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契合点
浅析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浅析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乡土资源是指在乡镇、村落中所蕴含的人文历史、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资源,在小学教育中充分挖掘利用,可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实际效果。
现就如何将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探讨几点看法。
一、充分挖掘乡土教育资源乡土教育资源是值得挖掘与利用的宝贵资源。
我们可以充分发掘周边乡村的人文历史和地理环境,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美丽,并参加当地传统节日庆典等活动,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土地母亲的慈爱。
同时,我们也可以挖掘各类人文资源,如家乡传统文化、乡土诗文、老故事、民间谚语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有利于帮助他们理解中华文化的根源。
二、拓展语文教学范围乡土教育资源蕴含的知识与信息,可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为小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将家乡的文化、历史融入到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家乡,同时也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探索,提高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与热爱。
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故事、诗歌、歌曲等形式,将乡土文化融入到语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在欣赏优美的语言及文字的同时了解乡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三、推广乡土文化知识乡土文化知识,在小学阶段就可以进行启蒙和培养。
小学生学习语文时,教师可以将乡土文化知识有组织地向他们传授,让他们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并将这些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让学生在乡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健康、向上的心态,并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同时,教师也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阅读、听讲、演讲等环节中更深入地了解乡土文化知识,受益匪浅。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融合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的形式,深入了解与自己家乡相关的文化、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
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
乡土文化是指传统文化中地方特有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乡土文化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他们增长知识、认识与情感的重要载体。
因此,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融入乡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体验,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首先,加强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小学生所处的乡镇村落,充满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元素,例如民间传说、谚语、民俗、地方特色小吃等。
语文教师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出发,引领学生认识这些充满生机和独特魅力的文化,开展相关活动,如编写小学生版地方志、采风写作、乡村游学等,让他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和学习乡土文化,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审美意识。
其次,利用乡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内容中。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采用了经典文化元素,如古诗词、古典小说等。
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入与当地地域特色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地域文化元素,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例如,教师可以选择有关当地特色的童话故事,或是有关当地历史人物、事件的小说或传记资料,或是当地民歌、歌谣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感受当地文化。
最后,结合乡土文化开展文明乡村建设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不仅仅是学习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道德要求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教师在学习中可以结合当地的乡村建设工作,引导学生了解农村生活与工作现状、感受农村文明建设成果和亟需改进的问题,并在其中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亲近乡土情感。
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
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乡土文化是指每个地域特有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俗,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乡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我们认识、了解和热爱民族文化的基础。
为了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做。
要将乡土文化融入教材内容。
在编写语文教材的过程中,要选取一些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乡土文化经典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研究这些作品,了解和感受乡土文化的内涵和特色。
在教材中可以增加一些与乡土文化相关的知识和材料,如乡村建筑、农耕文化、民俗活动等,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认识和了解自己所在地的乡土文化。
要加强乡土文化的教学。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授乡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来源、发展过程和特点。
可以结合课文的教学,让学生分析和品味乡土文化的艺术魅力,提高他们对乡土文化的喜爱和热爱。
可以组织一些乡土文化活动,如乡土文化展览、乡村游学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乡土文化的魅力,增强他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要注重乡土文化的创造性表达。
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学习乡土文化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乡土文化的创作,如乡土文化主题的作文、乡土文化题材的诗歌和小说等。
通过创作,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同时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需要教材编写者、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通过将乡土文化融入教材内容,加强乡土文化的教学和阅读教育,注重乡土文化的创造性表达,可以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民族自豪感。
这将有助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丰富多样的乡土文化,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乡土文化与高中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运用
些“ 古人 古 事 ” 呢 ?在 学 习郁 达 夫 的《 故 都 的秋 》 之 后, 笔者 指 导 学 生 认 真 观 察 福 州 的气 候 、 环境 、 风
光, 也 可 以从 历史 、 文化 、 古迹、 民俗 、 生 活 等 方 面人
郡, 汉朝时高祖刘邦设闽越王 , 唐朝之时就 出现“ 福
校 本研 究 相 结 合 , 不 但 可 以进 一 步 了 解 家 乡 的 历
“ 每年 的正月 十七是 林 浦 村 的好 日子 。这 一 天 热 闹
史, 而且还可以提高我们 的文化修养、 写作水平 , 也
可 以培养 同学们 学 习语 文 的兴趣 。 林浦 的 历 史 古 迹 有 四 十 多 处 , 这 里 有 濂 江 书
