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学各章知识结构

合集下载

旅游经济学第11章旅游经济结构与合理化

旅游经济学第11章旅游经济结构与合理化

二、旅游经济结构的内容
(五)旅游投资结构
旅游投资结构,是指投资额在不同旅 游建设项目之间,不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 比例关系,其对于旅游市场结构、旅游产 品结构、旅游产业结构、旅游区域结构等 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旅游经济结构的内容
(六)旅游经济管理结构
1、旅游经济所有制结构 旅游经济所有制结构反映了旅游业所
有制关系的构成及比例。 2、旅游企业规模结构 旅游企业规模结构,反映了旅游企业
大、中、小结构比例和旅游企业集团化发 展的状况。
二、旅游经济结构的内容
(六)旅游经济管理结构
3、旅游管理体制结构 旅游管理体制结构,是从宏观角度所
表现的有关旅游行业的政策保障体系、行 业管理体制及实施手段体系的状况。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旅游经济结构的特征
(三)旅游经济结构的影响因素
5、政策和法律因素 从政策角度讲,国家对旅游产业的重
视和相应的经济政策和规定,对旅游经济 的发展具有促进和制约作用,对旅游经济 结构的变动及发展具有影响和调控作用。
一、旅游经济结构的特征
(三)旅游经济结构的影响因素
5、政策和法律因素
从法律方面看,要从旅游经济总体发展的需 要来制定有利于旅游经济结构合理化的法律、法 规,促进旅游经济结构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 合理调整。
一、旅游经济结构的特征
(二)旅游经济结构的特征 1、旅游经济结构的整体性
旅游经济结构不是由各组成要素简单相加, 而是根据旅游业整体发展的需要,按照各要素之 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特点和规律性,形成合 理的比例及构成状况,从而发挥出旅游经济的综 合性功能。
一、旅游经济结构的特征
(二)旅游经济结构的特征
二、旅游经济结构的内容

中国旅游文化知识点

中国旅游文化知识点

第一章中国旅游文化总论之间相互碰撞1、旅游文化的概念:旅游文化是旅游主题、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介之间相互碰撞、作用而产生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及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

2、文化的层次结构:文化有三个不同的要素和层面构成:一是文化的物质要素和物质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物质文化;二是文化行为要素和行为方式,即通常所说的行为文化;三是文化的心理要素和精神层面,即通常所说的精神文化或观念文化3、文化与旅游的关系:1、旅游是一种文化现象,“旅游”与“文化”并蒂连生2、中国文化孕育了旅游3、中国旅游启动着中国文化的创造4、中国旅游文化的特征:(1)综合性,即形态的多样性和消费的广泛性(2)传承性,即旅游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和演进性(3)民族性,即旅游文化的民族特征(4)地域性,即旅游文化具有的地方特色(5)时代性,即旅游主题文化子系统具有时代性特征第二章中国旅游历史文化5、细碎知识点:①三皇五帝:伏羲、神农、女娲后世称为三皇;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di ku)、尧、舜为五帝②四书五经: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诗》、《书》、《礼》、《易》、《春秋》③姓氏的作用:姓的作用是“别婚姻”,即识别、区分氏族,实行族外婚,起源于母系氏族氏的作用在于“明贵贱”,起源于父系氏族④科举制度: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殿试前三名称谓状元、榜眼、探花)⑤天干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合称干支,可配为六十对,所以六十年一个甲子⑥帝王的号:谥号: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评定后,给予褒贬或同情的称号庙号:帝王死后,继位者立庙奉祀,追尊为某祖、某宗的名号尊号:封建社会对帝后生前或死后奉上的尊崇扬性的称号年号:封建帝王即位后为纪年而设置的年号陵号:封建帝王陵寝的名称⑦古代把每月初一叫“朔”,最后一天叫“晦”,大月十五、小月十六叫“望”注:其他的如名、字、号、十二生肖等内容看书,以上内容结合书学习第三章中国建筑文化6、中国建筑文化的特点:(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拥有完整的木架结构,主要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2)中国古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3)中国古建筑造型优美(4)中国古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的协调7、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表现在:1、使用色彩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突出的特点之一, 2、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3、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8、宫殿的布局:1、严格的中轴对称;2、左祖右社(或称左庙右社);3、前寝后殿9、宫殿外陈设:1、华表;2、石狮,有辟邪的作用,三王狮(狮子所蹲之石刻着鸟中之王凤凰和花中之王牡丹);3、日晷;4、嘉量;5、吉祥缸、6、鼎式香炉;7、铜龟铜鹤10、北京四合院:是北方院落式住宅的代表,最基本的四合院是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11、中国古代的建筑思想的表现:1)敬天祭祖的礼制思想,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思想,以家长为中心的家族思想在建筑中得到充分的反映;2)中国古代建筑重在以平面结构为特色;3)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建筑为主要特点,并辅以砖瓦12、古建筑中的封建迷信思想:1)螭吻(chi wen),龙的九子之一;2)仙人走兽(走兽指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suan ni)、獬豸(xie zhi)等;3)四灵(龙、凤、麒麟、龟);4)四方之神(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代表东南西北);5)石人石马(主要是起仪仗、驱魔、保卫的作用)6)吉祥寓意图案13、古代房顶的类型: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级别: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演攒尖顶、单檐庑殿顶~~~第四章中国园林文化14、中国园林的定义:中国园林是为游览观赏、起居理事、读书养性等而建的,包括山、水、石、动植物与厅、堂、馆、榭、轩、楼、台、阁、亭、路、桥等各种建筑物的综合建筑群。

