步把握语言运用的方法。
在阅读时同学们就会有自己的想法,你可以让学生说说简短的话,哪怕一句话都要鼓励学生,特别要指导学生说正确、说完整、说流利,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自信和习惯。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听吴忠豪教授讲座心得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听吴忠豪教授讲座心得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听吴忠豪教授讲座心得有人说,成长是一件痛苦的事,因为需要经历蜕变的煎熬;我要说,成长是一件快乐的事,因为我喜欢听到自己成长拔节的声音.今天听了吴忠豪教授的讲座,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冲击,更多的是对自己原有语文教学观念的打破。
我享受这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快乐。
一、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认识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描述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细心解读,就会发现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1性质定位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这和原来01版课标对语文课程的描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相比较而言,突出了工具性的地位。
这也是01版课标在落实过程中出现问题后,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一个重新定位。
十年的课程改革,编写者看到了一线的语文教师在落实课标中重人文性,轻工具性带来的诸问题。
新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一个再定位,也向我们这些语文老师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我们观念的转变。
二、对语文教学内容的再思考语文教学教什么,作为一线教师很少去思考这些问题,现成的教参,现成的教材,老师们所要做的只是去备好教材,备好学生落实就好。
面对语文教学投入多,收效少,学生语文素养缺失的情况,一线老师更多的是困惑。
吴教授在讲座中提到:我国语文教育改革关注的主要是教学层面的问题,很少从课程层面去反思语文课程的症结所在。
其实,语文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存在于课程层面上,诸如课程形态设计不合理,课程内容不成体系,课程重点取向失当,课程教材编写2不够合理等等。
而与语文老师最贴切的就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选择问题。
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教课文是以课文思想内容为主要目标,以文本解读组织教学过程,语文教学内容呈碎片状态;教语文则是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要目标,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渗透思想和情感教育。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
语文是我们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我们最基本的交流工具。
语文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和语言的规则,更是我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途径。
很多人认为语文只是一门学科,但其实语文还具有更深的意义和价值。
在吴忠豪教授的讲座中,他提到了语文教学的三大任务:语言的学习、思维的训练和文化的传承。
语文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用语言进行表达和沟通。
同时,语文也是文化的传承和表达,通过学习和理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学生才能更好地了解文化传统,塑造自身的精神世界。
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学生的考试,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性思维,让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另外,语文还是我们与人沟通,建立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语文教育,不仅应该注重学生的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思维能力和文化传承的深度,让学生能够成为具有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
的认知 差异 , 学 生的个性 不 同, 如 果学生 自己不 努
力, 家长 不 配合 , 一个 老 师面 对一 群 孩子 , 谁 有 能
力教 好每一 个孩子? 更何 况谁不 想 自己培 养 的孩
子 都 是 能 人 志 士 『现 在 的 家 庭 , 四 到 六 个 家 长 都
是 学 习 文本 的语 言 文 字 , 二 是 学 习 重在 实践 中 的
运 用。 而“ 语言 文字 ” 是一个大课题 , 对于小学来说 , 这 又具体 包含 哪些内容 呢?一 线教 师对此还 是摸 不着头脑 。 吴教授提 出的指 向本体性教学是一盏 明 灯。 他告诉一线教师 : 根 据课标和学段特点 , 结合孩
学 习语言 文字运 用的综合性 、 实践 性课程。 这样 的
定义让我们
一
运用, 错 了改 , 再训 练 , 光理解和 懂 了没 有 用, 没有
学 会运 用到时他还是 不会做 。 英语课 有操练课 , 新 单 词 的操 练 和 运 用 、 新 句 型 的 操 练 和 运 用。 几乎所
线 语 文 教 师至 少 明确 了 两个 关键 点 :
一
很敬 业 , 很 努力 , 只是 努力 的付 出没有 取得令 人满 意 的效 果而已。 而这并 不是我们语 文教师 的错 。 看 看数学教材 、 英语教材 、 科学教材 , 乃至美术 、 音乐、 体育教材 , 每 节课 的教学 内容无 不清清 楚楚 , 唯有 语文教材 没有 明确 的教学 内容 , 课 标、 年 段要 求只 是一个指导方 向, 而教什 么却是我们教 师 自己去解 读 文本 , 自己去选择 和取舍 , 在这 中间消耗 了太 多 的精 力, 有时往往 是吃 力不讨好 。 而考试 的题 目也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唐绍龙有幸聆听了吴忠豪教授的讲座后,我和所有人一样感慨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顺应时代的号角一同加进“改革”的队伍中,为小学语文寻回最本真的自我,去掉浓妆艳抹,指向本体性教学,让语文成为语文,因为我们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