还 有维 妙维 肖 的泥 人 、 奇 形 怪 状 的气 球 、 形 状 各 异 的刀枪 。鞭 炮 声 、 锣鼓声 、 唱 曲声 在 清 冷 的 夜 色 里
全 的问题 , 这样 的实 地 考查 很 难 开 展 下 去 。现 在 只 能在学 校 的周 围或 者 学 生 生 活 的社 区 进 行 一 些 调 查, 这样 大 大 限制 了 活 动 开 展 的范 围。 另 外 , 有 部
吸着清新 的空气 , 自由健康地成长 。家乡 的文化 , 家 乡 的过 去 几 乎 和 我 们 形 同陌 路 。不 必 说 泰 山 宫 里的南宋少帝赵昱 , 也不必说林浦 里的“ 十科八进 士, 三代 五 尚书 ” 石牌 坊 , 单是 学 校 周 边 的林 知 夏故 居 就没 有 几 个 学 生 知 晓他 的历 史 。把 乡 土文 化 与
徘徊。我 们 沉 醉 在 历 史 的 气 息 中, 忘 记 了身 在
何处。 ”
二、 今 人今 事—— 乡土 文化 的今 生
浅析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浅析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乡土资源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现有的、传承下来的具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文化、历史等资源。
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审美情趣、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丰富教育内容,提升教学效果,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和归属感。
一、利用乡土资源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课程设置、选材策略等方式,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来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选择描述当地人文景观的作品,以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和兴趣;在写作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以家乡为题材创作作文或诗歌,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传统。
教师可以通过开展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等实践性活动,将乡土资源有机融入语文教学实践中,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在写作教学中,可以邀请当地知名作家或文化名人来授课,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家乡文化内涵,灵活运用语言表达。
三、利用乡土资源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乡土资源是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物保护、乡村游等实践性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学习尊重和保护家乡文化。
综上所述,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不仅可以拓展教育内容,也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感知,培养出一批有爱乡之情、有文化素养的合格公民。
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
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摘要】乡土文化资源是农村小学语文课程中极具潜力的教学资源,如何将其融入课程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应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历史故事等,为教学提供丰富素材。
要制定符合乡村实际的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尤为重要,培训教师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课外读书会、文化体验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与地方文化机构合作开展活动,拓展课程外的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这些措施,乡土文化资源能够有效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有趣的学习体验。
【关键词】乡土文化资源、农村小学、语文课程、路径、挖掘、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活动、地方文化机构、合作、结论1. 引言1.1 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乡土文化是指在乡村地区形成并传承下来的具有地方特色、浓厚风土人情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乡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而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不仅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也能提升学生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统文化意识。
在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中,需要深入挖掘乡土文化资源。
这包括挖掘当地的历史、民俗、传统工艺等方面的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内容中,让学生通过语文课程了解和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也需要制定符合乡村实际的课程内容,结合当地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语文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也是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关键。
学校需要培养一支具有乡土文化传承意识和专业素养的教师队伍,他们能够深入当地了解乡土文化,将其融入到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也是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有效途径。
浅析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浅析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1. 引言1.1 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关系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乡土资源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乡土资源是指乡村所固有的自然环境、风俗民情、历史文化等资源,它们是孩子们生活的真实背景,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依托。
将乡土资源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地方意识和文化自信,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
通过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文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乡土资源,使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力支撑,是当前需要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其种种形式。
2. 正文2.1 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
乡土资源是指当地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地理景观等,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乡土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
乡土资源可以作为教学资源供学生阅读、写作、讨论等活动使用。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乡土资源中的故事、传说等来进行阅读理解练习,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生也可以运用乡土资源来展开写作活动,例如写一篇关于家乡风景的作文,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作文的乐趣和表达能力。
乡土资源还可以用来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
通过实地考察乡土资源,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点。
这种亲身体验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乡土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体验到家乡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
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乡土文化是指每个地方特有的传统文化,它包含了历史、风俗、地域特色、乡土风情等丰富内容。