第四章 旅游人文文化 《旅游文化》PPT课件

第四章 旅游人文文化  《旅游文化》PPT课件
传颂千古的文学名篇不仅发掘了自然山水潜在的美学价值,并赋予它新的人文价值,从而使 之更富于令人魂牵梦萦的魅力。
4.1 旅游人文文化价值观
4.1.3 崇尚真实的价值观
真实性是旅游资源的价值所在,但对这个真实性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王羲之《兰亭集序》的 真迹早在唐代就已亡轶,我们今天只能看到其摹本,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书法家冯承素的摹本, 该本现存故宫博物院。它虽非王羲之手书,但因钩摹细心,故而线条的使转惟妙惟肖,从中可窥 王羲之书写时用笔徐疾、顿挫、一波三折的绝妙笔意。而且,这件摹本本身也走过了1 000多年 的历程,同样是弥足珍贵的文物。
4.2 建筑文化
4.2.4 园林和风景建设
2)自然山水型和写意山水型
中西园林的建造,都是为了美化生活。但由于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不同,艺术风格 有很大差异:中国的儒家主张天人合一,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两者的共同之处是对 大自然的尊崇,所以中国园林艺术体现的是自然美、意境美;而西方人认为人是世 界的主宰,所以西方园林艺术体现的是人工美、形式美。中国古典园林是自然山水 型的,在总体布局上“山水为主,建筑是从”,叠山理水是造园的重要手段。我国 古典园林中最大的假山是北宋时东京的艮岳,用太湖石砌成,立体轮廓参差有致, 是假山中的绝胜。造园者又用千回百转的流水,拟造出湖、海、溪流和河湾、岛屿 等,加之花草树木和人工建筑的点缀,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自然美景。
4.1 旅游人文文化价值观
4.1.4 崇尚历史的价值观
历史古迹对游客的吸引力,在于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如中岳嵩山,它的魅力 不仅仅在于高大巍峨的山势;也不仅仅因为被誉为“五世同堂的天然地质博物 馆”。而更在于历朝历代在这里留下的文化遗迹:周公曾在这里测日影以确定天 下之中;汉武帝曾登临嵩山;一代女皇武则天更是在这里举行了封禅大典。这里 是儒释道三教的圣地,有禅宗祖庭少林寺,有规模庞大的中岳庙和闻名天下的嵩 阳书院,有建于汉代的启母阙、太室阙和少室阙,有嵩岳寺塔、法王寺塔、永泰 寺塔、净藏禅师塔和少林寺塔林,还有建于元代的观星台。正是这些凝固了的历 史,吸引着来自国内外的众多游客。

旅游文学.

