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地里四项能力解读
1.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 这一层次要求的核心要素有:准确识别、选择知识;准确 地调动、运用知识;准确地认识、说明问题。
“认识”和“说明”其实就是试题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它 决定了应用知识和相关信息的角度、广度和深度。而对试题的 认识和说明其关键在于能否“准确”。比如在设问中的要求就 有“是什么”“为什么”“将怎样”等的差异。“是什么”主 要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而“为什么”“将怎样”的问法,更多地强调把重点放在如何 运用知识上。这就要求考生在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时候,应注意 这些差异,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有针对性地回答 问题。
【答案】
乙地 乙地位于淮河以南,属于亚热带湿润地
区;据等高线特征判断,乙地地形为低山、丘陵。
(2014· 湖南长沙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 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甲、乙两地在图示季节气温和降水量的差异,并分 析其主要原因。 (2)描述南回归线以南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3)图中R区域的两片沼泽地在不同季节会呈现离合变化的 现象,请予以说明。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① 5.8 6.5 7.5 8.5 9.4 9.6 10.2 9.9 8.7 7.6 6.3 5.8 ② 8.1 8.7 9.6 10.5 10.7 11.2 10.2 9.5 8.9 8.8 8.1 8.0
(1)简述甲图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 断层的成因。 (2)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 因。 (3)瓦德地区种植了大量的椰枣树,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 特点,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
2.从试题的设问中获取和解读信息 设问不仅是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解题时明确试题 要求和命题者考查意图的重要依据。因此解题时一定要认真阅 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取对解题有用的地理信息,明确试题考查 的具体知识点和要求回答的问题,理解命题的考查意图。
高考四项基本能力解读
一、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的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1)所谓有针对性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问题主要是指运用知识的准确性问题。
1.对于不同的问题用相对应的知识来说明。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所答题目的答案经常出现材料与观点“两张皮”的现象,不能将材料和观点有机结合起来。也有考生应对主观性试题会采取一种“文海战术”,也就是不管这个题所问的是什么,或者说当他不能准确地调用知识的时候,他往往会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原理搬出来。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在提取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其在教材中对应的知识点,并以这个知识点为原点,结合知识的内在联系,搜索其上位,下位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然后利用这个只是结构去回答具体回答,组织答案要点。
2.归纳法与演绎法相反,它是通过对具体的,个别的或特殊的情景材料进行分析,进而归纳出情景材料所包含的共同的基本原理。归纳法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过程。通常可用概念追溯法,即下位概念追溯上位概念。
(2)题目设问对行为主体,解答方向和知识范围的限定不同,我们要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方式来灵活调动知识。
1.如果设问将知识范围固定于某一知识点或局限于一个较小的空间,将解答方向固定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中的某一个,将主体固定于公民,国家,企业等中的某一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所谓收敛性试题,该类试题题目答案是受限制的,是收敛式的,此类问题限定材料,限定答案时所用的知识范围。通过题目提供的材料和设问的限制,答案一般经过分析演绎能力和聚合思维,集中思维能力。近年的文综试题试题,在命题形式上,多趋向限制性命题。回答着类收敛性试题要做到以下五点:第一、先看设问,确立答案,重在结论是怎么得出的;第二、每一句材料都有一个或多个有效信息,要努力挖掘出每一句话,不要浪费材料;第三、答案就在材料中,完全可以根据材料分析出答案;第四、答案和材料要一一对应,不能分家;第五。答案是唯一的,收敛式的。
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3 . 结合材料 , 阐述我 国政府着力抓好粮食
续 四年增产所起的作用 , 并举例说明。( 分) 8 【 建立联系】 该小题对于考生而言也是比较
不 好 回答 的试题 , 这种试 题 的难 度在 于 , 出的 给 是 经济 现象 , 求运 用政治 常识 回答 。 生在 而要 考 回答 时容易 出现只从政 治常识 层面套 用政治 理 论 而不 结合经 济现象 进行分 析 ,或 者从经济 常
,
。
层比
一
层 高 下 面通 过 对
。 ,
年 全 国 高考 的
政 策措 施 在 市场 经 济体 制 下 政 府 主 要 发 挥 的
, ,
典型试 题进行分析
的能 力 的 策 略 问题
一
谈 谈 提 高调 动 和 运 用 知识
是 宏 观 调 控职 能
三
,
那 么 其 答 案 中政 策措 施 则应
,
。
以 宏 观 性 的政策措施 为 主
,
材 料 二 :在 过 去 五 年 中 我 国 政 府 从 加 强 农
,
业 基础人 手
,
,
把 促进 粮 食 增 产 和 农 民 增 收 作 为
一
可 【 能 情 况 】 的 同学 会 在 看 分 答 题 的基 础 有 上 直 接 将 稳 定 粮 食 生 产 的措 施 按 7 点答 出 而 内容则 看 在 书 本 上 农 业 发 展 的 措 施 : 这 样 可 以
调 动 和 运 用 知识 能 力 的 实 质 是 知 识 与 考 试
题 提 高 分 析 问 题 解 决 政治 现 象 的 能 力
,
、
。
文综
内容 的 对 接 准 确 地 运 用 教 材 中学 到 的 知 识 观
历史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
