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选修人物教案
历史人物教学设计方案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历史人物的基本事迹、历史地位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以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为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如孔子、秦始皇、唐太宗等,进行教学设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历史人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历史人物的背景,引导学生思考:这位历史人物有哪些事迹?他的历史地位如何?2. 小组合作学习(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位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了解历史人物的基本事迹、历史地位和影响。
(3)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成果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3. 讨论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历史人物展开讨论,如:这位历史人物有哪些优点和不足?他的事迹对我们有什么启示?(2)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谈谈自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感悟。
4.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和启示。
(2)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5. 课后作业(1)撰写一篇关于所选历史人物的小论文。
(2)搜集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制作一份宣传海报。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表达能力等方面。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反思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3. 结合学生的实际,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价值观。
4.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使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基本事迹、历史地位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价值观。
历史人物教案
历史人物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历史人物,培养学生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增强对历史的理解和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和贡献,理解其在社会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历史人物及其影响。
教学准备:1. 已选定的历史人物资料2. 教学课件或黑板、笔等教具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与历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引起一些想法和问题,以便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讨论。
第二步:引入新知(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已选定的历史人物,并简述其背景。
2. 根据学生的背景知识和理解能力,简要讲解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和其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3.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历史人物。
第三步:探究与讨论(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小组内进行讨论,并整理出关于历史人物的问题和观点。
3. 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所研究的历史人物,并引导班级就该历史人物进行讨论。
4. 教师针对学生的观点和问题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历史人物的影响和价值。
第四步:拓展(15分钟)1. 教师介绍相关的文物、文献或历史事件,以丰富学生对历史人物的理解。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挖掘更多关于该历史人物的资料,并学会利用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比较和分析。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并归纳所学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点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历史人物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加深对历史发展的理解。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份作业,要求学生对所学历史人物进行个人总结和评价,同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看法和理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通过小组讨论和整理问题的方式,学生获得了更多的参与和发言机会。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节奏,适当添加更多的互动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高中历史人物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历史人物的基本信息、主要事迹和历史影响,提高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崇尚英雄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历史人物的基本信息2. 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3. 历史人物的历史影响三、教学难点1. 历史人物的评价2. 历史人物的历史影响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历史人物,激发学生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历史人物的了解。
(二)新课讲授1. 历史人物的基本信息:姓名、籍贯、生卒年、主要成就等。
2. 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展示历史人物的重要事迹。
3. 历史人物的历史影响:分析历史人物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a. 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有哪些?b. 历史人物是如何影响历史的?c. 历史人物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2.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辩论1. 教师提出一个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问题,如:“你认为历史人物是英雄还是恶魔?”2. 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3. 辩论结束后,教师进行总结,点评学生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和历史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课后作业1. 查阅资料,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2. 撰写一篇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文章。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避免盲目崇拜或贬低。
2. 教师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4教案-第2课_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_教学设计_教案_6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融入情境,体验“贞观之治”的背景;聚焦贞观二年的具体事例,掌握“贞观之治”的表现;多角度分析“贞观之治”的原因。
