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 第二章知识点汇总及习题册(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机械运动
练习题1.1
问题:请解释什么是机械运动。
答案: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练习题1.2
问题: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是什么?
答案:静止和运动都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第二章速度和平均速度
练习题2.1
问题:什么是速度?
答案: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练习题2.2
问题:如何计算平均速度?
答案: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第三章力和运动
练习题3.1
问题: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答案:力的作用效果有改变物体的形状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练习题3.2
问题:什么是二力平衡条件?
答案:二力平衡条件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第四章重力
练习题4.1
问题:什么是重力?
答案: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吸引的力。
练习题4.2
问题:如何计算物体的重力?
答案:物体的重力等于其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第五章简单机械
练习题5.1
问题:什么是杠杆的平衡条件?
答案: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练习题5.2
问题:如何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答案: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除以总功。
答案解析
本章节的练习题主要考察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对每个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对于一些计算题,需要掌握相应的计算公式。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1章第2章知识梳理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1)国际单位:;符号:。
常用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2)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m=km=dm=cm= mm=μm=nm2.测量长度的工具为了更准确地认识周围的世界,把握事物的特点,我们发明了各种工具帮助我们测量。
如图1-1 所示的常见工具中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图1-13. 正确使用刻度尺(1)会认:认识刻度尺的、和。
(2)会选:选择合适分度值的刻度尺,待测物体的长度不能超过刻度尺的。
(3)会放:把刻度尺紧贴在待测物体上,使刻度尺与待测长度平行,歪斜。
同时,调节刻度尺位置,使待测物体一端对准零刻度线。
(4)会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且正对刻度线,不能歪斜。
(5)会读: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
(6)会记:长度测量正确读数包括准确值、及,没有标明单位的数字在物理学中是毫无意义的。
温馨提示:刻度尺是初中物理实验中唯一需要估读的工具。
二、时间的测量1.国际单位:;符号。
常用单位:时(h)、分(min)、秒(s)。
换算关系:1 h= min;1 min= s。
2.测量工具:(古代) 日晷、沙漏、滴漏、脉搏等;(现代)机械钟、石英钟、电子表、等。
三、误差1.定义:和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2.产生因素:、、。
3.减小误差的方法:(1);(2)选用;(3)改进测量方法。
4.误差只能减小而避免,而错误是由于造成的,是避免的。
四、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定义:物体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为研究物体的运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
4.选择参照物的原则:不能选择作为参照物。
理论上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如果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题目可以不提参照物。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加例题加练习题(含答案)
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2、相互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他施加了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这两个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例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一定会产生力D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例2: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同时脚也感到痛。
这一现象说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 的,使脚感到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例3:一个穿着旱冰鞋的同学站在墙边用力推墙的时候,他自己会向后滑动。
在这期间,这位同学对墙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但同学向后滑动,由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该同学也受到了墙给他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4:如图中的甲、乙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甲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图乙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例5:在跳板跳水运动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力产生的效果的是( )A.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了B. 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C. 锯条被压弯了D. 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行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例7:(1)用较大的力和较小的力拉同一根橡皮筋,发现橡皮筋发生形变的程度不同。
说明:力的作用效与 有关(2)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拧螺母,发现顺时针将螺母拧紧,逆时针将螺母拧松。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3)如下图,分别从A 、B 两处推门,会发现A 处更容易把门推开。
八年级上物理第一二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03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④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时要包含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在物理学中,为了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章节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章节版)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 米。
2.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 分米=0.1米=10-1米;1 厘米=0.01米=10-2米; 1 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 1 微米=10-6米。
3.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螺旋测微器,游标卡尺。
4.刻度尺的使用规则: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
(答案:可先用小绳测出楼的高度,再用刻度尺测出小绳的长度)(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答案: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曲线的路线,再将细铜线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人为因素。
物理八年级上册1—3章基础知识总结
物理(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1—3章 基础知识总结第一章 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传播和特性:2、人耳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20Hz —20000 Hz ; 超声波:高于2000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次声波:低于20 Hz 的声音,人耳不能听到。
3、噪声的来源: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声音强弱的单位:分贝(dB )。
声音强弱的等级:(1)小于90分贝,保护人的听力; (2)小于70分贝,保证工作和学习; (3)小于50分贝,保证休息和睡眠。
控制噪声的方法: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4、声的利用: (1)传递信息回声定位: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纳。