历史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能够从试题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中获取所承载的信息,并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2)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从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提炼、梳理与整合。
(3)能够将所学学科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对相关问题作出恰当的判断。
例如:可以给出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后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等几段有关中国近代史上政治民主化道路探索的材料,让学生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心思想,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出近代百年历史的政治民主化道路。
再如:可以给出拿破仑时期、一战前夕、二战后初期和六、七十年代的欧共体等欧洲形势在几个时期的变化地图,让学生读图,归纳四幅政局图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并能理解全组图显示出的信息是欧洲统一趋势日益加强,显着的变化就是欧共体到欧盟。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做出科学的辨别和分析。
(2)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相关信息,理解和解决问题。
(3)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对相关事物和现象进行辩证地、历史的分析,准确把握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下列有关清朝取代明朝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清朝是新型先进力量的代表②明末统治集团极端腐朽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导致军事形势逆转④关外清军强于明军及农民军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调动知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必须对明末清初的局势、两个政权的性质有明确的认识。
三、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准确的描述人文与社会、自然环境等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观点等。
能力要求详解讲稿---调动和运用知识
文科综合测试能力训练1、对“调动和运用知识”的目标的理解: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
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因而这一能力目标既检测受试者的思维速度与品质,以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程度,又是对学习意义的深化。
在中学教学和高考实践中,通常把运用知识的能力理解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这里所说的理论联系重在强调理论的实践意义,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作用和在实践中对理论的科学发展,这反映了理论和实践的互动作用。
它应该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综合使用各种理论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
(2)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和原理。
(3)根据理论和原理的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或提出初步解决方案。
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学习的基本原则和目的。
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就中学教学而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主要是系统的、完整的、能够体现学科主要特点的基本知识、规律、原理等,可称之为理论。
它们不同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生的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是正向的,既先学习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后,并能运用学到的东西解释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理论的认识。
就考试而言,理论联系实际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高考中的非选择题往往由实际问题引出,结合现实生活和社会现象中具体问题设问,试题既可以通过设置新的问题情景,要求考生在理解题目(了解实际)的基础上,考查考生能否作理论上的归纳、分析、解释。
也可以给出一个或多个基本理论或原理,要求考生找出适用于该理论的实际问题。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3以 主 干知 识 为依 托 , 建 考 点模 块 . 构 在 长期复 习和大量 的考试 中会发现 有很多 主干知
() 3 能够根据试 题 的信息 和要求 , 合运用所学 的 综 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 , 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 实际 , 对相关 事物和现象进行辩证地 、 历史 地分析 , 准确 把握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二、 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问题归类及原因分析 1 清楚调 动什么知识 . 不 “ 临床表 现” 为不顾设 问 , 想到什 么答什 么 , 答案往 往文不对题 。 该类考生表面看似在调动和运用知识能 力 方 面出现问题 , 究其实质 , 一是对知 识点的理解 不够扎 实、 准确 ; 二是缺乏理论联 系实际 的素养 ; 三是作为上述 能力呈现的基础——获取和解读信息不够到位 , 难以准 确理解试题的考查意 图。 2不 清楚 怎样调动知识 . 高 中历史科 教材有成熟而 完整 的学科理论体 系 , 知 识点 内部各要素 以及知识 点之 间具 有清晰 的学科 逻辑 联系 。考生解题 过程 中常易 出现答案漏点 , 即调动 的知 识点不够完整全 面。究其原 因, 一是知识点之 间的逻辑 关系把握不 够准确和透彻 ,难 以调 动知 识组群解 决问 题; 二是所掌 握 的知 识点散 乱 、 孤立 , 有形成 框架 结 没 构 , 以从整体和全局 出发思考与解决问题。 难
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用 知识 容 建 立 正 确 的联 系。 息认 识 和 说 明 问题 。 知识 原 理 分 析 问题 。
一
、