一、我们很劤力,还将继续劤力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批评由来已丽,特别是初中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师甚是不满,什举东西都怪小学教师没教好。
而家长对小学教师的要求却是“万能型”的。
而应试教育的压力就像一个重重的壳,总让我们丼步维艰,有许多教师自嘲说:“我们不是乁龟,就像王八。
”常听到一些领导和所谓的专家在台上夸夸其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
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学生的认知差异,学生的个性不同,如果学生自己不劤力,家长不配合,一个老师面对一群孩子,谁有能力教好每个孩子?更何况谁不想自己培养的孩子都是能人志士!现在的家庨,四到六个家长都教不好个孩子,凭什举让我们一个老师教好群孩子?我们每年听数十次讲座、观摩数十场公开课,每个专家都有他的自圆其说,每一个都不一样,我们一线教师都不知道到底应该吸收谁的观念。
我们忙碌着,也盲目着。
教育问题不能单认为是教师的责任,还有学校、家长、社会……如果单纯回到小学语文教学,我们可以说,一线的语文教师很敬业,很劤力,只是劤力的付出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已。
而这并不是我们语文教师的错。
看看数学教材、英语教材、科学教材,乃至美术、音乐、体育教材,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无不清清楚楚,唯有语文教材没有明确的教学内容,课标、年段要求只是一个指导方向,而教什举却是我们教师自己去解读文本,自己去选择和取舍,在这中间消耗了太多的精力,有时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而考试的题目也是五花八门,同年段今年考这个,明年考那个,一线教师总是被教得团团转。
吴忠豪语文到底教什么教读后感
吴忠豪语文到底教什么教读后感读了关于吴忠豪语文教学理念的相关内容后,我就像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
以前我觉得语文嘛,不就是认字、读书、写作文。
但吴忠豪老师就像一个武林高手,把语文教学这门“功夫”拆解开来,一招一式地给我们展示到底应该怎么教。
他强调语言的积累和运用,这一点让我特别有感触。
就好比盖房子,没有砖头怎么行呢?语言的积累就是在攒砖头。
那些字词、句子、优美的段落,都是盖语文这座大房子的材料。
而且不能光攒着,得让学生学会用啊。
我就想起我上学的时候,背了好多成语,可真到写作文的时候,就像个守财奴,把这些好词好句都死死攥在手里,不知道怎么用到文章里去。
吴忠豪老师就是看到了这个问题,告诉我们要教学生在合适的场景里把积累的语言灵活地用起来,这才是真本事。
还有他对于阅读教学的见解也很独特。
阅读可不是读完就完事儿了,那简直就是一场寻宝之旅。
吴老师告诉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找到那些宝藏——表达方法、文章结构、情感内涵等等。
不能只是让学生浮于表面地知道故事内容,而是要像个探险家一样深入挖掘。
这就像我们吃水果,不能只知道味道甜,还得知道它是怎么长出来的,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阅读也是一样,要让学生明白文章好在哪里,自己怎么才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
作文教学方面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吴忠豪老师说要让学生先有内容可写,再讲究怎么写好。
这就像是先得有个故事,才能考虑怎么把这个故事讲得精彩。
我记得我小时候写作文,总是为了凑字数发愁,绞尽脑汁想一些华丽的辞藻往上堆。
现在才明白,那是本末倒置了。
要先让孩子有话可说,比如让他们多去体验生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干巴巴的无病呻吟。
吴忠豪老师的语文教学理念,就像是一束光,照亮了语文教学中那些被我们忽视或者没搞清楚的角落。
他让我认识到语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拼凑。
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连,从字词的积累到阅读的深度挖掘,再到作文的真情实感表达,都是环环相扣的。
听吴忠豪讲座心得体会
听吴忠豪讲座心得体会吴教授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吴教授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指出要改变现状必须转变两个观念:一、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二、从“非本体”到“本体”。
听完讲座后我如梦初醒,反思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是围绕课文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在了理解课文内容和突破文章重难点上,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解读,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却没有在语文学习方法上有所收益,语文能力没有提高。
如吴教授所例举的,同样是教《太阳》一课,大陆的教师在教学中就是带着学生研究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而一位台湾老师,却在设计上突出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课文的表达方式。
随后吴教授提出了探索语文教学的四条路径:1、从“理解”到“运用”。
2、从“教课文”到“学方法”。
3、从“教过”到“学会”。
4、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
吴教授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从课文内容中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关注儿童语文发展。
其关键就是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教学中,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要能抓住课文的知识点和切入点,把文本作为载体,来教学生学语文,在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沟通。