乡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了解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应该充分关注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
要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就需要注重对乡土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小学生正处于对世界的探索阶段,他们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对乡土文化的了解也是如此。
在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讲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传说、地方特色手工艺品等,引导学生对乡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可以邀请当地乡土文化的传承人或者相关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讲座或者展示,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乡土文化,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要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就需要将乡土文化与语文教学相结合。
语文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语言文字知识,了解传统文化,提高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反映乡土文化的诗词、歌谣、故事等教材,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作、朗诵、演讲等形式,表达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从而加深对乡土文化的认知。
要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情感投入和实践能力。
乡土文化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它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记忆,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传承和弘扬。
语文课程可以将一些与乡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融入进来,比如组织学生走进田野、参观农家,让他们亲身感受乡土风情;或者组织学生采风写生、创作乡土风情的作品,通过实践活动来感悟乡土文化的魅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乡土文化的认识,还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和情感投入,形成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要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也需要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合作。
浅析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浅析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乡土资源是指土地、气候、水资源、植被、动植物、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以及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特色产业等人文因素所构成的资源。
乡土资源与语文教学的融合,是指将乡土资源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乡土风情,增强乡土意识,培养乡土情感,提高语文学习的针对性和趣味性。
本文将从如何融入乡土资源、融入乡土资源的作用以及融合乡土资源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浅析。
一、如何融入乡土资源1、以乡土风情为题材进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取与当地乡土风情相关的题材,如《乡愁》、《故乡》等课文,通过这些课文,让学生感受故乡的美好,增强对故乡的热爱。
可以引导学生写作与乡土风情相关的作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传递乡土的情感。
2、利用当地特色资源进行教学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资源,如江南水乡的水乡文化、西部大山的民俗文化、东北平原的农耕文化等。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当地特色资源进行教学,通过民歌、民谣、地方传统文化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当地的深厚情感,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更好地理解并发扬乡土文化的魅力。
3、开展乡土情怀的主题活动在校园中,可以开展一些与乡土资源相关的主题活动,如才艺展示、图片展览、手工制作等。
通过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和感受到乡土的魅力,加深对乡土资源的认知,并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
1、增强学生的地域意识乡土资源的融入,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特色和优势,增强对乡土的认同感和情感。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土地的热爱和感恩之情,增强学生的地域意识,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2、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乡土资源的融入,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成长,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乡土资源可以为教学内容提供更加生动丰富的素材和背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3、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乡土资源的融入,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更真挚的情感体验。
浅析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
浅析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乡土资源是指某个地方独特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的资源。
乡土资源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乡土资源能够增加教学内容的实质性。
乡土资源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在教学《草房子》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乡村的房屋特点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文中描述的情景和人物。
这样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促使他们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有更深刻的认识。
乡土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乡土资源丰富多样,包括民俗文化、地方风景、传统习俗等。
利用这些资源展开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身边的乡土文化的魅力,增加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在教学《武则天的故事》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唐陵博物馆,让他们亲身感受古代宫廷文化的魅力,使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乡土资源能够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培养。
乡土资源往往与传统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观紧密相关。
利用乡土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让学生接触和体验乡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教学《小兵张嘎》时,可以通过展示当地的革命纪念馆、红色旅游景点等,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革命先辈的忠诚、勇敢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取向。
乡土资源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乡土资源丰富多样,可以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
语文教学结合乡土资源的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去感悟和体验语文知识。