旅游文学.
体”、“交融”的意境。
三、旅游文学意境的审美特征 (一)情景交融 1.旅游文学情景交融所构成的意境更注重 “真”,景真、情真。 2.旅游文学意境情景交融的色彩组合有所 不同,有成正比和反比两种情况。 ①正比组合是指以乐景写乐或以哀景写 哀。 ②反比组合是指以乐景写哀,或以哀景写 乐。
(二)象外有象 象外之象,即为读者提供想象和联想空间的
三、旅游文学的提出
(一)“旅游文学” 提出的社会背 景
(二)“旅游文学” 提出的文学背 景
(三)“旅游文学” 提出的文化背 景
四、旅游文学的几种界说
关于旅游文学的界说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见 (一)把旅游文学看成是为旅游服务,因 而把凡与旅游及旅游景点、风物相关的文 学都纳入旅游文学范围的意见是很普遍的。 (二)同上述意见相反,有人则把旅游文 学仅仅看成是描写山水景观的文学。 (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凡是写到山水 景观的作品,都可以当作旅游文学。
三、旅游文学的种类 (一)诗歌 (二)散文 (三)小说 (四)戏剧文学
本章习题: 简答: 1. 对旅游文学进行分类的意义 2. 对旅游文学进行分类的原则
第六章 旅游文学的结构
一、结构与旅游文学 (一)结构的定义 结构是指作品内容的组织构造。它是作
者根据表现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 按照作家的审美评价,对生活材料进行布 局、剪裁、搭配组合的结果。结构为作品 的内容所决定,又反过来直接影响内容的 表达。
(二)旅游者对景物色彩的不同观赏 1.距离 2.角度
三、鲜明的节奏
“节奏”这一音乐术语用于语言,是指语音的 起落、
停顿、像音乐的节拍一样,整齐匀称,有节奏 感。 (一)之所以说旅游文学讲究节奏,这是因为 旅游是一种节奏感非常强烈的生活方式: 1.就旅游对象,即景物来说,不管是自然的,还 是人文的,都显示出一定的节奏性。 2.景物轻重缓急的节奏性对游览者的观赏必然会 产生不同的影响,形成不同的情感节奏。

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述

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述
9
2.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 “旅游资源” 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大类。 • 人文旅游资源:无论是实物形态的文物古迹还
是无形的民族风情、社会风尚,均属于文化的范 畴。 • 自然旅游资源:由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要素、 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构成的自然景观,只有经过 人为的开发利用,才能由潜在旅游资源变为现实 的旅游资源。即使是自然美,也必须通过鉴赏来 反映和传播,而鉴赏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自然旅 游资源同样也具有文化性。
5
文化别解
在某一地域或某一领域由人们创造并经长期积淀而形成的一种独 特的人文现象。
①西方文化
②丧文化
• ③仰韶文化
④学习文化
• ⑤市井文化
⑥饮食文化
• ⑦人类的文化 ⑧龙山文化
• ⑨酒文化
⑩校园文化
6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现代旅游起源于欧洲---英国
• 现代旅游可分为两大类别:以“游”为主的 旅游和以“旅”为主的旅游。
文 化
1、文化性是旅游主体活动 的本质属性。


2、旅游客体的文化属性。


3、旅游业的文化属性。


8
1.文化性是旅游主体活动的本质属性
文化是旅游的本质核心
• 墨子说:“食必常饱,然后求 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 常安,然后求乐” 。
• 现代旅游现象,实际上是一 项以精神、文化需求和享受 为基础的,涉及经、政、社 会、国际交流等内容的综合 性大众活动。
和精神成果的过程和结果的总和。
• 文化与文明
• 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文化:与自然相区别的人类所创造的一
切。有物质形态和观念形态。 狭义文化:人自身的智慧、精神状况、观念