“ 求 l 要 ”是 要求将 试题 信息 包含 的所
题提供的信息后 , 根据试题创设的新情境 , 已 在 有知识储备 中有针对性地调动合适的知识 , 组
识 ,即学 习一 记忆 一再 认一 运 用 ,构 成一个 整
【 解析 】 考查的知识点属于文化生活中的中
华文化的特征。考查学生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 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的能力 。 相关信息 :
青 花瓷 “ 穿越 千 年 的历 史 ”个 人 已储备 的知 识 ;
体。 以下 以文 化生 活 的高 考试题 为 例作 一 阐述 。 例 1 (07年 高考 ・ 东 政 治 ・O题 ) . 20 广 2 两 千多 年前 , 子提 出 了“ 子和 而不 同” 孔 君 的思 想 。 这一 思想 对 中华文 化产 生 了深 远影 响 。和 而不 “
更 高 , 现 了学科 渗 透 体
华文化的包容性 。B c D三项 与题意不符 , 、、 故
选 A项 。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很多 问题都采用了学 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形式 ,在解决这些 问
题 的时候 , 须运 用 多种 知识 。 根本上 来说 这 必 从
种知识 的内在 联 系并 非是 人为 的 ,而是 基 于生
可 以给 出一个 或多个 基本 理论 或原 理 ,要 求考
生 找 出适 用 于该 理论 的实 际 问题 。
实践中对理论 的科学发展。它应该包含三个方
面 的内容 :1综合 使用 各种 理论 和原理 分析 实 ()
最新历史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能够从试题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中获取所承载的信息,并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2)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从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提炼、梳理与整合。
(3)能够将所学学科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对相关问题作出恰当的判断。
例如:可以给出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后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等几段有关中国近代史上政治民主化道路探索的材料,让学生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心思想,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出近代百年历史的政治民主化道路。
再如:可以给出拿破仑时期、一战前夕、二战后初期和六、七十年代的欧共体等欧洲形势在几个时期的变化地图,让学生读图,归纳四幅政局图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并能理解全组图显示出的信息是欧洲统一趋势日益加强,显著的变化就是欧共体到欧盟。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做出科学的辨别和分析。
(2)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相关信息,理解和解决问题。
(3)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对相关事物和现象进行辩证地、历史的分析,准确把握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下列有关清朝取代明朝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清朝是新型先进力量的代表②明末统治集团极端腐朽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导致军事形势逆转④关外清军强于明军及农民军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调动知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必须对明末清初的局势、两个政权的性质有明确的认识。
三、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准确的描述人文与社会、自然环境等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观点等。
(2)能够准确的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对有关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作出客观的叙述和说明。
步步为营—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阐释事物的能力,可以通过考生对问题理解、
分析和说明的思维过程体现出来。提高概括能力,首先掌握好课本知 识,在课堂学习中,培养简明、扼要的回答问题的能力;其次综合复
习时要寻找资料和素材 , 锻炼思考、分析、解答问题的思路,逐步形
成综合能力。如上题中第 (2)题,鱼类的生长繁殖离不开适合其生长 繁殖的水域条件和丰富的饵料条件。
所谓描述事物,一般是表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等特征,阐释事物则是 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即考查考生描述、概括、 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发展变化的能力。要准确地描述和阐释 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
这是正确描述和阐释事物的前提,而理解、掌握地理规律和原理是正
散知识转化为组合的、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实用的,在遇到新情景时能
自然顺畅地用得上活知识,从而提高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触类练习要旁通] 2.(2013· 浙江五校联考 )(11分)读我国部分地区干旱总次数等值线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由C到B自然景观发生变化,主要体现了 ____________的地域 从沿海向内陆
1.注重知识的储备和整理
复习中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 , 更要特别注意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
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 在具体分析地理现象时 , 要注意地理原理的正确选择和合理解释及地 理原理和地理现象的有机衔接 , 避免出现机械的生硬搭配。如上题中 第(1)题实际上是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影响气温的因素有纬度位 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
强化地理学科四大基本能力
战略总评