在教学《七步诗》时,可以组织学生去乡间小道上观察和采集七步诗中的自然景物,让学生亲身感受诗歌中的美丽景色,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这样的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融合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乡土资源,让学生亲身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并通过实践经验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价值观培养。
浅谈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
浅谈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结合乡土资源是指一个地区所拥有的土地、水资源、自然环境、人文风情等方面的资源。
乡土资源丰富多样,蕴含着丰富的教育价值,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作用。
如何将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发挥其教育价值,成为了当前值得关注的课题。
一、乡土资源丰富的教育价值乡土资源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它能够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乡土资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和民族情感。
通过对乡土资源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自己的文化渊源,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乡土资源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了解更多丰富多彩的生活形态和文化遗产,增加学生的社会知识储备,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中国。
乡土资源能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让学生走出校园,亲身感受和了解自己的文化传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如何将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在一起,发挥其教育价值呢?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安排,引入乡土资源。
在设计语文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些描写家乡风土人情的课文,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有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和写作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乡土调查。
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家乡的美丽,比如组织学生进行乡村游学、家访等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家乡的美好。
可以通过语文课堂的展示活动,展示家乡风情。
可以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家乡特色风景的图片展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文学创作兴趣,鼓励学生通过写作展现家乡美丽的一面。
可以通过学校与社区合作,丰富乡土文化体验。
学校可以与当地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机构合作,组织学生参观学习,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
三、开展乡土资源教育的难点和对策乡土资源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存在一些难点,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并加以解决。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偏向成绩,忽视了乡土资源教育的重要性。
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
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乡土文化资源是指在农村地区所存在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传统。
这些包括但不限于民间传统、风土人情、方言词语、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乡土文化资源是农村地区的独特财富,也是农村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宝贵教育资源,可以促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与认同,培养学生的地方意识和文化自信。
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下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
我们可以通过课文选材融入乡土文化资源。
语文课本的选材是学生接触文化的最主要途径,通过合理选择与编排乡土文化资源相关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接触到乡土文化,并且能够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到家乡的民风民俗。
比如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选择与农村生活、农民劳作相关的故事,或者选择反映农村风土人情的诗歌和散文。
通过这些课文,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多姿多彩,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可以通过乡土文化活动融入语文教学。
语文教学中的课外活动是非常有利于学生的乡土文化教育。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乡土文化活动,比如写家书、画乡情画、编写家乡歌谣等。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
也可以邀请当地的老乡、老师、父母等参与到这些乡土文化活动中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
可以通过乡土文化教育资源融入到语文课程。
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可以通过利用当地的一些宣传资料、乡土文化教育资源等来进行教学。
比如可以利用地方志、乡土文化教育材料等,来让学生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人文等知识,引导学生对当地的文化遗产保护起兴趣。
在教学中也可以引入一些本地方言或俚语,通过解析地方方言词语,可以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统和历史渊源。
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
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乡土文化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它包括了各种各样的民俗、传统习俗、手工艺品等,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技的迅猛进步,乡村地区的传统文化逐渐被淡忘或遗忘。
为了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我们应该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
将乡土文化纳入小学语文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它应该不仅仅关注语言文字的教学,还应该注重对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认识。
将乡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文化身份,增强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通过小学语文课堂,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乡土文化的历史背景、传统习俗、节日庆典等方面的知识,让他们了解乡村生活的多样性,了解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
通过阅读乡土文化相关的课文,学生可以领略到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体验到乡村人民的朴实淳厚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小学语文课堂可以为学生提供了解和体验乡土文化的机会。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的土楼、古桥等传统建筑,参观生产手工艺品的工作室,亲身体验乡村的田园风光和生活方式。
学生还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农业生产的过程,了解农民在生活和劳动中的辛勤付出,增强他们对乡村的理解和关心。
小学语文课程还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推动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乡土文化的创作,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思考。