分析文字材料,提升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习得“重证据”的意识;分析《职贡图》,习得分析历史图片的具体方法。
感悟“贞观”内涵,探究评价政治家的标准。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融入情境,体验“贞观之治”的背景;聚焦贞观二年的具体事例,掌握“贞观之治”的表现;多角度分析“贞观之治”的原因。
分析文字材料,提升提取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习得“重证据”的意识;分析《职贡图》,习得分析历史图片的具体方法。
感悟“贞观”内涵,探究评价政治家的标准。
3. 教学用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历史人物教案
历史人物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通过教授历史人物的知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对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对历史人物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人物的背景、生平和贡献。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选择历史人物根据教材或学生已学过的历史知识,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如毛泽东、孔子、亚历山大大帝等。
确保所选择的历史人物在历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和代表性。
2. 研究历史人物让学生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专题书籍或杂志文章,了解所选历史人物的生平、背景和重要贡献。
学生可以参考多种资料,获取全面的了解。
3. 分析与评估引导学生对所选历史人物进行分析与评估。
学生可以涉及以下方面:- 影响力:历史人物对当时社会、文化、政治产生了哪些影响?- 贡献和成就:历史人物在哪些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和成就?- 评价: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决策是否具有争议性?他们在历史评价中是被肯定还是被贬低?4. 口头表达和写作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或书面写作,展示他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和分析。
鼓励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和批判性思维,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授历史知识和案例分析,向学生介绍所选历史人物的背景和重要贡献。
2.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协作研究历史人物并展示他们的成果。
小组合作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拓宽他们的思维和视野。
3.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探索,对所选历史人物进行深入了解。
可以安排实地考察、图书馆研究或互联网资源利用等活动。
五、教学评估1. 口头表达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口头展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达内容和语言流利度进行评估。
2. 书面作业布置历史人物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通过书面表达展示他们对历史人物的了解和分析。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优秀教学案例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设计小组讨论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才能。
3.组织小组展示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反馈,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维碰撞。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评价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才能,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反思与评价:在本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学习内容和收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理解能力。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表现,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唐太宗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4.唐太宗的文、修建学校、科举制度的发展等,展示唐太宗的文化素养和对文化事业的重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题目: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讨论题目,如“唐太宗的政治改革对唐朝的影响有哪些?”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小组讨论过程: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提高理解能力。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表现,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使学生对唐太宗的历史地位和影响有更深刻的认识。
4.设计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第1课 先师孔子4-岳麓版
第1课先师孔子【课标要求】1、了解孔子的生平2、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3、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2、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3、认识孔子对中国及世界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中示意的地图、图片,复述孔子的主要生平和政治主张。
2、根据历史材料,让学生模拟历史人物,感悟历史人物的活动情境,加深对历史的体会。
3、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时而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2、通过学习与讨论,既要看到孔子思想与活动的伟大贡献,又要看到其思想主张的时代性和历史局限性。
3、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重点】1、孔子的思想核心:礼与仁。
2、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1、孔子提出“礼”、“正名”、“仁”的原因、含义和作用2、全面、辩证地看待儒家思想的影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新闻连播中的视频,展示中国孔子学院在世界的发展状况,让学生回答为什么中国海外汉语机构以孔子命名?孔子学院发展这么快说明什么问题?设计意图:通过中华传统美德,让学生了解孔子、老子等优秀传统文化现在依然被中国人所奉行。
用孔子学院来展示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并说明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引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讲授新课一、孔子生平经历(一)孔子的出身1、所处时代:孔子生活在一个怎样的时代?(1)春秋社会大变革时代,”礼崩乐坏” 的时代,赋予了孔子强烈的发扬光上古礼制的使命感,孔子想要安定天下。
高中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第1课 先师孔子-岳麓版
第1课先师孔子(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孔子的主要生平活动。
通过对孔子生平活动的体察,培养学生对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对人生目标执著追求的精神。
2、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政治主张。