地理新课标的《考试说明》,突出“以能力立 意为主导,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科能力”的 命题指导思想,地理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四个方 面:一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二是调 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三是描述和阐释地 理事物的能力;四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 力。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几乎所有试题的 命制都体现了这四个方面,因此,强化学生四大 基本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的关键所在。
调动和运用知识
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调动知识,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
调动和运用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要培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需要我们
(1)过关基础知识。
过好基础知识关,做到堂堂清、课课清、块块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2)深研考试说明,立足于微观,着手于中观,放眼于宏观。
要引导学生构建以主干知识为核心的知识网络,构建以热点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体系,构建以常考知识为依托的知识模块。
(3)掌握考点要求,明确知识体系。
高考从具体知识、板块知识、单元知识、模块知识的不同角度考查,考查的切入点和着眼点也各有特色。
要重视单点知识掌握和知识体系联系,认真领会材料和设问指向要求,充分调动学科知识与时政知识,准确规范回答问题。
(4)关注时政热点,关注生活实际。
高考复习中如何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以《经济生活》教材为例
正 实 现 由知 识 到 能 力 的 升华 。 建 知 识 体 系 的 方 法 有 很 构 多 , 结 起 来 就 是 “ 点 、 线 、 网 , 通 界 限 ” 归 结 连 织 打 。 结 点 就 是 夯 实 基 础 , 是 连 线 、 网 , 通 界 限 的前 这 织 打
提。 Βιβλιοθήκη 连 线 指 把 相 互 有 联 系 的 知 识 进 行 整 合 。比 如 以 相 关 知 识 为线 索 对 知 识 点 进 行 整 合 : 品 两 因 素 — — 质 量 问 商 题— —发 展 经 济 的 根 本 目的 ——社 会 主 义 生 产 的 目
试 的 最 佳 结 合 点 。下 面 以 《 济 生 活 》 材 为 例 , 高 考 经 教 对 复 习 中如 何 培 养 学 生 调 动 和 运 用 知 识 能 力 作 一 简 述 。
“自发 性 ” “ 目性 ” “ 后 性 ” 税 收 的 “ 偿 性 “ “ 、盲 和 滞 ; 无 、 强
制性 ”“ 定性 ”“ 众 心理 ”“ 比心理 ” 区别 。“ 、固 ;从 、攀 等 细
致 ” 对一 些基 本概念 、 本 原理 、 本 观点 中涉及 的关 即 基 基
键 词要 进行 细 致 的辨别 , “ 济 手 段 ”“ 律 手段 ” 如 经 、法 和 “ 政 手 段 ” 复 习 时 不 仅 要 知 道 有 这 几 种 手 段 , 要 掌 行 , 还 握 这几种 手段在 现实 经济生 活 中的具体 表现 , 要 区分 更
一
、
牢 固 的 基 础 知 识 是 培 养 学 生 调 动 和 运 用 知 识 能
的— — 价 值 规 律 — — 市 场 自发 调 节 缺 陷— — 市 场 秩 序 — — 宏 观 调 控— — 企 业 信 誉 形 象 — — 市 场 交 易 原 则 — — 消 费 者 合 法 权 益 ; 以 同 类 知 识 为 线 索 对 知 识 点 如
例析政治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要求
彳嗲极土鉍//2017.1例析政治窩考考蜜的®种能力要求v 河南省邓州护第二高级屮学黄垠M1 •获取和解读信息(1) 目标要求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 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 能力解读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进行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 息,就是考生对试题材料、设问中信息的提炼和整理。
高考命题从注重能力考 查的角度出发,会不断地引入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从而使试题在内容上蕴含较 多的信息,在形式上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因此要求考生在提炼信息、分析信息、 解读信息、整合信息的过程中也应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和演绎能力。
这是考 生解答问题的起点,直接决定考生答题的质量。
【例1】(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文综卷I 第12题)下图反映我国2009— 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
为保持国内经济平稳、持续增长,政府可以采取的财 政措施是 ( )G 酬长率(%)15P P _ 长率 Cft .)-10J/ \’1........______i.....f .... i-__________i __ \_L _.X 7i_ . .j .................t 2<m ,m rn 2值懈油12年观娜期碑綱s 年 ,f 海HI t / -I -?49—\f /1 m 『 嶺\、 "■^5^2 --2G D P 增长率(%) <生产者出r 价檐撥SHPP !),增K 率(%)(注{ P P I 是反絳一g 时期内全鄣:t t 产品出r 价楼总水平变_趋势和稷度鈞相对数e)3•高考透视•①提高企业税费,增加财政收入②发行国债,扩大经济建设支出③降低企业税费,扶持企业创新④减少财政赤字,降低财政赤字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分析:该题中的图反映我国2009—2015年的宏观经济状况。
新高考政治学科考试能力要求与培养
新⾼考政治学科考试能⼒要求与培养2019-04-21⼀、新⾼考考试四种能⼒与要求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1.获取和解读信息信息——即试卷中的⽂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符号等。
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
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因⽽更明显地表现出个体的思维能⼒。
在知识内容迅速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整合的当代,这种捕捉新的讯息,感受新变化、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就更凸显出其重要性。
2.调动和运⽤知识调动知识——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配。
