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典型案例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7000字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7000字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案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您提供10个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
案例一:购物计算任务描述:设计一个购物计算的案例,让学生练习加减法运算和货币计算。
案例分析:假设小明去超市购物,他买了一瓶牛奶5元,一袋面包3元,一盒饼干2元,一袋薯片4元。
请学生计算小明一共花了多少钱,找零多少钱。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购物清单,然后让他们逐步计算每个物品的价格,并求和。
最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需要给出多少钱,并找零多少钱。
案例二:图形面积计算任务描述:设计一个图形面积计算的案例,让学生练习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案例分析:假设学生需要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可以提供一张图形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中的尺寸和标度计算出图形的面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形的形状,并提供计算面积的公式。
然后,学生可以按照公式计算出图形的面积,并给出答案。
案例三:时间计算任务描述:设计一个时间计算的案例,让学生练习计算时间的加减运算。
案例分析:假设学生需要计算某个事件的持续时间,可以提供事件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让学生计算出持续的时间。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时间的表示方式,并提供计算时间差的方法。
然后,学生可以按照方法计算出持续的时间,并给出答案。
案例四:分数比较任务描述:设计一个分数比较的案例,让学生练习比较大小和简化分数。
案例分析:假设学生需要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可以提供两个分数,让学生比较并给出答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分数的表示方式,并提供比较大小的方法。
然后,学生可以按照方法比较两个分数,并给出答案。
案例五:几何形状分类任务描述:设计一个几何形状分类的案例,让学生练习识别和分类几何形状。
案例分析:假设学生需要将一组几何形状分类,可以提供一组几何形状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形状的特征进行分类。
小学数学知识成功应用案例

小学数学知识成功应用案例数学是一门抽象而又实用的学科,它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开始接触基础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成功应用数学知识的案例,下面就来看几个有趣的例子。
案例一:购物打折小明去商场购物,发现一件原价为100元的衣服正在进行打折活动,打八折。
小明想知道这件衣服打完折后的价格是多少。
他迅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将原价100元乘以打折的百分比80%,得到80元。
于是,小明知道这件衣服打完折后的价格是80元。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帮助我们计算价格、比较折扣等。
案例二:制作蛋糕小红的妈妈要给她庆祝生日,决定为她制作一个美味的蛋糕。
她查阅了蛋糕的食谱,需要用到一些数学知识。
首先,她需要计算蛋糕的尺寸,根据食谱上的要求,蛋糕的直径应为20厘米。
她还需要计算蛋糕的体积,以确定需要的材料量。
她知道蛋糕的高度为8厘米,于是她使用数学公式计算出蛋糕的体积为πr²h,即3.14乘以10²乘以8,得到约2513.6立方厘米。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知识在烹饪中的应用,帮助我们计算尺寸和材料量。
案例三:旅行路程小明的家庭计划去旅行,他们打算驾车前往目的地。
小明的爸爸查阅了地图,发现目的地距离他们家有250公里。
小明好奇地问道:“我们要开多久才能到达目的地?”小明的爸爸利用数学知识帮助他计算。
他知道车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60公里,于是他用目的地距离除以车的平均速度,得到大约 4.17小时。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知识在旅行中的应用,帮助我们计算路程和时间。
案例四:购买食品小华去超市购买食品,他看到一包饼干的包装上写着每100克含有20克的糖。
小华想知道这包饼干含有多少糖。
他利用数学知识计算,将饼干的重量除以100克,然后乘以糖的含量20克,得到饼干含有的糖的克数。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数学知识在购买食品中的应用,帮助我们计算成分和营养。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案例7篇1. 教学案例一:加法概念的引入目标通过使用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理解加法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准备了一些水果图示卡片,每张卡片上都有不同数量的水果。
老师将两张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水果数量,并问学生两张卡片上的水果总数是多少。
学生通过数数和观察图示,得出正确答案。
老师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加法表达式,如“2个苹果+ 3个梨 = 5个水果”。
教学步骤1. 引入水果图示卡片,让学生观察卡片上的水果数量。
2. 将两张卡片放在一起,让学生计算水果的总数。
3. 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加法表达式。
4.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加法概念。
2. 教学案例二:减法运算的实际应用目标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带领学生参观果园,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个篮子。
老师告诉学生每个篮子里有一些苹果,学生需要根据老师的指示,将篮子中的苹果数量减少一定数量。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减法运算的概念。
教学步骤1. 带领学生参观果园,让他们手里拿着篮子。
2. 告诉学生每个篮子里的苹果数量。
3. 根据老师的指示,让学生将篮子中的苹果数量减少。