学习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客观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3、全面认识孔子对我国和世界文化深刻广泛的历史影响,激发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并了解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有着绵绵不绝的传承关系和基本脉络。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生平经历、儒家思想及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及对后世的影响。
难点:对孔子儒家思想礼、仁、中庸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个惊人的现象,开天辟地的人类智能大师们,都诞生在2500年前。
如孔子、释迦牟尼、亚里士多德。
于是,我们看到,希腊哲人在海边思考人和自然的关系,印度哲人在恒河边思考人和神的关系,中国哲人在河边思考人和人的关系。
因此,西方自然科学发达,印度神学发达,中国人际关系发达。
这些现象是不是偶然的?先哲们的智慧和思考对文明的发展有着怎样的影响?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东西方先哲》。
二.单元概览:了解:时代:BC6世纪和BC5世纪时代特征:人类文明出现巨变的时期;理性和真理的意识觉醒年代代表人物: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三.授课过程:通过生平篇、思想篇、教育篇、影响篇、印象篇五个部分来进一步了解孔子的人生轨迹以及文化贡献。
1孔子其人:出生、身份、地位、贡献。
2孔子人生经历:自学礼乐—创办私学—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现身文教学生活动:A分享课前搜集准备的资料:B讲述(1)孔子出生和成长的家庭环境以及对其影响。
(2)孔子的从政经历。
(主要集中在齐国和鲁国)(3)孔子周游列国经历的险境和困境。
C思考和探究(1)教学方面的贡献和意义。
(2)政治碰壁的原因。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一生追求礼乐的原因。
(4)通过孔子人生经历,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精神?学生活动:结合材料,讨论、探究问题:“仁”、“礼”“中庸”1“仁”的思想。
说历史人物教案
说历史人物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历史人物教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 学习如何制定一个完整的历史人物教案;3. 掌握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
教案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介绍历史人物教案的重要性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历史人物教案的概念和作用(10分钟)1. 解释历史人物教案的定义:历史人物教案是为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编写的教学计划。
2. 讲解历史人物教案的作用:历史人物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有条理地组织教学内容,提供清晰的教学指导,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人物的知识。
三、历史人物教案制定的步骤(15分钟)1. 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分析历史人物教材:细读历史人物教材,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贡献以及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3.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设计适合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解、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
4. 确定教学资料和资源:选择适当的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如图片、视频、文献资料等,以便更好地呈现历史人物的形象和事迹。
5. 制定评估方式:确定评估方式,如课堂讨论、问答、作业等,以检查学生对历史人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有效的历史人物教学方法(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人物的图片、视频等,使学生对历史人物形象有直观的了解。
2. 角色扮演:安排学生扮演历史人物的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历史事件,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参与度。
3.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研究和呈现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和成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 故事讲述法: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5. 问题导学: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历史人物的背景和行为动机。
五、实施教案(30分钟)根据教案的步骤和活动设计,进行教学实施。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1.2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教学设计
3.请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从唐太宗治国策略中得到的启示,字数在500字左右。
此项作业旨在引导学生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4.请学生搜集与唐太宗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成语,并进行简要介绍。
此项作业旨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其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2.对唐太宗时期史实的客观评价,尤其是对唐太宗个人品质、政治才能的准确把握。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在评价唐太宗时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
(三)教学设想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唐太宗的生平事迹及其在位期间的政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设计一系列问题,如“唐太宗是如何登上皇位的?”“他在位期间有哪些重要举措?”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我会提供一些讨论题目,如:
1.唐太宗如何通过政治改革提高政府效能?
2.唐太宗的经济政策对促进农业和商业发展有哪些作用?
3.唐太宗如何通过文化交流提升唐朝的国际地位?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加深对唐太宗治国策略的理解,并培养合作学习和交流表达的能力。
(四)课堂练习
为了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会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材料分析题。
首先,我会详细讲解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包括政治上的清明、经济上的发展、文化上的繁荣等方面。我会强调唐太宗的改革举措,如推行科举制度、减轻赋税、重视法制建设等,以及这些举措对盛唐伟业的贡献。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对唐太宗的治国策略有了基本了解之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深入探讨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在这些领域的具体体现和影响。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3篇