第一章绪论《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 绪 论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国际、国 内旅游学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掌握旅游学的研 究对象和研究内容,熟悉旅游学的学科体系,并熟 悉一些旅游学的研究方法。 重点:旅游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内容 难点: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及研究方法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二十分。
主要内容:
1.1 旅游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即由对象研究而产生的与对象相对应的理论。旅游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构成便是由对 旅游学对象的研究及其任务的实施而形成的相关内容。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二十分。
3.方法论
一个学科有其自身的规律,学科与学科的研究方法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的专
另外,一些在国外近年旅游研究中比较受重视的研究领域(如旅游体验),在中 国还鲜有问津者;而国外的传统研究领域(如旅游人类学),在国内也没有得到深入 展开。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六点 二十分。
1.2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
一、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关于旅游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探讨,一般都把旅游现象 作为研究对象。但因为对旅游现象的性质认识不同,在旅游现象具体表述上 出现了分歧,因此,具体研究对象也就各有差异。
1.概念体系
学科的建立首先必须解决该学科的基本概念问题,概念体系是旅游学的基 础。旅游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概念系统,这个系统来源于对旅游现象的基本认识 ,也融合了相关学科的成熟概念。旅游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旅游、旅行、游 览等等。
2.理论体系
理论体系即旅游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它直接体现了旅游学的学科内容,
1981年,伍宇峰《旅游经济》 1982年,王立钢、刘世杰的《中国旅游经济学》 1985年,黄辉实的《旅游经济学》 1985年,顾树保的《旅游市场学》 1986年,林南枝、陶汉军的《旅游经济学》

第1章 旅游文化总论

第1章 旅游文化总论

25/0302/200/250/30
26
2、完善社会
社会完善意味着从简单走向复杂、从封闭走向开放、 从分散走向统一。社会完善具体表现在经济发展、制度 健全、意识形态进步等方面。旅游文化在浸染自然的同 时也不断地完善着人类社会本身。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现代社会的完善同旅游文化的功能有着相当程度的密切 联系。这突出地表现在旅游活动的开展促经了社会经济 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经济贫富差距较大的地区经济的 发展趋于平衡。
23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地位与功能
一、旅游文化的地位
(一)旅游文化在旅游中的地位 1、旅游文化是旅游活动的核心 2、旅游文化是旅游矛盾的调节器
25/0302/200/250/30
24
(二)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 1、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 2、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三)旅游文化在文化中的地位 1、旅游文化是文化的一支 2、旅游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推动力
25/0302/200/250/30
7
第二节 旅游文化的概念与特征
一、旅游文化的概念
1、旅游+文化说——广义旅游文化。该种观点认为“旅 游文化是人类过去和现在所创造的与旅游有关的物质财富 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民族文化说。该种观点认为旅游文化即旅游主体在旅 游过程中所传播的本国文化和所接受的异国文化的总和。 “所谓旅游文化,指的是某个民族或某个国家在世世代代 的旅游实践中所体现出来本民族或本国家文化”。 3、主体说。该种观点认为旅游文化是指“旅游者或旅游 服务者在旅游观赏或旅游服务中所反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 其外在表现”。
旅游文化的横向的线性的结构由旅游客源地 社会环境、旅游主体、旅游介体、旅游客体和旅 游目的地社会环境五个环节的文化因素构成。在 这五个环节中旅游主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旅 游主体的兴趣、爱好、对自由的追求、对超越的 渴望,必然使其不断地试图跨越时空的局限,将 更大范围的文化空间及其包围的旅游客体纳入到 自己征服和观赏的对象之中。

旅游文化知识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知识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旅游文化课程是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和积累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旅游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文化素养,能更好的为游客提供适应其审美需求的导游讲解。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上的学习和方法训练,特别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感受,以及必要的教学实践,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悠久的旅游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希望学生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领域、广博学识,并尽可能地多参加社会活动,积累经验,早日投入到建设中国旅游强国的行列,为繁荣祖国经济服务。

本课程是对《旅游概论》课程内容的补充、提升和深入,是在《旅游概论》这门课程所学习的各种景观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对各种旅游景观背景文化的深入阅读,深入挖掘各种景观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内涵,同时也为《旅游业务流程原理与实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1.素质目标(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2) 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3) 进行历史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历史文化素质;(4) 从而具备细心、周密、热情的服务意识,团结、协作、宽容的合作意识,灵活、克制、诚信的职业意识。