调动和运⽤知识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
调动和运⽤知识的能⼒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准确⽽有效地联系,并⾃如地调⽤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因⽽这⼀能⼒⽬标既检测受试者的思维速度与品质以及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体系的完备程度,⼜是对学习意义的深化。
3.描述和阐释事物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
“描述和阐释事物”在考试时往往是题⽬的具体要求和任务。
描述事物的能⼒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表达的准确、简洁;⽽阐释事物的能⼒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表现为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平。
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实际上就是指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简明、准确的政治学科术语予以叙述。
4.论证和探究问题论证——在逻辑学中的含义是指引⽤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
⽽当这⼀过程在考试形式中出现,则主要表现为回答问题或完成题⽬要求的任务时论述和证明的能⼒。
⼆、⾯对新形势,我们应如何应对(⼀)猜想——知⼰知彼,百战不殆1.命题⽅向(1)基调:平稳①平稳是各⽅的共同需要;②新课程⾼考还是⾼考,考试的功能、命题的根本指导思想、能⼒⽴意、⼈⽂关怀等基本原则不会有⼤变化;③命题出新是⼀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蹴⽽就或跨度很⼤。
高考地理应试必须具备的四大能力(知识综述+真题再现+解题过程+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应试必须具备的四大能力(知识综述+真题再现+解题过程+答案解析)能力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能力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能力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高考地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
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学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件、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能力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1.地理信息的分类(1)数字信息:数字信息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绝对数值,体现某地理要素的状态,该类问题多从地理要素的定性角度进行考查;另一类是变化数值,一般由一组不同数字组成,体现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该类问题多考查地理要素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化及区域差异。
(2)自然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自然地理要素,这些信息包含在题干、图示、图例中。
如气候、河流、植被、湖泊、地质构造、地形、气压、风向等要素。
(3)人文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人文地理要素,如城市、居民点、农田、工业区、道路、桥梁、建筑等要素。
2.地理信息的获取(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无论是选择题还是综合题,文字材料承载着试题的重要信息,在高考地理试题中,每一组试题的文字材料都是经过精选的,材料中隐含着重要的解题信息。
审题时要特别关注文字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
(2)从图表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地理图表在高考中非常常见,它承载着非常丰富的地理信息。
在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时可以有意识地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一是读图,包括读图名、读图例,判断规律,训练从提示中获取信息(包括显性及隐性信息)及加工、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
二是说图,就是把读图的思维过程及读图所获取的信息说出来。
三要记图,注意把重要地理事物落实在地图上,记在脑海里。
第二部分专题十二学科能力培养
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3)根据材料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煤矸石和粉煤灰的综合利 用产生的综合效益。 (4)请结合所学知识,为山西省实现资源型经济的全面转型出 谋划策。
目录
解析:第(1)题,读材料1可知,山西省除了丰富的煤炭资源 外,还有比较丰富的铝土、铁和铜等矿产资源,具备发展钢 铁产业和有色金属冶炼产业的条件。第(2)题,是对教材知识 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表述即可。第(3)题,主要考查从文字 和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认真阅读材料即可作答。第(4)题, 要想正确作答,必须先明确山西省目前的资源利用状况、产
目录
3.要把握地理图形语言。地图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准
确理解和把握图形语言是高效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前提,结合
图形语言的空间想象、逻辑思维能力可以提高运用判断、
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地理问题的效率。
目录
[以练示法] 3. (2012· 东北师大附中模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1:2012年中印两国贸易额高达340亿美元,中国已成为
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阅读材料,回
答下列问题。 材料1:下图是山西省交通、 矿产、主要城市分布概况图。
目录
材料2:下图为煤矸石及粉煤灰综合利用产业链示意图。
目录
(1)山西省除煤炭外,还应大力发展电力、________、机械、 化工、________等工业部门。 (2)结合材料,从地理位置、市场和交通三个方面简析山西省
目录
3.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 很多问题多采用学科内综合和跨学科综合的形式,比如人口 问题、环境问题等,要运用多种知识从多角度进行分析、探