4. 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减法表达式。
5.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减法概念。
3. 教学案例三:乘法表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记忆乘法表。
案例描述老师准备了一个乘法表格,将其贴在黑板上。
老师给学生一定时间记忆乘法表格中的部分结果,并进行考核。
学生通过反复练习,逐渐记住乘法表的结果。
教学步骤1. 准备乘法表格,贴在黑板上。
2. 给学生一定时间记忆乘法表格中的部分结果。
3. 进行考核,让学生说出相应的乘法结果。
4. 练习更多类似的案例,巩固乘法表的记忆。
4. 教学案例四:除法的实际应用目标通过实际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
案例描述老师带领学生参观超市,每个学生手里拿着一些货币。
老师告诉学生某件商品的价格,学生需要计算自己能购买多少件商品。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除法运算的概念。
小学数学知识实际运用案例

小学数学知识实际运用案例数学是一门普遍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和理论,更是一种实际运用的工具。
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许多基础的数学知识,这些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并能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展示小学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
案例一:购物计算小明去超市购物,他看中了一款价格为98元的玩具。
超市正在进行打折活动,所有商品都打8折。
小明想知道他需要支付多少钱。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小学阶段学习的百分数和四则运算知识。
小明只需要将原价98元乘以打折后的折扣率0.8,即可得到最终支付的金额78.4元。
案例二:时间计算小红每天早上7点起床,她需要花费30分钟洗漱和换衣服,然后再花费20分钟吃早餐。
她想知道如果想在7点30分之前完成这些活动,她应该几点起床。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小学阶段学习的时间和运算知识。
小红只需要将起床时间7点减去总共需要花费的时间50分钟,即可得到她应该几点起床的答案6点10分。
案例三:面积计算小明的家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园,长为10米,宽为5米。
他想知道这个花园的面积是多少。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小学阶段学习的面积和乘法知识。
小明只需要将长10米乘以宽5米,即可得到花园的面积50平方米。
案例四:体积计算小红想要买一个装满水果的圆形篮子,篮子的直径为20厘米,深度为15厘米。
她想知道这个篮子最多能装多少升水果。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小学阶段学习的体积和圆的面积知识。
小红只需要先计算篮子的底面积,即半径为10厘米的圆的面积,然后再将底面积乘以篮子的深度15厘米,最后将结果转换为升,即可得到篮子最多能装多少升水果的答案。
案例五:图形推理小明看到一组图形,其中有一个图形是不同的。
他想知道这个不同的图形是哪一个。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小学阶段学习的图形和推理知识。
小明只需要观察每个图形的特点,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然后找出与其他图形不同的那个。
通过以上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小学数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典型案例分析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的学习是培养他们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就来分析几个典型的小学数学案例,以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
案例一:小明与水果店老板小明去水果店买了4只苹果,老板给了他3张50元的纸币,小明交了一张纸币后,发现老板多找了他30元。
请问小明应该给老板多少钱才合适?分析:这个问题涉及到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以及找零的概念。
小明购买了4只苹果,苹果的总价为4元。
老板找零了30元,所以小明应该给老板30元的纸币。
因此,小明应该给老板30元才合适。
案例二:小华的花园小华有一个2米长、1.5米宽的花园,他想在花园的周围种上一个围墙。
请问,他需要多长的围墙才够用?分析:这个问题需要计算花园的周长,以确定所需的围墙长度。
花园的周长计算公式为2*(长+宽),所以小华需要2*(2+1.5)=9米的围墙才够用。
案例三:小明和小红的钱包小明和小红的钱包里各有10元,小明又从爸爸那里得到5元,小红又从妈妈那里得到8元。
请问小明和小红的钱加起来一共是多少?分析:这个问题需要进行加法运算,计算小明和小红的钱的总和。
小明和小红钱包里各有10元,小明又得到5元,小红又得到8元,所以小明和小红的钱加起来一共是10+10+5+8=33元。
通过以上三个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数学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应当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同时还需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上述案例中的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到的数学概念有加法、减法、周长等。
通过这些问题的解答,学生可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在更复杂的数学问题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
除了数学知识的学习,数学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1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通用11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一)情景引入1、今天我们教室来了一个聪明的人,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出示阿凡提卡通图像)谁认识他2、师简介阿凡提抽生死签的故事。
(阿凡提是古时候一个很聪明的人,他喜欢帮助老百姓。
所以,大家很喜欢他。
但古时候的国王和有钱的坏人都很怕他,一直想要害死他,就找个罪名把他关起来。
当时,这个国家有个条例,处死罪犯时要让他抽生死签,如果抽到生签,就不用死。
国王为了要阿凡提死,就把2个字都写成死,有人把这件事告诉阿凡提。