学生可以写文章、写作文、写乡土散文等形式,展示他们对乡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将乡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思考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既有助于传承乡土文化的宝贵财富,又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引导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给予他们亲身体验乡村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以及通过写作推动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可以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发光发热,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热爱自己的乡土文化。
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
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乡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积淀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在当今社会,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乡土文化逐渐被遗忘,尤其是在城市小学的语文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对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如何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成为了当前语文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就需要重新认识和重视乡土文化的价值。
乡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情感。
通过乡土文化,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了解我们的祖先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留下深厚的文化烙印的。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要特别强调对乡土文化的学习和传承,让学生了解乡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培养他们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要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就需要将乡土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课文学习、作文写作、朗读表演等多个方面,这为我们在教学中融入乡土文化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可以通过选编一些具有鲜明乡土特色的课文,让学生在课文中感受乡土情怀;编写一些与乡土生活相关的作文题目,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对乡土生活的感悟;组织一些乡土文化诵读比赛或者展示活动,让学生通过表演、朗读等形式展现乡土文化的魅力。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乡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
要让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绽放,就需要加强对乡土文化教育的研究和推广。
作为语文老师,不仅需要熟悉乡土文化的相关知识和历史背景,还要做好对乡土文化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为学生呈现出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
可以邀请一些乡土文化专家或者乡土文化研究者到学校进行学术讲座,向学生介绍乡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让学生从专业人士那里获得更加丰富全面的乡土文化知识。
可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乡土文化的实践活动,如走进田野,参与农耕体验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
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
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随着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村小学教育也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重要学科,不仅是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基础,更是承载着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的责任。
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热爱和主动探索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
一、挖掘当地传统文化资源农村地区因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民俗风情和乡土传统而具有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深入当地调查研究,挖掘当地的民间故事、风土人情、传统手工艺等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资源。
可以收集当地的民歌、儿歌、童谣、谚语等口头文学作品;挖掘当地的传统戏曲、民间舞蹈等表演艺术;记录当地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日常生活习俗。
这些传统文化资源不仅可以为语文课程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更可以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兴趣,促进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编写乡土文化教材为了更好地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语文课程,教师可以积极参与乡土文化教材的编写工作。
通过整理和编写当地的乡土教材,将当地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材中,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接触到并了解到当地的传统文化。
这种教材编写工作可以积极动员当地的文化专家、艺术家、故事大王等社会资源,将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融入到教材编写中,使教材更加丰富生动,更具有乡土特色和文化底蕴。
三、开展乡土文化主题教学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开设乡土文化主题课、组织文艺汇演、召开家庭讲坛、举办乡村读书节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当地的乡土文化。
组织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在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农村景观中进行课外读书活动;开设乡土文化专题课,邀请当地的村史文化专家担任客座讲师,向学生介绍当地的乡土历史、民俗风情等乡土文化知识;在学校举办乡村文艺汇演,邀请学生表演当地的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民歌等节目,展示当地的文化魅力。
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
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随着农村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乡土文化是指每个地区独有的传统文化和风土人情,它不仅是乡村的宝贵资源,也是孩子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语文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是当前乡村小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探讨乡土文化资源融入农村小学语文课程的路径,并提出一些建议。
一、加强对乡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要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语文课程中,首先要加强对乡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
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乡土文化,这些乡土文化包括民俗、民间传说、方言、美食、手工艺品等等。
这些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民风民俗,对于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和人文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乡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工作,通过对乡土文化的深入了解,为将其融入语文课程奠定基础。
二、编写符合乡土文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在加强对乡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的基础上,学校和教师可以编写符合乡土文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