2.能力目标应用所学的中国传统旅游文化背景知识,深入分析各种类型旅游景观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具备个案分析能力。

通过调研,理论联系实际,深入分析旅游文化资源所蕴藏的深厚的旅游文化内涵;结合导游业务,能把握不同性质旅游文化景点的讲解侧重点;中西旅游文化比较分析。

结合中国旅游文化传统背景文化基础知识,进行中西旅游文化内涵的对比研究分析。

3.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应掌握旅游文化的一些基本概念,了解旅游文化的内涵,掌握旅游历史、宗教、园林、古代建筑、民族民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化知识,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熟练掌握各种旅游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规律,把握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本质;熟悉各种典型旅游景点的传统文化背景讲解知识;运用所学知识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第八章旅游与文学艺术

第八章旅游与文学艺术

旅游景区规划中文学艺术应用
景区文学氛围的营造
通过景区内的文学碑刻、雕塑、园林等景观 元素,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提升游客的文 化体验。
景区艺术表演与展示
在景区内安排艺术表演、艺术展览等活动,让游客 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文学艺术与旅游设施的结 合
将文学艺术与旅游设施相结合,如设计具有 艺术感的游客中心、厕所等,提升游客的旅 游体验。
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能够激发旅 游者的旅游动机,增强他们对旅
游目的地的兴趣和好奇心。
丰富旅游体验
文学艺术作品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更 加深入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帮助他 们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旅游目的地。
塑造旅游形象
文学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旅游形象 ,往往会成为旅游者对目的地的第 一印象,从而影响他们的旅游决策 。
提高旅游者审美体验方法
旅游线路设计中文学艺术应用
文学作品的旅游线路
基于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和背景,设计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旅行 中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艺术作品的旅游线路
结合艺术作品的主题和风格,规划旅游线路,带领游客领略不同艺 术流派的风采。
文学艺术与地域文化的融合
将文学艺术与地域文化相结合,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线路,让 游客在旅行中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
游记散文
描写自然风光的游记散文,通过文学家的细腻笔触,将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呈现给读者,引 发读者对自然的向往和探索。
人文景观中文学艺术元素
历史遗迹与古建筑
历史遗迹和古建筑作为历史的见证, 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同时也 是文学家和艺术家创作的重要源泉。
雕塑与碑刻
雕塑和碑刻是人文景观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们以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 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文化传 承和艺术成就。

旅游概论第一章复习知识

旅游概论第一章复习知识

第一部分旅游概论第一章旅游概述[考点]1.了解旅游的产生,旅游的内容。

2掌握旅游的定义及其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掌握旅游的本质属性.特点及类型。

4.掌握旅游组织。

[复习指导]一、旅游的产生(理解)(一)旅行源于迁徙活动迁徙与旅行有共同的外部特征一一空间转动,不同的是迁徙是一种“自然行为”,而旅行却是具有明确目的意识的种“自由行为”。

(二)旅游在旅行的发展中孕有和分离1.旅行观念产生的基础和条件。

2.商人开创了旅行的先河。

3.经商旅行孕育着旅游的因子。

4.“享乐旅行”的出现标志着旅游的诞生。

所谓“享乐旅行”,是指出自消遣娱乐和享受人生价值的需要而进行的非功利性的旅行活动。

(三)旅游的产生源于人类意识的发展、精神需求的提高和经济条件的成熟旅游是人类进化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伴随着人类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二、旅游的定义和内容(掌握)(一)旅游的定义(熟练掌握)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中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二)旅游与旅行、游览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熟练掌握)①游览是具有“步移景异”功能和动静结合的活动,可在常住地进行,也可在异地进行,②旅行是指空间上的行进过程,目的广泛,包括功利目的的旅程,也包括异地游览、参观等活动。