第二天,当国王让阿凡提抽生死签时,他不慌不忙地把一个纸团吞下,大家很惊奇他为什么这样做,阿凡提说:吞下去的签是我的,请打开剩下的签,如果是死,那我的是生。
)阿凡提用他的智慧逃过了一劫。
今天,他来到我们教室里,想看看同学们是否和他一样用智慧来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1.拿出一个箱子,放进一个红色的球和一个黄色的球。
师:阿凡提说:我拿了一个球,你们猜会是什么颜色的 (学生有的说是红色的,有的说是黄色的),学生上来试一试。
师: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阿凡提告诉你们,他拿的不是红色的球,那你们知道他拿的是什么颜色的吗你怎么想的2.师:阿凡提夸你们说得很好,他想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
(请2个小朋友上来,一个拿数学书,一个拿语文书,把书藏在背后。
)(1)XX同学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请大家猜一猜,我拿的是什么书(2)同桌交流。
(3)汇报。
(要求有条理,说出推理方法)3.师:阿凡提带来3张动物卡片。
它们是:兔、狗、猫,准备送给3个小朋友。
(出示P101页第3题,并帮3个小朋友取名字)(1)请学生读一读图中小朋友说的话,说说和刚才猜书游戏有什么不同(2)小组交流.要求每个学生都要说说怎样想的。
(3)汇报(注意引导有条理的推理)4.游戏(1)3人一组,模仿课本P100页的例3,分配好角色,像他们那样说一说,猜一猜。
(2)请2个小组上来演示,指名学生说说推理方法。
三巩固新知1、师:阿凡提夸同学们表现很好,还想出一题考考你们,有信心吗(1)让学生看P101页第4题,同桌互相说说他们各拍几下(2)汇报,指名个别学生说说如何推理的。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享

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实际应用案例分享数学,是小学生学习中必修的一门学科,不仅是基础学科,更是应用学科。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三个案例分别从数学的实际应用的角度,论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如何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案例一:一起算账小明和小华买了一箱糖果,他们将糖果平均分给4个人,最后还剩下10颗,他们为此争吵不休。
这时,小明回忆起老师上课讲的数学知识,他说:“我们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小明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方案,先计算总糖果数。
将总糖果数减去10再除以4,就能得到每人能获得的糖果数量。
因此,总糖果数是40 ,每个人能获得10颗糖果。
小明和小华对计算结果表示满意,并很快将糖果分发给了大家。
这个小小的案例说明,当小学生学会了数学应用,即使在实际生活中遇到难题也能轻松解决。
案例二:量房小张的爸爸是一名建筑师,他需要为客户的房子进行量房,小张去帮助他爸爸量屋。
这时,小张爸爸告诉他说,现在房间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一般是先测量出房间长度和宽度,再用长度和宽度相乘。
因此,小张需要用卷尺测量出屋子的长和宽,用尺子去测量奇形怪状的墙壁和家具,最后应用小学数学的乘法公式来计算出面积。
小张从中学到了测量面积的方法、应用乘法公式计算面积等数学知识,也通过实践运用,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案例三:买菜小玲妈妈去超市买菜,结果看到价格太高,没有买下来,可是小玲很想吃草莓。
“我们也许可以从单位价格找到便宜的草莓吃。
”小玲一边说着一边打开计算器,迅速算出每个品牌草莓的价格,然后通过将草莓价格除以重量,找出每一种草莓的单位价格,找到了最便宜的草莓品牌并且买了下来。
这个案例说明了,数学不仅可以用于计算,还可以用于比较物品性价比,在实际生活中通过数学去优化选择,可以更好的满足生活的需要。
结语:小学阶段是数学建立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能将数学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孩子的热情,促进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拓展。
7个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7个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案例一:数数水果目标通过数数水果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数技巧。
活动步骤1. 准备一些不同种类的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等,并将它们放在桌子上。
2. 让学生围坐在桌子旁,每人发放一张纸和一支铅笔。
3. 老师从桌子上拿起一个水果,展示给学生看,并说出水果的名字。
4. 学生们根据老师展示的水果,将纸上相应的数字写下来,表示有几个水果。
5. 老师继续展示其他的水果,学生们继续数数并写下相应的数字。
6.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数数的结果,并纠正错误。
案例二:形状分类目标通过形状分类的活动,帮助学生辨别不同的几何形状,并能正确命名它们。
活动步骤1. 准备一些几何形状的卡片,如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并将它们打乱顺序放在桌子上。
2. 让学生围坐在桌子旁,每人发放一张纸和一支铅笔。
3. 老师从桌子上拿起一个卡片,展示给学生看,并说出形状的名字。
4. 学生们根据老师展示的形状,将纸上相应的名称写下来。
5. 老师继续展示其他的形状,学生们继续分类并写下相应的名称。
6. 活动结束后,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分类的结果,并纠正错误。
案例三:数学游戏目标通过数学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巩固他们的数学技能。
活动步骤1. 准备一些数学游戏,如数独、填数字等,并将游戏板发放给学生。
2. 解释游戏规则和目标给学生,并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
3. 学生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游戏,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解题方法。
4. 活动结束后,学生们互相比较谁完成得最快,并奖励他们。
案例四:找规律目标通过找规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活动步骤1. 准备一些有序数列,如1, 3, 5, 7, ...,并将其展示给学生看。
2. 让学生观察数列并思考其中的规律。
3. 学生们在纸上写下他们认为的规律,并解释自己的答案。
4. 老师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各自的答案,并找出正确的规律。
5. 给学生一些其他的数列,让他们尝试找出规律并解释。
7篇小学数学教育案例

7篇小学数学教育案例案例一: 数字拼图游戏 (100字)问题: 小明正在研究数字和形状。