这些教材和资源可以包括当地的民间故事、乡土风土人情、民俗民风、当地方言等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资源编写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将乡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的教学中。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资源,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他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活动除了编写符合乡土文化的教材和教学资源外,学校和教师还可以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乡土文化活动来将乡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中。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乡土文化展览、乡土文化体验活动、乡土文化调研等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乡土文化,感受乡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
这些活动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四、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和创造力要将乡土文化资源融入语文课程中,关键是要激发学生对乡土文化的兴趣和创造力。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通过乡土文化知识竞赛、乡土文化故事绘本制作、乡土文化手工制作等等。
乡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契合
、
乡土 文化教 育现状
繁衍 的肥沃 土壤 ; 反过来 博大精深 的传统 文化又 无时无 刻不在滋养浸 润着乡土文化 , 使之愈加丰 实醇厚 。在课 堂教 学中 , 深 入挖掘 乡土文 化 资源 , 并把 它渗透 到语 文 教学 中去 , 不但 能体现师 生 的互动行 为 , 突 出学生 的学
国, 2 0世纪 6 0年代 中期 ,就 已有三 十个 州 的法 律 明文 规 定, 学校必须 开设包括本州 的历史、 文学 、 语 言等 内容
府’ , 和“ 理 学名邦 ” 而 闻名 于世。 这里人杰 地灵 , 有宋 代理
学集 大成者—— 朱熹 , 还有 闽学鼻 祖—— 游 酢 , 世界 法
的乡土文 化课程 。 而我 国的乡土文化 资源 则被闲置和浪
费。 虽然近年来 , 很多地 区、 很 多教师都注 意运 用 乡土 资
医学鼻祖——宋 慈, 北宋诗人 、 画家僧惠崇 , 北宋宰相 陈 升之 , 明代福 建第一个状元 丁显 , 明代小说家 、 著名 书商 余 象斗 , 刻书家 熊大木 , 医 学家 熊宗立 , 清代 天文学家游 艺等杰 出名人 。建 阳交通便 利 , 自然 风光 宜人 , 物产 富 饶, 美丽 的 自然 景观与深 厚的人 文景观构成 了新课程 改
高学生 的语文 素养 。
( 一) 挖掘 自然 、 人 文 资源, 在 阅读教 学中渗透 建 阳市 是朱 熹故 里 , 位 于武 夷 山南麓 , 以“ 闽北 粮
仓 茶果基地 ‘ 林海竹 乡” 著称于省 。 历史上 以“ 图书之
举 为青少 年学 习乡土 文化提 供 了便利 的条 件 。而在美
散而稀少 。 笔者 曾作过一次 问卷 调查, 结果显 示许多 学生对于
授完《 荷塘 月色》 《 故都 的秋》 这些 写景状物 散文后 , 带领 学生走 出校 门感 受湖光 山色 , 访 古寻迹 。例 如游览道 教 名 山—— 白塔 山风景 区 、 千 年 古刹— —圣 迹寺 , 到水 吉 镇 参 观“ 建窑 ” 遗址 , 到书 坊 乡寻访 宋 代雕 版 印刷 遗 迹
乡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契合点
乡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契合点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地域特点,这些地域特点会形成极具特色的乡土文化。
而这些乡土文化便可成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
学校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如果能有效利用好乡土文化,将会有助于学生树立大语文观,真正打通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勾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真正做到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乡土文化范畴广,如何找到乡土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契合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标签:丘比乡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契合点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丘北的民俗民风是丘北乡土文化最鲜明的体现。
丘北的历史沿革、自然风光、民俗风情、民俗文化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不竭源泉,可以为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供广阔的天地。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从源头入手,以确凿的文史资料和民间文学为基础,以合作探究、小组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熟知自己家乡的文化,由此认识到丘北的可爱,培养其对家乡的认同感及热爱。
当然,语文校本课程在重视内容基础性的同时,精选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紧密关联的内容,带领学生走进家乡的文化艺术库,不仅让他们感受家乡璀璨的乡土文化,而且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及语文素养的提高。
所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丘北乡土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契合点。
一、丘北本土神话故事与民间文学课程的契合民间文学又称“俗文学”,作为一门草根文学,郑振锋先生曾说:“俗文学的第一特质是大众的,她是出生于民间,为民众所写作,且为民众而生存的……”每个地方。
每个民族都具有自己的一些神话故事,丘北县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其本土神话故事也将更加丰富多彩,所以發现、挑选、链接、整合丘北民间神话故事本身就是一本极具实践性的语文校本课程。
民间文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入丘北人民的生活,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调查相结合。
组织学生调查、寻访所在村的民间神话故事,并整理,写成调查报告,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等。
乡土文化资源与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乡土文化资源与山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乡土文化是指某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社会生活、历史传统等方面的独特文化资源。
在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乡土文化资源与教学有效整合,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兴趣和参与感,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传统观念的传承。
一、发掘乡土文化资源乡土文化资源广泛且丰富,如民间礼仪、庆典活动、民间传说、风俗习惯等,需要教师及时了解、发掘,形成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到当地村庄、寺庙、宗祠等地,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发掘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
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主题,将乡土文化资源与课本知识有效整合,形成融合式的教材,教授乡土文化相关的知识点。
例如,结合春节庆祝活动,讲解春节的习俗来补充教材所讲内容;季节变化时,与课本中的天气变化相关知识点相结合;带领学生走进一些乡村社区,让他们了解当地的民间故事等。
三、开启多元教学方式在传授课本上的知识范围之外,学生还可以了解到更多形式多样的内容,如文化体验教学、参观研学等。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和感性经验来深入理解乡土文化,开发学生主动探究乡土文化的能力,感受到乡土文化的吸引力和独特魅力。
四、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境模拟、角色扮演、问题解决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乡土文化教学更趣味化、生动化。
五、传承乡土文化山区小学的学生大多都是农村孩子,他们在生活、学习中接触到的大多是乡土文化。
在教学中,应重视对乡土文化中的价值观和传统文化的传承。
引导学生认识自身文化价值,传承学习乡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总之,在山区小学语文教学中,整合乡土文化资源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丰富课堂内外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欣赏乡土文化多彩世界中得到教育、享受、快乐,呈现出勃勃生机和旺盛的学习热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土文化与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契合点