高中历史选修1教案3篇一、内容标准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二、问题探究1.分别从戊戌变法前中国社会、经济、思想领域来分析变法的历史背景?2.列表简述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特点?3.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列表整理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从百日维新的内容与维新派的主张的比较以及百日维新的结果等方面去分析百日维新的特点?4.从政治改革、救亡图存、思想解放等角度,归纳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5.从社会背景、领导力量、政策措施和国际环境等方面,比较日本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史论共享1.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来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
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
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
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促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
高2019级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学教案设计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一千秋功过秦始皇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探讨战国末年的基本形势,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必然性。
2、了解秦始皇在统一战争中的事迹,评价秦始皇个人在这场统一战争中作用。
3、列举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主要措施,分析和评价这些措施在当时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从秦始皇的境遇、言行和功绩当中,深入了解秦始皇的突出特点和性格。
2、理解秦始皇与时代的关系,从而深刻感悟当时历史发展的主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秦始皇的了解,认识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2、从秦始皇的严刑酷法认识是否顺应民心是政权稳固的基础,而民众则是真正主宰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教学重点: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专制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教学难点:如何评价秦始皇一、“秦王扫六合”1、秦国崛起公元前4世纪,秦孝公任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织,秦国经济由此得到较快发展。
在激烈的兼并战争中,秦国成为当时的战国七雄中最为强大的诸侯国。
2、嬴政亲政(1)公元前247年,13岁的嬴政即位。
按照秦国法律,国君到22岁举行冠礼,然后才可以亲理政务。
因此,在这一段时间中,秦国朝政由太后和相国吕不韦掌管。
当时,吕不韦被尊为“仲你”,把持着秦国大权,权倾一时。
(2)公元前238年,嬴政亲政。
此时,并以放纵坶的罪名,免掉了吕不韦的相位,强令他迁居蜀郡,吕不韦畏罪自杀。
通过这些行动,秦王嬴政把政权完全集中到了自已手里。
3、离间敌国,远交近攻(1)秦王嬴政是一个有着极磊抱负和雄心的人,他亲政后继续其先辈开创的伟业,准备并吞六国。
他任用贤能的李斯、尉缭等客卿,重用王翦父子等著名将领,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2)秦国的东进行动,对六国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六国开始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
秦王采纳了李斯和尉缭提出的派遣大批间谍前往六国活动,用重金收买六国的大臣,扰乱六国原定的计划建议,把收买敌国官员、离间其君臣关系与军队的进攻合起来。
历史人物公开课教案高中
历史人物公开课教案高中尊敬的教师朋友您好,本文是关于历史人物公开课教案(高中)的教案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人物的重要性以及他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以下是本教案的详细设计。
主题:历史人物公开课教案(高中)学科:历史年级:高中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学生将了解历史人物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
2. 学生将能够评估历史人物在其时代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分析他们的贡献和局限性。
3. 通过讨论历史人物的价值观和行动,学生将能够发展出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4. 学生将能够运用历史事件和人物作为社会变革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进程和其背后的原因。
教学准备:1. 电子白板或投影仪2. 课堂展示素材,包括历史人物的肖像画、照片和相关文献3. 学生小组活动所需的资料和工具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引入历史人物的概念,并提问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了解。
2. 通过展示历史人物的画像或照片,吸引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注意力。
3. 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好奇心,提出“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人物?”的问题。
探究(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历史人物,提供相关资料和文献,要求学生了解该历史人物的背景、成就和影响。
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互相交流的方式,发掘历史人物的背后故事和意义。
3. 每个小组需要准备一份小结报告,内容包括该历史人物的生平经历、对社会影响的评估和个人观点的陈述。
分享与讨论(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介绍和分享他们对所研究历史人物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进行问答和讨论,以激发他们对历史人物的进一步思考。
3.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如“历史人物的作用在今天还有什么影响?”或“历史人物的决策是否一直是正确的?”等,以推动学生的思考。
归纳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总结历史人物的普遍价值和局限性。
2. 强调历史人物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和发展个人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四第三单元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优秀教案(5页)
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课标要求】讲述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 ,分析其功过。
【课标解读】1.克伦威尔是颇具争议的历史人物 ,课标主要侧重于介绍他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开展方面的巨大奉献 ,也指出其存在的缺乏 ,总体上是功大于过。
2.对克伦威尔功过是非的评价 ,要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进行考查。
据此 ,考查的重点是克伦威尔的主要历史奉献和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观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历史的长河中 ,无数人物留下了的印迹 ,古人说“不能流芳百世 ,也要遗臭万年!〞很多人 ,或者因为前者 ,或者因为后者 ,使我们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
那么 ,有没有这样一种人 ,因为两者皆有而使我们记住的呢?我们又该如何正确的来看这样的人呢?今天这节课 ,我们就将接触到这么一位历史人物。
这是一个在英国充满争议的人。
歌颂他的人 ,说他在行动领域中的地位正像莎士比亚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一样 ,是“古往今来 ,英国人中最伟大的人〞;责骂他的人 ,说他是世界上曾有过的最臭名昭著的暴君之一。
也有很多人把他说成是好坏参半的人物 ,历史学家克拉兰敦说 ,他是一个“勇敢的坏人〞 ,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诅咒、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引起假设干人长期思念的美德〞。
1899年 ,这个人诞辰300周年之际 ,英国的议员们发起为她铸造了一座青铜像 ,就伫立在英国议会广场上 ,比英国历史上伟大国王的铜像更为雄伟。