他的老师决定使用数字拼图游戏来帮助他巩固这些概念。
游戏的规则是将数字拼图中的数字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小明需要将数字1至10的拼图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这个游戏能够帮助小明提高他的数字识别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 小明正在学习数字和形状。
他的老师决定使用数字拼图游戏来帮助他巩固这些概念。
游戏的规则是将数字拼图中的数字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小明需要将数字1至10的拼图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这个游戏能够帮助小明提高他的数字识别能力和空间认知能力。
案例二: 数字计数比赛 (120字)问题: 小红和小绿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老师组织了一个数字计数比赛来帮助他们练数字顺序。
比赛规则是两个学生轮流数数,每人说一个数字。
比赛的目标是看谁能够顺利数到100。
这个比赛可以激发小红和小绿对数字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计数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 小红和小绿是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的老师组织了一个数字计数比赛来帮助他们练习数字顺序。
比赛规则是两个学生轮流数数,每人说一个数字。
比赛的目标是看谁能够顺利数到100。
这个比赛可以激发小红和小绿对数字的兴趣,同时提高他们的计数能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案例三: 分组比较 (90字)问题: 小明的老师要求他进行分组比较的数学活动。
老师给小明一些不同颜色的小球和,要求他将小球按颜色进行分组,并比较每组中的小球数量。
通过这个活动,小明能够练数数和分类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数量的理解。
: 小明的老师要求他进行分组比较的数学活动。
老师给小明一些不同颜色的小球和容器,要求他将小球按颜色进行分组,并比较每组中的小球数量。
通过这个活动,小明能够练习数数和分类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数量的理解。
案例四: 数字迷宫 (110字)问题: 小华在研究数字迷宫游戏。
在迷宫中,小华需要按照数字的顺序找到出口。
每个数字都代表了小华在迷宫中应该前进的步数。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案例一:数的比较与排序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比较和排序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比较:介绍大小比较的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比较的基本方法。
2. 排序:介绍排序的规则,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按照大小顺序排列物品。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出示不同大小物品,引导学生发现比较和排序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比较和排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整理书包、排列队伍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比较和排序知识的掌握程度。
---案例二:加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加法:介绍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加法。
2. 减法:介绍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减法。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出示实物,引导学生发现加减法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应用: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分配物品等。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加减法运算的掌握程度。
---案例三:几何图形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识别和命名基本的几何图形。
2. 学生能够理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和性质。
教学内容:1. 基本几何图形:介绍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几何图形。
2. 几何图形的性质:讲解几何图形的特点,如边长、角度等。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几何图形的存在。
2. 讲解:讲解基本几何图形的概念和性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
3. 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5篇)1. 数的排序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对一组数字进行排序。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一组无序的数字,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进行排序。
教师可以使用比较符号、数轴或其他可视化工具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排序的概念,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练习比较:教师给出一组数字,要求学生两两比较数字的大小。
3. 排序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比较结果将数字进行排序。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更多的排序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排序任务。
2. 分数的比较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分数的概念,并教授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
教师可以使用图形表示、数轴或其他可视化工具辅助教学。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分数的概念,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练习比较:教师给出一组分数,要求学生两两比较分数的大小。