③旅游是种排除功利目的的旅行和游览相结合,以获得精神愉快感受为本质的社会活动。

在④旅行是旅游的前提或手段,游览才是旅游的目的和内容。

⑤由此可见,只有旅行和游览相结合才能构成完整意义的旅游。

(三)旅游的内容(了解)旅游的内容是指旅行,游觉,住宿、饮食购物和娱乐等六个方面。

三、旅游的本质属性(熟练掌握)(一)旅游的社会属性(1)旅游主体具有社会特性。

(2)旅游客体的社会性。

(3)社会的发展的进步,促使人们的旅游观念发生变化。

(二)旅游的文化属性(1)旅游者是依赖于一定社会文化背景而产生的。

(2)旅游资源是定社会文化环境的化身。

旅游学概论专升本知识点整理

旅游学概论专升本知识点整理

旅游学概论专升本知识点整理旅游学概论是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主要介绍旅游学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旅游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趋势。

下面将从旅游学的定义、分类、发展历程以及旅游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等方面整理旅游学概论的知识点。

1.旅游学的定义旅游学是研究旅游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通过对旅游的各个环节、参与主体、旅游产品和市场等进行研究,达到对旅游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并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2.旅游学的分类旅游学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的分类:研究对象的分类和研究方法的分类。

研究对象的分类:按参与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旅游者行为研究、旅游资源研究、旅游市场研究、旅游规划研究等。

研究方法的分类: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方法。

定性研究主要采用质性分析,通过深入访谈、观察、个案研究等方式获取数据;定量研究则以统计学、数学模型等为手段,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

3.旅游学的发展历程旅游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初级阶段:旅游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形成。

-发展阶段:旅游学开始形成理论体系,研究范围逐渐扩大。

-成熟阶段:旅游学理论体系日趋完善,研究方法不断创新。

-发展趋势阶段:旅游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形成新的研究领域。

4.旅游的经济影响旅游作为一个产业,对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就业创造:旅游业可以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于一些旅游资源丰富地区来说,旅游业往往是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

-经济增长: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和繁荣。

-外汇收入:旅游业可以吸引外国游客,增加外汇收入,对国家的外汇储备和国际收支平衡起到积极的影响。

-地区发展:旅游业对于地区的发展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可以改善地区的基础设施、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等。

5.旅游的社会影响旅游对社会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文化交流:旅游可以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升社会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旅游文化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为专业一般课程,该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和积累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旅游文化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与综合文化素养,能更好的为游客提供适应其审美需求的导游讲解。

教学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上的学习和方法训练,特别是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感受,以及必要的教学实践,了解和认识到中国悠久的旅游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并且希望学生在课余时间拓展知识领域、广博学识,并尽可能地多参加社会活动,积累经验,早日投入到建设中国旅游强国的行列,为繁荣祖国经济服务。

二、培养目标1、方法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旅游文化知识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和传播能力。

(2)培养学生具备查阅信息、收集信息和处理的能力;(3)培养学生具备自然旅游景观和人文旅游景观欣赏的能力;(4)培养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思路的能力;(5)培养学生对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的能力;(6)培养学学生具备制定工作计划步骤的能力。

2、社会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2)培养学生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3)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协商能力;(4)培养学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纪律性;(5)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3、专业能力目标(1)知识能力:使学生能将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和系统知识应用到旅游活动实践中,能胜任导游服务、景区管理、酒店管理等工作中对旅游文化应用的要求。

具体包括:掌握我国主要的历史、山岳、水域旅游文化;掌握我国主要的建筑、园林旅游文化;掌握我国主要的饮食旅游文化;掌握我国主要的民俗旅游文化。

(2)素质能力:在工作中能够熟练讲解旅游文化相关知识;能识别和鉴赏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表现内容和形式;能分析探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现象。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与前续课程的联系:“中国旅游地理”培养学生对我国主要地理资源的赏析,为本课程文化的赏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旅游文化课程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广而择重,博而求精,彰显中华,兼顾地域。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

《旅游文化》课程标准课程编码:X100144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旅游英语授课单位:外语与旅游系学时:30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 2010-9-6学分:2 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 2011-3-10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性质《旅游文化》是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酒店管理、导游、旅游英语)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学科课程,是从事旅游管理专业的相关工作的基础。