这个人就是克伦威尔。
当代研究克伦威尔的专家以艾诗立博士为首屈一指。
他写克伦威尔的传记 ,就出了两本。
第一部出于1937年 ,题为?克伦威尔——保守的专制者?。
内中对克无一句好话可说。
二十年后艾博士又刊行新书 ,书名那么为?克伦威尔的伟大?。
不仅前书所叙专横独断见识陈旧的篡权者成了后书中的民族英雄 ,而且著者也自承过去有眼不识泰山。
那么历史上的克伦威尔究竟是怎样的 ,他到底是流芳百世 ,还是遗臭万年呢?我们来学习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尝试来了解一个真实的克伦威尔【新课教学】一.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世纪 ,是英国历史发生重大转折的时代 ,旧制度崩溃 ,新的制度形成 ,这就是影响了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高中历史人物教案模板范文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李鸿章的生平事迹,认识其在晚清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历史发展脉络,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李鸿章的生平事迹及其在晚清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和外交活动。
教学难点:1. 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李鸿章。
2. 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和外交活动对晚清历史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晚清历史背景,提出问题:在晚清这个动荡的时代,有哪些历史人物值得我们关注?2. 引入李鸿章,介绍其生平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导入1. 讲解李鸿章的生平事迹,包括其早年科举、从政经历、洋务运动和外交活动等。
2. 分析李鸿章在晚清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李鸿章是一位具有复杂性格和多重身份的历史人物。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李鸿章?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要全面、客观。
四、总结1. 总结李鸿章的生平事迹和其在晚清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强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李鸿章的生平事迹。
2. 提出问题: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和外交活动对晚清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二、新课导入1. 讲解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分析其背景、内容和影响。
2. 讲解李鸿章的外交活动,分析其背景、内容和影响。
三、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和外交活动对晚清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洋务运动和外交活动对晚清历史的重要作用。
四、总结1. 总结李鸿章的洋务运动和外交活动对晚清历史的影响。
2. 强调李鸿章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李鸿章的生平事迹、洋务运动和外交活动,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4第二单元第1课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简要介绍孔子的生平,着重讲解孔子创立儒家学派的过程,如“孔子主张仁、礼、孝、忠、恕等道德观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1.学生对孔子生平事迹的了解程度不同,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全面了解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2.学生在分析孔子思想时,可能会出现理解表面化、片面化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孔子思想的核心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3.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可能对儒家文化存在误解或偏见。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儒家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提醒学生关注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孔子思想,如关爱他人、尊敬师长、勤奋学习等。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孔子相关的经典著作,深入了解儒家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3.倡导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谐”等观念,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公民素养,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学情分析
针对本章节内容,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孔子及其儒家文化有初步的了解。但在深入理解孔子的思想内涵、评价其历史地位和影响方面,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关注以下几点:
高二选修人物导学案
高二历史(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五单元无产阶级革命家第一课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马克思2013—4—21 一、学习要求阐述了解马克思的革命活动:在三大国际工人组织和1848年欧洲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了解马克思的主要理论贡献:《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的理论建树。
体会马克思为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而不懈奋斗的探索精神。
二、教材要点归纳1.归纳马克思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2.阅读教材,概况马克思的理论贡献。
3.阅读教材,概况马克思的主要革命实践活动。
拓展延伸:我们从马克思身上能够学习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三课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列宁一、学习要求阐述简述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基本史实。
简述列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举措: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电气化设想。
认识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体会列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巨大的创新精神。
二、教材要点归纳1.引导学生讨论:列宁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2.依据课本,归纳列宁的主要革命实践。
3.依据课本,归纳列宁的主要理论贡献。
拓展延伸:我们从列宁身上可以学习到哪些精神?第四课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一、学习要求阐述了解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贡献。
感受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造精神。
二、教材要点归纳1.依据教材,归纳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
2.结合课本,概况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国后)的历史贡献。
拓展延伸:我们从毛泽东身上能够学习到哪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五课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一、学习要求阐述了解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贡献;感受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创造精神。