3. 排序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比较结果将分数进行排序。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更多的分数比较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比较任务。
3. 二维几何图形的辨认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辨认常见的二维几何图形。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常见的二维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并教授如何辨认它们。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各种二维几何图形的特点,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辨认练习:教师给出一组图形,要求学生辨认并命名每个图形。
3. 绘制练习: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描述或示例绘制指定的二维几何图形。
4. 巩固练习:教师提供更多的图形辨认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辨认任务。
4. 时间的认知教学案例目标:教授小学生如何认知时间的概念和基本单位。
教学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时间的概念和常见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和小时,并教授如何读写时间。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教师向学生解释时间的概念和常见的时间单位,并提供简单的示例。
2. 读写练习:教师给出一些时间,要求学生读出并写下对应的时间。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以下是我能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以供大家参考!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范文三篇平均数吴:你们喜欢什么球类运动?生1:我喜欢足球。
生2:篮球。
生3:乒乓球。
吴: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我们只能在这里进行一次拍球比赛,你们看怎么样?生:好。
吴:那我们以这里为界,一分为二,这边算一队,那边算一队。
第一件事,先给自己的队起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然后派一个代表把名字写在黑板上。
第二件事,咱们得商量商量,这么多小朋友参加比赛怎么个比法,你们得出点招儿。
听懂了吗?(学生七嘴八舌商量开了,一分钟后,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写了“胜利队”。
另一对也写了“吴正队”)吴 :吴正是什么意思?生:因为您的课讲得特别好,我们用您的名字,一定能赢。
吴:行行行。
队名产生了,那咱们怎么比呢?生:选出每个队最厉害的一位参加比赛。
吴:那你们选吧,再挑一个裁判,每队再请一个小朋友纪录。
预备,开始!20秒后,吴老师喊停,然后统计:“吴正队”:30,“胜利队”:29。
下面我宣布,本次比赛胜利者为“吴正队”。
“胜利队”服不服气?“胜利队”:不服气!吴:为什么?生:就一个人能代表我们吗?应该每队再选几个。
吴:我建议每队再选三个人,好吗?(每队三人继续比赛,老师把每个人的拍球数写在黑板上。
)吴:下面用最快的速度算出“胜利队”和“吴正队”的总数各是多少,报数。
生;118,124.吴:现在胜利者是“吴正队”,可以吗?生:不可以。
(这时,吴老师走到胜利队同学面前。
)吴:别急,虽然现在咱们落后,但吴老师决定加入“胜利队”,欢迎吗?胜利队:欢迎!吴:现在把吴老师拍的22个加进来,算一算一共多少个?生;140个。
吴;下面我宣布,今天的胜利者是“胜利队”。
生:不同意!吴:为什么?生;胜利队有5次拍球机会,我们只有4次,不公平。
吴;哦,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还用总数这个统计量来比较,显然不公平,那么,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我们能不能比出两个队总体的拍球水平呢?(学生开始思考,相互交流。
7篇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

7篇详细的小学数学教学案例1. 教学案例: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律目标:让学生掌握加法与减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加法与减法的概念。
2. 讲解:简要介绍加法与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律。
3. 实例演练:给出一些简单的加法与减法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
4. 练习巩固:提供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检查。
5.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拓展性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加法与减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律的讲解PPT- 加法与减法的练习题- 拓展应用问题的素材2. 教学案例:分数的概念与比较目标:让学生了解分数的概念,并能够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形和实物引入分数的概念。
2. 讲解:简要介绍分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并讲解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3. 实例演练:给出一些分数比较的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练习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检查。
5.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讲解PPT- 分数比较的练习题- 拓展应用问题的素材3. 教学案例:乘法的概念与运算目标:让学生了解乘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乘法的概念。
2. 讲解:简要介绍乘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律。
3. 实例演练:给出一些简单的乘法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答。
4. 练习巩固: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检查。