比如,语文学习应以表达为主,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必须丰富词汇,发展语言,而我们的课文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所以要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使其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语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进行说话练习,用表达去促进理解。
使学生在认知中运用,在运用中得到迁移。
这次讲座,对于我这个初教者来说,爱益匪浅。
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正如吴教授所言,我们的教师都还在拿着一本课本在教课文,虽然我们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可学生却收效甚微。
听吴忠豪教授的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有感
听吴忠豪教授的《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有感听了吴教授的讲座,我不禁对自己这么多年的教学进行一次深入的反思。
近些年,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总是希望学生能在有限的课堂里学会知识,培养能力,能学以致用。
今天终于从吴教授的讲座里得到了系统的理论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大量的课堂教学实例的支撑。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
这样的语文课可以认定是“教课文”。
反之,如果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明确地说出这堂课“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哪些训练,有哪些新的收获,这样的语文课大致可以认定教师是在“教语文”。
评价“教课文”或“教语文”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我认为主要观察对象不是教师在课堂里教了什么,而是学生学习后在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行为上有什么收获,发生了哪些变化。
平时在教学中,我们都是围绕课文设计教学过程,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主要放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上;而课堂教学时间也主要用在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文章重难点上,大家都只是在教课文,不是在用课文教语文。
一堂课上下来,学生只是加深了对课本的解读,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却没有在学习方法上受益,语文能力没有得到长足的进步。
比如,同样是教《太阳》一课,大陆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带着学生研究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而一位台湾老师,却在设计上突出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课文的表达方式。
吴教授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从课文内容中学习学习方法,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语言,关注儿童语文发展。
其关键就是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吴忠豪教授以《课改,路在何方》听会感受
听会感受
让心动带动行动
上海师范大学的吴忠豪教授以《课改,路在何方》为主题阐述了课改的三个板块:
1、语文课程改革之反思
2、语文课程改革之方向
3、语文课程改革之愿景
在新学期伊始为教育一线的老师们确立了教学的新方向、新目标!
我是一个在教海探航近八年的教师,听了吴忠豪教授的报告,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觉得,我的课堂还是良好的,这跟我这八年来不断摸索、不断反思有密切的联系。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也非常重视学生的积累,并且会创造不同的情景让孩子们完成由积累到运用的完美转身;再有就是我也非常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我是这样想的:我不是学生所有学习时段的陪伴者,我能做到的就是给予他们学习的方法,从而使他们在不断学习的这个过程中享受知识的滋润!我的这些教育观正好与吴忠豪教授“本体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教育也需要理念的支撑,我相信,我的实践与吴教授的理念两者相遇定会碰撞出美丽的火花!。
吴忠豪报告学习心得体会
听吴忠豪报告心得7月18日,在五中听了吴忠豪教授作的报告《遵循学生语文学习规律,探寻语文课堂改革正确方向》,本次报告中,吴教授主要阐述的观点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语文课堂改革的方向是什么,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如何教学。
听报告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些思考,总结如下:一、遵循什么规律语文教学,面对的是学生,服务的是家庭,立足的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所以应该遵循一系列的规律。
1.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需要学生具备怎样的人文素养,怎样的语文能力,我们的语文教学就应该指向于这样的需求,并把培养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作为我们教学的总体目标。
2.语文教学发展规律。
语文学科,随着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化,自身的发展也是有规律的,语文的教学应当顺应发展的趋势,教育者的理念应随之不断地更新,而不是固守旧理,习惯主义。
3.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学生的认知发展随着年龄的推进,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接受知识的习惯,转化信息的能力都是有客观规律的,语文的教学应当顺应这一发展规律,只有如此才能达成相应的教学目标。