利用声纳系统,能够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在捕鱼时,能够获得水中鱼群的信息:能够准确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2)传递能量声波能够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能够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第二章 光现象1、光源:太阳、电灯等物体能够发光,这些物体就是光源。
2、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光线。
3、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速度为:c=3*108m/s,它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c的3/4。
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c的2/3。
4、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5、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即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6、光的色散(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2)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第二章声现象01 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 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0.1 s。
4)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
2.声音的特征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影响音调的因素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人听到声音的大小还与距离有关。
3)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因素有关。
3.声的利用声的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另一个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工作、研究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不同分贝的声音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3) 减弱噪声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侵入。
02 知识对比1.声音的特征特征概念影响因素描述术语实例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音、低音钢琴发出的高音和低音响度声音的大小发声体的振幅响亮、轻声演唱者发出的高音和低音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回响、清澈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2.乐音与噪声区别物理学界定环境保护角度图像波形图联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乐音可能成为噪声,但在任何时候噪声永远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
03 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声的传播1)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男高音和女低音是声音的两种基本类型,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全面总结归纳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知识点全面总结归纳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面总结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通常用L表示,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2)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千米=1000米=310-米10米;1分米=0.1米=11厘米=0.01米=210-米10-米;1毫米=0.001米=31米=610-米。
10微米;1微米=6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长度单位也有差异,比如国外常用的有英里、英尺、英寸;中国古代常用的丈、尺、寸等;记住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3)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还有米尺、卷尺、激光测距仪。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量程:表示测量范围。
分度值:表示测量工具上相邻刻度线之间表示的长度,决定测量精度。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尺要沿着所测直线(紧贴物体且不歪斜)。
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整刻度开始)D、“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长度测量时必须估读,后期学习的其他测量工具(如停表、温度计、天平、弹簧测力计、电流表、电压表等)无需估读。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也可: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拓展: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使用(高中重点学习)。
(5)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配合法:用不同的工具或物体配合测量的方法。
如用一把直尺和两把三角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用三块砖头和一把直尺配合测量砖头最远的两个顶点间的距离。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考点、真题汇总
解析:根据公式v=s/t的,声音经过的距离s1=v1t=340m/s×4s=1360m, 车行驶的距离s2=v2t=25m/s×4s=100m,司机按响喇叭时距山崖的距离为 s=(s1+s2)/2=(1360m+100m)/2=730m
第一章 声现象
二、乐音的特性
第一章 声现象
1、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作响
三: 阻挡这一神秘声波武器的有效手段为( )
A、半导体网 质网
B、真空网 C、磁性物质网 D、金属物
解析: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应使用真空网。
第一章 声现象
声音是一种波,称为声波。
考
例题4[2020江苏苏州月考]:
点
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扬声器前方,当扬声器发出较强的声 音时,可以看到烛焰随着音乐的节奏晃动,扬声器的盆纸由于
的声音都是噪声
C、 噪声是指那些响度较大的声音
Hale Waihona Puke D、 歌唱家优美的歌声有时也会成为噪声
解析: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凡是由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都是噪 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休息的声 音都是噪声,所以选D。
第一章 声现象
人们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控制噪声;在传播途中控 制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点
用鼓槌敲击鼓面,我们听到鼓声,那么鼓声的声源是( )
一: A、空气
B、鼓槌 C、鼓面 D、手臂
解析: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所以声源是鼓面。
第一章 声现象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考 点 二:
例题2[2020年湖南湘西州中考]: 按照民间传统习俗,迎亲队伍时常以敲锣打鼓、吹唢呐等方式
来营造热闹喜庆的场面。关于唢呐和锣鼓的发声原因,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锣、鼓和唢呐的声音都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B. 只有唢呐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C.只有鼓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D.只有锣的声音是因为振动而产生的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_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参考答案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为m。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长度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0”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m,一本书的厚度为10mm,一张纸的厚度为100um 。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18.4cm ,估计值是0.01cm ,单位是厘米。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0.01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 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