5.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资源:- 乘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律的讲解PPT- 乘法的练习题- 拓展应用问题的素材4. 教学案例:除法的概念与运算目标: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除法运算。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除法的概念。
2. 讲解:简要介绍除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律。
7个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解析

7个小学数学教学案例解析案例一:加法与减法的教学本案例讲述了在小学数学课上如何教授加法和减法概念。
教师采用了简单的策略,通过使用实物和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参与到问题解决中来。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并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案例二:乘法口诀的教学本案例介绍了一种有效的教授乘法口诀的方法。
教师利用游戏和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记忆乘法口诀。
通过反复练习和复习,学生能够熟练地记住乘法口诀,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案例三:几何图形的认识本案例讲述了如何教授小学生认识和辨别几何图形。
教师采用了直观的示例和实际物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认识各种几何图形。
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帮助他们建立起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力。
案例四:分数的教学本案例介绍了一种引人入胜的分数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体验到分数的概念和应用。
教师还设计了一些游戏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分数的计算和比较。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数运算能力。
案例五:时间的教学本案例讲述了如何教授小学生关于时间的知识和技能。
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示例和实际情境,让学生理解时间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教师还设计了一些练习和游戏,帮助学生掌握时间的读写和计算。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时间的敏感度和时间管理能力。
案例六:数据分析的教学本案例介绍了一种引人入胜的数据分析教学方法。
教师利用图表和实际数据,让学生学习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教师还引导学生思考数据的含义和应用,帮助他们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案例七:问题解决的教学本案例讲述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通过提供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决方法。
教师还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新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7篇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7篇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三角形的面积》【案例背景】前几天上了一节“三角形的面积”感触颇深。
“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材上学期第五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的资料,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
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猜想、操作、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潜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描述】1、假设猜想: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
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
该怎样转化推导。
2、操作验证:根据你的猜想,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根据学生描述得出结论: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长是原先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倍。
2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3、继续引导:这个办法怎样样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生: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
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师:这个办法怎样样生:也很合理。
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生: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是原先三角形底的2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样样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师: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是。
小学数学双减典型案例

小学数学双减典型案例案例一:小明买饼干问题描述:小明买了一盒饼干,吃了其中的1/5后,又吃了剩余饼干的1/2,最后还剩下8块饼干。
原来小明买了多少块饼干?解决思路:假设小明买了x块饼干,根据问题描述,可以列出以下方程:剩余饼干数量=x-x/5-(x-x/5)/2=8解方程:x-x/5-(x-x/5)/2=85x-x-(x-x/5)/2=40(10x-2x-x+x/5)/10=40(7x+x/5)/10=40(35x+x)/50=4036x/50=4036x=2000x=55.56答案:小明买了55.56块饼干。