二、如何遵循规律语文教学应当遵循一系列的规律,但是教学的措施应当如何具体的操作,如何具体地顺应规律呢?1.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师教学过程中思想意识层面的习惯和信念决定了教学过程中的素材和教学策略的选择,决定了实施过程中的步骤等等,但是一切的一切应该顺应客观规律,不可因为教师个人的喜好或者能力的限制固步自封,要敢于自我更新,敢于进行革新。
2.教学策略的选择语文教学中使用的教学策略是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但是有的时候我们会因为耐心的原因,或者因为对教学目标的忽视,又或者因为对学生学情的不了解,选择了不恰当的策略。
因此,选择教学策略需要教师考虑到很多方面的因素。
3.教学策略的实施在教学的过程中,预设的教学策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时机,需要创设情境,甚至需要进行调整顺序等等,一切都应以实时的现状为依据,一些教学策略的实施都应以学生的实际为基础,以目标的达成为导向。
吴忠豪语文到底教什么教读后感
吴忠豪语文到底教什么教读后感一开始我就想啊,语文这东西,咱们从小学到大,可真要问到底教什么,还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
吴忠豪老师就像是一个特别有经验的老中医,把语文教学这门“病”给剖析得透透的。
以前我觉得语文嘛,不就是认认字、背背课文、写写作文。
但吴老师告诉我,没那么简单。
他强调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这就好比我们练武功,不是光学会几套花架子动作就行,而是要真正有能打胜仗的能力。
在语文里,这个“打胜仗”就是能够灵活运用语言文字。
书中提到语文教学应该重视积累。
这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学语文,那时候就是大量地背诵古诗词。
当时觉得好痛苦啊,就像背着重重的壳。
可现在明白了,那些积累就像存钱,你存得越多,到时候用起来就越得心应手。
而且积累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还得理解着去积累,这样知识才能真正变成自己的。
就像存钱得知道这钱怎么花才最值嘛。
吴老师对于阅读教学的观点也让我眼前一亮。
他说阅读不能仅仅是为了读懂文章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这就好比我们去参观一个建筑大师的作品,不能光看这个房子好不好看,还得研究人家是怎么把这个房子盖得这么好看的。
这样的话,以后我们自己盖房子(写作文)的时候,就能借鉴这些好的方法了。
我以前读文章,读完就完了,最多就是记得个故事内容,现在才知道,这是“买椟还珠”啊,真正的宝贝——表达方法都被我给丢了。
吴老师的这本书啊,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语文教学新认知的大门。
它让我明白语文教学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而是有系统、有目标的。
它就像一个大拼图,每一块内容都有它的位置和作用。
我想,如果老师们都能按照吴老师说的去教语文,那学生们可就有福了,他们学到的语文将不再是干巴巴的文字,而是能够灵活运用、充满活力的语言工具。
对于我们家长来说,也知道该怎么在家庭里引导孩子学习语文了,不再是只盯着孩子的分数,而是更关注孩子语言能力的真正提升。
这书真的是读得超值啊!。
xx教师学习心得听吴忠豪教授《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有感
让语文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听吴忠豪教授《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有感2015年12月8日,我有幸聆听了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语文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的讲座,不禁对自己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反思。
关于“语文课程改革”这个话题,每一位语文教师并不陌生,一直以来,大家一定是在千万百计地做着:为创新解读一篇篇文本而努力,为上一节精彩的公开课而努力,也在为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语文能力而努力……但总觉得难觅踪影,追随不上课改的步伐。
一路走来,大家似乎都在寻寻觅觅,摸摸索索,难辨真容。
终于,峰回路转,我们迎来了吴忠豪教授的讲座。
此次讲座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理念上的冲击,更多的是对自己原有语文教学观念的打破。
我享受这种拨云见日、豁然开朗的快乐。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其间不乏强有力的调查数据与实践经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吴教授的讲座无疑给我们提供方法的指引,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从理论上讲,我当然毫不犹豫地说是“用课文来教语文”。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还是在走老路子,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放在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上;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内容的解读讨论上,忽视了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一堂课上下来,学生的主要收获只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却没有在表达方式、学习方法上受益,语文能力没有得到长足的进步。
听了吴教授的讲座,我觉得真正的语文课是让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明确地说出这堂课“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哪些训练,有哪些新的收获,这才是真正意义的“教语文”。
作为语文老师,应从关注课堂教学设计到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和语文基本技能的扎实训练。
也就是说我们要关注文本的语言现象,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对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表达上,并让学生尝试运用,在表达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渗透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文语言的积累,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听吴中豪教授的演讲心得体会