(图1)(图2)(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 1.90 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0.1 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1.7 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秒、分、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秒。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钟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第二章声现象01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振动停止,发声________.(2)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_____不能传声.(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________,会被________回来的现象.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________s.(4)声速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有关,还跟________有关.2.声音的特征(1)音调:声音的________叫做音调,影响音调的因素是________,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________;频率越低,音调越________.(2)响度:声音的________叫做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人听到声音的大小还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3)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3.声的利用声的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声来传递________,另一个是利用声传递________.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指发声体做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2)人们以________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不同分贝的声音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3)减弱噪声途径:防止噪声________;阻断噪声________;防止噪声________.02知识对比1.声音的特征2.乐音与噪声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乐音可能成为噪声,但在任何时候噪声永远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03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声的传播(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①在玻璃钟罩内的木塞上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乐闹铃,此时你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音乐.②用抽气设备抽去钟罩内空气,在抽气的过程中,你听到音乐声将会________.③如果把钟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我们将________听到声音.(3)实验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声音在真空中不能________.实验二:探究音调的影响因素(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交流讨论: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伸出桌面长时,钢尺振动得________,发声的音调________;钢尺伸出桌面短时,钢尺振动得________,发声的音调________.(3)实验结论:________决定声音的音调,频率高时音调________,频率低时音调________.04图片展示图片桌子能否传声水瓶琴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05典例点拨考点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例1】(贵阳中考)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C.声音的响亮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解析】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会再发出声音.考点2声音的特征【例2】(宜昌中考)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解析】用木棍敲击玻璃瓶时主要是水柱在振动,水越少,越容易振动,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反之越低.考点3声的利用【例3】(淄博中考)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波能够传递________;利用声呐系统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2 s后收到回波.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 531 m/s,则此处海水的深度为________m;利用此种方法不能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弦乐的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跟松紧、长度、粗细有关,不同的琴键其松紧、长短、粗细不同;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仪器,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海洋的深度为s=vt=1 531 m/s×1 s=1 531 m.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因为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所以超声波不能传播,不能用超声波测量地月距离.考点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例4】(北海中考)下列做法属于在声源处有效制止了噪音产生的是( )A.在嘈杂的环境中带好耳塞 B.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C.会场里将手机调静音 D.有居民居住的公路旁修建隔音墙【解析】在嘈杂的环境中带好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歌厅的内墙使用很厚的软材料装修,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会场里将手机调静音,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路两旁建隔音墙,这是在传播途径中隔离和吸收噪声.参考答案知识梳理1.(1)振动振动停止(2)介质真空(3)障碍物反射0.1 (4)传播的介质温度 2.(1)高低频率高低(2)强弱振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3)材料结构 3.信息能量 4.(1)无规则工作学习休息(2)分贝(3)产生传播传入耳朵实验突破实验一:(2)能变小不能(3)介质传播实验二:(2)慢低快高(3)频率高低图片展示固体相同 1 能量典例点拨例1 A 例2 A 例3 音调能量 1 531 超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地球到月亮之间是真空,超声波不能传播例4 C。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加例题加练习试题(含答案)
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只有一个物体不能产生力。
2、相互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他施加了力的作用,也就是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这两个力称为一对相互作用力。
这两个力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例1:关于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有的物体自己就有力,如爆炸的手榴弹,所以这个力可以没有施力物体B .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C .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一定会产生力D .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例2:踢足球时,脚对足球施加力的作用,同时脚也感到痛。
这一现象说明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是 的,使脚感到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
例3:一个穿着旱冰鞋的同学站在墙边用力推墙的时候,他自己会向后滑动。
在这期间,这位同学对墙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但同学向后滑动,由于运动状态的改变,说明该同学也受到了墙给他的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
3、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例4:如图中的甲、乙表示了力的作用效果,其中图甲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___发生改变;图乙表示力能使物体的_________发生改变.例5:在跳板跳水运动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对他的作用力,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是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______,后者主要是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力产生的效果的是( )A. 用力拉弹簧,弹簧变长了B. 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C. 锯条被压弯了D. 小车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滑行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例7:(1)用较大的力和较小的力拉同一根橡皮筋,发现橡皮筋发生形变的程度不同。