它兼具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和民族性,是与旅游密切联系的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在培养具有良好素质的高职高专旅游人才及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国的自然景观文化、历史文化及景观、哲学宗教、文学艺术、饮食节庆等文化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为适应导游业务及本专业的其他业务需要和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本门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2课程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坚持人的全面发展,围绕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标准、课程标准,通过本课程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组织和教学方法:(1)在知识方面:使学生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领会我国旅游文化深厚的底蕴和鲜明的民族特征,增进对中华文化的民族自豪感;(2)在素质方面:提高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专业素养、培育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3)在能力方面: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识别旅游文化的能力、分析探讨旅游文化的能力、专业实践能力。

课程教学注重理论与应用,知识与技能,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着力造就高素质的高职旅游人才。

1.3课程设计思路在现有条件下,以讲授为主,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学情,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教学内容----理论适度,形式多样,注重实践(2)教材:精心评估,科学选用;认真总结(3)教学参考:扩充相关资源,促进教学(4)教学理念:系统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实践能力(5)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实验教学等方法(6)采用多种考核模式,对课程考核进行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

中国旅游文化第一章:1、什么是山水文化?山水:特指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生态环境优良,有一定文化积淀,具有美学、文化、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的综合体。

所谓“山水文化”,就是山山水水中蕴涵和引发的文化现象。

这是中国的宝贵财富,也是全人类的自然与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有显著的地位。

2、艺术价值——人文建筑(亭,廊,桥,塔,台,榭),文学艺术(摩崖石刻,雕塑,绘画,诗文,楹联)3、科学价值:景观——人文景观(考古价值,冶炼价值,建筑价值,水利价值),自然景观(岩熔景观,地貌景观,底层结构,生物景观)4、神与物游的山水审美意识审美意识——致用,比德,畅神,情景交融致用:人类用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美。

比德:将自然物视为人格道德的象征物。

时间:春秋战国畅神:人们以一种超凡脱俗的虚静的心胸面对山山水水,欣赏山水本身那千姿百态的自然美。

情景交融:是一种立足于主体心理活动的物我交流过程,即自身情感与对象形式合而为一。

5、山水景观的构成要素1)色彩用色彩来表现人的情绪,来表现人的喜怒哀乐情感。

如婚诞喜庆,以大红色代表,使人兴奋,情绪激昂;黑白色象征肃穆和庄重,使人感到静谧和压抑。

所以,在灯具、家具、房间墙壁、饰物等色彩搭配上,最好要了解一些色彩的基本知识。

2)声音指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声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

.秋声赋(欧阳修)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3)动态与静态一般来说,山水的动态主要是指流水、飞瀑和流云飘烟,也包括各种动植物的生命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景象。

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欲瀑布插天,欲溅扑入地,欲渔钓怡怡,欲草木欣欣,欲挟烟云而秀媚,欲照溪谷而光辉,此水之活体也。

6、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从山水的发生学角度看,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的区别在于:自然山水是一种先天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文景观则是人依照自己的审美观念创造出来的,带有浓厚的主观因素,随着社会变迁,时代的演进及人的观念的变化,都有可能发生转变。

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论

第一章 旅游文化概论

2.旅游文化的定义和内涵
• 旅游文化实际上是由客源文化、东道主文化和服务文 化三种文化综合而成的,这种综合过程必须在旅游过程中 才能得以实现,即旅游文化是在旅游活动和为旅游活动提 供服务的过程中产生的。