案例二:图书购买问题描述:一个小学图书角原有100本图书,卖出了其中的1/4本后,还剩下多少本图书?解决思路:根据问题描述,可以列出以下方程:剩余图书数量=100-100/4=100-25=75答案:剩余图书数量为75本。
案例三:小明的零花钱问题描述:小明的妈妈每周给他10元零花钱。
小明每周花掉1/5的零花钱后,还剩下多少钱?解决思路:根据问题描述,可以列出以下方程:剩余零花钱数目=10-10/5=10-2=8答案:小明还剩下8元零花钱。
案例四:运动员训练问题描述:一名运动员每天进行1/3小时的训练,一个星期共进行多少小时的训练?解决思路:根据问题描述,可以列出以下方程:训练总小时数=(1/3)*7=7/3答案:运动员共进行了7/3小时的训练。
案例五:画家画画问题描述:一位画家画完一幅画需要1/8天的时间,他一共画了24幅画,一共花了多少天?解决思路:根据问题描述,可以列出以下方程:总时间=(1/8)*24=3答案:画家一共花了3天画完24幅画。
总结:小学数学中双减问题常常涉及到对数值的减法操作,通过列方程求解可以帮助学生解决这类问题。
同时,通过这些案例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双减运算的应用。
小学数学第一章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第一章案例分析案例一:小明的苹果小明在树上摘了5个苹果,他把苹果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
请计算每个朋友分到几个苹果。
解析:根据题意,小明总共有5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朋友。
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每个朋友能分到多少个苹果。
5 ÷ 3 = 1余2答案:每个朋友分到1个苹果,小明还剩下2个苹果。
案例二:魔术师的鸽子一位魔术师手里有9只鸽子,他想把这些鸽子放进3个笼子里,每个笼子的鸽子数量相同。
请问每个笼子里应该放几只鸽子?解析:根据题意,魔术师手里有9只鸽子,要放进3个笼子里,每个笼子的鸽子数量相同。
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每个笼子里应该放几只鸽子。
9 ÷ 3 = 3答案:每个笼子里应该放3只鸽子。
案例三:小猫的鱼缸小猫有一个装满鱼的鱼缸,鱼缸里共有12条鱼。
小猫把鱼缸平均分给他的2个朋友。
请问每个朋友分到几条鱼?解析:根据题意,鱼缸里有12条鱼,小猫要平均分给2个朋友。
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每个朋友能分到几条鱼。
12 ÷ 2 = 6答案:每个朋友分到6条鱼。
案例四:小雨的糖果小雨有一个装满糖果的罐子,里面有15颗糖果。
小雨和她的2个朋友要平均分这些糖果。
请问每个人分到几颗糖果?解析:根据题意,罐子里有15颗糖果,要平均分给小雨和她的2个朋友。
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每个人能分到几颗糖果。
15 ÷ 3 = 5答案:每个人分到5颗糖果。
案例五:班级的图书一所小学班级里有28本图书,老师想要把这些图书平均分给28个学生。
请问每个学生可以获得几本图书?解析:根据题意,班级里有28本图书,要平均分给28个学生。
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每个学生能获得几本图书。
28 ÷ 28 = 1答案:每个学生可以获得1本图书。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学习了小学数学中的除法。
除法是用来平均分配的一种运算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每个人或物体分到的数量。
掌握除法运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配资源,合理安排生活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工作典型案例
记得刚开学时一年级三班的一名叫方同学的男孩子,小小的个子,一脸的笑容,十分可爱!过了一个星期就发现这个学生有很多的问题,无法与同学和睦相处,上课自己下位到处乱走等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在幼儿园三年都无法记住同学,也没有朋友,在家依赖性强,奶奶保护欲望强。
有一次在数学考试过后,同学说他是班上成绩最差的一个,但他自己一点难过有感觉都没有,还笑嘻嘻的望着说他的那个学生笑。
通过交流,我明白了他上小学前家里非常溺爱,为了所谓有“健康”不让他出门和其他孩子交流玩耍,长此下去最终将导致脱离小学生活,更加孤立自己。
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
个案处理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
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学习上不适应,生活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作为老师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我认为非常重要。
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
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
方同学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
其症结就在于过份的溺爱保护。
要纠正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帮助他快速
认识到自己已经长大,身为一名小学生,要遵守学校的规定、课堂的要求,快速融入新集体。
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1、在思想上开导他,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告诉她,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
老师就是她的好朋友。
她数学口算学得不够好,就鼓励他说了他很聪明,只要稍加努力,认真背诵、用手指头或其他方法来计算就可以。
每次做课间操,我都会到他旁边,告诉他,其他同学也和全一样不会做,都是跟着领操的大姐姐乱做,没关系的,只要动起来就好。
2、注意多表扬,不“语罚”。
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他看到希望,增强自信。
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
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这样也可让他更加积极的加入到新的集体。
我的思考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
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
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全身心爱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
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用自己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