说明:力的作用效与 有关(2)分别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拧螺母,发现顺时针将螺母拧紧,逆时针将螺母拧松。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3)如下图,分别从A 、B 两处推门,会发现A 处更容易把门推开。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知识点基础练习(含答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的目的是:获得精确的数据,作出准确的判断。
2、长度的测量工具叫刻度尺。
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有:直尺、三角板、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3、刻度尺上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叫分度值。
叙述分度值是要有数字和单位。
4、使用刻度尺测量前要三看:一看量程;二看分度值;三看0刻度线是否磨损。
5、刻度尺按照厚薄不同可分为厚刻度尺和薄刻度尺。
6、刻度尺按照分度值不同可分为厘米刻度尺、毫米刻度尺、分米刻度尺和米刻度尺。
7、记录的长度测量结果必须要有数字和单位。
8、使用刻度尺测量时必须注意:(1)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或者重合;(2)要用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前边缘;(3)刻度必须要紧贴物体。
(4)记录数据时,必须记录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9、长度的单位从大到小有: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µm、纳米nm等。
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m。
10、判断记录的测量结果是否正确,我们就看倒数第1位的单位和分度值的单位是否一致,如果一致是正确的,如果不一致是错误的。
11、在我们记录的正确长度测量结果中,所有各位都是有效数字,最末一位数字是估计数字,除最末一位外的其他各位数字都是精确数字。
12、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13、任何人,用任何工具,使用任何方法都会有误差。
14、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但误差可以减小。
15、误差的产生与测量的人有关,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16、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而产生的叫错误。
测量错误可以避免。
17、改正了错误的测量方法只能避免错误,不能避免误差,也不能减小误差。
18、长度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与要求有关;能够达到的准确程度与分度值有关。
19、分度值越小,长度测量越准确。
刻度尺的分度值为多少,测量长度时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就是多少。
20、减小误差的方法有:(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用精密仪器测量;(3)用先进方法测量。
八年级上册物理一到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一到二章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 长度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 换算关系:1km = 1000m;1m = 10dm;1dm = 10cm;1cm = 10mm;1mm = 1000μm;1μm = 1000nm。
2. 长度的测量。
- 测量工具:刻度尺(最常用)、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 刻度尺的使用:- 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合适量程和分度值的刻度尺。
- 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 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 记:记录结果包括数字和单位。
3. 时间单位。
-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 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 换算关系:1h = 60min;1min = 60s。
4. 时间的测量。
- 测量工具:停表(秒表)、时钟等。
- 停表的读数:小盘的分度值是分钟,大盘的分度值是秒。
先读小盘的分钟数,再读大盘的秒数。
二、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
- 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2. 参照物。
- 定义: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例如,坐在行驶汽车里的乘客,以汽车为参照物是静止的,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是运动的。
三、运动的快慢。
1. 速度。
-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 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
- 换算关系:1m/s = 3.6km/h。
2. 匀速直线运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和经典习题解析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第一节 动与静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参照物:(1)研究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并一定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这个物体不动。
(3)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会不同。
选取技巧是:给了一个描述,参照物通常取描述中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4)静止的概念: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5)世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
3、物体运动或静止都是相对的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对同一个物体而言,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得出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因此在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要特别说明是以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的。
相关应用:同步卫星、空中加油机、接力赛跑时接力棒的传递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①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米(m )②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um )、纳米(nm )③换算关系:m 101k m 3=,nm 10=μm 10=mm 10=100cm =10dm =1m 9632、时间单位:①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秒(s )②常用单位:时(h ),分(min ),毫秒(ms ),微秒(μs )。
③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μs 10ms 101s 63==。
3、用刻度尺测长度:(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使有刻度面紧贴被测对象,不能“悬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 、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知识点3.测量结果的记录 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
其中数字部分由准确值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
测量结果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知识点4.实验误差(1)误差与错误:首先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造成的,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的最大区别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消除。
(2)误差产生的原因3种:测量仪器不够精密、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的人为因素。
(3)减小误差的办法: 3种:①一般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减小误差。
公式为:nl l l l n ++=21。
②改进测量方法③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知识点5.秒表的读法时间的国际单位秒,符号s 常用单位小时(h )分(min )1h=60min 1mim=60s知识点6.机械运动和参照物(1)机械运动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机械运动一般指的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微观物体的运动不叫机械运动(如分子的运动)。
(2)参照物: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平时我们认为是静止的树木、房屋,实际上也随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可见,说某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标准而言。
所以,在研究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总是事先选择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在选取了参照物后,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就是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无位置的变化,有位置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否则物体就是静止的。