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文化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和 文化关系的总和。
旅游介体文化
旅游管理文化、旅游服务文化、 旅游管理文化、旅游服务文化、 旅游教育文化、旅游政策法规、 旅游教育文化、旅游政策法规、 旅游行规制度等
第三节 旅游文化的特征
一、文化的特征
• • • • • • • • 超自然性 超个体性 普遍性 永恒性 民族性 阶级性 时代性传承性 变异性
旅游文化的特征
二、旅游文化的特征
1、稳定性与变异性的统一 2、民族性与地域性的统一 3、开放性与封闭性的统一 4、显性与隐性的统一 5、多样性与单一性的统一 6、群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第四节 旅游文化的功能
一、保存功能 二、认知功能 三、教化功能 四、启智功能 五、愉悦功能
六、凝聚功能 七、交流功能 八、经济功能 九、审美功能 十、规范功能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
• 1."旅游" . • (1) 中国古代旅游的含义:旅游活动在中国早就有之, 中 国古代旅游的含义有不同的含义: "旅"和"游"有不同的含义: • 旅:本义为师旅,军旅,金文写作"上旅下车",下面是辆 大 是 车,上面是群士兵. 是 • 《周易正义》解释"旅":"旅者, 客寄之名,羁旅之称;失去本 居,而寄他方,谓之为旅.“ • 商人 • 帝王祭祀活动 • 旅客 • 商务往来 • 客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文学作品选读》各章知识结构
第一章:旅游文学的审美意义
一、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与旅游
1、自然为美的道家美学思想
2、“中和”为美的儒家美学思想
3、空灵为美的禅宗美学思想
二、西方审美文化要点与旅游
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

赫拉克利特学派::美产生于对立面的斗争。

柏拉图:美是善。

直觉论:克罗齐、闵斯特伯格、叔本华等。

移情论:菲舍尔和李普斯。

内模仿:格罗斯。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和荣格。

格式塔学派:阿恩海姆。

心理距离说:爱德华·布洛。

接受美学:.姚斯、伊泽尔。

三、旅游文学作品与旅游审美
自然之美主要表现于形象美、色彩美、形态美、声音美、嗅觉美、移情美等六个方面。

第二章:旅游文学的孕育――先秦时代
一、先秦旅游文学的孕育与萌芽
《尚书•皋陶谟》书中关于“尧之子丹朱好游失德”之论述,为旅游最早的记录。

《庄子·秋水篇》
《诗经·王风·黍离》
《诗经·小雅·采薇》
二、先秦旅游文学与节事民俗文化
《诗经•郑风•溱洧》表现了先秦时重要的民俗――上巳节;
三、先秦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诗经《溱洧》等讲读
第三章:旅游文学的形成――魏晋南朝时代(3课时)
一、魏晋玄学对山水诗文的影响
竹林七贤士
二、魏晋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曹操、陶渊明等
三、南朝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谢灵运、谢眺等
第四章:旅游文学的发展――唐宋时代(6课时)
一、唐代旅游文学及其作品选读
1、踏歌民俗与节事文化
李白《赠汪伦》
刘禹锡《竹枝词》
踏歌在日本的流传与嬗变
2、山水田园诗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李白:《山中问答》、《望天门山》、《独坐敬亭山》
杜甫:《望岳》、《后游》
韩愈:《山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王维:王维的诗与禅。

《竹里馆》、《鹿柴》、《辛夷坞》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建德江》、《晚泊浔阳望庐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韦应物:《滁州西涧》
刘禹锡:《望洞庭》
3、旅怀别绪
崔颢:《黄鹤楼》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杜甫:《登岳阳楼》、《登高》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许浑:《咸阳城东楼》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张继:《枫桥夜泊》
王湾:《次北固山下》
韩愈:《送桂州严大夫》
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刘禹锡:《玄都观桃花》、《再游玄都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散文与游记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王勃:《滕王阁序》
郦道元:《水經注》
二、宋代旅游诗文的发展及其特点
1.旅游诗歌
林逋:《宿洞宵宫》
苏轼:《新城道中》、《饮湖上,初晴后雨》
欧阳修:《丰乐亭游春》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叶绍翁:《游园不值》
朱熹:《水口行舟》、《春日》、《观书有感》
陆游:《游山西村》
2.词
潘阆:《酒泉子》
柳永:《望海潮》
李清照:《如梦令》
张孝祥:《念奴娇》
3.散文
范仲淹:《岳阳楼记》
苏轼:《前赤壁赋》
第五章:旅游文学的兴盛――明清时代
一、明清时代旅游文学的兴盛与性灵学说
二、明清时代旅游文学作品选读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
张岱:《西湖七月半》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徐宏祖:《游黄山日记》
恽敬《游庐山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