作者:盛鸿彪
来源:《语文天地·高中版》2016年第09期
吴刚平教授认为:“乡土文化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地特有的校本课程开发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即名山大川、风土人情、民俗文化、生活经验等。
”本土化,是乡土资源的特征之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很突出,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学校因受所在地环境的影响而具有浓厚的地域特点,学校所在地文化与经济发展与学校的教学活动相辅相成。
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利用乡土文化,有助于学生把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树立大语文的学习观,开阔学生视野,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培养创造性。
一、合理利用学校特色资源
在知识爆炸,更新速度如此之快的今天,优质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无处不在,但是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开发课程时努力做到系统规划,善于发现、挑选、链接、整合,做到目标合理,资源有效,实施有度,挖掘特色,互相借鉴、重组,让语文校本课程成为省编和市编教材内容的补充。
如本校在开展“北凉古都骆驼城”的教学时,让学生在周末实地游览,自己去搜集资料。
结合省编教材《爱我家乡》中对骆驼城古遗址的描述,让学生自己组织材料,介绍家乡,感受历史的沧桑,领略家乡的风土人情。
利用当地的独特资源,组织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发展性原则
在构建语文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要始终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目标,在利用乡土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努力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得个人修养的提升。
在语文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凸显以校为本和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让语文校本课程塑造人、发展人,探寻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
2.补充性原则
乡土文化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深入分析本校实际和本校与其他学校的差异性,努力探寻出学校自身在实现语文教学目标中的不足,评估本校课程实施情况,做出分析报告,以此为基础,量身打造国家语文课程目标的有效辅助体系。
同时,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丰富学生的个性世界。
3.动态性原则
时代在飞速发展,以乡土文化为基础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可能做到一劳永逸,因为它无法摆脱社会而孤立的存在。
因此,以乡土文化为基础的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与社会的动态发展相一致,针对学生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课程体系,为每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4.适宜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学生实际水平为依据,不能定位过高或过低。
资源的选择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量要适宜,针对学生的不同要区别对待,不能一刀切。
在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科资源优势,与时俱进,形成有关联的多元化的模块组合。
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满足学生自我成才的社会需求。
二、整合校外资源
1.建立乡土文化教学素材库
高台县自然资源丰富,已探明储量的矿产资源主要包括芒硝、原盐、盐、石灰石、石英、萤石、重晶石、花岗岩、钛磁铁矿和煤。
此外,高台县还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之一。
将这些内容作为校本课程的开发资源,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作为高台人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增强学生建设美好家乡,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的自信心。
帅忠红在《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建设的策略研究》中论述:“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建设,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教师和校园文化等校内语文课程资源,科学合理地挖掘地方自然、人文和网络资源等校外多元的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本地经济发展概况,另一方面还应传承本地乡土文化。
高台地处河西走廊中部,历史悠久。
将地方乡土文化删繁就简、整合加工成适宜学生阅读的教材,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家乡灿烂的乡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俗民风是乡土文化最鲜明的体现。
在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的河西走廊,厚重、多彩的乡土文化是根源,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从“源”入手,以确凿的文史资料和民间文学为基础,让学生了解、熟知、热爱家乡。
迎喜、拜关节、出行、灯竿会、摊煎饼、扎金环、庙会、端午插杨柳、沐浴、针织、献月亮、吃花糕子、吃麻腐包子、烤万岁、祭灶等,这些都是先民在高台生息、繁衍,历经千年结出的文化硕果。
在重视内容基础性的同时,精选贴近学生生活、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紧密关联的内容,带领学生走进其中,不仅让他们感受家乡璀璨的乡土文化,而且将这些内容融入教学,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
2.将乡土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
在语文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应选择价值突出的素材,按照“阅读提示、正文、学习资料和选文举例、思考与探究”的思路设计。
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探究本地多彩的乡土文化,通过自主、小组合作学习夯实文化基础,促进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还能为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3.利用家乡历史文化名人事迹
高台县的历史文化名人很多,我们曾带学生参观县博物馆、文化馆,寻找历史记载,查阅档案资料,发动学生阅读《高台县志》《河西宝卷》,开展“重温历史,展望未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不仅出色完成了任务,还学习了古代伟人的可贵精神品质,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
4.利用本地地理因素
本校位于湿地新城区的公园旁,因此,在语文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组织了湿地游活动。
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素质教育新课堂、演讲、征文、讲座、书画展),学生就地取材,并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展示出来,利用学校所在地历史遗留下来的有教育意义的材料进行爱国爱家乡的教育。
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表现积极,气氛热烈,出色完成了学习任务。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戈壁水乡”有了更完整、透彻的了解,也接受了一次系统的爱家乡的教育。
历史沿革、自然风光、民俗风情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不竭源泉,也为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高台县是被誉为“戈壁水乡,沙漠绿洲”的塞外江南,其厚重的文化底蕴、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善良淳朴的人性美优势和景、情、意的完美融合,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了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是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极好平台。
如设计“大家都说家乡美”的活动,通过介绍家乡的特产、风俗、节日、名人、名胜等,让学生进行演讲,既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的发挥平台,升华了对家乡的热爱。
作者单位:甘肃省高台县第二中学(7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