讨。只有重视基础并理解其内在联系,将原有平面的知识结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专题【方法指导】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常表现为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地联系,并自如地调用或驾驭有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要能把教材中学到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思想方法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此来解释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从多角度、多层面运用多种知识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1.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1)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知识①用相对应的知识来说明不同的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学生所答题目的答案经常出现材料与观点“两张皮”的现象,不能将材料和观点有机结合起来。
也有考生应对主观性试题会采取一种“文海战术”,也就是不管这个题所问的是什么,或者说当他不能准确地调用知识的时候,他往往会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原理搬出来。
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我们在提取和解读材料有效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其在教材中对应的知识点,并以这个知识点为原点,结合知识的内在联系,搜索其上位、同位、下位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然后利用这个知识结构去回答具体问题,组织答案要点。
②注意满足学科自身知识体系上的科学性在解题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坚持共性和个性相结合。
如果离开个性谈共性,再好的理论也是空洞的;反之,如果离开共性谈个性,那就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没有说服力。
教材知识有共性(即一般性理论)与个性(即具体性知识)之分,但二者密切联系,共性知识存在于个性知识之中,个性知识体现着共性知识。
调动和运用知识时要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保证知识的全面性,说理或论述才能透彻,组织出来的答案才能系统完整。
在调动和运用知识时既要考虑对应的具体性知识,又要考虑相应的一般性知识。
(2)注意是非判断,与题目关联度和答题方向等方面的判断如非选择题部分设问中,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差别,有时要注意由“怎么办”向“为什么”转换,有时要注意“普遍性”向“特殊性”转换,有时还得注意“为什么”向“怎么办”转换。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
地理高考四大能力要求解读依据考试大纲地理高考考核能力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和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获取地理信息地理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图像信息和表格信息等。
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它包括相对独立的文字资料、图和表的引文或说明、题干中的限定或提示,显见文字信息不只是给出解题基础材料,还包涵了考查的意图、内容和方法;图像信息指地图、原理图、统计图、联系图等图像所提供的符号、注记、数字、图例等信息;表格信息是指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和单位等信息。
综合能力测试七年来,地理信息的呈现特点:⑴教材之外的信息从原来课本插图的改编转向逐渐脱离教材,信息中涉及学生没有学到的概念和原理,会给出相应解释。
这些新信息基于实际问题、热点问题、合理的假设和推理,不会给学生解题早成障碍。
⑵多以图表形式提供信息便于学生阅读、考场读图、用图能力。
⑶信息情境化创设新情境,使考查内容融于一定的情境之中。
⑷提供信息的不完整性试题提供信息十分简练,含有隐性信息,使信息不完整。
⑸提供组合信息组合信息是指同一题中以文、图、表等不同形式给出信息,它常常在学科内知识综合,或跨学科间知识的综合呈现。
⑹逐步给出信息以简要题干信息为基础,以一条探究思路为引导,通过分小题逐步给出信息,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一步一步地探究完成。
基于地理信息的形式和特点,在审题时要对试题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
⑴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
⑵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天气气候、水文、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和人口等。
⑶时间特征;如某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某一时间段等。
2提炼地理信息在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对信息进行提炼,明确重要的、关键的、次要的、无关紧要的信息。
然尔逐条分析,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起信息链(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
高考思想政治学科四种能力解读
.
【例7】材料二 近年来,我国政府为了 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保障 人民生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 强“三农”工作,增加农民收入;稳 步推进医疗事业改革;实施更加积极 的就业政策;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维护社会稳定, 促进社会和谐。
.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
目标 要求
Ⅰ
ⅡⅢ
调动 和运 用知 识的 能力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 能够调动
和解读的试题信息, 和运用自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 主学习过
的经济、政治、文化、 程中获得
哲学等方面的知识, 的重大时
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 事和相关
必要的判断
信息
能够展现 出检索和 选用自己 “知识库” 中有用知 识、基本 技能的能 力
◆准度 ⊙能准确理解知识的内涵 ⊙能区分易错、易混知识
◆深度 ⊙能知其所以然 ⊙能迁移和转换
◆广度 ⊙能形成知识体系 ⊙能掌握知识联系.