被选作参照物的物体,我们就可以默认它是静止的了。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识点7. 速度、速度单位及换算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速度的单位速度单位由路程单位与时间单位相除复合而成。
在国际单位制中,由于v=s/t 中,距离的标准单位是m ,时间的标准单位是s ,所以速度的标准单位是m/s ;在交通运输中,路程常以km 为单位,时间常以h 为单位,这样得到的是速度的常用单位km/h。
除此之外,速度还可由其它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复合而成的单位,如km/min、cm/s (2)速度单位的换算如72km/h=?m/s,如下计算:72km/h=72km1h =721000m20m/s 13600s⨯=⨯又如5m/s=?km/min,如下计算:35m510km5m/s0.3km/min11smin60-⨯===m/s是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主单位,km/h是最常用的速度单位,这两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m/s=3.6km/h,所以1m/s是大于3.6km/h的。
匀速直线运动图像(s-t图像,v-t图像)及定义。
知识点8.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如果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可用平均速度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公式为v=st.使用平均速度公式时应注意:(1)计算平均速度时,选取的路程s和时间t要有对应关系,即公式中s必须是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t必须是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
(2)做变速运动的物体不同段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所以不同段的平均速度要分段计算.描述平均速度时应指明是物体在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求某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要抓住平均速度的定义svt=,其中s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总路程,t表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路程s所用的总时间.计算平均速度时,不能将几段路程中的速度求算术平均值。
求平均速度,哪怕海枯石烂,天崩地裂,永远是总距离除以总时间,哦了!例题1:判断下列测量数据:0.3260米,7.59米,759毫米,759分米,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是()A.分米、毫米、厘米、米B.厘米、分米、毫米、米C.毫米、厘米、分米、米D.毫米、分米、厘米、米例题2:“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诗人认为“桥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桥B.水C.河岸D.地球类似的古诗文研究参照物的题目的方法:第①步:找到原题中到底有几个物体。
第②步:看原题是研究谁的运动。
第③步:研究谁的运动,那另外的物体就是参照物了。
(因为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自身为参照物)例题3: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以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参照物是()A.船和山B.山和船C.都是船D.都是山例题4: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svt=可知物体的()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路程和时间成正比D.路程和时间成反比解析:本题不要被蒙了,原题中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是不变的,所以就不能说成速度与路程或时间成什么比了。
根据公式v=s/t 的变形s=vt ,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所以D 错了,C 正确。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1 声音的产生(1)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振动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往返一次叫振动一次。
固体、液体、气体在振动时都能作为声源发声,在生活中所听到的钟声、海浪声和悠扬的笛声,分别是由固体(钟)、液体(海水)和笛子中的气体振动发出的。
声源的振动通过气体〔空气〕、液体、固体等介质传播到人的耳朵里,被人感知后人就听到了声音。
知识点2 声音的传播及传播速度(1)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通常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即v 固体>v 液体>v 气体.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声音的音调和响度大小并不会影响到声音传播的速度。
声音的传播速度只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知识点3 回声(1)回声的产生:如果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障碍物,则发生声音的反射,形成回声.(2)人能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人耳只能区分时间间隔0.1s 以上的两个声音。
如果回声与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小于0.1s ,那么人耳就不能区分回声与原声,这时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如果回声和原声传到人耳的时间间隔不小于0.1s ,人耳就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别开来,从而听到回声。
[参考资料]:要想听到回声,声源距障碍物至少要多远呢?我们可作如下分析:人要听到回声,则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晚0.1s 以上,在此过程中,声音在人和障碍物之间运动了一个来回.因此声音从人到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0.05s 2tt '==,取声速为340m/s ,则340m/s 0.05s=17m s vt '=>⨯.可见,要想听到回声,声源与障碍物间的距离至少为17m .平常我们在教室里时,由于教室的长、宽均小于17m ,所以在教室里听课时听不到回声.(3)利用回声测距声音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变的.从声源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声音的运动经历了“声源——障碍物”和“障碍物——声源处接收器(如人耳)”两个过程,所以声音从声源到障碍物所需的时间是整个时间的一半,即2t t '=,则2ts v =⋅,因此,当已知声音在某一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时,只要测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就可算出声源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迷你小实验]:听到两次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回声吗?我们将一只耳朵贴在一段长钢管的一端,另一位同学在另一端敲击一下钢管,我们会听到两次声音,听到两次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回声吗?发声体振动后,声音依靠介质向四周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声音如果碰到障碍物,就会发生反射现象,形成回声.人听到声源直接传来的声音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人就会把原声与回声分开,听到两次声音.但是,听到两次声音并不都是回声.我们在上述实验中听到的两次响声,却不是因为障碍物而形成的回声,而是由于声音在钢中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得多,声音通过两种介质传入人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人耳便能区分这两次声音了。
知识点4 声音的三要素1.音调:音调就是声音的高低.音调是由声源的频率高低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也越高.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管乐器的音调由发音部分的气体体积大小决定,体积越小,音调越高.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我们把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2.响度:响度就是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由声源的振动幅度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在声学中,人们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计量声音的大小.人的理想声音环境是15~4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噪声应不超过50dB;为保证正常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3.音色:音色(也叫音品)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是不同的,如两个发声体即使发出的声音音调相同,响度也相同,但人耳仍能分辨出来,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其振动情况是不同的,发出的声音的特色也就不同.[参考资料]:音调和响度理解音调和响度这两个概念时,要注意生活中的语言与物理学中的语言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