浅谈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夏县庙前张郭店学校:杨飞听了上海师范大学的吴中豪教授的演讲,给人以指路明灯的感觉,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语文是学习运用语文本领的,学生的语文能力能不能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能不能保持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评价指标。
吴教授尖锐的指出,现在语文教育的主要问题存在于课程层面:课程形态设计不合理,内容不成体系,重点取向失当,教材编写不够合理等。
现在的语文课过多地追求“剧场效应",有的年段过早、过多、盲目地进行品读.品读的目标不清,层次不明,效率不高.难道不是吗?我们在听公开课或者优质课评选时,往往把教师本人对文本的深度解读看成是这堂课是否精彩的一项重要评价标准,事实上教师本人对文本的深度解读看似展现了教师的水平,可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有多大的作用呢?每个人的阅读感悟不同,而不同年龄阶段对文本的感悟又有很大的差异。
文本分析是语文老师的专业技能,教师的感悟本身又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我们的小学生很难和老师同样的感悟体会。
因为语文的学习规律,遵循的是实践性和运用性,学生的语文能力要在语文实践中习得,这不是仅仅依靠老师讲就能讲懂的。
这样就让语文课的方向出了问题。
那么,我们一线的语文老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在课堂上究竟该教学生什么,才能让学生的语文能力能不能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持续保持呢?听了吴中豪教授的讲座,我想从学习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学习语言学习语言,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学习字词句以及段篇,这是构成语言的物质材料;其次是学习听、说、读、写等运用语言的技能,这是语文能力的具体体现;第三是学习必要的语言知识和规律。
其实第一方面所说的“字词句”也属于语言知识的范畴,之所以将它们从语言知识中提取出来单独列项,目的是为了强调其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且也有厘清当前对语文知识学习的模糊认识的意思.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学习,既应包括文字学知识、词汇学知识、语法学知识、文章学知识的学习,也应该包括字词句以及段篇等语言物质材料的学习。
高级研修论坛学习的心得体会
高级研修论坛学习的心得体会5月9日-12日非常有幸参加了在东莞举行的“新课改背景下全国小学语文卓越教师培养工程高级研修论坛”。
总的来说还是很有收获的尤其是吴忠豪老师有关“语文课程改革”的主题讲座更是让我有了许多顿悟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简要记录如下:1.语文课堂教学要转变观念语文课堂的目的不是教“课文”而是教“语文”。
语文教学不在于对课文文本讲得太深太细更在于学习方法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种感受很多课文内容其实很简单学生读几遍应该就知晓大意悟出主旨了一堂课40分钟的时间绰绰有余那老师该怎么教?是再多读几遍?再多让几位学生谈谈体会?吴老师的讲座让我突然间感悟到作为教师在遇到这种“简单”课时更需要多研究如何运用课文来教会学生学会一种能力或是真正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或是学会如何写批注;或是学会画流程图;或是通过练笔学会写信等一堂课所指导的方法不必太多但一定要有重点并集中火力攻这个重点。
2.从“内容”到“方法”。
语文课堂到底更应该教书本知识内容还是教学习方法。
经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更加体会到让学生学会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3.语文课堂要回归“本体性”教学内容。
本体性课程内容即语文课程独有的反映语文课程本质特点的教学内容具体说来就是指语文知识、语文方法、语文技能三大教学内容。
围绕这三大教学内容就我的理解语文教学应在让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如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知大意的基础上多指导学生一些学习方法如通过分析句式、段式来指导学生该如何品词品句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实践和迁移如马上运用这些方法来进行相关主题的写作从而对这种方法加以巩固和运用最终形成学生自己的语文技能。
现实情况是目前的语文教学大多只有认知没有实践和迁移。
4.新课标对“语言运用”的重视。
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是新课标一大改变因此在课堂中应多引导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如以填空形式练习说话、小练笔等让学生通过具体实践将所学知识运用起来。
5.要充分用好“课文”这种现有的教学资源一方面通过朗读、背诵来积累语言另一方面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运用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吴忠豪: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第一讲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吴忠豪: 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开场白:今天很高兴在第一师范和各省、自治区的一线语文教师进行座谈。
我今天所讲的主题是《国际视野下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
大家注意,我讲的关键词是“课程改革”。
“课程”是个上位的概念,“课程”是预先规定好的。
怎么进行教学,怎么实施,这是教学问题。
课程决定方向,教学是具体实施。
其实我们中国的语文课程很多问题是出在了课程这边,如果用教学改革去解决课程问题那就很难,所以今天,我们用半天时间,一起深入到中国的语文课程,去了解我们课程设置、课程构建当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然后从这个层面来思考我们语文课程怎么样,语文教学怎么样。
一、纵观中国语文课程大家都知道,现在我国的教育发展非常悬殊。
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现在已基本普及,小学的入学率达到99.7% ,这对于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大学扩招和教育发展的形式非常好。