②主要方法 ◇理解与记忆相结合 ◇宏观—中观—微观(结构图) ◇点—线—面(串联法) ◇易混知识比较 ◇疑难知识浅析
.
知识理解示例:
如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提到奔驰轿车,人们 会想到德国制造业的高品质;提到海尔电 器,人们就会联想到中国商品的高性价 比……知名品牌不仅能使企业盈利,而且 有利于提升国家形象。这表明企业知名品 牌在提升国家形象中具有独特作用。
(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企业应如 何打造知名品牌?并用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知识说明打造企业知名品牌对提升国家形 象的作用。(14分)
◆主体信息——即直接体现主旨的文字、 图表(包括表格、数轴、柱状、饼状 图)、漫画的内容,透过其可以把握情 境的关键信息与答案要点;
历史高考考查的四种能力
一、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能够从试题提供的各种图文材料中获取所承载的信息,并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
(2)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从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所获取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提炼、梳理与整合。
(3)能够将所学学科知识与试题的有关信息建立正确的联系,并对相关问题作出恰当的判断。
例如:可以给出戊戌变法时期、辛亥革命时期、抗日战争胜利后重庆谈判、新中国成立后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等几段有关中国近代史上政治民主化道路探索的材料,让学生读材料,理解材料中心思想,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出近代百年历史的政治民主化道路。
再如:可以给出拿破仑时期、一战前夕、二战后初期和六、七十年代的欧共体等欧洲形势在几个时期的变化地图,让学生读图,归纳四幅政局图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影响。
并能理解全组图显示出的信息是欧洲统一趋势日益加强,显著的变化就是欧共体到欧盟。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做出科学的辨别和分析。
(2)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重要相关信息,理解和解决问题。
(3)能够根据试题的信息和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的相关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对相关事物和现象进行辩证地、历史的分析,准确把握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例如:下列有关清朝取代明朝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清朝是新型先进力量的代表②明末统治集团极端腐朽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导致军事形势逆转④关外清军强于明军及农民军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调动知识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对历史现象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的能力。
答题时,必须对明末清初的局势、两个政权的性质有明确的认识。
三、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准确的描述人文与社会、自然环境等领域所涉及的相关事物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观点等。
(2)能够准确的运用历史学科术语,对有关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作出客观的叙述和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技能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技能二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是指学生在获取相关的信息后,根据试题创设的新情境,在已有知识储备中有针对性地筛选出合适的知识,并运用到解答问题中去。
一方面,要求我们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另一方面,并非是完全可以照搬已有知识储备,而是根据试题所设置的新情境、提出的新问题要求学生从知识储备系统中查找、筛选出已存储的、相关的知识,将它重现和再认,并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将之运用在特殊的要求中。
1.国资委强调国企改革将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破除垄断,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参股,实现混合所有制经营。
随着垄断领域的逐步开放,进入国有垄断领域的民资和相关领域的上游设备企业更具盈利弹性。
上述国企改革有利于()①巩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②增强国有企业的控制力、活力、竞争力③促进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同步发展④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健康发展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 C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题目考查国企改革的知识,①③说法错误。
2.武夷山市某茶叶专业合作社以村民茶园承包经营权或资本入股的方式,形成了“武夷岩茶”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推动了农民增收。
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运营方式()①体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②壮大了集体经济,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茶业规模化经营③优化了所有制结构,促进个私经济在农村进一步发展④体现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分配制度的知识。
“武夷岩茶”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推动了农民增收,壮大发展了集体经济,有利于推动规模经营;合作社茶农的收入方式有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①不体现,③错误。
3.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新版《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从2014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
办法明确,有机产品认证将实行统一的认证目录、统一的标准和认证实施规则、统一的认证标志。
这是政府在履行()A.宏观调控职能B.市场监管职能C.社会管理职能D.公共服务职能答案 B解析有机产品认证有助于维护消费者、生产者和销售者合法权益,进一步提高有机产品质量,故选B。
4.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指出,要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要追究的管理责任体系,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关键是() A.建立司法机关的制约和监督制度B.完善政府决策的问责和纠错制度C.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D.构建权力机关的制约和监督体系答案 C解析“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A、B、D错误。
5.中国古代的政治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前仍然有着深刻的启示。
下列选项的寓意与我国政府的宗旨相吻合的是() ①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③恪尽职守,夙夜在公④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 C解析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③④符合要求。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注:①1979年~2012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10.8%,2013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提高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②目前,整个世界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平均超过60%。
材料二2013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4年经济工作。
会议强调,当前,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近年来少有的复杂严峻局面。