二、教材要点归纳1.依据课本,归纳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主要贡献。
2.依据课本,概况邓小平在新时期的主要贡献。
拓展延伸:我们可以从邓小平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财富?第五单元课时巩固训练1.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
历史人物专题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所选历史人物的基本生平、主要事迹和历史地位。
- 培养学生通过文献、图片、视频等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 提高学生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 培养学生通过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 培养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能力。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培养对历史的热爱。
-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历史人物生平及主要事迹2. 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和影响3. 历史人物的评价与反思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简要介绍所选历史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生分享自己对所选历史人物的了解和看法。
2. 课堂讲解- 教师详细讲解历史人物的生平、主要事迹和历史地位。
-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历史人物的生活背景和时代特点。
3. 课堂讨论-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如:1. 历史人物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有哪些?2. 历史人物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3. 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教师巡视指导。
4. 课堂展示-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要点。
5. 实践活动- 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对所选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与反思。
- 教师批改,给予反馈。
6. 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历史人物的重要性和启示。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意。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方面的表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撰写的历史小论文,评价其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的质量。
3.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口试等形式,考察学生对历史人物的了解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相关历史人物传记等。
2. 课件:历史人物生平、事迹、图片、视频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选修人物教案【篇一:高中历史 1.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一、关于课程标准 1、内容:简述秦始皇兼并六国、建立中央专制集权国家的主要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2、三维目标:了解这些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探究他们与时代的互动关系,科学评价其在历史上的作用。
通过学习,认识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掌握科学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把历史人物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尤其要关注个人在历史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杰出人物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历史智慧和人生经验,进而确立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关于教学指导意见 : 1、内容:2、三维目标:在知识与能力:要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理解他们的历史贡献,并将他们置于特定历史条件下进行具体分析,科学地评价历史人物;在过程与方法:要积极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依据,开展评说重要历史人物的教学活动,从而正确把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1的关系;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用心体会这些重要历史人物的奋斗历程和探索精神,感受他们的独特个性和魅力,确立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人生态度,增强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的使命感、责任感。
三、关于备课 1、总体把握: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兼并六国,结束了长期的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创建了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和官僚制度在内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早期模式,对以后历代王朝产生了深远影响。
除了制度上的创建,秦始皇还派兵北伐匈奴,移民实边,修筑万里长城;经略西南,开筑“五尺道”;尊崇法家,焚书坑儒;严格军队调动和兵役制度等等。
秦始皇为了这种大一统国家的需要所进行的制度创建及其实施的严刑峻法,成为后人臧否的焦点。
2、学情:a、已有知识储备(表一):b、生活中对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耳熟能详。
有部分同学看过有关秦始皇书籍和影视作品(如《英雄》等)3、教材内容分析2a、本册书内容安排(表二)红色部分是相对于高一内容有扩充加深的地方。
蓝色字部分是以后将要学习的内容。
b、以后还将学习的内容(表三)4、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秦统一六国的条件;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这些措施的影响;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培养史料的分析解读能力;初步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秦统一六国的条件;正确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5、教学环节的设想b、结合预习中表格一的检查,使同学了解秦始皇少年及青年时期经历,体会秦始皇这一时期的性格特点,掌握秦兼并六国之前的历史环境。
c、先结果,后原因。
运用地图,快速解决秦兼并六国的经过(需要掌握前221年这个3时间,我认为不需要掌握灭亡六国的顺序);结合教材与补充资料,探讨为什么秦能够兼并六国(学生讨论)。
d、结合预习中的表格二,让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快速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及影响。
检查时侧重于影响(积极、消极两方面),观察学生所答是否完整。
e、补充秦迅速灭亡的史实。
师生共同探讨秦始皇的历史功过。
(对于秦始皇的暴政,要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和个人性格特点,从对人民生活、社会生产、思想文化等方面认识其消极影响,但这也给后世的统治者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注意调整统治策略)。
参考表格:秦始皇(前259—前210) 表四:4表五:四:教学材料举要(参见学案):附:《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学案一,关于省教学指导意见(略)二,复习内容(参见表一)三,完成表格(选其一)秦始皇(前259—前210) 表一: 5【篇二: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教案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第1课时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秦始皇。