1.语文教学五项之“最”从我们语文教学来说,我总结了五个之最,:1.建国以来,应该说我们的教师学历是最高的。
现在本科、大专是不足为奇了。
在上海市和一些发达地区,本科教师的比例大概是40%~%50左右。
上海市有的学校已经达到了60%以上。
2.教学条件现在应该说是最好的。
国家大量的投入硬件方面的建设,条件是最好的。
3.我们的教学理念是最先进的。
现在可这么说教学理念非常先进,新的理念——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三维度的教学目标、课堂的活力,我们有各种各样的理念。
可以这样说国际上最先进的理念我们中国提出来了,国际上没有的理念,我们中国也提出来了。
我国有些教育理念的提出,其实已经是国际、国外的一些发达国家他们未来学校要提出的理念,所以教育理念是最先进的。
4.教育研究应该是最火的。
就这几年来看,是流派纷呈。
情致语文、主题语文、诗意语文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5.还有一个最,就是现在我们教育的难度最高。
听吴忠豪讲座心得体会
听吴忠豪讲座心得体会精品文档听吴忠豪讲座心得体会吴教授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吴教授阐明了自己的观点,指出要改变现状必须转变两个观念:一、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二、从“非本体”到“本体”。
听完讲座后我如梦初醒,反思自己在平时的教学中,都是围绕课文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时间主要用在了理解课文内容和突破文章重难点上,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解读,对文章情感的理解,却没有在语文学习方法上有所收益,语文能力没有提高。
如吴教授所例举的,同样是教《太阳》一课,大陆的教师在教学中就是带着学生研究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而一位台湾老师,却在设计上突出引导学生学习说明文的阅读方法和课文的表达方式。
随后吴教授提出了探索语文教学的四条路径:1、从“理解”到“运用”。
2、从“教课文”到“学方法”。
3、从“教过”到“学会”。
4、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
吴教授认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从课文内容中学习语文的学习方法,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关注儿童语文发展。
其关键就是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在教学中,一篇课1 / 8精品文档文只是一个例子,我们要能抓住课文的知识点和切入点,把文本作为载体,来教学生学语文,在课堂中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多背、多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沟通。
比如,语文学习应以表达为主,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就必须丰富词汇,发展语言,而我们的课文就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所以要让学生多读书,多积累,使其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同时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语境,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汇进行说话练习,用表达去促进理解。
使学生在认知中运用,在运用中得到迁移。
这次讲座,对于我这个初教者来说,爱益匪浅。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
语文只是语文,语文就是语文——听吴忠豪教授讲座有感
在吴忠豪教授的讲座中,他强调了语文的价值和重要性。
他说,语文只是语文,但它同时也是人类思想和文化的载体,是我们了解
和传承文明的必要工具。
语文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和思考,可以让我
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想
法和情感,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意思和心情。
同时,
语文也是一种艺术,能够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在当今世界中,语文的价值越来越被低估了。
大多数人认为语
文只是学会读写而已,而忽视了它的实际意义。
然而,吴忠豪教授
在讲座中提到,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语文的价值
和地位将变得更加重要。
无论我们是从事哪个领域的工作,语文都
是我们必要的技能和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与世界交流和合作。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和珍视语文的价值。
不仅要学会语文,还要用心学习、用心使用它。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充分发挥语文的
作用,让思想和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2023语文课程的培训心得体会
2023语文课程的培训心得体会2023语文课程的培训心得体会1本次有幸聆听了吴中豪教授关于语文课程改革方向的培训,吴教授精彩的演讲使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课堂教学面貌焕然一新。
成长记录、教学反思,引导我走上一条研究之路。
课改实验,带动了教科研工作的开展,使我具有了研究意识,养成了课后反思的习惯,不仅重视授课前的设计,而且重视课后的总结和反思,即对照新课程的理念,反思教学过程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课程功能的落实等。
研究方式的改变带动了我工作方式的改变,我走出封闭的教室,打破学科壁垒,与其他学科教师相互沟通学习,共同研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教师之间更加紧密地合作。
一、实现思想观念的更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文化的变革,教师要融入这个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和先进思想,不是一般的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以思考的眼光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