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切实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的落实,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材料三新华社评论员文章指出,与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更加“绿色轻盈”,对资源环境更加友好,吸纳就业更多。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来看,GDP 更轻盈更亲民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让GDP 更轻盈更亲民,就要加大对传统重化工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引导传统重化工业走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让GDP更轻盈更亲民,就要强化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以更加充分的竞争和更加完善的市场体系支持服务业大发展。
让GDP更轻盈更亲民,就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革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对民生领域的财政支出,把GDP这一总量数据变成改善人民生活的“真金白银”。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并联系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三,从政治生活中我国政府的角度,请你为“让GDP更轻盈更亲民”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①2009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高出同期GDP增速以及第一、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同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
②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我国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健全,增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
(2)①坚持科学发展,提高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好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②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提高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③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解析回答第(1)问的经济信息,要注意综合图表及表注的信息,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要调动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阐释。
回答第(2)问,要结合材料中让GDP 更轻盈更亲民的三个信息,分别从调动政府的经济职能、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宗旨、工作原则等进行分析即可。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要求,各级政府要把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工作作为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不断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
要制定信息发布、解读和回应整体方案,加强新闻发言人制度和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微信等信息公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等媒体的作用。
材料二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决策咨询机构认为,目前书店、图书馆正慢慢失去一些读者群,他们都转向网络和新型媒体的阅读。
“低头族看手机,也算一种阅读,这样一种阅读不能抛弃,应把网络阅读也纳入阅读的范围,不能局限于传统的纸媒,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要网络化、公共资源化,让更多的中低阶层的民众也能享受到数字化带来的快乐和魅力。
”(1)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回答,我国各级政府坚持材料一做法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请运用大众传媒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回答,读者转向网络和新型媒体的阅读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答案(1)①坚持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不断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是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职责和基本要求。
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主动接受人民监督的体现。
②发挥现代媒体在信息公开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助于政府转变工作作风,切实为人民群众服务。
③坚持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是政府坚持依法行政的要求。
它有助于我国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以提高其行政管理与服务能力和效率。
(2)①网络和新型媒体是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读者可通过网络等新型媒体快速地获取大量的文化信息,拓展知识视野,提高自身素质。
②读者通过网络和新型媒体获取的优秀文化知识和信息,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为人们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③读者从中获取的文化信息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解析回答第(1)问,根据材料和设问信息,调动政治生活中政府的相关知识即可。
回答第(2)问,准确调动大众传媒和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即可。
8.201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国互联网金融是创新的产物,起步较晚,存在失误和风险,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既要汲取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经验教训,又要结合我国市场经济及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情况,既要包容失误,又要防范风险,做到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核心”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材料二2014年3月中旬至今,央行频频“出手”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施以影响。
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互联网金融既涉及传统银行业的利益格局,又涉及消费者和新兴行业的利益,对其监管将在支付机构、消费者等多方之间寻求“最大公约数”。
(2)联系材料二,运用政府的有关知识,为政府在互联网金融监督方面寻求“最大公约数”提几条政策建议。
材料三有专家认为,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应树立两个底线思维,一是不能扼杀创新、降低金融服务效率,二是不能将利益固化、成为某部分既得利益者的保护工具。
(3)运用价值观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底线思维的认识。
答案(1)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敢于面对和采取正确措施解决互联网金融存在的失误和风险。
②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要坚持全面的观点,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中做到鼓励和规范并重、培育和防险并举。
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
应汲取国外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经验教训,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辩证统一的。
既要肯定我国互联网金融是新事物这一主要方面,并积极支持其发展,又要克服失误和风险等消极影响。
(2)①自觉履行监管职能,提高为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②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认真研究并妥善处理传统银行业、新兴行业与消费者的利益诉求。
③审慎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建立和完善对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制度。
④自觉接受监督,发挥人民民主和法制对政府金融监管的监督作用。
(3)①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对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树立底线思维有助于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科学有效的监管。
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扼杀创新、降低金融服务效率、将利益固化违背客观规律和时代潮流,是必须摒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