战国七雄。
商鞅变法。
秦朝统一六国的方略。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历史作用。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
分封制和郡县制。
小篆。
灵渠。
“焚书坑儒”。
万里长城。
阿房宫。
2.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对秦朝灭亡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归纳、理解重要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重点: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措施。
★难点: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和中国的主要原因。
如何正确评价秦始皇?如何正确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情境法。
(2)材料分析法。
(3)谈话法。
(4)问题教学法。
★导入新课:在历史必修1中,同学们学习了秦朝实施的政治制度。
请回忆秦朝曾经实行过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1)皇帝制度。
(2)奖励军功制度。
(3)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等等。
指出,以上这些重要的政治制度是秦王嬴政采取的,他建立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秦朝是怎样统一六国和中国的?秦始皇为什么叫秦始皇?如何评价秦始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讲授新课●阅读教材,分析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原因。
(3分钟)在学生阅读表述的基础上,教师概括如下:1.从客观方面看:①社会基础: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③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④群众基础:长期的战乱,人民深受其害,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
⑤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2.从主观方面看:①从秦国来说,商鞅变法后,秦国已经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②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③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
④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和突出的军事政治才能。
总之,秦国已经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知识拓展:教师简单分析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历史意义: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封建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②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③秦的统一,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政治时代。
从此以后,由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对各地施行有效的政治管理,揭开了此后封建王朝的帷幕。
●第二个问题: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措施:一、政治方面1.中央实行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
2.地方实行郡县制度。
※知识拓展:分封制和郡县制度的主要异同。
相同点: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不同点:①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③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
二、军事方面1.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2.南伐百越并征服之,设桂林、南海、象郡、闽中等四郡。
疆域辽阔。
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3.修筑以咸阳为中心的水陆交通。
陆上是驰道,水上修筑人工渠道以沟通自然江河(如灵渠)。
三、经济方面1.统一货币。
秦半两钱成为全国通用货币。
2.统一度量衡。
发布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并刻在标准器上,发放全国。
四、文化方面1.统一文字。
小篆成为全国通用的文字。
2.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思维能力培养:如何认识和评价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建立的原因是什么?在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和概括。
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逐渐形成。
为巩固封建国家的统治,需要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同时长期的分裂割据,也需要中央集权来巩固统一。
③思想根源,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从理论上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主张,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央集权理论,由于这种主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被秦国所采纳,到秦朝开创了这一制度。
也就是说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反映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键。
④客观方面。
秦朝统一六国,实现了“大一统”,为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基础。
2.评价秦朝建立起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学生思考和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共同归纳和概括。
●思维训练: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一般方法(模式)是什么?事实求是,一分为二。
对秦朝的积极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②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③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
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对秦朝的消极影响:严刑峻法,恶化了秦朝的阶级矛盾,是导致秦朝短命而亡的重要原因。
●秦始皇的暴政由学生阅读教材3分钟,概括秦始皇暴政主要表现。
1.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实施“焚书坑儒”。
2.修筑万里长城,造成民夫大量死亡。
3.大兴土木,滥用民办,修建阿房宫和骊山墓。
★难点突破:如何评价秦始皇?由学生指出并完成。
被称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一直是争议较大的历史人物。
建国以来,史学界对其评价有四种观点。
第一,功大于过说。
这派观点认为,秦始皇对当时的人民,对整个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都是有很大贡献的,一方面他一生的政治活动与实现统一、巩固统一分不开,另一方面他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官僚政治体制为历代王朝沿袭,并在我国封建社会前期起了积极作用,把其称为暴君是不当的。
第二,前功后过说。
秦始皇一生活动应分三个时期,完成统一大业时期,统一后的几年为中期,后来的焚书坑儒、修造阿房宫、骊山墓为后期。
其前期是丰功,后期是显过,中期是功过相兼。
可以说,他是一位“前功后过,功过并重的一代君主”。
第三,功过参半说。
在秦始是身上就同时存在极端相反的两个方面——光明和黑暗,伟大和残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