做为一名实验者首先要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做为语文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民主的和谐的教学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议,大胆地评,让创新的火花在读中迸发,从而真正树立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新为本的现代阅读教学观念。
并做到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树立了个性教育意识。
二、实现知识结构的更新。
面对新教材的新内容、新要求,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知识结构,看到自己在存在的缺漏和差距,在吃透课程标准,精研教材的同时,花大力气,下大功夫,深入学习所教语文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把握专业领域发展的前沿动态,及时吸收专业推出的新成果;与此同时,一方面还进一步学习掌握相关学科的新知识,借鉴教育同行在教学中总结出来的新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以此从全方位、多角度来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形成能适应新教材教学要求的过硬的业务功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给力的研修——吴忠豪教授《国际视野下的语文课程改革》听后有感
第一,吴教授始终在积极倡导一种“生本课堂”,虽然这个词他在报告中一次也没有提及过,但是他所例举的大量的课堂实例,反映了他的这样一种价值取向:就是当前的课堂,尤其是很多的公开课、优质课评选,实际上都是将课堂变成了教师的“秀场”,是语文教师的语文素养的展示,而没有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很多教师设计的问题探究,是从成人的角度去做的,没有走进学生的内心。
正如孩子们耳熟能详的那首古诗《床前明月光》,虽然简单朗朗上口,绝大部分专家、权威读物推荐,但是又有几个孩子能真正体会到“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腔愁绪呢?
吴教授倡导语文课程改革,虽然不是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致力于课程改革的教育专家能够注重“以学生为本”,那也是一件可喜的事情。
我们语文教师也应该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毕竟我们是离孩子们最近的一个群体,教育改革即需要我们将语文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同时也需要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为专家们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课程改革虽然是上位的问题,但是如果有来自最基层的实践经验的支撑,其改革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否则也是一句空话。
二、吴教授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曾几何时,我们以前注重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对于人性的人文关怀;不过这些年来,我们越来越觉得,语文课的“高耗
低效”问题实在太突出了,正如专家所言:我们拿出2000多个课时,来学习语文,却仍有很多孩子不喜欢,不过关。
原因何在?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
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使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
语文课程将大量时间消耗在文本解读上,文本解读式的课程形态是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交际水平的诉求是
不对称的。
语文课程应该是对接现代社会对本课程的诉求,建构理解和使用并重,并且朝向“使用“的课程形态。
吴教授认为,语文课程应该是对接现代社会对本课程的诉求,建构理解和使用并重,并且朝向“使用“的课程形态。
在教学目标设置上,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并朝向“表达”。
在教材编写上,应变阅读本位的阅读教材为听说读写并重的语文教材。
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在教学内容上,应变理解课文为注重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
这里所谓的表达、读写结合并重等,以及吴教授例举的更多的国外语文教学的模式,我认为就是更多的强调了语文的工具性,应该这样理解工具性是皮,人文性是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语言是人类交流的一种工具,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学会使用语言,其次才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渗透人文关怀。
三、没有解决的实际问题。
吴教授倡导语文教师应该有课程意识,但又一而再的说明课程改革是上位的问题,不是语文教师份内的事情。
但是,毕竟语文教师要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实行语文教学,而不可能等到专家、政府将真正的课改推行以后再回到语文教学当中
来,那么,最实际的问题就是当下,在课程改革没有成功之前,我们应该做怎样的努力,去持续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对于当前在语文教改中存有的种种弊病,语文教师应该怎样面对,怎样去做。
四、当前的语文教学评价存有致命的弊病。
一张试卷定乾坤的局面,是应试教育的直接形式,而试卷这种形式,也只能检测学生的读和写的水平,就直接误导了教师的教学行为,那就是更多的注重写的水平的训练,而忽视听说。
实际上,听说是读写的基础。
人类在理解、使用文字之前,实际上已经有了完整的言语,同时我们日常交流的最基本方式也是听和说,所以如何在评价中加入读、听、说的成分,才能够建构起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
如何构建?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分别占多少比例?以怎样的方式方法实行操作?最后的评价结果如何应用等等,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